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號(英語:Mayflower)是1620年從英格蘭的普利茅斯搭載著清教徒(今稱為朝聖先輩)前往位於美洲麻薩諸塞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客船。五月花的成員原本已移民荷蘭,但生活艱苦;所以他們聽信了倫敦公司(1605年兩家公司取得英國皇家特許狀拓墾北美洲建立殖民地,一家叫普利茅斯(Plymouth)、一家叫倫敦公司。)誇大不實的宣傳,決定移民美洲建立清教徒的國度;早先一批人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出航,遭遇海難,全船一百三十人全部葬身海底。
後於9月6日包括35名清教徒在內的共102名乘客登上名叫五月花號的木製帆船,從英格蘭出發,11月11日在北美洲鱈魚角附近靠岸(均按儒略曆)66天的航程只有一人死去,且誕生了一名嬰孩,所以仍然維持102名抵達目的地。這次航行是在1607年由維吉尼亞公司成功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英國定居點詹姆斯敦的鼓舞下進行的。
船隻
五月花號是英國的一艘三桅帆船,排水量180噸。從它的載重和當時180噸商船的一般尺寸出發,可以估計它長約90–110英尺(27.4-33.5米)、寬約25英尺(7.6米)。經過更詳細的研究,人們製作了一件儘可能和原船相近的複製品「五月花二號」(Mayflower II,於1956年9月22日下水)。
五月花號在前往新大陸之前是一艘進行商業貿易(通常是葡萄酒)的貨船,主要來往與英國和法國,以及挪威、德國、西班牙等其他歐洲國家之間。在1609年至1622年間,這艘船歸克里斯多福·瓊斯所有,他是一位跨大西洋航行的艦長,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羅瑟爾港。在瓊斯逝世後,該船很有可能在1623年在羅瑟爾港被分割為木材。據稱位於英國白金漢郡喬丹斯(Jordans)的五月花號庫房(Mayflower Barn)就是用這些木材建造的。
清教分離教派教徒的航程
起初,分離派教徒們打算搭乘五月花號和另一艘較小的船史佩德威爾號(英語:Speedwell)。五月花號是租借來的,史佩德威爾號是移民們在70個投資商人的資助下購買的。第一次航行於1620年8月5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但是史佩德威爾號進水,不得不返回達特茅斯修理。
在第二次的航行,當船隻抵達大西洋時,史佩德威爾號因再次進水而要折返回普利茅斯。一些史學家考證後認爲,史佩德威爾號船體較小,雇來的水手們不願意冒風險遠航美洲新大陸而蓄意破壞。
移民們只得將Speedwell號上的人和貨並裝到五月花號上。經過重新整頓後,於9月16日,五月花號從普利茅斯出發,單獨完成了為期66日的航程。船上擠滿了102名乘客和大約35人的船員,還有狗和家禽,每人只有很小的空間去放置隨身的行李。
航行中,五月花號的主船桿曾出現裂縫,最後要用一口大的鐵螺絲釘去修補。
五月花號在加拿大的紐芬蘭省,阿瓦隆半島南部的靠岸,由當地漁民提供日用品及食水補給,然後向鱈魚角進發。
他們原本的目的地是在北維吉尼亞哈德遜河(現在的紐約曼哈頓)一帶的陸地。但因惡劣的大風天氣逼迫他們停靠新英格蘭東部的科德角海灣。12月23日,他們在普裏茅斯登陸建房,構築移民點。但這不是倫敦維吉尼亞殖民公司容許他們移民的地方。
這樣的形勢,迫使他們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無主」流民。為了平息這班移民者在航行中積累的糾紛,也爲了上岸建立新殖民地以及可能的自治政府作好准備。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號靠岸於鱈魚角時,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這份公約成爲美國日後無數自治公約中的首例,它的簽約方式及內容代表著「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來決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強權來決定管理。」在此開創了一個自我管理的社會結構,這在王權與神權統治的時代,暗示了許多民主的信念。
《五月花號公約》寫道:「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維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布,被認為是對這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合適、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1]
1621年4月5日,五月花號從普裏茅斯殖民地出發,返回英格蘭,順風順水,於1621年5月6日到達英格蘭。
---------------
《五月花號公約》(Mayflower Compact)是前往北美洲新英格蘭殖民地的102名英國清教徒在上岸之前,其中的41名成年男子於1620年11月11日在五月花號船上簽訂的政治聲明,同意創建並服從一個政府。
《五月花號公約》創建了一個先例,即政府是基於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將以法治國。這也是創立美國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在同一個社會裡的所有公民自由結合的權利,並可以通過制定對大家都有利的法律來管理自己。
“ 《五月花號公約》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棗信仰和捍衛者詹姆斯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強基督教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維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布的被認為是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世國王暨英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於右。
“五月花(May Flower)”號是英國3桅蓋輪船,長19.50米, 寬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噸,於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該船載有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國出發。隨著美國的獨立,該船就此名聞遐邇。1957年在英國德文郡(Devon)布里克瑟姆(Brixham)建造了“五月花”號,作為送給美國的紀念禮品。1995年美國普利茅斯城決定復原“五月花”號作為一艘展覽船,作為普利茅斯移民社會發展的標誌。五月花號(Mayflower)並非從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隻,但卻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一艘最為著名的船隻。五月花號載重約180噸,長19.5米。以運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該船上製定《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
清教徒分離主義派是英國清教中最激進的一派,由於受英國國教的殘酷迫害,1608年8月離開英國到荷蘭。其中一部分教徒決定遷居北美,並與弗吉尼亞公司簽訂移民合同。1620年9月16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率領下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離派教徒35名,餘為工匠、漁民、貧苦農民及14名契約奴。11月21日,到達科德角(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於感恩節後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陸前,即11月21日由分離派領袖在船艙內主持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此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此次航行的主要領袖是威廉·布拉德福德( William Bradford )和威廉·布魯斯特( William Brewster ),他們當時用的主要是日內瓦聖經,分別被美國清教徒博物館(Pilgrim Hall Museum)和海外蔣博士收藏。五月花號是英國的一艘三桅杆輪船,排水量180噸。從它的載重和當時180噸商船的一般尺寸出發,可以估計它長約90–110英尺(27.4-33.5米)、寬約25英尺(7.6米)。經過更詳細的研究,人們製作了一件盡可能和原船相近的複製品“五月花二號”(MayflowerII),於1956年9月22日下水)[1]。
五月花號在前往新大陸之前是一艘進行商業貿易(通常是葡萄酒)的貨船,主要來往於英國和法國,以及挪威、德國、西班牙等其他歐洲國家之間。在1609年至1622年間,這艘船歸克里斯托弗·瓊斯(Christopher Jones)所有,他是一位跨大西洋航行的艦長,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羅瑟爾港。在瓊斯逝世後,該船很有可能在1623年在羅瑟爾港被分割為木材。據稱位於英國白金漢喬丹教友派信徒村外的五月花號庫房就是用這些木材建造的。五月花號_五月花號[五月花號輪船]_互動百科 http://bit.ly/39UU2cN
[遊記篇] 波士頓:美國歷史的搖籃☆普利茅斯五月花號(May Flower II ) @ 波比看世界 :: 痞客邦 ::
