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朱江淮伉儷在大甲基督長老教會結婚親友合影紀念昭和二年五月十二日/(1927)提供人/李哲乙

朱江淮,大甲人,朱麗之子,生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大正六年(1917)大甲公學校第十四回卒業,同期生另有黃卿、林芳慶、吳墩烈、王守勇、林炳焜、郭金灶…等在教育界、政界、商界都相當有成就。受其尊翁朱麗公推動創立建設后里水力發電所的影響,就讀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立志投身台灣電氣事業,為台籍首位電氣工學士。四十年的電力生涯,參加日月潭電力建設、推廣用電,歷經光復接收、修復、擴充及發展。民國四十六年(1957)任台灣省政府建設廳長,促進了「大甲溪開發計畫」與「台中港重建」兩大建設;任內對家鄉建設特別關心,如民國四十八年(1959)「大甲鎮下水道工程」經費三五九、三三○元(當時台中縣的下水道工程大甲第一)、「大甲鎮水廠擴建」經費七四二、六八○元(台中縣的水廠擴建大甲第一);亦曾任中日文化經濟協會總幹事、台肥公司董事長、行政院顧問,民國八十四(1995)年四月十三日辭世,享年九十二。昭和二年(1927)五月十二日朱江淮與李瓊梅(李進興街長千金)在大甲長老基督教會,共結連理,圖為雙方親友與新人於大甲長老基督教會外北側合影留念。前排(不計孩童)右二起朱叔河(朱麗三子)、汪氏連(朱麗夫人,大安中庄望族)、朱麗(第一任大甲區街長)、鄭進丁、朱江淮、李瓊梅、左起李氏莊呆(李炳焜夫人)、李氏吳柳(李欽水夫人)、陳氏豆(李進興夫人)、林玉(李進興養母)、李炳焜(李進興二子)、李欽水(李進興長子)、李進興(第一代大甲街長),二排左四杜聰朝(戴帽者)、左七李城,三排(不計孩童)右二陳其祥(大甲基督教會長老)、左五林樹(大甲基督教會長老)。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約昭和十二年/(1938) 提供人/林惠津

一般來說,日本和服及中國式服裝外的新式女士服裝,在日治時期皆可稱洋裝。這間公認(政府立案)大甲洋裁研究所,位於今大甲鎮農會西側,由前排左二日本女子開設,照片提供人林李金女女士年輕時,利用其在日南公學校頂後厝分教場做護士,放暑假期間,到大甲洋裁研究所學習洋裁,右二這位洋裁老師則是台灣人,不過,林李金女女士並不在照片中。後排為學習洋裁的學員。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大甲和裁講習會修業式參拜昭和十六年/(1941) 提供人/劉錦

圖為參加大甲和裁講習會學員,修業時至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的清水神社參拜,在神社第二鳥居台階前合影留念,據劉錦女士說,其插班就讀大甲家政女學校前,曾在講習會學習和裁二個月,圖中學員所穿的和服均為學員自行裁縫的,前排中間為和裁老師(日本人),後排右二為劉錦女士。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台中產婆講習所第九回卒業記念攝影昭和十六年四月十日/(1941) 提供人/劉振興

