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估台灣毛小孩頭數已超越兒少 寵物產業規模達631億元
台經院研究七所組長劉依蓁表示台灣毛小孩頭數已經在今年初超過國內未滿15歲兒少人數。(記者楊媛婷攝)
台經院估台灣毛小孩頭數已超越兒少 寵物產業規模達631億元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nMRCe
2024/09/10 12:54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受少子化與社會變遷影響,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七所推估今年春季國內毛小孩頭數已經超過15歲以下兒少人數,也就是黃金交叉已經展現,該所也推估我國去年寵物產業整體規模已達631億元,其中寵物食品產業規模達308億元,幾乎佔總體寵物產業一半,產業規模評估還會再往上提升。
農業部每2年會調查國內家犬家貓頭數,2023年推估國內家犬飼養頭數約148萬隻,家貓頭數約131萬隻,較上一期2021年調查隻數更增加19%、50%,台經院研究七所組長劉依蓁於第4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指出,可預估犬貓飼養數量還會再增加,而依該所推估,今年年初台灣犬貓等毛小孩頭數已跟15歲以下兒少人數黃金交叉,寵物產業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631億元,寵物食品產業規模達308億元
劉依蓁進一步指出,一般寵物食品的產業規模為256億元,寵物食品補充品的產業規模51億元,劉依蓁指出,從產業規模可看出,台灣飼主在毛小孩的花費部分,有一半是投入在寵物食品,其中補充品更成長高於一般寵物食品。
劉依蓁進一步表示,台經院於2018年時曾調查飼主選購寵物補充品時,重視功效性、安全性、寵物健康與病史,而不會在意產品是進口或國產,也不會在意價格,國內寵物補充食品針對寵物的皮毛保健、貓腎臟保健、骨骼關節保健、牙齒保健、腸胃道保健等都非常熱銷,另外也可預期毛小孩的體重控制、心血管保健、延緩老化、狗腎臟保健等補充品會是待開發的藍海市場。
另為提升國內寵物食品安全,農業部日前也預告「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這是我國首度針對犬貓寵物食品生產、運輸、輸入、分裝、販售立法管理,也可說是寵物食安專法,草案規定犬貓食品工廠與輸入業者須申請許可證,須自主建立溯源制度,並規定須投保責任險,預告期60天,若期間無異議,再送政院並須經立院審議。台經院估台灣毛小孩頭數已超越兒少 寵物產業規模達631億元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nMRCe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貓咪奧斯卡能精準預測病患何時死亡。 (圖/翻攝自「Steere House Nursing & Rehabilitation Center」臉書)
安養院靈貓能「預測死亡」!10年送走上百患者 被蹭過幾小時就離世 https://bit.ly/4br6HUD
在許多古老的寓言中,貓咪都被視為是一種充滿靈性的動物。美國有一隻流浪貓奧斯卡多年前被一間安養院收養,之後工作人員發現牠總可以精準預測病患的死亡,只要牠乖乖待在某個病患身旁,過沒幾小時這位病患便會過世。奧斯卡在世的十幾年已經準確預測出上百人的死亡,傳奇性的故事在美國聲名遠播。
更多新聞:狂譙遊客髒話!「超派鸚鵡」停職移送 動物園頭痛:其他隻也學壞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一隻流浪貓奧斯卡原先在一間收容所,後來牠與其他同伴們一起被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史提爾安養院所領養。但奧斯卡有別於一般的貓咪,不僅性格孤僻,還我行我素。
多年過去了,安養院的工作人員發現奧斯卡似乎有預知死亡的能力,每當奧斯卡安靜待在某些病人身邊磨蹭時,通常病人在數小時後就會過世,足見奧斯卡的能力。因此當牠會給病患摸、撸時,安養院就會通知家屬,請他們來見親人最後一面。
奧斯卡的驚人之處不只一件,安養院有天對某患者發出病危通知,正當工作人員以為奧斯卡會過來的時候,牠竟直接跳到隔壁床一名健康的長者身上,本來以為奧斯卡這次即將「失準」,沒想到健康的長者竟早一步離世,宣告病危的患者奇蹟般活了下來。
截止至2015年,奧斯卡已經精準的預知了上百人的死亡,而奧斯卡也於2022年離世,享年17歲。因為奧斯卡的故事太過傳奇,甚至還被學者研究成一篇論文,至今仍廣為流傳。安養院靈貓能「預測死亡」!10年送走上百患者 被蹭過幾小時就離世 https://bit.ly/4br6HUD


法國鬥牛犬成美國最受歡迎犬種 打破拉布拉多蟬聯31年霸主
 法國鬥牛犬成為美國2022年最受歡迎犬種。(美聯社)
法國鬥牛犬成美國最受歡迎犬種 打破拉布拉多蟬聯31年霸主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am7rm
 2023/03/16 11:5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人最愛的狗狗是牠!「美國養犬俱樂部」(American Kennel Club,AKC)15日宣布美國2022年最受歡迎犬種排行榜,法國鬥牛犬擊敗過去蟬聯31年霸主的拉布拉多犬,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犬種。
 根據《法新社》報導,「美國養犬俱樂部」指出,拉布拉多以友好著稱,總是充滿熱情與活力,到2021年為止,拉布拉多已蟬連美國最受歡迎犬種31年,不過法國鬥牛犬多年來一直在排行榜上悄悄攀升,今年則是擊敗拉布拉多,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犬種。
 「美國養犬俱樂部」表示,法國鬥牛犬屬於小型犬,和拉布拉多一樣被認為是適合家庭的犬種,法國鬥牛犬可以和其他動物融洽相處,同時也喜歡認識人類新朋友,其標誌性特徵是和蝙蝠耳朵相似的大耳朵。
 「美國養犬俱樂部」以飼主登記註冊的犬種數量做為統計,2022年的最受歡迎犬種為法國鬥牛犬,拉布拉多犬、金毛獵犬、德國牧羊犬和貴賓犬分別排名第2至第5。另外,最不受歡迎(最少人登記註冊)的是英國獵狐犬(English Foxhound),排名第199名;第198名與197名分別是挪威海鸚犬(Norwegian Lundehund)與北非獵犬(Sloughi)。
 截至2021年,拉布拉多犬已經蟬聯美國最受歡迎犬種31年,此記錄在2022年被法國鬥牛犬打破。(美聯社)
 最不受歡迎犬種是英國獵狐犬,排名199。(美聯社)
法國鬥牛犬成美國最受歡迎犬種 打破拉布拉多蟬聯31年霸主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am7rm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愈來愈多的流浪貓、狗,一側的耳朵都被人剪下了一小角-TNR過的街貓街狗 https://youtu.be/Dzna9WWfOuQ
耳朵缺一角不是被虐待!喵星人告訴你什麼是TNR - https://goo.gl/T7LMKG


快養狗!國際研究:狗狗能讓飼主早死風險降低24%https://is.gd/DIgKfk
分享快養狗!國際研究:狗狗能讓飼主早死風險降低24%到Facebook分享快養狗!國際研究:狗狗能讓飼主早死風險降低24%https://is.gd/DIgKfk
國際研究發現,養狗狗竟可讓飼主死亡率減少24%。(法新社)
https://is.gd/DIgKfk
2019-10-10 14:5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狗果然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近來國際上不同的研究分別發現,養狗能讓飼主的死亡率降低24%,而且若真的遭遇心臟病或中風飼主的健康恢復狀況會比其他人更好。
據《CNN》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系助理教授克雷默(Caroline Kramer)領導的團隊,回顧了近70年來的醫學文獻,其中包括了美國、加拿大、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紐西蘭、澳洲、英國等地近400萬人的研究,赫然發現在各種死因上,養狗狗竟可讓死亡率減少24%。
克雷默說,對於患有心臟病和中風的人來說,養狗更加有益,因為他們之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31%。該研究發表在隸屬於美國心臟協會的《循環》(Circulation)期刊上。
同樣發表在《循環》的另一篇論文,則在調查了超過33.6萬名瑞典男女後發現,養狗狗的人若心臟病發或中風,癒後健康狀況更好。
該研究甚至顯示獨居者養狗好處多多,與沒有狗的人相比,獨居飼主心臟病發作後的死亡風險降低了33%,中風發作後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7%。
不過,上述兩項研究都是觀察性的,這意味著研究人員無法證明狗狗是降低死亡機率的直接原因,畢竟飼主本身也許有許多變數存在,比如運動多寡、平常健康狀況如何、家境是否富裕等等,未來只有展開隨機臨床試驗才能證明此事。
然而,許多先前的研究已表明有狗狗在身旁陪伴是件好事,撫摸狗狗不僅可以降低血壓,甚至可以減輕藥物負擔、焦慮、抑鬱症等等。多間醫院已對心臟病患者展開治療犬療法,不少心臟病學家也相信狗狗會帶來許多好處,如果醫生認為病患適合養狗,就會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養一隻毛小孩。
https://is.gd/DIgKfk