1853年第一次黑船事件/1945年第二次黑船事件/脫亞入歐/脫漢去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U2MzO
鄭和最早發現美洲/《坤輿萬國全圖》,是一幅由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於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所製的世界地圖,是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中文地圖。/1502年最早的顯示葡萄牙在東方和西方的地理發現的地圖--坎迪諾平面球形圖/1507年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96zXO
鄭和最早發現美洲/《坤輿萬國全圖》/最早發現美洲的應是中國人+北斗旗是明朝代表皇帝的旗幟,而美洲特有的農作物:鳳梨、玉米、番薯、南瓜等出現在中國文獻上,比哥倫布出航,起碼早了半世紀+「我們讀歷史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卻是按別人的事實寫史,哥倫布或許是第一個到美洲的歐洲人,但最早發現美洲的應是中國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eqUDNc
------------------------------------------------------------
大白艦隊當時航線(綠色)就刻意經將台灣列入其勢力範圍
Great White Flee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https://goo.gl/N4YtOB
【廈門舊影】七十四章: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視覺老廈門 - http://goo.gl/cRI8mY
在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時代,美國海軍曾組建了一支由1.4萬官兵、16艘精銳戰列艦和7艘小型雷擊艦組成的艦隊,進行了一次環球“海軍外交”。由於該艦隊一律漆成華麗的白色,史稱“大白艦隊”。
1907年12月16日,大白艦隊從弗吉尼亞州的普頓海軍基地起航。當時巴拿馬運河尚未開通,艦隊沿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後訪問了巴西、阿根廷,然後穿越麥哲倫海 峽北上,經過智利、秘魯、墨西哥,抵達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休整兩月後,由舊金山出發,先後訪問了新西蘭、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及日本的橫濱後,前往中國訪問。
1908年9月27日,清廷下旨派貝勒毓朗,外務部右待郎梁敦彥前往勞問,閩浙總督松壽前往妥為照料,海軍提督薩鎮冰率艦先期前往廈門迎候。
10月30日,美國海軍的路易斯安娜號、威斯康星號、弗吉尼亞號、俄亥俄號、密蘇里號、伊利諾斯號、肯塔基號、奇爾沙治號等8艘戰列艦抵廈門訪問。中國海軍提督薩鎮冰率海圻、海容、海籌、海琛4艘巡洋艦,並驅逐艦飛鷹號,訓練艦通濟號,砲艦福安號、元凱號及海關巡洋艦並徵號、海關海底電纜鋪設船福州號編隊出港迎接,儀式隆重,盛況空前。此後,福州號和並徵號還作為展示艦,在廈門港接受了美國來訪海軍官兵的參觀。
11月3日,中國海軍提督薩鎮冰在旗艦海圻號上設宴款待來賓,美國大白艦隊的主要官員額墨利提督、施羅德少將(Seaton Schroeder)等高級將領應邀出席宴會;中方則有軍機大臣毓朗、外務部右待郎梁敦彥等高級官員。11月4日,廈門港盛放煙花,為來訪的美國艦隊水手提供娛樂。11月5日黎明,大白艦隊離開廈門。
此後,大白艦隊經過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地,穿越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在那裡做了短暫停留,令地中海沿岸國家,尤其是傳統海軍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為之震驚。這次環球海軍外交,標誌著美國已晉升成為近代海上強國。
-----------------------
Ahoy - Mac's Web Log - Was Steven Wainwright Cracknall a deserter from the Great White Fleet? - http://goo.gl/jyZXey
美國大白艦隊的主要官員額墨利提督、施羅德少將(Seaton Schroeder)
-------------------------------------------
【廈門舊影】七十四章: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視覺老廈門 - http://goo.gl/cRI8mY
1908年美國艦隊訪華罕見老照片- 華聲論壇 - https://goo.gl/SgkTmd
1908年美國艦隊訪華大清官員歡迎的場面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綜合國力迅速崛起,趕上了老牌帝國主義強國英國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強大的工業國家。 1905年,曾作為美國前海軍部次長的西奧多·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海軍一直情有獨鍾,他入主白宮後,一心要通過建設海軍來提高美國的實力和國際威望。 羅斯福總統上任後給國會的第一份咨文中就強調:“在美國面前有兩種選擇:或者是建立並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或者是自甘落後,處於次要地位。” 在羅斯福總統的堅持和努力下,美國海軍在1907年,已經擁有戰列艦20艘。這些戰艦組成了兩支強大的艦隊:一支是大西洋艦隊,主要由8艘戰列艦和一些小型戰艦組成;另一支是太平洋艦隊,主力是3艘戰列艦。同時,美國在亞洲還保留了一支小規模艦隊,用來在中國內河(主要是在長江)執行任務。 這時,美國海軍僅排於英國皇家海軍和德國海軍之後,位居世界第三,這為組建強大的美國海軍艦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在亞洲,日本正在崛起成為新的海權國家,日本沉醉在戰勝俄國的氣氛之中,進一步擴大了它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嚴重威脅美國的利益。 因此,1907年,美國海軍決定派遣一支由16艘精銳戰列艦和7艘後勤保障艦組成的美國艦隊,艦隊編成兩個分艦隊,每個分艦隊又分為兩個分隊,共4個分隊,每分隊4艘戰列艦,由羅比埃文斯擔任艦隊總司令。艦隊官兵達14000人,做了一次環球訪問,其最終目的地是日本和中國,以 顯示美國的海上實力。 當這支強大的艦隊在美國東海岸出現時,為了讓整個艦隊更為顯眼,羅斯福特別下令所有艦隻一律漆成華麗的、具有喜慶意味的白色,於是又被人們稱之為“大白艦隊”。不過,在航行中,人們還發現白色的艦體在裝煤時極易受到污染,於是美國軍艦從此以後不再採用白色塗裝,船體改為深灰色,煙囪附近為黑色。作為此次航行的一個意外結果,“大白艦隊”從此在海面上失去了踪影,這可說是歷史上唯一一支白色艦隊
-------------------
1908:美國艦隊訪華珍貴歷史影像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2-10-24 23:50:43)轉載▼
張子涵:1908:美國艦隊訪華珍貴歷史影像_無瓷青花_新浪博客 - http://goo.gl/PQZEW6
張子涵:1908:美國艦隊訪華珍貴歷史影像
《歡迎美國艦隊訪問廈門記事》石刻,在今南普陀寺裡。
在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時代,美國海軍曾組建了一支由1.4萬官兵、16艘精銳戰列艦和7艘小型雷擊艦組成的艦隊,進行了一次環球“海軍外交”。由於該艦隊一律漆成華麗的白色,史稱“大白艦隊”。
1907年12月16日,大白艦隊從弗吉尼亞州的普頓海軍基地起航。當時巴拿馬運河尚未開通,艦隊沿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後訪問了巴西、阿根廷,然後穿越麥哲倫海峽北上,經過智利、秘魯、墨西哥,抵達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休整兩月後,由舊金山出發,先後訪問了新西蘭、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及日本的橫濱後,前往中國訪問。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9月27日,清廷下旨派貝勒毓朗,外務部右待郎梁敦彥前往勞問,閩浙總督松壽前往妥為照料,海軍提督薩鎮冰率艦先期前往廈門迎候。
10月30日,美國海軍的路易斯安娜號、威斯康星號、弗吉尼亞號、俄亥俄號、密蘇里號、伊利諾斯號、肯塔基號、奇爾沙治號等8艘戰列艦抵廈門訪問。中國海軍提督薩鎮冰率海圻、海容、海籌、海琛4艘巡洋艦,並驅逐艦飛鷹號,訓練艦通濟號,砲艦福安號、元凱號及海關巡洋艦並徵號、海關海底電纜鋪設船福州號編隊出港迎接,儀式隆重,盛況空前。此後,福州號和並徵號還作為展示艦,在廈門港接受了美國來訪海軍官兵的參觀。
11月3日,中國海軍提督薩鎮冰在旗艦海圻號上設宴款待來賓,美國大白艦隊的主要官員額墨利提督、施羅德少將(Seaton Schroeder)等高級將領應邀出席宴會;中方則有軍機大臣毓朗、外務部右待郎梁敦彥等高級官員。11月4日,廈門港盛放煙花,為來訪的美國艦隊水手提供娛樂。
當時清政府的主要接待地點就選定在南普陀寺,南普陀邊上有個演武亭,亭邊有演武場,在演武場上搭起了非常漂亮的彩樓。在歡迎儀式上,廈門才女年方14歲的鼓浪嶼女子師範學校學生周淑安(出生於鼓浪嶼)在招待會上用英語領唱美國國歌,大受美國艦隊司令額墨利的讚賞,他說:“就是美國小孩,也很少能唱得這麼好!”
