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李宅位於台灣新北市蘆洲區,建於台灣日治時期1903年,規模為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全宅方整矩形,共七廳五十六房。1982年中華民國內政部頒佈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法》,1985年核定為台北縣縣定(後為新北市直轄市市定)古蹟「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首批列為古蹟的民宅之一;全宅至今大部份仍留原貌,破壞極少,十分可貴。[1][2]
2018年1月23日,公告為國定古蹟[3]。
歷史發展[編輯]
蘆洲李宅
蘆洲李宅比例模型
蘆洲李氏原籍福建泉州同安(今廈門市),乾隆中期的移民到蘆洲一帶落腳墾拓,最初李氏舊居於中路18番地之土角茅草房,而現址是七番地[1]。
蘆洲田仔尾李宅又稱李祖厝,由鄉里稱謂李老師或田仔尾老師的三世祖李士實所創建於1903年落成。李士實,生於1837年(道光十七年)。1863年(同治二年)入淡水廳儒學學宮為邑庠生,後為淡水縣縣學附貢生。1893年(光緒十九年)為臺灣巡撫邵友濂委任安平縣儒學正堂同陞受教諭,同年兼鳳山縣儒學正堂,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辭官。李家因經商有方,加上李士實的科舉功名家業益大,成為蘆洲名望大族[1]。
1985年,內政部核定蘆洲李宅為三級古蹟,並成為第一個自願列管的私有古蹟,格外具指標性意義。修護工程於1993年開工,1997年完工,2006年10月28日正式以「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名義對外開放,展出抗日史料及李將軍手稿[4],產權仍屬私人所有[5]。
建築[編輯]
蘆洲李宅整體略成橢圓,構宅屋為中心四周植樹,具清代台灣民宅防禦特徵。李宅前有埕,分內外兩層,一道矮牆及門樓隔開,埕之前方為蓮花池。 李宅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的大型三合院,七廳五十六房、一百二十門,縱向主軸五(正身明間、正身、內護龍間的中庭,內、外護龍間的中庭),橫向主軸有三(門廳後廊,正、後廳的前廊及門所對應的護龍通道)。內、外護龍各自成獨立合院,正身除明間、廊及廂房外皆付「半樓仔」,平日儲藏物品,兼避洪水之用。[1]
李宅之整體造型樸素簡約,全宅未用木柱,是磚造石構之大型院落;少華飾,疊層之馬背脊屋頂,昂揚天際,是此建築之特色。據「七星下地-浮水蓮花」的風水寶地,復因矗立於田尾,鄉人皆稱「田仔尾」(後雅稱之田野美),厝前蓮花池,每逢天氣晴朗,池中映現觀音山頂倒影,清晰美觀,是謂「李厝一景」
蘆洲李宅的遊客大多以參與古蹟宅第所籌辦的古禮「抓周」與「收涎」傳統文化儀式為主要目的,演繹出李氏古蹟永續經營之操作模式,對李宅古蹟活化及經營層面多所助益。蘆洲李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6fG7fG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敬老卡坐捷運|蘆洲李宅:65歲以上免費入園,國家級古蹟含飴弄孫散步好地方! - 銀髮一起玩

公告資料
類別古蹟 級別國定古蹟 種類宅第   蘆洲李宅|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I4zvsq
歷史沿革蘆洲李家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先祖李正一隨著清領初期的移民潮於乾隆晚期渡海來台,傳第二代李清水始祖,勤樸持家,傳七子:大房登輝公、二房浴亮公、三房樹華公,四房濕泉公、五房當權公、六房埔侖公、七房神賀公,卜居蘆洲。
清光緒21年(1895)李家興建祖厝,歷經8年,於1903落成。為確定祠堂穴地曾就教於擺接堡高人吳尚指示,並禮聘江西名風水建築師廖鳳山親臨堪輿。興建之初,鄰近十三庄鄉民感念李家七大房兄弟德望,獻地築一大圳從蓮花池直通淡水河,以利建材運輸。
李氏遷臺至今(2020)已八代,賢達輩出,二代祖李清水精通五術三代祖李樹華及四代祖李雲雷深耕教育、三代祖李神賀及四代祖李雲章傳承醫道、五代祖李友邦抗日名將及其夫人李嚴秀峯致力於古蹟保存,對臺灣有著濃厚的情義及貢獻。這一座蘊合漢移民墾拓精神與台灣生活面貌的庶民宅院,牽繫著李氏歷代族人的奮鬥歷程,雖以「歷史保存與家道承傳」為初衷, 同時亦見證著城市的發展歷史。
1983年,李氏族人主動申列祖厝為國家文化資產,成為台灣首例1985年,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2006年以蘆洲李宅古蹟暨李友邦將軍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8年榮升為國定古蹟。
在臺灣宅第類型古蹟中,蘆洲李宅是文化資產保存的典範。李氏家族之發展史、望族名人故居、營建匠師的紀錄、建築風水堪輿紀錄,古蹟活化再利用...都俱現了極可貴且無可取代的文化資產價值。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
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
2018-01-23
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010672號