瑞典研究:養狗可降低飼主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分享瑞典研究:養狗可降低飼主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到Facebook 分享瑞典研究:養狗可降低飼主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到Line 分享瑞典研究:養狗可降低飼主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到Google+
瑞典研究發現,養寵物其實有助於飼主的健康與壽命。(法新社)
2018-02-01 21:2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很多人會養寵物只是因為單純喜歡動物,但瑞典一項研究卻發現,養寵物其實有助於飼主的健康與壽命,有養狗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比沒養狗的人低。
綜合報導指出,刊登在瑞典《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養狗對飼主的健康有許多正面影響,有養狗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沒養狗的人低。此外,是否養狗對於獨居者的健康更有顯著性影響,同樣是獨居者,有養狗者死亡風險比沒養狗者低33%、得心臟病的風險也比沒養狗者低11%。
本研究撰寫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博士生穆班加(Mwenya Mubanga)指出,獨居狗主人在養狗的時候,也可以從和狗狗的這段關係中獲得健康上的好處。這可能是因為要照顧寵物,主人需要維持一定的活力,以及健康的生活習慣


新興國家甘願當貓奴的人愈來愈多 南韓暴增逾600%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28日, 2017
A-A+
2017-08-28 18:17經濟日報 記者林昀嫻╱即時報導
最新資料顯示,開發中國家近十幾年來養寵物的家庭大幅增加,相較之下,已開發國家養寵物家庭的增幅則變動不大,凸顯新興市場中產階級日益增加,以及生活型態和對貓狗態度的改變等現象。
市調公司Euromonitor針對54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從2003年來,新興國家寵物狗數量跳增51%至2.43億隻,但開發中國家則僅增加5%至1.37億隻。
不只養狗的人變多了,甘願當「貓奴」的人也變多了。興國家飼養貓的家庭跳增49%至1.26億戶,增幅也遠高於富裕國家的5%(增至1.55億戶)。
在新興國家中,印度從2003年起養狗人口擴增達120%,顯示狗已成為中產階級地位的象徵。印度養貓家庭也大增67%。
台灣、越南和泰國養貓狗的家庭也增加,南韓養貓的熱潮更為驚人,其養貓家庭暴增617%。
Euromonitor寵物照護研究主管佛羅瑞斯(Paula Flores)表示:「過去十年來,全球(特別是在亞洲)可支配所得增幅相當大,這是很重要的變化,因為如果人們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別提要花錢飼養寵物了。」
佛羅瑞斯也指出,多數開發中國家生活型態改變的重要性,也就是人們如今比較晚生小孩,而把養寵物作為一種替代方式。因為獨居而尋求養寵物作伴的人數也增加
此外,新興市場養寵物數不斷攀升,也為寵物食品商和相關服務業者帶來新商機。
從2012年起,亞太地區(不計日本)每年寵物照護支出大增68%至65億美元,遠高於中東、非洲、東歐和拉丁美洲的成長20%至30%。相較之下,北美、西歐和日本地區分別僅成長12%、8%和1%。
最新資料顯示,開發中國家近十幾年來養寵物的家庭大幅增加,相較之下,已開發國家養寵物家庭增幅則變動不大。(圖/路透)


貓咪守護者 伊斯坦堡的街貓之愛|國際|201 : 5|經濟學人|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伊斯坦堡人通常會將食物和水放在人行道,一同努力讓貓能自由地四處漫遊。有間餐廳的小費箱,專門用於醫療生病或受傷的貓;有間魚鋪會讓貓試吃鯷魚。
民眾常常覺得,照顧在自家或辦公室附近的貓兒有如義務,即使貓似乎有點冷漠也不例外;電影中的一位居民表示,「貓知道人類是上帝意志的中間人。牠們不是不知感激──而是看得更透徹。」
《Kedi》在2016年!f伊斯坦堡獨立電影節上首映,亦將於2月10日在紐約上映,之後就會陸續在其他城市上映。導演多朗(Ceyda Torun)11歲之前就住在伊斯坦堡,她透過7隻貓兒的視角,檢視大都會的生活;牠們的古怪,亦促使牠們的半飼主思考人生、愛與上帝。多朗的鏡頭會在膝蓋的高度滑行、跟著貓兒一同閒逛,接著就衝上屋頂,從高處俯瞰金角灣。
在社群媒體上,伊斯坦堡和愛貓人有如天造地設。Facebook粉絲頁「Cat of Istanbul」擁有超過6.6萬追蹤者,而在Instagram上,著名的伊斯坦堡景緻之中,也常能見到上相的貓兒。一隻名為湯畢里(Tombili)的貓,因為斜倚路邊階梯的照片在網路上大紅;去年10月,卡德柯伊區也立起銅像紀念湯畢里。
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而言,土耳其的愛貓之情並非獨一無二。
伊斯蘭教認為貓是種聖潔的動物;在聖訓之中,亦有許多先知穆罕默德愛貓的例證,例如,穆罕默德曾在起身禱告之時,為了不要打擾在他長袍上睡覺的貓,剪斷了自己的袖子。
伊斯蘭世界亦將貓視為守護者,牠們護衛圖書館免於老鼠的侵害,也可能有助保護城市居民免於老鼠身上的傳染病。
伊斯坦堡的愛貓之心,亦早於土耳其共和國。在鄂圖曼帝國時代,虔誠的信徒就會透過當地的慈善組織照顧貓;反之,中世紀的歐洲城市通常相當怕貓。此外,安那托利亞也是安哥拉貓和梵貓的家鄉。
不過,在土耳其那兩極化的社會之中,貓仍舊無法免疫於政治爭鬥。2014年,土耳其能源部長將市政選舉時的停電,怪罪於一隻跑進電廠的貓。這個奇怪的說法,亦引來懷疑選舉舞弊的政府反對者的大加諷刺。
《Kedi》裡有許多溫暖人心的場景,但也反映了貓兒所面臨的嚴酷處境。一位受訪者表示,伊斯坦堡的居民,和貓兒面臨著同樣的挑戰;近幾年,人口大增和高速都會發展,已然改變了這座城市。
即使鄉間經濟移民、大型基礎建設計畫和政治分裂正在重塑都會,流浪者亦處處可見。一如伊斯坦堡這座橫跨兩洲的城市,貓兒亦身處馴化和野生這兩個世界之間,並發展出了專屬於自己的特質。(黃維德編譯)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總是喜歡聞你胯下...色色! 狗狗用「這12個行為」說愛你
時間: 2017/02/18 14:02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狗狗有很多行為都在表現對你的愛意。狗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以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家中的汪星人是不是常常有些讓你難以理解的行為呢?有些狗狗會時不時就聞聞主人的胯下,常常讓主人覺得牠「色色的」,不過這可是牠說「我愛你」的方式呢!國外網站《mom.me》列出「狗狗對你表達愛意的12個行為」,「聞胯下」其實一點都不色喔!
1. 用整個屁股搖尾巴
狗狗搖尾巴有很多意思,可能是緊張、恐懼,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幸福。怎麼確定狗狗搖尾巴的時候是不是很開心呢?如果狗狗用整個屁股放鬆地搖尾巴,並且來回或畫圈圈搖動,就是牠開心的證據。
2. 無論你在哪,牠總是跟著你
3. 舔你的臉
▲狗狗舔主人的臉也是表達愛意的方式。
4. 跳躍
狗狗通常不太喜歡跳躍,許多主人則常常用跳躍當做訓練狗狗的項目。但若是你回家時,狗狗主動跳著迎接你,這就是狗狗本能地表現出對你的愛意,因為牠想要舔舔你的臉。
5. 和你打鬧
狗狗有時會喜歡和主人打打鬧鬧,這不僅是狗狗社會化的一部分,也會形成你和牠之間的情感連繫。不過要注意這種打鬧不要太粗魯,必須教牠「不要叫、不要咬」,才能玩得安全。
6. 變得社會化
狗狗原是狼的亞種,非常看重領頭的人,家中養的寵物狗會把主人當做「領頭人」,想要得到你的指示、批准,以及陪伴和愛,並給予你回報。
7. 對你忠誠
8. 睡在你旁邊
狗狗喜歡睡在你身邊嗎?雖然睡主人身旁不同位置表示的意義不同,但不管是睡在你的腳邊、身旁,還是臉旁邊,都是牠愛你的表現!
▲狗狗睡覺。(圖/取自LibreStock)
>就是要一起睡! 狗狗睡主人身旁「3個位置」意義大不同
9. 生病的時候在你身旁「看顧」
10. 喜歡靠著你
有時使用電腦、吃飯的時候,狗狗會喜歡靠在你的腳邊或身上,讓你覺得手腳不方便,尤其是大型狗這麼做時,不僅很重,更會妨礙你做事。這其實是牠表達感情的方式,表示牠想要得到你的關心,如果牠這麼做,不妨花點時間摸摸牠,讓牠知道你也愛牠。
▲狗狗靠著你的時候,不妨多摸摸牠,讓牠知道你也愛牠。
11. 開心地「笑」
12. 聞你的胯下
狗狗會聞同類的屁股確認味道,但你發現家中愛犬也會聞你的胯下嗎?雖然這個行為可能會讓你覺得尷尬、不好意思,但這對牠們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問候」,不僅是跟你打招呼,也是一種收集主人相關信息的方式。