在宴會上,美國客人品嚐到了獨具風味的廈門美食:“路筍凍(即土筍凍。當時的菜單上寫路筍凍)”、“油蔥糕” 等。在南普陀寺內還邀集了廈門一些民間藝人當場獻藝,製作彩扎、泥塑等本土工藝品,美國客人十分喜愛,紛紛購買帶回作為紀念品。
美國艦隊在廈門逗留了一星期,許多活動在南普陀寺內舉行。美國客人和清朝官員在南普陀內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11月5日黎明,大白艦隊離開廈門。
此後,大白艦隊經過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地,穿越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在那裡做了短暫停留,令地中海沿岸國家,尤其是傳統海軍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為之震驚。這次環球海軍外交,標誌著美國已晉升成為近代海上強國。
宣統二年(1910年),美國政府為答謝清政府對美國艦隊的熱情款待,由美國東方艦隊哈卜上將又率領“差利司頓號”等軍艦來廈門贈送銀杯,清政府亦專派海軍提督程璧光帶領海圻,海琛二艦來廈領杯。
這兩次在南普陀寺進行的中美交往的相關記載,均鐫刻在南普陀寺後山摩崖上。
第一次的鐫刻原文為:大美國海軍額墨利提督座艦路易森那號、乏瑾暱阿號、呵海呵號、咪率梨號、同石樂達提督座艦喊士肯車心號、伊令挪意司號、肯答機號、凱爾剎臣號來游廈門。我政府特簡朗貝勒、梁侍郎、松制軍、尚方伯、海軍薩提督率領海圻、海容、海籌、海琛四艦及闔廈文武官紳在演武亭開會歡迎,聯兩國之邦交,誠一時之盛興,是則我國家官紳商民所厚望焉。
第二次的鐫刻原文為:大美國東方海軍艦隊,哈卜提督座艦差利司頓號、可利乏蘭得號、察卑奴嘎號、黑聆那號、隈拉路畢司號獻贈銀杯以報戊申歡迎之雅,兼作紀念。我海軍處亦專派海軍提督程璧光,帶領海圻、海琛二艦來廈領杯,並鳴謝忱,用綴數言於石以示不忘云爾。闔廈官紳再志。
1908年美国舰队访华高清旧照 – 铁血网 - http://goo.gl/dfW3PV
大白艦隊與美國海軍的崛起- 美國- 世界主要國家- 老照片中國老照片| 老電影| 紀錄片| 舊照片| 舊相片| 老歌曲| 老圖片| 老檔案| 資料最完整、國內懷舊老照片歷史社區-照片中國圖庫 - http://goo.gl/vjKlhg
--------------------------------
大白艦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e47dHP
大白艦隊(英語:Great White Fleet)是美國海軍歷史上一支作戰艦隊的常用暱稱。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大白艦隊依照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命令,完成了環球航行。[1][2]
大白艦隊分為兩個中隊,由16艘戰艦以及各種護航艦組成。[1][2]羅斯福希望通過這個艦隊來展示美國快速增長的軍事實力和美國藍水海軍的實力。在加強國際條約執行力和保護海外控股的願望下,美國國會劃撥了資金以建立美國的海上力量。這支海軍部隊一開始僅擁有90小型船舶,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由木船組成,但它迅速成長為包括了新的現代化鋼鐵戰鬥船隻的艦隊。這些船的船體全都被塗成了白色,因此獲得了「大白艦隊」的稱號。[3]
一張大白艦隊紀念明信片:艦隊旗艦康乃狄克號
在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執政晚期,他派遣的16艘美國大西洋艦隊的戰艦完成了一次環球航行。這次航行從1907年12月16號開始,到1909年2月22號結束。[1][2]所有艦隻都被漆成了象徵海上和平的白色,船頭則裝飾著紅白藍三色的橫條。這些艦船就是日後人們所熟知的大白艦隊。
這次艦隊部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這支艦隊訪問許許多多的國家和港口的目的是為了展現美國的友好。從這一方面講,這次航行並不是史無前例的。從19世紀開始,海軍的禮節性拜訪變得常見,這些訪問往往和當地君主的慶典及其他外國的慶典是同時進行的。隨著民族主義的萌芽,這些訪問也越來越重要。1891年,法國的一支大型艦隊訪問了俄國的喀琅施塔得,與此同時,兩國進行了一些談判。儘管法國和俄國的敵對狀態在那時已經持續了近30年,這次訪問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因為沙皇尼古拉二世在3年後與法國簽訂了同盟協定。隨著海軍的規模逐漸擴大,海軍慶典的時長大大增加,內容上更加精緻,也更為頻繁。美國從1902年開始加入到這些活動中,當時羅斯福邀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派一支海軍中隊訪問紐約。從那之後,美國海軍收到了來自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海軍慶典邀請。[4]
除此之外,大白艦隊的航行向美國及整個世界證明了美軍在打贏美西戰爭並獲得關島、菲律賓群島和波多黎各後,已成為重要的海上軍事力量。[5]然而,這並不是美國海軍從那場戰爭後第一次對展示自己的軍事力量躍躍欲試。1906年的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調解法國與德國因第一次摩洛哥危機而生的紛爭。在會議期間,羅斯福命令8艘戰艦繼續駐紮在地中海。[6]大白艦隊表明,美國海軍可以憑藉海軍力量的強大展示,和平地控制海洋。這也印證了海軍上校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的海權論[7]鑒於日本在1905在對馬海峽海戰中大敗俄國艦隊後,一躍成為重要的海上軍事力量,從某種程度上講,大白艦隊的部署是美國傳遞給東京的一個信息:美國海軍可以部署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即使是從大西洋的港口出發,也足以保護美國在菲律賓群島及太平洋地區的利益。[8][9]這個姿態利用了聖弗朗西斯科市的反日遊行所造成的戰爭恐慌。羅斯福把這次艦隊部署當作一次把美國公眾的注意力從1907開始的經濟大蕭條中轉移出來的機會,他支持和鼓勵愛國主義,告訴美國人民他將給日本好好上一課,教會日本怎樣「以禮相待」。 [10]羅斯福的決定來源於對財政專家的信任,他們指出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已經消耗盡了一切,至少在十年內,他們都沒有能力應對其他戰爭和衝突。[10]當美軍艦隊駛過太平洋,日本的政治家意識到,由《魯特-高平協議》確定的關於美國和日本在東方的勢力範圍和利益分配將不再有效,美國和日本在東方的權力平衡已經開始改變。[8] 這次航行也為美國提高艦隊的海上作戰能力提供了一次機會。美國國會在其通過的一份船隻建造的撥款法案中指出,美國早期的船舶如奇爾沙治號戰艦, 伊利諾伊號和緬因號,主要是用於海防。而之後建造船舶如維吉尼亞號(和康乃狄克號時,美軍吸取了美西戰爭的教訓,把它們設計成具有「最大可行速度和最大活動半徑」的船隻。 它們是具有遠程作戰能力的現代化戰艦。儘管如此,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得到的經驗是有限的。[11]
顧慮和準備
羅斯福所宣稱的「大白艦隊」的意圖在於在航海中進行海軍練習,交流,煤炭交易和艦隊演習,然而海軍專家們卻認為「大白艦隊」在國內水域中可以服務得更好。在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遭遇挫折之後,「大白艦隊」的專家們考慮對自己的艦隊進行長遠的部署,尤其是其中一部分意圖在於建立一支現代的、用於作戰的不敗海軍。「大白艦隊」從未經歷過這樣的航行,對馬島的存在也讓長遠的部署不可能成為實際的戰略。[12]日本海軍離裝煤和維修設備更近,而美國的船隊雖然可以在菲律賓加煤,但駁船設備很不理想,所以在航行中必須得在美國西海岸的碼頭長久停留以徹底檢查和重新刷漆。這次航行的計劃期間也是處處暴露出設備的不足。位於舊金山附近的馬爾島海軍造船所,其主海峽過於狹窄而戰艦無法通過,在它左邊是位於華盛頓州布雷默頓的普吉海軍工廠,只能用於重裝和維修。在舊金山的獵人角民用工廠雖然可以容納大型戰艦,但由於缺少使用和年久失修已經關閉。羅斯福總統下令重新使用獵人角工廠,提供最新的機器設備,讓艦隊在那裡集合。[13]
煤炭的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大西洋艦隊在大西洋或地中行巡航的時候,能源供給很穩定,根本不成問題。然而美國並不像英國那樣擁有遍布全球的煤炭供給站,也沒有足夠的備用船隻來補給能源。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這樣的不足迫使喬治·杜威上將在馬尼拉海灣戰爭之前去香港購買了英國的運煤船,以確保他的中隊不會被困在海洋中。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在日俄戰爭中也有同樣的強烈需求,不僅是因為它的長距離航行,也因為國際法規定,大多數中立國家的港口在戰爭期間不會向交戰國家開放。曾經是裝備局局長的海軍少將喬治·W·梅爾維爾指出了這種不足並提出一個建立運煤船的項目,然後他的建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引起注意。[14]
聯邦條例不准海軍艦隊的補給船插上美國國旗,而美國商船隊的不足,也是另一大問題。羅斯福首先提出了給那些出價比外國船長高的美國船長們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獎勵性海軍供給合同。許多運輸公司拒絕了這個提議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貨物來支付返航費用。在「大白艦隊」起航的兩個月前,羅斯福命令海軍部派遣運38艘軍艦將12萬5千磅煤炭從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運到舊金山。這些軍艦中只有8艘是美國的,其餘都是英國的。這一現象有潛在的困難,因為一部分任務是為了讓日本感受到美國驚人的海軍實力,但英國在1905年就是日本的軍事盟友,在日本對外作戰的時候會援助日本,而日本的潛在對戰國裡就有美國。英國政府聲稱會減輕日本和美國之間任何可能的摩擦,以搪塞在兩國的政治中都施加影響的決定。[15]
航行
1907年12月6日,艦隊離開維吉尼亞的漢普頓錨地,堪薩斯號航行在佛蒙特號前面
一張1908年的明信片:歡迎艦隊造訪澳大利亞
艦隊穿過麥哲倫海峽:Henry Reuterdahl作
