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5口罩發明功臣之一是來自台灣的美國科學家蔡秉燚博士
吳釗燮2度曝心聲緩頰:絕對支持國軍
歐洲與美國飽受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但美國繼續向歐洲各國提供醫療物資援助,運送隔離衣、溫度計等物資前往西班牙馬德里。 圖:翻攝自美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推特中國歐洲好朋友開第1槍 義大利連署求償千億歐元
N95口罩發明功臣之一是來自台灣的美國科學家蔡秉燚博士。(翻攝自utrf.tennessee.edu官網、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官網)© Mirror Media N95口罩發明功臣之一是來自台灣的美國科學家蔡秉燚博士。(翻攝自utrf.tennessee.edu官網、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官網)
來自台灣的美國科學家蔡秉燚為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人,被讚譽其多項技術研發,拯救了全球10億人的健康,在全世界面臨武漢肺炎(亦稱新冠肺炎,COVID-19)考驗的時刻,他的貢獻格外引起矚目。昨(22日)台北科技大學發布新聞稿表示,現年68歲的蔡秉燚退而不休,持續研究口罩消毒後效果不減的技術。
蔡秉燚出身台中清水農家,時逢台灣紡織業全盛時期,因此攻讀台北工專(為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纖維工程科化纖組。他畢業後曾任職於紡織工業研究中心和染整廠,發現台灣當時的技術和機械都來自歐美與日本,「不知原理,無法滿足求知慾」,因此決定赴美深造。
當時他買了單程車票後,身上僅剩700元美金,立志苦讀,狂修了500個學分,相當於念「6個博士」,讓蔡秉燚得以跨界整合流體力學、電學、材料學等不同領域知識,最後順利取得美國大學博士,整個生涯都在田納西大學擔任研究學者。
當因武漢肺炎疫情面臨口罩荒的窘境,早在去年就退休的蔡秉燚仍持續研究口罩消毒後效果不減的技術,他一在田納西大學發表文章,吸引了哈佛、麻省理工、耶魯、史丹佛等名校前來交流。蔡秉燚不趁機賺災難財,這些工作他不拿酬勞,他表示:「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擇去救1億人的生命,不會選擇去拿1億美元。」
N95口罩發明人 蔡秉燚:寧可救1億人生命,不拿1億美金 https://bit.ly/3bBMLiQ
https://www.facebook.com/WeekendWeekly/videos/249003076270827/
有醫界研究指出,醫療、布口罩無法完全過濾病毒。(路透)醫界初步研究 醫用口罩無法阻止病毒外漏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wpkmx2
2020-04-07 07:59:4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由於歐美與亞洲國家口罩政策大不同,在亞洲疫情控制相對得宜的情況下,是否鼓勵民眾戴口罩在西方引發激辯。但最新醫學研究指出,無論是醫用口罩或是布口罩,都無法有效過濾病毒。
美醫學期刊《內科學年刊》 在當地時間週一,發表一份針對口罩是否能阻擋新型冠狀病毒的小型實驗結果。實驗地點位在南韓首爾兩間醫院,內容為找來4名武漢肺炎確診病患,在戴上口罩與未戴口罩的情況下產生對照組,研究員把培養皿放在距離病患18公分處,並讓其咳嗽5次。
結果顯示,無論是醫用口罩或是布口罩都無法完全過濾病毒,不僅會散布至環境中,口罩外層汙染還較內層來得多,但尚不清楚是病患咳嗽力道的大小導致病毒外漏,還是武漢肺炎病毒的顆粒太微小,因此穿透口罩。
需要提醒地是,此次實驗未測試N95口罩防護性,也未顯示出穿戴口罩咳嗽是否減低口沫飛行距離。口罩的實用性仍有待更深入的實驗、研究。
醫界初步研究 醫用口罩無法阻止病毒外漏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wpkmx2
疫情衝擊 日本性服務業「戴口罩接客」
疫情衝擊 日本性服務業「戴口罩接客」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V74g4H
日本的武漢肺炎疫情惡化,圖為東京新宿街頭。(法新社)
2020-04-14 06:03:37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4日報導〕日刊體育報導,受到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擴大的影響,目前部分仍繼續營業的性服務業推出了「戴口罩接客」的策略,女性從業員在替男性客人進行性服務時雙方均要戴上口罩,而且為降低感染風險,業者還推出「無黏膜接觸」的服務內容。
性服務業因為一般都是在店裡或賓館等密閉空間進行,女性從業員與男性客人長時間進行「濃密接觸」,被認為有高度的感染風險。東京都的性服務業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布「緊急狀態宣言」後,已紛紛宣布臨時停業,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也點名要求包括泡泡浴(類似泰國浴)、脫衣舞場等特種行業停止營業。
報導指出,因為派遣型的性服務並未被點名停業,目前仍有此類的業者以縮小服務範圍的方式繼續營業,其中有一家口碑不錯的業者,每天仍有50名女性被派出進行性服務。
報導指出,都內有一家派遣型的性服務業者,在官網上推出會員限定的菜單,女性從業員與男性客人雙方均戴上口罩進行性服務,服務內容為「無黏膜接觸」。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覆蓋於口腔、鼻腔、生殖器和肛門等器官的上皮部分。
有另一家業者則在官網上明示,只要男性客人要求,女性從業員可全程戴口罩。最近也有多家業者替女性從業員檢測體溫,並要求雙方漱口並以酒精徹底進行手指的消毒除菌。
疫情衝擊 日本性服務業「戴口罩接客」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V74g4H
跑了好幾間超商,就是買不到口罩?網友開發「口罩地圖」先查再上! – 重灌狂人
感冒到底需不需要看醫師?台大感染權威醫師這樣說...
