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義鎮生育禮俗

姜義鎮退而不休 為客家文化資產盡心力
【文 / 彭日鏡】 2011-08-16

圖說:姜義鎮將多年來蒐集有關台灣客家、俗諺的由來,編撰成三本書。 彭日鏡攝
  客家文化在時代變遷及未受重視下,已面臨失傳之虞,退而不休的新竹縣國小退休校長姜義鎮,致力於客家民俗文化的研究,為客家文化點燈,最近一口氣出版有關客家民俗、軼事及祀神等內容的三本書,為客家文化資產盡心力,極為難得。
  現年78歲的姜義鎮,擔任教職春風化雨42載,於16年前自竹東國小退休,生性勞碌的他,並不因此而鬆懈下來。對地方文史工作十分有興趣的他,一頭裁入地方文史研究、編纂的工作,著有不少書並成為學校的鄉土教材,這樣的日子讓他退休後的生活過得十分充實。
  姜義鎮最近在新竹社教館及縣府的協助下,將多年來蒐集有關客家文化、民俗、傳說、俗諺的由來,編撰成「竹縣風情」、「客家民間故事與習俗」及「竹縣寺廟祀神簡介」共三本書,讓鄉土史料更為充實,客家文化得以延續、發揚。
  縣長邱鏡淳對該三本書的心得是,饒富趣味,讀來令人時而莞爾,時而頷首,或心有戚戚焉,或有茅塞頓開、恍然大悟之快。
  姜義鎮表示,三本書引經據典可說是台灣客家人生活的反映寫照,不過蒐售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還要更多文化人積極投入,使貧脊的客家文化滋長、茁壯。

-----------------

新竹美學館新書發表 追憶吳載熙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邀請文史工作者姜義鎮(右) 與吳聲淼,編著《客家民俗大觀》與《飛越吧哩嘓的天空-追憶空軍英雄吳載熙》等4本新書。(記者廖雪茹攝)〔記者廖雪茹/新埔報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以「在地觀點,建 構在地輪廓」為主旨,針對民俗祭祀及客家風雲人物,邀請姜義鎮與吳聲淼編著《客家民俗大觀》與《飛越吧哩嘓的天空—追憶空軍英雄吳載 熙》等4本新書,昨在吳濁流故居發表,成為在地的文化盛事。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與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昨在新埔鎮大茅埔 吳濁 流故居,舉辦98年度新書發表會。新書作者姜義鎮和吳聲淼,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分享研究心得,吳載熙的3名胞弟吳載奇、吳載堯、吳 載威都出席參加,並親為大家導覽吳載熙文物。
國小退休校長姜義鎮,長年投入民俗文化的 調查,這次將研究所得撰寫成《禮俗與禁忌》、《祭祀漫談》、《客家民俗大觀》3本書籍。他說,民間有「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說法,希望藉由文字的平 台,讓大家對平民百姓的信仰與情感世界有所認識,進而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深一點的理解和啟悟。
傳記人物吳載熙為「黑貓中隊」隊員,民國55年在出特種 作戰任務時,駕駛U-2失事殉職,年僅32歲。松林國小教務主任吳聲淼說,吳載熙是台灣文豪吳濁流同宗房內,他稱呼吳載熙姨丈;他對家鄉人文有一份使命 感,因此經由吳家提供資料,編著《飛越吧哩嘓的天空—追憶空軍英雄吳載熙》一書,希望永遠感謝與懷念這位空軍英雄。
美學館推廣組長郭慧龍、兩河協會理事長姜信淇推薦說,這4本書 以文字與豐富圖像呈現客庄文化資源多元的真實感動。有興趣的民眾,可向美學館詢問:(03)5263176。

------------------------------------------------

姜義鎮生育禮俗--師資簡歷

l 新竹師專畢業
l 竹東國小退休校長
l 客委會網路學院教師
l 電台主講
l 新竹社教館講師
l 中小學鄉土教育教師研習會講師

竹東社區大學 - 103春季課程大綱-D02-客家師父話真生趣-姜義鎮 - http://goo.gl/NkAFIK

台灣客家數位圖書館 - http://goo.gl/OWOihD

出版分類項: 文化傳播
作者: 姜義鎮
出版類型: 圖書
出版年月: 101年06月
規格:
定價: 220
出版單位: 新竹縣竹東鎮樹杞林客家文化協會
ISBN: 978-986-84585-6-7
GPN:
展售資訊:
補助年度: 101年

博客來-新竹客家民俗大觀[軟精裝] - http://goo.gl/ldmpsK

--------------------------------

客家生育禮俗

---------------------------

婚禮小物批發 DIY 新郎新娘喜糖盒(大) 婚禮用品推薦

婚禮小物批發 DIY 新郎新娘喜糖盒(大) 婚禮用品推薦 - 心願幸福婚禮小物 - http://goo.gl/9y6T4H

-----------------------------

出生到週歲 台生育禮俗總整理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16-01-29 23:24:45 PM 標籤: 育兒 , 習俗
【大紀元2016年01月30日訊】(中央社台北30日電)內政部今天表示,新生兒從出生到週歲,有包括報喜訊、收涎等各項生育禮俗,內政部去年邀請專家學者整理,幫助新手爸媽了解,不至於手忙腳亂。