因為巴拿馬運河在當時還沒有開通,艦隊只能從麥哲倫海峽穿過。這樣的海上作業在美國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因為艦隊要根據一個嚴密的計劃,繞過整個南美洲到達指定地點並繼續前進。這幾乎包含了美國海軍所有的海上作業能力。當時和平的環境對於美國艦隊行動的協調有著很大的幫助,這與日俄戰爭中俄國艦隊的調動截然不同。俄國海軍在從波羅的海調往太平洋後,由於協調不當,最終於1905年被日本海軍徹底摧毀[16]。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這次航行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包括同時參與環球航行的船隻數量。
在各個港口,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海邊一睹大白艦隊的風采並向美國海軍致意。1908年5月1號到4號,大白艦隊訪問了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市。附近的Del Monte酒店為海軍軍官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舞會。數年之後,DEL Monte於1942年被美國海軍徵用,變成了Del Monte預備飛行學校( Del Monte Pre-Flight School),美國海軍研究生院在二戰後也落戶Del Monte。
1908年8月20號,大白艦隊抵達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希望藉此機會為建立自己的海軍(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獲取支持[17]。當艦隊駛入橫濱港時,日本竭盡全力展現他們十分渴望與美國的和平。數以千計的日本兒童揮舞著美國的國旗,歡迎前來的美國海軍軍官。在西西里島,美國船員對1908年墨西拿地震災區進行援助。
1909年2月,羅斯福在維吉尼亞的漢普頓錨地,見證了大白艦隊經歷了漫長的航行之後凱旋,這在他眼裡,為他的執政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對軍官們和船員們說:「其他國家也許能完成你們所完成的,但是現在他們只能跟在你們後面了。」 [18]這個羅斯福離職前的偉大計劃提高了為美國贏得了各國的尊重,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艦隊大致行程
以海軍少將羅布利·D·埃文指揮的康乃狄克號作為旗艦, 艦隊於1907年12月16日從漢普頓路駛向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 ,之後又駛向巴西里約熱內盧、智利蓬塔阿雷納斯、秘魯卡亞俄、墨西哥馬格達萊納灣,一直到美國西海岸,最終於1908年5月6日抵達舊金山。
在舊金山,由於海軍上將埃文斯健康狀況不佳,海軍少將查爾斯·斯佩里開始擔任艦隊的指揮。也是在舊金山,中隊的結構有了細微的調整,艦隊中最新、最好的艦艇被劃歸到了第一中隊。冰川號脫離了艦隊,後來成為太平洋艦隊的補給艦。也是在這時候,由艦長雷金納德·F.·尼科爾森指揮的內布拉斯加號和艦長弗蘭克·E.比蒂指揮的威斯康星號被緬因號和阿拉巴馬州號所取代。在舊金山,明尼蘇達號被上調到第一部門的第一中隊,路易斯安那替代她成為第二中隊的旗艦。
1908年7月7日,美國大西洋艦隊離開港口,訪問了檀香山、奧克蘭、紐西蘭、澳大利亞的雪梨和墨爾本、菲律賓的馬尼拉、日本橫濱、錫蘭科倫坡,於1909年1月3日到達埃及的蘇伊士運河。
如前所述,當艦隊在埃及的時候,西西里島傳來了地震的消息。這為美國提供一個機會,通過向受害者提供援助,來展示同義大利之間的友誼。康乃狄克號,伊利諾伊號,考哥號,富蘭克頓號立即被派往義大利墨西拿。伊利諾伊號的船員安葬了被埋在廢墟中的美國領事和他的妻子。
艦隊在君士坦丁堡的駐艦蠍子號和在紐約待命的冷藏船凱爾特人號,急忙駛向墨西拿,為她們提供補給以便她們繼續航行。
1909年1月9日離開墨西拿後,艦隊停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從那裡再到直布羅陀 ,於1909年2月22日到達漢普頓路。在那裡, 艦隊駛入停泊處時,羅斯福總統對它們進行了檢閱。
艦隊組成
十四個月的航行是美國海軍實力的一次盛大表演。艦隊載有1萬4千人,航行的8萬千米,在六大洲的二十個港口停留。戰艦令人震撼,尤其是展示了美國高超的工業技藝(全部十八艘戰艦都是在美西戰爭之後建造的),但因為第一代創新性的無畏號戰艦已經投入使用並且美軍的第一艘無畏艦,南卡羅來納號戰艦,已經完成供給,這些戰艦代表了已經被淘汰的屬於「前無畏艦」類型的主船隻。艦隊中最老的兩艘,奇沙治號戰艦和肯塔基號戰艦已經廢棄了,不再適宜戰爭;其它兩艘,緬因號戰艦 (BB-10)和阿拉巴馬號戰艦由於機械難題在舊金山被拆卸,並被內布拉斯加號戰艦和威斯康辛號戰艦取代。(阿拉巴馬號戰艦和緬因號戰艦 (BB-10)在修好之後,完成了它們途徑火奴魯魯,關島,馬尼拉,新加坡,科倫坡,蘇伊士,那不勒斯,亞速爾群島並回到美國的「自己的,更直接的環球旅行」,在1908年的10月20號到達,比航線更加曲折的「大白艦隊」提前到達。)
戰艦的首航還有一支由六艘最早的驅逐艦和幾艘備用船組成的魚雷快艇縱隊陪伴,這些驅逐艦和他們的供給船並不是真正地伴隨著戰艦,而是跟隨他們自己的航線從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
------------------------
[曆史回顧]大白艦隊幫美國唬住列強(圖文) - 王朝網路 - wangchao.net.cn - http://goo.gl/XwC2XK
1907—1909年,一支1.4萬人的龐大美國艦隊“大白艦隊”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環球航行,從此樹立了美國海上強權的地位。
幾百年來,西方列強對海洋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幾乎每一個海上強權的興起,都離不開一場大規模的海戰。然而在20世紀初,美國人卻打破了這個慣例,通過一次耀武揚威的環球航行,確立了自己海上強權的地位。
■羅斯福親自抓海軍建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實力迅速膨脹,趕上了老牌帝國主義強國英國和法國,成爲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強大的工業國家。1905年3月4日,西奧多·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他高呼:“美國已成爲一個偉大的國家,這一事實促使我們在與世界其他國家交往時,我們的所作所爲必須與美國這個偉大民族相稱……”作爲美國前海軍部次長,羅斯福對海軍一直情有獨鍾,入主白宮後,他一心要通過建設海軍來提高美國的實力和國際威望。羅斯福上任後給國會的第一份咨文中就強調:“在美國面前有兩種選擇:或者是建立並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或者是自甘落後,處于次要地位。”之後,他幾乎逢人便講發展海軍的道理及其重要性,而且只要是海軍的事情,不論大小,他都熱心參與,甚至連海軍爲軍官舉行喪禮這類的瑣事,他也親自過問,一抓到底。
在羅斯福的堅持和積極努力下,1907年,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已達到20艘。這些戰艦組成了兩支強大的艦隊:一支是大西洋艦隊,主要由8艘戰列艦和一些小型戰艦組成;另一支是太平洋艦隊,主力是3艘戰列艦。同時,美國在亞洲還保留了一支小規模艦隊,用來在中國內河執行任務。就實力而言,美國海軍此時僅排于英國皇家海軍和德國海軍之後,位居世界第三。強大的美國海軍爲後來組建“大白艦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爲震懾日本,美國決定派艦隊環遊世界
1905年,日本在對俄戰爭中大獲全勝,進一步擴大了它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影響,日本在上述地區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嚴重威脅了美國的利益。此時,美國海軍主力大都集結在大西洋,部署在亞洲的艦隊力量非常薄弱,根本無法與日本相抗衡,于是一向大膽張揚的羅斯福也不得不采取退讓政策,避免與日本在亞洲發生公開沖突。
然而隨著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地區對峙局面的形成,雙方的敵對情緒越來越嚴重。1906年,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學校委員會宣布,將對所有的日本留學生采取隔離政策。消息傳到日本,日本公衆視之爲奇恥大辱,立即掀起了激烈的反美示威,大肆诋毀美國人,日本政府也強烈要求美國政府對此作出解釋。日本輿論甚至叫囂:“整個世界都知道,裝備很差的美國陸軍和海軍不是我們有高度戰鬥力的陸軍和海軍的對手。”日本的《每日新聞》咆哮道:“當我們偉大的海軍將領出現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時,要打破美國固執的夢想是很容易的……爲什麽我們不堅持派出軍艦呢?”羅斯福見雙方的沖突一觸即發,立即親自說服舊金山學校委員會撤銷了上述排日規定,事態才得以緩和下來。
面對日本的挑戰,羅斯福一直爲是否開戰的問題而苦惱。如果貿然出擊日本,自己苦心經營起來的海軍會不會重蹈1905年俄國艦隊的覆轍———在環繞半個地球後慘遭日本海軍殲滅?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向張狂的日本人顯示自己的實力,又能避免戰爭呢?思來想去,羅斯福最終決定:派出一支龐大艦隊環遊世界,向日本和其他國家顯示一下美國海軍強大的實力。
■“大白艦隊”逼日本作出讓步
一年之後,一支由美國海軍16艘精銳戰列艦和7艘小型雷擊艦(驅逐艦的前身)組成、官兵達1.4萬人的艦隊出現在美國東海岸。爲了讓整個艦隊更爲顯眼,羅斯福特別下令所有艦只一律漆成華麗的、具有喜慶意味的白色,世人因而稱之爲“大白艦隊”。
1907年12月16日,“大白艦隊”從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海軍基地起航。羅斯福總統親率滿朝文武到現場送行。在切薩皮克灣冬天的陽光下,16艘閃閃發光、威風凜凜的戰艦依次駛過羅斯福乘坐的“五月花”號汽艇,各艦禮炮齊鳴,國歌高奏,艦上威武的儀仗隊員列隊向總統行禮,場面十分壯觀。看著面前這支傾注著自己無數心血的強大艦隊,羅斯福一面揮舞禮帽致意,一面激動地向身邊的艦隊指揮官埃文斯少將說:“你見到過這樣的艦隊,想到過這樣動人的一天嗎!”