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
2歲的馨雲發燒兩天,有咳嗽、流鼻水症狀,媽媽想帶馨雲去看兒科醫師,但爸爸認為那只是感冒而已,根本不必看醫師,也不必吃藥。誰比較對呢?
最近中央健保署打算將一些比較沒有副作用,在國外不一定需要醫師處方的指示用藥,改為由民眾自費。
所謂的指示用藥分為十大類,包括:胃腸藥、解熱鎮痛劑、綜合感冒藥、鎮咳袪痰藥、抗組織胺、一般皮膚外用藥、一般眼科用藥、止(緩)瀉劑、鎮暈藥、驅蟲劑等。這些藥物大多被認為「可有可無」,同樣地,有些民眾也認為感冒看醫師「可有可無」。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感冒不必看醫師?!
為了因應這種作法,過去台灣有些新聞報導似乎在鼓吹民眾感冒不需要看醫師,只要自行去藥房買藥即可,例如曾經有報導說:「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研究指出,民眾發生頭痛、咳嗽、感冒等輕症時,若能先自我療護而不找醫師,對節省國家整體醫療支出大有幫助,而且民眾既可省去掛號費、部分負擔的費用,也可省下到醫院排隊看病的時間。」
「健保如果確定不給付指示用藥,民眾自行購藥的機會將大增,衛生單位將透過媒體宣導、辦理用藥安全講座、鼓勵藥事人員參與社區公共衛生活動等方式,讓民眾擁有更多學習用藥知識的管道。」這些有意無意鼓勵民眾自行買藥不看醫師的作法,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感冒其實沒有特效藥
「感冒不一定要看醫師」的最大疑問是出現感冒症狀的時候,一般民眾怎麼知道他們所罹患的是感冒,而不是肺炎、百日咳、肺結核等其他疾病?一般人總認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就是感冒,卻不知道如果沒有醫師親自診視,即使打電話去問神醫,也沒一位真正的神醫敢根據症狀就判斷只是普通的感冒。
舉個例子來說,2005年有位22歲健康青年,發燒「感冒」二星期一直沒就醫,後來出現呼吸困難超過一天以後才去醫院,結果當天死亡,檢驗結果為B型流感併發肺炎。
兒科最常見的例子是秋、冬天一到,門診總會出現「感冒」人潮,這些兒童有的「感冒」一個月,有的甚至「感冒」好幾年。仔細檢查之後,才發現這些所謂的感冒都不是感冒,而是氣管過敏引起的慢性咳嗽。感冒如果不看醫師自行服藥,像氣管過敏的情形會導致藥物無效,肺炎的情形則可能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感冒常併發細菌感染
即使真的是感冒,發病數天後,所有感冒都可能併發細菌引起的中耳炎、鼻竇炎、肺炎、敗血症等,尤其抵抗力較弱的幼兒。醫師的使命不只在看感冒,更重要的是判斷所謂的感冒是不是真正的感冒,並觀察感冒有無併發症。一味強調指示用藥不給付的配套,卻忽略了正確診斷的重要性,將帶來延誤治療的危險。
世界衛生組織並未鼓吹輕症不必看醫師
上述新聞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認為輕症不必看醫師,這是斷章取義的說法。其建議是為了怕民眾沒有醫療專業知識,漏掉重症的徵兆而錯失治療時機,所以特別強調某些症狀必須緊急就醫,而不是輕症都不需要看醫師,他們只是說輕症不需要「緊急就醫」。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都以開發中國家為主要對象。貧窮國家的醫療資源不足,台灣沒必要「自甘墮落」,採行貧窮國家才需要的作為。
解牌錦囊
*感冒必須看醫師,有其他異常症狀也都需要看醫師,18歲以下應該看兒科醫師。
*有呼吸道症狀,看醫師才能確定是否為感冒或其他診斷。
*感冒看醫師才能判斷是否有併發症。
*有呼吸道症狀時應就醫,才不會延誤治療。
====================================
戴口罩/口罩文化/為何日本、台灣人愛戴口罩
兩性心理/日本流行「口罩姬」 戴上口罩竟可讓顏值飆升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4.11.22 / 15:32
「口罩姬」。
日本一名大眼正妹上網找男友,她將寫著帳號的小紙遮住口鼻,只露出水汪汪的大眼;許多男網友被電得暈陶陶,就此展開『求交往大作戰』。沒想到小字卡拿開後,露出下半臉就崩壞了,本來想追求的網友都打退堂鼓,還自顧自地聊起『口罩』對女生的重要性。