內政部表示,1歲以前的小孩最脆弱,也較難以養育,為了替生命中最脆弱的階段表達祝福與祈禱,從新生兒呱呱落地開始,便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禮俗活動,每經歷一個階段,就象徵著孩子的平安成長。新生兒從出生到週歲的祝福可分為4個階段。
第1階段:「出生報喜訊」。出生,是每個人生命的起點,也是家人滿懷歡欣與充滿感動的時刻,現代醫學進步,新生兒多在醫院出生,通常家人會利用電子通訊產品和親友分享喜悅。
第2階段:「滿月送祝福」。到了滿月,可為新生兒剃胎髮,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祭拜祖先稟告新生兒名字,之後家人向孩子說些祝福的吉祥話。此時,許多親友也會致送新生兒賀禮,父母通常也會準備油飯或蛋糕和親友分享喜悅。內政部也提醒新手父母,要記得在新生兒出生60天內,至戶政機關登記戶口。
第3階段:「4月收口水」。剛出生的嬰兒,口腔肌肉的發育尚不健全,容易流口水,到了4個月大的時後,口腔肌肉控制能力趨於完整,進行收涎活動,讓嬰兒學習口水吞嚥,就不再口水溢流。
收涎時,家人將紅線串起的數個酥餅(或餅乾)掛在新生兒胸前,再抱著新生兒到親友家走動,讓親友取一塊酥餅在新生兒嘴邊擦一下(抹唾液),口中唸著吉祥話,祈求新生兒順利長大成人,也凝聚親友間的情感。
第4階段:「週歲過生日」。孩子滿週歲要過第一次的生日,現代人若想遵循傳統,可讓嬰兒光著腳丫踩在兩個紅麵龜(腳踏龜)上,此稱為「踩壽」,與「採壽」同音,希望孩子膨膨大、長命百歲。
內政部表示,民眾如果想知道更多的生育禮俗吉祥語,可以上「內政部全球資訊網首頁/公告專區/現代國民生育禮」查詢及下載運用。

---------------------------

自古以來,結婚生子是人生必經大事,國人尤重視生育子嗣以延續家族香火,如果家中年輕一輩結婚甚久,媳婦的肚子仍然沒有動靜,可是會急壞老一輩人家。
要是小孩子遲遲不來報到,以前人家有的會請道士或尪姨來家中做「栽花換斗」法術。本鄉永豐宮媽祖廟元宵節舉辦提花燈遊街,也有遲遲不能生的夫妻或婦人,會鑽過花燈底下,再爬起來,從花燈的花籃裡取一朵花,拿回去插於家中,以此祈求早日生育。(註20)
也有人會去廟裡祭拜註生娘娘,祈求神明讓媳婦趕快為家中添新生命,為全家帶來歡慶的氣氛。
以前農業社會是多子多孫多福氣,反倒是一、二十年來,現代年輕人生育愈來愈少,人口愈來愈精簡,歷年來政府衛生單位還屢次提倡「二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少」,以及三年生一個的計劃。到如今人口遞減,政府趕忙鼓勵年輕人趕快「增產報國」,提供多項生育補助與育兒福利了。
第一節:懷孕
婦人懷孕之後,俗話說:「大腹肚」,懷孕時會有一些症狀像嘔吐、頭昏、怕葷腥等現象,一般人說這是:「病子」。所以,家中的長輩一發現媳婦有這些症候,便知道媳婦懷孕「有喜」了,請醫師來診斷確定後,全家便一陣歡喜。
懷孕的婦人常會喜歡吃「鹹酸甜」,較富有的人家,便會開始給媳婦兒進補,通常會以雞鴨、豬肝、排骨等,燉中藥為孕婦補身子,讓懷孕的母體有元氣,未來生出的小孩才健康,這就是「補胎」。所以有句俗話說:「補胎,較好做月內。」(註21)
如果家中有人懷孕在身,習俗稱信此時家中便要小心,不能沖犯胎神,動了胎氣,像不可隨意動土,不可任意搬動大家具,不可釘鐵釘、燒炭火、動剪刀。習俗相信胎兒的生命由胎神支配,若沖犯胎神者,胎兒會有缺陷,或成兔唇。胎神會降臨在家中任何角落,所以不能隨便移動室內的器物,不能在牆上打釘。否則,一旦觸怒胎神,懷孕的婦人輕者會腹痛,嚴重者會流產或難產。以前的人家若孕婦身體不適,便會請道士到家中作法,或是到廟裡祈福,祈求母子平安。
懷孕的婦女另外還有一些忌諱,像忌看傀儡戲,否則將會生出無骨軟骨或畸形的小孩;禁止看到月蝕,否則嬰兒會殘廢;忌諱橫跨牛繩或秤桿,因為牛馬胎期為一年,秤一斤為十六兩,如果不慎橫過,表示胎期將延長至一年甚至十六個月。
孕婦更是忌諱吃喪家的食物,以前醫藥不發達,生出的孩子夭折的很多,所以以前的人家若家中的孩子皆順利成人長大,先生也健在,表示這是一位好命的婦人。

 

