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姜滿堂-姜榮禎)行善積德+鄧瑞坤+鄧世源+鄧南光+姜瑞昌擔任過北埔首任鄉長,三子姜瑞金,姜炫達、女姜翠香任國中校長、三子姜炫標任兩任鄉長/姜滿堂長子鄧瑞坤承嗣鄧姓,鼎鼎有名的攝影師鄧南光就是鄧瑞坤的三子;姜滿堂次子姜瑞昌在日本時代擔任十二年北埔庄長,又擔任新竹州參議,戰後接管 時期北埔第一任鄉長,第一任北埔農會理事長,對北埔茶葉的推展居功厥偉,三子姜瑞金擔任過新竹縣副議長,四子姜瑞鵬是新竹女中校長/姜滿堂是北埔傳奇性人物,是 北埔「新姜」的起源人,他的派下稱「新姜」,北埔墾戶首 姜秀鑾的派下稱「老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早期受教育台灣菁英-姜氏宗親1911-1921+姜 壽+姜瑞昌+姜振驤+姜鼎元+范姜新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38a5cQ

如水社/板橋「林家花園」/東京帝大文學士林履信/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爾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cjWkzt

---------------------------------------------

台灣正米市場組合書記長 姜鼎元

本籍: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新竹縣北埔金廣福姜家,新姜 姜秀福子姜殿魁之曾孫,18世,日治時期曾受紳勳章。

如水社的中堅人物-------------------「如水社」,戮力社會改造運動,近代北臺灣的社會文化社團

姜鼎元北埔姜家墾戶之後,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台灣攝影師先驅,台

姜鼎元

出生:1897/05/24

本籍:台北州台北市蓬萊町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蓬萊町221番地

家庭:妻:廖水

子:姜尚光(1929)---------------全省音樂比賽民國38年3月5日入選鋼琴劉貞婉,姜尚光,邱千慧。聲樂林寬,陳淑瓊。作曲郭芝苑,簡五石等。 

姜鼎元北埔姜家墾戶之後,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台灣攝影師先驅,台  

學歷:1915年國語學校師範部畢

經歷:1915年台灣銀行本店任職

1918年新高銀行代總經理

1919年新高銀行總行總經理的代理人

1922年建昌興藥株式會社基隆支店長

1928年正米市場任職

台灣正米市場組合書記長

台灣碾米市場組合書記長

如水社的中堅人物-------------------「如水社」,做社會改造運動,近代北臺灣的社會文化社團──如水社的個案

建昌興業會社監查

日昌公司專務理事

經營炭礦業

備考:
本籍: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宮前町

資料來源:

