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三大民宅的有包括: 「社尾黃宅」-1924、「頂店梁宅」及「順德居王宅(已拆毀)」/大甲 社尾 黃氏古厝 黃清波(黃振金)宅​​​​​​少見的中西合壁式建築-台中大甲風月襟懷風月襟懷-台中大甲德化里黃清波故居 / 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大正拾壹年壬戍元月拾柒日家慈七秩榮壽全家攝影紀念

 

----------------

BOOK12-256  401180905_m  

大正拾壹年壬戍元月拾柒日家慈七秩榮壽全家攝影紀念/(1922) 提供人/梁瑞芳

頂店梁家開台祖梁比美來自大陸泉州府,於大安港從事貿易行業,販賣腰鼓雜貨,與大甲街黃幼結婚而居於大甲。頂店梁宅建於大正元年(1912),大正三年(1914)主體建築完工,建築風格為二進四護龍,西式門院,四週以圍牆區隔;地理環境完整,後有鐵砧山為屏障,埕前有西式的泮月池,宅第四週種植竹圍聚氣,廳堂隔間是臺灣紅檜。據來台第三代子孫,現年八十二歲的梁既翕先生說,建造梁宅時,大甲並無磚場,第二代子孫,常常在凌晨二、三點,從大甲帶著牛車隊與工人,到沙鹿採買運送磚塊,或至大安港運木材,建造過程相當辛苦;大房梁化龍、三房梁炳照(主要負責採購),於落成後因過勞帶疾不幸早逝。當年為建造此屋花費三萬元,當時木工一天工資只有一角而已,可見宅邸所費不貲,因此先後賣出數甲地。其精緻的雕刻、彩繪和完整的外觀,被譽為大甲三大民宅。梁家經營泉益號,從經營雜細、布匹…等,從門聯亦可見其經營處世原則,「泉布泉刀泉源不竭,益人益己益利無疆」。梁既翕先生說,日治時期開台祖梁比美,亦曾於大甲街二二一番地,經營「煙酒」的仲賣。圖為開台祖梁比美夫人梁黃幼七秩榮壽全家福,攝影地點即為梁宅前,今日大門門聯兩側的身堵泥塑「南極仙翁、麻姑獻壽」當時尚未施作。前排右五梁鴻忠(梁化龍三子,日後曾服務於大甲街役場)、梁秋覲(梁成長子),三排右起梁蓮、梁桃(與梁蓮為大房梁化龍之女)、梁樹濱夫人、鄭水印(梁樹漢夫人,苑裡人)、二房梁清波夫人、梁李寶(大房梁化龍夫人,社尾人)、梁黃幼(開台祖梁比美夫人,大甲街黃昭德的姑姑)、梁黃款(四房梁成夫人,手抱二子梁秋馨)、梁鄭伴(三房梁炳照夫人,苑裡人)、梁比美女兒(適鐵砧山腳許家)、梁清波二夫人、梁秋金夫人、梁楊冰霞(梁秋水夫人,清水楊肇嘉族人),四排右起梁樹漢(梁化龍二子)、梁樹濱(梁化龍長子)、梁秋水(梁炳照之子)、梁清波、梁成、梁秋金、黃來旺、梁明輝(梁家遠親、據梁既翕先生說,日治後期梁明輝在家中牆壁寫了蔣介石三字,被日人發現,遭趕回大陸)。

梅鏡傳芳 --- 大甲 頂店 梁宅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9pE0z3

----------------------

台中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 - 人文記實類 - LDS CLUB - 輕鬆聊攝影 - http://goo.gl/yH9spN