孕婦不能在夜晚出門,恐怕會遇到「白虎神」、「黑虎神」,否則胎兒怕會被吞去。孕婦不能吃煎炸的食物,怕身體被燒爛;不能吃螃蟹,否則嬰兒出生後會喜歡抓人。
以前的人家較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為了請神明、祖先保佑家中添男丁好幫忙耕作農事,女方的嫁粧多會帶有一些象徵性的物品,如荢絲、黑炭、芋仔、蓮焦花、桂花、石榴、鉛錢(或緣錢,清代銅錢)、稻穀、芙蓉花、生子裙等。(註22)
第二節:臨盆
孕婦到了生產的月份,即預產期,俗話稱「順月」,以前水里少有醫院及婦產科診所,大多是在家中生產,請來鄰居會斷臍帶的婦人,或者請「先生媽」來協助接生。
以前婦女臨盆(孩子要出生了)需要準備的東西,包括生子椅、黑色生子裙(新娘必備的嫁粧),供斷臍用的剪刀、芋仔絲、麻油,拿舊衫及油紙來舖成產褥,還有嫁粧尾擔的生子桶。如果孕婦有難產的跡象,家中長輩便到附近廟裡祈求神明保佑母子平安。(註23)
以前為人接生的婦人,多沒有讀書,叫「老婆仔」,又叫「撿孩子的」,以前婦人都在家中生產,自然產下,若是「轉便臍」則容易生,孩子出生後,連同胎盤一起落下,便用水泥繩帶將臍帶綁住,再剪掉。否則以前人家生孩子使用的器具不只未消毒,隨便用刀剪利器便將臍帶剪斷,時常引發感染,小孩子多夭折,並危及母親的性命。(註24)
(賴陳阿絹口述)日治時期,日本人提倡衛生觀念,讓年輕女子至日本醫院學習較現代的助產方法。水里鄉於日治至光復初期有三位助產士,一位在衛生所,二位自行開業,一位是賴陳阿絹,一位是王林月英;另有陳松江之妻子羅藝,當時為新郡安地區唯一助產士。
出生於民國三年的賴陳阿絹女士,出生地在彰化二水埤仔頭,十七、八歲時去台北講習所讀書,學習如何助產,那時台灣只有男醫師。二十四歲時嫁給本鄉玉峰名望人士賴家,二十五歲時又至日本聖鹿加醫院實習一年,拿到助產士、護士牌照,又去大陸東北滿州國一年多,三十幾歲回到本鄉開業,從民國三十六年開業至七十幾年(約七十八年),後來醫院設立婦產科,才不再替人助產。
賴陳女士說起當初為人助產時,常常剛為這戶人家接生,馬上又有另一人家來叫。那時玉峰村的道路崎嶇難行,也沒有玉峰大橋,要請轎夫抬轎走河床過去,後來才有竹橋用流籠滑過河流。
至於接生的過程,第一步驟是讓孩子自然產下,第二步驟為孩子洗澡,第三步驟要尋視產婦的狀況,第四步驟是三天之後,即「三朝」後要給嬰兒洗澡,用酒精、碘酒消毒過後的手術剪,及手術用的細繩將臍帶綁住,並用紗布固定。生孩子的人家通常都會包紅包給助產士,但金額不一定,有的人家會於孩子滿月時請助產士到家中做客。(註25)

第三節:出生
嬰兒一脫離母體子宮,順利從產道出生後,必須要有宏亮的哭聲,所以有「呱呱墜地」的成語。如果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發出哭聲,助產婆便會將嬰兒倒提打屁股,這是為了讓嬰兒哭出聲來,防止嬰兒口鼻有穢物阻塞。之後便將臍帶剪斷,幫嬰兒洗溫水澡。也有的不用溫水洗,而只在嬰兒身上抹擦麻油。
臍帶剪斷後,產婆便用荢仔絲將嬰兒的肚臍口紮住,傷口則抹上麻油潤滑以免感染。然後在嬰兒的雙手腕口、雙腳踝部上,都綁上紅絲線,表示以後不會「手蹄賤」(意謂手腳不乾淨),最後再用父母的舊衫褲包裹嬰兒。剛出生的小囝孩只能餵食甘草水、蜜水,要等二、三天後才能餵母乳。
習俗在嬰孩出生時,有一些忌諱,第一:婦人生產時不能給屬虎的人看見;二是胎盤(俗稱胞衣)通常要埋入土中,避免傷了嬰兒的元神,胎盤要小心處理,要用袋子裝起來(裡面避免有空氣,否則嬰兒容易脹氣),拿到家前面樹下挖深埋入。習俗相信埋到屋後嬰兒會變笨,埋太淺嬰兒會噎奶。第三則是忌諱讓外人在家中生子,恐怕福份會被外人奪走。
婦人產後身子虛弱,婆家會用麻油煎蛋,或煮豬肝湯給產婦食用,補元氣,俗稱「壓腹」。(註26、27)
近三十年來,因醫學發達,婦人生產多到醫院由婦產科醫師接生,生產過程有自然生產及剖婦生產,斷臍亦不用苧麻改用臍帶夾,嬰兒沐浴後亦不塗麻油,嬰兒產下數小時,即可哺乳。
第四節:月內
生產後的婦女要「作月內」,從嬰兒出生之日到滿月為止,天天要吃麻油﹑豬腰﹑豬肝﹑雞酒或麵線等補元氣。若是生男嬰則食雞娘仔(老母雞),生女嬰則食雞角仔,通常產婦不能吃雞頭﹑雞腳。產後調養忌食冷性蔬菜,如空心菜﹑白菜,月內時生活起居的禁忌包括:月內不可洗頭髮,怕患「頭風」。不可做廚房大小事,只能使用熱水,不能使用冷水。月內要關緊門窗,怕得「月內風」,恐怕終生成慢性病,月內房則被視作是不乾淨,一般人不能進入。作月內的產婦被認為不乾淨,不能走出戶外見天日,如果一定要出門,必須戴笠或撐傘遮天,不論日夜﹑天晴或下雨。
其他注意事項則:嚴禁進入廟宇拜神,也不可以參與婚喪事宜,一般人若進過月內房者,也禁止進入寺廟。月內的婦人不可頭戴鮮花,因為鮮花會「覆蓋」嬰兒,對嬰兒眼睛不好。不可與其他月內婦人對看,怕喜沖喜,認為會對一方或雙方不吉利。(註28、29)
不過現代人認為這些習俗可能因孕婦剛生產完,身體較虛寒特重保養,不宜碰生冷食物及物品。但對於「不乾淨」、「不能戴鮮花」等,多半為迷信之忌諱,年輕人已較不避諱。