--------------------------------------------------

2歲童遭流浪狗圍攻 急救仍命危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goo.gl/BOmcAL

----------------------

這山貓寵物實在太酷了! | 即時新聞 | 20170115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EiGjPk

==================================

伊斯蘭國家貓比狗多 為什麼?|國際|201 : 9|天下雜誌出版|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穆斯林愛護貓緣於貓愛乾淨的天性,也受到先知穆罕默德愛貓的影響,傳說穆罕默德有一次寧可剪斷祈禱袍的袖子,也不忍叫醒在袍子上熟睡的貓;他的門徒阿布胡勒(Abu Hurairah; 603–681) 每天餵養清真寺附近的流浪貓,還收養了一隻受困的小貓,因此他流傳後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小貓的照顧者」。

此外據說一位蘇非派神學家從貓守候老鼠時聚精會神的姿態,悟得了冥思的要領;據學者推測,阿拉伯– 伊斯蘭文化對貓情有獨鍾,很可能與古埃及對貓的崇拜有關。

相較於中國人認為黑貓會帶來厄運、歐洲人將貓與邪惡的巫術連結在一起,貓在伊斯蘭世界是純潔的象徵,穆罕默德禁止穆斯林虐待動物或殺貓,貓吃過的食物被視為合格的清真(halal),連貓喝過的水也允許用於祈禱前的淨禮。

狗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則有天壤之別,可蘭經以狗來譬喻冥頑的人,聖訓( 穆罕默德的言行教誨) 也說:「天使不會進入有狗或掛著畫像伊斯蘭文化與貓的房子。」

狗更被聖訓視為不潔的動物,人的餐具如果被狗舔過,必須清洗7次才能再使用,因此狗雖然允許用來執行看門、狩獵或牧羊等工作,但一般穆斯林家庭經常養貓作為寵物,狗就少得多了。

------------------------------

【壹週刊】CEO掛保證 帶狗上班生產力提高25%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帶狗上班聽起來是一些時髦公司的新潮福利,能如願的人並不多,但自己創業的趨勢科技二代張友辰以CEO的身分背書,讓員工跟寵物一起工作好處多多,增進感情、改善氣氛、拉高向心力、激發創意之外,甚至生產力都大大提升了25%。(撰文:鄭佳瑜)(攝影:余祐棠)
「更多其他壹週刊內容請點我」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

上班也能零時差陪伴毛小孩,台灣新創寵物攝影機Furbo募資超過900% | TechOrange - https://goo.gl/yqnPdj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

寵物の「第一天→最後一天」對比圖,謝謝你的陪伴! | 鍵盤大檸檬 | ETtoday東森新聞雲 - http://goo.gl/ZkgW46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

狗狗也有親社會行為
By Gene Ng, pansci.asia查看原始檔
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禽獸,是人類能夠在沒有直接關係到個人利益的情況下,幫助、關懷他人。人類能夠進行大型協作,這是因為人類有親社會行為,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經常會表現出親社會行為,比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等,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維護良好關係的關鍵基礎。

狗狗在和人類相處的上萬年時間時,似乎也演化出了親社會行為,只是科學家仍不清楚,狗狗是真的有親社會行為,抑或是只是單純聽從人的命令。奧地利維也納獸醫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 Friederike Range 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了 16 隻狗來測試他們如何做出有益熟悉狗或陌生狗的行為。

狗狗之間的社會互動,也是科學家研究的一個重點。圖/wikipedia
在實驗中,狗狗覺會拉桿子來決定另一隻狗是否會獲得食物。牠們用嘴巴把盤子拉到另一個籠子裡的另一隻狗面前,牠們可以選擇送過去的是有食物的或沒有食物的盤子。在實驗過程中,自己不會吃到食物,只有另一隻狗會吃到,這能夠測試狗狗有沒有親社會行為。他們發現,狗狗能夠瞭解其中的差異,牠們更常把有食物的盤子送給熟悉的狗,對陌生的狗就較少送食物過去。

他們排除了狗狗是因為害怕陌生的狗而不送食物過去,因為實驗完成後,他們會讓狗狗能夠把有食物的盤子送到自己面前,所有狗都會這麼做,這意味著狗狗也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想要和認識的狗有互動才把有食物的盤子送過去

----------------------------------

貓咪在歷史上被馴化了兩次?
2016/05/28 |動物世界文明足跡自然生態|標籤:中亞野貓石虎貓馴化
pexels-photo-65008

所有家貓的祖先一般認為都是來自北非的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可是科學家有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中國的農人五千年前養的家貓,是來自馴化的石虎家貓的馴化在人類文明史中已知發生了兩次,分別是中東馴化的北非野貓和中國馴化的石虎,這也意味著家貓的馴化是農耕文明的必然結果。
早在 2001 年,中國考古學家就在中國陝西省泉護村遺址,發現兩隻貓的八塊頭骨化石。該化石顯示中國養貓的歷史至少有 5,300 年,此研究發表於 2014 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

這些貓頭骨的尺寸和現代歐洲家貓差不多,但是比歐洲野貓的頭骨小。又,當時先民食用的主食是粟米,分析貓骨骼中的碳和氮顯示,那些家貓也食用粟米,顯示牠們被人類餵養,或是吃人類的殘羹剩飯。

不過該研究仍留下一個大問題,就是泉護村家貓的祖先是中東一萬年前馴化的非洲野貓,還是中亞野貓(Felis silvestris ornata)或是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如果是來自非洲野貓,那應該是透過古代的貿易路線,從中東流傳到中國農村的;如果是來自石虎,那意味著中國古代農人馴化了本土的野生貓科動物作為家貓。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石虎。圖/wikipedia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 Jean-Denis Vigne 等人進一步分析了泉護村以及另外兩個中國村落遺址的貓骨骼。他們用幾何形態學的方法分析了那些家貓的下顎骨,用電腦計算了那些骨骼大小和形狀的上千個樣點,結果他們發現那些骨骼應該是來自石虎。

石虎,或俗稱山貓、錢貓,是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其分布地包括印尼、菲律賓、婆羅洲、中南半島、中國、朝鮮半島、台灣、印度、巴基斯坦等。俗稱為豹貓的家貓正確名稱應為孟加拉貓(Bengal Cat),是近年來刻意以石虎、家貓為親本,經人工混種、繁育的家貓品系之一。

回過頭來說,科學家排除了那些貓骨骼是來自野生石虎的可能,原因是:一來那些骨骼比野生石虎略小,而骨骼大小是馴化的特徵之一。二來至少其中一隻貓是被仔細安葬,全身保持完整。他們認為那些家貓即使馴化程度可能還不如現代的貓咪,但也應該是處於馴化的早期,而且和人類有密切關係。

人類居住地的食物,吸引了老鼠來偷食,野貓又被鼠輩吸引而來,人們發現貓能捕抓老鼠、控制鼠患之後,就開始設法讓貓咪留下來,進而發生了馴化家貓的馴化來自不同物種而且在不同時間發生在不同地方,顯示農耕文明的生活方式讓人類有強烈的意圖馴化野貓。

