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宗教力量 重塑善意氛圍
By 趙靜瑜,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7日, 2017
媽祖鑾駕遶境,路上總是綿延護駕信眾。(本報資料照片)
媽祖文化源自中國大陸湄洲,流傳千年,傳至台灣,發揚光大,兩岸也合作簽署支持加入媽祖信仰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也正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正式將媽祖信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些都在在證明,兩岸信仰血脈相連,雙方政府如果可以正視歷史真相,善用民間宗教力量,或許也有機會重創兩岸善意氛圍。
源自中國,媽祖文化在台灣發揚光大,台灣的媽祖文化包括進香跟遶境,都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特別的宗教文化活動之一,祈求媽祖神靈保佑海途平安,是海峽兩岸媽祖民間信仰的特色。根據統計,台灣自大陸分香的媽祖宮廟超過2000座,信眾多達1600多萬人,占台灣人口的三分之二,海峽兩岸媽祖信仰同源,歷史深遠,已是不爭事實。
文總表示,華人地區沿海地方都有媽祖文化,從廣東、浙江、天津、琉球講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胡志明市等,文化總會不只是提倡、鼓勵、尊重、發揚媽祖文化的特性,也要藉由此次展覽,跟全世界華人社會做連結。但這檔展覽並沒有要去中國大陸展出的計畫,文總強調要與全世界華人社會做連結,卻自外於華人最多也最主要的中國大陸,這檔展覽是否只是曇花一現的自嗨行為?值得持續觀察。
以台灣創意為媽祖策展,文化總會用心可見,但兩岸交流如果沒有面對歷史真相,只想利用宗教搭橋,便宜行事,所謂「兩岸文化交流」永遠只會流於形式,更何況是蔡英文總統擔任會長的文化總會,這張媽祖牌要如何顯靈?就看兩岸主其事者的智慧了。

---------------------------------------

數位媽祖展移至桃機 旅人認識台灣信仰
發稿:2017/12/04 17:52 更新:2017/12/04 20:25
中華文化總會推出「Hello,MissLin跨界女神數位遶境」數位特展,4日移師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D4登機閘口前展出,盼讓國際旅客認識台灣媽祖文化。(文總提供)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傳真 106年12月4日
中華文化總會推出「Hello,MissLin跨界女神數位遶境」數位特展,4日移師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D4登機閘口前展出,盼讓國際旅客認識台灣媽祖文化。(文總提供)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傳真 106年12月4日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4日電)為推廣台灣庶民文化的豐富性與國際性,文總把「Hello, Miss Lin 跨界女神數位遶境」數位媽祖展,移至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D4、D5出境長廊展出,讓國際旅客認識媽祖文化。
中華文化總會今年推出「Hello, Miss Lin 跨界女神數位遶境」數位媽祖展,為展現媽祖跨越國界的文化特性,文總與采盟免稅店合作,將「Hello, Miss Lin」展移至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D4、D5出境長廊展出,今天舉辦開展典禮。
由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張鐵志與采盟免稅店董事長古素琴共同主持儀式,配合媽祖的傳統文化,現場也請來民俗藝陣的跳鼓陣表演揭開序幕。
張鐵志指出,文總致力於推動台灣在地文化,也希望把台灣文化帶向國際,而媽祖是華人文化的連結,媽祖遶境文化在台灣開出獨特花朵、發展出台灣特色,配合桃機場地規劃,展覽也添加許多創新元素,包括Instagram相片免費沖印機等,不僅向國際旅客介紹台灣媽祖遶境文化,也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設計與創意能量。
采盟免稅店董事長古素琴表示,機場就是最好向國際展現台灣的平台與櫥窗,希望藉由豐富展覽活動的舉辦,讓全球旅人在桃園機場的候機時光,感受台灣文化藝術的特色風貌與努力成果。
古素琴說,媽祖原為保佑海上漁民安全,「女神這次跨界到桃園機場,也成了天后,將保護航空安全,希望讓每一位經過機場的旅客可以平安順利。」
「Hello, Miss Lin 」桃園機場的媽祖文化特展,除了有中、英文版、結合觸控多媒體的媽祖文化起源與發展的知識性內容介紹,也以插畫展現全台三大媽祖繞境隊伍的特色說明,即日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D4、D5出境長廊,展出至2018年2月28日。1061204


 

台北燈節 高達8公尺林默娘花燈首度登場亮相

台北燈節花燈點燈儀式,高達8公尺的林默娘花燈首度登場亮相。(記者王藝菘攝)

