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 https://www.facebook.com/rocValentino/videos/2226417150988885/


陸奧號戰艦是日本海軍長門級戰艦的第二艘,艦名源於日本古代的令制國陸奧。在大和級戰艦服役前是日本海軍最強大的戰艦,也是同期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戰艦之一[1]。

概況
陸奧號作為八八艦隊計劃的一部分,於1918年6月1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0月24日竣工。陸奧號與姊妹艦長門號成為日本力量的象徵而受到國民的喜愛,學校的教科書上曾將兩艦描繪為男子漢的形象[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漸減邀擊」的戰略思想(長門、陸奧在此戰略下是最後決戰的主力)、重要艦船的謹慎使用、航速的限制等,而很少出戰。開戰以後,日本海軍的戰艦戰隊也因為長期駐泊廣島的柱島錨地待機,而被頻繁出擊的航空母艦戰隊的軍官諷刺稱為「柱島艦隊」。陸奧號得以殘存到戰爭後期,但於1943年6月8日因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在柱島附近的海上沉沒。1970年,艦體的大部分被打撈,遺物在日本各地展示。與其他戰後被打撈、拆卸的日本軍艦不同,陸奧號的艦體仍有一部分殘留在沉沒處。
建造與改裝
1921年11月,在華盛頓海軍會議上,英國和美國主張將包括陸奧號在內的各國計劃中和未完成之軍艦全部廢棄,但日本認為剛剛完成試航的陸奧是已完成的軍艦,不在此限。雙方為此展開了長達3個星期的爭論,日本提出陸奧號的建造資金中有一部分來自小學生的捐款,如果將其廢棄則無法向國民交代。西方記者一度報導說陸奧號的艦名與明治天皇的名字睦仁讀音相同,因此日本必然全力爭取[1]。英美方面的調查由於日本的干擾,沒能抓住陸奧號未交付使用的確證。最終日本被准許保留陸奧號,而美國得以繼續建造3艘科羅拉多級戰艦,英國則繼續建造2艘納爾遜級戰艦。
長門號與陸奧號是世界上最早裝備16英寸(406mm)口徑艦炮的一批戰艦,試航時速度達到26.728 節,在當時的戰艦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艦首採用了少見的勺形艏。在裝甲防護上採用了重點防護的思想,沒有在主裝甲帶上方安裝舷側裝甲。1930年前後,陸奧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修改了艦艏形狀(從側面看變成了銳角),延長了艦尾、加裝了防雷突出部和三層艦底,增厚了水平裝甲,增多了水密艙。二號、三號主炮塔換裝10米測距儀,拆除了2座140毫米炮,增加了4座雙聯裝40倍徑127毫米炮和20門25毫米機關炮,同時增加了主炮和副炮的最大仰角,拆除了魚雷發射管。更換了鍋爐,但未更新蒸汽輪機,煙囪減為一座,增加了燃料裝載量,續航力得到增加,但最大航速有所下降。將艦橋與桅樓合為一體,形成了日本戰艦典型的艦橋模式。改裝中撤除的四號炮塔被用作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教具,海軍兵學校改為海上自衛隊學校之後,火炮與炮彈在一起展示[3]。
沉沒與打撈
太平洋戰爭中,陸奧號參加了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島海戰,但對戰局沒有貢獻。第一航空艦隊覆滅後回到吳軍港。1943年6月8日12點10分左右,停泊在廣島灣柱島泊地的陸奧號三號炮塔附近突然發生爆炸,重達360噸的三號炮塔飛到與艦橋相同的高度上,艦體瞬間折為兩截,前段向右舷翻轉,幾乎立即沉沒;艦艉部豎立起來飄浮著,大約在6月9日2時,於主殘骸南方幾百呎處沉沒。艦員和海軍土浦航空隊的113位學員、40位教官共1474人中只有353人生還,艦長三好輝彥大佐殉職。
陸奧號的沉沒被掩蓋起來,國民直到戰爭結束都不知曉這一事件。但第一艦隊司令長官清水光美中將承擔陸奧號沉沒的責任,被編入預備役。調查委員會對爆炸原因進行了調查,但沒能得出確定的結論。對爆炸原因的推測有間諜破壞、三式彈自爆、「潮」號驅逐艦掉落的深水炸彈爆炸等等[4]。日本海軍曾打算打撈陸奧號,但由於艦體損壞嚴重而放棄。1944年7月,從陸奧號的燃料庫中回收了約600噸重油。1970年,深田船隻打撈株式會社重新開始打撈工程,將艦體的約70%打撈上來,包括艦艏菊紋章、主炮塔與副炮在內的一部分遺物在各地展示。


戰艦 https://www.facebook.com/news.ebc/videos/571544176964614/

2016-03-15_2328282016-03-15_232816  nagato-top  File:Japanese battleship Mutsu.jpg

陸奧號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長門級戰列艦的二號艦。長門級戰列艦由日本自行設計建造,被稱為「第一級純日本血統的戰艦」。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生效的期間,舊日本海軍中威力最大的戰列艦之一(唯一擊沉海軍假日7巨頭的一艘Big7),也是同期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之一。和長門一同被認為是舊日本海軍的象徵,而被當時的日本國民所熟知。

陸奧號作為八八艦隊計劃的一部分,於1918年6月1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0月24日竣工。陸奧號與姊妹艦長門號成為日本力量的象徵而受到國民的喜愛,學校的教科書上曾將兩艦描繪為男子漢的形象(喂喂,男子漢大丈夫?)。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因為「漸減邀擊」的戰略思想(長門、陸奧在此戰略下是最後決戰的主力)、重要艦船的謹慎使用、航速的限制等,而很少出戰。開戰以後,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戰隊也因為長期駐泊廣島的柱島錨地待機,而被頻繁出擊的航空母艦戰隊的軍官諷刺稱為「柱島艦隊」。參加過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島海戰,但是對戰局沒有貢獻。