日治時期,吳泗輝醫師在南台中所開設的「台中產婆講習所」,培養了甚多的「產婆」。入學不必考試,上課一年,卒業時先考筆試,再考實地測驗(術科),通過後才能拿到證明,再進行一年的實習,修業年限二年。考試時由臺灣總督府所屬職員南下監考,還有巡查現場監視。因此、必須學術科都通過才能取得助產婦的資格。圖為該所第九回卒業記念攝影。前西岐里長劉江風先生的夫人劉錦女士(前排左一)即為該所卒業的學生。劉女士在日南公學校頂後厝分教場卒業後,讀了兩年「苑裡農業專修學校」,卒業後就到「台中產婆講習所」研讀,再次卒業後,在當時幾無學校可讀之際,因大甲家政女學校因有位二年級許姓學生(住大甲東門)亡故,補招一名,劉女士順利考上,直接就讀二年級,成為該校第一回卒業生。光復後,地方(頂後厝、建興、福德、龍泉、及銅安五里)無助產士,斷斷續續非正式的村民接生十幾年後,在村民請託下,於三十八歲依法再參加講習後,開始成為執業助產士;雖其一生接生二、三千位嬰兒,但其兒女卻都得麻煩更資深助產士蘇邱綉鳳女士接生。接生就像7-11,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待命服務;當時交通不便,且無電話,更不像現在人手一隻手機,聯絡不便,常要走好幾趟才能順利接生。劉女士只靠腳踏車代步,在鄉下路況不佳、夜晚村路幾無路燈,遇到天雨路滑或冬天寒冷時,極為辛苦。收費方面劉女士抱著服務鄉里的心,隨送隨收,不計多少;遇貧苦者,除免費接生,甚至贈送衣服物品。至今受恩產婦念念不忘,深受鄰里好評與敬重。在助產士生涯中,幾件事情記憶深刻,如銅安里一位親戚,用同一支剪刀為七個孫子「轉臍」(接生),「轉好」剪刀就放在床下,不知要消毒,結果一連剪死七個孫子,都破傷風而亡。最後剪到不敢前,才請劉女士接生,順產後,直誇劉女士「真好手勢!」,此尤當時教育不普及,無正確的衛生觀念,所造成的時代悲劇;其二,五里牌有位產婦「血崩」,家人沒有正確的生產觀念還將產婦立起,造成大量出血,才叫劉女士去接生,趕到時已回天乏術;其三,有次接生嬰兒鼻子異物塞住腦部缺氧臉發黑,因「衛生包」內沒有管子,緊急之下,劉女士用嘴巴將鼻中污物吸出,也就從鬼門關救回了一命;其四,有位頂後厝婦人,因嬰兒「繞頸」難產,陪她至沙鹿郭外科生產。在醫院遇到大安吳蔡助產士,他的技術高超、膽子也很大,醫生做的醫事行為也敢做,接生相當多。送去的婦人難過的很,而醫生「亦無啥要緊」,他們兩人就合作,在醫院順利的為頂後厝婦人平安接生,醫生看了也嚇了一跳說:「恁二個佇作啥?」。九十二年(2003)七月十日,有位先生拿了一個六仟元紅包到她家,問其何意?他說:昨晚太太托夢給他,說生大兒子(已四十五歲)時沒給紅包,已經這麼多年,怎麼還沒送去呢?劉女士說:已忘了此事別記在心頭,紅包拿還給他。這位先生說:不收下,他「心肝勿會開」,紅包放著,騎著機車就要跑。後來,只好收下二仟紅包,還他四仟。隔天劉女士就將一千元紅包送到大甲文昌祠「添油香」,再買水果請長青學苑同學享用。民國六十年(1970)左右,因夫婿劉江風先生事業繁忙,才結束助產士的事業。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大甲街長李進興家族合照大正六年一月/(1917) 提供人/李哲乙

大正十一年(1922),大甲庄升格為大甲街,原庄長朱麗依願任免,並推荐大甲營盤口人李進興擔任大甲街長,是為大甲街第一任街長。此為李進興家族照片,係本冊照片中,有註明年代最早的一張。前排右起李瓊梅(李進興之女,昭和二年(1927)適朱江淮)、李吳柳(營盤口人、吳墩禮之大姊,懷抱長子李鋕仁)、林玉(下山腳人、李進興養母)、陳豆(大安南埔人、李進興夫人,懷抱四子李葉奎)、莊呆(大安五甲人、李炳焜夫人)、李葉璧(李進興三子),後排右起李欽水(李進興長子、曾任大甲街役場會計役)、李進興、李炳焜(李進興二子、光復後曾服務於大甲鎮公所戶籍課)。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大正拾壹年壬戍元月拾柒日家慈七秩榮壽全家攝影紀念/(1922) 提供人/梁瑞芳

