close

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是弘文館開館的十八學士-李世民開府築弘文館,有十八名學士做他的政治顧問,唐太宗仿姜太公齊國稷下學宮(弘文館),百家爭鳴,聘政治顧問(十八名學士)
褚遂良-書法史上的里程碑,被譽為「神仙用筆」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是弘文館開館的十八學士-李世民開府築弘文館,有十八名學士做他的政治顧問-李世民與褚遂良有共癖,癖好書法,兩人談話的話題也特別多。久而久之,從藝術上的信任到政治上的信任,李世民幾乎把所有的軍國大事都向褚遂良諮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Piz2oM


【命理】東漢名將鄧禹為13兒看相 個個應驗 | 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 大紀元

2020-02-10_1716152020-02-10_171333

【命理】東漢名將鄧禹為13兒看相 個個應驗 | 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 大紀元


 

【馨香雅句】君臣的智慧 | 大紀元

2020-04-08_225626


北魏大臣不聽皇令 皇帝卻讚揚他是國家之寶 | 歷史故事 | 古弼 | 拓跋燾 | 大紀元

2020-04-09_080502


絕世國畫
 2016-03-03 04:31:19
唐太宗立像
佚名【唐朝】公元紀年:627-649
唐太宗(公元627至649年在位),高祖次子,名世明,隋末天下大亂,勸高祖舉兵,征服四方,成統一之業,封秦王。及即位,銳意圖治。去奢輕賦,寬刑整武。
文物尺寸:縱:271cm 橫:126.8cm
文物形式:軸
文物質地:絹本
洛神賦圖
顧愷之【晉朝】公元紀年: 345-406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約345-406)按照曹植(192-232)《洛神賦》所畫。描繪賦中洛神與女侍離去時,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崗的情景。
ADVERTISEMENT
《洛神賦圖》中的洛神,正回首後望,無論是形態或氣質,都符合作《洛神賦》上的形容。洛神所著的上衣染以丹砂,領、袖與下裳只是白描線勾勒,不著色。再看洛神所乘坐的「雲車」,平台下沿為覆蓮紋,上方欄板欄干間作壼門。兩輪之外,覆以巨形鳥翅裝飾,配合車上插掛的旌旗,氣勢飛揚,更加以龍之縱步跨前,魚之騰躍上升,雲之冉冉成朵,畫面上仙氣不呼自出。顏色上,畫中洛神之紅衣、控六龍之朱纜、龍之翅膀、華蓋之朱欄、骨架、以及文魚之舌,都可見硃砂施染的痕跡。本畫設色雖簡但為了突出主題,作為背景的水、天、雲、土石,大致都用赭石為主加少許藤黃再和墨染深,使人物、龍與魚保持絹底原色,呈現出較明亮的主題,因明度對比而突出。畫中所使用的皴法也是山水畫早期的畫法,只是圈圍,所謂空勾而無皴,染以赭石;平地因雲氣所蓋,只露出少許,染以石綠。又,雲朵的形狀似如意,這些也都是早期青綠設色的通例。
文物尺寸:縱:25.4cm 橫:52.4cm
ADVERTISEMENT
文物形式:冊
文物質地:絹本
文物叢目:【名稱】名繪集珍冊【件】【開】【第一幅】
印記款識:【款識】【題跋】【收傳】米芾審定。王良史章。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
明皇幸蜀圖
佚名:【唐朝】公元紀年: 618-907
畫中山川樹石以細勁線條勾勒,並以青綠赭石填染,不加皴斫,賦彩染色濃重,可見李氏父子「金碧山水」一派遺風。此圖中未見作者任何款印,出於何時何人,學界看法自來紛歧。全圖峰巒連綿,意境深邃,氣勢宏偉,並將人物、鞍馬、山水、樹石等畫科技術融合一體,顯示出畫家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堪稱青綠山水經典佳作。
文物尺寸:縱:55.9cm 橫:81cm
山閣晴嵐圖
朱銳【宋朝】公元紀年: 960-1279
宋人青綠山水,常有不全面敷染,往往于山巒岩石上方,置較重青綠色。本幅是否出於朱銳,待考。然論布局之清遠,筆墨之靈巧,與設色之雅凈,非南宋高手莫辦。
文物尺寸:橫:20cm 縱:25.8cm
文物叢目:【名稱】宋人集繪【件】【開】【2幅】
印記款識:【款識】【題跋】【收傳】黔寧王子子孫永保之。嘉慶御覽之寶。
赤壁圖
佚名:【宋朝】公元紀年: 960-1279
此圖邊角式的構景,已演化為南宋(1127~1279)畫之面目,但筆墨的習慣與格式化,則透露出本幅的創作時間已晚至明朝(1368~1643)了。本幅乃一葉扁舟為主景的局部山水,截取的是武元直所做全景大山水的部分,將之近景化特寫。
