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青農 創意大集合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新竹縣青農嚴啟夢端出「冰山藍美人」漸層飲料,發揮青年創意,提升農特產品地位。(莊旻靜攝)
新竹縣青年農民聯誼會昨天舉辦大會,也展現青農的創意與才華。住在關西鎮的嚴啟夢,端出「冰山藍美人」漸層飲料,以天然素材創造出美麗顏色,讓現場賓客驚豔,也獲得讚揚。

新竹縣長邱鏡淳昨出席青年農民聯誼會會員大會,也讚許嚴啟夢的創意。邱鏡淳昨也在會中頒獎表揚21位在竹縣國產優質龍眼蜂蜜品質競賽中,表現傑出的農民,其中66歲的養蜂業者廖阿順還獲得雙特等獎的殊榮。

嚴啟夢出身關西鎮,曾任多種職業,後回歸土地,以自然農法種稻,並取名為「千羽的田」,不僅友善土地,更兼顧健康。

嚴啟夢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藍花蝶豆」,藍花蝶豆擁有豐富的青花素,過去曾是農委會作為綠肥的作物。嚴啟夢靈機一動,他將乾燥花朵泡出藍色花茶後,再加入蜂蜜檸檬汁,形成夢幻般的紫色,呈現漸層色的「冰山藍美人」飲料,不僅吸睛,天然色素也兼顧健康。

昨天青年農民中,還有住在新豐,以「不良農家」打出知名度的吳建良,他同樣採取自然農法耕種稻米,更自行改良做出「水粄豆腐」,還分出甜、鹹2種口味,讓大眾品嘗米食的滋味。

昨天青農會長王長添也說明過去一年度青農研習活動、執行成果等,祈能吸引更多新竹青農加入團隊。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表示,農業已出現新模式,期望青農將農業結合觀光與休閒,推廣成為多元農業。

---------------------------------------------

農業該有基本法,但不是胡亂立法

農業之所以在新政府上台後成為顯學,就是因為各界都清楚意識到農業已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刻,此際,《農業基本法》的修訂正是為了解決目前農業的困境,同時規劃未來產業的大方向。但本會期第一次召開的農業基本法公聽會,由執政黨委員所提出,多位學者起草的版本,卻只有「慘不忍睹」四個字可以形容。
推文到plurk
作者:Lin Bay 好油| 2016-06-17 20:50