根據愛卡汽車報導,有著深邃雙眼皮的女孩上網求交往,一開始引起許多男網友的好奇、討論。 遮住口鼻可以改變一個女生多少?日前才有一篇阿拉伯新娘因為掀開頭紗,慘遭新郎狠退貨的新聞,沒想到日本2ch論壇上也發生類似事件。一名大眼女網友只露雙眼,尋求有眼緣的男性追求,在眾網友苦苦哀求下,她終於PO出全臉完整照,沒想到這一PO把原本想追求的對象都嚇跑了,還有人笑稱要出動PS大師拯救她。
小紙條從口鼻移開後,讓男網友倒吸一口氣。
針對這個PO文,日本網友也紛紛討論起『口罩姬』。一般來說,只有生病或抵抗力弱的人會戴著口罩,不過最近路上可見很多『口罩姬』,她們真的身體微恙嗎?恐怕不是這樣,其實部分的女孩會用口罩遮住自己大半的臉頰,只露出電眼,使人有很多美好的想象空間,只是脫下口罩後……。
網路上流傳的這張照片,可說是『口罩姬』的始祖。
男網友已經管不了求不求交往,紛紛開始討論起口罩對女生的重要性。
-----------------------------------------------------
小口罩、大學問:從歐美、日本到越南,口罩使用觀察筆記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越南人感冒不太戴口罩,是我最近在辦公室的小小困擾。
話說歐美國家的人也不太帶口罩,有些外國人到日本跟台灣時,很不能理解日台愛戴口罩的原因,在歐美除非是職業需求,像是醫師執行手術等,不然口罩讓人難以判斷表情,很容易招來戒心或被誤解為是否得了「重症」,甚至「你想搶劫啊?」的狀況,所以即使生病感冒,歐美人士也大多沒有戴口罩的習慣。
有次出差,坐上從法國尼斯飛往奧地利轉機的小飛機,整架飛機只有我一個亞洲臉孔,我坐在一排三個位置的中間,右手邊有個日曬到皮有點皺、小麥顏色的四十來歲中年婦女,腳下踩住上機的隨身 LV 包包,看來是剛從尼斯度假結束,要返回奧地利,一身曬得通紅膚色的她,完全符合歐美人士昭告「我度假回來了」的條件。
「咳咳咳咳咳!」婦女一上機就連聲數咳,還轉過來對著我。「咳咳咳!」
但因為我後面還有好幾天的出差行程,倘若她不是過敏,我想如果被傳染感冒就糟了,因為我抵抗力近年無比弱,基本上只要有人感冒不戴口罩,我就會跟著中標,近幾次無一倖免,雖然我不能要求她,但我可以自行防護,(我怕太不禮貌還隔了一段時間,不是在她咳完瞬間)所以就拿出了口罩戴上,但我一戴上口罩之後,那位婦人突然整個看我的眼神就都不一樣了。
"You!"她用手指指我的口罩。
"Yes?"
"!@$%!%$^^&?"英文不通的她,用了一長串斯洛維尼亞語(或是匈牙利語,我確定不是德文)問我,我是一字不通,但我知道她應該是在問我,妳這人是患重病嗎?
大概是語言不通讓她面色不善,指手畫叫對我講了一陣子之後,我嘗試用別的理由告訴她,像是我「過敏」(總說不出,我是自我保護,大家不要互相傳染......),但實在語言不通無法交談,我後面就不再有反應,只好閉上眼睛睡覺,她也就擺著一副很嫌惡的樣子,把頭拐到靠近走道的那邊,想要離我遠一點。
「殊不知,我原是怕她感冒,對自己抵抗力沒信心,沒想到我戴上口罩,害怕的居然是他們。」回來之後我跟男朋友描述這機上的「文化衝擊」事件。
我想不是每個歐洲人都這樣,只是剛好我遇到的那位奧地利婦人比較張牙舞爪,但也可從她的反應中看出一些端倪,部分歐洲人真的對於戴口罩這件事,跟我們亞洲人還真不在同一個想法上。
後來再有次出差行程,因房間爆滿住進了Airbnb,遇上了兩位很熱情的瑞士姐妹屋主,那次我剛好真的感冒,有了前車之鑑,我戴上口罩走出來,並解釋因為感冒、及出於禮貌,所以我才戴上口罩,我並沒有什麼「重症」,只是避免傳染給別人。
「是嗎?我覺得這樣很好呀!我在學校教書,生病大家都不戴口罩,只要其中一個人生病,通常就一堆人生病了。」屋主馬塔小姐不住點頭,並告訴我這裏的人沒有這種習慣的。
最近也看到一篇文章說,日本近年戴口罩的人激增,口罩已漸漸成為防止感冒、花粉過敏、流感等的必備衛生用品,甚至還出現特殊文化「口罩姬」的現象(女孩會用口罩遮住自己,只露出電眼使人有很多美好的想象空間),因為日本很在意「會不會給人添麻煩」這點,在注重「群體與禮數」的日本,生病了戴口罩就是不成文的禮數;韓國朋友則說,韓國戴口罩通常不是「去整型」就是真的「生重病」,愛面子的情況下,為表示自己健康,通常是不會戴口罩的。
鏡頭回到越南,難道越南人真的都完全不戴口罩嗎?其實會的,但原因有點不同,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應該是高於韓國,但低於日、港、台的狀況。
在越南出門的話多是騎機車,騎機車的時候比較有戴布料口罩的習慣,但男生通常不戴,只有女生會戴,而且女生戴的原因,主要還是「防曬」,有些還會用紗巾遮臉,把整個臉包都起來,只露出眼睛,其他有部分戴是因為不想吸入交通排放的廢氣。