1943年6月8日12點10分左右,停泊在廣島灣柱島泊地的陸奧號三號炮塔附近突然發生爆炸是時候@一波XX若風巫師了:瞬!間!爆!炸!,重達360噸的三號炮塔飛到與艦橋相同的高度上,艦體瞬間折為兩截,前段向右舷翻轉,幾乎立即沉沒;艦艉部豎立起來飄浮著,大約在6月9日2時,於主殘骸南方幾百英尺處沉沒。(這也是其裝備的日本雙聯裝410mm45倍徑炮所創下的最大「戰果」。)艦員和海軍土浦航空隊的113位學員、40位教官共1474人,只有353人生還,艦長三好輝彥大佐殉職。陸奧的沉沒被迅速掩蓋起來,當時的日本國民直到戰爭結束都不知曉這一事件。調查委員會對爆炸原因進行了調查,但沒能得出確定的結論。對爆炸原因的推測有間諜破壞、三式彈自爆、「潮」號驅逐艦掉落的深水炸彈爆炸等等。日本海軍曾打算打撈陸奧號,但由於艦體損壞嚴重而放棄。1944年7月,從陸奧號的燃料庫中回收了約600噸重油。1970年,深田船隻打撈株式會社重新開始打撈工程,將艦體的約70%打撈上來,主炮塔展示在舊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現海上自衛隊幹部候補生學校/第一術科學校/自衛隊警務隊江田島分隊憲兵隊)正門處,炮口指向學員們往來學校以及日常進行舢板操艇訓練的大海(外來參觀者經過單位預約可以參觀炮塔)。包括艦艏菊紋章、副炮在內的一部分遺物在各地展示。與其他戰後被打撈、拆卸的日本軍艦不同,陸奧號的艦體仍有一部分殘留在沉沒處。

沉沒的位置為北緯33度58分,東經132度24分。

陸奧之名
「陸奧」的名字來源於日本古代的令制國陸奧國,屬東山道,又稱奧州。就一般概念(注)而言,其領域大約包含今日的福島縣、宮城縣、岩手縣、青森縣、秋田縣東北的鹿角市與小坂町。

而現在,由青森縣下北半島,夏泊半島,津輕半島合圍而成的海灣被稱為「陸奧灣」,與津輕海峽和平館海峽相連。灣內分布有眾多小灣,各處均有扇貝養殖,其他水產品包括海參,海鞘,比目魚等。而在青森縣下北半島附近也有名為「陸奧市」的城市。

角色設定
因為體型看上去有點肉肉的,又被稱為「肉奧」。

因為其台詞的原因(小破入渠是補妝,中破入渠是換衣服),被認為是高女子力(注)的代表。也因此看上去比長門更加像是大姐姐一樣的角色。

台詞里也常常以成熟大姐姐的口吻調戲提督。

四格漫畫中擔當長門的吐槽役,總是在長門身邊吐槽長門。

對於陸奧來說,玩火是禁止事項。改造後貌似就不怎麼在意了

One of the Big Seven
陸奧與其姐妹艦長門是世界上最早裝備16英寸(406mm)/410mm口徑艦炮的一批戰列艦,試航時速度達到26.728 節,標準排水量在改造後高達39120噸,與長門和英國的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同為當時最大的戰艦,被並稱為「七大戰列艦」(Big Seven)。

建造黑歷史
陸奧由於在華盛頓條約生效之後依舊沒有完成最終建造,本來按照條約規定需要被廢棄,但是日軍卻和其餘國家謊稱「陸奧已經完全建造完畢」。各國記者紛紛表示要來參觀陸奧艦,為此日本海軍勒令軍工廠「必須趕在外國記者來訪前竣工,或者作出已經竣工的樣子」。於是陸奧原本定在隨後2個月中逐步完成的各項工程在工人們的日夜趕工下,硬生生的縮短到了一個星期;並且在外國記者來訪當天,急急忙忙從其它地方搬來了各種家具去裝飾船務室,並且還從其它地方請來了廚師,安排在廚房,甚至把海軍醫院裡的病人緊急轉院到艦上衛生室。最終在外國記者來訪的瞬間,陸奧艦剛好做完一切的應付準備,(據說再遲一分鐘都趕不上了。)因此陸奧才得以保留。或許也正是因為趕工的原因,陸奧已經埋下了第三炮台事故的種子。

三號炮塔幸運E
幸運E原出自FATE,用於吐槽其系列中槍兵的幸運值永遠只有E的梗不得善終。陸奧的經歷也堪稱坎坷:出生時就險些夭折、一生最值得稱道的戰績便是擊沉Big 7,然而擊沉的方式就是通過三號炮塔自爆擊沉自己。 遊戲中的體現,則是全艦娘第二低的運值,改造前只有3(僅高於大鳳的2)、改造後為5,後來在2014年10月24日維護後增加到6。由於過於喜感悲慘的經歷,幸運E常常被用來調侃陸奧。

改造前為3運,把3左右顛倒一下就是E,你懂的;雖然改造之後變成5了,但是英文單詞第五個字母又是E,喜大普奔啊啊啊啊;好容易改了6,英文字母表躲過了,但是俄文字母表和算上變體字母Ä的德文字母表,6號位不偏不倚又是E……請允許我做一個北上的表情)

熊語裡面這個字母寫作「Е」,讀作「耶~」

然而幸運E是FATE系列中吐槽槍兵的幸運值永遠只有E的梗,前面的同志腦補的也是不容易。。。

↑不管是不是腦補至少在這個詞條里很有喜感啦,調整編輯一下就好↑

在官方四格漫畫中,「第三炮塔」是令整個鎮守府都足以聞風喪膽的存在。晚間試膽大會劇情中,陸奧憑藉一句「第三炮塔…好熱!」就讓包括川內這個夜戰笨蛋在內的一眾小學生驅逐艦娘全部嚇跑,也獲得了「最恐怖角色」這個稱號。

艦娘房間採訪劇情中,與陸奧同住一房間的長門表示,因為陸奧隨時有可能爆炸,連在牆壁里都加裝了鋼板。聽到這話的吹雪和白雪一瞬間就告辭離開房間。

在大型建造劇情中,因為是同為自爆沉沒的,而被派去監督大鳳的建造。

據說其自爆的威力足以夷平整個鎮守府及附近海域。

然而在四格裡面最後還是炸了(orz),炸出了溫泉(被惡意滿滿的稱作「陸奧之泉」)所以每一個有溫泉的提督家裡都有一隻炸了的陸奧(大誤)

長陸奧
長陸奧本身在遊戲的台詞里並沒有多少提及對方的地方,但因為兩人既是姐妹艦,又都有著引以為豪的耐久、火力以及稀有度,對於沒有大和級的亞提來說,往往將兩人組合推圖,長久以往就形成了長陸奧這對CP。

在官方四格中,往往是陸奧擔任長門的吐槽役,動畫里兩人也是一同出場。(陸奧:霸道秘書艦愛上我。)有彈幕稱「長門是秘書艦,陸奧是秘書艦的秘書艦。」(所以長門才是是霸道秘書愛上我。)