雖然過去中國古代農夫馴化了石虎,可是中國的現代家貓還是可能都是來自非洲野貓石虎的基因未必有遺留在中國現代家貓基因體中。這有可能是非洲野貓馴化成的家貓更溫馴親人,傳入中國後取代了馴化的石虎

原學術論文:

Hu Y, et al. Earliest evidence for commensal processes of cat domestic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111: 116–120. doi: 10.1073/pnas.1311439110.
Vigne J-D, Guilaine J, Debue K, Haye L, Gérard P. Early taming of the cat in Cyprus. Science. 2004;304: 259. pmid:15073370 doi: 10.1126/science.1095335
Vigne JD, et al. Earliest “Domestic" Cats in China Identified as Leopard Cat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PLoS One. 2016 Jan 22;11(1):e0147295.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7295. eCollection 2016.
參考資料:

David Grimm. Were cats domesticated more than once? Science. Jan. 26, 2016. DOI: 10.1126/science.aae0277
Grennan Milliken. THE CAT MAY HAVE BEEN DOMESTICATED TWO SEPARATE TIMES. Popular Science.January 28, 2016
David Maxwell Braun. Earliest Cat Domesticated in China Was the Leopard Cat, Scientists Say. National Geographic. January 26, 2016.

---------------------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考古顯示狗的馴化可能發生在中國 2010年5月2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卡蘿爾·蘇爾斯抱著身穿“哈雷玫瑰騎士裝”的小狗伊莎貝拉參加一年一度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活動。   時至今日,地球上的狗數量已達到驚人的程度,單是生活在美國的狗就多達7700萬隻左右。但在2萬年前,任何一種動物都不可能像今天的由狼馴化而來的狗一樣受到人們如此的喜愛,雖然有些文化並不推崇狗。自達爾文的進化論于19世紀第一次獲得廣泛認可以來,狼如何以及何時被馴化成狗便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狗由狼馴化而來   很久以前,“狗由豺馴化而來”的觀點便遭到摒棄,取而代之的是“狗由灰狼馴化而來”。灰狼學名Canislupus,是包括狐狸和郊狼在內的犬科家族規模最大的成員。雖然學者之間對狗的血統這個基本事實並不存在很大分歧,但生物學家、考古學家以及所有對狗的歷史感興趣的人仍在討論灰狼如何、何時以及在何地第一次進化成那不勒斯大馴犬和達克斯獵犬等所有狗種的祖先。   第一批狗到底是在中國、近東還是非洲馴化?培育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獲取食物,和它們成為朋友還是利用它們的捕獵能力?   這些問題的答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狗是第一批被馴化的動物,可能在新石器時代的變革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最近,生物學家再次加入討論行列,對於狼何時以及在何地第一次進化成我們今天看到的狗,他們進行的基因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疑問。   在骨骼結構上區分狼和狗難度極高,尤其是在狗的早期歷史上,當時的狗擁有與現在相比更多類似狼的特徵。年代可能最為久遠的“類狗”遺骸化石可追溯到3.17萬年前,于19世紀在比利時的戈耶穴被首次發掘。   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院古生物學家米特耶·格默普萊最近領導的一支研究小組,對在戈耶穴發現的一隻犬科動物的頭骨化石進行了研究。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這只犬科動物的鼻子遠遠短于同一時期的狼。   狗起源中國?   這只類狗狼可能朝著馴化之路邁出了第一步,舊石器時代的古人——奧瑞納文化時期的人,被視為歐洲出現的第一批現代人類——可能是世界上已知第一批培育狗的人類。但這項分析卻引發不小爭議。戈耶穴狗的骨骼化石和年代僅次於它們並且同樣可以被視為“類狗”的骨骼化石的年代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後者在俄羅斯西部地區發現,年代可追溯到1.4萬年前。   戈耶穴狗可能是狼馴化過程中一個孤立的個體,沒有留下任何子孫後代。基於在中國、非洲等舊世界發現的狗骨骼化石,我們可以確定狗在1萬年前就已經在全世界人類的生活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或擔任守衛工作,或充當祭祀儀式上的祭品和蛋白質來源。   考古記錄顯示狗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地點得到馴化。2009年,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彼得·薩沃萊恩領導的一支研究小組刊登了一份分析報告。研究過程中,他們對來自舊世界的大約1500隻狗的線粒體DNA進行了分析。根據分析得出的發現,研究人員最終將馴化地點的範圍鎖定在中國,馴化過程則歷時數百年之久。   薩沃萊恩說:“我們發現這些狗的首次馴化是一個單獨的事件,時間大約在不到1.63萬年前,地點位於長江南部。”他指出,所有狗都源自於至少51隻母狼,第一次培育狗歷時數百年時間。“這與稻作農業起源的時間和地點相同。這雖然只是一種推測,但也說明狗可能與早期農民或者不移居的獵人——採集者部落一同出現。”   狗起源中東?   201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學家羅伯特·維納領導的一支研究小組發現,被馴養的狗的DNA與近東狼最為接近。維納及其同事指出,狗第一次被馴養是在中東地區,而後與其他灰狼交配,它們的後代最終遍佈整個世界。毫無疑問,維納等人的結論對“馴養狗以單一事件形式在一個特定地點進行”的觀點提出質疑。但薩沃萊恩堅持認為,維納過分強調近東灰狼扮演的角色,更多的中國狼樣本能夠支援他的研究小組提出的“單一馴化事件”理論。   維多利亞大學的古動物學家蘇珊·克羅克福德並沒有參與上述任何一項研究。對於尋找一個單獨的馴化狗時刻來審視這樣一個可能不止一次出現的過程這種做法,她並不持支援態度。“我們掌握的證據顯示,北美狗擁有一個單獨的起源,與中東狗的起源截然不同。這鞏固了至少存在兩個‘出生地’的觀點。我認為我們需要持這樣一種想法,即狼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地方進化成狗。”   狗可能自我馴化   對於狗如何被馴化這個問題,克羅克福德以及其他很多學者都認為狗由狼馴化而來,這些狼就生活在半定居的獵人-採集者部落附近以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居住地周圍,以人類丟棄的剩菜剩飯為食。她說:“這一過程也可能由動物自身驅動。我並不認為它們有意被馴養,而是一個自我馴養的過程。”   與體型較大並佔據統治地位的狼相比,體型較小的狼可能更為勇敢和好奇,同時更不具有攻擊性,因此,體型較小的狼更適於在人類居住地附近生存。克羅克福德說:“我認為它們也在精神世界扮演角色,將狗埋葬就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隨後,它們可能便以崗哨身份體現自身價值。   我不認為狩獵能力在人類最初馴化狗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被視為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在早期狗-人類關係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馴化狗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它們都已在數千年來的所有考古記錄中留下自己的爪印。   人類永遠的朋友   凡是養過狗的人都知道,它們是最忠誠的夥伴。荷馬記載“阿戈斯”義犬20年苦苦等待主人從特洛伊戰爭返回,世界各地人們厚葬他們心愛的寵物犬,這些都是古人愛狗的鐵證。而且很多人還知道,要善待自己的狗,所以,即使狗狗與主人永別了,它們的主人依舊對狗狗唸唸不忘。   考古學家在古代雅典集市最主要的公共建築——阿特洛司柱廊後面發現了一個4世紀的犬墓,墓中犬的頭部旁邊有一大塊牛骨。這意味著,早在那個時候,狗主人就對狗疼愛有加,即使狗死了,還希望狗狗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吃上它最愛啃的骨頭。   秘魯科裏巴亞人(西元900年到西元1400年)還相信他們的寵物死後仍然能夠有東西可吃。2006年,考古學家在秘魯南部伊洛市附近一處古代公墓發現了約2000個人的遺骸旁散佈著80具保存完好的狗骨架。每只狗的墓都在自己主人墓的旁邊,有的狗還裹著品質上乘的駝毛毯,很多狗的鼻子旁擺有駱駝的骨頭和魚骨。這些狗中既有成年狗,也有幼犬,大多數狗屬於自然死亡。   負責這次發掘工作的新力亞·谷伊倫認為,這些狗不只是寵物,它們過去還曾是羊駝和駱駝的牧犬,這解釋了它們即使死後仍受到極度重視的原因。谷伊倫還認為,在這些古老的犬種和秘魯現代牧犬之間有血緣上的聯繫。   古埃及人也非常珍愛他們的狗,不僅把狗神化,還把狗看作是終身夥伴。1902年在埃及阿比多斯神殿發現的一個可追溯至4世紀的小狗木乃伊,葬在一個棺木上寫著“哈比男人”的男子旁邊。現在,這兩具木乃伊收藏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物館。“哈比男人”和他的同伴“哈比小動物”最近成為該博物館木乃伊再研究項目的一部分。   這只“哈比小動物”被送到賓夕法尼亞醫學院進行CT掃描,證實的確是一隻狗,排除了貓的可能性。負責掃描的人類學家珍妮特·摩戈認為,“哈比小動物”在2歲左右去世,更可能是青年期而不是嬰兒期,它和傑克·拉塞爾犬的大小、粗壯和力量相同。   對數千年前的犬墓進行研究,對研究人員來說也是一種情感的洗禮。溫尼伯大學考古學家邁克爾·馬克金農說:“可能所有寵物考古工作都讓我有所感觸,但我認為,雅斯米納‘病犬’的故事最讓人動容。”