但那是在室外,如果是感冒的情況呢?在越南辦公室內,多數越南人即使嚴重感冒也不習慣戴口罩,我很少看到有人會戴上口罩,有戴的是少數中的少數,而我們的辦公室,是沒有隔版的開放式座位,坐我正對面的越南男同事一邊工作,一邊「咳咳咳!」,背景音樂是打電腦鍵盤的噠噠噠聲音。
「我也不太好直問同事,感冒怎麼不戴口罩,因為這樣實在太沒禮貌了。」我在 Line 上跟台灣的朋友聊起。「但我也一時半刻找不到口罩自己戴呀!今天只好躲進會議室了!都怪我太容易被傳染了......」
跟教育與階級無直接關係,在這邊即便是高學歷的白領階級也不太戴,而你問我越南人感冒不太戴口罩的理由是什麼,我想主要是因為沒有社會風氣,跟歐美一樣,這種概念本就沒有根植在心中,越南人口罩使用,並沒有像日本一樣有所謂的集體約束力,所以抵抗力虛弱如我的朋友,在越南自備口罩可能是一個好主意。
雖然有點討厭戴眼鏡加上口罩,呼出來的鼻息很容易就讓鏡片蒙上霧氣,但想想總比感冒好,是吧?
-------------------------------------------
戴口罩防傳染 深色面須朝外
2016/03/06 28426
流感疫情狂燒讓不少民眾都戴口罩自保,或避免把病情傳染給他人,但近日臉書流傳一則貼文,指患者和健康者戴口罩有不同戴法,健康者應反戴口罩、將深色面朝內才能抵禦外來病毒。但專家指,此說法有誤,外科口罩深色面經防潑水處理,可防堵飛沫、血液等,應向外,反戴會削弱防護效果,民眾別信。
曾進行各類口罩防護力研究的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志傑昨說,一般的外科口罩結構分3層,最外層深色面具防潑水功能;中間屬過濾層,可過濾掉病原;最內層白色面多無特別功能,深色面應向外,若戴反將失去防飛沫傳染的效力。
戴口罩須將深色面朝外,並按壓金屬軟條,讓口罩與臉部密合。莊宗達攝
取下時別碰外層
至於臉書貼文指,丟棄口罩時應深色面在外、向白色層捲收,陳說,捲動過程中,若手接觸到口罩最外層,反增病原感染風險,建議直接丟棄即可,且拿下時最好不要碰觸到口罩面,拉住鬆緊帶取下即可。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網友貼錯誤的口罩使用方法雖未違法,但十分不妥。他說,使用口罩最重要的是密合度與舒適度,若戴得鬆垮垮,則等於沒戴。
記者邱俊吉
-------------------------------------
米果:台灣日本之口罩使用觀察筆記
2016/03/02
作者: 米果
天下資料,黃明堂攝。
我喜歡觀察日本人使用口罩的集體約束力,也發現台灣人使用口罩獨樹一格的對應模式,對於口罩的操作方法與使用態度,多少也呼應了兩地人民的性格特質。
日本人是自己感冒咳嗽打噴嚏就會戴上口罩,台灣人則是害怕被傳染才戴上口罩。有些感冒的人就算戴口罩,也會在咳嗽打噴嚏的時候把口罩往下拉,結束之後再戴上;或是一手拉下口罩、另一手掩住口鼻,咳嗽或打完噴嚏之後,戴好口罩,然後用沾了鼻涕口水的手,去按公車下車鈴、去摸捷運電梯扶手……我在搭車過程看過不少這類行為,十分擔心。
日本氣象廳只要在前一晚發佈PM2.5警報或花粉情報,翌日的通勤車站就被口罩人攻佔。無論是梳了油頭的男性上班族、上過髮捲的女性OL,或是穿著制服的中學生、背著雙肩皮製書包的小學生,甚至穿著和服出門的女士們,幾乎都戴上口罩,好像接收指令行動的部隊。車站通道與月台賣店,必然會在當期雜誌與當日報紙的顯眼位置,拉出另一條口罩販售熱區。遇到空氣品質不佳的日子,戴口罩變成集體行動,不戴口罩的人反而醒目。
台灣人相形之下就顯得樂天勇猛,不管接收到PM2.5紫爆警告,或是霾害、沙塵報等等氣象消息,戴口罩的人不多,學校運動會照樣舉行,各縣市馬拉松絕不取消或延期,清晨還是有不少人在公園運動。
日本人慣用的口罩以拋棄式為主,白色是主流,淺藍淺綠淺粉也有,過於醒目的顏色彷彿不合群,那就盡量避免。強調花粉症防禦或竹炭或奈米功能,或是男生大臉,女生小臉的尺寸分別,多到藥妝店都有專區陳列。口罩一戴上,遮去大半臉孔,掩去二分之一情緒,頗有在人群中躲藏的安心感。但日本人即使戴著口罩與對方交談,也不會扯下口罩,我曾經到區役所辦理外國人登錄手續時,重感冒的區役所人員,濃濃鼻音,全程配戴口罩解說表格填寫方法,咳嗽之前跟之後都會向我表達歉意。
台灣人則是騎機車的時候比較有戴布料口罩的習慣,而且口罩設計前衛大膽,我看到長得高壯的機車男騎士竟然戴著豹紋花色或蠟筆小新或粉色小花的布口罩,真是「超展開」。
多數台灣人即使嚴重感冒也不習慣戴口罩,「呼吸困難」是一大障礙,就算戴上口罩,與人交談的時候會立刻摘下口罩,好像覺得這樣子比較有禮貌。因為從事的職業類別使然,譬如餐飲業,為了符合衛生規定,非得戴口罩不可的時候,則是把口罩拉到下巴,露出口鼻,或僅僅遮住嘴巴,露出鼻子好呼吸。近來出現一種透明塑膠材質的口遮,只有下巴密合,上方開口恰好能讓口鼻呼吸,彷彿半開放式的擋風玻璃,但是看起來只能遮住水平及往下的口水,萬一打了一個大噴嚏,或咳嗽的病毒射程範圍,應該是擋不住。