舟上四人,其中蘇東坡戴高冠。畫面中置石壁於右上角,僅畫出赤壁之山腳與山石部分,可以說是把赤壁給予濃縮、概略化,以回身仰望的蘇東坡,來暗示出赤壁在畫外的高聳,赤壁的特色。尤其是占了全畫幅大部分的江水,溶溶漾漾,波浪起伏迴轉,真宜「縱一葦之所如,一葉扁舟之搖搖蕩蕩,凌萬頃之茫然,如憑虛御風而不知所止,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 」,可說極為生動地將《赤壁賦》最為浪漫的憧憬表現出來。
文物尺寸:縱:24cm 橫:23.2cm
文物叢目:【名稱】歷代畫幅集冊【件】【開】【第十六幅幅】
院本畫桃花源圖
佚名【宋朝】公元紀年: 960-1279
本畫重點置於《桃花源記》中漁人與村民相會一幕,背景則為長松屋舍,屋中婦女操持家務。畫中人物及山水,份量相等,又以立軸方式,構圖上利於上下之發展,是以「桃花源記」中,前段之漁舟、山口,退居於次要地位,僅置於畫幅右下角。歷代畫家以《桃花源記》為題,各騁心思,情節取捨、構景布局,同中有異,此即一例。
文物尺寸:縱:174cm 橫:89.4cm
印記款識:【款識】【題跋】【收傳】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宣統御覽之寶。
溪山秋色
宋徽宗(趙佶)【宋朝】公元紀年: 1082-1153
郊原林野,寺塔掩映在山腳煙樹中,溪流曲折而來,水勢漸壯。遠近的樹木已轉枯黃,有著頗深的秋意。這幅畫的用筆穩健流暢,景物的描寫仔細詳盡,設色也很淡雅,在精巧之中,富有祥和潔凈的感覺。
文物尺寸:縱:97cm 橫:53cm
文物形式:軸
文物質地:紙本
印記款識:【款識】上方有宋徽宗押字。上鈐御書一璽。【題跋】【收傳】司印。半印。蒼岩子梁清標玉立氏印章。棠村審定。蕉林。干隆御覽之寶。干隆鑑賞。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鑑藏寶。八征耄念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
蓬窗睡起
宋高宗【宋朝】公元紀年: 1107-1187
此幀設色畫,春明景和,風拂過,吹得湖畔石磯兩株柳樹迎風舞起,水波粼粼,篷舟閒駐,隨波上下,艇上白衣高士,睡起作欠伸狀。柳葉用汁綠,磯石薄罩石綠。湖波盡處一抹遠山。畫波紋法以「 」紋連續展延。
文物尺寸:縱:24.8cm 橫:52.3cm
文物叢目:【名稱】名畫集真冊【件】【開】【1幅】
印記款識:【款識】【題跋】【收傳】鮑世伯原。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一印不可辨。
竹閣延賓
李唐【宋朝】公元紀年: 1049-1130
夏日湖濱,蓮花散布在水面上,水樹上,主客對談。屋前岩石,屋後遠山,均用披麻皴,再罩以石綠。前右方高樹用介字點,點上再加以右青提醒。本幅無款印,作者依舊簽題,然風格不似李唐,其皴法、設色、房舍及點景人物情態,反近於元代盛懋一系。
文物尺寸:縱:23.7cm 橫:20.5cm
文物叢目:【名稱】唐宋元集錦【件】【開】【8幅】
李唐(約1049-1130 ,另一說約1070-1150) ,字晞古,河陽三城人,其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北宋時代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建炎年間(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重建畫院又重入畫院,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賜金帶。善畫山水、人物、禽獸等,筆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畫風變局之關鍵人物。
他的畫風沿襲北宋范寬之取濃墨重筆外,又遠承唐李思訓之青綠重彩技法,兩相融揉,發展出以水墨為主,青綠相輔的小青綠法,借復古以創新,師古又不泥古,此種綜合性的風格,可謂「雖變於古,而不遠於古,似去古詳而不弱於繁。」使李唐儼然成為一代大師,為南宋院體山水的締造者。
歸去來辭圖
陸探微【宋朝】公元紀年: 420-479
《歸去來辭圖》是依著陶淵明(365-427)的《歸去來辭》文所作的敘述性故事畫。畫家依「文」命筆,隨著文辭的內容,分段敘述。畫陶淵明乘船返抵家門,船夫忙於拉縴靠岸,家人站在門口歡迎,夫人整理頭髮出門迎接,童僕跪地相迎。這一段圖文的對照看來,除了辭中對心境的描述,如「心為形役,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較難投射於畫面之外,「舟搖搖以輕揚,童僕歡呼,稚子候門」的情景,則多已落實於畫面之內。至於畫中門前後的柳樹,該是來自陶淵明的另一自況名文《五柳先生傳》。
文物尺寸:縱:43cm 橫:142.3cm
文物形式:卷
文物質地:絹本
印記款識:【款識】【題跋】【收傳】右下角有一印不可辨。
陸探微(? -約公元485年) 南朝宋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擅畫肖像、人物,學東晉顧愷之,兼工蟬雀、馬匹、木屋, 亦寫山水與草木, 明帝劉彧時常侍左右,多為宮廷達官寫照,當時推為最工。
