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級招待所 海軍的白色恐怖
2017/09/30 08:30分享地獄級招待所 海軍的白色恐怖到Google+分享到Line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圍牆與鐵絲網內的鳳山「前海軍明德訓練班」,前身是「海軍招待所」,專門偵訊思想犯,曾經夜半常傳出陣陣哀嚎聲,那是國民政府遷台後,海軍白色恐怖的偵審、刑求所在,它的神秘面紗,也在軍隊裁撤、開放後,逐漸讓這座園區的神秘歷史被攤在陽光下。
1919年完工的鳳山無線電信所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長距離無線電通信地;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管,也進駐隱密的情報單位,尤其海軍白色恐怖事件爆發後,在此成立海軍招待所,直到1976年改成海軍明德訓練班,用來管束海軍的問題分子。
高雄市高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顧超光表示,海軍白色恐怖可自1945年,蔣中正為裁撤海軍司令部、拔掉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陳紹寬說起,半年後重新回復,先由陳誠代理總司令,再由陸軍出身的桂永清接掌,因而引起底下的人不服,1949年2月,重慶艦叛逃倒戈中共,造成多艘艦艇歸順中共的連鎖效應,因而誅連親友,相關人員全都被送進海軍招待所。
海軍中校退役、現為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理事長的袁英麟說,在海軍白色恐怖時期,都先帶至左營大路上的「三樓冰茶室」初審,這棟洗石子外牆的私人建築現仍可見幾個店名和廣告語等大字,當年大多晚上10、11點帶思想犯到此刑求偵訊,有問題的送至海軍招待所收押取供,接著再送到彰化員林的反共先峰營,直到「洗心革面」。
顧超光說,不少當年的受害者形容,進到此地像下地獄般生不如死,反而被送至綠島還像上天堂,而過去拘禁人犯的地方,和軍階一樣又有分級,最早建築的電波發射廠名為大碉堡,專關低階軍人和相關人員,因建築屋頂有覆土防炸,又有「山洞」之稱,而原本電信所的辦公廳舍,則隔成會客室、審訊室,以及拘禁一般軍官的「普通號」、上校級以上軍官的「優待號」。
如今的鳳山無線電信所,已走過海軍白色恐怖及軍中管訓的肅穆之氣,電影《KANO》、《想飛》、電視劇「一把青」、「春梅」等劇都曾在此取景拍攝,過去的建築遺跡,豐厚的歷史堆疊,走過百年的鳳山無線電信所,現已轉型成具歷史特色的靜謐園區。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07)222-5136,高雄市鳳山區勝利路10巷
三樓冰茶室: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252~262號,內部不對外開放

2017-10-12_1659012017-10-12_1659132017-10-12_165925600_phpybUJfQ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F9HzkC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6月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2],九十六年(2007年)公告為縣定古蹟,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8月30日公告為國定古蹟[1]。該古蹟在臺灣日治時期為當時日本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規模可比日本東京的船橋無線電信所,在二次大戰之後先後作為「鳳山招待所」、中華民國海軍明德訓練班使用,明德訓練班裁撤後,現由高雄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代管[1],於週末開放參觀。

File:海軍明德訓練班碉堡.JPGFile: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03.JPGFile: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01.JPG

---------------------

高雄鳳山招待所 揭露白色恐怖秘辛

文/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陳冠鑫整理報導

高雄市國定古蹟—「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在1949年後因海軍白色恐怖事件,被稱為「鳳山招待所」而披上神祕的色彩。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依受難者口述,模擬打造當年羈押嫌犯之牢房,使鳳山招待所的內幕首次呈現在世人眼前,引領民眾參觀這處人權聖地。