由于當時巴拿馬運河還未開通,“大白艦隊”浩浩蕩蕩出發後,便沿著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後訪問了巴西、阿根廷,然後穿越麥哲倫海峽北上,經過智利、秘魯、墨西哥,最後來到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大白艦隊”在舊金山休整了兩個月,然後從這裏出發,先後訪問了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菲律賓。1908年10月18日,經過近1年的長途跋涉,“大白艦隊”終于抵達了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日本的橫濱港。
日本對“大白艦隊”采取了“靜靜觀察、再作結論”的態度。早在“大白艦隊”停靠美國港口舊金山時,日本政府就動員了上千名在舊金山的日本學生夾道歡迎,用英語高唱美國國歌,以示友好。同時,日本駐美官員還邀請美國艦隊去橫濱訪問,好進一步查清美國人的底細。當“大白艦隊”抵達日本著名軍港橫濱時,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爲美國海軍的龐大陣容驚愕不已。日本開始認真對待這個對手了。美國軍官和士兵“不僅受到天皇和他的工作人員,而且受到整個國家”最友好的歡迎,慶祝活動持續了整整一周之久。在狂歡的氣氛當中,日本的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當時61歲,曾率領日本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全殲俄國艦隊)甚至允許來訪的美軍軍官把他從地毯上抛向空中。
其實,日本並不是真的“歡迎”自己在太平洋的對手來做客,而是在感受到強大的美國海軍的壓力後,不得以作出的姿態。與艦隊未來之前日本輿論一致“排美”相反,一名日本外交官表示:“美國艦隊的遠航沒有引起日本的不快和恐懼,這是對和平的一種保障。”日本政府還一改往日的蠻橫姿態,同意在太平洋保持現狀,尊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爲此,羅斯福洋洋得意地宣稱:這次環球航行作爲外交上的“大棒政策”,是他“對和平事業的重大貢獻”。
■美國一躍成爲海上強權
離開日本後,“大白艦隊”經過中國、錫蘭(今斯裏蘭卡)等地,穿越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在那裏做了短暫停留。“大白艦隊”龐大的規模令地中海沿岸國家,尤其是傳統海軍強國意大利、法國大爲震驚,甚至連海上力量最強的英國人看到緩緩駛近的“大白艦隊”時,也被這種場面震撼了。英國海軍大臣蘭斯多恩當時就不無憂慮地說:“英國人應該明白……如果美國人選擇了這條道路,他們能夠輕易地建立起一支海軍,先是與我們的海軍同等規模,然後再超過我們海軍的規模。”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情況被他不幸言中。
不久,“大白艦隊”跨越大西洋,並經過加勒比海返航,于1909年2月22日回到美國的漢普敦海軍基地。“大白艦隊”進行的這次前所未有的環球航行,不僅爲羅斯福政府大增光輝,而且也讓美國從此樹立起海上強權的地位。航行14個月、航程數萬海裏、橫穿三大洋的驕人記錄,一方面使世界各國領略和承認了美國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證明了美國艦隊跨洋作戰能力,從而極大地震懾了當時的海洋霸主英國人和頗不服氣的日本人。
“大白艦隊”環球航行的成功,極大地激勵了美國發展海洋力量的決心。在立志成爲新一代海洋霸主目標的支配下,美國又開始了大規模的造艦計劃,先後造出8艘排水量2萬噸以上的超級戰列艦。在一戰之後,美國海軍實力更是迅速膨脹,使得英國也不得不放棄長久把持的海上霸主地位。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在華盛頓簽訂了《關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根據這項條約,美國不但在造艦噸位上遠遠甩開了日本,而且獲得了與英國平起平坐的地位。二戰當中,美國海軍再次大發神威,擊敗了日本艦隊,爲美日海洋爭奪畫上了句號,也樹立了其世界海洋霸主的地位。▲
------------------------------------
【廈門舊影】七十四章: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視覺老廈門 - http://goo.gl/cRI8mY
Seaton Schroeder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https://goo.gl/FNQg8X
【圖集】1908年美國艦隊訪華高清舊照-第1頁 - http://goo.gl/MP5mXJ
大白舰队_百度百科 - http://goo.gl/Gvt5hj
------------------------------
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廈門_黃紹堅_新浪博客 - http://goo.gl/SxKVpQ
-----------------------------------------------
Haze Gray & Underway Photo Feature: Great White Fleet Battleships - http://goo.gl/y58otN
----------------------------
如水社/板橋「林家花園」/東京帝大文學士林履信/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爾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cjWkzt
台灣商人板橋「林家花園」林維源之孫,林爾嘉在大白艦隊商貿中扮演極重要角色
《華人世界》 20120103_華人世界_視頻_央視網 - http://goo.gl/0gBJif
--------------------------------
“大白艦隊”與美國海軍的崛起_新華軍事_新華網 - http://goo.gl/HnML1a
1907年12月16日上午11時,美國東岸中部的切薩皮克灣口,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頂著刺骨的寒風,站在線條優美的總統遊艇——2690噸的“五月花”號上,注視著正從漢普頓錨地中魚貫而出的16個噴著黑煙的龐然大物——代表著美國海軍力量和精華之所在的大西洋艦隊下屬的16艘戰列艦。
西奧多羅斯福與他倡導建立的“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
它們的艦體都漆成了耀眼的亮白色,艦首金色的旋渦飾映著陽光閃閃發亮。這種和平時期的涂裝使戰艦顯得格外優雅美觀,也不可避免地減弱了它們的凜凜殺氣。但那些高高揚起的12和13英寸大炮卻仍然明確無誤地向世人表明了它們和豪華郵輪之間的區別。這些戰艦依次從“五月花”號旁通過時,都以21響禮炮向自己的最高長官致敬,空氣中彌漫著禮炮噴出的硝煙和煤煙,滾雷般的炮聲在海面上回蕩。目睹了這個宏偉的場面,羅斯福總統不由回過頭,用激動得發顫的聲音對隨員們説:“你親眼目睹過這樣雄偉的艦隊嗎?我們難道不該為此自豪嗎?”
