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仁和第三代 要以文創拓新路

2016-06-11

〔記者葉冠妤/新北報導〕卅一歲的王凱正,作為响仁和鐘鼓的第三代傳人,四年多前接觸家業,試圖開創製鼓業新局。王凱正說,老一輩認為口耳相傳就足夠,但資訊時代靠的是網路行銷,為了擊出新路,王凱正多次和爸爸王錫坤發生衝突,但他仍不放棄將文創活水慢慢注入傳統產業。

  • 「响仁和」第三代王凱正(左)與父親王錫坤攜手打造鐘鼓的傳統與創新。
(記者葉冠妤攝)

    「响仁和」第三代王凱正(左)與父親王錫坤攜手打造鐘鼓的傳統與創新。 (記者葉冠妤攝)

在「人間國寶」的父親身影下,王凱正曾一度游離,念的是資管,當過燈光師助理、待過餐飲業,也到優人神鼓學打鼓,「回家」對他而言是必然的人生路途,卻也走得戰戰兢兢。

王凱正說,父親全神貫注製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大年初一到初五能好好說上話。」承接家業後,父子常一起開車送鼓,說話機會多了,爭執也跟著來,兩人常為鐘鼓發展吵得不可開交。

王凱正認為,新時代仰賴的是網路行銷、文創包裝開拓客源,王錫坤則寧可發想點子,將鼓創造成技術與美學兼具的藝術品。但王錫坤最後仍放手讓兒子闖,王凱正近幾年找工藝師合作,製作出賞心悅目又動聽的小鼓,他說,「爸爸製鼓的靈魂,創作的意義,不怕別人抄襲。」要一步步讓更多人聽見响仁和。

---------

新莊的製鼓業名聞全臺,中正路一七一號的「響仁和鐘鼓廠」,和大觀街四十八號的「老仁和鐘鼓廠」,均為傳統的製鼓店。 響仁和創辦人王阿塗為老仁和創辦入游榮三的姐夫。製的鼓可是遍布全臺各地的廟宇呢;另外,知名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和許多獅陣、劇團,也都是新莊製鼓業的客戶。
----------------------
响仁和鐘鼓廠
2015-06-19 - 技藝故事
响仁和鐘鼓廠
從新莊捷運站出來後沿著中正路走,便能看到响仁和帶有歷史滄桑的招牌以及外頭擺放整齊的一個個大鼓,師傅們正專注著為每張鼓皮做最後的修飾。
王錫坤師傅一看到我們的來訪,便親切的帶領著我們進到隔壁的「鼓藝文化館」,開始一一為我們解說文化館裡面每個鼓的製作理念以及特色。响仁和鐘鼓廠對於每顆鼓都是投入全心全力在製作,完全手工製作而且不偷工減料,從鼓皮到最後的鼓花都不假他人之手,每顆都是獨一無二且有價值的。
鼓廠2
他領著我們走向最大的那顆鼓,要我們把耳朵輕貼鼓面仔細傾聽,令人驚訝的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外力施加在鼓上面,但是我們卻能聽到發自鼓內低沉而有力的共鳴,迴盪在耳邊。看著我們驚奇的表情,王師傅笑笑地說,這種鼓才是真正的好鼓!
當我們訪問到他在承襲父業前的那段心路歷程以及早期這個職業不被重視的辛酸及壓力,他邊訴說著,眼眶也開始微微泛紅。但他也強調,或許當初就是因為被旁人鄙視、認為他無法有所作為,才會造就今天的他。
王錫坤師傅訴說著每顆鼓的故事,就像在跟我們分享自己的孩子,帶著深情的眼神和微微上揚的嘴角,看得出他對每顆鼓的驕傲以及那深深的情感。
-------------------------
鼓王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baoI2r
鼓王
一肩挑起老招牌 鼓聲傳承82年
2005年08月17日 更多專欄文章

時間會給答案,傳承82年的响仁和鐘鼓廠接班人王錫坤,從當年父親都不看好的中下階層,一躍成為國寶級製鼓手。
30年前父親驟逝,老鼓招牌險易主,長子王錫坤無奈撐起家業,完美性格造就鼓音恆揚、鼓皮亙久。
優人神鼓、明華園、朱宗慶打擊樂團,國內知名表演團體都來捧場,全球行家紛至沓來。
小徒變大師傅,斥資自設文化館,矢志為鼓做傳承。
82年來,製鼓這一行,因為時間,有了不同的社會地位,也因他的堅持,有了全新的樣貌。
採訪╱潘怡靜 攝影╱莊宗達