宮樂圖
佚名【唐朝】公元紀年: 618-907
《宮樂圖》的絹底呈現了多處破損,然而畫面的色澤卻依舊十分亮麗,諸如婦女臉上的胭脂,身上所著的猩紅衫裙、帔子等,由於先施用白粉(胡粉)打底,再加以厚塗,因此,顏料剝落的情形並不算嚴重;迄今,就連衣裳上花紋的細膩變化,猶能清晰辨認,充分印證了唐代「工筆重彩」一格畫法的高超成就!
文物尺寸:縱:48.7cm 橫:69.5cm
畫蕭翼賺蘭亭圖
閻立本【唐朝】
公元紀年: 618-907
《蘭亭序》經王家代代收傳,到了七世孫智永,將它傳給辯才和尚,為唐太宗所知道,派遣蕭翼前往求取。兩人先是寒喧,相互飲酒作詩唱和。過幾天後,成了性情相投的好友。一天暢談書畫,蕭翼自稱先世傳習王羲之、獻之書法,並出示皇宮中收藏品說:「《蘭亭序》早已消失,人間那有真跡」。辯才和尚便取真跡之出示蕭翼,蕭翼趁辯才外出,將真跡取走。宋摹本畫上人物共五位。老僧坐椅上,右手持麈尾是辯才。對面書生黃衫裝扮是蕭翼,上方一僧盤坐。畫幅左側,兩位侍者煎茶,一位臉滿須髯,一位垂髮小孩。本幅無名款,標籤認為是閻立本畫,無法確信。
文物尺寸:橫:64.7cm 縱:27.4cm
十八學士圖
宋徽宗(趙佶)【宋朝】公元紀年: 1082-1135
本幅描繪十八學士在林園中,文酒相會,有絲竹為伴。隨從與坐騎守於園門之附近,其中尚有架鷹、牽獵犬者。蓋唐代騎射的風氣甚盛,文人亦好之。舊傳徽宗之作,觀其畫風近似明仇英之特色。
文物尺寸:縱:29.5cm 橫:520.9cm
印記款識:【款識】御筆。押。鈐印一。御書。【題跋】【收傳】宣和。(半印)。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宣統御覽之寶。
麗人行
李公麟【宋朝】公元紀年: 1049-1106
杜甫有麗人行之詩作,此即描繪詩中秦韓虢三國夫人出遊。女子雍容豐肥,衣飾華麗。馬匹亦肥壯,縱轡徐行,輕盈優美。人物造形與設色尚有唐風。
文物尺寸: 橫:112.6cm 縱:33.4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質地: 絹本
印記款識: 【款識】【題跋】【收傳】干隆御覽之寶。干隆鑑賞。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養心殿鑑藏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安徽舒城人。神宗元豐年間官至御史台檢法和朝奉郎,為官三十年,一刻不忘山林,冕年因病辭官返鄉。家藏極富,博學多才,善鑒金石古器,擅各種繪畫,鞍馬人物師法韓干,佛像近吳道子,山水得李思訓,一生作畫勸奮,元符三年(公元一一零零年)右手病痹,辭官回故里,歸隱於安徽桐城之龍眠山,仍作畫不輟。其白描線條總結吳道子的白畫,挺健圓潤,簡括雅潔,具有很高的藝術表現,為後人所宗。
元太祖像
佚名【元朝】公元紀年: 1206-1368
本作中元太祖留有發,身著單色衣袍,頭戴皮製暖帽,帽面的毛皮細清晰可辨。相較於宋代帝後像,元代帝後像在整體風格上有幾個特點。首先是畫像角度雖未可稱得上全正面,但已由四分之三側面略轉向前,隨著姿勢的轉變,眼睛的視線也較為正向,略有與觀者目光互動之感。其次在畫法上,元代帝後像的臉部烘染更為細膩。元代帝後像中普遍共有的細緻烘染手法,可能與西南地區有關,其中來自尼泊爾的阿尼哥(Anige, 1245-1306)扮演著關鍵性的指導地位。
文物尺寸:縱:59.4cm 橫:47cm
蘭亭修褉圖
趙孟頫【元朝】公元紀年: 1279-1368
文物尺寸:縱:32.2cm橫:375.3cm
印記款識:【款識】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O年)秋九月吳興趙孟俯為 湖先生壽。【題跋】【收傳】七璽全。太上皇帝之寶。壽。寶笈重編。退密。天籟閣。虛朗齋。寄傲。項子京家珍藏。項元汴印。項元汴氏審定真跡。蝶庵書畫。檇李李氏鶴夢軒珍藏記。李肇亨。江村秘藏。高士奇書畫記。高士奇秘籍印。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安儀周家珍藏。古香書屋。安。志希考藏。羅志希圖書記。三印不辨。(本幅鈐有石渠寶笈續編印記。查石渠寶笈續編著錄者為軸非卷。)鈐印一。趙氏子昂。
畫帝王道統萬年圖第七幅
仇英【明朝】公元紀年: 1494-1552
第七幅畫「夏禹鈞台會享」,對幅題云:「臣顧可學稽首頓首贊日。玄圭告錫,聲教旁行,八年於外,永賴平成。右圖贊臣可學謹按。尚書禹貢日,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又日,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又日,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文物尺寸:縱:32.5cm 橫:32.6cm
文物叢目:【名稱】帝王道統萬年之圖。【件】【開】【7幅】
印記款識:【款識】仇英。鈐印:仇英之印。【題跋】每開之對幅,均有顧可學揩書題記。【收傳】干隆御覽之寶。