Make Money Online : http://ow.ly/KNICZ

-----------------------------

狗的起源? 科學家畫「家犬馴化遷徙路線圖」告訴你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狗是最早被人類馴養的一個物種。(圖/記者李依融攝)
本報訊
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揭開了狗的「身世之謎」。研究表明狗是在約3.3萬年前開始在東亞的南部地區逐漸被人類馴化,而後逐漸遷徙擴散到全世界。這篇名爲《家犬的馴化遷徙之路》的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上。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國棟告訴記者,目前世界上有400多種品種犬,儘管它們相互之間差異巨大,但這些家犬群體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灰狼。而灰狼是在何時何地、經過何種方式被人類馴化,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王國棟說,研究團隊用兩年時間採集了東亞、東南亞、歐洲、非洲和北美地區的數據,覆蓋了所有已報導過的家犬起源地的樣本。之後,對這些採自世界各地的灰狼、土狗和不同品種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

▲專家畫出家犬馴化及遷徙之路圖。(圖/取自北京日報)
根據結果分析,科學家們推斷,家犬是在3.3萬年前左右開始在東亞的南部地區逐漸被人類馴化並在這一地區與人類共同生活了幾千年後,於1萬5千年前開始向中東、非洲和歐洲等地遷徙擴散,並在1萬年前左右到達歐洲地區。其後,這些遷徙出亞洲的家犬群體中的一個支系又向東遷徙,在東亞北部與當地家犬群體雜交形成了一系列混合群體,並在其後隨人類遷往美洲地區。
「我們首次畫出了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由於人類與狗的特殊親密關係,此項研究為我們瞭解人類的社會活動和遷徙歷史提供了參考。」王國棟說。(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原文網址: 狗的起源? 科學家畫「家犬馴化遷徙路線圖」告訴你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119/633723.htm#ixzz4AHXoodCN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狼是人的好朋友?—談家犬馴化(Domestication)
台北縣崇光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陳昱儒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狗兒常被譽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但牠們也不是一開始就與人類一同生活的,牠們有自己的起源,從行為與形態比較,認為最早的家犬是由野生的狼馴化而來,那麼又是從何時?何地?在分子生物學發達的現代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馴化(Domestication)
要了解家犬的起源,就要先知道什麼是馴化。馴化(Domestication)指的是「馴養之後,經過人為長期交配育種產生更適合農業行為或人類需要的新品種」。

最早被馴化的動物
根據考古學的研究,目前與人類一起生活的動物,其相關的馴化年代,家貓是在4,000~5,000年前;馬、驢和駱駝在5,000年前;牛、綿羊、山羊與豬於11,000年前;而家犬則最早,在14,000年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狗與人類最為親近,貓總是較難馴服的原因。

家犬起源的各家說法
考古學從中石器時代的世界發現狼是第一個被馴化為家犬的動物。由行為、形態與基因的觀察與分析,也證實家犬的起源為狼。在家犬起源時間的推測,目前由在德國發現認為是家犬的頜骨推測14,000年前為最早的起源時間點;在12,000年前也發現有小型犬的群集出現於以色列,因此也推測家犬的起源地點應分布於西南亞洲或歐洲地區,而這些地區也是最早農場動物的起源地。除此之外,根據骨骼學上的特徵診斷,也顯示出位於東亞的中國狼具有家犬代表起源的可能性。那麼,我們知道北歐亞與北美地區同樣有狼群的分布,這些地方有可能會是家犬的起源地嗎?答案是否定的,科學家從當地狼種的形態大小進行比較,顯示與家犬的差異較大,因此排除為家犬起源的可能性。

從粒線體比較分析家犬起源
由於個體的粒線體來自於母方卵子,因此科學家選擇透過比較粒線體DNA來尋找最初成為家犬的母狼。研究隨機選取654隻馴化犬種、38隻歐亞狼的粒線體DNA進行比較,其中歐亞狼(Canis lupus lupus)是灰狼(Canis lupus)的亞種,分布於中國、蒙古、俄羅斯和東歐到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

從粒線體DNA關係製作親緣關係圖比較,發現到在其中東亞地區的個體數、基因多樣性較高,基因發生變異的次數也較多,因此東亞地區較為可能是家犬祖先—第一隻母狼的所在地,同時也顯示出時間點為15,000年前。因此目前較為可信的資料是,最早的家犬由15,000年前東亞地區的母狼馴化而來。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然而儘管歷經多年研究,科學家仍然不清楚牠們的起源,以及在何時與何處馴化。
■最新的DNA研究揭露了狗的狼祖先線索,而另一個進行中的大型計畫則試圖確認狗馴化的時間和地點。
■這些研究將讓我們一窺未來千年人狗關係的可能變化。

如果你曾經照顧過狗與狼,從牠們出生一星期後就不分晝夜、以奶瓶餵養並訓練牠們,你會清楚看出兩者的不同。自2008年起,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維羅尼(Zsofia Viranyi)和同事在奧地利狼科學中心飼養這兩種動物,想了解是什麼原因讓狗之所以為狗、狼之所以為狼。在這中心裡,科學家觀察研究四群狼和四群狗,每群有2~6隻組成。他們訓練狼和狗遵從一些基本指令、用皮帶牽著走並學會用鼻子碰觸電腦螢幕來進行認知實驗。儘管科學家與這些動物一起生活、工作了七年,狼還是保持獨立的意志和行為,這是與狗最大相異之處。

維羅尼說:「你可以在桌上放一塊肉,然後告訴飼養的狗『不可以』,狗會乖乖聽話不吃;但狼可不理你,牠們會一邊盯著你,一邊把肉叼走。」維羅尼不只一次因為狼的我行我素心驚膽戰,每次她都懷疑,狼是怎麼馴化為狗?維羅尼說:「你不可能讓一隻有這種行為的大型肉食動物和你生活在一起,你要的是一隻可以聽從指令、如狗一樣的動物。」狼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狗對「不行」這個指令的理解,可能與牠們獨裁式的群體結構有關,而狼彼此之間則是平等的。維羅尼解釋,狼可以一起進食,即使社會地位較高的狼對地位較低的狼齜牙裂嘴或咆哮,地位低的狼並不會走開。狗則不同,維羅尼指出:「地位較低的狗很少會與狗群領袖一同進食,牠們連試都不敢。」他們的研究也顯示,狗期待人類告訴牠們該做什麼,而不是與人類合作。

意志獨立、社會地位相對平等的狼,是如何演化成乖巧聽話、靜待指令的狗?遠古人類對馴化狼的歷程有何影響?維羅尼百思不解,她說:「我試著想像可能情境,但我實在猜不出來!」

維羅尼不是唯一感到困惑的人。研究人員能推斷出幾乎所有家禽與家畜的馴化時間、地點和起源,不管是牛、羊、雞或天竺鼠,但對我們最好的朋友:家犬(Canis familiaris),卻難有定論。此外,科學家知道人類馴養其他動物的目的是為了取食,卻不清楚是什麼動機,讓我們願意接納狼這種大型野生肉食動物進入家園?然而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這讓狗的起源之謎更加撲朔迷離!