接受檢閱的“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
西奧多羅斯福的“大棒”
這支因艦體顏色而獲“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之名的令人敬畏的海上力量,此次所要進行的是一次由羅斯福本人親自策劃、就艦隊規模而言堪稱空前絕後的環球航行,其目的一是為了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去昭顯美國強大的實力——其中特別針對了遠東的“暴發戶”——日本。目的之二則是以一種戲劇性的手法在美國國會和公眾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海軍,以引起他們對海軍的關心和支持。
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就任時42歲)、也最具個人魅力的總統,曾被人戲評為身兼七職:自然科學家、作家、獵人、牛仔、軍人、政客和情聖。對內,他以掃除黑幕政治、改革內政及保護自然而著稱。對外,則開始奉行“大棒政策”——即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必要時不惜充當“國際警察”,以武力為後盾插手周邊地區的事務。他將“門羅主義”發揚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即如果事情發展到了非得讓外國政府介入拉美地區事務的地步,也應由美國而不是歐洲國家出面。
曾經擔任助理海軍部長的西奧多羅斯福很早便清醒地意識到,海軍對一個國家來説意味著什麼,他曾經説:“美國人民必須建立並保持強大的海軍,否則就肯定要下決心接受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從屬地位。”在他的大力主持和推動下,美國海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大批新戰列艦的下水,其實力曾經一度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公認的海洋霸主英國,與德國基本持平。也正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後盾,羅斯福得以強有力地插手周邊乃至更為遙遠的地區的事務,比如成功化解了英、德、意等歐洲列強與委內瑞拉之間因債務而起的武裝糾紛;對同樣拖欠歐、美債款的多米尼加共和國實行軍事保護和經濟幫助;煽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進行獨立,從而控制巴拿馬地峽區、對摩洛哥危機進行斡旋……等等。而最出名的當屬調停了日俄戰爭,羅斯福本人還因此榮獲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這一次成功的調解,卻給美日兩國間的關係帶來了意料不到的反作用。加之美國加利福尼亞“排日事件”的影響,兩國間的關係一時間變得極為緊張,甚至一度出現了將要爆發戰爭的瀾言。由于此前美國關注的焦點一直集中在南美及歐洲,其絕大部分戰列艦都由東岸的船廠建造,並配屬給大西洋艦隊,面對剛剛贏得了對馬大海戰勝利而鋒頭正銳的日本海軍,力量較弱的美國亞洲艦隊顯然難以形成有效的威懾。盡管當時的日本政府不太可能真的考慮要和美國開戰——不考慮雙方國力上的差距,光是距離和補給方面的問題日方就難以解決——羅斯福仍認為有必要派一支強大的艦隊到加利福尼亞及西岸顯示武力以安定當地的民心,同時也順帶檢驗一下艦隊在戰時增援菲律賓的能力。于是,大西洋艦隊的戰列艦紛紛進塢檢修,並從1907年6月上旬起開始在漢普頓錨地集結,直至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號稱美國海軍史上最強的艦隊。
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艦隊
“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由海軍中現役唯一一位參加過南北戰爭的羅比埃文斯少將指揮,16艘戰列艦分為4個艦群,第一分隊4艦均屬美國海軍當時最為精銳的“康涅狄格”級,包括“康涅狄格”號(大西洋艦隊的旗艦,此次既充當第一分隊的旗艦,同時也是整個艦隊的旗艦)、“堪薩斯”號、“佛蒙特”號和“路易斯安納”號;
第二分隊4艦均屬“弗吉尼亞”級,分別為“佐治亞”號(分隊旗艦)、“新澤西”號、“羅德島”號和“弗吉尼亞”號;
第三分隊則包括“康涅狄格”級的“明尼蘇達”號(分隊旗艦)和3艘“緬因”級戰列艦,“俄亥俄”號、“密蘇裏”號和“緬因”號;
第四分隊則由2艘“伊利諾斯”級戰列艦,“阿拉巴馬”號(分隊旗艦)、“伊利諾斯”號及2艘“奇爾沙治”級戰列艦,“肯塔基”號和“奇爾沙治”號組成。
除了幾艘參加過美西戰爭的老艦、2艘建于西岸船廠並被劃歸亞洲艦隊的“威斯康星”號(“伊利諾斯”級)和“內布拉斯加”號(“弗吉尼亞”級),以及2艘還未入役的最新型的“密西西比”級戰列艦“密西西比”號和“愛達荷”號外,美國海軍所有的戰列艦已盡集于此。它們身上體現了前無畏艦代最高的技術水平,其性能就算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同類艦只相比也毫不遜色。作為近代和現代戰列艦之間分水嶺的“無畏”號戰列艦已于1906年的2月在英國下水,美國的首艘無畏戰列艦“南卡羅來納”號也在其下水10個月後便也開始鋪設龍骨。可以説,從19世紀的最後十年開始,美國海軍在各項技術上已基本與世界最先進的水平保持同步。
除了上述16艘戰列艦外,大白艦隊中還有幾艘軍輔船,包括補給船“卡爾高”號、“冰河”號,運煤船“阿賈克斯”號,修理艦“豹”號、驅逐艦供應艦“水神”號,還有一艘帶蒸汽動力的縱帆船“揚克頓”號。值得一踢的是,2星期前,一支由6艘驅逐艦組成的魚雷戰隊已提前從漢普頓錨地出發,這支魚雷戰隊在名義上也算是“大白艦隊”中的成員。
“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環球航行路線圖。
美洲之旅
由于當時巴拿馬運河尚未開通,“大白艦隊”第一階段必須繞過大半個美洲,進行一次遙遠的中南美之旅。艦隊在途中首先訪問了英屬特立尼達的首府西班牙港,並在該地停留了一個星期。新年過後,艦隊于1月5日午夜跨過了赤道,在此後近1個月的時間裏,先後訪問了巴西(當時的)首都裏約熱內盧和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均受到了兩國總統以下各級官員及民間的最高規格的歡迎和接待。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後,艦隊小心翼翼地通過礁石密布、水流湍急的麥哲侖海峽,于2月1日中午抵達智利南端最主要的港口蓬塔阿雷納斯,並于2月14日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附近的港口城市瓦爾帕萊索旁邊駛過。智利總統特地從首都趕來,搭乘本國海軍的訓練艦出海檢閱了這支雄偉的艦隊。
艦隊的下一個目標是秘魯中部的港口卡亞俄。2月19日,艦隊還遠在卡亞俄以南250英裏時便遇上了專程前來迎接的一艘秘魯巡洋艦,並在它的陪同下于次日抵達了目的地。此時由于2個月來的海上長途奔波,艦隊中出現了不少病患,更有數名水兵病故。年邁的艦隊司令埃文斯少將身體也吃不消了,此時正臥病在床,只能由第三戰列艦分隊司令官托馬斯少將代替他率領眾軍官上岸,參加由秘魯總統親自主持的宴會及歡慶活動。
29日,艦隊啟程前往墨西哥,于3月4日再次通過了赤道,並于12日駛入了瑪格達萊娜灣。休整2天後,艦隊進行了炮術訓練。一連18天,重型戰艦富于美感的威嚴身姿、巨炮的轟鳴和衝天的水柱成為風光亮麗的海灣中又一道壯觀的風景。此時,患病的埃文斯少將已先行被送回本土南端的聖迭戈養病,指揮權暫時移交給了托馬斯少將,而艦隊中其他病號則由專程從舊金山趕來的醫院船“安慰”號接回本土。
11日,完成了訓練的艦隊再次啟航,于14號抵達聖迭戈軍港。埃文斯少將此時業病愈返回艦隊。艦隊經過4天的休整後又前往洛杉磯,在該地及其周邊水域活動了大約10天時間。接下來,艦隊的目的地便是第一階段航程中的重點——舊金山。
舊金山地區作為加利福尼亞州北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由于美日交惡,正承受著相當大的戰爭心理壓力,因此“大白艦隊”剛到達,便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狂熱歡迎。艦隊駛抵舊金山北邊的小城聖克魯茲後,平時十分寧靜的小城裏眨眼之間就涌入了數萬名外地遊客,聚集在城外看熱鬧的人群沿著海灘足足排了20英裏!
5月2日早上,艦隊噴著黑煙,以8節的航速駛進海灣時,城裏城外頓時變成了沸騰的海洋。城裏的每一個窗口都挂出國旗,海岸防衛部隊的大炮轟鳴,數百枚火箭越過艦隊的頭頂躥上天空……艦隊隨後在海灣平靜的水面上進行了隊形變換等操演活動。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艦隊官兵被淹沒在閱兵遊行、宴會和舞會的海洋裏,小城裏的家家戶戶都被組織動員起來,為官兵們烹制美食或是舉辦遊藝活動。作為回報,艦隊向公眾開放展示了一天,普通遊客只需花費50美分的擺渡錢便能登艦一飽眼福,而對于當地學校中的1200名小學生,則是免費參觀。一份當地的報紙評論道:“現在,只有英國海軍大臣的手裏握有比我們的海軍部長所掌握的更為強大的艦隊,但從來沒有如此規模的英國艦隊曾進行過如此漫長的航行……今天我們往這些戰艦的炮口裏插鮮花,但也許有一天,我們必須用它們來決定我們國家在太平洋上的地位,而加利福尼亞的命運也將有賴于此。”另一位作者則更加煽情地寫道:“愛國心從我們的體內奔涌而出,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是個美國人。”可以説,羅斯福總統安定人心,以及為海軍造勢的目的完全達到了。