第五節:報喜
以前人家生孩子(大部份為生男嬰)有報喜的習俗,又稱「報酒」,意思是將生產的喜訊通報產婦的娘家以及眾親友。有的人家在「三朝」(產後三天)時報喜,有的人家在「十二朝」(產後十二天,女嬰則提早一天)報喜。
報喜是生孩子的人家,準備雞酒﹑油飯﹑紅蛋,由女婿親自挑擔至岳家通報;如果是頭胎,則另準備油飯﹑雞酒向媒人報喜。
親朋好友得知喜訊後,便送來禮品給產婦進補,即俗稱幫產婦「做月內」,岳家並立即「送庚」,包括:十二隻雞﹑十二瓶酒﹑雞蛋﹑烏豆仔﹑龍眼肉(給產婦沖滾水食用,民俗說法可坐收水氣)..等禮品,數目皆成雙。(註30)
第六節:彌月(滿月)
嬰孩出生,男孩出生滿三十天稱滿月,女孩二十九天為滿月。滿月的嬰孩要剃光頭髮,俗稱「剃胎毛」,也有男嬰二十四朝時剃,女嬰則二十朝剃。
剃前要先用蔥摻蛋黃,在嬰孩的頭上抹一抹後才剃,表示孩子聰明﹑健壯。
嬰兒做滿月,產婦娘家送來「頭尾」,即嬰兒從頭到腳所穿戴之衣飾,包括:紅圓仔、嬰兒服、背巾、金鎖片、銀瑣片、戒指、金帽徽等,可從中取十二項。並準備雞酒、油飯拜神明、公媽,另尚需準備一碗飯、一碗菜拜床母。(註31)
現諸多儀式省略,產婦娘家多以禮金代替「頭尾」餽贈。
第七節:收涎
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產婦娘家送頭尾及紅桃粿等,民俗謂給嬰孩「收涎」。生孩子的人家則準備油飯﹑桃形糕粿等祭祀祖先,祈求年紀大而有福氣的長輩代為「收涎」。準備有孔之酥餅十二個或其他倍數,以紅絲線或黑絲線串之掛嬰兒項下,收涎時將餅折成一半,在小嬰兒的嘴角揩一揩,意即讓嬰兒嘴角停止流口水,順順利利長大。
收涎時一邊口唸:「收涎收離離,乎你明年招小弟;收涎收礁礁,乎恁母仔明年生藍巴」,意思是祈求母親下一胎生男孩;儀式完後將剩餘的酥餅分送給鄰居小孩。(註32)
第八節:度晬(週歲)
小孩出生滿週歲過生日,俗稱「度晬」,也有一些儀式。是日準備牲醴及紅龜粿拜神明及祖先。以前人家也有在度晬日,「試兒」的「抓週」之俗,習俗是設一個簳壺,裡面裝著書﹑印﹑筆﹑墨﹑算盤﹑尺﹑刀﹑劍﹑田土﹑蔥﹑芹菜﹑雞腿﹑豬肉﹑等物品,讓嬰兒坐在其中,看他會先抓取什麼物品,以此預測嬰兒將來的職業或命運。
比如,抓取書則預測為讀書人,抓算盤為商人,抓芹菜為孩子將有勤勞的美德,這習俗至今已幾乎消失。(註33)
此外,還有「掛頷」之俗,這是孩童的頸項套上一個紅紗線結成的網狀帶,裡頭裝有銀錢,因為古時尚未發行鈔票,都以貨幣,如銀錠﹑銀圓﹑輔幣等,為祝賀孩童長命百歲之意。
另外,掛頷之俗,也用在過年前給兒童壓歲錢,以至結婚時,舅爺(新娘的兄弟)探房,新人歸寧,男家都要給舅爺掛頷錢,女家也要給新女婿掛頷錢,但是都不掛在頸項,而是掛在謝籃或用竹竿穿在檻上。
現在有的人家在紅封套裡裝鈔票,再捲起,用紅紗帶紮住,掛在謝籃上,頗有以往「掛頷」之意義。(註34)

 

資料來源/水里鄉志

-------------------------------------------

生育禮俗 - https://goo.gl/niSwcL

金門傳統生育禮俗之探討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http://goo.gl/w9Ug5T