對於很多台灣人戴口罩戴在下巴這點,倒是覺得很微妙。
我的記憶裡,台灣人僅有一次集體成為口罩的瘋狂奉行者,應該是SARS爆發的那幾個月。大家在實體和網購通路搶購各式口罩,或拜託海外親友整箱快遞,連醫療級的N95也不放過。而且戴上口罩之後,絕不露出口鼻些微空隙,不管搭車或行走甚至在室內都不會摘下來。記得SARS來襲時,恰好去國家劇院觀賞舞台劇,事前雖有討論過是不是該延期或取消,但最後劇團還是決定如期開演。國家劇院,上上下下不同樓層,多少座位就有多少口罩,觀眾席只要出現咳嗽聲,隨即引來恐懼,面面相覷。少數沒有戴口罩的,是舞台上的演員,不知從他們的視線看出去,是怎樣的畫面?而那舞台劇名為「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也算呼應了疫情蔓延的心境。
那段時間我也曾經備妥雙層口罩,出門觀看假日午場的電影,沒想到放映廳只有我一人,口罩也不用了,最妙的是那電影片名竟是「黃泉歸來」。
我的一些朋友認為戴口罩也未免太怕死了,會產生彼此互動的疏離感和障礙,而這樣想的人,似乎不少。
我深受鼻過敏困擾,空氣品質不好或季節交換的日子,外出戴口罩成為習慣,就算在家裡打掃,或櫥櫃衣服換季,或裝卸棉被套,也要戴上口罩,否則一疏忽,往往是好幾天的痛苦,不只困擾鼻子,還容易頭痛,嚴重的時候,很想從脖子的地方把頭顱旋轉下來,休息一下。
只是在台灣因為預防過敏或避免過敏症狀惡化而戴上口罩時,往往被詢問是不是生病了。當然也有感冒大流行的季節,在公共場所因為嚴重打噴嚏或咳嗽卻不戴口罩遭到其他人側目時,很多人也會辯解,是過敏啦,才不是感冒呢!
若是戴著帽子,配上墨鏡,再加上口罩,類似這種防範狗仔跟拍的標準配置,應該是日本跟台灣的公眾人物都熟悉的規矩,關於這點,倒是難得一致。當然也有面對監視器或人群的口罩對策,遮住半張臉,增加辨識難度,但是從身材外型動作種種因素還是會破功,譬如前幾天強勢撕去政大校園風雨走廊學生社團海報的那位口罩女士,最終還是被認出來了。
只是,戴眼鏡的人如果加上口罩,呼出來的鼻息很容易就讓鏡片蒙上霧氣,往後不曉得會不會有什麼新產品可以克服這個困擾,但我每次去藥妝店,會忍不住彎下身來研究貨架上的口罩分類,適時補充口罩庫存,雖還不到爆買的程度,但也已經有點偏執就是了
-------------------------------
超愛戴口罩 老外看天龍人5個特徵│即時新聞│20160302│蘋果日報 - http://goo.gl/IZiwKY
-------------------------------------------
為何日本人愛戴口罩,不只因為衛生…
32
文/時淒宮分
2002年SARS在台灣爆發,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會戴上口罩外出,後來傳染病結束了,人們依然保持這個習慣。其實日本也有相同現象,戴口罩不只為了衛生或健康,有研究指出,它們的流行還包含許多文化因素……
這個「潮流」始於2003年,當時花粉症十分流行,醫療用品製造商嬌聯(Unicharm)推出一款新型非織造材料的面具式口罩,聲稱可以有效阻斷花粉。而這款口罩隨後改變整個市場,根據調查,非織造面具型口罩的市占率至今已達86%。
此時多數人戴口罩還是為了預防流行性疾病,畢竟你無法保證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旁邊打噴嚏的那個人會用手把口鼻摀住。
接下來10年經歷流感爆發及311大地震造成空氣中飄著大量懸浮微粒,口罩市場整整成長了3倍多。也在這個時候,戴口罩的原因出現分歧:一些年輕人覺得戴上口罩、掛上耳機,這樣就不會被人打擾,也聽不見別人的言論。
口罩越來越普遍,漸漸也成為冬季常用的保暖配件。另外,它也改變了日本人的審美觀,有些人發現女孩不用化妝,只要戴著口罩的模樣就有種自然美感;而有些廠商也開始提供斑點、花色的各式風格口罩,從此成為時尚流行的一環。
當然啦,口罩流行也跟網路上大量口罩素人的出現脫不了關係,像是「口罩姬」愛川こずえ就是一個例子。她在niconico分享戴著口罩跳舞的影片,或許是看不見真實面貌讓人好奇,每部都吸引上百萬的點閱人次~
給end的酸酸們,日本人愛戴口罩除了衛生因素外,還有1)逃避社交、2)保暖、3)美觀等原因,這看在我們台灣人眼裡一點都不奇怪啦,但是對歪果仁來說,可能搭一次地鐵就會印象深刻吧……甚至還說出「天啊~日本真的是忍者國度~」這樣的言論呢!