5月5日下午3點,艦隊在一片惜別聲中離開了聖克魯茲前往舊金山市。3天之後,專程趕來的海軍部長滿懷驕傲地檢閱了舊金山灣中大大小共42艘戰艦。次日,身體狀況再次惡化、已難以繼續履行職責的埃文斯少將離開了艦隊,原第四戰列艦分隊司令查爾斯.斯佩裏少將接過了艦隊的指揮權。
5月18日,大白艦隊進行了最後一次本土范圍內的活動,北上訪問了貝靈漢、西雅圖、塔科馬、安吉利斯港等地。艦隊此時的陣容已有所改變:
第一分隊的“路易斯安納”號和第三分隊的旗艦“明尼蘇達”號互換了位置;第三分隊的“緬因”號機器運轉不良,耗煤過多而且煙大,影響行動,而第四分隊的旗艦“阿拉巴馬”號除機器存在故障外,艦體還有漏水的毛病,因此這2艦都留在舊金山入塢檢修。“緬因”號的空缺由原屬第二分隊的“弗吉尼亞”號填補,而“弗吉尼亞”號則由亞洲艦隊的戰列艦“內布拉斯加”號(“弗吉尼亞”級)頂替,“阿拉巴馬”號則由亞洲艦隊的戰列艦“威斯康星”號(“伊利諾斯”級)頂替。艦隊在完成了上述活動後便分散到西岸的各船塢中徹底檢修,為下一階段更為漫長的航行作好準備。完成檢修後的各艦重新集結于舊金山。
“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號稱美國海軍史上最強的艦隊。
太平洋上
7月7日,15艘戰列艦帶著4艘軍輔船和醫院船“安慰”號離開舊金山,開始了它們的東方之旅。艦隊先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停靠了幾天,隨後又于22日出發前往新西蘭。
這段長達3850英裏的航程是“大白艦隊”整個航行中最遠的一段路程。為了考驗艦隊的連續航行能力,艦隊從美屬薩摩亞視距以內通過而未停靠補給。8月9日,艦隊抵達了新西蘭的奧克蘭港,然後又穿過塔斯曼海的冬季風暴向西進發,對澳大利亞進行了訪問。艦隊在澳大利亞各地停留了大約一個月,先後訪問了悉尼、墨爾本和奧爾巴尼等港口。澳大利亞民眾對首次來訪的美艦表示了極大的好感,其歡迎之熱烈令英國政府吃驚之余,也不免生出了幾分醋意和不安。
圓滿完成了澳洲之行後,艦隊向北穿過龍目海峽和爪哇海,通過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之間的望加錫海峽前往菲律賓,艦隊中的絕大多數官兵都是首次來到亞太地區,他們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令人耳目一新的亞熱帶海域的迷人風光。
10月2日,艦隊浩浩蕩蕩地駛進了馬尼拉灣。由于岸上正流行霍亂,艦隊取消了一切歡迎活動,並禁止官兵登岸,只是加煤、補給。10日,艦隊急匆匆地再次出發,航向直指此次出訪中最重要的目標——日本。早在3月,日本駐美大使高平小五郎便向美方表示,歡迎“大白艦隊”到日本訪問。羅斯福總統及內閣成員經過慎重的考慮後接受了這一邀請。值得一提的是,此刻在戰列艦“堪薩斯”號和“明尼蘇達”號上,各有一位30多年後讓日本人痛徹肺腑的年輕軍官——海軍少尉威廉哈爾西和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前往日本的航行一共持續了8天,在此期間一直有猛烈的臺風相伴,個別艦只的艙面設施出現了破損現象,還有3名水手被狂風從甲板刮落海中,其中兩人被救起,另一名水手則消失在太平洋的巨浪中。
訪問日本
18日,遼闊的東京灣出現在艦隊前方。很快,前方出現了前來迎賓的日艦,其數量亦達16艘,可見日方此次接待規格之高,禮儀之莊重。美艦上的官兵們好奇而警惕地注視著這些日本戰艦。
55年前,馬修佩裏準將所率領的東印度艦隊4艘蒸汽帆艦組成的“黑船艦隊”,正是由此地叩開了日本的國門。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批批噴著黑煙陸續到訪的西方戰艦倣佛是一座座來自海外的仙山,帶來了所屬國文明、先進、富裕與強大的氣息。而自從明治天皇下令全面向西方學習後,上至貴族、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祟洋之風迅速蔓延,甚至還出現了應鼓勵婦女利用白種人來“全面改良人種”的奇談怪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包括外交官員、海員及商人在內的眾多西方人來説,日本無異于享樂的天堂。然而這一次等待全體官兵的會是什麼,大家的心裏都不大有底。不知是否有人想起了若幹年前,中國的北洋水師在日本訪問時的遭遇。然而此時,美方的16艘戰列艦在日本人眼裏,恐怕遠不止是當年“定遠”、“鎮遠”二艦那樣的“獅”、“虎”。
盡管剛剛在日俄戰爭中大撈了一筆(自己只損失了2艘戰列艦和幾艘舊巡洋艦,卻從俄國人手裏繳獲了6艘戰列艦和大批其他艦船),從而一舉躍居世界海軍排名第四,但由于財力所限,日本海軍這2年來只補充了2艘購自英國的戰列艦“鹿島”和“香取”,此外還自行設計、建造了2艘頗具威力的“築波”級裝甲巡洋艦。自建的首批戰列艦“薩摩”和“安藝”,以及由“築波”級發展而來的新型裝甲巡洋艦“伊吹”和“鞍馬”均已下水,而日本第一級真正意義上的無畏艦“攝津”和“河內”雖已完成了設計,但此刻仍未開工。
由于所能建造的戰艦數量有限,日本人把每一艘主力艦的設計指標都定得相當高,也不吝于採用最新的設計思想和技術,然而有限的財力卻在拖他們的後腿。比如:由于採購經費不足,原本打算裝備8門12英寸主炮的“薩摩”級戰列艦不得不改為4門12英寸和12門10英寸炮混裝。而“河內”級戰列艦的12門從英國進口的12英寸主炮中,也只有4門為新式的50倍徑1905型,其余8門仍為舊式的45倍徑1904型——同一艘軍艦上裝備口徑相同而型號不同的2種主炮,這真可謂是獨一無二的日本特色了。此外,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這些自行建造的軍艦在設計及建造質量上都還存在著不足之處。
反觀美國海軍,不僅有2艘新型的“密西西比”級戰列艦即將服役,第-艘無畏型戰列艦“南卡羅來納”號也下水在即(時間就在大白艦隊抵達日本之後一個星期),而更加強大的“特拉華”級無畏戰列艦8個月前也已開工。受有限的財力、技術及經驗困擾的日本海軍要想從整體上追上美國海軍,至少在短期之內仍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夢。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解釋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從日本政府到民間,原本預料中的冷淡和敵意都像被龍卷風刮得無影無蹤。“大白艦隊”的官兵們後來回憶説,在整個航程中,在日本所受的接待是最熱情而隆重的。
“大白艦隊”停泊在了東京以北約20公裏的橫濱。抵達後的第3天上午,天皇親自接見並賜宴招待了斯佩裏少將以下的30名級別較高的軍官。次日下午,聲名顯赫的東鄉平八郎大將又在新宿禦宮花園主持了海軍招待會,而此前這個皇家花園只在他率領聯合艦隊打贏了至關重要的對馬海戰後為他慶功時才開放過一次。招待會上,這位平日裏威風凜凜的日本“軍神”被年輕的美國少尉們在惡作劇般的歡呼聲中拋向空中。
在拋起東鄉大將的美軍少尉中,有一位來自新澤西的年輕小夥,名叫威廉哈爾西。36年後,他在萊特灣親率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艦隊,徹底擊敗了橫行一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哈爾西後來回憶起這一刻時,心情復雜地説:“如果我們能夠預知未來,當時就會把他拋起3次!”
至于民間,整個東京地區到處都飄舞著美日兩國的國旗。當美方官兵在新橋和日比谷公園等處舉行閱兵典禮時,受寵若驚地看到道路的兩旁擠滿了揮舞著小旗、滿臉堆笑、如癡如醉的日本觀眾。
10月25日,圓滿完成了訪問任務的“大白艦隊”在一片皆大歡喜的氣氛中離開了日本。日方再次出動16艘戰艦相送,其中“築波”、“香取”二艦更是一直陪送到次日方才分手。
“大白艦隊”中的“明尼蘇達”號戰列艦側視圖。
“大白艦隊”中的“密蘇裏”號戰列艦側視圖。
順訪中國
10月27日,“大白艦隊”分成兩部分,戰列艦第一、二分隊隨斯佩裏少將返回菲律賓,第三、四分隊的8艦則在第三戰列艦分隊司令艾默裏少將的率領下,于30日抵達中國廈門,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活動。
清政府對美艦隊來訪一事非常重視,海軍的主力戰艦——巡洋艦“海圻”、“海容”、“海籌”、“海琛”和驅逐艦“飛鷹”齊集廈門,“飛鷹”號出港迎接,軍機大臣毓朗、外務部尚書梁敦彥、當時總理南北洋海軍的廣東水師提督薩鎮冰等高官“結彩樓于演武亭海邊”,隆重歡迎來訪的美艦。
11月3日,薩鎮冰在旗艦“海圻”上設宴款待了美國來賓。直至今天,廈門南普陀寺後山還存有紀念大白艦隊此行的石碑,碑文曰:“大美國海軍額墨利提督座艦路易森那號、乏瑾呢阿號,阿海阿號、米率梨號同石樂達提督座艦喊士肯車心號、伊令挪意司號、肯答機號,凱爾剎臣號來遊廈門。我政府特遣毓朗貝勒、梁侍郎、松制軍、尚方伯,海軍薩提督率領海圻、海容、海籌、海琛四艦及闔廈文武官紳在演武亭開會歡迎,聯兩國之邦交,誠一時之盛興,是則我國家官紳商民所厚望焉!”