台灣新民報:台灣人士鑑, (日文) 1937/09/25 P.084

林進發:台灣人物評, (日文) 1929/09/15 P.132

林進發:台灣經濟界之活躍人物, (日文) 1933/07/27 P.360

林進發:台灣官紳年鑑, (日文) 1934/10/08 P.030


姜鼎元北埔姜家墾戶之後,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台灣攝影師先驅,台

台灣第一個電影製作研究機構 莊永明書坊: 台灣第一個電影製作研究機構
1925年「台灣映畫研究會」攝製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電影「誰之過」在大稻埕永樂座上映時刊於《台灣日日新報》廣告。
1925年今日(5月23日),由劉喜陽(揚)、李書(李松峰)、李竹鄰、鄭超人、李延旭、姜鼎元、張雲鶴、楊承基、陳華階、連雲仙等人組織的「台灣映畫研究會」,於晚間八時,在台北大稻埕永樂町的永樂亭(1924年開業,為當時大稻埕唯一一個日本人開設的咖啡館)舉行成立大會,為台灣第一個電影製作研究機構;同年7月5日,「台灣映畫演藝研究會」由葉鍊金(大稻埕名漢醫)、楊仲佐(瀛社詩人、畫家楊三郎父親)、連雅棠等十餘人發起成立,事務所設於太平町四丁目。
台灣映畫研究會會員以台灣人為主,亦有日籍人士,成立時,已招募了三十餘位會員,包括兩位女性會員,連雲仙為其中之一。成立大會上,會員以投票方式選出李春生家族第三代的李延旭為會長,日人岸本曉為總務理事,理事係由會長指定,包括楊承基、陳清波、張孫渠、杜錫勳、李維垣、李書、陳華階、劉喜陽等人。
台灣電影事業較上海遲了8年才萌芽,1921年,台灣總督府為利用電影,宣傳日本文化,始設電影機構。1924年,日人田中欽之來台拍攝電影「佛陀の瞳」(大佛的瞳孔),該片除少數日籍演員外,均在台招募台灣人演員,據說包括劉喜陽在內,當時他任職新高銀行,他因此而燃起了電影魂(一說他因此被銀行解雇)。1925年4月,也就是「台灣映畫研究會」成立前一個月左右,劉喜陽和岸本曉發起籌設活動寫真會社(電影公司)。
台灣映畫研究會以推動台灣電影發展為宗旨,並計畫於未來成立電影公司;事務所設於李延旭的建昌興業會社內,地址為永樂町4丁目49番地,會員每周固定在此聚會,研究劉喜陽的電影劇本「誰之過」。
8月中,「誰之過」開拍,由劉喜陽、張孫渠、黃樂天等人共同執導,李書擔任攝影,拍攝場景包含新北投、圓山、台北橋、新公園(今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等地。
這部「純台灣製影片」是所謂的「社會劇」,劇情為放蕩富二代男性仗勢強追女性,使出各種手段,終遭警察逮捕,連雲仙飾演的女主角,設定為研究婦女問題之新時代女性,與礦山男技師戀愛,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
9月11日起,「誰之過」在永樂座上映三天。可惜並沒有引起社會和觀眾的注意,票房記錄不佳,而使「台灣映畫研究會」無法持續,而致解散。
草創期的台灣電影事業,票房記錄起伏不定,成績一直平平;1938 年1月在永樂座舉行試映會的「望春風」,咸認為是日據時期製作水準最佳的一部影片,該片係由流行歌曲「望春風」的作詞者李臨秋編寫劇本,音樂則由光復後和他合作「補破網」的王雲峰負責。 莊永明書坊: 台灣第一個電影製作研究機構
◎本文整理自《台灣紀事》、《台灣日日新報》 莊永明書坊: 台灣第一個電影製作研究機構


台灣的第一家舞廳
2011 年 02 月 05 日
【聯合報╱陳柔縉】2011.02.05
台北過年的熱鬧氣氛,好像年年都從迪化街買年貨先點燃。
稱迪化街老街,好像只這一條街熱鬧,其實八十年前,那邊是繁華一整個區。台北火車站以北,中山北路以西,直到淡水河邊,台北人的財富擠在這裡,文化和時髦也擠在這裡;大稻埕根本就是那個年代各色流行的水源地。
拿跳舞這件事來說,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就在大稻埕。
二十世紀的前半,台灣處在日本統治之下,日本一有風吹,台灣的樹葉自然顫動,許多風行時尚常常緊追在後。一九二○年代便是如此,日本紅男綠女已在舞廳解放身體,台灣跳舞的細胞跟著蠢蠢欲動。台灣第一豪族板橋林家有個叫林樹枝的職員,因在名古屋念書時學會跳舞,一九二七年,就邀請他的跳舞老師來台開班授課。不過,官方立即禁止開甚麼跳舞場,報紙還為此做了一小段弊害分析,「蓋恐此血氣未定。跳來跳去之間。生出本能衝動。無垢少女。受人誘惑。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之陷於悲境也。」
到了一九三○年,跳舞流風已勢不可擋,充滿酒色的咖啡廳和高級酒樓裡,留聲機放跳舞唱片,大受歡迎,酒酣耳熱之間,客人拍掌唱和,熱鬧非凡。報紙於是說,台北市的「跳舞流行時代。漸漸襲來。」
跳舞熱歸熱,卻沒有專門的舞廳。永樂町(迪化街)的大布商高樹發眼見趨勢可為,向警察申請准設舞廳,地點規模都有了;七十一坪的舞池,化妝室兩坪半,還有供休飲的喫茶室八坪。花費部分,入場先要付五十錢,比看一場電影再貴一點。下場跳舞,另收一次七十錢。不過,警方以尚無法令管理這個新行業,且跳舞應屬高尚,需要相當教養,但舉目望去,跳舞的盡是酒女,而駁回高樹發的申請。同一年,高雄也有人向當局申設舞廳,下場都一樣。
一九三一年七月,大稻埕幾個熱愛跳舞的醫生許章、米商姜鼎元、茶商洪九江、第一劇場監察人李延綿等人,還有前北大校長嚴復的女婿、北京大學畢業生黃聯登,共同創立「同聲俱樂部」,並準備覓定地點。兩個月後,九月十四日晚上七點,大稻埕的紳士淑女、日本籍的紳士淑女、官府各界的要員,總共三百多人,齊聚在日新町的一個三樓,爵士樂團也等在那裡。當爵士樂聲響起,男士們穿西裝禮服,戴蝴蝶結,女士們都穿洋裝、高跟鞋,不再梳土氣的包頭,而留著時髦的捲燙短髮,一對一對牽起手,婆娑起舞。跳著跳著,現場還拋入許多繽紛的彩帶,把歡樂舞動的氣氛炒得更沸騰。
報紙說,這一夜是台北首見的高尚大舞會。我想,這也是台灣大眾文化史上應該記得的夜晚,同聲俱樂部後來獲得官方許可,掛牌營業。其舊建築仍在,即今重慶北路二段七十五號起連三戶,與迪化街隔著延平北路而已。下次散步過去,不妨聽聽橘色磚牆內,是否還藏著整整八十歲的爵士樂音和曼妙舞影。
(作者為作家)
【2011/02/05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灣大家族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Zk308j

