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集樂軒創建於民國23年,曾是彰化四大北管曲館之一自民國83年幾乎停止活動-彰化「集樂軒」辦理媽祖神尊安座、祭拜祖師爺及行拜師禮等傳統儀式,縣長王惠美期許「集樂軒」延續與振興北管曲館的傳承-北管樂曲中,辦理媽祖神尊安座、祭拜祖師爺「西秦王爺」、行拜師禮等傳統儀式後重新復館啟用,擔負起薪傳南北管雅樂重責。集樂軒創社約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已有百年以上歷史,為南瑤宮老二媽駕前樂團,是彰化重要曲館,而彰化集樂軒建築建立於昭和九年(1934年)曲館有南管及北管之分,沿著彰化舊城址的四城門有著人稱「彰化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18-01-22
和成八音團團長袁明瑛 獲薪傳獎肯定
【羅安達 桃園】
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日前公布客家文化獎由桃園市八德區的和成八音團團長袁明瑛獲得,袁明瑛表示,和成八音團的創立於1979年,成立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保存傳統的客家音樂文化,這次獲得這項殊榮,他希望在多元社會中,可以讓更多人看見,也期盼在傳統與創新的藝術之間,讓八音可以成為更多元的文化資產。
傳統八音不絕於耳,在宮廟做醮時悠揚傳聲,增添喜氣,廟方這次特地邀請,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的袁老師到新屋,就是要讓八音回到傳統舞台。
新屋區深圳玄天宮建醮主委 楊燦煌:「八音是我們傳統上,幾千年來最好的音樂,有慶典來八音代表一個發,代表一個大家的團結。」
和成八音團團長袁明瑛表示,他年輕時就加入地方的八音團,從此愛上這樣的演奏工作,他從嗩吶、胡琴、打擊及唱腔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學習,在組團之後就更努力地發揚八音,如今努力被看見,讓他在推動八音文化扎根上得到安慰。
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客家文化獎得主 袁明瑛:「沒想過我們會有這樣的榮耀,但是說這個也加重我心裡,加強我心裡的壓力,就是說怎麼樣來傳承下去,這也是個大問題。」
已接觸八音40多年的袁明瑛指出,目前和成八音團,雖然已有他兒子傳承接續,但未來對於擴大推廣八音,他還是感到憂心忡忡,畢竟台灣的文化多元,未來如何運用更強而有力的力道,讓下一個世代感受到傳統藝術,並傳承下去,也希望政府部門能更加重視,讓傳統八音可以長久地傳承發揚光大。



