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虔誠真逃稅!中國富豪掀日本寺廟搶購潮 連火葬場也買
2025/08/24 11:19:00
"假虔誠真逃稅!中國富豪掀日本寺廟搶購潮 連火葬場也買 | 國際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708759&utm_source=flipboard.com&utm_medium=flipboard&utm_campaign=flipboardnews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不少富裕階層與中產階層近年選擇到海外投資置產。其中,日本因特殊的宗教法人制度,可享多項稅務優惠,近期更引發中國買家掀起收購寺廟的熱潮,連火葬場都買,逃稅相當瘋狂。
據日媒22日報導,日本的神社與寺廟被視為地方社區的公共聚會場所,因此一旦取得宗教法人的代表或董事資格,便可享有多項稅務優惠,包括免繳土地與建築的固定資產稅,且在傳承寺廟時無需支付遺產稅。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規定對國籍沒有設限。
然而,在少子化與高齡化衝擊下,日本許多寺院後繼乏人。根據文化廳2023年的調查,全國已有4,431個宗教法人雖保有法人資格,但無實際宗教活動。這些「無人寺」成為投資者眼中的標的。
真言宗豐山派天明寺住持鈴木辨望表示,這類政策對想降低稅負的富裕群體具有高度吸引力,因此不少買家,尤其是中國人,積極尋找沒有繼承人或已停止運作的寺廟。他直言憂慮,部分收購行為並非出於宗教目的,而是另有企圖,「情況相當嚴重」。
鈴木並透露,不僅中國買家,日本本地的知名企業家與醫師也參與收購;外資甚至進一步延伸至與寺廟密切相關的殯葬領域。他指出,在東京主要火葬場中,除了兩處屬於公營機構,其餘幾乎已被中資掌控。外界憂心,若此趨勢持續發展,日本傳統宗教設施與公共資源恐將逐步淪為外資炒作的標的,進一步衝擊當地社會文化生態。
日本企業階級制度的漫畫,一間公司建立在無數底層員工的血汗上
「我被公司背叛了」,日本要改年資文化 | TechNews 科技新報 - http://goo.gl/5ROrWw
--------------------------
我們都是日本的罪人!為什麼一天淨賺5億日圓的大老闆,要在大螢幕痛哭懺悔?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
你覺得一天投資獲利多少錢算多?泡沫經濟下的日本企業家這麼說:「大約一億日圓……這樣並不多,有時我們一天可以賺五億日圓,輕而易舉。」
1980年代的日本,許多企業大手筆投資,一天賺一億日圓還嫌少,可以吃著摻金箔的拉麵、壽司,買下4000萬美金的梵谷《向日葵》及許多世界名畫,還有房地產公司花13億美元買下紐約地標大樓洛克斐勒中心。但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就在低谷徘徊20年。
但今天的日本,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甚至連房子都租不起,寄宿網咖成為「網咖難民」……到底是誰,把日本逼到今日的境地?
買股票一天賺好幾億,你還要認真工作嗎?
北茂與兄弟在二戰結束後創立「阪和興業」鋼鐵公司,在日本戰後重工業的蓬勃發展下,北茂在全國約有30個據點及上千名員工。但原本穩定成長的獲利,卻在1970年代因中東石油危機受到影響。為了拯救鋼鐵停滯的鋼鐵銷售業績,在當時金融自由化的鼓吹下,公司在社長辦公室隔壁,設置股票交易室,意天甚至可以輕鬆賺進五億日圓。
©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各樓層的原有社訓(誠實努力)拿掉,換成新的標語,強調員工的首要任務,乃是創造利潤。」原本只是為了彌補停滯的業績,但當投資的獲利超過原本鋼鐵業務的兩倍後,阪和興業就此開始不務正業,就連公司經營上的心態也原本踏實地努力,轉變成利潤至上的投機作風。
「我們心裡都知道做得過火了。不過我們停不下來,因為當時的錢勢太好了。在那時候要去譴責同僚,或者,說『不』是做不到的……我們是助長經濟泡沫的罪魁禍首,當時應該採取某些措施才對。」
當錢不斷湧入口袋的時候,會嫌多嗎?即使知道這樣的作法有一天會出問題,但那時候的北茂與其他日本企業家一樣,不斷將資金投入金融市場,忽略了本行鋼鐵業的發展。沒有繼續深植實力,只陶醉在金錢遊戲的賭博之中。過了幾年,日本的股市就從最高峰時的接近39000點,跌到只剩三分之一,慘痛的虧損造成大量公司裁員或倒閉,北茂也因此辭去董事長,懊悔不已。
曾經稱霸全球的日本家電,只剩墳頭上的兩個字
「但當日本達到這個目標,成為所謂『世界第一』,那可能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三洋的家電曾是日本家家戶戶必備品,也曾是國際一流的大品牌,但還是在「失落的20年」中走入歷史。
日本的消費者號稱是全世界最挑剔的顧客,企業總是自信如果能在日本賣得好,就能賣到全世界。但在韓國的三星、中國的海爾出現後,便宜又快速地製造產品,使得日本高品質但價格偏高的產品開始不吃香了,銷售雖穩定,但還是敵不過中國與韓國的飆升成長。
日本的產品雖致力研發新功能,但國外市場卻無用武之地,在走不出的情況下,許多企業不是被迫裁員就是被國外收購。三洋電機前任董事長井植敏,即使在退休之後仍是不斷省思自問,為什麼三洋這個名字,僅存在創辦人井植歲男(其父)墳上的佛名了?
©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
曾經一度要「超英趕美」的日本,在金錢遊戲堆築的泡沫破裂之後,至今仍在尋找從失落年代翻身的方式。過去也曾「經濟起飛」的台灣,現在也面臨著經濟停滯的問題。政治人物們總是將「拚經濟」掛在嘴邊,財團老闆們也老提「當年勇」來訓斥年輕人,但當年在泡沫經濟中飛黃騰達的這些成功人士,是否與造成經濟停滯有所關聯?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公視主題之夜《戰後日本‧失落的大和奇蹟》,節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