彭木發
本籍:台北州台北市京町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京町2之19號
學歷:
早稻田大學畢
經歷:
經營廣文堂,書籍商
如水社社長
資料來源:
林進發:台灣人物評, (日文) 1929/09/15 P.158

--------------

林履信 1899-1954
號希莊,臺北板橋人,係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崇智之弟,清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初十日(1899年3月21日)生於廈門。日本學習院畢業,轉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畢業後留學英國。返臺後,繼承林家龐大產業,嘗任訓眉建業株式會社、嘉禾拓殖株式會社、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之取締役(董事)。更從事各項社會事業,以中日文發表論文,出版《希莊學術論叢》一書(民十一年,廈門宏文堂出版,為「中華社會學論」之一)。又與其族叔林柏壽、族兄林熊光等於臺北市籌設「如水社」,做社會改造運動,輯其講稿為《洪範の體系的社會經綸思想》,收入「如水講演第二輯」,1930年臺北如水社出版。他更主持言論,出任廈門《全閩日報社》副社長兼總主筆,《臺灣新民報社》社長、董事。光復後,他又將板橋「林家花園」旁為其家族所有之大觀書社,改組為大觀書社財團法人,開創板橋大觀幼稚園,從事切實的幼教工作。民國四十三年六月一日去世,年五十六。妻王寶英,係旅日金門富商王敬祥之女。其著作除上述二書外,尚有《蕭伯納的研究》,初刊於《改造》月刊,後於民國二十八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子文)

-------------------------------------------

1938年9月間,台灣總督府招募當時台北市的名人去當軍屬,築造軍事機場,包括:
林熊祥、顏德修(知名富戶)
陳逸松、李瑞漢、吳鴻麒(知名律師)
邱德金、施江南、葉貓貓、翁瑞春、陳增全(知名醫師)
張鴻圖、姜鼎元、陳金萬、黃逢春(知名企業家)
郭雨新、林佛樹(知名青年知識份子)。
1942年10月起台灣總督府以海軍軍屬名義,招募公學校、高等科及中學畢業的青少年至日本內地的海軍航空技術廠,專門製造各式軍用飛機,並以半工半讀和高薪為號召,吸引許多人報考。由於這些青少年多數非成年,未滿20歲,被稱為「台灣少年工」。海軍航空廠次年改名為高座海軍工廠,在戰爭中共製造了上百架飛機。戰後這些少年工陸續回台,並在1987年組成「台灣留日高座同學會」(簡稱台灣高座會)以紀念當年的歷史。