2017-02-02  16:07

〔記者王藝菘、何世昌/台北報導〕台北燈節花燈點燈儀式,高達8公尺的林默娘花燈首度登場亮相。

本土漫畫家韋宗成將個人作品《冥戰錄》的主角「林默娘」授權製作成花燈,由台北燈節主辦單位打造出高達8公尺、寬達5公尺的主題車頭,整座列車則長達10公尺,氣勢磅礴。

  • 本土漫畫家韋宗成將個人作品《冥戰錄》的主角「林默娘」授權製作成花燈。(記者王藝菘攝)

    本土漫畫家韋宗成將個人作品《冥戰錄》的主角「林默娘」授權製作成花燈。(記者王藝菘攝)

  • 「林默娘」花車經趕工後,今日邀請北市副市長陳景峻進行點睛儀式後正式登場亮相。(記者王藝菘攝)

    「林默娘」花車經趕工後,今日邀請北市副市長陳景峻進行點睛儀式後正式登場亮相。(記者王藝菘攝)

  • 林默娘花燈花車將參加2月11日晚間6時的「西城嘉年華大遊行」。(記者王藝菘攝)

    林默娘花燈花車將參加2月11日晚間6時的「西城嘉年華大遊行」。(記者王藝菘攝)

「林默娘」花車經趕工後,今日邀請北市副市長陳景峻進行點睛儀式後正式登場亮相。

花車將參加2月11日晚間6時的「西城嘉年華大遊行」,隊伍將從中華路一段福星國小出發,並行經成都路、康定路。屆時,周邊將進行大範圍交通管制,提醒民眾務必留心車輛改道公告。

相關影音


 

大甲媽祖鎮瀾宮是北港朝天宮分靈之說/台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遶境與謁祖不相同/遶境與謁祖(刈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oQlkW
大甲媽祖文化節/新港奉天宮舉辦國際媽祖文化節今年邁入第七年/大甲媽祖遶境與「麥加朝聖」及「印度恆河洗禮」,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慶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TISuXk
台灣媽祖信仰文化與探討-台灣民間信仰文化探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C8SbMf
大甲媽鎮瀾宮於福建舉辦「湄洲島媽祖廟萬人齊拜進香活動」後,進一步與台灣彩藝合作,共同推出限量商品「2014年甲午大甲鎮瀾宮媽祖紀念酒珍藏套組」,供兩岸信徒和想了解媽祖文化的民眾珍藏。「媽祖紀念酒」是選用台灣菸酒屏東酒廠精釀的「玉山八年陳高」,並以大甲媽祖神像做為設計,且上市前皆經過鎮瀾宮莊嚴過火加持;此外,這次推出紀念酒特地採「發發發發」的諧音,總計限量8888組。 鎮瀾宮強調,期待透過紀念酒這樣的文創商品,將台灣特有的宗教文化信仰推廣至大陸和世界各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EtYuwz
全台每年最大的宗教盛事之一「大甲媽祖遶境」,將在4月6日起駕+大甲鎮瀾宮參考從2013紅遍2014的黃色小鴨,因此設計出Q版的媽祖、千里眼和順風耳,希望藉此吸引民眾前來認識媽祖文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dEDt7S
管理後台 » 部落格 » 文章列表 - https://goo.gl/jkg2Ni

兩岸拜媽祖 文化台獨難切割
m.news-adding.com查看原始檔


國民黨副主席、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10日出席天津媽祖文化節時表示,兩岸關係雖然表面上不太順利,實際上民間活動仍非常活絡,他強調這類民間交流只要持續維護並加強,兩岸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大陸學者指出,文化和信仰,不是單靠政治人為就可斬斷,蔡政府即便想推動文化台獨,也不可能阻擋台灣信眾到大陸參拜媽祖,加強文化連結,可拉近兩岸心靈距離。

第八屆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9日至11日舉行,為凸顯媽祖為兩岸共同民間信仰,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10日特別授予天津天后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牌匾。此次活動共有6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參與,據了解,其中台灣有80多間宮廟參加,台信眾達270多人

與會的胡志強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雖然表面上不太順利,但實際上活動非常多,像媽祖精神,能夠在大陸吸引這麼多台灣民眾來,就是一個顯例。

胡志強說,天津有其特色,更是大陸北方第一大的天后宮,他強調這類活度要加強、繼續維護,兩岸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希望大家都要有信心。

宗教的力量 跨越藩籬

參加活動的台灣鹿兒門聖母廟公關組長吳豊愷指出,此次是第一次來參加,看到宗教的力量感到很不可思議,他認為這顯示宗教絕對可以跨越兩岸的藩籬。

大陸全國台研會副祕書長楊立憲10日表示,媽祖文化是兩岸天然的紐帶,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連結,他認為文化的東西無法簡單靠政治人為切斷,即便蔡政府欲推動文化台獨,「但文化台獨能阻擋信徒到大陸交流嗎?」