via RocketNews24
原文網址: 為何日本人愛戴口罩,不只因為衛生… | 鍵盤大檸檬 http://www.ettoday.net/dalemon/post/2394#ixzz2uXGvKt3V
---------------------------------------------------------------------------------------------------------------
提升免疫力 迎戰反覆感冒
分享提升免疫力 迎戰反覆感冒到Facebook 分享提升免疫力 迎戰反覆感冒到Line 分享提升免疫力 迎戰反覆感冒到Google+
2018-02-01
圖.文/邱伯恩
25歲黃小姐無奈說:「醫師,為什麼感冒好了又來,好像我每天都在鼻塞、頭痛、咳嗽、喉嚨癢,真的很折磨。」
▲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反覆出現,影響生活品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邱伯恩)
▲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反覆出現,影響生活品質;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邱伯恩)
▲當歸、枸杞、黃耆、紅棗。(照片提供/邱伯恩)
▲當歸、枸杞、黃耆、紅棗。(照片提供/邱伯恩)
▲粉光參、山藥、薏苡仁、蓮子。(照片提供/邱伯恩)
▲粉光參、山藥、薏苡仁、蓮子。(照片提供/邱伯恩)
最近診間常常出現和黃小姐一樣反覆感冒的病人,雖然不見急性的症狀,身體卻是長期處於「亞健康」中,做任何事情都覺得不對勁,導致生活和工作受影響。
一般人習慣稱感冒為「傷風」,醫學上則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咽炎」,是一種輕微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不論在病因、症狀、病情的發展,全都不同於流行性感冒。
與壓力大小成正相關
一般性感冒通常能在1週內自癒,然而若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感冒,大多因過度勞累與壓力累積導致免疫力下降造成。
根據卡內基美隆大學心理系教授科恩(Sheldon Cohen)的研究指出,壓力的大小其實是與反覆感冒呈現正相關的關聯。
報告更指出,工作壓力極大、日夜輪班、失業或待業很久、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人,特別容易因為這些壓力,造成免疫系統變弱,增加反覆感冒的可能性。
除了免疫力下降,現代人也更常出現一些病症,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是陷入長期的反覆感冒症狀中,例如:胃食道逆流引起的久咳、某些因感冒引發的氣喘、或是過敏性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等。
中醫認為,反覆感冒型的患者常屬於中醫所謂的「虛人外感」,病人除了要治療外邪,還要兼顧正氣的虛損,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治療方法更是多元。
薏苡仁、蓮子強健脾胃
預防重於治療,反覆感冒的病人,平時要多注意提升免疫力,可於食補上服用粉光參、山藥、薏苡仁、蓮子等強健脾胃藥物;也可以用當歸、枸杞、黃耆、紅棗等藥材燉煮食物來提升免疫力。
反覆感冒最好要就醫找到原因,特別是老人與小孩,感冒症狀可能只是一個開端,稍不注意,會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症狀,如肺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根據研究指出,睡眠少於7小時者得到感冒的機率,是睡滿7小時以上者的近3倍;睡眠效率低於92%者得到感冒的機率,是睡眠效率98%以上的人的5.5倍。所以,睡得好、多喝水、飲食均衡、維持良好心情,除了有助於阻絕反覆感冒,也能避免感冒時程的延長。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搞笑防疫《國外網友製作的貓口罩》戴上它心情肯定能保持輕鬆愉快 | 宅宅新聞
搞笑防疫《國外網友製作的貓口罩》戴上它心情肯定能保持輕鬆愉快 | 宅宅新聞
一百年前的流感台灣人就載口罩
1918年西班牙超級流感第一波由台灣對外海運重鎮基隆開始傳染,短暫流行於春夏之際,入夏後就消踪,並沒有太大的災情。入秋後10月從基隆開始蔓延,11月全台大流行導致各地學校陸續停課。這是當時報刊的插畫, 不同的行業都帶起口罩,現在看起來真是十份熟悉且無違和感呢
不斷更新/終於拿下「首座金馬」!納豆勇奪最佳男配哭了
準氣象/明日全台多雲時晴好天氣!「這天」北台灣再轉濕冷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1日電)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證實,未來實名制口罩將由廠商統一分裝,並從現行2週9片增至10片,每片從新台幣5元降至4元,有別目前45元只能買到9片,未來40元就能買到10片,預計元旦上路。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平穩,口罩庫存超過6億片以上,貨源也相當穩定,政府研擬放寬實名制購買片數,並由廠商統一包裝,分送至藥局等通路販售。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今天下午接受媒體電訪時表示,國內醫用口罩產量大增,目前日產量高達3500萬片,正在研議由廠商統一包裝,出貨至各大實名制通路,降低藥局、超商人力分包的辛勞。
吳秀梅另指出,因應口罩原料、生產成本降低,未來實名制口罩購買量將從現行2週9片增至10片,每片價格則從5元降至4元。換言之,目前民眾到實名制通路購買口罩時,花45元只能買到9片,未來只要花40元就能買到10片。
吳秀梅指出,這項新措施預計明年元旦全面上路,成人及兒童口罩都適用,目前正在調查廠商是否趕得及在明年元旦前讓包裝機上線。至於實名制口罩政策將實施至何時,吳秀梅說,將由指揮中心視疫情狀況統一做出決定。元旦起實名制口罩2週可買10片 每片5元降至4元 https://bit.ly/2KxA7sx