direct (1)direct  2017-11-11_0911072017-11-11_091147  

客家八音的守護者——范姜淡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嗩吶、高胡、鑼鼓操,配合著宏亮的吊嗓子唱腔,客家八音是傳統「漢樂」的演出形式之一。1、2百年前,客家八音隨著范姜家族來台開墾,傳到了桃園,從此成為北台灣民俗音樂重要的一脈。如今,范姜家族承擔著這項文化資產的薪傳使命,成為客家八音在台灣的主要守護者。
年近70歲的范姜淡,是客家八音第4代嫡傳。因為個人興趣以及家族傳承的使命感,范姜淡於事業退休後,全心投入客家八音的教學與推廣,希望這項珍貴的文化技藝,能夠持續在台灣流傳。
樂團加人聲演唱 客家八音文化瑰寶
八音,原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材料。然而所謂的客家「八」音,與樂器種類、數量或演出人數,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指一種綜合「多」種樂器的音樂表演形式。主要樂器包括鑼鼓、嗩吶、二弦、胖胡,另加一位人聲唱曲,在這樣的配置下,客家八音能夠利用打擊樂呈現出高亢的震撼感,也能利用弦樂器和人聲,傳遞深刻的情懷。亦剛亦柔的音色,讓客家八音與「閩南八音」(或稱閩南什音)北管有所區隔。
范姜家族群屋正是新屋地名的由來,與地方發展關係密切。圖/董昱攝​
「客家八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相當久遠之前。」范姜淡介紹道。客家八音源起自中國清朝時,原是皇帝宮廷中的音樂演出形式,因為廣受貴族的青睞,民間也興起效仿之風,逐漸成為華南地區流行的表演形式,進而成為地方婚喪喜慶的制禮之樂。
在清代時,范姜家族的成員就已經組成客家八音表演樂團;之後家族後代陸續移居來台,自然而然地將客家八音帶來台灣。隨著家族後嗣於桃園新屋一帶生根繁衍,靠著家族內的口傳,將這項珍貴技藝,一代接著一代傳承至今。
「客家八音,可以說是范姜家族的『族樂』。」范姜淡自豪的說,靠著家族的代代相傳,范姜家族所承載的客家八音文化,不僅受到良好的保存,所保留的正統性和音樂發展,甚至超越了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破壞的發源地中國。在台灣,客家八音已經不只是屬於客家人的民俗音樂,更是全民共享的文化瑰寶。
范姜淡在祖堂裡進行客家八音教學,以示對祖先不辱使命。圖/董昱攝
不惑之年起步學 接下第4代傳承棒
范姜淡描述,打從有記憶開始,客家八音的樂曲就充滿在他的生活中。范姜淡的叔叔,范姜新熹,是桃園新屋客家八音范姜文賢一派的第3代傳人。但這幾年來,范姜新熹憂心客家八音後繼無人,除了積極尋求接班人以外,更成立了台灣北區客家八音聯誼會,也就是後來的「桃園市客家八音協進會」。透過協進會,范姜新熹教學推廣50餘年,一邊進行演出、同時尋找有意願接班的年輕人。
「根據祖先的遺囑,客家八音的技術是無形的傳家之寶。我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承接起這個使命。」范姜淡感性地說,雖然自小接觸客家八音,但是長大後主要從事鋼鐵建築業,遲至40幾歲才真正深入這項技藝。
「當時我也只是有興趣,想要跟新熹老師學習。沒想到,美麗的客家八音讓人無法自拔,退休之後,我就決定和老師一起教學、一起演出。」范姜淡回憶道,真正投入學習以後,才深深被客家八音的曼妙音律所吸引,自此每天練習不輟。雖然年紀較長才起步,但憑著努力不懈和童年記憶的情感,范姜淡經過十幾年的磨練後,終於承接起范姜新熹的文化使命,不僅成為客家八音的表演臺柱、並且擔綱起教育推廣的工作。
夫妻同心 共同傳承及實踐家族使命
客家八音包括多種不同樂器,因此要學習並精通這麼多樂器,必然不是簡單的事。「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特別的演奏技巧,除了要熟悉個別的樂器之外,還要懂得思考如何利用合奏,創造出獨特的音效。」范姜淡提到,在學習客家八音的過程中,最困難的,無疑是要掌握不同樂器的特性。而在國樂的領域中,光是熟悉一種樂器,可能就需要音樂家投入一生的時間,面對如此多樣的樂器,除了投入加倍的時間練習之外,別無他法。
為了分擔學習上的負擔,范姜淡也邀請夫人周秀蓮一起投入,由范姜淡主攻嗩吶與胡琴、周秀蓮主攻打擊樂與唱曲。兩人同心協力、教學相長,不僅分工學習客家八音,也一起分擔教學工作。如今,周秀蓮不僅是傑出的八音樂手,也是范姜淡最得力的助教。夫妻同心的典範,也為范姜家族的客家八音傳承,添上一筆浪漫色彩。
​周秀蓮(圖右)主攻打擊樂與唱曲,與丈夫范姜淡分工教學。圖/董昱攝
活化范姜祖堂 成客家八音傳承基地
2015年,范姜新熹老師以85歲的高齡仙逝,范姜淡夫妻也正式承擔起客家八音的傳承工作。透過和政府申請計畫補助,夫妻倆整修了范姜祖堂的一部分,作為音樂教室使用。「在老屋進行教學,不僅是一種對於祖先的交代,也是希望讓學員知道范姜家族和客家八音的淵源。」范姜淡表示,范姜老屋是家族共同的記憶,除了作為祭祖的祠堂之外,他也希望讓老屋能活化利用,吸引人們前來認識范姜家族與客家八音。
「一般的老屋可能就是一個觀光景點,但我希望其中有些更深層的意涵。」范姜淡真誠地說道,他希望人們來到范姜老屋,可以在聽覺上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文化震撼。悠揚的樂音當中,范姜淡透露著作為客家八音傳承者的自豪,也希望這樣的自豪,能夠感動更多人,一起來探索客家八音的美妙與精髓。