四格第32話中,兩人在封面裡成對出場。已知最早的有官方欽定長陸奧的跡象的是女兒節家具中長陸奧搭配裝。

與這對CP相關的同人二設,既有善於戲弄的陸奧反而被一本正經的長門耍的團團轉,也有池面帥氣的長門被陸奧吃得死死的設定。(P站同人イケメン長門にドキドキ陸奧,id=39947769)

由於兩人都具有著大姐姐一般的成熟氣質,因此關於兩人的百合夫婦的TAG也有很多。(當然色氣值也是最高的,在艦C各CP中長期高居R-18率的榜首。)

由於陸奧的第三炮塔事故引起自爆的梗,因此在二設中,長門對陸奧(有意或無意)的調戲,也被戲稱為「玩火」。

在動畫中,官方借長陸奧狠狠賣了一把百合,使得這對原本在遊戲中沒什麼互動的姐妹艦,從此成為欽定。似乎是嘗到了賣長陸奧的甜頭,在之後的梅雨季節語音、夏季語音都出了長陸奧的CP語音官方你不要臉!

順帶一提,長陸奧的親爹(畫師)しずま本人也非常喜歡長陸奧這對CP。

[展開]作品中著名的CP之一:長陸奧
[展開]官方的證實(11集)
[展開]官方的證實(12集)
陸奧光線
在全艦C中,建造時間為五小時的船一共有三艘:長門,陸奧和俾斯麥。

麥姐作為四大歐提之證之一,出貨率自然不必說。不過就連同型艦的長門,出貨率也要遠遠低於陸奧(艦C著名地下組織:百級無長門俱樂部)。

「五小時哎!我用的Z1旗艦!肯定是麥姐!」「長門型戦艦二番艦..」這樣的對話時常出現在各大艦C論壇,並且大家都堅定不移的認為,本來出的是長門或者麥姐,結果被一道奇妙的光線照射後就變成了陸奧。

久而久之,陸奧光線之名就在天朝傳播開了。所以說這種事應該去找田中算帳啊

從來源上來說,此光線的正式名稱是「陸奥になるビーム」(變成陸奧光線)[1],縮寫為MNB(MNB=陸奥にMutsu niなるNaruビームBeam)。

[展開]MNB
此光線的記錄最早出現於俾斯麥實裝前的2013年夏季。據傳當時在某揭示板的拉包爾伺服器串內,只要有提督貼出建造出5小時的截圖,整個伺服器就會為這種光學武器所普照,其他提督的5小時建造時間的船(當時只有長門和陸奧)都會高機率地變成陸奧。不久之後日本的提督們就將建造5小時的截圖,乃至建造5小時出陸奧的結果稱為「陸奥になるビーム(變成陸奧光線)」[1]。在俾斯麥實裝後,此光線的反響更為劇烈。

後來也出現了調侃DMM的變體「どうせみんな陸奥になる」(反正大家都變成陸奧),縮寫為DMM(DMM=どうせDouseみんなMinna陸奥になるMutsu ni naru)。

[展開]DMM
另外,由於「陸奧Mutsu」和「武藏Musashi」第一個音節相同,而武藏在2014年7月4日實裝於大建,所以也有了歐洲人和非洲人的MNB之分。因此也經常有標題寫著MNB,點進去是武藏的事情出現。新的屠殺非洲人方式

陸奧蝸牛
日語蝸牛 かたつむり 反過來寫就是 りむつたか 日語陸奧 むつ 然後把陸奧代進反著寫的蝸牛 就成了 り陸奧たか 於是就有了陸奧蝸牛

-----------------------------

File:Yamatotrials.jpg

File:Yamato1945.pngFile:Yamato battleship under construction.jpgFile:1938 Japan Navy battleship.jpg

大和級戰艦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YhMQ1

2016-03-16_1414242016-03-16_1414402016-03-16_141550  

大和級戰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和級/大和級戰艦
建造中的大和號
海試中的武藏號
大和級戰艦(やまとがたせん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海軍)所建造戰艦的艦級,也是人類歷史上所建造過排水量最大的戰艦。
近年出現在不少日本電影、動畫、漫畫、塑料模級而重新廣為人知。特別是《宇宙戰艦大和號》令其知名度上昇及更大眾化。今日的「大和」可以說是日本人最熟悉的軍艦,但在太平洋戰爭中大和的存在是軍事機密,一般日本人幾乎全不知道。當時的日本人以為長門級戰艦的長門與陸奧為海軍主力。