對廈門的訪問結束後,“路易斯安納”號離隊前往香港,送即將退休的艾默裏少將去該地搭乘郵輪回國,其余各艦則在第四戰列艦分隊司令施羅德少將率領下返回菲律賓與本隊會合。11月7日,艦隊開始在蘇比克灣進行為期19天的炮術訓練。隨後,艦隊與駐菲律賓的亞洲艦隊對調了一千余名官兵,所有的傷、病員仍由醫院船“安慰”號運回本土。
艦隊歸航
“大棒”再次磨光擦亮後,艦隊開始了其第三階段的航行。首站是錫蘭(今斯裏蘭卡)首府科倫坡,當地的英國總督慷慨地向艦隊中的官兵們贈送了茶葉——軍官每人4磅,水兵每人1磅。隨後,艦隊第6次跨越赤道進入了紅海,于1月3日抵達了蘇伊士運河南端入口處的蘇伊士城。為了讓這支龐大的艦隊通過,運河不得不對其他艦船臨時關閉了4天。
1月7日,艦隊的最後一組戰艦通過運河,抵達了埃及的塞得港。此後,艦隊解編成幾個小隊,在3個多星期的時間裏分頭行動,所到之處包括法國的維爾佛朗什和馬賽、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土耳其的士麥那(今伊茲密爾)、希臘的雅典和薩洛尼卡、英屬馬耳他以及當時屬于敘利亞的貝魯特、利比亞的的黎波裏、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和摩洛哥港市丹吉爾等地。值得一提的是,1月11日,“伊利諾斯”號在前往馬耳他的途中忽然接到斯佩裏少將的電報,告知意大利的西西裏島剛發生大地震,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斯佩裏少將命令“伊利諾斯”號立即前去協助救災。此舉後來贏得了意大利國王的感謝和高度讚揚。
21日,圓滿完成了對各處訪問的“大白艦隊”齊集于直布羅陀。直布羅陀掌握在英國人手中,地處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戰略要衝,是各國艦船在這兩個海區之間活動時的必經之地,素有“萬國戰艦俱樂部”之稱。“大白艦隊”的到來,給港灣中增添了一道來自美國的風景。
經過一番補給和休整,2月6日,“大白艦隊”在離家近14個月後終于踏上了歸途。橫渡大西洋的航行對艦隊來説可謂是輕車熟路。17日,艦隊和正在大西洋上巡航的另一支強大的美國艦隊會合,使大白艦隊中又多了“緬因”號(“緬因”級)、“新罕布什爾”號(“康涅狄格”級),以及最新式的“密西西比”和“愛達荷”號,共4艘戰列艦。在接下來的數天裏,又有裝甲巡洋艦“北卡羅來納”號和“蒙大拿”號等數艦相繼加入,使整個艦隊的戰艦數量增加到了25艘。這支剛剛跨越了46000海裏之遙的艦隊于2月22日風塵仆仆地駛進漢普頓水道時,還有2個星期就將卸任的羅斯福總統親臨迎接。他在致迎接辭時激動地表示:“派大白艦隊出訪,是我此生對和平的最大貢獻。”
“大白艦隊”(Great White Fleet)號稱美國海軍史上最強的艦隊。
意義重大:美國籍此成為世界列強
“大白艦隊”的出訪,對美國和整個世界來説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從19世紀後期開始,美國已逐步由農業國轉變為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並于1894年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
此時美國西部已經開拓完畢,拉丁美洲成為美國“後院”,加勒比海成了美國的“內湖”,美國的目光開始盯向遙遠的世界。正如羅斯福所説的:“如果我們要真正成為偉大的人民,就必須滿懷信念,努力爭取在世界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支可以全球行動的海軍是必不可少的。“大白艦隊”這次近似實戰狀態下的遠航正是對自己戰艦的續航力、機械的可靠性以及艦員的素質和耐受力的一次實際檢驗。檢驗的結果十分成功,美國正式地從地區強權轉變為世界性的大國,加入了世界列強的“俱樂部”。
此次航行也是一次“胡蘿卜加大棒”的美國式的外交活動。艦隊所經之地,到處都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接待。這些外形如同白天鵝般優美、卻又擁有異乎尋常的毀滅能力的戰艦倣佛帶來了新大陸年輕、驕傲、強大而又自信的清新氣息,同時也儼然成了美國的縮影,其形象從此在各國民眾的心目中扎下了根。而各國政府對“大白艦隊”的印象同樣極其深刻:
對南美各國來説,“大白艦隊”無疑是美國對使它們遠離歐洲列強的“門羅主義”的再次強調和保證;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則開始認真地把美國當成使它們免遭日本侵略的主要保障;
歐洲舊大陸上的老牌列強,自然也不會放過拉攏美國這一國際政治格局中新興力量的機會;
而在日本,其輿論界和民間團體中一度流行的那種沸沸揚揚的反美情緒減弱了。當年的11月30日,日本駐美大使高平小五郎與美國國務卿羅脫在華盛頓迅速締結了維護太平洋地區現狀的《羅脫—高平協定》
此外,大白艦隊的出訪對美國海軍日後的建設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它成功地喚起了本國民眾及政客們,特別是西岸那些曾對海軍建設漠不關心、對造艦撥款指手劃腳,現在卻又因其輕率和傲慢的排日舉動而將自己的所在地置于日本人的敵意和恐嚇之下的參、眾兩院議員們對海軍的熱情和支持。
美國海軍自身還利用這次遠航機會測試了一些新的技術和設備,比如在當時剛剛興起的無線電通信。整個艦隊以“俄亥俄”號為通信中樞,在各主要戰艦上一共裝設了24套無線電收發機,並為各艦規定了各自的無線電呼號。在航行途中,艦隊除了與本土進行通訊,還和各個國家的無線電愛好者進行了廣泛的聯絡。盡管艦隊返回後,這些無線電設備都被拆除並重新鎖進了庫房,但畢竟加深了美國海軍對無線電技術的了解,積累了使用經驗。
不過,在航行中還發現白色的艦體在裝煤時極易受到污染,于是美國軍艦從此以後不再採用白色涂裝,船體改為深灰色,煙囪附近為黑色。作為此次航行的一個意外結果,“大白艦隊”從此在海面上失去了蹤影。
--------------------------
美國海軍最強王牌 超級航母福特問世
2016年12月30日
遼寧艦穿出第一島鏈,引發美日台諸多疑慮。隨著大陸海軍的日益壯大,美國為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自然得加把勁擺脫大陸的追趕。美國海軍已於日前證實,新一代核能動力航空母艦「福特號」已進行海上測試,努力維持海上霸權。
福特號是美國第3代航空母艦「福特級」的首艘航艦,採用多種高新技術,造價高達130億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艦船,人稱「超級航母」。
福特號稱史上最強,美國海軍數據資料顯示,福特號驅動系統全面升級,甲板更大、艦載機數更多,擁有比尼米茲級航母更優良的作戰能力。
福特號的服役意味著美國海軍的力量將再次提升。首先在核動力裝置提升上,一般航母有50年壽命,服役一段時間年就必須進行維修保養,而福特號在理論上,幾乎到退役之前都不用維修保養。
在艦載機方面,福特號全面更換為具備隱身性能的F-35C戰機,以替代服役的F-18E/F戰機,還有先進無人機的加入,空中打擊的能力更強。福特號裝有電磁彈射裝置,取代傳統的蒸汽彈射裝置,使得彈射能力大大加強。雖然目前新型電磁飛機彈射器(EMALS)還在測試中,但一旦成功,其戰力將非常驚人。另外,福特號還安裝了新型雷達探測系統,對於搜索防衛制敵的能力,比之前的尼米茲級航艦升數倍。
福特號甲板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尺,比3個足球場還大。這樣大的甲板,讓戰機起飛架次從160提升至220次,艦載機空間從75架增加至90架,跑道採用先進攔截器(AAG),以電磁方式提供攔截力,這對於申板作業效率增加許多。
福特號最大容納可超過4,500人,不過由於搭載電子化裝備,配置新型船載機起降系統等尖端設備等,所以只需要2,600名船員就可以運作;而且預計要服役50年的福特號,整體維護費用比尼米茲級足足少了近40億美元,也替美國逐年刪減的國防預算喘口氣。
靠著更精良的設計與升級的福特號,將讓美國保有海上霸主的優勢。第二艘福特級航空母艦也在建造之中,第3艘將於2018年建造,面對大陸海軍的追趕,美國顯然更想掌握海上霸權。
福特號諸元
排水量:100,000公噸
全長:337公尺
全寬:78公尺
續航距離:無限(全壽期不需更換核燃料)
乘員:2,600
武器裝備
防空飛彈:2座RIM-162進化版海麻雀飛彈系統
2座公羊飛彈(RAM)
火炮:
2座方陣快砲
4座M2 機槍
艦載機75∼90架:F-35C、EA-18G電子作戰機、E-2D鷹眼早期預警機、MH-60R/S騎士鷹式多用途直昇機、聯合無人空戰系統(J-UCAS)
艦載機設施:1,092×256英尺(333×78米)飛行甲板
A福特號是美國第3代航空母艦「福特級」的首艘航艦,採用多種高新技術,造價高達130億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艦船,人稱「超級航母」。
B. 福特號稱史上最強,美國海軍數據資料顯示,福特號驅動系統全面升級,甲板更大、艦載機數更多,擁有比尼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今天證實,中國拒絕美國海軍軍艦訪問青島的請求北京拒絕讓兩艘美國海軍軍艦訪港後,昨天再傳出中國拒絕美軍驅逐艦訪問青島的請求。針對南韓決定終止與日本的軍事情報機密保護協定(GSOMIA),薛瑞福也表達關切與失望,他呼籲南韓續簽這項協定,也期盼日韓進行有意義對話。 https://is.gd/IWinv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