Lin bay好油
15日,立法院召開《農業基本法》的公聽會,本會期由蘇震清等20位立委所提出的《農業基本法》草案版本,主要內容包含:糧食安全、農業經營與輔導、農民與農村、及農業生態維護四個面向,在討論內容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何謂基本法?而台灣農業為什麼需要一個基本法?
法律區分為基本法跟作用法,基本法屬於較高位階的法令,目的是指引(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由於基本法的位階高,因此,過於太具體的規範並不適合放入條文內,如此才能保持政策執行的彈性。
方向錯了,再鉅細靡遺的內容都是枉然
台灣的確該有一個《農業基本法》,因為我們的農業發展需要一個清楚的大方向,方向對了,才有可能成功;方向錯了,再鉅細靡遺的法律規範都只是做白工,也因此,這個農業基本法必須經過嚴謹的立法程序,在法律通過後,也必須設置由相關各業界代表組成的審議團體,定時更新基本法的內容,然而,這次的公聽會上,看到的卻是這個目前唯一的農業基本法版本,結構不但鬆散,內容還前後矛盾。
這個《農業基本法》最原始版本是由九名學者在2006年所提出,時間過了十年之久,台灣農業要倚靠這套基本法來解決目前的問題,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基本法做為宣示性的法律,所有解決農業問題的政策與相關法規,都不能與之牴觸,這也突顯基本法訂定的重要性:沒有縝密嚴謹的立法過程,將影響日後相關政策的執行。
回到這個《農業基本法》的版本內容上。仔細檢視內容就會發現,這些完全脫離產業現實情境的雲端學者,會提出這樣奇怪的基本法還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台灣的確該有一個《農業基本法》,因為我們的農業發展需要一個清楚的大方向,方向對了,才有可能成功;方向錯了,再鉅細靡遺的法律規範都只是做白工。(資料照,記者蔡宗勳攝)
農業是什麼?
所謂的農業,包含了農、林、漁、牧四個領域,其中的「農」主要以植物類的生產為主,也是狹義的農業。但這個基本法版本完全沒有提到林業領域的方向,漁牧業的內容也寥寥可數,這樣也可稱做《農業基本法》?這應該叫做「小農基本法」吧。一個高位階的宣示性法律,竟然可以沒有經過廣泛討論,只由幾個學者閉門造車討論,形成共識後就完成一個草案版本,然後煞有介事的交由立委連署召開公聽會,更別提這個版本與現況有十年以上的落差,這樣的法律如果不幸真的通過了,那才是台灣農業悲慘的開端。
農藝學者思維的基本法
蔡英文總統曾說:「農業 = 農 + 業」。「農」指的是依賴土地與大自然產出的經濟生產型態,「業」則代表「產業」與「專業」。過去我們的農業政策向來以補貼掛帥,不鼓勵農民面對競爭,而是以補助息事寧人。當舉國專注在工商發展之際,完全忘了農業本身也是一個產業,有其技術含量,應該具有競爭力,也必須在技術上不斷升級。
既然新政府已經宣示農業是一項產業,基本法就應該往產業提升的方向修訂。以韓、日的農業基本法內容為例,就有許多條文內容著墨在農業者的培育上。例如,韓國的農業基本法中,對於農業生產者的培育面向就非常多元,其中,農業生產者的培育就包含了五個方向:1. 家族農業生產者的培育;2. 後繼農業生產者的培育;3. 專業農業生產者的培育;4. 女性農業生產者的培育;5. 農業公司法人的培育。而台灣學者的版本中,只強調對「家庭式農業」的經營,試問這些「大」學者們,這個版本的基本法對於農業專業的提升願景在哪呢?

既然農業是一項產業,基本法就應該往產業提升的方向修訂。以韓、日的農業基本法內容為例,就有許多條文內容著墨在農業者的培育上。(REUTERS)
雜糧救國與補貼嗎啡
韓國的基本法在意的是提升生產者的專業以及提升生產者的收益。反觀台灣,這個學者版基本法充滿了農藝學者的思維,其中最重要的宣示竟然是「政府必須建立糧食自給率的目標」,而不是提升農民的專業。台灣糧食自給率之所以低,是因為台灣根本不生產低價的糧油作物,在耕地有限的事實下,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去生產低價的榨油黃豆根本是邏輯錯亂。另外,很多人喜歡說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30%左右,這個說法忽略了我們米的自給率接近100%,其他主要食物的自給率都高,以熱量為單位計算下,因為進口的大量的豆類、麥類、糖把數值拉低了,若改以價格計算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其實可達68%左右。
除了糧食自給率的迷思外,這個版本的《農業基本法》還含了大量的補貼嗎啡,包含:
1. 第八條:設置農業發展基金
2. 第十條:設置進口損害救助基金
3. 第二十條:設置農產品價格平準基金
4. 第四十四條:設置基金補償
不當的補貼只會不斷弱化產業,這個事實不只在農業,在其他產業上也都已經得到印證,簡單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這些浸泡在學術福馬林裡的雲端學者,一堆標本罐就擺放在高不可攀象牙塔內,養出一群圍在信仰火堆旁取暖的信徒,對產業的現況毫無掌握,只用自己的憑空想像與堅定信仰,搞出一套拿納稅人的錢充胖子,還自認為可以做為國家農業發展的基本大法,自我感覺未免也太過良好。
缺乏實質審議能力的法律
上文提到,做為產業方針的基本大法,為了保持政策彈性,除了不宜過於具體的規範外,同時也須配合產業現況,由各業界代表組成的審議團體定期審查,而在該版本的基本法草案第七條,卻明訂「農業政策審議委員會的組成,由中央農業主管機關首長擔任執行長,委員由執行長邀請部會代表、學者專家及農業經營者推薦代表出任。」
中央主管機關首長當然是農委會主委了,由主委提名所有人選來審議農業政策,不就是一言堂嗎?這樣的審議委員會又會有什麼實質的審議能力呢?蛋頭至此,真讓人無言以對。