台灣文史 無處不中國

楊立憲指出,台灣從歷史文化和民間信仰,可說是「無處不中國」,他還注意到民進黨的人也會引用四書五經等中國經典。他強調兩岸文化交流應該順其自然,持續保護推動,使兩岸能進一步拉近心靈距離。

---------------------------------------------------

推崇媽祖 陸著重捨己利他精神
中時電子報作者特派員陳君碩╱天津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9月11日 上午5:50

旺報【特派員陳君碩╱天津報導】
天津媽祖文化節10日舉行,除了祭拜儀式,也邀請多位民俗專家探討媽祖文化。由於中共主張「無神論」,有大陸專家在會上直言,推廣媽祖文化遇到社會一些雜音和障礙,專家建議,應著重弘揚媽祖出身平民及捨己利他的精神,要和迷信「劃清界線」,避免過度神化。
「媽祖文化與現代文明」研討會10日在天津舉行,被安排在第一位發言的天津市人大前副主任、天津媽祖文化促進會前會長羅運鵬指出,弘揚媽祖文化在大陸看法不一致,有人認為是封建迷信,有人甚至質疑是「雜教廟」,對於推廣媽祖文化形成障礙。羅運鵬指出,媽祖是從平民百姓當中走出來,其精神形成道德楷模,類似中國傳統「鄉賢文化」;媽祖精神就是「立德修身、崇德尚善、扶危濟困、捨己利他、誠信友愛」。
他表示,過去科技文化水準低落,興起自然神論,這是歷史所形成,「過時了就要賦予一定的歷史定位,與其(迷信超自然)劃清界線」。
天津師大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譚汝為指出,近年出版的《天津方言辭典》,在天津民俗文化詞語裡,收錄與天后信仰有關的20多條,在「天津方言歇後語」也有20多條與媽祖有關,反映天津方言民俗,和媽祖信仰相容相生。

------------------------------------

推崇媽祖 陸著重捨己利他精神
m.news-adding.com查看原始檔


天津媽祖文化節10日舉行,除了祭拜儀式,也邀請多位民俗專家探討媽祖文化。由於中共主張「無神論」,有大陸專家在會上直言,推廣媽祖文化遇到社會一些雜音和障礙,專家建議,應著重弘揚媽祖出身平民及捨己利他的精神,要和迷信「劃清界線」,避免過度神化。

「媽祖文化與現代文明」研討會10日在天津舉行,被安排在第一位發言的天津市人大前副主任、天津媽祖文化促進會前會長羅運鵬指出,弘揚媽祖文化在大陸看法不一致,有人認為是封建迷信,有人甚至質疑是「雜教廟」,對於推廣媽祖文化形成障礙。羅運鵬指出,媽祖是從平民百姓當中走出來,其精神形成道德楷模,類似中國傳統「鄉賢文化」;媽祖精神就是「立德修身、崇德尚善、扶危濟困、捨己利他、誠信友愛」。

他表示,過去科技文化水準低落,興起自然神論,這是歷史所形成,「過時了就要賦予一定的歷史定位,與其(迷信超自然)劃清界線」。

天津師大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教授譚汝為指出,近年出版的《天津方言辭典》,在天津民俗文化詞語裡,收錄與天后信仰有關的20多條,在「天津方言歇後語」也有20多條與媽祖有關,反映天津方言民俗,和媽祖信仰相容相生。

-------------------------------------

文化融合與軟實力提升|朱顯龍在 Facebook 上分享!

文化交流與融合不僅事關兩岸與港澳四地民眾的生活與福祉,而且攸關中國的統一與強盛。兩岸四地文化融合有同源、同類與相通的充分條件,而港澳兩地可為兩岸文化融合架起必要的橋樑,並為中國軟實力的提升共同給力。