頂著盛夏豔陽,一群日本擊鼓手來台參訪,重點行程是偏僻新莊的响仁和鐘鼓廠。1名擊鼓手敲了店裡1面鼓,竟跪了下來,對鼓頂禮膜拜。
這面日本行家眼中的好鼓,有60餘年歷史,出自响仁和鐘鼓廠老闆王錫坤父親王桂枝,人稱「阿塗師」之手。
「响仁和的鼓,不只在台灣有名,還聞名世界。」打擊樂專家朱宗慶說。
尋線找到响仁和,遠遠就見到一面面大鼓;沒冷氣的工廠裡,傳出咚隆隆聲響,那節拍令人振奮。尋著鼓音源頭,看到王錫坤正專注打鼓,絲毫沒察覺記者到訪。
此刻的他正在「調音」,1面鼓,正常1天可調好,但他已調了3天。

父親驟逝 為爭口氣
「牛背皮硬,宜少施力;牛腹皮軟,宜多施力」,力道拿捏有訣竅;「擺放潮濕地方,要繃緊鼓膜,提高音調,避免日後鼓聲低沈。」一面好鼓天候條件不可少。
「高音,把牛皮繃緊,千斤頂往上調。」王錫坤說得輕鬆,製鼓最難就在這裡。他一輩子都在摸索。
1923年創立的响仁和,是原吹嗩吶維生的父親,見學於唐山製鼓師蔡心瓠後所設。時值日本政府管制廟會,鼓的銷路有限,父母兼差養豬才能養家。
因為辛苦,阿塗師從不冀望王錫坤3兄弟學製鼓。沒想到1973年父親生病,不到1周驟逝。
往來客戶急著要貨,全家度過最難過的年關,期間與父親一同製鼓的舅舅另開新店「老仁和」新店爭老名。不到30歲,仍在念書的王錫坤幾經掙扎,決定接手,理由就是「爭一口氣」。
初始憑印象摸索1年半,從小看父親製鼓,但真正動手才知艱難。以鼓膜的原料水牛皮為例,光是「除黑毛、刮脂肪,留下牛皮」製程就折煞人;他把牛皮丟進滾水,結果拿起來,牛皮熟透,完全無法刮製。幾番試驗才發現,水滾等降溫85度,才可放入牛皮,最後刮出1公分的最佳厚度。

10坪小店 變2棟樓房
大鼓完成前,人得上去踩一踩,讓牛皮柔軟、以利繃緊。有回王錫坤踏上鼓皮,一不小心,自1人高的鼓上摔了下來,這一摔、腳脫臼,送醫返家後,他卻仍心繫繃鼓,從5樓住家走到1樓工廠,繼續做鼓,意志力戰勝體力。
「以前做鼓是無奈,現在看作是性命。」王錫坤如此看待這行。
每月產出大鼓20面、小鼓30面,响仁和的聲名,沒被國產低價鼓擊倒,站穩國內鼓界領導品牌。大哥負責調音、二弟負責配件、么弟負責油漆打釘,製鼓兼賣鐘、鑼,25年來,從10坪小店攢到2棟樓房。
去年在母親反對下,王錫坤將老店面斥資興建百坪文化館,收集父親老鼓,抽空做鄉土教學,同時也告訴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台灣鐘鼓之美。
他最喜歡告訴訪客:「這是父親做的鼓,60年依然響亮。」
王錫坤個性急,做鼓卻細火慢燉。「木頭自然乾燥要花2年時間,急就章聲音就會鬆掉。」王錫坤說。傳承文化的同時,他也傳達一種生命的態度。
去年新莊鼓藝團要求製作1面打起來像雷聲、3尺寬的八角鼓;八角形狀容易拉破牛皮,追求完美的王錫坤,足足拉破8張牛皮,才達成這個不可能任務。
「道士念經用的鼓要低音」、「醒獅團的鼓要高音」、「優人神鼓表演要方便搬動」、「政黨選舉用鼓要聲勢奪人」王錫坤說。對於鼓,王錫坤要求盡善盡美。
「我也怕產品走下坡。」王錫坤說。對於自己的手藝,他想在最美好的時候,見好就收,不要落得難堪。么弟王錫福說:「說到做鼓,大哥最龜毛。」就是這樣,堅持做個完美鼓王。