學童練功有成 傳承客家八音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9日, 2017
客家北管八音夏令營舉辦成果發表,盼傳承客家傳統文化。(邱立雅攝)
客家傳統北管八音逐漸沒落,在新竹縣長邱鏡淳支持下,邀請「田屋北管八音團」開辦夏令營,讓對北管八音有興趣的小朋友,一起學習傳承客家文化。19日舉辦的成果發表會,小朋友毫不怯場,現場敲鑼打鼓熱鬧不已。而致力推展客家文化的苗栗市公所,也以多元的口說藝術呈現「練功房」訓練成果。
竹縣不少小朋友雖初接觸北管八音,首度上場表現不俗,開場的鑼鼓樂氣勢不凡,尤其擔任頭手的毛樂陽指揮若定,節奏打得穩,他說自己以前就練習過花鼓,對公開表演很熟悉。
夏令營有18名學員,經過15小時的訓練後,個個都有小小樂手的風範。縣長邱鏡淳到場欣賞表演,大讚小朋友表現優異,是傳承客家文化的小小種子,夏令營明年還將持續舉辦。
田屋北管八音團執行長田文龍指出,推廣八音相當艱辛,過去北管八音團只在喜慶時刻演出,後來被康樂隊等排擠之後,轉往其他路線發展,生存不易,只能另闢蹊徑。
團員江宥憲則是利用社群網路平台,將自己演出的影像放在網路上,有需求的業主可透過網路搜尋到他;過去他的演出範圍僅在新竹地區,現在因為網路無遠弗屆的宣傳,甚至還去雲林、台南等地演出。
而推展客家文化不遺餘力苗栗市公所,在客委會挹注資源下,長期聘請專業客語老師回鄉傳承客家口說藝術文化,昨舉辦的客家口說藝術練功房成果展演,學員拿著竹板自行伴奏,熟練的邊打拍子邊念客家童謠,清脆竹板聲帶來客家鋸齒板、竹筴童謠、跖啜鼓等口說藝術及偶戲表演,展現客家傳統藝術之美,獲熱烈喝采。