兩岸同文同種

台海兩岸文化有相同的歷史和人種背景。各個時期移住台灣的大陸人民,帶去了大陸的先進工藝和耕作技術,台灣種水稻和制蔗糖的生產技術,就是由大陸傳來而又加以發展的。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使用漢字、說國語(普通話)。閩南人、客家人使用的閩南話、客家話,也是從大陸傳過去的。
台灣民俗與大陸民俗大體相同,因為眾多漢族人移居台灣時把大陸的生活習慣帶入台灣,使得台灣居民的習性、信仰、婚喪祭祀,乃至衣著服飾等方面,與閩粵兩省幾乎完全相同。台灣人不僅過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台灣流行的歌仔戲、布袋戲也是隨大陸移民流傳到台灣的。
大陸人還給台灣帶去了各種宗教信仰。信奉菩薩的帶去菩薩像;信奉關帝的帶去關帝像;信奉海神媽祖的帶去媽祖像。在閩南一帶,不僅有全國普遍供奉的觀音、關公、城隍、土地公、玄天上帝等,而且有不少是地方神族,如媽祖、大道公、清水祖師、開漳聖王等。這些神族有的在荷據時期已經傳入台島,並在台灣建造了供奉它們的廟宇。台南是荷據時期移民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該地集中了台灣最多的廟宇。
台灣民間十分崇敬媽祖女神。媽祖是航海水神,為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居民所信奉,在荷據時期已經傳入台灣。大陸的寧波、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都設有天后宮,祀天妃聖母也就是這位海神媽祖。據統計,台灣自大陸分香的媽祖宮廟遍及城市鄉村,數量超過2,000座,信眾多達1,600萬人。至今,每逢媽祖生日(農曆3月21日),台灣許多民眾要到台南學甲的慈濟宮舉行上白礁活動,追懷大陸上的祖先,遙拜福建同安白礁鄉的慈濟宮祖廟,人數多時超過20萬。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更有民眾專程來到白礁鄉祭祀媽祖。

兩岸文化融合可借道港澳

兩岸文化儘管同根同源,但兩岸政治差異與權力對立導致兩岸文化融合產生諸多障礙。然而,港澳地區是兩岸之間的特殊地帶,可為兩岸文化融合發揮特殊的橋樑作用。以澳門為例,由於語言與文字相同、台澳歷史淵源的關係、台澳共同的閩南族群、台灣當局採取優惠政策等多重原因,長期以來,眾多澳門學子選擇赴台就讀中學、大學、研究所。多數赴台學子學成後返回澳門就業,但也有部分學子畢業後留在台灣就業、定居。澳門回歸後,留台學生並沒有減少。報考台灣的澳生從2000年的600人,近年逐年上升到1,000多人。近年來,隨著澳門經濟快速成長,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澳門就業,兩地間的民間交往不斷深化。
台澳兩地都有為數眾多的閩南族群。而閩南人都信奉媽祖,媽祖文化便成為聯繫台澳兩地的重要紐帶。據學者研究,很早以前,信仰媽祖的福建人就到了澳門生活,媽閣廟就是由福建人興建的。不僅如此,澳門的名稱也與媽祖有關。相傳是當時葡萄牙人從西灣海上來到澳門時,指著媽閣廟方向,問當地人這是什麼地方。那人以為是問媽閣廟,順口答叫「媽閣」,因此,葡萄牙人就叫澳門Macau(媽閣)。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屬實,澳門是世界上唯一以媽祖為名的城市卻是事實。據統計,澳門自明以降共有8處天后廟,其歷史多在500年左右。澳門的媽祖信仰不但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弱化,相反卻有增長的勢頭。
依據澳門基本法,澳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除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其他事務均由特區政府自理灣與大陸同屬「一中」,但擁有包括內政、外交、國防等事務的自主權。澳門與台灣均因擁有特殊身分,兩地關係也因此顯得特殊。首先,兩岸的關係屬於一個國家內的「兩區關係」,澳門也是一個特別行政區,其與台灣的關係也屬「兩區關係」。其次,台澳因治權自立,而呈現「兩境(治權境界)關係」。正因為這種特殊關係,加上台澳間特殊的文化關係,澳門在兩岸關係中發揮著積極與獨特作用。
澳門在兩岸關係交往中的獨特作用之一,是指台澳在官方不能交往的情況下,授權民間、行業交往、協商,並簽署協議,此被稱為「澳門模式」,為兩岸之間一些問題的解決發揮了示範的作用。兩岸關係在2008年進入和平發展期後,澳門作為兩岸政治協商平台的角色降低,但澳門可以繼續利用龐大的閩南人族群、媽祖信仰、濃厚的傳統中華文化及澳台間特殊的歷史關係,在兩岸文化融合中發揮積極與獨特的作用。如澳門眾多宗教、文化、教育、體育、宗親團體可在政府及企業的支持下,定期主辦有兩岸四地社會團體參加的活動。澳門政府亦可通過舉辦中華傳統文化、閩南文化、媽祖等宗教活動,為兩岸文化融合牽線出錢、出力、出主意。