公告公文公告-蘆洲李宅.pdf
評定基準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理由(一)較具重要性:
1. 蘆洲原名和尚洲或河上洲,乃淡水河中之浮洲,地勢低窪,但由於沖積土堆積迅速,因此清領時期不斷有漢人移居拓墾,成為北台灣重要街莊。福建泉州府兌山鄉李氏家族約於清領初期康熙、雍正年間開始移居蘆洲,乾隆年間達到高潮,而居住在「田野美」的李家乃蘆洲滄海桑田的極佳見證。
2. 李家除務農外,亦兼營商業,李宅前原有一水道可通淡水河,出口稻米至中國,顯示臺灣農商連體經濟的特質。
3. 蘆洲李宅大多就地取材,以臺北盆地所產之唭哩岸石、紅磚與木材混合建造,而且下層為磚石、上層為木材,兼具維持傳統外貌與防水功能,反映低窪地區建築之特色,為目前所留存清領末期宅第建築較具規模且重要者。
(二)保存完整性:
1. 蘆洲李家保存中國福建泉州兌山李氏家族完整之族譜紀錄,可追溯至唐代。清領初期李氏數百族人渡臺後,分布南北各地,而居住在蘆洲「田野美」支系至今已傳承至第24世,後裔近千人,印證其源遠流長之家族史價值。
2. 蘆洲李宅保存完整宅第原始建造風水分析圖,三進六護龍建築格局,保有中軸左右對稱之儒家傳統。三進大宅在臺灣已保留的大宅中已屬少見,且其格局最大特色各有一列護龍並不朝中軸線,反而朝外,另形成兩組合院,這種形同三座合院建築並置在一起,甚具特色且保存完整。
(三)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 蘆洲李家歷代名人輩出,第三世李樹華乃清領末期秀才,光緒十九年(1893)任安平縣儒學教諭,又兼鳳山縣儒學正堂,乙未之役(1895)而辭官榮歸,在鄉傳授知識、義診救人,李家名重一時,成為望族。日治後,五代祖李友邦因反日至中國組織「臺灣義勇軍」抗日,立下汗馬功勞。二戰後返臺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直屬臺灣支部主任,並在二二八事件中英勇爭取台灣人民權益,顯現崇高風範,深受敬仰。
2. 蘆洲李宅具有多項特色,特別是多用磚柱,初估宅內超過100支紅磚柱,護龍室內中央豎立磚柱(俗稱將軍柱),高達5公尺,為全臺僅見
3. 蘆洲李宅在建築營建技術及流派特色極為傑出,其所聘匠師廖鳳山來自江西,與一般閩、粵匠師不同,且該建築之設計與建造亦出自他手,因此民間又稱李宅為「中原厝」,在臺灣古蹟中非常罕見。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北市
蘆洲區
經度 121.466658572847 緯度 25.085425992644367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文化部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局
聯絡電話:04-22177665
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地籍資料地籍圖.jpg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新北市蘆洲區中原段325、327、328、329、330、335~339、457、457-1、457-2、467、467-1、467-2、490~496、496-1、496-2、497、498、500~503等31筆地號。新北市蘆洲區中原段325、327、328、329、330、335~339、457、457-1、457-2、467、467-1、467-2、490~496、496-1、496-2、497、498、500~503等31筆地號,定著土地面積8,019.55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
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祭OOOOOO
建築所有人
私有
祭OOOOOO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
外觀特徵蘆洲李宅保存完整宅第原始建造風水分析圖,三進六護龍建築格局,保有中軸左右對稱之儒家傳統。三進大宅在臺灣已保留的大宅中已屬少見,且其格局最大特色各有一列護龍並不朝中軸線,反而朝外,另形成兩組合院,這種形同三座合院建築並置在一起,甚具特色且保存完整。
室內特徵蘆洲李宅具有多項特色,特別是多用磚柱,初估宅內超過100支紅磚柱,護龍室內中央豎立磚柱(俗稱將軍柱),高達5公尺,為全臺僅見。
現  狀蘆洲李宅是典型的農莊宅第,共佔地二千餘坪,為台灣傳統農村家族宅院的典範,建築為三落四合院模式,形制完整、規模龐大碩大的建築物像城堡一樣,刻劃出它的獨特風格。為了持續推動保護文化資產,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正式成立於民國八十八年是為維護蘆洲李宅歷史與古蹟活化保存,文化資源之管理與開發及整體社區文化之重建與規劃,發揚李氏親族家傳「耕、讀、醫、愛國、古蹟保存」之人文精神,以推促蘆洲李宅之維護與永續經營發展為目的。
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下午4:30起停止售票
每周一、除夕及農曆新年初一休館
古蹟參觀,酌收清潔費用-全票100元、優待票60元、20人以上團體享8折優惠。
是否收費是
相關網址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蘆洲李宅|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I4zvsq
---------------
蘆洲李宅
蘆洲李氏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於乾隆晚期的移民到蘆洲一帶落腳墾拓,最初李氏舊居於中路18番地之土角茅草房,而現址是七番地,蘆洲田仔尾李宅又稱李祖厝。
初建於1857年,由李氏來台二世祖濯夫公創建,其時地基廣闊,初具規模。光 緒二十一年(1895年左右),復由子嗣七房兄弟合資延聘大陸江西名建築師廖鳳 山,專程來台設計擴建,當地人稱之為中原厝。 三世祖士實公(諱樹華),於清季擔任「儒學正堂」主管全台秀才科考業務,得 光緒皇帝派令題繪;中門書懸「外翰」匾額(為清羅秀惠舉人題字),並敕派丹 桂九鼎門神守護李宅。是以,蘆洲李宅兼具農莊與官宅格局。
古厝建築之美
蘆洲李宅位於台灣新北市蘆洲區,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規模為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全宅方整矩形,共七廳五十六房。1982年中華民國內政部頒布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法》,1985年核定為台北縣縣定(今新北市直轄市市定)古蹟「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首批列為古蹟的民宅之一;全宅至今大部份仍留原貌,破壞極少,十分可貴,2018年升等為國定古蹟。
蘆洲李宅整體略成橢圓,構宅屋為中心四周植樹,具清代台灣民宅防禦特徵。李宅前有埕,分內外兩層,一道矮牆及門樓隔開,埕之前方為蓮花池。 李宅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的大型三合院,九廳六十房三落、一百二十門,縱向主軸五(正身明間、正身、內護龍間的中庭,內、外護龍間的中庭),橫向主軸有三(門廳後廊,正、後廳的前廊及門所對應的護龍通道)。內、外護龍各自成獨立合院,正身除明間、廊及廂房外皆付「半樓仔」,平日儲藏物品,兼避洪水之用。
李宅之整體造型樸素簡約,全宅未用木柱,是磚造石構之大型院落;少華飾,疊層之馬背脊屋頂,昂揚天際,是此建築之特色。據「七星下地-浮水蓮花」的風水寶地,復因矗立於田尾,鄉人皆稱「田仔尾」(後雅稱之田野美),厝前蓮花池,每逢天氣晴朗,池中映現觀音山頂倒影,清晰美觀,是謂「李厝一景」。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https://bit.ly/2RDbXfL