仇英(約1494~1552),字實父,江蘇太倉人。出身低微,年青時曾為漆工。畫家周臣賞識其才能,加以指導,因此漸有名於明朝畫壇,為明四家之一。學畫於周臣,精小幅,尤工青綠。

明 仇英 帝王道統萬年圖

明宣宗坐像
佚名【明朝】公元紀年: 1426-1435
文物描述:明宣宗,仁宗長子。名瞻基,年號宣德。獎勵藝事,不遺餘力,本身亦精於繪畫。再為時,漢王高煦反,帝親征,廢高煦為庶人。三年巡邊,敗烏梁海之眾於寬河。宣宗端作龍飾寶座。膚黑多髯,烏沙折上巾,黃龍袍。
文物尺寸:縱:210cm 橫:171.8cm
「分享帖子」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版權聲明」版權來自網絡,轉載需說明
「藝術熱線」13911002220
「藝術微信」ssbw978005168
特別關註:弘揚中國傳統,傳承藝術文化精髓。


救贖與瘟疫一起到來
文/秦順天救贖與瘟疫一起到來 | 人生感悟 | 大紀元 http://bit.ly/2TABpEZ
《啟示錄》第六組掛毯中描述的: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的寶座流出來。在河的兩邊有生命樹,生產十二樣果子,每月結新果,樹上的葉子醫治萬民。不再有黑夜,因神來做光照。神所救贖的人要做王,直到永永遠遠。(維基公共領域)
《啟示錄》第六組掛毯中描述的: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的寶座流出來。在河的兩邊有生命樹,生產十二樣果子,每月結新果,樹上的葉子醫治萬民。不再有黑夜,因神來做光照。神所救贖的人要做王,直到永永遠遠。
更新: 2020-03-07 4:31 PM    標籤: 瘟疫, 人生感悟, 救贖
道家陳摶老祖講:「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意思是能否平安躲過瘟疫,與人對天地神靈的態度有關,而與人過去的運數無關。
從來都是瘟疫放過了人類,而不是人類戰勝了瘟疫
什麼瘟疫是被人類徹底消滅的?恐怕沒有,有的其實可能只是暫時沒有出現而已,薩斯(SARS)、艾滋病、鼠疫等等,至今也沒有特效藥,人類還是在延續最古老的隔離方式防護。人們越來越信仰科學、越來越自信時,瘟疫的爆發就是對「人定勝天」的最大否定,面對瘟疫,人可控制的因素微乎其微。
歷史上的每次瘟疫,幾乎都是無法解開的謎。雅典瘟疫、古羅馬瘟疫、歐洲黑死病,包括中國歷代的大瘟疫、西班牙流感等等,幾乎都是一樣的情況:找不出爆發的根本原因及制止的辦法,它突然降臨擴散,然後,像是接到了無聲指令,突然一下子就神祕消失了。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1630年油畫《阿什杜德的瘟疫》(The Plague of Ashdod),法國。(維基百科)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畫於1630年的油畫《阿什杜德的瘟疫》(The Plague of Ashdod),法國。(公有領域)
瘟疫的發生與結束,包括它散播的路向,似乎都有一隻神祕的手在冥冥之中指揮,即使有先知預測在先,終是無法避免,最後的結局,從來都是瘟疫放過了人類,而不是人類戰勝了瘟疫。
目前的科學僅限於在儀器能檢測的範圍內研究病毒,通過已知現象按經驗推測,在表面物質空間抑制病毒的傳播,講衛生、多洗手、戴口罩等等,甚至把全身都包起來,似乎這樣就會遠離瘟疫,但病毒的詭異幾乎不可捉摸:有人百般躲避防護,也難逃一死,身體強壯的不比身體衰弱的抵抗力更強,有人近距離接觸甚至與病亡者緊靠以求速死,卻完全不被感染。而且,即使同樣遇到神醫神藥,有人可以救治,有人還是會死。
純精神的東西能制約病毒