-----------------------------

註生娘娘
從前的人把陳靖姑(即臨水夫人)看做專司生育的神,稱他為註生娘娘,所謂註生,就是執掌生育的事。由此可見,臨水夫人也是註生娘娘,後來註生娘娘從福建來到台灣,於是台灣民間也都普遍信奉祂,向祂求子,求安產。據說陳靖姑為神仙投胎,生於唐朝大曆年間,住在福建省古田縣臨水鄉,是觀世音菩薩的一滴血轉世投胎,因此幼年時便精通法術。長大後嫁給同鄉的劉杞,不久懷有數月的身孕,適逢福建地區鬧旱災,居民請陳靖姑施法求雨,她便前往祈雨,不料動了胎氣,流產而亡,臨終前發誓說:「吾死後必為神,救人產難。」又傳說因唐朝王后分娩艱難,幾乎死亡,陳靖姑進宮,以法術催下太子,唐王大悅,遂封為都天鎮國顯應崇福吸懿大奶夫人,並為其建廟。福建、廣東地區的婦女生產時,都要供奉臨水夫人畫像,等到平安生下嬰兒,在洗兒日,向畫像拜謝。
˙ 下願
通常婦女求子之時,一定會向註生娘娘許願,如果如願得子,一般人家會將廟裡供奉在神明面前的麵龜、柑橘帶回去,如願後,再加倍或十倍買來償還,俗稱為求龜、求柑。這種求子許願的情形一般稱為「下願」。
˙ 送燈
因為「燈」、「丁」的台語同音,為了祈求早日添丁而有「送燈」,就是由親友送燈給沒有子嗣的夫婦。另一種迷信的說法是,偷燈比親友送燈更有效。不過,這只是口耳相傳,沒有文字的紀錄。
˙ 懷孕禁忌
從前的人認為懷孕生子是非常具有神秘色彩並且又是延續宗族的大事,因此就有許多有關禁忌的習俗來規範人們,以避免逾越,而遭不幸。可分成三方面來談:
1. 行為方面
˙ 孕婦忌看布袋戲、傀儡戲。由於布袋木偶身體中空,由手掌控制,因此如果孕婦看了木偶戲,生子將會無骨或軟骨。而傀儡木偶的關節必須用線牽引才能行動,意味所生的子女將如木偶一般受人操縱。從另一個角度看,昔日人們很少休閒活動,看戲成為大家共同的娛樂,而且演戲多半是用來酬謝神明,場面並定人馬雜沓、鑼鼓喧天,孕婦到此場合,受到碰撞而動到胎氣的機會無形中增加許多,所以的確不適合此活動。
˙ 孕婦參加婚禮則會「喜沖喜」,一方或雙方會發生不祥。
˙ 孕婦禁憂慮。人們相信母親的精神作用會影響胎兒的身心發展,因此孕婦如果整日愁眉苦臉或心神不寧,則將來所生的子女也必定眉目緊蹙,會有勞碌苦悶的命運。
2. 食物方面
˙ 忌吃兔肉,否則會生缺唇的嬰兒。這是基於兔嘴中缺的聯想。
˙ 忌山羊肉,否則會生出多病的子女。由於山羊的體型為肚大骨瘦,這種外表對於人類而言是多病的象徵,因此在類似的聯想下,認為孕婦吃了山羊肉,將來所生的子女將會多病,而成「肚大骨瘦」的體型。
˙ 忌吃螃蟹,這是基於螃蟹橫著行走的聯想,認為孕婦吃了蟹肉,將來胎兒出生時,也會橫著出生而導致難產。台灣民間則採用螃蟹多腳的特徵,認為孕婦吃了蟹肉,所生子女以後喜歡抓人手腳。
˙ 忌吃薑,由於薑的形狀像人的手掌,而且薑尾分歧如手指,孕婦如果經常吃薑,胎兒將會多出手指頭。
3. 胎神的禁忌
˙ 忌宰殺雞、魚等殺生行為。由於懷孕是孕育新生命,而殺生卻是消滅一個生命,所以孕婦宰殺動物會褻瀆神明而傷到胎兒。
˙ 忌抱出世未滿四個月的嬰兒。民間相信不只胎兒在腹中受到胎神的保護,出世未滿四個月的嬰兒仍然受到胎神的保護,因此在對沖的情況下,嬰兒可能會夭折,而孕婦腹中的胎兒也會受到傷害。
˙ 孕婦不可綁東西,如果孕婦在室內綁東西,就會生出十指不能伸直的孩子。
˙ 孕婦不可用針或錐子來札布或紙,萬一碰到了胎神,就會生出瞎眼的孩子。
˙ 忌在孕婦寢室內動針剪和移動物品。民間認為孕婦不能任意行動,否則會動到胎氣,因此會勸孕婦多在房中休息,所以寢室成為孕婦主要的活動地方,也因此成為胎神活動最頻繁的地方,所以行為必須謹慎不可觸犯或驚動胎神,否則不利腹中的胎兒。推究原因,人們可能想像寢室就像孕婦的子宮一般,胎神經常在此散佈。當寢室受到騷動,孕婦肚子也同樣受到騷動,一旦胎神受到騷動,會立即影響胎兒的安全。
˙ 孕婦寢室忌肖虎者進入,由於老虎乃是兇猛的動物,動輒吃人,基於此聯想,認為肖虎者進入寢室會吞食孕婦腹中的胎兒。
˙ 胎神
所謂胎神,就是附在胎兒之魂上的神。民間相信,從孕婦懷胎開始到生產以後的百日之內,都有胎神常在左右,祂可能在孕婦房間,也可能在週遭的任何器物上。所以孕婦的家中,不可隨便穿鑿釘補或搬動家中任何物品,孕婦本人更是不可移動任何東西,不可以整理粉刷房舍內外,不可以釘鐵丁,否則如果不是流產、難產就是會生下有殘疾的嬰兒,因為那些舉動已經傷害了胎神。
˙ 十三味