口罩有戴有用!美CDC:N95減少染疫風險8成 醫療口罩保護力66%
1月倫敦一處公車站宣導戴口罩防疫。(美聯社)
口罩有戴有用!美CDC:N95減少染疫風險8成 醫療口罩保護力66%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hfxi1
2022/02/06 08:11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4日公佈研究報告,指在室內配戴任何種類的口罩,都能有助於防範感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戴品質好的N95、KN95口罩,提供的保護力最高,能減少感染率83%。
華盛頓郵報5日報導,CDC這份報告指出,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外科手術口罩,可將檢驗出武肺陽性反應的機率減少66%;品質一流的N95和KN95口罩減少感染率83%;戴布口罩減少感染率56%。
CDC在其「死亡率與發病率週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中指出,「這些來自於真實世界環境的資料,增加在室內公共場所一直戴著口罩或者面罩來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風險的重要性」。
研究空氣傳播病毒的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陳蓮式(Linsey Chen Marr)說,「現在還有人說戴口罩沒有用」,CDC的報告提供更多真實世界數據,強化已廣為周知的戴口罩用處。
這項研究是加州衛生部在去年2月18日到12月1日間進行,調查652名檢驗出陽性反應者,並1176名陰性反應者比對,詢問他們在受檢前14天,在室內公共場所是否戴口罩、戴口罩頻率、口罩種類,以及疫苗接種狀況。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的分析依賴調查對象回憶在多個場所的行為,也沒考量是否採取保持距離等其他防疫措施,這些都使研究結果有其侷限性。此外,研究進行時,高傳播力的Omicron變種病毒株尚未在美國大肆傳播。
然而,戴口罩的優點仍然相當顯著,陳蓮式說,「這項研究呈現的是,如果你有注意並且一直戴著品質良好的口罩,被檢驗出新冠病毒陽性反應的風險就顯著降低。」口罩有戴有用!美CDC:N95減少染疫風險8成 醫療口罩保護力66%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hfxi1
劍橋研究:口罩套上女性絲襪防護力狂飆7倍
2022/02/08 17:53
劍橋研究:口罩套上女性絲襪防護力狂飆7倍 - Omicron來襲 防疫總動員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Li2DJt
研究人員選擇招募志願者嘗試7種不同的「技巧」,以改善 KN95 口罩(左)和外科口罩(右)的貼合度。(取自劍橋大學官網)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連身絲襪是一種多功能的時尚配飾,也是每個女人衣櫥裡的必備品。如今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女性緊身服飾可以降低感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毒的風險,與標準口罩戴法相比,將一段絲襪套在口罩外部,可使病毒顆粒的數量減少多達7倍。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連同美國研究人員一起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測試了提高外科和醫用的KN95口罩在預防COVID-19病毒方面有效性的方案。
劍橋研究人員招募了4名志願者,在 KN95 口罩和外科口罩上嘗試7種不同的戴口罩技巧。其中包括將不同品牌的連身絲襪纏繞套在口罩上、口罩的耳繩打結等。他們還使用3條橡皮筋在鼻子和嘴巴周圍創建一個「支架」,並使用織物膠帶將口罩黏在臉上。志願者們還用急救紗布包住了頭,以收緊口罩的貼合度,並將紗布塞進口罩內部的縫隙中。
結果最有效的策略是將連身絲襪裹在臉的下半部,套在口罩上,透過密封鼻子和嘴巴周圍的縫隙,可將病毒顆粒的數量減少多達7倍。不需要把整條連褲襪都套在頭上,只需要使用大腿那一段即可。
這項最新研究日前刊登在美國《公共科學期刊:綜合(Plos One)》期刊。
不過,在口罩上套上連身絲襪雖然很有效,但對於頭髮較多和鼻子大的人,還是很不方便,而且這樣的打扮將很難開口說話。另外,測試中還發生這樣的情況:當測試參與者要將連身絲襪套在臉上時,絲襪應聲破掉。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希望,他們的實驗能夠激發其他研究人員對改進現有病毒防護方法的興趣,並為世界各地人們的獨立實驗指明方向
劍橋研究:口罩套上女性絲襪防護力狂飆7倍 - Omicron來襲 防疫總動員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Li2DJt
【投書】口罩解禁,卻還是怕臉被看見?你可能陷入了「容貌焦慮」
作者 林佳瑾2022-12-07
【投書】口罩解禁,卻還是怕臉被看見?你可能陷入了「容貌焦慮」 | 林佳瑾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igNfX
愛美是身為人類的天性,青少年的審美觀也隨著網紅的興起、追求社群媒體的按讚與關注度,導致對於「美」這個主觀的定義,逐漸變成有了一套客觀的標準。整形手術的普及、修圖軟體的盛行,都使審美觀開始出現變化,大眾追求的不在是看起來整潔乾淨、順眼,而是濃眉大眼、高挺鼻梁、五官立體。
在大眾對於美醜的定義過度單一化時,甚至無法自我覺察內在狀態,反而去勉強自己接受外在主流價值觀的美醜,讓自己一步一步去符合社會框架,甚至到最後,內心恐懼面對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心狀態,使我們過度仰賴外在的評價,進而越來越忽略我們內在的獨特性?