雖然謎題深奧,科學家卻正逐步拼出答案。過去幾年來,他們有了一些重要突破。科學家現在可以自信的解釋,狗並不是那些遍佈北半球(從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灰狼後代,狗的祖先是一種已滅絕的未知狼種。科學家也深信,狗的馴化發生在人類狩獵採集時期,而非如一些研究人員以為的農業時期。

至於狼是在何時、何處演化成狗、是否為單一事件等問題,現在則有一群原本互相競爭的科學家組成了大型研究團隊,合作解開這些謎題。他們拜訪了全世界的博物館、大學和其他機構,分析犬科動物的化石和骨骼,他們採集遠古和現代的狗與狼的遺傳樣本,進行迄今最詳盡的比對研究。研究完成後,就算可能仍不確定狼如何演化為狗,至少他們會知道狼最早在何時、何地開始漸漸發展成人類最信賴的夥伴?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又能配合其他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類和狗一旦建立關係後如何相互影響。

---------------------

家犬 -馴化歷史


  
古代馬賽克拼畫(一隻大狗正在與獅子打鬥)
結構分類(Molecular systematics)指出家犬的先祖是類狼動物,所以狗和狼可以進行交配。狗大約一萬五千年甚至更早即已經被人類馴化,這個時間比人類種植稻米的時間要早。有考古學證據顯示狗的形態於至少在14000年前與狼已經開始不同,狼與原始人類的殘骸至少在40萬年前已經存在。遺傳結構數據顯示狗與現代狼的分離進化始於15萬年前(Vilà et al,1997年)。在2000年上半年所做的一些研究[1]顯示狗的馴化之路事實上在10萬年前已經開始
  狗過去是,現在也是最棒的狩獵助手。在丹麥Svaerdborg的中石器時代墓地里埋葬的狗證實了在古代歐洲,狗類即已經是人類最好的同伴
  狼類祖先:
  一些證據顯示家犬是由多個種類的古代狼類演化而成,經由有意或無意的雜交,狗呈現出一種或多種古代狼的特徵。雖然所有的狼都屬於 Canis lupus 種,但該種現在或過去下的許多亞種在外形,社會結構或其他特徵上或多或少有些不同。舉例來說,在二十世紀初滅絕的日本狼的體形要比其他種類的狼都要小,皮毛呈現灰色,下腹部發紅。日本狼可能更偏向於獨自狩獵;而至今仍然在某些區域生存的北美狼,體形要又比本種中其他亞種大許多,皮毛顏色從近白到純黑都有,同時,它們也擁有複雜的社群結構和等級森嚴的行為模式。
  印度和亞洲狼可能比其他的亞種對狗的進化貢獻更大。許多今日可見的野狗,比如澳洲野狗, 豺(dhole)和印度流浪狗甚至屬於視力型嗅獵犬(sighthound)的狑(灰狗)也即從此種狼演化而來。最近的遺傳學證據顯示大部分現代狗只皆與亞洲犬科有關,這與先前的假定矛盾,先前人們認為狗與人一樣起源於非洲。亞洲狼似乎也與歐洲狼雜交生出獒—藏獒就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品種—最終產生現代如哈巴狗、聖伯納德狗和大警犬等各個種類。
  歐洲狼,在亞洲狼之後,可能對所有博美犬種(Spitz),大部分的梗, 以及今日許多牧羊犬的進化有過貢獻。中國狼可能是中國獅子狗(京吧狗)和獚(spaniel,屬玩賞犬)的先祖,儘管大部分玩賞犬也可能是中國狼和歐洲狼雜交后經過數萬年演化的產物。
  北美狼是全部或大部分北美雪橇狗的直接祖先;這種狗和狼的雜交與融和今天仍然在北極地區繼續。在那裡狼的品種能讓它們繼續在嚴酷的環境下生活下去。另外,偶然的雜交也會常常發生,因為狗和狼在那裡是生活在一個環境里的。通常定義狗和狼為不同的種所需的生殖隔離完全是因為缺少機會造成,這種機會的缺少產生了陌生,懷疑,不信任和恐懼感。
  可用於區分狼和狗的一個顯形特徵是:狗的尾巴是向上彎曲的卷尾,狼的尾巴是筆直耷拉向下的「刷尾」—狐類與狼類似。
  馴化速度:
  現代研究顯示對家犬的馴化或對動物的馴化進行速度比原先認為的要快很多[3],只要人類一兩代的時間即可實現選擇育種。現在,人們一般相信最初的馴化並非是人類故意干涉而為,而是通過自然選擇:在人類住地附近生活的野生犬科動物比它們在荒郊野外的弟兄們更容易發現食物;那些攻擊人類的狼的後代會被人類殺死或逃走,而留下的則與人類共存。
  各種不同種犬類快速進化中的幼態持續:
  證明狗是從狼快速進化的一個例證是狗是性早熟或幼態持續的。跟大多物種一樣,小狼比起成年狼更偏向群居和比較少的具有支配力;因此,當進行優選時,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最終的結果看來似乎是把這種幼體的特性帶入了成年種群中,而非產生一個複雜的獨立新行為。對包括人類自身的許多馴養動物皆是如此,人類很多特徵與幼年倭黑猩猩類似。這種幼態持續選擇的結果自然是導致了幼體生理特徵的保留。與狼相比,大部分成年狗保留了幼年時的體征,如鬆軟模糊的皮毛,渾圓的軀幹,大大的頭部和眼睛,耳朵是向下而非豎直挺立向上等等;這些特徵都是未成年哺乳動物所共有的,因此也導致了一定程度的跨物種間成年動物對其的保護欲和照顧欲,這即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常常形容狗是「伶俐」或「討人喜愛」的了。
  當然,狗通常可以依照經驗改變行為,它們可以適應它們「族長」的行為—人類。這使訓練后的狗可以進行一些違反它們天性的行為;然而,經由數十萬年的經驗積累使得天性和教養已經部分融和, 如訓練小靈狗(whippet)看守羊群即是如此。
  狗與人類的關係可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

---------------------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實驗證明,狗對人類情緒的反應,出自與「同理心」類似的心理機制。這麼密切的關係是何時何地開始發展的?最近發表的幾份研究報告,顯示狗的馴化過程比想像的複雜。

首先,今年1月一個瑞典研究團隊指出,家犬演化的關鍵步驟涉及與消化澱粉有關的3個基因。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農業起源是人、犬建立嶄新關係的關鍵時刻。但是考古學家在1萬4,000年前的人類遺址裡就找到了家犬化石,那時人類還沒有發明農業。

更讓人驚訝的是,2011年中,俄國學者宣布在阿爾泰山盜匪洞(Razboinichya Cave)遺址找到了3萬3,000年前的犬科動物化石;而且從形態學上判斷,牠們類似家犬。今年3月,那些化石的古DNA研究結果證實了那個結論:盜匪洞的犬科動物與現代家犬、美洲史前犬科動物更為接近,與盜匪洞出土的狼,遺傳關係反而疏遠。

不過,俄國學者強調,家犬的馴化過程可能並不符合教科書上對於「馴化」的定義:由人擇產生的新物種。他們認為,也許是家犬的祖先適應了人類社群創造的生態區位(niche),才使人與犬發展出親密的關係。簡單地說,家犬並不是人擇的產物。根據這個觀點,家犬的演化過程就不可能是單一事件的後果。在史前時代,人與家犬的祖先可能發生過許多次關係,直到人類形成了定居的農業社群,現代家犬才透過人擇過程出現。

有趣的是,中國學者對於家犬起源年代的推斷,正在阿爾泰山犬生存期間。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吳仲義院士合作的論文指出:現代家犬大約從3萬2,000年前開始演化;中國土狗是野狼與家犬之間的失蹤環節,因為中國土狗的野狼祖先族群早就在華南地區滅絕了。兩年前,張亞平的團隊根據家犬Y染色體的比較研究,已得出亞洲長江以南地區是家犬起源地的結論