十三味的正名是保產無憂散,出自<傅青主女科,產後篇,補編>它的成分是:當歸一錢五分酒洗、川貝一錢、黃耆八分、菟絲子一錢四分、厚朴七分薑汁炒、炒艾葉七分、炒黑荊芥穗八分、枳殼六分麩炒、川芎一錢五分、羌活五分、甘草五分、白芍一錢兩分酒炒、生薑兩片。中醫婦科學中談到:本藥方俗稱保產十三太保方,近來用於糾正胎位的效果較好。古人譽為安胎妙劑。此藥方主要作用在於安胎,而且是胎兒月份較大,有阻礙氣血流通時,才可以斟酌使用。懷孕初期,還不適用此藥方,而且沒有胎動不安的情形,也不可以隨便服藥。
˙ 先生媽
台灣在三、四十年代時,婦產科醫院還不多見,所以婦女生產全部都是由產婆來幫忙。從前的產婆並沒有助產士的執照,只是憑著世代相傳的接生經驗,以駐產為職業或兼業,平日受僱於街坊鄰居為人接生。產婆有很多名稱,如生婆、卻囝母、卻姐母等,不過通常當面都尊稱他為先生媽。
˙ 安胎
人們認為胎神與胎兒是魂魄相通的,如果觸動了胎神,也就會對胎兒造成嚴重的影響,通常的情形,孕婦會肚子痛,這時的補救之道,必須趕快請來道士到家裡作安撫胎神的方術,目的就是安胎。
˙ 產婆
同「先生媽」。
˙ 胎盤
胎盤又稱胎衣、胞衣,是包育胎兒的一種物質,附著於母體的子宮,並有臍帶與母體相連,胎兒由此吸取養分。當胎兒降生後,胎衣就與胎兒分開,成為獨立的胞衣。因此民間認為胎衣乃嬰兒的元神,若元神走了,嬰兒就難以養育,所以當嬰兒出生後,就由父親偷偷的將將胞衣和著石灰放置瓶中,並將其深放在床下或者自宅旁的土地,如此元神就走不掉,嬰兒才能順利成長。如果胞衣放置得不夠深,那麼元神就會出走,嬰兒就容易溢奶、體弱、精神不安。經過四個月後,才把胞衣棄於河水或者埋在地下,從前的人認為,胞衣如果隨便丟棄,被動物吃了,將不利於嬰兒。
˙ 三朝之禮
產後第三天叫三朝,要請來產婆為嬰兒洗澡換新衣。從前的嬰兒剛出生時並不洗澡,都是用麻油擦身體,然後用父親的舊衣服包住,到第三天時,才將嬰兒洗淨。除了替嬰兒洗澡換新衣外,還需由祖母抱著嬰兒拜見祖先,祭拜祖先的牲醴中,雞的腳不能折彎要伸直,跟一般祭拜的雞鴨腳爪都折彎反插進腹內不一樣,乃是希望嬰兒的腳腿能發達健壯。祭拜完祖先,要將油飯、雞酒送給娘家,向娘家的人報告他們已有外孫,叫做報酒,娘家的人也要回送各種食物和補品。
˙ 命名
一般來說,為嬰兒命名,男的名字喜歡取得剛強雄偉,女的名字喜歡柔順美麗、秀外慧中。台灣人的命名有幾種常見的模式,第一種是五行命名,看嬰兒命中缺少什麼,就以那個字命名,做為彌補。例如:缺少火的就叫火炎,缺少水的就叫水生。第二種是世序命名,以一佳句中的各字為名,按照世代的輩分,預先排好名字的次序。例如:以「萬世流芳」為名,第一代的名字都有萬、第二代有世,第三代有流,第四代有芳。第三種是壓勝命名,是用不好聽的字來壓勝,例如:豬、狗、醜等,它的意思是先把孩子的身分貶到最低,希望他從此可以慢慢向上奮鬥。第四種是託庇命名,希望神明能保佑孩子,就取名天助、天送之類的名字。第五種是假借命名,就是藉著自然、鳥獸、花鳥的名字為名,來求得美好的寓意,例如:男的取名為金虎、牛港、石城;女的取名為金花、玉鳳、彩蝶等。第六種是矚望命名,例如男的取名為國寶、樹德、庭賢;女的取名為淑貞、靜嫻、麗正,代表了父母期望子女將來的學問或修養能夠完美。
˙ 剃胎髮
有的人選在產後二十四天時剃髮,是取二十四孝的數目,希望嬰兒長大後能孝順父母。
˙ 胥勻
胥勻就是相配,意思是希望小孩長得既壯又帥,容易做成好親事。
˙ 頭尾
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要穿戴的全部衣物。包括帽子、嬰仔杉、金鎖片、銀手鍊、鞋襪、揹巾、棉被、嬰兒車,並加上香蕉、紅龜粿、蠟燭、紅桃、紅圓等物品,稱為彌月之敬。
˙ 紅桃
紅桃是裡面包著豆餡或肉餡,外表為桃子狀的饅頭;也有的是花生和砂糖做餡的紅色桃形粿類。
˙ 收涎餅
收涎餅又稱做光餅,餅的中間有一個圓孔。相傳戚繼光當年抵禦倭寇時,所攜帶的軍糧就是這種餅,因為這種餅可用繩子串起來便於攜帶,所以又叫做光餅。
˙ 度晬
嬰兒出生後滿一週歲,叫做度晬,度晬是台灣話,晬是周年的意思。從文字的構造上來看,從日從卒就是指四時周而歲盡,有些古書也把晬字解釋為「周歲子」。由此可以知道,度晬這一名詞,雖然是台灣話所慣用,但是源自於古書,是十分典雅的一個詞。
˙ 嬰仔
一般認為週歲前還是嬰兒,就是台灣話所謂的紅嬰仔。
˙ 囝仔
嬰兒在週歲以後開始餵食米榖類食品,一般認為已經是囝仔,也就是小孩了。所以在度晬這天,有拿米香糖給小孩吃的習俗,表示到週歲,小孩就可以吃各種東西,表示是另一個時期的開始。
˙ 抓周
抓周是週歲最重要的禮俗,又稱為「選才」,這是中國式的性向測驗。此習俗沿自宋朝名將曹彬,曹彬週歲時,父母親為預卜他將來的出身和地位,放置百樣的物品在晬盤中任他自由抓取,結果曹彬一手拿起干戈,一手拿取俎豆,第二次又拿了官印,有成為將相的徵兆。後來他果然成為一名武將,並受封為魯國公。