  • 名稱: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 創建年代:日大正6年(1917)
  • 創建年代:日治時期
  • 公告文號:會授資籌二字第09930065363號
  • 公告日期:2010/08/30
  • 地址:高雄市鳯山區勝利路
  • 建造者:日本海軍
  • 所有權屬:公有
  • 管理單位: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代管)
  •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約271,259平方公尺;鳳山區埤頂段1243等53筆地號。
  • 指定理由:1、「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為日治時期之三大無線電信所之ㄧ,具高度之特殊性與稀少性,且為軍事發展史上之重要設施,具重要歷史文化意義。
    2、生命史包括日治時期軍事電信使用,明德訓練班時期白色恐怖事件與軍事管訓活動,具備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為國際現存稀有之無線電信設施類型,陣列式的天線圓形排列,原設施之敷地、農田、綠帶、座墩、環形道路、各重要營建物等,呈現雙園地貌之都市紋理,甚至電信所外圈圓形地界線與土地分割狀況,亦為本古蹟之重要元素與紋理。整理空間紋理與設施型態特殊,具重要文化資產價值與意義。
    4、部分建造物包括大碉堡、小碉堡、電台與電信相關之附屬設施,均具營造技術之保存價值。
■ 遊賞文資
  • .歷史沿革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位於今日高雄市鳳山區,乃是日本海軍在台所興建的第一座無線通信基地,大正6年(1917)動工,大正8年(1919)5月完工啟用,原為軍事通信之用。後來,台灣與日本之間的官方、民間通信線路經常中斷,鳳山無線電信所才開始提供部分時段做為民間通信之用。大正11年(1922)間,日台之間的海底電纜故障,後經海軍省同意而常設性地開放做為民用通信。大正13年(1924)2月鳳山無線電信所通信機發生故障,大大影響航行台灣海域船舶,致使台灣總督府積極策劃在三塊厝新設無線電受信所。
    昭和12年(1937)5月,伴隨海軍無線電信所條令之修改,同年6月鳳山與三塊厝等兩通信所統合而為高雄通信隊。同年7月,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無線電再度成為海軍重要的通信工具,高雄通信隊被定位為南方作戰的通信中心,也被納入高雄軍港(今左營軍港)建設計劃的一環。昭和16年(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高雄通信隊主要負責日本帝國西南方面的通信聯繫,隸屬於第11航空艦隊。同時配合日軍南方作戰,對敵方進行電信干擾的戰術,以及監視遠東地區英美航艦和航空機之動態。
    戰後,鳳山無線電信所由中華民國海軍接收,並被轉變成為海軍招待所。民國38年(1949)2月25日海軍爆發重慶艦叛逃投共事件,後來相關官兵就被送到海軍招待所拘禁、審訊,再轉送相關單位處理,往後十年間,招待所實際上是偵訊、拘禁海軍總部臺灣工作隊所逮捕的軍中政治犯及思想犯之場所。民國51年(1962)海軍招待所被改為海軍訓導中心,民國65年(1976)7月再被改為海軍明德訓練班,都是負責管束軍中頑劣份子的地方。明德訓練班裁撤後,95年委由高雄市高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管理。
  • .文資現況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代管,並委託社團法人高雄市高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進駐管理維護,整區為一閒置空間,週休二日開放民眾參觀。
  • .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磚造建築
  • .建築風格明德班內主要碉堡高14公尺,留有日治時期之防爆門窗及通氣孔,內有兩個大型長桶形屋頂,上有頗深之覆土,以防止盟軍之轟炸,平面則近似矩形。

 

海軍白色恐怖受難者毛扶正,述說被拘禁於「山洞」的經歷。(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海軍白色恐怖事件當時,被拘禁的官兵多為海軍政治犯及思想犯,大都被關在現今「辦公廳舍及教室」的內部空間,或是內部暗無天日、令人聞之喪膽的「山洞」(即今「大碉堡」)當中;牢房並依人犯軍階分設「普通號」和「優待號」;獄中生活除了失去自由,還要被思想改造,因此只能閱讀「三民主義」;而逼問口供則選在半夜,短則二、三小時,長則天亮才釋回,甚至一去不復返。民眾從牢房高大的厚牆不難想像當時獄中的折磨和絕望,加上傳聞中的「水牢」,皆有專人導覽解說,帶領參觀者深入體會當年白色恐怖時期受壓迫的人權歷史。
這座國定古蹟分別經歷了「日本海軍無線電信所」、「鳳山招待所」、「海軍訓導中心‧海軍明德訓練班」、以及「文化資產保存」等四個時期;而所謂的「海軍白色恐怖」,緣於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對海軍內部的整肅,將此地作為海軍偵審及拘禁犯人之處,號稱此處為「鳳山招待所」;當時的軍法體制缺乏公開、透明的審訊過程,因而導致許多冤案的出現。

這座充滿歷史文化意涵的國定古蹟,高雄縣市合併後即於假日開放予民眾參觀。有鑑於年輕一代不熟悉此地各階段的歷史軌跡及其背後的故事,當舉辦導覽活動時帶領民眾參觀相關歷史場景,導覽完成回到大碉堡,並播放海軍白色恐怖紀錄片,透過受難者的口述訪談,感受人權被侵害的磨難。2010年8月份公告為國定古蹟後,成為高雄歷史文化古蹟之一。

同為受難者的陳水清,描述著「辦公廳舍及教室」的內部牢房模擬設置。(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