敬老卡坐捷運|蘆洲李宅:65歲以上免費入園,國家級古蹟含飴弄孫散步好地方! - 銀髮一起玩


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氏古宅_Luzhou_Lee_Family_Historic_Estate_-_panoramio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三級古蹟 蘆洲李宅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7-15
蘆洲李宅位於蘆洲區中正路巷內,為一座三落大厝,為規模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的方整矩形民宅,全宅大部分保留原貌,民國七十四年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李氏家族原籍在福建省,其先祖李正一在清乾隆年間隨移民潮到台灣開墾,自此落腳蘆洲一帶,成為李氏家族在台灣的第一代。
李氏族人務農耕作、簡易經商、考取科舉功名,累積社會地位聲望,成為蘆洲大戶人家,清朝光緒年間蘆洲李宅大致完成興建樣貌,維持迄今。
李氏家族遷台第五代李友邦,在一九二一年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後赴對岸就讀黃埔軍校,成為民初首位台籍將軍,籌組「台灣義勇隊」、「台灣少年團」等組織,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日抗戰。李友邦在戰爭結束後返回台灣,在白色恐怖時期遭誣陷而被槍斃,因此蘆洲李宅在民國九十五年以「李友邦將軍紀念館」開館,對外開放參觀。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整理:記者李雅雯)