---------------------------

生育禮俗

生子滿一月曰滿月,產婦月中食麻油雞薑酒補身。十二朝後,要送麻油雞酒至娘家報喜,娘家則以米、蛋填滿酒壺回送,親戚則多以雞、豬心腰、補酒等回賀。

做滿月要祀神、祭祖,并辦酒席宴客。娘家要送嬰兒應用之衣服、鞋帽、被褥、金八卦等。過去嬰兒於是日剃去胎髮,滿月以後有做「四月」者,娘家應送來木製椅轎、木馬等給小孩坐,叫做「登輿」。到了週年,也有的人做「對歲」,歡宴親友。

由於醫藥的發達,嬰兒死亡率降低,生兒育男已非難事,時至今日除了做「彌月」仍盛行之外,「做四月」、「做對歲」之習俗已日趨沒落,少人舉行了。

鄉中多數聚族而居,無論貧富,每家新生男孩(添丁)者,均於農曆元宵在村中廟會中做「新丁粄」,分送親友。

--------------------------

「生育」對於舊時婦女而言,是生命存在之意義,亦為徘徊生死關頭之重要時刻,因此在台灣,衍生出一套自成一格之生育禮俗與信仰。本論文旨在研究與整理分析自古至今,台灣生育禮俗與信仰之演變與現況,內容包含“生育禮俗”及“生育信仰”兩大範疇,以“生育謠諺”為輔,更提出生育觀在近代之現況,每一個與“生育”的相關之議題,幾乎都能呈現臺灣大部份生育觀念之面貌與輪廓。
本論文先由生育禮俗之儀式開始分析,詳述台灣民間祈子禮俗以及禁忌,包含歲時節慶、婚嫁中之行為儀式,以及生產前之禁忌,生產後之養育禮俗,包括滿月慶、三朝、收涎等,以此加以整理,並分析現今禮俗之轉變;除此更延伸至生育信仰,論述台灣目前生育神崇拜如註生娘娘、臨水夫人等與生育相關之神明信仰,以及生殖崇拜之多元現象,探討普遍存在於台灣民間如石頭公、大樹公崇拜外,更提出客家之生育神石母娘娘,在民間之崇拜狀況。
再者,以實地訪談方式,,以5座主祀註生娘娘廟宇為主,3座陪祀註生娘娘廟宇為輔,探討此信仰在台灣祭祀現狀;儀式分為「平日」以及「特殊時日」之祭祀兩部分做深入研究,藉以暸解該信仰與地方社會之互動及影響力。
本論文以蒐集資料方式,整理分析寓寄生育意涵之台灣謠諺,將其分為婚禮、懷孕及生產三部曲,透過閩、客生育謠諺內容,來相佐台灣民間生育禮俗信仰之面貌。
最後除了以行政院主計處以及內政部、國民健康局等提出之數據作為佐證目前少子化現象以及台灣不婚、晚婚狀況,更將現今年輕父母對於生育禮俗及信仰之看法加以歸納以及分析,並探討電腦網路與信仰之關係,將其做一統整性概述。

----------------------------------------

床母怎麼拜?超詳細祭拜流程一次到位 | 媽媽經 MamaClub|專屬於媽媽的網站 - https://goo.gl/hdBT51

床母怎麼拜?超詳細祭拜流程一次到位
By Von Von, m.mamaclub.com查看原始檔
收藏文章認識七娘媽
七娘媽也稱七仙女或有一說是織女,在閩南傳說中織女的姊姊因為同情牛郎和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護兩人的孩子使他們能平安長大。因此才發展出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為了讓神能保佑自己的孩子,便把孩子送給七娘媽當義子義女稱作「拜契」。許多父母將子女送給七娘媽或靖姑娘媽祖等神作契子,祈求神明保佑孩子「好搖飼」。


民間俗信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都受到七娘媽的護佑,所以嬰兒出生滿週歲前即由母親或祖母抱到寺廟去祈願,並用古幣、鎖牌、銀牌,串上紅絨線為絭,繫在頸上直到滿十六歲時才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但現今為了怕纏繞絲線會有窒息危險,我是把絭綁在床頭上,可參考下圖在小蝴蝶上方)

凡給七娘媽作契子的孩童,在七夕黃昏須在門口設供桌,準備雞油飯、胭脂水粉、花、金姐衣等祭品。並以銅錢繫上紅絲線掛在孩童頸部,稱為「掛絭」。此後每年七夕都須拜七娘媽並更換紅絲綿以示「換絭」,直到十六歲「脫絭」、「出花園」為止。

媽媽求子與寶寶出生前屬於註生娘娘所管轄,出生後的寶寶就由七娘媽負責守護。祭拜時要準備芋頭油飯、七夕粿(軟粿)、3種有籽的水果。當然還是得幫愛美的七娘媽準備:金紙、胭脂水粉、半盆水、毛巾。
拜祭用的花一定要有雞冠花,為這代表寶寶未來可以升官加爵。
水果都要有籽,象徵:多子多孫,充滿了長輩對寶寶未來的期待。禱曰:「今逢七夕佳節,奉請本宅床母娘娘駕臨,享用供品,庇佑吾兒XXX、吾女OOO,平安無驚無訝,一瞑一瞑趕緊大。」(意為無驚無嚇,一夜一夜趕快長大)。吉祥話不拘,亦可禱曰:「庇佑吾兒XXX、吾女OOO,好帶好吆飼,平安喫百二。」


祭拜完畢,依照各地慣例燒金紙。燒刈金(中部為「四方金」;南部為「九金」)、床母衣,或添增福金、壽金者。一般祭拜過後的七色線,會由家長繫在家中小孩子的脖子上,保佑平安的意思。有人說紅絲線留在女孩子身邊,七娘媽會保佑女孩子得到好姻緣。