關於中國學者的結論,瑞典、英國、法國的專家都不同意。看來這個問題還有得爭論。

------------------------------------
編輯本段

狗被認為是人類最親密的動物“朋友”,但人類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養狗的呢?美國科學家利用考古學方法得出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狗可能最早於距今約1.4萬年前被人類馴化,這比早先通過遺傳學手段得出的時間要晚。
狗的祖先是狼,後被人類馴化成家畜,這已基本成為科學界的共識。此前曾有科學家根據遺傳學分析推斷,家狗和狼大概在距今4萬年前至1.5萬年前開始分化。甚至有科學家稱,可能早在距今10萬年前,狗就已被人類馴化。
但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考古學家達西·莫里認為,用遺傳學手段來研究狗的馴化並不妥當。他在提前出版的2月號《考古學雜誌》上撰文說,只有當人類開始埋葬自己的“密友”時,才是狗被馴化的真正標誌。
莫里對大量考古文獻進行梳理後,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共發現了50餘處早期人類“葬狗”遺址。他的研究結果顯示,已知最早的“葬狗”行為出現在距今1.4萬年前左右,地點是在如今的德國境內。莫里還發現,1萬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葬狗”方式不盡相同。除了讓狗單獨下葬或使狗與狗葬在一起外,一些地方流行讓死亡的人抱著狗合葬。在如今的以色列境內甚至發掘出龐大的古代“狗公墓”,其中1000多條狗每條都被葬在單個墓穴中,而且狗尾都被捲往腿的方向。
莫里在文章中說,狗被馴化的實質是一種“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在人埋葬狗的行為中得以清楚體現。他聲稱,自己的研究結果為人類最早什麼時候開始養狗提供了最有力證據。
葡萄牙考古學研究所的西蒙·戴維斯評論說,莫里的研究結果具有一定說服力,以往的遺傳學分析實際上並未能確定狗何時被馴化,不過只是推斷出了家狗品種開始從其祖先狼中分離出來的時間。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卡爾斯·維拉對此卻有不同看法。維拉認為,狗被馴化的時間有可能要比距今1.4萬年前早得多,但在被馴化之初,狗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並沒有成為人類儀式化埋葬的對象。

------------------------------------

家犬是人類的好朋友,那麼它是從哪裡起源,又是怎樣在全世界擴散的?這一直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在家犬起源遷徙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走出東亞南部:家犬在全球遷徙的自然史》,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在線發表,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我們特邀論文的作者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生楊賀川撰文向讀者作詳細解讀。 ()家犬起源問題曾有多種答案 關於家犬的研究能夠引起公眾的廣泛興趣,並不使人感到奇怪。現在世界上有400多種性情不同、形態各異的品種犬。這其中既有小巧可愛的吉娃娃,又有體型巨大的大丹犬;既有凶猛強悍的藏獒,又有性格溫順的拉布拉多獵犬;既有至少2000年前就已存在的鬆獅犬,又有品種歷史不足200年的德國牧羊犬。正是由於家犬群體內存在如此豐富的多樣性,使其可以勝任寵物犬、獵犬、雪橇犬、導盲犬、緝毒犬、搜救犬等種種不同的角色,成為人類最親密的伙伴。 儘管相互之間差異巨大,這些不同的家犬群體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灰狼。作為一種攻擊性非常強的危險捕食者,灰狼是如何從野外一步步登堂入室靠近我們,進而成為我們身邊忠心耿耿的守衛者、朝夕相處的陪伴者?這樣的轉變又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在什麼地方發生的?這些問題一直是公眾和相關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領域內許多科學家爭論的焦點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研究人員曾根據不同的材料,通過各異的研究手段給出了多個不盡相同的答案。例如,對於家犬的起源地點,不同的研究小組先後給出了東亞、中東、歐洲、中亞等不同的答案。而對於家犬的馴化時間,不同的科學家也給出了從10000年前到32000年前之間多個不同的時間點。 ()DNA研究破解生命遺傳密碼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從基因組DNA入手。DNA是生命的遺傳物質,基因組DNA保存了調控生物體生長發育的幾乎所有的信息。在生物體的世代交替過程中,基因組DNA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因組的DNA序列會累積各種突變。包括動物在內的有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組,又會發生不同DNA序列間的重組,這樣在每個個體的基因組內都蘊含了來自不同時期的多個祖先的序列。這樣就使得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當代家犬的少量樣本的基因組DNA,推斷整個家犬群體的歷史。正所謂,一沙一世界,這句禪語在群體遺傳學研究中,有著現實的意義。 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DNA二代測序技術,具有高通量的特點,使研究人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亞平院士領導的團隊收集了採自世界各地的12只灰狼、27只土狗(未經歷品種化的家犬群體)和19只不同品種犬的樣品。利用二代測序技術對這些樣品進行了全基因組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測序。有了這58隻犬科樣品的基因組的數據,研究人員利用群體遺傳學的各種手段,對家犬的遺傳多樣性、群體結構和群體歷史等方面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家犬的祖先灰狼在全球具有非常廣泛的分佈,但各地的家犬並不是從各地的灰狼演化而來,而是有一個共同的起源。通過比較來自不同地區的家犬群體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人員發現來自東亞南部地區的家犬群體具有最高的多樣性就像在現代人類起源的研究中,來自起源地——非洲的人群持有最高的遺傳多樣性一樣,我們也可以據此推斷家犬的起源地為東亞南部地區。 系統發育樹的結構也支持以上的結論。系統發育樹是根據群體的遺傳差異數據,提煉出的反映不同群體間親緣關係的一種樹形結構。通俗地來講,系統發育樹也就相當於這些研究對象的家譜。在系統發育樹上,每一個枝的末端代表一個群體;其中古老的群體,會在樹的根部首先分歧出來;親緣關係較近的群體在樹上的位置也會比較近。在這一研究中,來自東亞南部地區的家犬樣品都位於系統發育樹的基部的位置。 ()從東亞南部起源擴散的路線圖 根據系統發育樹,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來自不同地區的家犬群體間的相互關係。這些結果再結合不同群體間分歧發生的時間,就可以讓我們大致了解家犬的起源遷徙歷史。而群體間的分歧時間,則可以通過比較來自不同群體的DNA序列的差異來進行估算。 基於這些分析的結果,研究人員推斷,從3萬3千年前左右開始,東亞南部地區的一些灰狼由於被人類居住地周圍的食物殘餘等所吸引,逐漸與其他灰狼群體分離,而與人類慢慢地相互靠近(拾荒者假說)家犬在這一地區與人類共同生活了上萬年之後,於1萬5千年前開始向西擴散。在到達中東地區後,家犬又從這一地區向非洲和歐洲等地輻射擴散,並在1萬年前左右到達歐洲地區。研究還發現,這些遷徙出亞洲的家犬群體中的一個支系又向東遷徙。在1萬年前左右,這一遷回東亞的家犬群體,在中國北部與當地家犬群體雜交形成了一系列混合群體。這些混合群體和一些從歐亞大陸西部遷回的沒有發生混合的群體,又隨人類遷往美洲地區。 這一工作採用豐富的家犬基因組測序數據,首次揭示了家犬馴化後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這一框架性的研究成果,對於今後家犬的研究工作具有諸多借鑒意義。而鑑於人類與家犬間絕無僅有的跨物種的密切關係,這一研究也為人們了解人類過去的社會活動和遷徙歷史提供了參考材料。 ()與考古研究成果還不能很好吻合 這一工作是基於群體遺傳學的研究手段,通過對全基因組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在各種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應用到群體歷史方面的研究之前,人們主要是通過考古學的手段對家犬的演化歷史進行研究。比較遺憾的是,目前已發掘的比較古老的家犬化石都不是在東亞南部地區發現的。考慮到考古學研究手段的一些局限性,這一現像也並不讓人意外。 考古學方法的這些局限性在家犬起源研究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家犬馴化的早期,其和灰狼在形態上的差異可能並不明顯,因此很難從化石上對兩者進行區分。其次,化石的保存受到諸多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例如東亞南部地區氣候溫暖潮濕,不適合化石的長期保存。第三,不同地區的考古發掘情況也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不同地區家犬化石研究水平的不均衡。最後,不同地區


化石的研究是呈碎片化的,缺少像遺傳學中的遺傳物質那樣的載體可以將不同地區的化石納入一個體系當中。 考古學方法也有許多獨有的優點。例如,通過考古學的方法,我們可以對家犬的食性,不同時間和地區的形態的變化,以及家犬在祭祀、陪葬中的使用等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可以使我們對家犬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有更加立體豐富的認識。所以,假如能將考古學手段與遺傳學手段相結​​合,應該能產生更多很有意思的結果。而古DNA測序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步將這一願景變成現實。 (延伸閱讀) 古DNA測序令人期待 近年來古DNA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尤其在人類學研究中,有許多重要成果產生。例如,通過對古人類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DNA的研究,讓人們得以發現現代人的基因組中混合有這兩種古人類的組分,從而揭示了人類演化的複雜歷史。目前測定的最古老的人類的基因組距今約有4萬5千年,而測定的最古老的基因組是距今約70萬年前的馬的基因組。也就是說,古DNA測序技術應該可以覆蓋家犬馴化的整個歷史。 古DNA測序技術現在也已經在家犬研究領域開展起來。目前,由英國牛津大學的格雷格•拉森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正在開展家犬古DNA的測序研究。因此,這一領域也被《科學》雜誌列為2016年值得期待的十大重要突破之一。相信隨著這些基因組數據的極大豐富,人們對家犬的歷史會有更為深入細緻的了解。