四地交流可促文化融合

台海兩岸既然文化淵源與特性相同,就應該發揮其橋樑與紐帶作用。作為中華文化主要載體的大陸,應該在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教育、宗教、風俗、歷史等方面,通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來使兩岸文化融合。
在語言、文字方面,大陸應本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主動跟台灣就普通話與國語、簡體字與繁體字(台灣稱正體字)等議題進行協商,尋求兩岸人民共同接受和使用的語言與文字。在文學與藝術方面,兩岸可協商共同建立文學、藝術獎勵機制,弘揚中華傳統文學與藝術,培植新文學、新藝術。
體育方面,兩岸四地體育主管機關可協商設立共同體育獎勵項目,應重點設立具有中華特色的武術、摔跤等獎項。在教育方面,兩岸應先就小學語文、數學、外語等課本的編訂展開交流、協商,編訂統一教材或參考教材,特別是要共同編歷史、地理教科書與參考書。在宗教信仰方面,兩岸除展開祭拜、媽祖巡遊等活動外,可協商共同成立宗教社團、弘法學院,建立弘法場所,並將港澳納入。
近年來,不少有識之士提出兩岸參照ECFA簽署文化合作框架協定,但台北消極對待;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兩岸沒有合作的空間,雙方可針對單項展開合作並簽署相關協議。
衡量一個國家崛起與強大的標準,不僅僅只有經濟與軍事等硬實力,還應包括教育、科技、文化、政治向心力等軟實力,近年來,大陸已意識到並強調發展軟實力的重要性。
在教育、文化、政治向心力等軟實力方面,台澳有其優勢與可取之處。台灣無論職業教育還是研究教育,在華人社會乃至全球都享有甚高聲譽,大陸可借鑒台灣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管理方法。台澳都使用正體字,教育制度相近,兩地可以開辦事業教育,為大陸培養產業工人與管理人才。
一個國家或地區要發展文化軟實力,當然只能選擇培植、發展和弘揚特色文化。中華文化的許多精髓、傳統是在台灣與澳門地區,台澳可充分發揮優勢,共同協助大陸恢復、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政治價值觀,意即政治向心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受到世界各地重視、尊重及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準。台灣與澳門不少政治制度均可示範大陸,而且台灣可以透過澳門來影響中國大陸。大陸要成為世界大國、強國,就必須透過政治改革來強化世界對其政治價值觀的認同,增強其對世界的吸引力。若如此,語言與風俗相同的澳門與台灣,將是大陸不可多得的參照範例,台澳應合作共同發揮影響力。

(作者係澳門理工學院教授、澳台關係學會理事長)

---------------------------------------------

淺析媽祖文化之台灣媽祖繞境
淺析媽祖文化之台灣媽祖繞境

張津菲

摘要

本文基於一個大陸交換生來台灣的所見所聞,通過參與大甲媽祖繞境活動。看到了媽祖在台灣地區擁有眾多的信眾。還有以媽祖信仰為核心,形成的以宮廟、建築、雕刻、文獻等有形文化和神話、傳說、故事、祭典、民俗、藝術等無形文化為基本內容的民間文化。在追根溯源發現媽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通過官方、廟宇、傳說等各具特色的形式的傳播,媽祖文化在海峽兩岸影響廣泛。尤其是台灣大甲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有著豐富的價值

前言

一. 媽祖是什麼
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是歷代海洋貿易者、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只,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台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許多沿海地區均建有媽祖廟。這一信仰的主體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考察媽祖的生平得知,這一信仰來自民間傳說。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1]
據說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 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960 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2]宋太宗雍熙四年(987 年)九月初九逝世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曾先後36 次冊封。[3]
二. 台灣的媽祖文化
媽祖文化肇始於宋、成於元、盛於明清,清末媽祖文化一度處於低迷狀態,但到了近現代,又以一種新的民族特質活躍在華人文化圈中。毫無疑問,媽祖的出現與人類跟海洋的歷史息息相關,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漢族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這就是“有海水處 ​​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係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4] 

大甲媽祖繞境盛況[5]

台灣的民間信仰大部份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特別是莆田一帶傳去的。如媽祖娘娘、保生大帝、潮汕的三山國王、道教的關帝聖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師等。媽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漁民和航海者奉為海上保護神,尤其在台灣民眾心目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也最為深刻。[6] 

一、媽祖的文化的價值

媽祖的產生於古代神明崇拜和英雄崇拜的社會時期。它的產生脫離不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發展現狀。可以從官方和民間兩各方面來說,即: 官方的儒家治國方略和民間的道家信仰。兩者的相互依存才形成了歷代興盛的特點。當時的統治者希望統治一方疆域,便從福建沿海地方開始樹立一個神明的形象,當時的老百姓也希望有神明來保佑他們在海上的安全,因此兩者不謀而合,這便造就了媽祖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