不當的補貼只會不斷弱化產業,這個事實不只在農業,在其他產業上也都已經得到印證。圖為今年小麥尚未採收就發芽,農委會公告依「農業天然災害救救助辦法」補貼麥農。(資料照,記者歐素美攝)
缺乏產業高度的落後生產者思維
隨著時代變遷,農產業早已無法獨立於其他產業之外,農產業的發展方向早與食品業者、加工業者、物流業者、消費者環環相扣,農業生產的不只是直接的食品,也是食品的原料,經過食品、加工、物流業者的配合,消費者做為最終的使用者,形成一條價值鏈。日本的農業基本法稱為「食料・農業・農村基本法」,是由20個團體代表負責審議,20席代表中,屬於農業的只有6個、其他則是包含食品業、加工業、物流業、消費者團體等在內的代表。除此之外,消費者導向的生產也成為農業發展的趨勢,例如,台灣的芒果好吃,但四月早生的芒果賣到日本有沒有市場?當然沒有,因為四月份還沒到日本人食用芒果的季節。所謂的消費者導向,不是生產者能生產好的產品就一定能成功銷售,必須配合消費者的習性來生產,然而,我們的學者眼中只看到生產者面向,對於消費者端以及其他早已與農業密不可分產業面向視若無睹,產業格局如此低落的「高度」要來訂立基本法引領國家農業的方向,荒謬至極。
台灣農業十年蹉跎已無退路
農業之所以在新政府上台後成為顯學,就是因為各界都清楚意識到農業已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刻,此際,《農業基本法》的修訂正是為了解決目前農業的困境,同時規劃未來產業的大方向,儘管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政院版農基法目前已在研擬,預計年底前提出院版,但從日前立法院的草案版本內容中,看見由學者領軍既粗糙又毫無中心思想的立法,將一個應該使產業壯大的基本大法搞成慷納稅人之慨的社會福利,不免令人擔心。
政府已蹉跎台灣農業多年,面對競爭已經沒有回頭路,正因如此,在政策方向的擘畫上更應該審慎仔細,不該好大喜功只求媒體版面效果,也期待農委會這次能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制定出一個真正能讓台灣農業振衰起敝的產業基本大法。

--------------------

公費高教生,下鄉去勞改
2016-12-09 20:23
推文到plurk

◎一級嘴砲技術士
釣魚釣到一半,看到朋友傳來一則「公費大學生,每年三千人搶救農業缺工」的笑話,這種政府出錢叫你「下鄉勞改」的概念,讓我一直笑、一直抖,抖到魚餌都掉了還沒發現。
如果說,煎鍋貼的替代役是國民黨的傑作,那麼,提出公費下鄉勞改的民進黨也不遑多讓。
農村不缺工,農村缺的是「工具」,缺的是省力化工具,缺的是自動化工具。就像耕田一樣,你該做的是讓農民駕駛曳引機,一個人一台機器一天可以作業一百公頃,絕對不是叫農民去蓋牛舍,養條水牛來耕田,更不是蠢到發給農民一人一根鋤頭,讓他們用人力去耕田。

農村不缺工,農村缺的是「工具」,缺的是省力化工具,缺的是自動化工具。(圖:作者提供)
就在上個月,我聽到某個農業系所的主任非常自豪地說:「本系畢業生今年有一半以上通過國家考試!」,他老人家很高興,我們這些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聽到了卻覺得非常好笑,這些所謂的正科班都忙著轉行了,你們還好意思叫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這項產業?
我們再看看國土面積與台灣相當的農業強國荷蘭,荷蘭的農業從業人口占總人口的3%,約51萬人;台灣農業從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約在180萬人。我們的農業從業人數是荷蘭的3倍半,然而總產值卻只有人家的1/7,這就是因為台灣的自動化程度低落,我們用太多的人力去做太多「低產值」的勞力工作。
台灣的農業官僚該去思考的是,如何運用現有的人力,提升更高的工作效率,只要作業效率提升,產值、產能自然也跟著提升,有了利潤,可以養家餬口,年輕人才願意投入,這是數學和邏輯的問題。
今天的農業要做的是升級工具,改善工作環境,而不是揮霍納稅人的血汗錢去搞人海戰術。 就算是當官的,你也只是人,不是神,做事情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腳印。如果忘了自己有多少斤兩,那麼在高喊拯救台灣的農業之前,我誠摯地建議你先救救自己那顆貧乏的腦袋。
(農業從業人員)