2017-08-20_211805  


客家八音的守護者——范姜淡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嗩吶、高胡、鑼鼓操,配合著宏亮的吊嗓子唱腔,客家八音是傳統「漢樂」的演出形式之一。1、2百年前,客家八音隨著范姜家族來台開墾,傳到了桃園,從此成為北台灣民俗音樂重要的一脈。如今,范姜家族承擔著這項文化資產的薪傳使命,成為客家八音在台灣的主要守護者。
年近70歲的范姜淡,是客家八音第4代嫡傳。因為個人興趣以及家族傳承的使命感,范姜淡於事業退休後,全心投入客家八音的教學與推廣,希望這項珍貴的文化技藝,能夠持續在台灣流傳。
樂團加人聲演唱 客家八音文化瑰寶
八音,原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材料。然而所謂的客家「八」音,與樂器種類、數量或演出人數,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指一種綜合「多」種樂器的音樂表演形式。主要樂器包括鑼鼓、嗩吶、二弦、胖胡,另加一位人聲唱曲,在這樣的配置下,客家八音能夠利用打擊樂呈現出高亢的震撼感,也能利用弦樂器和人聲,傳遞深刻的情懷。亦剛亦柔的音色,讓客家八音與「閩南八音」(或稱閩南什音)北管有所區隔。
范姜家族群屋正是新屋地名的由來,與地方發展關係密切。圖/董昱攝​
「客家八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相當久遠之前。」范姜淡介紹道。客家八音源起自中國清朝時,原是皇帝宮廷中的音樂演出形式,因為廣受貴族的青睞,民間也興起效仿之風,逐漸成為華南地區流行的表演形式,進而成為地方婚喪喜慶的制禮之樂。
在清代時,范姜家族的成員就已經組成客家八音表演樂團;之後家族後代陸續移居來台,自然而然地將客家八音帶來台灣。隨著家族後嗣於桃園新屋一帶生根繁衍,靠著家族內的口傳,將這項珍貴技藝,一代接著一代傳承至今。
「客家八音,可以說是范姜家族的『族樂』。」范姜淡自豪的說,靠著家族的代代相傳,范姜家族所承載的客家八音文化,不僅受到良好的保存,所保留的正統性和音樂發展,甚至超越了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破壞的發源地中國。在台灣,客家八音已經不只是屬於客家人的民俗音樂,更是全民共享的文化瑰寶。
范姜淡在祖堂裡進行客家八音教學,以示對祖先不辱使命。圖/董昱攝
不惑之年起步學 接下第4代傳承棒
范姜淡描述,打從有記憶開始,客家八音的樂曲就充滿在他的生活中。范姜淡的叔叔,范姜新熹,是桃園新屋客家八音范姜文賢一派的第3代傳人。但這幾年來,范姜新熹憂心客家八音後繼無人,除了積極尋求接班人以外,更成立了台灣北區客家八音聯誼會,也就是後來的「桃園市客家八音協進會」。透過協進會,范姜新熹教學推廣50餘年,一邊進行演出、同時尋找有意願接班的年輕人。
「根據祖先的遺囑,客家八音的技術是無形的傳家之寶。我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承接起這個使命。」范姜淡感性地說,雖然自小接觸客家八音,但是長大後主要從事鋼鐵建築業,遲至40幾歲才真正深入這項技藝。
「當時我也只是有興趣,想要跟新熹老師學習。沒想到,美麗的客家八音讓人無法自拔,退休之後,我就決定和老師一起教學、一起演出。」范姜淡回憶道,真正投入學習以後,才深深被客家八音的曼妙音律所吸引,自此每天練習不輟。雖然年紀較長才起步,但憑著努力不懈和童年記憶的情感,范姜淡經過十幾年的磨練後,終於承接起范姜新熹的文化使命,不僅成為客家八音的表演臺柱、並且擔綱起教育推廣的工作。
夫妻同心 共同傳承及實踐家族使命
客家八音包括多種不同樂器,因此要學習並精通這麼多樂器,必然不是簡單的事。「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特別的演奏技巧,除了要熟悉個別的樂器之外,還要懂得思考如何利用合奏,創造出獨特的音效。」范姜淡提到,在學習客家八音的過程中,最困難的,無疑是要掌握不同樂器的特性。而在國樂的領域中,光是熟悉一種樂器,可能就需要音樂家投入一生的時間,面對如此多樣的樂器,除了投入加倍的時間練習之外,別無他法。
為了分擔學習上的負擔,范姜淡也邀請夫人周秀蓮一起投入,由范姜淡主攻嗩吶與胡琴、周秀蓮主攻打擊樂與唱曲。兩人同心協力、教學相長,不僅分工學習客家八音,也一起分擔教學工作。如今,周秀蓮不僅是傑出的八音樂手,也是范姜淡最得力的助教。夫妻同心的典範,也為范姜家族的客家八音傳承,添上一筆浪漫色彩。
​周秀蓮(圖右)主攻打擊樂與唱曲,與丈夫范姜淡分工教學。圖/董昱攝
活化范姜祖堂 成客家八音傳承基地
2015年,范姜新熹老師以85歲的高齡仙逝,范姜淡夫妻也正式承擔起客家八音的傳承工作。透過和政府申請計畫補助,夫妻倆整修了范姜祖堂的一部分,作為音樂教室使用。「在老屋進行教學,不僅是一種對於祖先的交代,也是希望讓學員知道范姜家族和客家八音的淵源。」范姜淡表示,范姜老屋是家族共同的記憶,除了作為祭祖的祠堂之外,他也希望讓老屋能活化利用,吸引人們前來認識范姜家族與客家八音。
「一般的老屋可能就是一個觀光景點,但我希望其中有些更深層的意涵。」范姜淡真誠地說道,他希望人們來到范姜老屋,可以在聽覺上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文化震撼。悠揚的樂音當中,范姜淡透露著作為客家八音傳承者的自豪,也希望這樣的自豪,能夠感動更多人,一起來探索客家八音的美妙與精髓。【轉載】客家八音的守護者——范姜淡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Fu8GvS