媽祖信仰始於宋朝的福建,經過宋元明清的發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沿海地區,以福建和台灣為主,它擁有眾多的信眾,是華人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形成了以媽祖信仰為核心的宮廟建築、雕刻、文獻等有形文化,和神話、傳說、故事、祭典、民俗、藝術等無形文化。各種形式的媽祖文化遺產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
首先,媽祖的形像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義的化身。例如關於媽祖一言一行的口傳故事和神話描述,都反映了人們對扶危濟困、捨身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頌揚和追求,從而激勵人們積極向善,涵養一種樸實而崇高的人性品質。關於媽祖優良品行的口傳故事和神話描述,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第一類屬於捨身拯救海難,有的傳說甚至認為媽祖的升天羽化也與此有關。這類傳說中的媽祖多是以奮不顧身的形像出現,不顧自身安危,以救人性命為最高追求。第二類屬於以治病救人為主體的行善之舉,包括祈雨解旱、排澇救民等,並且以急人之所急、不取報酬、無償奉獻等為其突出的表現。第三類是以斬妖除怪為主題,通過為民除害而為民造福,顯示了一種嫉惡如仇的俠義品質。第四類則是屬於日常生活故事,卻也顯示了媽祖可敬的道德品質,如孝敬父母、和睦鄰里等,不論哪類傳說,都體現了媽祖的正義、勇敢、無私、孝悌、仁愛、樂善好施等美德,對於提升人們心性、淨化社會道德,都有積極的意義。[7]
其次,媽祖文化的價值在於它的普世性,反映了一種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和深切的人文關懷。譬如媽祖傳說中的拯救海難,並不僅僅局限於幫助平民百姓。媽祖不僅拯救急風暴雨中的平民漁船,而且也積極襄助海上使節船等官方船隻,甚至還救過前來中國的荷蘭番船,所救治的病人也涉及福建、江浙、廣東、台灣等地的平民和官員。不論是救苦救難、樂善好施,還是斬妖除怪,都以拯救生命為最高宗旨,以追求生活幸福、社會和諧安寧為目標。媽祖文化對於弘揚正氣,促進社會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價值。7
再次,媽祖文化不是一種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其包含的文化紐帶意義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俗話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凡華人所到之處,都要設立會館,會館中必設媽祖神座; 即使是在海洋中行駛的各國商船,只要有中國水手的,也必有媽祖的木雕神位。例如,新加坡的天福宮就是1839 年新加坡船員從泉州運去建築材料興建的。又如,馬來西亞興安會館總會屬下有27 個興安會館,每個興安會館都在最高一層供奉媽祖。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華僑居留地,也都有媽祖廟。可見,媽祖在海外華僑華人社會中起著聯繫鄉誼、敦睦親情、尋根懷祖的重要作用。日本鹿耳島大學民俗學教授下野敏見認為:“媽祖不僅是東南亞的,而且是世界性的信仰傳播。”在今天的福建和台灣,媽祖也是影響最大的神靈。媽祖信仰是維繫海峽兩岸關係重要的橋樑和紐帶7。


二、媽祖文化與台灣

台灣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文化社會,其信仰往往也是隨著移民而播遷的。因為台灣多半移民來自海邊,而沿海地區正是海神媽祖信仰的大本營,再加上早期對航海的需求。17 世紀以來,媽祖隨著閩南一帶移民信眾分靈來台奉祀後,即成為台灣民間百姓普遍的信仰。由於時代變遷,媽祖文化也出現了本土化的特點(見附錄一)。台灣各地共有870 餘間媽祖廟,稱法各異,如天后宮,聖母壇,朝天閣等。每逢農曆3 月媽祖誕辰,全台各地如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繞境等活動。其中以台中縣有280 年曆史的大甲鎮瀾宮最為出名。它舉辦的的媽祖繞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不但是台灣宗教民俗的重頭戲,也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8]


妈祖庙祭坛[9](照片來源:ADJ網路控股集團)

媽祖繞境其實就是媽祖分靈儀式後,子廟與母廟之間的共存的親屬關係,類似於中國傳統家族裡面的“分灶火”。[10]大甲媽祖繞境,是指媽祖定期巡視“轄區”,藉此驅邪除魔、安定人心。原本只是進香活動,慢慢演變成大規模的繞境活動。“三月瘋媽祖”是台灣民間信仰一大特色,而大甲媽祖進香活動更是其中的一個高潮。數十萬人的隊伍在星月下趕路,馳名於世。台中縣政府自1999 年開始舉辦“大甲媽祖文化節”,就是希望讓 ​​民俗藝術代代傳承,讓它完全融入常民生活之中,成為人們休閒生活的一部分。台中縣政府亦希望藉助媽祖文化節這一地方特色,讓台中縣傳統而有趣的民俗活動與休閒旅遊觀光相結合,帶動觀光旅遊、宗教朝拜、藝術展演、學術研究、地方產業再升級等活動,使其成為著名觀光盛事,開創全民經濟利益。 


大甲鎮瀾宮[11](照片來源:ADJ網路控股集團)