========================

 

「荷蘭」到底好在哪?

2016-06-09 16:46

林宏燦

在農業領域中,對特別是設施園藝領域,像是蘭花、草本切花、茄科作物類別的從業業者們而言,一提到「荷蘭」大多會肅然起敬。

和台灣相比,荷蘭的緯度高,年均溫低,日照不足,許多農地都在海平面以下而不利耕作,但又為什麼荷蘭的農產品外銷產值高達900億美金,而台灣卻連15億美金都很勉強?

說到底,就是拜最先端的農業科技,也就是環境控制型設施(台灣簡稱為環控溫室)所賜,透過氣密型的溫室,精密控管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日照不足的部分則是透過特殊燈具進行補光,讓荷蘭的彩色甜椒、番茄、洋桔梗等農作物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下生產,達到一整年都可以提供品質穩定,產能穩定的農產品。

此外,荷蘭的自動化產線更是一絕,讓農場的員工操作更為容易、省力,降低勞力的消耗,也減少人為錯誤的發生,更重要的是,荷蘭是靠著自動化設備來降低高昂的人事成本支出。

日本首相安倍參訪荷蘭溫室。(圖:網路)

就以蝴蝶蘭為例。荷蘭的平均工資是台灣的6倍,但是靠著自動化設備的使用,1個工人可以管理3公頃的蝴蝶蘭溫室,若是在台灣,必須靠10名工人才能管理同樣面積的蝴蝶蘭溫室。一來一往,到底是哪一個的人事成本比較低?

除了硬體的凶悍之外,政策面的完備和支援也是關鍵,例如農業保險、農業投顧、荷蘭合作銀行,或是熱電連產的區域型電力網絡,許多荷蘭的農場不只賣農產品,更可以販售多餘的電力給鄰近的城鎮。

環控溫室、自動化設備、完善的制度,正如同我們台南的粽子,花生、豬肉和香菇,缺一不可,否則肉粽就不是肉粽,不過就是用荷葉包裹著的水煮油飯而已。

但就像肉粽一樣,終究有人不喜歡這一味。

正當業界興起荷蘭溫室熱潮時,近日卻有台灣的大學教授以「全世界只剩下台灣人笨到去買荷蘭設備」理由跳出來踩剎車,全世界真的只剩台灣嗎?

2000年左右,韓國大舉購買荷蘭溫室,政府以能源政策扶持園藝設施的發展,今天韓國的彩色甜椒在日本國內市場已經達到90%以上的市占率。如今,韓國正準備以相同的策略進攻日本的番茄市場,這也是逼使日本政府和業者在2014年開始大規模引入荷蘭設施和設備。

中國也不落人後,中國農業科學院在2013年與荷蘭廠商簽訂技術合作,並在天津、山東、上海等地成了大型的溫室基地,同時也從各地選拔出農業的精英,讓荷蘭技師訓練他們來使用這些先端的設施與設備

中國崇明島的荷蘭溫室。(圖:作者提供)

中國崇明島的荷蘭溫室。(圖:作者提供)

何只中國、日本、韓國,在越南和馬來西亞都已經有荷蘭農企業的進駐。全世界,並不是只有台灣人笨到會去買荷蘭設備。

比起這位大學教授「全世界只剩下台灣人笨到去買荷蘭設備」的言論,筆者更擔憂台灣農業高等教育的師資素質,如果我們的學界與產業是如此脫軌,那麼我們真該為台灣農業的未來捏把冷汗。

(農業從業人員)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