台籍日本兵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DcnU0r

=========================

姜鼎元國語學校卒業-同班同學

國語學校卒業證書授與式
內容描述: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證書授與名單,共195名。
關鍵詞: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卒業證書授與式 、 國語學校小學師範部卒業生 、 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甲科卒業生 、 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乙科卒業生 、 國語學校國語部卒業生 、 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技藝科卒業生 、 香靜海 、 大里七郎 、 長島專志 、 清住貢 、 武內英男 、 八津口源一 、 高田眞一 、 中田義雄 、 有安豐美 、 太田黑弘 、 松岡岩四郎 、 神田資基 、 和田正 、 屋代福壽 、 山道萬壽龜 、 前田元 、 坂井三熊 、 長岡秀夫 、 松田英二 、 瀨尾粂吉 、 江利俊太郎 、 木村與助 、 河邊泉 、 村野又助 、 竹下賢二 、 堤寶一 、 中村正次 、 山口俊一 、 室田敏 、 高橋森一郎 、 田之頭清 、 後藤魯一 、 加藤虎太郎 、 原田万太郎 、 吉田政吉 、 外間政善 、 大西甲午郎 、 金月正治 、 宮川准三 、 田島善之丞 、 田中六郎 、 春日信知 、 加藤藤一 、 稻葉武夫 、 小森田賴誠 、 白潟保 、 馬淵豐次 、 千田忠雄 、 大脇市太郎 、 鳥井戶勇一 、 宮本寅平 、 松井永孚 、 川島一二 、 大塚粂之丞 、 草野門藏 、 井手庫夫 、 皆川榮一 、 廣澤義秀 、 本莊護 、 關屋兼俊 、 布施朋定 、 橋邊一好 、 片瀨弘 、 野崎養吉 、 宮崎才治 、 前田妙馬 、 大仁田豐藏 、 橫田友親 、 有馬為雄 、 石井清 、 內山矩留 、 合田邦雄 、 橫田弘 、 小畑世肅 、 武藤鎮信 、 南景行 、 小島繁 、 早川吉雄 、 金森鶴二 、 柳澤嘉三郎 、 李爐己 、 甘阿炎 、 高金泉 、 王永成 、 官阿勝 、 戴良 、 周錫堯 、 林德榮 、 黃土水 、 李延年 、 莊地樹 、 林木根 、 黃煥彩 、 盧水福 、 林朝滄 、 吳太平 、 鍾建英 、 梁阿瑾 、 鄭述淮 、 吳開芽 、 林添奎 、 胡煥章 、 郭彩鸞 、 李琦 、 謝水金 、 張阿才 、 張榜 、 陳串地 、 陳振興 、 謝宏岳 、 林廠 、 李阿水 、 陳耀宗 、 連文瑫 、 劉慶安 、 郭福連 、 劉仁傑 、 劉清池 、 何禮謙 、 官元未 、 鄭石為 、 郭燦 、 林錦鳳 、 張阿敏 、 羅其英 、 林阿啟 、 方珍田 、 吳國治 、 張阿尊 、 張杏 、 江阿炎 、 江芹蔭 、 黃忠欽 、 李金影 、 鄭其中 、 張振茂 、 郭明章 、 陳戊壬 、 吳朝綸 、 洪瑞 、 吳節 、 王足恩 、 曾進通 、 詹安 、 柯麟 、 賴雲清 、 林木桂 、 曾嵩生 、 陳溪立 、 蕭東鏞 、 黃玉盛 、 吳善事 、 方全 、 吳岳林 、 蔡永昌 、 陳光亮 、 劉振榮 、 黃岐南 、 姜鼎元 、 劉崧生 、 李欽水 、 張復禮 、 廖淦 、 陳金 、 林傳民 、 吳培標 、 吳淮水 、 何龍池 、 謝金龍 、 杜氏杏梅 、 蕭氏續 、 吳氏純純 、 王氏娼 、 張氏本 、 王氏惜 、 何氏秀珍 、 陳氏綉鳳 、 吳氏澤 、 吳氏珠砂 、 陳氏朱 、 洪氏招英 、 陳氏匏 、 陳氏連枝 、 林氏明月 、 曾氏文鴛 、 王氏朱戀 、 歐氏玉汝 、 藍氏紺 、 張氏珍寶 、 吳氏居 、 陳氏珠 、 曹氏罔市 、 陳氏坦 、 王氏叟 、 陳氏可愛