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一般於農曆3 月不定期舉行,整個隊伍加入了許多精采的廟會活動,包括神像戲偶、戲班、繡旗、花車、舞龍舞獅等,經彰化員林、雲林西螺、虎尾到嘉義縣新港奉天宮,一般歷時八九天。行進中,迎馬祖隊伍受到各地善男信女熱烈歡迎,百姓們紛紛準備牲禮素果膜拜,燃放鞭炮、焚香祭祀。直到媽祖從嘉義新港奉天宮回鑾時,再一次掀起活動高潮,沿途數十萬名信徒大擺流水席招待親友及香客,鑼鼓喧天、萬人空巷。這不僅在台灣影響巨大,而且在中國大陸甚至全世界的媽祖廟宇活動中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三、大甲媽祖文化活動的淺析

大甲鎮瀾宮為大甲重要的古蹟。相傳清雍正 8 年,福建湄州人林永興來台謀生,定居大甲,並將帶來的湄州媽祖供奉於自家廳堂,當地的閩省移民紛紛前往參拜,遂有建廟之議,而廟宇於清雍正10 年完成。鎮瀾宮位於台灣省台中市大甲區,是鎮赫赫有名的老廟宇,位於順天路和蔣公路交叉口旁,是大甲地方的信仰中心。鎮瀾宮已有200 多年曆史,因信徒眾多、香火旺盛,廟體一再整修重建,呈現出華麗與古樸雜揉的瑰麗面貌,被認為是現代人花大錢蓋大廟的典範。不同於福建莆田的鎮瀾宮,台灣的鎮瀾宮廟內有多件清朝留下的古物,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慈光普照”等,都是歷經朝代的古文明。[12] 

媽祖繞境現場[13]

每年到了農曆的三月,鎮瀾宮的媽祖就必定會到嘉義新港奉天宮進香,各地的信徒不分男女老少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團,匯集數十萬人,進行為期八、九天的徒步參拜,這也就是著名的“ 大甲媽祖繞境進香”。
從參加媽祖繞境的人群看,大致包括以下四種社群:
一)地域社群。即傳統祭祀的民族團體,本土人,與宗廟聯繫最直接,範圍最小的團體。
二)家族社群。即外來移民人群,往往帶著信仰。家人或同鄉都會產生凝聚力,為宗教活動發出自己的力量。
三)宗教社群。以媽祖信仰為主的各地香客。由於共同的信仰和活動而相聚於此地。
四)想像社群。即通過周圍人的講述,或網絡諮詢和影片的觀賞,慕名而來的人。[14]

由此可見,這個遠近聞名的宗教活動不僅僅是一個活動,更加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變相的凝聚力。就像大甲鎮瀾宮媽祖進香活動,在一個地方把各地不同民族互不認識的人群凝結在了一起只為了同一個信仰。台中的大甲媽祖文化也是宗教、人與地方結合不斷地衍生與發展,在地方上扮演者整合與安寧的重要角色。
再者,從“大甲媽祖文化節”舉辦的來看,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活動。可以看出媽祖文化活動有全球化,文化化和產業化的趨勢特點。
一)全球化。近幾年來,各地政府都爭相舉辦文化節活動,試圖通過舉辦文化節來表達地方重視“文化”的想法,並強調一鄉鎮一特色。台中縣政府以將大甲媽祖文化節列為縣政府本年度的旗艦計劃之一。並在逐年的擴大活動規模以及實施整合性營銷策略,使原本單純的民俗文化活動在主辦單位的刻意包裝下擁有全球化特色。台灣政府也力推媽祖文化,希望把大甲媽祖繞境活動擴大到全球性的文化層次,創造“法國的亞維儂藝術文化節”傳奇
二) 文化化。媽祖信仰產生於民間,歷經千年而不衰。媽祖信仰不僅僅是一種觀念、一種信仰、一些程序化的行為,在祭典和進香的整個過程中,媽祖祖祠已經成為人類學家所說的“寓意豐富的紐帶象徵,它們將領袖與被領導者、高貴者與低賤者維繫在一起,共同生活於這個社會世界之中”。在祭典過程中,人們等級之間、社會地位之間的差異消失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認同的關係凸顯了。不僅“顯示了自己的團結”,而且在“建立一種綿綿不斷,一種永恆”。作為民間信仰,它是分散的,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點和信眾,並形成各有特色的民俗,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產物,卻又有著大致相同的信仰模式。
三)產業化。從以旅遊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的台中縣大甲媽祖繞境文化節活動來看,這一方面可帶動地方上的發展,一方面可以讓媽祖的歷史文化因信眾的頻繁接觸而長期存在並發生作用。
根據台中縣政府建設局針對2003 年3 月29 日至4 月5 日以及4 月13 日當天對鎮瀾宮周邊的糕餅、餐飲及手工藝品等商家所做的“ 2003 台中縣大甲媽祖文化節活動”效益分析顯示:
①糕餅類:平均每日營業額增長率78.8% 。單日最高營業額增長率500%
②餐飲類:平均每日營業額增長率49.5% 。單日最高營業額增長率500%
③傳統手工藝品類:平均每日營業額增長率20% 。單日最高營業額增長率380%
④其它:平均每日營業額增長率33% 。單日最高營業額增長率150%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大甲媽祖文化節期間,大甲媽祖廟周邊的傳統地方產業收益之可觀。[15]