台灣這套百年老宅沒有一根木柱 一步一景 古色古香
   人氣 8290
台灣這套百年老宅沒有一根木柱 一步一景 古色古香 | 蘆洲李宅 | 李友邦故居 | 四合院 | 大紀元 【大紀元2018年05月11日訊】台灣新北市有一個大型古院落,完全採用磚造石構,擁有疊層之馬背脊屋頂,昂揚天際。這裡是「七星下地-浮水蓮花」的風水寶地,一步一景,樸實無華卻讓人著迷。快來看看吧!
台灣蘆洲古蹟「李氏古宅」是抗日將軍李友邦的故居。李氏後代為了保存先人遺留下來的古宅,向政府申請列為文化資產,創下台灣民宅首次列入文化古蹟先例。
古色古香的蘆洲李宅,佔地2000多坪,仿中原古厝建築格局,採用三進三落左右雙護龍的四合院,共有9廳、60房、120門,可見李氏家族當時人丁興旺。牆面堅硬的石頭色澤與屋頂沉穩的紅瓦色,刻畫出李家獨特的家風。相較於附近高聳林立的大樓,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
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力群:「1984年的時候,我母親跟七大房的長老共同商議,得了一個共識,就是蘆洲李宅是祖先留下來的,我們應該要保存它,我們就從事文化教育這方面的工作。」
解說員謝金宏:「蘆洲李宅是很完整的一個四合院,從外面進來,你會看到前低後高的一個層次;裡面還含有三個四合院,是比較不一樣的一個做法。」
高低交錯的馬背型屋脊和剪黏,還有以荷蘭式磚砌牆面及磚柱建造,搭配以石板條垂直排列的直櫺窗,更顯出古拙樸實韻味;正廳門上的門額,斗大兩個字「外翰」,呈現耕讀農家的沈穩厚重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這座百年古宅曾經歷水災,但修復後,大部份仍保留原貌;內部廊道處處相通,門廊用磚砌拱圈,由左到右,空間層次分明。而以紅磚設計的天井,處處充滿先人的智慧。
古宅前綠草如茵,還有一座半月形蓮花池,池畔邊楊柳樹隨風搖曳,來到這裡,遊客不妨細細品味這座百年古厝的建築之美


占用國有地? 蘆洲李宅遭追繳百萬

2016-07-15

〔記者李雅雯、吳佳蓉/綜合報導〕民間捐二千坪老宅當古蹟,政府還要計較百萬補償金?

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民宅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在當時文化資產保存概念未趨成熟的背景下,該案深具指標意義。民國七十四年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配合蘆洲都市計畫,由中央單位劃定保存區範圍,但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卻在五月收到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來函,指出保存區範圍內的圍牆區塊、票亭占用國有土地,必須繳清歷年使用補償金一○三萬七○六四元,讓人錯愕,該案如何處置,現正由國有財產署、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協調討論中。

  • 蘆洲李宅票亭為台北縣政府協助建成,其坐落位置在國有財產署所有地號上。(記者李雅雯攝)

    蘆洲李宅票亭為台北縣政府協助建成,其坐落位置在國有財產署所有地號上。(記者李雅雯攝)

  • 蘆洲李宅在民國七十四年由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成為私有民宅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全台首例。(記者李雅雯攝)

    蘆洲李宅在民國七十四年由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成為私有民宅登錄為文化資產的全台首例。(記者李雅雯攝)

二千坪全捐 保存區範圍中央劃定

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秋燕表示,保存區範圍當年是由內政部劃定,圍牆區塊和票亭由台北縣政府施作,並無占用的意圖,「蘆洲李宅將近兩千坪的地都捐出來,怎麼可能占用國有土地」,這是行政上的誤會,仍盼有解套方法。

議員:公部門橫向聯繫需要加強

市議員李坤城日前偕同立法委員江永昌和相關單位針對此案討論。李坤城認為,保存區範圍是由公部門劃定,卻在卅年後被追討補償金,對於致力於文化資產保護的團體實在是傷害和壓力,也顯見公部門間的橫向聯繫需要加強。