大甲百餘年梁宅「瑞蓮堂」 「梅鏡傳芳」堪稱一品古宅

2013年 03月 15日 21:54
台中市大甲鎮頂店里,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具有中國傳統古味,(下)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評估及研究,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特題字「梅鏡傳芳」予以祝福。
圖/記者陳榮昌攝
台中市大甲鎮頂店里,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具有中國傳統古味,(下)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評估及研究,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特題字「梅鏡傳芳」予以祝福。 圖/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甲鎮頂店里,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建有二進四護院,宅第柱採用大陸進口福杉,廳堂用台灣紅檜木隔間,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屋後以鐵砧山為屏障,屋前有魚池,宅四周種一層竹圍聚氣,雕刻精緻,展現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堪稱一品古宅建築。
梁家四房第四代梁家銘為透過祖宅的研究與追尋,找回大家族及的榮耀及共識,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兩年前委託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針對大甲地理環境,瑞蓮堂建築特色及未來修建狀況做整體性的評估及研究。今有圓滿成果,並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特題字「梅鏡傳芳」予以祝福。

大甲「瑞蓮堂」梁宅為四合院,坐北朝南,二進四護院,西式門院、四周有圍牆, 共有四兄弟共持有一分權益。民國一年興建時,全由梁金波先生籌劃,宅第柱大部份是由大陸進口福杉,廳堂隔間木材是用台灣紅檜,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所包是當地田土,取土後形成一魚池,當時梁家為興建此,花費三萬元,先後賣出數甲土地,梁宅精緻的雕刻,和完整的外觀,至今仍被譽為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一
依據大甲田野調查史記指出,大甲鎮位於台灣中西部海岸,全鎮只有鐵砧山附近是丘陵地,其宅都是平原,而大甲鎮一帶土地肥沃,很早以前就有平埔族在此開墾定居,自從清朝熙年間,福建東東地區漢人才逐漸的選至台灣,大甲鎮亦是漢人移墾之重地。
漢人移居大甲區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經過清政府及日本政府統治,有著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所以民宅建築上特具有不同特色,第一階段蓽路籃褸,建材簡陋,大致是土屋芧舍。為了防衛外來盜匪入侵,民宅竹林密佈,住宅牆身留槍孔,由於開拓土地和輪番防守的因素,族員遷居者少,歷經數代聚居一處由原來的舊宅為中心向外擴建,形成族群聚落。
民國七十九年,有大甲地區熱衷人土的關心展開調查古建築保存工作,且有圖書館管理員雷養德等人士,調查了大甲鎮十間民宅,其中梁宅最具有傳統古意。
梁宅講究地理形勢,屋後有山,屋前有魚池,西周種植竹林用聚氣,庭院中更設有卦暗溝排水,值得一提的是梁宅的雕刻方面都相當精緻,展現出統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外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彩繪色彩鮮麗,花、樹、鳥、獸、動態,歷史人物造形,讓人感到栩栩如生,木樑雕刻精緻,在古宅建築中,堪稱一品建築。尤其古建築中,有二進四護院,魚池、及八卦易經之建築,雕梁文物分明有紊,梁宅所擁有則被例最具工整之價值感。
梁宅雖是私人所有,則在政府重視國家整體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早就推動保護古蹟,對於完美百年古意的梁宅,應給以有效的輔導,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更留待後人所緬懷。

梅鏡傳芳 --- 大甲 頂店 梁宅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9pE0z3

梅鏡傳芳: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台中市大甲鎮頂店里,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具有中國傳統古味,(下)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評估及研究,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特題字「梅鏡傳芳」予以祝福。
圖/記者陳榮昌攝梅鏡傳芳 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 sketch

梁比美,來自泉州鳳坡村的男子,當年一身布衣、一籮行囊,就這麼隻身穿越了險惡的「黑水溝」,來到了遍地都在等待開墾滋養、卻又處處是契機的台灣。他與妻子黃幼胼手胝足地在台中大甲的鬧街上打腰鼓、賣雜貨、擺布攤,一點一滴地豐實了梁家的基底與家業,並且努力地開枝散葉,如此才成就了梁家這株茂盛豐美的家族大樹。大樹的根,自此深紮,更在頂店之處,孵育出了另一段梅鏡的情緣--「瑞蓮堂」。