1936年日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日本海軍明確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擊假想敵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戰略。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打算以單艦的戰鬥力來抵消美國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新級戰列艦的設計任務開始於1934年。 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第三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確定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與「武藏」,設計師為平賀讓。 1940年8月8日「大和」下水,1940年11月1日「武藏」下水。在建造過程中日本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國海軍很長時間裡無法掌握到大和級戰列艦的正確情報。另外,根據"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的該級三號艦「信濃」於1942年在建造中改建為航空母艦,四號艦(111號艦)在1940年11月動工,於1942年3月停工。
戰艦概觀
船體
大和級戰艦的艦體長寬比為6.76:1,為主砲射擊提供了穩定的平台並儘可能縮短了重裝甲覆蓋的面積; 由於主機功率並不高,所以日本專家當年為了提高動力的利用效率,設計了40種船模進行論證,最終確定的是球鼻級船艏。大和號艦艏水線以上部分明顯向外前傾,艦艏前端成半圓形,其兩舷大幅度外張,藉以減少艦艏上浪。艦艏水線以下部分採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線下約3米處,和尖削級艦艏相比,這種新構級可以減少8%的興波阻力,同時還減少了約3米的水線,從而節省了30噸左右的排水量。
動力
大和級安裝4座蒸汽輪機,蒸汽壓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溫度325度,最高輸出功率153,553軸馬力,最高速27.46節(試航狀態),最大續航力10,000海里/16節(最大重油裝載量6300噸)。大和艦還裝有8座發電機,總功率為4,800千瓦。大和艦動力系統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翔鶴級航空母艦採用的主機。但是正如前所述,由於球鼻級艦首的緣故,該艦阻力小,因而達到了設計所要求的27節航速
武備
武裝方面,其裝備三聯裝460毫米/45倍口徑主砲3座,為隱瞞其真實口徑,命名為「九四式四十厘米炮」,是當時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主砲,艦橋前呈背負式安裝兩座,艦橋後安裝一座,三聯裝炮塔總重1720噸,炮身重165噸,加上彈藥和炮塔裝甲的總重約2700噸,相當於當時大級驅逐艦的排水量。發射的穿甲彈為91式穿甲彈,砲彈重量1460千克,在為20km處對垂直甲穿深494毫米,對水平裝甲侵徹109毫米,30km處的數據分別為360毫米和189毫米。俯仰角+45°—-5°,填彈角度固定為+3°。火炮俯仰和炮塔轉動均由液壓驅動,俯仰速率8°/秒,炮塔旋轉一周需3分鐘。炮彈裝填為半自動機械化裝彈機,揚彈速度10發/分鐘,但是射速只有1.8發/分鐘,略低於Mk 7 16英寸艦砲。單管火炮壽命200-250發。
4座(改裝拆除2座)三聯裝155毫米/60倍口徑副砲是最上級巡洋艦改裝時拆卸下來的,以45°仰角時最大射程27公里,最大射高12000米,副砲既可以對艦也可以對空,射速5-7發/分鐘。
高炮為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射砲6座(改裝增加6座),配備機械式定時引信,對空最大射程14800米,最大射高9400米,射速14發/分鐘,身管壽命800-1500發。此外裝備大量日軍制式三聯裝25毫米口徑高射砲8座(改裝增加至52座三聯裝和6挺單裝),對空最大射程6800米,最大射高5000米,射速220發/分鐘。以及4挺九三式防空機槍。對空最大射程5000米,最大射高3000米,射速450發/分鐘。
裝甲
裝甲方面,側舷裝甲帶(最大)410毫米,砲塔(正面)650毫米,炮座560毫米,彈藥艙頂板270毫米,上層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揮塔(最大)495毫米。裝甲重量21266噸。
大和級重視防護,是當時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側舷水線裝甲厚度41厘米擁有20度的傾斜角,兩層水平裝甲厚度合計超過25厘米,砲塔正面裝甲厚度65厘米,其要害部位的裝甲防護可謂是面面俱到。大和級戰列艦是名副其實的是歷史上最大的,主砲威力、裝甲防護最強的戰列艦。大和級的關鍵部位使用VH Face-Harden高硬度裝甲板製造,乃是日本以英製KC-Type為基礎改良而來,而KC-Type裝甲則是在1913年跟著向英國購買的金剛號巡洋戰艦而引進日本的。但根據戰後的射擊測試結果,VH裝甲其平均品質基本等於美軍的Class-A裝甲(英國的實彈射擊報告中的最佳樣本甚至優於英國之最佳樣本)
雷達和火控系統
大和級在初建時,雷達技術尚未成熟。1941-1944年海軍研發出首批艦用搜索雷達,並在1940年命名為22級對海電探(對海搜索雷達)、21級對空電探(對空搜索雷達),安裝到多艘艦隻。其中22級電探是日本第一級使用磁控管技術的雷達,而且是日本製造的電探中能發揮到較良好的性能,其雷達波長10厘米,屬超短波對海雷達,功率2千瓦,22級的測距誤差為700米,一般可探測到35公里內的戰列艦、20公里內的巡洋艦、17公里內的驅逐艦。
而21級電探(1943年安裝在大和級的93式15米基線倒分像立體測距儀上),其雷達波長1.5米,功率5千瓦,可探測100公里內的戰機群、70公里內的戰鬥機、20公里內的戰列艦;測距誤差則有1-2公里。由於21級雷達過於笨重、功率低、可靠性差、故障率居高不下的弱點,因此大和級在1944年改裝時,在後桅安裝了新式的13級對空電探,但測距誤差卻大幅提高,其功率10千瓦,可探測50-100公里內的機群,50公里內的戰鬥機及30公里內的轟炸機。
大和級在1944年改裝後,因此成為唯一一級擁有雷達信號接收能力的日本軍艦,戰時會使用E-27逆向電探(雷達信號接收機,1943年安裝),它可接收300公里外敵艦雷達發出的偵測電波,並將雷達波數據傳返艦上處理分析以提前預警。
此外,21級電探、13級電探、22級電探均沒有採用方位顯示器和距離顯示器,因此它們完全無法提供目標的方位角資料,也無法提供仰角資料,只能通過反射波的大小猜測目標的情況(即「最大感度法」/「單瓣法」)。即便如此,和戰爭初期根本沒有雷達預警的情況比起來,在有多種對空對海雷達後,大和級的預警能力還是多少得到了改善。
武藏號在1944年沉沒,未有裝上更多雷達及電子系統。大和號在1944年下半葉在球鼻級艦首內安裝零號水下聽音器,作為對潛艦威脅的警戒,和今天的艦首聲納頗有些相似之處。
大和級主炮的火控系統包括93式15米基線倒分像立體測距儀、98式射擊儀、98式方位瞄準儀和機械式彈道計算機等。副炮配備有8米基線測距儀等光學瞄準設備,89式127毫米和96式25毫米高炮則有4.5米測距儀、2.5米測距儀和94式高射指揮儀等火控系統。
但整體來說,日本海軍的雷達在性能上要比美國的同類產品落後,而且日本艦艇也沒有安裝火控雷達,因而使大和艦的夜戰能力低於美國戰艦。
極端的機密措施
日本軍方對大和級採取的保密措施空前絕後:不僅像長門級一樣航速、火砲口徑、裝甲之類數據是完全保密的,連它本身的存在都作為絕對機密,對海軍省內部的無權人士都要想法隱瞞[1][2]。能接觸到圖紙的工程師要在保秘誓書上按指印[3]。圖紙在不使用的時候都保存在兩重的保險庫內[4]。 武藏號在建造時遺失了一張圖紙,結果導致特高課對能接觸到圖紙的人員進行了一個月的審問,有數人受到酷刑而不得不退出製圖工作[5]。最終弄失圖紙的少年製圖工受到了徒刑兩年緩期三年的判決。 [6]火砲的口徑是高度機密,連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視察時想詢問都被婉拒了。 [7]雷伊泰灣海戰時栗田健男中將都不知道它的口徑,有被美軍捉去的俘虜推測為很接近的「45公分」[8]。 淵田美津雄1936年在海軍大學校就讀時就和大西瀧治郎航空本部教育部長一起反對「丸四計畫」[9]。受著航空搭乘員訓練時的豊田穣就曾在機上聽教官介紹大和艦。 [10]。還有一些例子表明艦名在海軍中流傳開來:曾有砲術學校報名者把第一志願到第三志願全都填上「大和​​」[11]。 1943年源田實到橫須賀海軍砲術學校講課時,說「世界三大笑話就是,萬里長城,金字塔,大和武藏」,結果教導主任黛治夫把他狠訓了一頓[12]。在吳市曾有名坪井的水兵上岸公幹,由於手插在口袋裡違反軍紀而被憲兵拘留,問及所屬艦時自報大和號,對方立刻驚訝地問「是一號艦嗎」,隨即只是簡單地批評教育一下就釋放了[13]。
不過至少對吳市和長崎和居民來說,超級巨艦早已不是秘密。 [14]在大和號(1號艦)下水後,從吳市的平原町就能清楚看到它。 [15]。但是當時的平民自覺配合軍方的政策,往往不向外人談論該艦。 [16]但到了戰爭末期社會上已經開流傳開來「海軍擁有比長門更大的戰艦」的說法,大和戰沉之後這個消息也在吳市悄悄流傳。 [17]。此時美軍已經了解到了兩艦的艦名,於沖繩戰役時投下宣傳彈宣布「大和號已經沉沒,其姐妹艦武藏號也在菲律賓海戰沉了」。 [18]。歷史學家一般認為採取如此保密措施的原因是怕美國得知日本擁有18英寸主砲的戰列艦後也建造同樣火力的戰列艦,從而在質量上趕超日本海軍。 [19]。牧野茂在對比日美戰列艦的防禦時說「設計上的漏洞實在不少,而其原因之一就是整個設計都是在密室裡進行,這些機密措施導致的結果,是得不償失的,這一點應當牢記於心」。 [20][21]。
作戰史