總結

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 曾經探討宗教活動與社會結構的關聯,他視朝聖這類的宗教儀式為一種社會過程,是一不同於世俗社會結構的中介階段,期望從中探究模塑其他社會形式的可能性。並強調此中介階段由宗教所形塑的特殊民風,可能會形成一種異於日常生活情境而趨向同質的、平等的、無階級的“交融”狀態。原本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藉由組織與參與如同這樣的宗教活動,並透過這樣的儀式實踐,始得彼此之間得以共享情感、經驗與認同,從而擁有了對彼此之間的歸屬感。從對媽祖信仰與其相關宗教儀式的探討可以發現,藉由這些活動讓所有涉入的信徒逐漸產生了文化上的認同,而隨著信仰圈的擴大,這種社群的規模也就越大。[16]
兩岸文化同宗同源,媽祖這一題材是兩岸藝術與宗教信仰對於同一母體在精神上的訴求。雖然媽祖文化到台灣來之後有些許改變,逐漸出現了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特點,但媽祖信仰在海峽兩岸及世界華人間仍然維繫著相互認同的神緣關係,作為民間宗教現象,媽祖信仰歸屬俗信的範疇,它不僅對宗教民俗學等學科的研究具有理論意義,同時在實踐的層面上具有和平統一、衛國守土、世界和諧、繁榮發展的啟示作用。台灣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文化作為民族民間文化之一的宗教文化,應該被廣泛的傳承下去。

附錄一
大陸地區的媽祖造像膚色多為粉紅色,造型是按照媽祖升天時形象塑造:年輕的女性,體態消瘦,表情嚴肅。如莆田湄洲媽祖。“文革”時期,大陸地區的媽祖信仰活動受到壓制,媽祖的廟宇和典籍大量遭到破壞。改革開放以後,公民信仰自由重新被寫入憲法,大陸的媽祖信仰才再次得以發展。中國大陸雖地域遼闊,卻只有上千座媽祖宮廟,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作為媽祖信仰的源頭福建省,面積雖然是台灣的4倍,但媽祖廟卻只有200 多座度遠遠低於台灣地區
台灣媽祖像多為黑色,被稱為“黑臉媽”,造型為中年婦女,雍容富貴,慈眉善目,主要代表是鹿港天后宮媽祖。3.58 萬平方公里的台灣島, 媽祖廟從1895 年的97 座,發展到如今, 大大小小的媽祖廟已達到一千多座,且擁有眾多信徒。[17]
媽祖的稱呼:官方稱為夫人、天妃、天后等;民間稱為靈女、神女、海神娘娘、天后娘娘等;分靈稱為湄洲媽、福州媽等;台灣子廟稱為老大媽、聖二媽等;俗稱為媽祖、祖姑、太平媽、水尾娘娘等。

----------------------------------

每年7月於教皇宮一帶舉辦亞維儂藝術節,是法國現存最古老的藝術節,亦是世界著名的大型戲劇藝術節。

亞維儂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IGq4nd

亞維儂(法語:Avignon)是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沃克呂茲省,隆河左岸的一座城市。亞維儂始建於羅馬時期。現今是法國南部的旅遊勝地之一。亞維儂城區住戶在2011年初為90194人,其中有大約12000人仍居住在古城牆內,已被劃為觀光區域的老城區(intra-muros)。如算上四周郊區和附屬村鎮,亞維儂地區的人口超過50萬,是法國排名第16位的城市聚落。

在1309到1377年之間,天主教教廷從羅馬遷移至此,後來更出現兩地各立教宗的情形(史稱「大分裂」)。這段時期也被後世稱為阿維農教廷時期。前後一共有七位教宗在亞維儂生活。亞維儂城原是喬萬娜一世的屬地,在1348年售予教廷。教廷對亞維儂的統治一直延續到1791年法國大革命之時,其後亞維儂成為法國的一部分。亞維儂是沃克呂茲省的省會,也是法國少見的保留了城牆的城市。城牆內有為教宗修築的教皇宮。此外著名古蹟還有亞維儂聖母大教堂、聖貝內澤橋等。1995年以亞維儂歷史城區之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File:France Avignon Total 1.jpgFile:Blason ville fr Avignon (Vaucluse).sv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