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代航行於東亞的船隻,船尾多書有「順風相送」四字,以祈求航行的順利/《順風得利》/《順風相送》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即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完成/《順風相送》是明代的一部海道針經,原本藏在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178hKN

------------------------

同安‧潮 - 新媒體藝術展_影片專區 - http://goo.gl/hkXuqy

故宮教育頻道 - http://goo.gl/Ot6VH1

---------------------------------

File:清朝軍機處奏折副本的一號同安梭船圖.jpgFile:清朝軍機處奏折副本的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jpg

同安梭船,又名橫洋船,是清代戰船的一種,亦是清代福建同安縣一帶民用海船。同安梭船在嘉慶、道光年間為清軍水師的主力戰艦。船隻按其大小分為一號、二號、三號、集字號以及成字號。
《清朝軍機處奏摺》錄副的一號同安梭船圖
歷史
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廷始以同安梭商船樣式改造水師外海戰船。嘉慶四年(1799年),福建水師外海戰船悉數改造為同安梭船船式。嘉慶十年(1805年),嘉慶下令增加台灣水師同安梭船 30 艘,編為善字號,並分設台灣協標中左右三營。嘉慶十一年(1806年),再增加米艇 8 艘,編為捷字號,又增大橫洋梭船 20 艘,分編為集字號 10 艘,成字號 10 艘以分防內地。嘉慶十三年(1808年),清廷裁徹中號、小號同安梭船 17 艘。次年,再增集字號、成字號大同安梭船 20 艘,捷字號米艇 8 艘。[1]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兩廣總督蔣攸銛奉清廷詔諭打造 2 艘戰船的繪圖貼說,戰船交由福建省造船廠製造。而其中一號同安梭船圖上的黃簽載明同安梭船船身長七丈二尺,寬一丈九尺,水手人數和火炮配置的位置。集字號同安梭船圖上的黃簽就寫明其船身長八丈二尺,寬二丈六尺。道光二年(1822年),清廷裁徹捷字號米艇、勝字號米艇共 15 艘,其餘改為一、二、三號同安梭船的樣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程矞采獲朝廷奏准變通《水師營章程》,緩造廣東西式戰船,另造同安梭船。第一次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水師不再用同安梭船。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史學家Donnelly、Audemard、Worcester和Sigaut-an在其有關中國帆船研究的著作中都沒有同安梭船的相關史料

結構
小型的同安梭船船體呈梭形,航行快速,寬1丈5尺至1丈9尺。而集字號大同安梭船擁有共 25 門砲。砲座均置於上層甲板,並且只有實心彈。在鴉片戰爭中清軍一般同安梭船只有 8 至 10 門砲,小型的只有 4 至 5 門。[2]

-----------------------------

S782-wdS781-wd  

槳、櫓與車船
  槳與櫓都是利用板狀的器物撥動水流,使船隻前進。槳柄穿過舷板上的圓孔或支架,划槳者利用槓桿原理划水前進。

  櫓的外形比槳大,一般架設在船艉或船側的櫓檐上。用手搖動,使伸入水中的櫓板左右擺動,船和水接觸的前後部分會產生壓力差,形成推力,就像魚兒擺尾前進。

  明輪是利用水車原理,將多支槳葉固定在一個轉軸,形成水輪。南北朝時稱為水車船;宋代稱為車船或車輪船。

  歐洲在十六世紀方有明輪船舶出現,但直到蒸氣機發明之後,才發揮較大的效用。
延伸內容

英西加萊海戰- 台灣Word - http://goo.gl/tcCHe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