臺灣總督府府報 - https://goo.gl/UAnaqq

========================

日期:1925/5/23
「台灣映畫研究會」成立
台灣第一的電影史記錄

1925 年今日,由劉喜陽、李書、鄭超人、李延旭、姜鼎元、張雲鶴、李竹麟、楊承基、陳華階、連雲仙等 50 餘人組織了以台灣人為中心的台灣第一個電影製作研究機構──「台灣映畫(電影)研究會」,會址設在「永樂町四丁目」建興株式會社事務所。

中央廣播電台_歷史台灣 - https://goo.gl/6HmRyR

五月廿三日,台灣愛好電影青年劉喜陽、李松峰、鄭超人、李延祖、姜鼎元、張雲鶴等發起組「台灣映畫研究會」。其中李松峰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師

=============================

姜紹猷、姜振乾/北埔墾戶首與佃農,土地與家屋世代關係/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 https://goo.gl/yDlIkL

姜鼎元北埔姜家墾戶之後,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台灣攝影師先驅,台姜鼎元北埔姜家墾戶之後,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台灣攝影師先驅,台

理由書
1901 • 新竹縣北埔鄉
全文(中文)
1
理由書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土名北埔
一地基壹所
右者北埔街庄跡地基原係姜紹猷、振乾承祖父遺下之業當日墾
闢青山之時因人民稀少招集各佃戶仝隘丁共為防守生蕃
久計而姜紹猷、姜振乾之先祖體念各佃戶勤勞墾務故將北埔街
庄跡地基任各佃戶自備資本建築家屋任其修理居住
免納地基租稅今當土地調查之際屋主即為業主任各業
主申告亦仍照原例而行倘有遷移他處任業主將屋宇自
行買賣承接抑或有屋宇折卸者任業主自行重建修理
與地基主無涉若不重建家屋應將地基交還地基主姜
紹猷、振乾掌管該業主不得將地基踞霸等情至街庄內現有餘
地空所如要加建屋宇者務必與地基主商議妥當方可各不
得私自擅專等情仝立理由書三紙壹式其壹紙連于申告書
其餘貳紙係地基主並業主各執壹紙永遠存照
明治三十四年十月十日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四五番 業主鄧瑞坤
仝上
仮三三○番 仝陳阿祖
仝上
仮一四六番、仮一四九番、仮二四六番、仝 龔金梅
仝上
仮二○二番 仝張來旺
2
仮二六七番 仝鄭阿和
仝上
仮二六五番 仝劉茂元
仝上
仮二五二番 仝李門古氏筍
仝上
仮三三一番 仝彭阿枝
仝上
仮二三九番 仝何阿添
仝上
仮一三三番、仮二五三番、仝張如松
仝上
仮三二八番 業主王乾業外五人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一三番 仝溫運和外一人

仮一四二番、仮二二七番、仝陳阿雲

仮二九七番 仝李阿旺
台北縣竹北一堡南埔庄
仮一四四番 仝莊德盛外二人
仝 上北埔街
仮二三○番 仝吳阿達

3
仮二三七番 仝姚阿帝

仮二七五番 仝范阿祥

仮二三三番 仝賴阿賢

仮一八四番 仝李阿千

仮一八九番 仝王運福

仮二三五番 仝鍾阿福

仮二二八番 業主吳陳安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三二四番 仝何來發
仝上
仮二四八番 仝邱雲交
仝上
仮三二六番 仝陳阿明
仝上
仮二七一番 仝利阿輝
仝上
仮二五六番 仝何仁宗
仝上
4
仮三一○番 仝陳旺生
仝上
仮二二六番 仝藍阿盆
仝上
仮二九二番 仝梁石順
仝上
仮二四三番 仝李阿昂
仝上
仮一三八番、仮一四三番、仝鄧盛明
仝上
仮一二八番 仝邱阿火
仝上
仮三二○番 仝蕭阿石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五四番 仝蕭阿番

仮一八五番 仝李粉妹

仮一七九番 仝劉源興

仮二一四番、仮二三七番、仝陳琳皇

仮一二四番、仮三一七番 仝徐阿富

5
仮二七二番 仝劉阿准

仮三三三番 仝徐泰新

仮一六二番、仮一六九番、仮一七四番、仝沈阿奕

仮二三二番 仝黃阿二

仮二七三番 仝何門陳氏妹

仮一三○番、仮一三二番 仝彭門莊氏二
仝 堡埔尾庄
仮二八七番 業主保安堂經理陳鏡汀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八三番 仝張盡妹