文化局主任秘書翁玉琴指出,國有財產署基於職權進行清查,當初到場會勘時,未通知文化局人員隨行,由於蘆洲李宅現仍屬私有地,且有門票和活動收入,依據相關法規,使用國有土地仍需繳納補償金,基於古蹟保存維護,文化局會協助向國有財產署說明,圍牆區塊、票亭設立的背景來源,最後補償金是免除或減免或有其他處理方式,仍取決於國有財產署。

國產署:李宅基金會可來協商溝通

國產署北區分署長黃偉政表示,依規定承辦人員若發現有國有地遭占用情形,一定得通知占用者騰空還地或繳納使用補償金,否則很難對監察院交代。但發函通知只是事件處理的第一步,若蘆洲李宅基金會認為遭指占用不合理,可以當面到分署來協商、溝通,讓分署了解實際情形,看看是否有適當的方式解決,分署也會開始主動跟進了解。

-------------------------


土地價格-明治37年-1904年,每坪0.4-0.6元/坪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1962年教師薪水袋/「我10年前領的薪水,跟現在領的一樣!

土地價格-明治37年-1904年,每坪0.4-0.6元/坪


臺灣總督府薪資單
臺灣總督府薪資單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2flkHK
此件為臺灣總督府在大正2年(1913)9月30日發給臺北廳巡查補張惡九的薪水單,說明月薪為十一圓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土地價格-明治37年-1904年,每坪0.4-0.6元/坪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這張圖是一份「台糖工人工資支給表」,屬於民國時期1950年代的資料,並非日治時期,但可供參考作薪資表格格式與歷史比較使用。若想要取得更貼近日治時期的薪資資訊,以下是整理與延展補充:
一、教師與官吏薪資概況
根據資料顯示,在學者王永慶的敘述中,1920年代,一名公學校教師月薪約為17圓;到了戰爭末期的1945年,小學女教師月薪約為50圓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同一時期,日治政府各級文官、官吏如町長、庄長或雇員的薪資差異也大,月薪從20圓到數百圓不等 
台灣研究所
二、一般工人與店員薪資範圍
1937年時期,一般工廠女工的月薪在12圓至40圓之間,而百貨公司店員則約為12圓至50圓 
Readmoo新聞
在林百貨這類現代商業機構中,無經驗員工的日薪為3角5分,具經驗者為4角;女性另加5分補貼化妝費 
維基百科
。換算下來,一天約0.35至0.4圓,月薪則視工作天數而有所不同。
三、物價與生活參考
一般中產家庭的月支出約為30至40圓,若享受較高生活品質則可能更高 
臺灣文化部
當時大約一個月收入十幾圓已能溫飽,一個月二十圓可以過得不錯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1962年教師薪水袋/「我10年前領的薪水,跟現在領的一樣!全國薪水最高縣市,由新竹市的平均月薪54.7K拔得頭籌,新竹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日本時代的嘉義製材所明信片。(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故事》日治林業的工人薪資已逼近當時的老師,但為何還是缺工?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ghvb5H
根據現有的口述記憶,這些人主要來自嘉義東石、布袋,雲林水林鄉、口湖鄉,臺南北門沿海一帶的「海口人」,人力來源和上游木材工人有很大的重疊,主因當然也是因為這些地方難討生活,促使這群人不是上山找工作,就是在製材廠裡做工,或當學徒。
這些人大多互揪一起來,由於彼此有共同的出身背景,情感聯繫較為強韌。到了木材工廠後,如果有牛車的,就會用牛車搬運木材;沒有的,就必須靠人力拖運木材,有時甚至連太太、小孩一起拉進來當免費勞工。總之,在當時木材工廠常常出現一種場景,先生在前面拉車,太太和小孩(甚至太太背上也背著嬰兒)一起在後面推車,艱困中有溫馨。
雖然在官方的嘉義製材廠有大型機械協助剖木材,但大部分的木材工廠並無足夠資金購買這些大型機械,大多透過人力以鋸子剖開,而且通常要好幾個人合作才能將原木處理完畢,其中老闆也不是涼涼在旁邊出一張嘴,他通常必須身兼員工,和大夥一起嗡嗡嗡。撇開打工仔和老闆不說,學徒是最辛苦的,雖然供應三餐和住宿,但沒薪水可領,而且還要一大早起來掃地、擦桌椅,飯後還得洗碗。
嘉義製材廠的動力室,透過火力發電,不僅供應整個工廠的電力,也供應整個北門地區的電力。(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嘉義製材廠的動力室,透過火力發電,不僅供應整個工廠的電力,也供應整個北門地區的電力。(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不過,許多學徒在這段期間也努力跟著師傅學習,包括如何辨別樹種,如何快速剖開樹木,他們只要眼觀、鼻嗅、用尺量一下,就可以立即判別樹種,完全是真功夫。
不過,也因為了解哪一種樹種最頂級最賣錢,因此會有些不肖學徒偷偷夾帶良材謀私利。當然,大部分的人還是挺老實的,他們學夠工夫,存夠錢後就自己開業當老闆,而且只要有心,就有可能一路從木材零售業,做到鋸木業,甚至直接成為開發森林的投資者,1960 年代開闢丹大林道的孫海,就是一個從日本時代的學徒變成林業大亨的最佳例子。
阿里山的林業帶動了全島林木開發,其中之一便是「太平山林場」。1926 年興建土場(現為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入口處)到羅東竹林(現在位於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的森林鐵路後,林木集中經由運輸到羅東,並為此興建製材工廠。
林業開發帶動了羅東的發展,同時也吸引了外地人來此處工作,而蘇火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羅東製材廠工作,殊不知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站。
1937年太平山上日本木材工人合影。(圖片來源:https://goo.gl/o2AyYp)
1937年太平山上日本木材工人合影。(圖片來源:https://goo.gl/o2AyYp)
蘇火旺死了以後
蘇火旺死了以後,世界伴隨中日關係的緊張,讓整座臺灣島上緊了發條。日本以帝國主義的擴張來解決內部的經濟恐慌問題的手段,短期雖然見效,現在卻招來惡果了:日本的經濟被封鎖了。
日本的除了持續擴張外,只能在自有的領地中汲取資源,這使得日本破壞了自己建立的使森林永續發展的植伐平衡原則,大肆地砍伐臺灣森林,而太平山的林木砍伐量也於此時,逐漸地超越了阿里山。
1937 年起,臺灣進入戰爭時期,總督府為了提升林地工作效率,提倡造林報國運動,而學者們也極力地在報章雜誌上發表相關文章,1940 年代一位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科(現為國立中興大學)的學生松崎呈次甚至以此為學位論文題目撰寫〈台灣林業的勞動問題〉(原:台湾ニ於ケル林業勞働問題)。總之,無論從政府、學者或學生,都明顯地感受到整個帝國的焦慮。
至於當時砍伐工人生活如何,由於篇幅和資料有限,只能就此打住,但從當時學者老調重彈的言論,可以知道問題應該尚未解決。
幾年後,帝國瓦解了,但建構起來的勞動結構未隨之毀滅,他披上另一個政權的外衣,進入下一個季節,並且很有可能地,重複同樣的老問題。故事》日治林業的工人薪資已逼近當時的老師,但為何還是缺工?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ghvb5H