  瑞蓮堂集傳統建築藝術於大成,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最後一戶梁家成員的遷出,老宅終不堪歲月侵蝕,日益凋敝。自幼成長於大甲瑞蓮堂、白手起家創立比菲多食品公司的梁家四房第四代梁家銘,在一份追尋家族榮光之深情,及一份保存台灣傳統建築之美的熱忱驅動下,遂於2011年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只是一個開端,設計一套良性循環的機制,導入文創產業與行銷商業思維,為老宅帶來資源、注入新生命,並且使它成為梁家人永遠安身的沃土,才是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如此,「梅鏡」方能永世「傳芳」。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1970年代的台灣社會正處於急遽轉型的時期,民俗文化與現代生活逐漸脫節,文化資產瀕臨滅絕的情境。有鑑於此,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集思廣益,呼籲搶救,於1979年成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並揭示其宗旨為:「維護民俗藝術,傳承民間藝人之精湛技藝,以提高民俗文化的學術價值,充實精神生活。」

  本會初創時期,以民族音樂、戲劇的調查與研究為主,隨者各方學者、專家的投入,逐漸擴及工藝、建築、宗教、飲食及休閒文化等層面。三十多年來,基金會開風氣之先,於發掘族群人文,再現台灣圖像,成果斐然,深獲肯定。

李乾朗

  台灣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於大稻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專任教授,歷任建築師雜誌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董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十九世紀台灣建築》、《古蹟入門》、《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巨匠神工》等書。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文化資產事務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蹟修護顧問。曾執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六十餘本、研究報告書近七十本。著作曾獲:金鼎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個人於2011年榮獲台北文化獎。

鄭碧英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長期從事古蹟、歷史建築之調查研究與寺廟規劃設計工作。

----------------------------------

台中市大甲鎮頂店里,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建有二進四護院,宅第柱採用大陸進口福杉,廳堂用台灣紅檜木隔間,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 自化,屋後以鐵砧山為屏障,屋前有魚池,宅四周種一層竹圍聚氣,雕刻精緻,展現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堪稱一品古宅建築。
梁 家四房第四代梁家銘(台灣比菲多發酵公司董事長, 空間母語基金會董事)為透過祖宅的研究與追尋,找回大家族及的榮耀及共識,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兩年前委託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針對大甲地理環境,瑞蓮堂建築特色及未來修建狀況做整體性的評估及研究。今有圓滿成果,並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特題字「梅鏡傳芳」予以祝福。

大 甲「瑞蓮堂」梁宅為四合院,坐北朝南,二進四護院,西式門院、四周有圍牆, 共有四兄弟共持有一分權益。民國一年興建時,全由梁金波先生籌劃,宅第柱大部份是由大陸進口福杉,廳堂隔間木材是用台灣紅檜,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所包是當地田土,取土後形成一魚池,當時梁家為興建此,花費三萬元,先後賣出數甲土地,梁宅精緻的雕刻,和完整的外觀,至今仍被譽為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 一。

依據大甲田野調查史記指出,大甲鎮位於台灣中西部海岸,全鎮只有鐵砧山附近是丘陵地,其宅都是平原,而大甲鎮一帶土地肥沃,很早以前就有平埔族在此開墾定居,自從清朝熙年間,福建東東地區漢人才逐漸的選至台灣,大甲鎮亦是漢人移墾之重地。

漢 人移居大甲區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經過清政府及日本政府統治,有著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所以民宅建築上特具有不同特色,第一階段蓽路籃褸,建材簡陋,大致是土屋芧舍。為了防衛外來盜匪入侵,民宅竹林密佈,住宅牆身留槍孔,由於開拓土地和輪番防守的因素,族員遷居者少,歷經數代聚居一處由原來的舊宅為中心向外 擴建,形成族群聚落。