--------------------------

感人!流浪狗勇鬥惡犬 都是為了「她」 - 中時電子報 - http://goo.gl/v5ESF5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

日本自由行》為貓奴而設的貓咪圖書館

日本人不但愛貓成癡,現實中甚至存在好幾家「貓咪圖書館」-為貓奴而設的貓咪圖書館。不但館內藏書都和貓咪有關,有的圖書館還請來貓咪當「司書」或「館長」,這裡的貓咪地位崇隆,不需要為了糊口而去抓老鼠。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日本自由行
2016-08-12 13:17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

林翠儀

今年6月美國德州一個名叫懷特塞特門(White Settlement)的小城市,因為一隻貓而引發了市民摃上市議會的風波。

6年前該市的市立圖書館為了解決鼠患,從動保中心領養了一隻叫做布魯瑟(Browser)貓咪。布魯瑟成為圖書館的捕鼠官,雖然沒有英國唐寧街十號那隻風光,但6年來牠不但盡忠職守,而且還深受來館市民的喜愛,很多人甚至是衝著布魯瑟而進圖書館。

據說布魯瑟可以辨別人們愛貓或怕貓,會主動靠近愛貓者的身邊伴讀,而避開怕貓或討厭貓的民眾。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德州小城懷特塞特門市圖書館內深受市民喜愛的捕鼠官布魯瑟,差點被議會掃地出門。(http://goo.gl/5mkeqk)

可是今年6月中旬,市議會卻做出了一項決議,命令館方在1個月內將布魯瑟掃地出門,理由是市府的公共設施並不是為動物而設。

這項決議讓市民譁然,連市長Ron White都看不下去,主動跟媒體爆料,他懷疑整件事起因是某位市府職員因為被禁止帶狗到市府上班,為了洩憤而向議會投訴,牽拖到無辜的布魯瑟頭上,恰巧議員裡「嫌貓派」居多數,所以才會做出這種決議。

總之,市民發起連署活動,連市長都帶頭參加,最後連署人數破萬,議會在民意的壓力下撤銷決議,布魯瑟也得以繼續當牠的圖書館看板貓。

這種事不太可能在日本發生,因為日本人不但愛貓成癡,而且現實中甚至存在好幾家「貓咪圖書館」。正確的說法是為貓奴而設的貓咪圖書館。不但館內藏書都和貓咪有關,有的圖書館還請來貓咪當「司書」或「館長」,這裡的貓咪地位崇隆,不需要為了糊口而去抓老鼠。

「貓之輪文庫」(ねこのわ文庫)

位於和歌山縣那智浦町,這裡有著名的世界遺產「熊野古道」,今年4月開幕的一家小型私人圖書館兼咖啡廳。

創辦人南里秀子是東京一家寵物保姆公司「貓之森」的社長,2011年她選在那智浦町這個閑靜的鄉間,將一間200年的古民宅改建成貓奴交流的場地「貓楠舍」。

今年南里將古民宅裡原有的倉藏改成圖書館「貓之輪文庫」,收藏來自各地貓奴捐贈的圖書,開館之初館內的圖書約有1300本,都是和貓咪有關的書。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改裝自古民宅的「貓之輪文庫」。(取自ねこのわ文庫FB)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圖書館門口的擺放了貓(ねこ)的「ね」字。。(取自ねこのわ文庫FB)

南里從1992年開始擔任是寵物保姆,主要提供寵物貓狗的短期照顧或專門訓練,多年下來,接觸了不少飼主比寵物先走一步的案例。這些寵物可能因為無人照料而遭到拋棄,或被送到保健所處決,南里組成救援團體,收留了一些與飼主死別而且已經上了年紀的老貓。

「貓之輪文庫」的館內有7隻年紀約11到21歲老貓,牠們輪流擔任館長職務,由於習慣與人類相處,所以不管是生客或熟客都能按奈得很速西。

由於是私人圖書館,所以訪客入館必須在咖啡廳內至少消費350圓,做為「貓楠舍」與圖書館的營運費用,館內除了看貓、讀貓書,還經常舉辦貓狗有關的講座、手工藝課程。

遠離塵囂、充滿綠意的大自然、貓和貓書,對貓奴而言,算是已經很接近天堂的境界了。

「ねこのわ文庫」官方臉書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貓之輪文庫」的貓館長之一。(取自ねこのわ文庫FB)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館內藏書。(取自ねこのわ文庫FB)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館內藏書。(取自ねこのわ文庫FB)

「小庭院與貓的圖書館」(小さなお庭と猫の図書館)

位於繁華的大阪市中央區淀橋屋附近,2014年底開幕的收費圖書館「小庭院與貓的圖書館」,這裡標榜是都市砂漠中的綠洲,提供貓奴鬧中取靜的療癒空間。

圖書館的創始人也是一位女性廣瀨真理子,她在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為了開闢一個可以做為個人休息和同好聚會的地方,最後想到了開一家小型的私人圖書館。

圖書館設在一棟辦公大樓的4樓和5樓,廣瀨將4樓的陽台打造成一個小型的庭院,館內有桌椅、沙發和一間小小的茶室,所有的擺飾都和貓咪有關,因為有提供無線網路,有人帶著筆電到館內來辦公,甚至有團體包場開會。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小庭院與貓的圖書館」的外觀。(http://nekopple.com/cats/23879)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小庭院與貓的圖書館」的小庭院。(取自「小さなお庭と猫の図書館FB)

既然稱為貓的圖書館,館內的藏書當然也是以貓咪主題的圖書為主,包括書籍、繪本和攝影集超過400本,這裡的最大賣點是超萌的「司書貓」。

廣瀨說,起初有人來接洽包場開會事宜時,她還有點擔心館內的司書貓在場,會分散開會的注意力,但與會者的反應卻意外的好,就是因為有貓在,反而可以緩和緊張的開會氣氛。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會熱情按奈的司書貓シュレ。(http://nekopple.com/cats/23879)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有點怕生的司書貓ヴィト。(http://nekopple.com/cats/23879)

圖書館每個月定期舉辦活動,例如貓的落語會、貓咪雜貨作品即賣會等,館內的茶室還有正統的茶道教學。

入館費2小時500圓,附飲料1杯、1整天1000圓,飲料無限暢飲

「小さなお庭と猫の図書館」官方臉書

岩手縣奧州市立膽澤「貓的圖書館」(猫ノ図書館)

位於日本東北岩手縣奧州市膽澤區的市立圖書館,在今年8月3日新開闢了一個貓書專區「貓的圖書館」,雖然嚴格說不是一間真正的貓咪圖書館,但這個專區內的貓咪主題藏書高達500多本,以一個地方的綜合圖書館而言,數量算是驚人,而且預定明年2起將正式成為一個常設專區。

館長藤田司成立貓書專區,除了趕搭日本近年的貓咪熱潮,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人親近圖書館之外,因為今年也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逝世一百周年。

夏目漱石的因為長篇小說處女作《我是貓》(吾輩は猫である),讓他成為日本文壇的貓奴代表之一,今年日本的出版社和書店紛紛舉辦夏目漱石逝世百週年活動,藤田館長以開設貓的圖書館來紀念貓奴文豪,又能利用貓書主題衝人氣,可說是「一石二貓」。

貓咪/貓咪圖書館/狗擴散到世界各地的遷徙路線圖/馴化年代,家岩手縣奧州市立膽澤「貓的圖書館」。(https://www.iwate-np.co.jp/cgi-bin/topnews.cgi?20160804_3)

岩手縣是2011年東北大地震的重災區,災難造成人們流離失所,但也加深了人與貓之間的連繫,館內收藏了許多人貓情誼的寫實作品,包括介紹東北大地震後災區動物的書籍,還有寵物與飼主的防災手冊。

雖然館內沒有貓館長和司書貓,但據說有不少貓奴館員,500本貓藏書也是這些貓奴館員主動積極蒐集而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