雷伊泰灣海戰前,於文萊泊地集合的日本戰艦群。最前是戰艦長門,之後是驅逐艦、大和、武藏。但圖中無法確認哪一隻是大和與武藏。
一號艦大和號下水服役時珍珠港事件與馬來亞海戰結束不久,大艦巨砲主義不敵空中優勢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主力艦漸開始由航空母艦取代戰艦。但日本海軍依然將其當作主力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能動用所以很少出戰。不過,日本海軍也一直期待大和級戰艦能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這裡指戰艦)進行日德蘭式海戰。 [22]
1944年6月菲律賓海海戰中,「大和」與「武藏」面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儘管大和、武藏兩艦和盟軍的紐澤西號(愛荷華級戰列艦2號艦,美國海軍當年最大的戰艦之一)均參與其中,不過並沒有出現日方期待的雙方直接對射的戰事。
大和號
主條目:大和號戰艦
1941年12月16日「大和」竣工並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大和」服役以後於1942年接替「長門」號戰列艦作為聯合艦隊旗艦,1942年6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中,「大和」號被美軍投擲多枚炸彈擊中受傷。

2006年,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中一以1:10 為比例的大和號戰艦模級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島海區,企圖對沖繩群島海域的盟軍艦艇進行自殺性特攻,史稱菊水特攻 。原定計畫是突破盟軍艦艇防線之後一舉衝上沖繩島的沙灘,使戰艦擱淺作為不沉砲台使用,待彈藥耗盡後艦上人員作為陸戰隊投入沖繩防禦,據說艦上還為此​​特別準備了各式輕武器,途中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於日本九州鹿兒島西南海域(北緯30.22度,東經128.04度)。
武藏號       
主條目:武藏號戰艦
1942年8月5日「武藏」竣工。
1944年10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企圖攻擊位於雷伊泰灣的盟軍登陸艦隊。 1944年10月24日「武藏」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於19時35分傾覆沉沒,沉沒水域位於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   
2015年3月3日,美國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Paul Allen發布消息,表示在菲律賓西布顏海水面下1公里處,找到日本沉沒的戰艦武藏號。[23]
信濃號
主條目:信濃號航空母艦
由於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損失大量航空母艦,因此軍方除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艦以外,亦計劃對既有軍艦進行航空母艦改裝,在這時處於半完成狀態的110號艦(即後來的信濃號)也被日本海軍列入改裝排程(期間日本軍方高層之間曾多次爭論),於是信濃號從一艘戰艦被改裝成航空母艦。
信濃號最終於1944年11月19日竣工。竣工後第九天,信濃號在日本瀨戶內海進行海試(一說航向瀨戶內海以避免美軍的轟炸影響進度),被美國海軍潛艦射水魚號發現並攻擊,被命中4條魚雷,由於損管不利而於7小時後沉沒

---------------------------

二戰沉沒大和級戰艦現蹤?94歲老兵:無限感慨-沉船|二次大戰|大和艦|武藏艦|雷伊泰灣海戰|大日本帝國海軍-風傳媒-李忠謙 - http://goo.gl/gg8EEd

二戰沉沒大和級戰艦現蹤?94歲老兵:無限感慨
李忠謙 2015年03月04日 06:47

二戰時期的大日本帝國海軍,最負盛名的一艘戰艦就是大和號戰艦,這艘戰艦除了是人類歷史上排水量最大的戰艦,也是各國海軍往昔「大艦巨砲主義」的終點。其實大和級戰艦不只一艘大和艦,第一艘被擊沉的大和級戰艦也不是大和艦,而是1944年10月24日傾覆沉沒在菲律賓海域的武藏艦。在錫布延海沉睡了70年後,武藏艦的身影又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而且是在微軟共同創辦人的推特上。

準備參與雷伊泰灣海戰的武藏號。
準備參與雷伊泰灣海戰的武藏號。
(Paul Allen推特)
(Paul Allen推特)
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3日在自己的推特上貼出了幾張海底沉船照,這艘沉船正是昔日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榮光—大和級武藏艦(大和二號艦)。艾倫在推特上寫著:沉沒於1944年的戰艦武藏號,被我的遊艇章魚號(Octopus)在深逾1公里的錫布延海底發現了。他除了貼出包括船首的菊花紋章、及寫有「開」、「主弁」等日文漢字的閥門開關照片,艾倫也向船上罹難的一千多名海軍官兵致哀,並表示最近還會釋出武藏號的影片。

武藏號慘遭盟軍空襲。
武藏號慘遭盟軍空襲。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消息傳出後,日媒對這項發現都非常重視。但即便是日本的戰史專家,一時間也無法確認這些照片是否屬於武藏號。由舊日本海軍與海上自衛隊退役老兵組成的公益財團法人「水交會」成員表示,過去沒有聽過發現武藏號沉沒船身的消息。戰史與軍武專家小高正稔則表示,武藏號這樣的戰艦留下來的照片非常非常的少,所以我們不甚明暸的地方也非常多。但他看過艾倫貼出的照片後,從菊花紋章的樣式初步推斷,這艘沉船確實是武藏號。