我印象深刻,前幾年疫情席捲而來時,口罩成為了容貌焦慮的平安符。當每個人走在路上都必須戴上口罩時,反而內心多了一層安心感,好像可以掩蓋內心的自卑、自我懷疑,也正好能掩蓋住我們與生俱來的不完美。
你也有容貌焦慮嗎?關於精神疾病中的「身體臆形症」
其實「容貌焦慮」這個現象,早在1987年就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登錄為「障礙」(disorder)的一種。在目前診斷中被稱作為「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或稱身體畸形恐懼症。目前全世界約有1~2%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身體畸形恐懼症。而在社交媒體興盛的社會中,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身體臆形症的患者會過度在意自己的樣貌,甚至放大自己的缺陷,並且花超過比例原則的時間在關注或思考自己的外表,來尋求他人的認同。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otion, DSM-5),身體臆形症包括以下幾點:
對於其他人無法覺察到微不足到的外觀缺陷過度重視。
會有重複性行為的表現,例如對鏡檢查,過度刷洗或梳理等等,讓自己對外表能較安心,或是不斷尋求別人認同,也可能將自己的外表不斷與他人進行比較。
已經造成個人、社會、工作及其他重大困擾或功能障礙。
很多人會好奇,這個病症是先天還是後天所導致?事實上,身體臆形症目前沒有確切的成因,但是在現在的精神醫學診斷上,並不會那麼一言概之地說是先天或是後天,而可能是生理、心理、環境等層面彼此交互影響。一個人可能因為先天基因導致內在比較容易焦慮,甚至是對於外在事物較為敏感,再加上後天可能遇過某些壓力事件,促發了先天的脆弱性,導致有類似症狀產生。
僅從外在條件上去變美,而非從自己認同的美去理解何謂美,怎麼樣是夠美,將會更劇自我內心的不確定感,對心理抗壓性與健康程度來說,是相當高風險的。圖片來源:aslysun/Shutterstock
追求人生「完整」,而非「完美」
國外研究顯示,若發現自己好像有身體臆形症的症狀時,目前兩種主要治療形式是藥物治療或是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普遍使用的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協助患者理解到:雖然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人、事、物,但我們可以控制自身的想法。例如:當一個人時常擔憂外人如何評論自己的外貌,只要有未修圖的照片被標注在網路時,就會特別焦慮、不安,那麼認知行為療法會引導患者去覺察「我們永遠無法控制外人如何看待自己」,當我們想控制外人對我們的評價時,這就是一個「非理性的想法」。從這一點出發,把注意力改為放在我們能控制的內在想法,例如我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擁有什麼樣的內在特質等,讓內在對自我評價提高,改變自我認知後,可以進一步穩定自身情緒困擾。目前研究也指出,認知行為療法能有效減低BDD及憂鬱的症狀,幫助使用理性思考化解那些自己都覺得荒謬但仍被迫受影響的念頭。
解禁口罩後,我們是否能重新思考何謂真正的「美」?這並非是要駁斥對於外在美的追求,而是僅從外在條件上去變美,而非從自己認同的美去理解何謂美,怎麼樣是夠美,將會更劇自我內心的不確定感,對心理抗壓性與健康程度來說,是相當高風險的。反倒是我們可以結合自身「外在」及「內在」的獨特美,進而透過覺察自我的想法、特質等,自己給予自己內在的安心感,如此可以減緩因為追求單一因素的外在美,導致因為內心缺乏自信心及心理韌性,反而莫名感受到內在的焦慮感。當我們追求的是人生完整而非完美時,你會突然感受到生活變得更輕鬆自在。畢竟,真正的美醜是來自於心理意象,而非身體意象。【投書】口罩解禁,卻還是怕臉被看見?你可能陷入了「容貌焦慮」 | 林佳瑾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igNfX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