仮二二一番 仝彭阿六

仮二○一番、仮二○八番 仝陳阿連外一人

仮一二五番、仮三三五番 仝郭憲海


6
仮三三二番 仝曾德支

仮二七九番 仝劉阿松、仝姜阿萬

仮三二二番 仝曾成統

仮三二五番 仝徐門彭氏金

仮一四七番 仝姜鼎元

仮三○七番 業主梁阿標外三人

仮三○八番、仮二九四番 仝梁元

仮一二六番、仮三三六番、一仮三三六番、二仮二四○番 仝姜滿堂

仮一七七番 仝官阿文

仮二八二番 仝王阿牛

仮一四○番 仝呂天德

7
仮一九二番 仝莊春台

仮一九七番 仝徐海生

仮二○四番 仝曾雙水

仮一七○番 仝羅阿金

仮二三八番 仝何阿祥

仮二六六番 仝蕭阿華

仮二六九番 業主龍阿昂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六八番 仝吳阿帝

仮一二一番 仝吳阿醮

仮一三四番 仝鄧阿昂

仮一二九番 仝楊阿水

仮二九八番 仝羅仁安

8
仮二九九番 仝姜阿上

仮三一一番 仝邱阿海

仮三一二番 仝涂阿亮

仮三三七番 仝陳文貴

仮二二九番 仝黃炳旺

仮二一一番 仝龍阿城

仮二八四番 業主徐官娘外二人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八五番 仝林阿芳外二人

仮三一六番、仮三二九番 仝劉阿石外二人

仮一三七番 仝李興古外一人

仮一五○番 仝彭阿番

仮二五四番 仝宋阿昂

9
仮二○三番 仝官友妹

仮三○○番 仝鍾新來

仮二五八番 仝范阿春外一人

仮一五二番 仝黃阿炎外一人

仮二八九番 仝劉三生

仮二八三番 仝莊阿安

仮三一八番 業主溫阿松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三○三番 仝余石養

仮二七○番 仝彭阿安

仮一九○番 仝劉阿朋

仮二二一番 仝王仁貴

仮二一八番 仝楊阿茍

10
仮二二四番 仝姜阿由

仮二六二番 仝曾阿連

仮二○六番、仮二一六番 仝陳阿枝

仮二○○番 仝吳阿傳

仮一三一番 仝彭門賴氏灶

仮二二三番 仝張阿添

仮一九六番 業主吳石妹外一人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七二番 仝邱娘海

仮二七六番 仝彭阿庚

仮一五五番 仝范帝雙

仮二八○番、仮二八一番 仝賴阿鳳

仮一六六番 仝林雙和外一人

11
仮一六○番 仝鍾鼎勝

仮二一九番 仝陳阿富

仮二三四番 仝陳友郎

仮三○六番 仝姜文鳳

仮一六一番 仝李阿滿

仮一九一番 仝利來鳳

仮一三六番 業主楊阿成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一七番、仮二五九番 仝郭娘保

仮二四二番 仝溫阿友

仮二六○番 仝楊阿金

仮一七一番 仝官耀

仮二四四番 仝田阿生

12
仮一五六番 仝傅招來

仮二五七番 仝彭阿輝

仮二七八番 仝江阿興

仮一八八番 仝陳阿坤

仮三三八番 仝莊阿喜

仮二九三番 仝徐門林氏妹

仮二六一番 業主胡水濟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二○番 仝陳阿連外三人

仮一三九番 仝周阿滿

仮二九六番 仝李阿康

仮一五一番 仝廖阿茍

仮三○五番 仝陳阿賜

13
仮一六四番 仝何阿春

仮一六七番 仝劉統皇
台北縣竹南一堡南庄街
仮一五八番 仝羅阿養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六八番 仝陳石水