武藏號的巨大甲板與46公分主砲。    
武藏號的巨大甲板與46公分主砲。
武藏號的船身佈局。
武藏號的船身佈局。
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素有「大和艦博物館」之稱,館長戶高一成非常興奮地表示:「從照片中的菊花紋章基座與其下方鎖鍊與繩結孔洞的形狀,都可判斷與大和級的武藏號特徵相符。」而且從沉船發現的位置與深度看來,也應該是武藏號沒錯。《每日新聞》指出,根據舊日本海軍的紀錄,武藏沉沒的地點是在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由於海洋潮流影響,船身在海底的位置也有移動的可能。

(Paul Allen推特)
(Paul Allen推特)
武藏號姊妹艦大和號(模型)的船首樣貌與菊花紋章。
武藏號姊妹艦大和號(模型)的船首樣貌與菊花紋章。
NHK表示,日本在戰後曾數度想要打撈武藏號,但始終沒有成功。1942年服役的武藏,全長263公尺、排水量達69100公噸、搭載46公分主砲9門。在1944年10月參與雷伊泰灣海戰,企圖攻擊盟軍的登陸艦隊。24日上午進入菲律賓錫布延海時,遭到美軍航空母艦的飛機攻擊。在遭數波空襲與至少20枚魚雷、17枚炸彈擊中後,於19時35分傾覆沉沒,自艦長豬口敏平以下一千多名官兵與船同沉。富士電視台找到了當年曾經在武藏艦服役的中島茂(94歲),他說:「真的嚇了一跳,我以為當年的戰友們都已隨著武藏號永遠沉睡海底,真是無限感慨啊。」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標籤: 暫無標籤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艘,建成了兩艘大和號和武藏號。