南宋文天祥被俘後,被囚於濕熱腐臭、污穢不堪的牢獄中,那裡充斥著各種穢氣,在如此環境中生活三年,文天祥卻沒有生病,什麼原因呢?他在《正氣歌序》中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即正氣。
正氣是什麽?科學儀器看不見,也檢測不出來,但這種純精神的東西卻能制約病毒。文天祥的例子,正符合《黃帝內經》中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人體內存正氣,就能阻擋病邪侵入。其實,文天祥曾遇神異之人教他修習大光明法,他的「正氣」,源自於他信佛崇道的內修。
香港文天祥公園,有一塊石碑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也刻有《正氣歌》。(shutterstock)
對瘟疫產生的原因,《黃帝內經》記載:「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這裡的「邪鬼」,被現代唯物的醫學看成形容病毒嚴重的比喻了,把「邪鬼」解釋成肉眼可見的病毒等微生物,中醫典籍中的「神、鬼」,也都被認為是迷信了。
現代科學認為氣候異常導致瘟疫流行,而站在古代中醫的角度看,瘟疫與普通疾病有很大不同,氣候失常、寒暑錯時,只是瘟疫產生的外因。
明代吳有性在《瘟疫論》中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這便是「癘氣」,如果將「癘氣」解釋成現代醫學的病毒,顯然過於簡單。
古代西方認為瘟疫來源於另外空間,由邪靈或神靈的憤怒引起,黑死病當時就被認為是邪靈(evil spirits)進入了人體,現在也有科學家承認,有些病毒很可能存在於人類探測不到的更深空間,是更微觀的物質。
如果導致瘟疫的邪靈不在現實空間,那麼科學研究的所謂對症之藥怎麼探觸得到它呢?邪靈只能由超越物質空間的神靈來降服。這樣就不難理解,在三千年前的《波斯古經》裡,醫學被描述為是對抗邪靈的戰爭,古巴比倫的內科醫生幾乎全是祭拜神靈的祭司,而在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醫道不分家,很多神醫是修道之人,很多道士也多擅長鎮瘟除疫。
神農即炎帝,他不僅為政是帝王之聖賢,開創了農業、飲食文化,中醫和中藥也是他所奠基。圖為神農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公有領域)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醫道不分家,很多神醫是修道之人,很多道士也多擅長鎮瘟除疫。圖為神農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公有領域)
為什麼神醫難醫天下病
史載神醫有回天之術,道士可施法持咒化解瘟疫,但即使是神醫神僧,也只能治癒一部分病患,所謂神醫難醫天下病,這又是為什麽呢?
有道之人行醫,更懂得順天道,他絕不會違逆天意。世間的一切安排都有定數,人間聖賢智勇都不能改變。中國有瘟神的說法,天庭中,雷神負責懲戒個人,瘟神則負責毀滅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封神演義》中的呂岳是主管瘟疫的大帝,他統轄六位瘟部正神,各自手下有瘟鬼無數,瘟鬼將瘟疫散在何地,那一地就會出現瘟疫,他們也是按照神的有序安排具體實施而已。
佛經中講疾疫劫,認為疾疫乃超越人的「非人」放到人間的,不是人這層空間的物質因素。如果人德行放逸,行殺生、偷盜、邪淫等不合法度之事,不能守十善業,就會招來疾疫。
所以佛教認為,一個人得病與否,不取決於他是否被傳染,而取決他自身的業力。業力大的,疾疫已經在暗處瞄準他了,必難逃脫,而沒有此種病業之人,即使不防控,也不會染疫。在疾疫中,薄福之人就會因病喪命,這也就是民間講的「神醫醫病難醫命」的道理吧。
