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出爛招!中國對我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
2024/04/19 18:05
中國宣布對從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商務部19日宣布,調查機關最終認定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C)「有傾銷」,將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被調查產品徵收最高22.4%反傾銷稅。
中國商務部在官網公布「關於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的公告」,內容指出,2022年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2022年第35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公告稱,2023年8月14日,調查機關發布初裁公告,初步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本案調查結束,調查機關最終認定,調查產品有傾銷,中國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被調查產品徵收反傾銷稅。
根據公告,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出光石油化學將被課徵9%反傾銷稅,奇美實業、奇菱科技將被課徵12.2% 反傾銷稅,其餘台灣公司將被課 22.4%反傾銷稅。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主要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領域。2022年我國出口至中國的聚碳酸酯約8.3億美元,占比約78.5%。
520前出爛招!中國對我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xBwoT2


美對我鋼筋 課徵反傾銷稅
By 林憲祥,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2日, 2017
圖/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昨(22)日宣布,在確認台灣鋼筋業者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以不公平價格銷售,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台灣鋼筋業者課徵最高32.01%的反傾銷稅,遭點名的台灣廠商有羅東鋼鐵、源剛等。
根據統計,台灣是美國鋼筋進口第三大來源國,去年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金額預估達5,300萬美元,美國商務部認定,台灣鋼筋在美銷售有不公平情況,應課徵3.50%至32.01%不等的反傾銷稅;商務部這項決定須送ITC追認,一般而言ITC都會同意商務部的建議。根據商務部資料,台灣的羅東鋼鐵廠遭提請課徵的反傾銷稅為32.01%,源剛企業則課徵3.5%反傾銷稅。
羅斯(Wilbur Ross)在書面聲明中表示,美國無法在坐視外國公司的產品以不公平價格在美國市場銷售,破壞美國自身的重要產業如鋼鐵業,美國會繼續採取行動捍衛美國的企業、勞工及社區遭不公平進口的不利影響。
ITC於6月已終裁包括土耳其、日本的鋼筋產品也都有傾銷情況,美國鋼筋進口第一大來源國土耳其的產品遭課徵5%至8%不等的反傾銷稅,至於第二大來源國日本更高逾200%。
針對台灣輸美鋼筋產品遭課徵反傾銷稅,國內鋼筋業者表示,當初在美國祭出反傾銷稅初判後,業者就停止輸美,因此對台灣鋼筋業者影響不大。
據了解,台灣鋼筋過去有外銷美國的廠商,以羅東鋼鐵、源剛居多,單月最高銷量超過1萬公噸;另威致雖曾銷過但數量不多,至於東鋼、豐興兩大廠幾乎不外銷美國。豐興協理陳連興就表示,該公司鋼筋以內銷市場為主,外銷數量很少,尤其美國市場根本微乎其微,因此對豐興不致有影響。
鋼筋業者透露,去年在美國祭出反傾銷稅初判之後,業者就暫停銷美行動,目前業界外銷以東北亞、東南亞市場為主,因此預期美國這項終判行動,對台灣鋼筋業者影響有限。

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
分享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到Facebook 分享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到Line 分享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到Google+
美國商務部今裁定,台灣鋼筋業者涉嫌以不公平價格銷售鋼筋產品到美國,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彭博)
2017-07-22 11: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商務部今裁定,台灣鋼筋業者涉嫌以不公平價格銷售鋼筋產品到美國,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台灣鋼筋業者重課反傾銷稅,最高將達32.01%。
美國商務部今宣布,認定台灣業者所出口至美國的鋼筋產品存在傾銷行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書面聲明中痛斥,無法坐視外國公司以不公平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產品,嚴重破壞美國重要產業的鋼鐵業,為了捍衛美國的企業、勞工及社區,他們將會繼續行動阻止這些不公平進口對美國工業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去年9月,美國鋼筋貿易行動聯盟代表其5家成員公司提出相關申訴,要求調查台灣鋼筋產品傾銷美國的行為,商務部認定,台灣的鋼筋產品在美銷售有不公平情況,台灣的羅東鋼鐵廠(Lo-Toun Steel and Iron Works)遭提請重課32.01%,源剛企業及其他業者銷往美國的產品也要求課徵3.5%的反傾銷稅
商務部這項裁定須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檢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9月判決台灣鋼筋產品是否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威脅或損害,如果該機構也認同,美國將正式對台灣鋼鐵業者徵收反傾銷稅;一般而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都會同意商務部的建議。
根據美國商務部資料,台灣是美國鋼筋進口的第三大來源國,台灣鋼筋產品去年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金額預估達5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2億);另外美國鋼筋進口前兩名為土耳其跟日本,兩國也遭課徵反傾銷稅,其中日本遭重課逾200%反傾銷稅