1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背景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最終建成了兩艘:大和號與武藏號。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1934年日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為假想敵制定了新的國防方針。1936年日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日本海軍明確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擊假想敵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戰略。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決心以單艦的威力來抵消對方在數量上的優勢。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任務開始於1934年。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劃",確定建造2艘大和級戰列艦。
回目錄
2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概貌
大和級戰列艦艦體長寬比為6.76:1,為主炮射擊提供了穩定的平台並儘可能縮短了重裝甲覆蓋的面積;艦艏上部明顯前傾並大幅度外張,其前甲板內側的細腰部呈內凹的曲線狀,其形態與美海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相似。採用球鼻艏配合船體良好的線形設計,使艦體的減阻性能十分優良,以15萬匹馬力的主機功率使航速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超過27節;大和級的艦橋為日本特色的塔式艦橋,高達45米。艦橋之後是單煙囪,容納通向各鍋爐的煙道,煙囪盡量向後傾斜遠離艦橋,以避免排煙影響艦橋工作。艦艉露天甲板之下有容納艦載飛機的機庫與艦載小艇的舷側隧道狀艇庫。大和級戰列艦以其裝備的9門460毫米口徑巨型主炮聞名於世,是當時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主炮,炮身重165噸,主炮炮彈重1460千克,三聯裝主炮炮塔的旋迴部分重約2700噸,相當於當時大型驅逐艦的排水量。在艦橋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負式布置兩座主炮塔,艦體後部布置一座主炮塔。4座三聯裝155毫米口徑副炮是最上級重巡洋艦改裝時拆卸下來的。與主炮塔相鄰的副炮塔防禦能力薄弱,彈藥庫距離過近,一旦中彈損害容易波及主炮彈藥庫,為此後來還專門強化了防護措施。大和級重視防護,是當時防禦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按照設計要求,艦體防禦裝甲能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2萬-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兩層水平裝甲厚度合計超過25厘米,能承受800公斤航空炸彈的攻擊;在甲板的煙囪開口處使用38厘米厚的蜂巢狀裝甲;水下防護能力按照能夠抵禦400公斤TNT爆炸當量的標準設計,其要害部位的裝甲防護可謂是面面俱到。大和級戰列艦是名副其實的是歷史上最大的,主炮威力最強、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
一號艦「大和」號1937年11月4日開工,二號艦「武藏」號1938年3月29日開工。在建造過程中日本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國海軍很長時間裡無法掌握到大和級戰列艦的正確情報。
另外,根據"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的該級三號艦「信濃」號於1942年在建造中改建為航空母艦,四號艦(111號艦)在1940年11月動工,於1942年3月停工。
回目錄
3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戰艦簡介和建造背景
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劃",確定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一號艦「大和」號(Yamato)1937年11月4日開工,二號艦「武藏」號(Musashi)1938年3月29日開工。在建造過程中日本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國海軍很長時間裡無法掌握到大和級戰列艦的正確情報(美國於1938年就隱約知道了日本新建戰列艦的企圖,但直到1942年才首次拍攝到大和艦的真面目,據當時測算,大和艦排水量約6萬噸,遠遠超過此前估計)。當時一般日該國民幾乎不知道日本建造了如此強大的戰艦。另外,根據"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110號艦)「信濃」號由橫須賀海軍船廠建造,1940年5月4日開工,1941年12月暫停,於1942年在建造中建成50%時改建為信濃號航空母艦(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厚裝甲的航空母艦)。四號艦(111號艦)在1940年11月動工,於1942年3月停工。大和級戰艦的命名有一種說法,即以日本首都所在地的古國名命名,日本舊時首都為奈良,屬於大和國;當時首都為東京,屬於武藏國,預備首都松代,屬於信濃國。
回目錄
4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服役經歷
1941年12月16日「大和」號戰列艦竣工並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1942年2月接替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戰列艦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1942年6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1942年8月5日「武藏」號竣工。大和級戰列艦雖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得輕易動用而很少出戰。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中,「大和」與「武藏」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但是面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后沉沒,「大和」號受傷。1945年4月7日「大和」號開赴沖繩群島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被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
回目錄
5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各艦概況
大和號
以古國名,即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命名,並且有象徵「日本民族」的意義。大和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
「大和(計劃名A140F5)」在1937年11月4日,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開工。為建造大和擴建了干船塢。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造船廠本身亦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塢注水而已。由於保持機密,下水典禮並沒有向外公布。1941年12月7日完成海試,同年12月16日服役。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1942年2月12日大和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一部分的航空母艦戰隊官佐在開戰後5個月因大和仍然沒有出擊而說「不是聯合艦隊,是大和旅館」。6月中途島海戰,大和在遠離航空母艦部隊的後方跟進,而沒有直接參与海戰。
1942年8月17日大和出航特魯克島支援索羅門群島方面的戰事。1943年2月11日旗艦的任務被改良了司令部設施的大和級‎二號艦「武藏」取代。1943年5月8日返回日本本土,在吳增強了防空火力后,8月16日返回特魯克島。雖然索羅門群島的戰事不利,但是武藏、大和依然沒有直接參与戰事,只是不斷往返日本與特魯克,批評「大和旅館」的聲音不斷加強。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在特魯克島以西180海里被美軍潛艇魟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3號炮塔下的右舷。儘管只是令艦身小部分受損,但由於爆炸的衝擊將船舷下端部分鋼板推入艦體內,而支持裝甲板的支撐構造則插穿防禦彈片的水密艙縱向隔牆,機械室及火藥庫進水。如此只是敵彈命中的衝擊就能令艦體水密艙進水是危險且致命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時進行修補,增設了一層呈45度傾角的縱壁。大和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強化了對空火力。
1944年6月15日,大和參與菲律賓海海戰(馬里亞納海戰),日本海軍首次將戰列艦‎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作戰,但在整個戰役過程中並沒有特別活躍的表現。
1944年10月22日,大和編入第二艦隊參加萊特灣海戰。25日薩馬島海戰中使用主炮共發射了104發炮彈。在回程前前甲板共被美軍轟炸機命中了4顆炸彈,但對後續的戰鬥沒有特別影響。直接擊中炮塔的炸彈,只令炮塔上的塗漆剝落(根據第二炮塔長奧田特務少佐的手記中記述,炸彈命中后的沖撃令第二炮塔的人員大半因腦震蕩而倒下)。入塢修理損傷時再次強化了防空火力。
1945年4月6日,大和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從山口縣德山灣海向沖繩方向出擊。執行自殺式特攻的命令。12時30分在鹿兒島縣坊之岬海90海里遭到美軍艦載機轟炸,到14時17分,共受到美軍386架飛機多波次的攻擊。主要的損害情況如下:12時38分被2枚中型炸彈擊中,後部射撃指揮所、2號副炮、對空雷達損壞。12時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魚雷命中。13時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魚雷命中。13時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魚雷命中。14時被3枚中型炸彈命中。14時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魚雷命中。14時12分左舷中部、後部各命中1枚魚雷。右舷主機只能提供12節的速度。這時左舷傾斜6度。14時17分左舷中部被魚雷1命中。14時20分,左舷傾斜已增至20度,復原傾斜已經不可能。全員上甲板命令發出。美軍採用摧毀一側舷的對空裝備后,再使用魚雷集中攻擊該舷的方法,射向大和的魚雷除一枚外,全都集中左舷,令其喪失復原性及操控性。後部注排水控制室被破壊,令注排水十分困難。由於艦隻已不能操控,美軍的魚雷更容易擊中大和。「全員上甲板」棄艦的命令下達3分鐘后艦身已大傾斜且露出紅色的艦腹,14時23分橫轉並沉沒,第3主炮塔的彈藥庫發生大爆炸。2767名艦員中僅276名生還。當時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雲,遠至鹿兒島亦能看到。1945年8月31日除籍。
目前大和位於北緯30度42分、東經128度08分,即長崎縣男女群島女島南方176公里,水深345米的地方。
歷代艦長:
宮裡秀德(大佐):1941年9月5日~(艤裝委員長)
高柳儀八(大佐):1941年11月1日~
松田千秋(大佐):1942年12月17日~
大野竹二(大佐):1943年9月7日~
森下信衛(大佐):1944年1月25日~
有賀幸作(大佐):1944年11月25日~1945年4月7日
武藏號
以日本古國名,即日本東海道的武藏國命名。武藏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二號艦。武藏於1938年3月29日開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武藏建造過程中對司令部、艦橋設施實施了改進,1942年8月5日竣工。性能數據與「大和」號相同。
1943年2月11日,武藏曾一度接替入塢修理的姊妹艦大和成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
1943年5月17日,運載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遺體返回日本。
1944年3月29日,武藏由帛琉出港時遭到美國潛艇的伏擊,一枚魚雷擊中水線以下艦艏,造成大量進水(3000噸)。4月3日返回吳港修復損傷。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強化了對空火力。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艦隊編入第1機動艦隊,為航空母艦提供掩護,參加馬里亞納海戰。
1944年8月,豬口敏平成為了「武藏」號艦長,由於他對戰列艦炮術的精通在日本海軍內部被譽為「炮術之神」。
1944年10月,由栗田健男海軍中將率領包括大和、武藏在內的第2艦隊從婆羅洲北部的斯里巴加灣出發參加萊特灣海戰,企圖攻擊位於萊特灣的盟軍登陸艦隊。1944年10月24日進入菲律賓錫布延海,10時30分遭到美軍航空母艦飛機攻擊。武藏成為美軍飛機主要攻擊目標之一。武藏被第一枚魚雷命中時,相當於400公斤TNT的爆炸雖然對可承受500公斤TNT打擊的艦體所造成的損害微不足道,但爆炸產生的震動卻造成主炮方位盤出現故障(瞄準裝置的失靈使武藏主炮無法齊射,其艦長豬口敏平與艦同沉前留下遺書中都不忘要求改進主炮方位盤)。第二輪空襲時武藏的炮術長請求艦長豬口敏平允許主炮發射對空的三式彈,但是艦長因擔心三式彈對炮膛磨損大予以拒絕,一旦使用後續作戰時很難保證射擊精度。12時左右第二輪空襲中武藏被3枚魚雷命中左舷,造成艦體左傾,艦首下沉,為保持艦體平衡向另側舷部分艙室注水,2枚炸彈命中左舷,大火蔓延機艙受損只能以三軸推進,航速尚能保持22節,由於艦體破損增大了阻力,武藏還是漸漸脫離了編隊。13時19分,第三輪空襲中,武藏左、右舷分別被2枚、3枚魚雷擊中,造成防禦隔壁破壞,大量進水。另有4枚炸彈命中。三輪空襲之後,武藏向左傾斜10度,脫離編隊落後了很遠。15時孤立的武藏成為空襲的重點,接二連三地被11枚魚雷、10顆炸彈命中。15時30分武藏已經喪失了機動能力。武藏總共被19條魚雷和17顆航空炸彈擊中。19時15分,由於傾斜增大且無法控制,下達棄艦的命令。武藏於19時35分傾覆沉沒。1021名艦員喪生,1376名艦員生還。1945年8月31日除籍。
武藏沉沒水域位於北緯13度7分,東經122度32分。
歷代艦長
有馬馨(大佐):1942年8月5日~
古村啟藏(大佐):1943年6月21日~
朝倉豐次(大佐):1943年11月6日~
豬口敏平(少將):1944年8月15日~1944年10月24日
回目錄
6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65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
尺寸:全艦長263米/水線長256米/艦寬38.9米/吃水10.4米
動力:12座鍋爐,4台蒸汽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153000馬力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航速:27節,儲油量6300噸,續航力:7200海里/16節。
武備:三聯裝460毫米/45倍口徑主炮3座(前2后1),三聯裝155毫米/60倍口徑副炮4座(改裝拆除2座),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射炮6座(大和號改裝增加6座),三聯裝25毫米口徑高射炮8座(大和號改裝增加132門)
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頂板)270毫米,炮座560毫米,彈藥艙頂板270毫米,上層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揮塔(最大)495毫米。裝甲重量21266噸
艦載飛機:6架水上飛機
艦員:2300人