道教認為瘟疫是人虧天理造成的善惡報應,道教陳摶老祖在《心相篇》講「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能否平安躲過瘟疫,與人對天地神靈的態度有關,而與人過去的運數無關。人褻瀆天地神靈,罵地咒天,是導致瘟疫流行的根本原因。「天地」在傳統的東西方文化中,都與神靈有關,如今無神論者剝去了這層最根本的含義,「天地」被唯物化,只局限於科學所能探測到的自然界了。
有道之人行醫,更懂得順天道,他絕不會違逆天意。(fotolia)
在西方,瘟疫直接被說成是神對人的懲罰。古希臘掌管醫藥的神祗是阿波羅,他能救治病危,卻也可以讓傳染病等瘟疫流行,懲戒褻瀆神靈的人。
《聖經》六十多處提到瘟疫,明確指出:沒有偶然發生的瘟疫,瘟疫是上帝的懲罰,懲罰那些背棄神、忤逆天意之人。當埃及法老的心剛硬時,耶和華就降下瘟疫,警示法老;當百姓淫亂、跪拜外邦人偶像時,神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於是瘟疫一下就蔓延在以色列人中。
古埃及的三次瘟疫,指向的是「沒有摩西授記」的國家;古羅馬三次大瘟疫,指向的是迫害基督徒的人。這定向的瘟疫只感染特定人群及特定地區,或致死致病,或重創促其衰敗滅亡,懲罰完畢,神即收手撤離,在人間的表現,就是瘟疫突然消失了。瘟疫是人不治天治的結果,它的發生,證明掌管世界的神以公義平衡著一切。
救贖與瘟疫一起到來
瘟疫本身並不可怕,每一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瘟疫,它是天地間秩序的一種調節機制。這種調節機制是有規律的,萬物按天經地義的法則運行,不順應的人偏離法則,自然就會被甩離天地的運行軌道,這就是淘汰。違逆天道天理,在人間的表現就是道德敗壞、喪盡人倫,這也就是史載疫癘不染孝悌賢良的道理。
當大多人關心的不過以「我」為中心、以家庭親朋為半徑的自我小世界的時候,他們認為他人與己無關、他人的痛苦與己無關,但瘟疫打亂了這一切。
人們躲在家裡不敢暴露在外,對面街上就有人仆倒,隔壁單元就有人染疫而亡,空氣中的病毒無所不在,防不勝防。
恐慌中,我們仰頭向天希求神靈護佑,但我們已經離神太遠啊!無神論、進化論的毒害使我們造業無數,戰天鬥地、褻瀆神靈的共業,陷我們於滅頂之災。不信神、否定神、侮辱神,瘟疫來襲,神怎麼護佑你?
所以,如果人想自救,比物質上的防護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反思,不只是基於政治層面的追究,更應該有個人的反省懺悔:我們為什麼會遠離神的教誨?那些傷天害理、滅絕人性的事件,我們是否曾經以工作為由主動或被動參與?為了自己家庭子女得到好處,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薪水、正常的生活,我們是否曾違背良心助紂為虐?因恐懼懦弱,我們是否一直在甘當國家謊言的同謀?而那些敢於發聲的勇士,都曾是我們嘲笑譏諷的對象,我們對他們的遭遇是否曾麻木不仁?
恐慌中,福音一定會來,因為神並沒有拋棄我們,與瘟疫一起到來的,還有神的救贖,在災難之中,神會將我們安定、將我們分別、將我們搭救:「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救贖與瘟疫一起到來 | 人生感悟 | 大紀元 http://bit.ly/2TABpEZ

2020-03-10_1646242020-03-10_1647552020-03-10_1646522020-03-10_1646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