民國七十九年,有大甲地區熱衷人土的關心展開調查古建築保存工作,且有圖書館管理員雷養德等人士,調查了大甲鎮十間民宅,其中梁宅最具有傳統古意。

梁 宅講究地理形勢,屋後有山,屋前有魚池,西周種植竹林用聚氣,庭院中更設有卦暗溝排水,值得一提的是梁宅的雕刻方面都相當精緻,展現出統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外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彩繪色彩鮮麗,花、樹、鳥、獸、動態,歷史人物造形,讓人感到栩栩如生,木樑雕刻精緻,在古宅建築中,堪稱一品建築。尤其古 建築中,有二進四護院,魚池、及八卦易經之建築,雕梁文物分明有紊,梁宅所擁有則被例最具工整之價值感。

梁宅雖是私人所有,則在政府重視國家整體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早就推動保護古蹟,對於完美百年古意的梁宅,應給以有效的輔導,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更留待後人所緬懷。


319旅行事誌----五福臨門--台中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

距離上次拜訪大甲頂店梁家-「梅鏡傳芳」已經四個月了!時間就擺渡在一幢一幢的古厝間,八個多月以來。 
因前往苗栗苑裡的「房裡古城-蔡泉盛號」,在大甲的「德化里黃清波故居」稍作停留,忽然想到頂店的梁老先生,於是決定在離開大甲之前,一定要再訪梁宅(瑞蓮堂),繼續圓滿的願望。 
這次,梁老先生看起來比過年前,似乎衰老了些,但仍然十分開朗健談,不過笑容裡卻隱著感傷;高興的是「難得現代人有興趣紀錄古厝的與欣賞古厝的」,傷感的是他無力將祖先基業遺產,妥善維護。還好是目前有兒子梁勝雄積極的參與古厝的維修,對老人家而言,這是最大的安慰了。 
「瑞蓮堂」為日據時期大甲三大名宅之一,為「泉利記」商號創辦人梁比美的四兒子共同肇建。梁比美與「德化里黃宅」殷商之女結親,膝下育有四子,勤奮樸實,兄弟胼手胝足協力合建,但由於過度奔波勞累,不幸都在中年之後病歿早逝。梁宅之興建始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1894年),當時台灣時局混亂,建材取得不易,工程延宕至1912-1914年間竣工。正堂門庭左右兩側癸亥年(1921年)之彩繪與外埕洗石子的蓮花池,都是大正時期流行裝飾。可見一般民間宅居的興修,也大都與時俱進。 
梁宅從外部看,二進多護龍的建築形制仍然十分完整,但不進入內埕是不會察覺目前的情況有多麼嚴重,正堂、門廳屋瓦破損嚴重、左右護龍坍塌、門廳與次間屋脊斷落,尤其是許多木架上精緻的拖木雕刻與門廳的彩繪板壁均遭宵小偷竊,令人感到痛心。 
頂店梁宅的真實現況與坊間「古厝圖鑑」、「民居宅邸」書中「保存良好」、「精緻典雅」的描寫,實在是天壤之別,讓人啼笑皆非。
台中縣文化局的官僚們,應該仔細看看這些破落的相片。以「觀光景點」的短線心態或是過度研究與紀錄 ,只是滿足學術上的需求,對古厝現況改善與保存,無法產生立即性幫助。趕快想想法子吧!!畢竟梁宅已被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註 一)。 
風雨不會手下留情的,尤其是對待古厝;梁家也不再等待,梁既翕老先生最小的兒子,已積極地與其他各房叔伯長輩聯繫協商,如何讓「瑞蓮堂」自力的保存下來, 不過由於部份族人無法(或不願意)支付維修費用,以致於仍無具體共識產生;但是,對政府也不敢抱什麼希望。 
我想說的是,以前的傳統古宅怕小偷、怕颱風,現在是最怕消極的後世子孫與觀望的官僚! 阿達瑪(修訂)2006/07/07 彰化芳苑

319旅行事誌----五福臨門--台中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


梁宅「瑞蓮堂」/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一/頂店梁家/梅鏡傳芳/梅鏡傳芳 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梅鏡傳芳 --- 大甲 頂店 梁宅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0-01-09_1130412020-01-09_113020