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
分享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到Facebook 分享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到Line 分享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到Google+
2017-07-22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根據工業總會最新的「二○一七年進口威脅報告」,中國貨連續第十二年蟬聯威脅榜首,一四四項受威脅產品中,中國有份的達八成以上,遙遙領先第二名的越南(四十七.二%)及第三名的印度(四十.三%);若以產品來看,受創最重的是以磁磚為主的陶瓷產品,因大量中國劣質低價品傾銷台灣,衝擊台灣國產品的市價及獲利超過兩成。
國產MIT製造產品都有國家檢驗合格,中國劣質磁磚不僅嚴重衝擊本土業者,更造成消費者陷入意外風險
(記者張慧雯攝)
國產MIT製造產品都有國家檢驗合格,中國劣質磁磚不僅嚴重衝擊本土業者,更造成消費者陷入意外風險。 (記者張慧雯攝)
144項受威脅 80%來自對岸
工總已連續十二年、每年均對會員或相關產業發出問卷,調查受到進口威脅的產品有哪些。今年剛出爐的報告指出,按CCC Code(海關稅則編號)來區分,受訪者認為有進口威脅之虞的貨品高達一四四項,較去年多了近三成;而同一項產品會有來自不只一個國家的威脅,例如石材水泥雲母類就面對中國、伊朗、巴西等三國的進口產品競爭。
若以國家別來看,威脅最大的前三名分別是中國、越南及印度。一四四項威脅產品中,中國有份的就達一二○項、占比達八十三.三%;越南有六十八項、占比四十七.二%;印度有五十八項、占比四十.三%;第四、第五名分別為韓國及日本,占比都不到十%。
陶瓷玻璃最嚴重 價跌利縮
今年受進口威脅品項比往年更為集中,主要是在CCC稅則的第六十九章陶瓷類以及第七十章的玻璃類。近期業者怨聲載道的進口磁磚,就是屬於陶瓷類;更有甚者,許多產品已不只是「感覺」有威脅,同時在「市價」、「產銷」、「獲利」、「存貨」四個方面,感受到兩成以上的衝擊項目高達八十一項,其中有五十八項是陶瓷類,占比達七成以上,包括貼面磚、牆面磚、馬賽克磚等各類磁磚。
經過交叉比對後,報告發現有七個國家產品進口後,導致我國同類產品的市價下跌、產銷走跌、存貨增加、獲利萎縮,幅度均逾兩成;這七國依序是中國、印度、越南、韓國、巴西、伊朗及俄羅斯。
4大不公平 MIT不敵外國貨
進口貨品如何威脅國內產品?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以其他稅則矇混過關;石材業者抱怨,除了中國,來自巴西和伊朗的大理石、花崗岩等建築用石,均以不實產地或報關夾帶的方式入關。二是關稅不對等;例如玻璃製品,台灣進口關稅六.五%,中國進口關稅八%,明顯不平等。
三是低價進口;中國的紙板、熱軋合金鋼條、車輛後視鏡、碳酸鈣、彈性纖維等,都以極低價格傷害國內市場,更嚴重的是無人機所使用的LiPoly電池,中國廠商幾乎是以零件價格對台灣傾銷,嚴重損害國內競爭力。四是其他威脅;矽錳鋼線業者表示,目前中國盤元雖禁止進口,但往往先銷往韓國、馬來西亞或越南製成外材後,再賣到台灣即可免稅,業者呼籲應課徵反傾銷稅。


二○一七年進口中國貨傾銷台灣威脅報告+課反傾銷稅/貨貿,只因

對兩岸貨貿談判的質疑

推文到plurk
2016-01-07 06:00
◎ 鄭秀玲
經濟部前晚臨時宣布昨天率團赴北京舉行兩岸貨貿技術性諮商,並表示本次將聚焦農工產品降稅談判。經濟部長從一個月前說不會開放農產品,到昨日竟改口為「不會全部開放農產品」。整個貨貿談判過程偷偷摸摸、前後不一,令人質疑。
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係由兩國談判出雙方可接受的貨貿協議、服貿協議、投資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並不必然遵循所有WTO的規範。而兩岸貨貿協議則是中、台雙方就進出口貨品的關稅調降與否進行談判。首先說明目前我國還未和中國簽訂貨貿協議的現況如下:由於全球電子業已簽訂ITA,我國電子產品出口至全球是免稅,故不受此協議的影響,此部分約佔出口值的六、七成。目前談判的是剩下非零關稅的貨品,約佔出口的三十%,其中包括我國自二○○二年以來(含馬政府任內的七年多)一直禁止中國進口來台的八百三十項農產品和一千四百項工業製品。
現在只因中國說要「經貿正常化」,就要貿然開放這些禁止了十多年的中國農工產品來台。請問馬政府團隊,對於這麼大的改變,有做過衝擊影響評估和損害補償輔導了嗎?有估算多少農民和工人會受到影響嗎?有告知他們了嗎?
目前出口到中國非零關稅的貨品(佔我出口三十%),馬政府擬要爭取汽車、面板、工具機和石化四大產業(多屬十大財團生產)產品出口至中國零關稅,受益的是本來就擁有雄厚資源的財團。而中國要求台灣開放、降稅的則是鋼鐵、紡織、電機、玻璃、陶瓷、橡膠、食品業等傳統產業和農業。這些業者(多屬中小企業)和農民將與中國產品在台灣進行低價競爭,可能而而倒閉,但他們很多人還不知道自己將會受到衝擊。
至於對消費者的影響,馬政府說雙方貨品(包括食品)已同意四十八小時內要開放通關,將降低海關實地檢驗的比例或以中國當地的檢驗證明、甚至是切結書代替,此舉將嚴重影響我國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從上述的簡要分析,看來馬政府目前的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受害的是眾多消費者、中小企業者和農民工人,但受益的卻是那四大產業的財團。因此,我建議此談判的產業策略要再仔細評估,談得好比談得早更為重要。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