軍情動態》日本首位神盾艦女艦長! 統領妙高號300官兵
軍情動態》日本首位神盾艦女艦長! 統領妙高號300官兵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P1mgt2
日本海上自衛隊今出現史上首位神盾艦女艦長,由現年48歲的大谷三穗接任金剛級護衛艦「妙高號」的艦長。(圖擷取自日本共同社新聞)
2019-12-02 13:32:3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今日(2日)出現史上首位神盾艦女艦長,由現年48歲的一等海佐(上校)大谷三穗接任金剛級護衛艦「妙高號」(舷號:DDG-175)的艦長,上午在妙高號的母港舞鶴基地內舉行就職儀式,肩負起攔截飛彈的重任。
綜合日媒報導,海上自衛隊表示,大谷三穗出身大阪府吹田市,1996年畢業於日本防衛大學,是第一期女性畢業生,並於2013年擔任訓練艦「島雪號」艦長,2016年晉升為護衛艦「山霧號」艦長,經歷十分優秀。
在就職儀式上,大谷三穗登上妙高號上訓示官兵,「要毫不猶豫地完成本分工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大谷三穗表示,對成為身為首位女艦長深感光榮。她也指出,在自衛隊工作的女性會逐漸增加,期間會歷經結婚生子,如何在自衛隊裡建立可以讓女性活躍的工作環境是個課題。
金剛級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批配備有神盾系統的護衛艦,首艦金剛號1993年完工,後續包含霧島號、妙高號及鳥海號,一共建造4艘,是防禦彈道飛彈的主要力量之一,特別是來自北韓的威脅。妙高號乘員約300人,標準排水量約7250公噸、滿載排水量約9485公噸。

大谷三穗
海外網7月1日消息:日本經濟新聞近日採訪了日本第一位護衛艦女艦長大谷三穗。並針對其進行了專訪活動,提到了其指揮艦員警戒監視中國海軍等工作中的細節。
日本海上自衛隊2等海佐大谷三穗(45歲)成為日本首位護衛艦女艦長。6月剛剛發生了中國軍艦進入日本主張的毗連海域的事件。「不清楚外國艦船什麼時候會進入領海」,她緊張地指揮著約200名隊員進行警戒監視。坐在「山霧」號護衛艦艦長席上的大谷平靜笑著說:「因為接收報告是不分晝夜的,所以一直都睡眠不足」。
大谷曾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在電視上看到海灣戰爭後她決定「改變不溫不火的生活現狀」。正好那年日本防衛大學開始招收女性學員,大谷毅然中途退學成為日本防衛大學的首期女性學員。後來進入海上自衛隊,經常在海上一呆就是1個月。
大谷曾離過一次婚。女兒由外祖父母照看,她感慨道:「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孩子已經不用尿布,也會說話了」。當時已經上小學的女兒不願讓媽媽出海半年之久,大谷勸說「媽媽不出海就當不了夢想中的艦長了」。如今,女兒已經是初中生,過著寄宿生活。2016年2月,當大谷終於升任艦長,女兒祝福道:「(媽媽)夢想成真太好了」。
雖然日本自衛隊中的男性比例超過90%,但是大谷已經感覺不到「不過是個女人」的異樣眼光了。即便如此,她仍有壓力,因為「如果被人認為女性還是不行,會影響今後自衛隊中的女性」。每天,大谷都深深地感到「國防不分男女」。
大谷三穗
1971年生於日本大阪府,1996年作為日本防衛大學第一期女性學員畢業後進入海上自衛隊。最初以飛行員為目標,但2013年成為「島雪」號訓練艦的首位女性艦長。2016年2月成為「山霧」號護衛艦艦長。目前為2等海佐

日本自衛隊單身媽媽女艦長,領導210名男兵,這是有多厲害
2017/08/12
日本自衛隊招募女兵始於1968年,迄今已有42年的歷史。最開始,只限於陸上自衛隊招收女兵,並且只限於護士等醫療衛生工作,但現在自衛隊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已對日本女性開放。日本女兵從軍士晉陞為軍官比男兵更為嚴格。據說,每年只有5名左右的女隊員通過考試晉陞為軍官。多數被淘汰的女兵只能從事部隊的技術性工種日本海上自衛隊2等海佐大谷三穗(相當於海軍中校)在海自橫須賀基地就任「山霧」號驅逐艦艦長,成為日本首位女性現役驅逐艦艦長。她將率領約220名隊員。
在總共約4.2萬名日本海自隊員中,約有2400名女隊員。「山霧」號上配有女性居住區及廁所,約有10名女隊員。她還發表聲明稱:「為了在我之後的女性自衛官,我也要不驕不躁地完成任務。」與西方國家相比,日本女性艦員數量較少,女艦員要成為艦長非常不容易。按照日本培訓海軍軍官的途徑,艦員從海軍院校畢業后,會分配到艦上某個部門擔任部門長,從中再選取比較優秀的人成為副艦長,然後晉陞為艦長,整個過程優中選優。在男性艦員林立的作戰艦艇上,女性艦員要脫穎而出成為艦長非常困難。大谷曾離過一次婚,有一個女兒,由於經常回不了家,所以女兒由她的爸媽照看。大谷三穗畢竟是個母親,她曾經感慨道:「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孩子已經不用尿布,也會說話了」。當時已經上國小的女兒不願讓媽媽出海半年之久,大谷三穗勸孩子:說「媽媽不出海就當不了夢想中的艦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