即日起至8月19日 客家北管八音傳習夏令營開鑼
times.hinet.net查看原始檔
新竹縣客家北管八音傳習夏令營開鑼。(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7.08)
攝像者: 新竹縣客家北管八音傳習夏令營開鑼。(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7.08)
為鼓勵新竹縣學童學習傳統表演藝術,新竹縣文化局首度辦理免費「客家北管八音傳習夏令營」活動,自即日起至8月19日期間,每周六上午9時至11時30分進行北管八音傳習體驗,活動共計邀請縣內國中小學生20名,其中自強國中1名,另外19位均為縣內對北管八音有興趣國小學童。
新竹縣客家北管八音傳習夏令營開鑼,引導學子領略客家音樂之美。(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7.08)
在田屋北管八音團迎賓之後,縣政府秘書長蔡榮光、文化局長張宜真、田屋北管八音團團長田文光等人,今(8)日共同敲鑼,象徵客家北管八音傳習夏令營正式開跑。
為了更能傳承客家傳統藝術,夏令營特聘請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保存團體「田屋北管八音團」之講師田文光老師、田文龍老師及呂佩儒助理老師,並選擇縣定古蹟「問禮堂」為學員進行專業的課程培訓,讓孩子從中學習客家北管八音的文化精神及演奏技藝,深化客家傳統藝術的推廣及傳承,別具客家文化傳承意義,讓客家音樂之美能向下扎根。

direct (4)direct (3)  

---------------------

鍾雲輝客家八音團、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溫福仁客家八音團

客家八音大樂師 首場今上陣

2016-07-02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為呈現客家八音的奧妙技藝與美麗樂章,高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暑假在美濃客家文物館推出「大樂師」系列演出,邀請美濃僅存的三組客家八音團接力演出,首場七月二日上陣,八月更安排三組八音大拚場。

  • 客委會推出客家八音大樂師系列演出,首場今日上陣。(記者王榮祥攝)

    客委會推出客家八音大樂師系列演出,首場今日上陣。(記者王榮祥攝)

客委會說明,客家八音是融入客家人生命禮俗的音樂,文化部今年已正式將客家八音列為重要傳統藝術類文化資產,全台除美濃地區,已很難在其他地方聽聞道地客家八音。

為讓民眾更了解客家八音,客委會今年七至九月,邀請美濃在地的鍾雲輝客家八音團、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溫福仁客家八音團,在美濃客家文物館演出,第一場七月二日下午三點舉行。

客委會說明,參與演出的客家八音嗩吶手(樂團領導、又名頭手)均齡七十歲以上,都是鑽研客家八音五十餘年好手,可謂客家八音瑰寶,遂將活動定名「大樂師」。

-----------------------


https://www.facebook.com/tsewaii/videos/528296957873975/

2020-03-06_1908262020-03-06_1908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