大甲頂店百年古宅 梁家後代出書 籌修復資金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大甲頂店百年古宅 梁家後代出書 籌修復資金
大甲頂店百年古宅 梁家後代出書 籌修復資金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QYhk91
大甲頂店梁宅,後代子孫為免其繼續傾圮,利用鋼構屋頂加以保護。(記者歐素美攝)
2013-03-18 08:00:00
〔記者歐素美/大甲報導〕近百年歷史的大甲頂店梁宅,日治時期為大甲三大民宅之一,為兩進多護龍的四合院建築,該建築的石雕、磚刻及剪黏等集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後代子孫為免古宅傾圮,委外進行記錄研究,昨出版「梅鏡傳芳」一書,希望能籌措資金修復。
大甲頂店梁宅為梁氏開基祖梁比美從中國泉州來台經商有成,於西元一九一四年興建,距今約一百年,佔地一千四百多坪,為兩進多護龍的四合院建築,日治時期與王宅及黃宅並列大甲三大民宅,前台中縣文化局於民國八十年代即有意列入歷史建築,無奈後代子孫分散各地,意見無法整合而作罷。
梁家第四代、台灣比菲多公司董事長梁家銘,鑑於祖厝日漸傾圮,傳統建築保存不易,兩年前委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聘請建築學者李乾朗率團隊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將研究成果集結出版「梅鏡傳芳」一書,昨舉行新書發表會。
「梅鏡傳芳」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題字,並找來遠親詩人路寒袖及華陶窯顧問陳麗華作詩紀念,李乾朗昨在現場為民眾導覽參觀梁宅。
梁家銘說,小時候住在古宅裡卻羨慕同學住高樓洋房,現在才知那些是最珍貴的回憶;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梁方齡表示,梁宅修復經費約需六千萬,出書只是一個開始,希望藉此凝聚子孫共識,共同籌措資金,修復祖厝。
大甲頂店百年古宅 梁家後代出書 籌修復資金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QYhk91
後代子孫針對梁宅進行研究,將成果集結出版「梅鏡傳芳」一書,希望能籌措資金修復。(記者歐素美攝)

2020-01-09_1132122020-01-09_113225

大甲頂店百年古宅 梁家後代出書 籌修復資金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級別 市定古蹟 大甲梁宅瑞蓮堂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古蹟
種類 宅第
公告日期 2016/09/19
公告文號 105年9月19日府授文資古字第10501861101號
所在地理區域 大甲區
文化資產所在地 (A)臺中市大甲區大智街80號。(B)臺中市大甲區賢仁段103等地號。
所有歸屬 臺灣梁氏比美公派下宗親會
簡介 
瑞蓮堂是一座二進多護龍的四合院建築,全區佔地約1,476坪,為日治時期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一。清末時期,梁家因經營米、布生意而富甲一方,原居住於大甲鎮內,因人口增加,遂聘請名匠師於大甲城北邊的頂店庄增建住所,此即為今日所見之頂店梁宅。該建築一直到大正三年(1914)完工,前廳大門為雙凹壽式設計,後廳前廊左右兩側可見癸亥年(1921)之彩繪與外埕的洗石子水池,是為第二次修繕工事之加添痕跡,彌足珍貴。

db9eea95-ae24-49dd-99c7-bc2006c8e264

級別 市定古蹟
種類 宅第 大甲梁宅瑞蓮堂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古蹟
公告日期 2016/09/19
公告文號 105年9月19日府授文資古字第10501861101號
所在地理區域 大甲區
文化資產所在地 (A)臺中市大甲區大智街80號。(B)臺中市大甲區賢仁段103等地號。
所有歸屬 臺灣梁氏比美公派下宗親會
簡介 
瑞蓮堂是一座二進多護龍的四合院建築,全區佔地約1,476坪,為日治時期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一。清末時期,梁家因經營米、布生意而富甲一方,原居住於大甲鎮內,因人口增加,遂聘請名匠師於大甲城北邊的頂店庄增建住所,此即為今日所見之頂店梁宅。該建築一直到大正三年(1914)完工,前廳大門為雙凹壽式設計,後廳前廊左右兩側可見癸亥年(1921)之彩繪與外埕的洗石子水池,是為第二次修繕工事之加添痕跡,彌足珍貴。
開放時間 私人宅邸,因尚未整修,暫不開

