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惡化 阿根廷央行暴力升息60碼
2023/10/13 09:05
通膨惡化 阿根廷央行暴力升息60碼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STl9Y
阿根廷央行週四(12日),宣佈將基準利率從118%上調至133%。(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距離阿根廷總統大選僅剩10天,在經濟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下,阿根廷央行週四(12日)表示,由於最新通膨數據惡化,宣佈將基準利率從118%上調至133%,升息60碼(15個百分點)。
《路透》報導,阿根廷9月通膨數據顯示,通膨率月增12.7%,年增率則來到138%,高於預期,加劇了物價飆升,導致薪資、儲蓄下降,並將阿根廷5分之2的人推至貧窮線之下。阿根廷央行正竭力使基準利率和通膨預期保持一致步調,根據央行對分析師進行的民調預測,今年底通膨率恐飆破180%。
部份人士則質疑,在經濟惡化的情況下,最新的升息行動是否為時已晚。1名銀行經理表示,升息已不再有用,期望已消失,現在這時候升息也不能阻止民眾從披索轉而擁抱美元的趨勢。
今年8月中旬,阿根廷結束總統初選後,披索官方匯率重貶18%,進一步加劇了通膨的影響,當時阿根廷央行才剛升息,將利率從97%調至118%。此後,披索持續走貶,隨著阿根廷即將在本(10)月22日迎來總統大選,披索也貶破了1美元兌1000披索大關。
通膨惡化 阿根廷央行暴力升息60碼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STl9Y

遠方的288/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


失蹤者的母親

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怖主義。據統計,遭政府拘捕而失蹤的人口多達三萬人,軍方甚至強行出養失蹤者的子女,造成妻離子散的人倫悲劇。四十年來,一群老母親在每週四繫上白頭巾,聚集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五月廣場,冀望在有生之年找回失蹤的子女。那是一個讓生者、死者都備受煎熬的真實故事!
作者:陳小雀2016-04-19 10:19

遠方的288/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

陳小雀

1974年,總統胡安.貝隆(或譯為胡安.裴隆,Juan Domingo Perón,1895-1974)在任內病逝,由擔任副手的夫人伊莎貝爾.貝隆(María Estela Martínez de Perón, 1931-)繼任。貝隆一過逝,他所創建的貝隆主義即分裂成極右派與激進派,兩派之間的鬥爭日益白熱化,以暴力手段互相殘殺。伊莎貝爾夾在兩者之間,完全無法治理失序的阿根廷。

1976年,軍方趁亂發動政變,伊莎貝爾遭拘禁長達五年,獲釋後流亡西班牙。

遠方的288/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阿根廷前總統胡安.貝隆與擔任副手的夫人伊莎貝爾.貝隆。(www.laizquierdadiario.com)

政變後,陸軍總司令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Jorge Rafael Videla,1925-2013)自任總統,與南美鄰國共同執行美方提議的「禿鷹行動」(Operación Cóndor),防範左派分子串通。魏地拉於是實施國家恐怖主義,藉「國家重建過程」(Proceso de Reorganización Nacional)之名,將肅清行動擴大成所謂的「骯髒戰爭」(Guerra Sucia),恐懼氛圍瀰漫全國,留下最齷齪的汙點。

「骯髒戰爭」恣意逮捕異議人士,其中以貝隆主義者居多。異議人士一旦被捕,等於宣告從人間蒸發,遭刑求後會被祕密處決。據統計,遭政府拘捕而失蹤的人口多達三萬人,主要年齡分布於二十至三十五歲之間,以工人、學生、知識分子為大宗。軍方甚至強行出養失蹤者的子女,如此妻離子散的人倫悲劇,發生在1976至1983年間,堪稱阿根廷史上最血腥的一頁。

遠方的288/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骯髒戰爭」恣意逮捕異議人士,其中以貝隆主義者居多。異議人士一旦被捕,等於宣告從人間蒸發,遭刑求後會被祕密處決。(blogs.lt.vt.edu)

1977年4月30日,十四位母親為了找尋失蹤的子女,聚集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五月廣場(Plaza de Mayo),要求軍政府公布失蹤者的下落。起初,有幾位母親因此遭遇不測,但不畏強權,更多母親挺身而出,持續抗議軍政府。處於絕望的年代,母愛依然偉大,那令人心痛的吶喊從五月廣場漸漸傳播至國際,彷彿昭告天下,溫柔的懷抱永遠為失蹤的孩子留下位置。

1981年,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以健康為由卸下總統,爾後,軍政府逐漸壓抑不住民怨,搖搖欲墜,但仍不願交出權力,天真以為占領英屬福克蘭群島或許可轉移民怨焦點,孰知此舉引發英國的武力反擊,阿根廷不幸戰敗,軍政府在內外壓力下垮台,結束八年的黑暗期(1976-1983)。民選總統勞爾.阿方辛(Raúl Ricardo Alfonsín,1927- 2009)上台後,成立人權法庭,審判犯下侵害人權的軍警,受審者包括五位前任的軍人總統,「骯髒戰爭」的齷齪檔案因而曝光。

遠方的288/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處於絕望的年代,母愛依然偉大,那令人心痛的吶喊從五月廣場漸漸傳播至國際。(goo.gl/xXsEKg)

曾幾何時,「失蹤者」(los desaparecidos)竟然成為一個教人心痛的專有名詞!

失蹤者早已化為沒有墓碑的幽魂,在死去之前受盡凌虐。被強行出養的孩童,遭清空了記憶,也成為另一批失蹤者,散居各處。倖存者上窮碧落下黃泉,不斷找尋失蹤親友的幻影,直到癲狂也不願放棄。不必諱言,「骯髒戰爭」乃不堪回首的歷史創傷,蠹蝕著阿根廷社會,不少人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寧願患了失憶症,將自己鎖在心牢裡,不願面對現實。

自1980年以降,阿根廷作家紛紛以「骯髒戰爭」為題材,雖然切入角度各有特色,卻不約而同融入電影手法,寫下一系列頗具似真性的作品。普易(Manuel Puig,1932-1990)為《蜘蛛女之吻》(El beso de la mujer araña)披上情色外衣,將場景停格於陰暗的牢房內,描寫失蹤者如何面對酷刑與死亡。

遠方的288/1976至1983年間,阿根廷軍政府實施國家恐由阿根廷出生的巴西導演海科特.巴班克執導的《蜘蛛女之吻》,改編自普易所寫的同名小說,由威廉.赫特主演,描寫失蹤者如何面對酷刑與死亡。威廉赫特於1986年以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圖:網路)

艾莎.奧索麗歐(Elsa Osorio,1952-)在《我的名字是光》(A veinte años, Luz)裡,以母性光輝為主軸,描寫一名被強行出養的女人,花了二十年才解開身世之謎,重建時代悲劇。至於《父親的靈魂在雨中飄升》(El espíritu de mis padres sigue subiendo en la lluvia),帕德里西歐.普隆(Patricio Pron,1975-)藉主人翁的病態、矛盾、荒謬和噩夢,突顯離散情緒,並投射出阿根廷的抑鬱靈魂。

軍政府的主事者及其同謀一一受審判,然而,審判程序冗長,仍有無數的失蹤者下落不明。至今,老母親步履蹣跚,每週四依舊繫上白頭巾,聚集於五月廣場,冀望在有生之年找回失蹤的子女。那是一個讓生者、死者都備受煎熬的真實故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