而拜過的胭脂水粉裡的白粉會被折成一半,一半會丟到高處的陽台給七娘媽;一半會分給家中的女孩子。至於清水與毛巾則是在祭拜過後,用來讓家中的老老小小擦把臉,除了保平安外,據說女孩們擦了以後會變得更漂亮。

七夕粿(軟粿)有人形容是中間凹洞的湯圓
七夕粿材料:
1.糯米粉。
2.染劑。(火龍果或是甜菜根)
3.水。
4.黑糖。

七夕粿作法:

先取一部分的糯米粉加上溫水搓揉,捏一塊放到滾水中煮到浮起來稱作粄媽。把粄媽加入其他的的糯米粉中適量的加入水,(做紅色的就加入果汁)搓揉到不黏手,再搓成你要的形狀。等寶貝長大可以一起動手玩,也是很棒的親子互動。

煮粄媽。


這次選用火龍果榨汁。


尺寸要比湯圓大,中間用拇指捏個凹洞,傳說是用來給七娘媽裝眼淚。水的比例可以多嘗試幾次,不要加太多會比較Q,比外面賣的好吃喔!


為什麼要拜床母
家中寶寶容易哭鬧、淺眠、睡到一半驚醒、寶寶容易哭,可藉由拜床母讓寶寶平安。床母會在夜晚守護孩童平安長大,拜床母最重要的兩個日子就是七夕與正月十五,拜床母後可讓寶寶睡得更安穩喔!


床母的由來
床母就是「床神」,又稱「公婆母」,在做母親的心中是兒女的守護神。民間乃以床母為兒童的保護神。

閩南與台灣人則把十六歲以內的小孩稱為「花園內」,認為從嬰兒出生起,一直到十五歲,都有一位稱床母的兒童神,住在寢室裡保護兒童。因此,嬰兒出生後第三天就要上供祭拜床母,以後每遇到孩子生病時也要祭拜床母祈求保護。

此外,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也要祭拜床母,保佑孩童今年平平安安。有些人在清明、端午、中元、重陽等節日也會祭拜床母。

據說,小孩白天是受到註生娘娘的照顧,夜晚則是床母擔任保護工作。孩童的胎記就是「床母作記號」以利辨識。另外長輩也說到,小孩睡覺時常會有微笑,或奇怪的表情是床母在教導小孩,所以不要吵醒她,以免打擾其學習。

拜床母的時機
時間點是每年七月七日,這一天是祂的生日。也可以選在寶寶生病時、莫名哭鬧,大多是在寶寶出生第三天(三朝)、正月十五、一般節日(三大節日-端午、中秋)、純粹感謝神明時也可以祭拜,因為有拜有保佑,神明對於有人祭拜也是很高興的。

祭品準備與拜法
1.拜床母最好選在「酉時」,也就是傍晚5點到7點之間,6點開始。
2.祭品準備有:雞+酒(就是麻油雞)、油飯、雞腿。有不成文的習俗就是不能拜魚。

祭品須在床舖正中央,如此孩子才會睡得安穩。(中和皇明宮師姑則說:容易滾下床的寶寶則拜拜時放在床較靠近內側)

祭拜時不用筷子(不然床母會拿筷子打小孩)
在上香時祝禱說:「日間好好玩晚上好好睡」。之後立刻焚燒刈金、婆姐衣,並收拾供品。因為台俗俚語罵人懶惰是「食飯爛「緩慢」、做事憚「懶惰」」,意思是吃飯慢的人,也是懶惰的,所以要給床母吃快點,使它能勤於照顧小孩。

也有說拜好不要太晚撤供,不然小孩容易有拖拖拉拉的習性。還有說祭拜床母時不可拜酒,否則床母會酒醉睡著疏於照顧小朋友。

貼心小提醒:
七夕當天為娘的我就是一個字忙與亂,拜床母的時候寶寶不要在房間。七娘媽是用尺六的香,床母是尺三的香。金紙只要到稍微有年代的金紙店買,他們都會幫你「款便便」。有一說一但拜了就要拜到16歲喔!

以上拜拜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雖然拖了好幾個月但話說聊勝於無。祝福大家七夕除了與老公甜蜜蜜之外,寶貝能也都能全年平安健康到百二!


周歲童性向測驗 象徵趨吉避凶
By 徐養齡,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6日, 2017
什麼是抓周?新竹市府民政處說明,抓周是為滿周歲的孩子做生平首次性向測驗,預卜未來的前程,習俗上會將筆、墨、算盤、鈔票、書籍、雞腿等常用物品,讓幼童任意抓取,並穿戴虎頭帽、鞋、肚兜等,象徵趨吉避凶,快樂成長。
市府6日抓周體驗會場上,準備24項抓周物品,如代表長大會當學者、作家,象徵學識淵博的的書本,代表有權勢當大官,胸懷遠大領導者的官印,象徵有財、一生富貴之命的五帝錢等。現在也有家長會放滑鼠等現代物品,因應時代就業潮流。
新竹市出生率久居全台之冠,市長林智堅考量多數市民皆為雙薪家庭,工作、家庭兩頭燒,因此貼心為家長們量身打造各項育兒補助政策,讓市民放心生育,增產報國,
打造「好孕城市」!林智堅說,全台粗出生率約9/1000,新竹市高達11.5/1000,是全台最會生的城市,婦女生育津貼首胎補助1萬5000元,第2胎起每胎增加5000元,雙胞胎5萬元,3胞胎以上或第2次以上雙胞胎,最高補助達10萬元。
孩子進入求學開始「燒錢」,林智堅也體認到市民這層經濟壓力,從數據中發現竹市4歲幼童達5570人,就學率高達82%,特別將學費減免年齡下修,公立幼兒園免費,私立幼兒園也能補助每年3萬元,相信能大幅降低家長負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