2020-01-09_113645

大甲梁宅瑞蓮堂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古蹟

大甲百餘年梁宅「瑞蓮堂」「梅鏡傳芳」堪稱一品古宅    準建築人手札    2013.3
台中市大甲鎮頂店里,興建已有101年古齡歷史的梁宅「瑞蓮堂」,建有二進四護院,宅第柱採用大陸進口福杉,廳堂用台灣紅檜木隔間,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 自化,屋後以鐵砧山為屏障,屋前有魚池,宅四周種一層竹圍聚氣,雕刻精緻,展現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堪稱一品古宅建築。
梁 家四房第四代梁家銘(台灣比菲多發酵公司董事長, 空間母語基金會董事)為透過祖宅的研究與追尋,找回大家族及的榮耀及共識,進行「大甲頂店梁宅瑞蓮堂傳統建築修復或再利用研究計畫」,兩年前委託知名建築學者李乾朗針對大甲地理環境,瑞蓮堂建築特色及未來修建狀況做整體性的評估及研究。今有圓滿成果,並由總統府資政漢寶德特題字「梅鏡傳芳」予以祝福。
大 甲「瑞蓮堂」梁宅為四合院,坐北朝南,二進四護院,西式門院、四周有圍牆, 共有四兄弟共持有一分權益。民國一年興建時,全由梁金波先生籌劃,宅第柱大部份是由大陸進口福杉,廳堂隔間木材是用台灣紅檜,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所包是當地田土,取土後形成一魚池,當時梁家為興建此,花費三萬元,先後賣出數甲土地,梁宅精緻的雕刻,和完整的外觀,至今仍被譽為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 一。
依據大甲田野調查史記指出,大甲鎮位於台灣中西部海岸,全鎮只有鐵砧山附近是丘陵地,其宅都是平原,而大甲鎮一帶土地肥沃,很早以前就有平埔族在此開墾定居,自從清朝熙年間,福建東東地區漢人才逐漸的選至台灣,大甲鎮亦是漢人移墾之重地。
漢 人移居大甲區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經過清政府及日本政府統治,有著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所以民宅建築上特具有不同特色,第一階段蓽路籃褸,建材簡陋,大致是土屋芧舍。為了防衛外來盜匪入侵,民宅竹林密佈,住宅牆身留槍孔,由於開拓土地和輪番防守的因素,族員遷居者少,歷經數代聚居一處由原來的舊宅為中心向外 擴建,形成族群聚落。
民國七十九年,有大甲地區熱衷人土的關心展開調查古建築保存工作,且有圖書館管理員雷養德等人士,調查了大甲鎮十間民宅,其中梁宅最具有傳統古意。
梁 宅講究地理形勢,屋後有山,屋前有魚池,西周種植竹林用聚氣,庭院中更設有卦暗溝排水,值得一提的是梁宅的雕刻方面都相當精緻,展現出統建築匠師的技術及水準,外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彩繪色彩鮮麗,花、樹、鳥、獸、動態,歷史人物造形,讓人感到栩栩如生,木樑雕刻精緻,在古宅建築中,堪稱一品建築。尤其古 建築中,有二進四護院,魚池、及八卦易經之建築,雕梁文物分明有紊,梁宅所擁有則被例最具工整之價值感。
梁宅雖是私人所有,則在政府重視國家整體文化資產的重要性,早就推動保護古蹟,對於完美百年古意的梁宅,應給以有效的輔導,讓瑞蓮堂伴隨家族綿延、代代相傳、永續存在的契機,更留待後人所緬懷。

34b00f26-de84-4765-a10e-3eefa4e79b69 (1)_022020-01-09_1140262020-01-09_1140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