仮一八一番 仝涂阿發

仮二七四番 仝劉阿發

仮二○五番、仮二一五番 業主楊阿佑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八七番 仝胡石榮

仮三○二番 仝彭招妹

仮一九三番 仝邵天勝

仮二六四番 仝姜阿明

仮一五七番 仝彭水安

14
仮二八八番 仝楊阿春外二人

仮三○四番 仝陳阿古

仮一八○番 仝胡阿東

仮二四一番 仝溫阿元

仮二八六番 仝羅火生

仮一八二番 仝李陳健

仮三一九番 業主曾進旺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九五番 仝吳阿義

仮三○九番 仝賴阿秋

仮一三五番、仮一九九番 仝許阿勝

仮一七六番 仝徐阿茍

仮二九一番 仝姜木河

15
仮一二七番 仝義民嘗經理人吳陳安

仮一七五番 仝吳阿生

仮二四五番 仝朱銀妹

仮二五○番 仝戴阿焦

仮二○九番 仝陳阿妹

仮二五五番 仝張阿跳

仮一七三番 業主彭阿煌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七七番 仝張鳴春

仮二三一番 仝張阿發

仮三○一番 仝羅姜水

仮二五一番 仝姜教化

仮一五三番 仝蕭林全

16
仮二一○番 仝劉榮生

仮二九五番 仝何向榮

仮一八六番、仮二三六番 仝姜文秀

仮二二二番 仝林玉喜

仮一九四番 仝邱福來

仮二六三番 仝曾四妹

仮一六五番 業主劉石慶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二九○番 仝姜阿勝
台北縣竹南一堡頭份街
仮一四八番 仝張佛山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
仮一二二番 仝徐士奎

仮一七八番 仝朱阿遠
仝 上埔尾庄
仮二○七番 仝黃水生
仝 上小份林庄
17
仮一四一番 仝鄧阿奎

仮一四九番 仝姜阿茍外一人
仝 痲布樹棑庄
仮三三四番 仝彭永端
仝 九芎林街
仮一二三番 仝姜紹清
仝 大南坑庄
仮三二三番 仝劉南福
仝 北埔街
仮一五九番 仝郭憲海外二十二人
仝上
仮一六三番 仝范帝雙外一人
仝上
仮一九八番 仝鍾鼎勝外一人
仝上
仮三一四番 仝姜清漢
仝上
地基主姜紹猷
仝上
仝 姜振乾
北埔土地調查委員彭春耀
新竹辨務署第九區街庄長徐泰新

數位典藏編號: 32415
引用網址: http://c.ianthro.tw/32415
使用限制: © 所有權利保留
時間分布: 1901
空間分布: 新竹縣北埔鄉
資料集: 古契書
立契時間: 明治34年
張數: 17張
藏品形式: 影印
樣式: 手寫
立契人: 姜紹猷;姜振乾
手印/手摹: 手印156枚
章/補章: 章57枚
地點: 台北縣竹北一堡北埔街土名北埔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台灣正米市場組合書記長 姜鼎元
本籍: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新竹縣北埔金廣福姜家,新姜 姜秀福子姜殿魁之曾孫,18世,日治時期曾受紳勳章。
如水社的中堅人物-------------------「如水社」,戮力社會改造運動,近代北臺灣的社會文化社團
姜鼎元
出生:1897/05/24
本籍:台北州台北市蓬萊町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蓬萊町221番地
家庭:妻:廖水
子:姜尚光(1929)---------------全省音樂比賽民國38年3月5日入選鋼琴劉貞婉,姜尚光,邱千慧。聲樂林寬,陳淑瓊。作曲郭芝苑,簡五石等。 

姜鼎元北埔姜家墾戶之後,台灣的第一家舞廳,台灣攝影師先驅,台


(姜滿堂-姜榮禎)行善積德+鄧瑞坤+鄧世源+鄧南光+姜瑞昌擔任過北埔首任鄉長,三子姜瑞金,姜炫達、女姜翠香任國中校長、三子姜炫標任兩任鄉長/姜滿堂長子鄧瑞坤承嗣鄧姓,鼎鼎有名的攝影師鄧南光就是鄧瑞坤的三子;姜滿堂次子姜瑞昌在日本時代擔任十二年北埔庄長,又擔任新竹州參議,戰後接管 時期北埔第一任鄉長,第一任北埔農會理事長,對北埔茶葉的推展居功厥偉,三子姜瑞金擔任過新竹縣副議長,四子姜瑞鵬是新竹女中校長/姜滿堂是北埔傳奇性人物,是 北埔「新姜」的起源人,他的派下稱「新姜」,北埔墾戶首 姜秀鑾的派下稱「老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