王錫坤小檔案
年齡:1950年生,55歲
星座:雙子座
血型:O型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2女1男
學歷:淡江大學工商管理系夜間部
經歷:
25歲 退伍後,念夜大
30歲 大學未畢業,就開始接班迄今

店家資料
電話:02-2992-7402
地點:新莊市中正路171號
鼓的價位:一般木質8至12吋小鼓3500至6500元;紅木2.2尺以上大鼓3萬至6萬元

行行有本經
師傅黃金年齡:45至55歲間
入行所需時間:聰慧者2年,待加強者3至4年
台灣製鼓高峰期:1980年左右盛行大家樂,還願謝神,供不應求
全省現存製鼓業者:約10家
鼓價差異:日本>台灣>中國(日本為台灣3至4倍,台灣為中國3至10倍)

大鼓製作技巧

鼓身
紮妥鼓身後,以火燻烤1周有助乾燥,可防止蟲蛀變形,再修圓鼓身。


繃鼓
將水牛皮製成的鼓膜乾燥成型後,以千斤頂進行繃鼓,利用鼓槌敲打試音,調整千斤頂,決定鼓聲高低音。


定音
人站在鼓面輕踩,讓牛皮鬆弛,有助繃鼓。


上釘
當鼓聲達到要求時,以鐵釘固定鼓膜,修齊鼓膜邊緣。


裝飾
將鼓身缺陷處補土、上底漆、補土、再上色,待乾上銅釘、釦環等裝飾物,完成大鼓。

鼓之關鍵

木紋
拼貼樹木對稱年輪的鼓,單價較一般木紋貴上1萬元。


彈簧
鼓桶內彈簧對音質無任何作用,但坊間訛傳要有彈簧搖晃聲才是好鼓,响仁和也隨俗附加。


顏色
佛教偏好原木色、道教紅色、醒獅團黑色;遇上大選時,鼓則應政黨需求,塗上綠色、藍色等特殊漆色。

品牌古往今來

古往
過去响仁和的鼓,將電話、店名印在鼓上,方便訂購,很多父親遺作,就是客人來電訂貨、修鼓時發現。


今來
隨著知名度增加,王錫坤將部分作品,僅放上自行設計的標誌,兼顧美感與現代感。(圖中牛皮的毛細孔,在鼓膜上清晰可見)


朱宗慶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
專家意見
擴大規模 外銷全球
【响仁和優點】好的鼓,一打就知道,响仁和的鼓,聲音又穩又亮、音色均勻,製鼓技術讓人很感動,頗具台灣文化產業代表性。全球製鼓3大產地──日本、台灣與中國,响仁和的技術,不輸日本,但價格又比日本便宜很多。
【建議改進方向】這是勞力密集的行業,技術不易被複製,店裡5名師傅可說是國家資產。建議打破「年輕人不肯學」的思維,勇於傳承,將工廠規模擴大,銷往全球。


蔡文儒 新莊鼓藝團團長
顧客說法
打10年不會破
一開始覺得老闆很摳,價格很硬,只說:「打破換給你!」我就去買南部、中國的鼓,結果打半年就破了。
近5年都買响仁和的鼓,從沒打破過。家族醒獅團迄今15年,最高紀錄打了10餘年都沒破。


王錫福 么弟
家人說法
大哥要求完美
退伍後回家幫忙,以前覺得這工作是賺辛苦錢,重複且單調。
不過,現在把做鼓當運動,送鼓、送鐘出門當遊山玩水,蠻有意思的。大哥是我們家3兄弟中,對做鼓要求最完美的人,將做鼓從責任變成使命。


後記
父親的鼓
有1天,1名客人拿鼓來修,這面70餘年歷史的鼓,塵封客人家床底下,已遭蟲蛀,客人希望還原新貌,因為「父親當道士用的鼓,養活全家7名孩子」。王錫坤一看,客人父親的鼓,正是父親阿塗師做的。當下,他免費用3面新製的鼓,換回父親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