銀行行員處理的事務繁多,甚至得扛業績壓力,月薪不一定算優渥,有網友分享30年前的銀行新進行員薪資表,發現底薪最少都有3萬3千元,另有獎金跟紅利,對比現在行員也是領3萬多,讓他感嘆「薪水真的沒漲」,引起眾人熱議。
30年前薪資表太驚人! 看傻:薪水真沒漲 「1996年台北每坪30萬」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分享1996年時報周刊整理16家銀行新進行員的薪資表,底薪最低都有3萬3千元,另有2個月以上獎金,部分銀行還會發放配股紅利,「各銀行新進人員薪資幾乎都3萬5起跳耶,那不就跟現在差不多嗎」,當時雞排35元、便當50元,如今都漲到百元,讓他感嘆「真的萬物都漲,就他X的薪水沒有漲欸」。
貼文引起熱議,「物價漲幾倍,薪資漲0.x倍」、「那時候這樣的薪水很高了」、「還在差不多,勞健保跟勞退占多少」、「以前那精美的利率,銀行賺到流湯」、「1996年台北每坪30萬,怎麼沒多買一點」、「萬通是哪一家阿?」、「一堆沒聽過的」。
也有人回憶30年前當銀行行員很風光,「以前銀行業是超級好工作+鐵飯碗」、「+見紅休+行存+偶爾有有錢人的情報」、「以前當行員走路有風」、「3.5萬是底薪,然後一堆加給,還有優惠存款利率,弄一弄就過百萬了」、「那時銀行OP應該有4萬以上了」。
30年前薪資表太驚人! 看傻:薪水真沒漲 「1996年台北每坪30萬」 - Mobile01 https://bit.ly/47BCH9l

蘆洲李宅/為全台首例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蘆洲李宅古蹟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