頂店梁家開台祖梁比美來自大陸泉州府,於大安港從事貿易行業,販賣腰鼓雜貨,與大甲街黃幼結婚而居於大甲。頂店梁宅建於大正元年(1912),大正三年(1914)主體建築完工,建築風格為二進四護龍,西式門院,四週以圍牆區隔;地理環境完整,後有鐵砧山為屏障,埕前有西式的泮月池,宅第四週種植竹圍聚氣,廳堂隔間是臺灣紅檜。據來台第三代子孫,現年八十二歲的梁既翕先生說,建造梁宅時,大甲並無磚場,第二代子孫,常常在凌晨二、三點,從大甲帶著牛車隊與工人,到沙鹿採買運送磚塊,或至大安港運木材,建造過程相當辛苦;大房梁化龍、三房梁炳照(主要負責採購),於落成後因過勞帶疾不幸早逝。當年為建造此屋花費三萬元,當時木工一天工資只有一角而已,可見宅邸所費不貲,因此先後賣出數甲地。其精緻的雕刻、彩繪和完整的外觀,被譽為大甲三大民宅。梁家經營泉益號,從經營雜細、布匹…等,從門聯亦可見其經營處世原則,「泉布泉刀泉源不竭,益人益己益利無疆」。梁既翕先生說,日治時期開台祖梁比美,亦曾於大甲街二二一番地,經營「煙酒」的仲賣。圖為開台祖梁比美夫人梁黃幼七秩榮壽全家福,攝影地點即為梁宅前,今日大門門聯兩側的身堵泥塑「南極仙翁、麻姑獻壽」當時尚未施作。前排右五梁鴻忠(梁化龍三子,日後曾服務於大甲街役場)、梁秋覲(梁成長子),三排右起梁蓮、梁桃(與梁蓮為大房梁化龍之女)、梁樹濱夫人、鄭水印(梁樹漢夫人,苑裡人)、二房梁清波夫人、梁李寶(大房梁化龍夫人,社尾人)、梁黃幼(開台祖梁比美夫人,大甲街黃昭德的姑姑)、梁黃款(四房梁成夫人,手抱二子梁秋馨)、梁鄭伴(三房梁炳照夫人,苑裡人)、梁比美女兒(適鐵砧山腳許家)、梁清波二夫人、梁秋金夫人、梁楊冰霞(梁秋水夫人,清水楊肇嘉族人),四排右起梁樹漢(梁化龍二子)、梁樹濱(梁化龍長子)、梁秋水(梁炳照之子)、梁清波、梁成、梁秋金、黃來旺、梁明輝(梁家遠親、據梁既翕先生說,日治後期梁明輝在家中牆壁寫了蔣介石三字,被日人發現,遭趕回大陸)。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六塊厝黃公水來仙逝紙厝昭和四年/(1927) 提供人/黃經業

黃家堂號「紫雲」,黃水來係來台第二代,距今約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黃家乃大甲六塊厝(今文曲里)望族。黃水來生前對庄內公共事務,熱心參與,深受好名,庄內國姓廟「鎮安宮」神龕上方匾額「明代英靈」為其奉立,上面寫著「六塊厝董事黃水來立」。昭和四年(1929年)逝世,子孫為其準備的「紙厝」,中間依照傳統建築樣式製作,不論剪黏、彩繪、垂花、或牌頭上的戲齣皆相當豪華精緻;左右再配以融合洋式建築語彙的混合風紙厝,可見當時匠師亦走在時代潮流的尖端;紙厝內奴碑、侍僕、生活用具俱全,以表子孫的孝心,希望黃公在冥間也能同享陽間的榮華富貴。由照片所示,以紙厝後面的婦女為比例,約為四公尺高、五‧五公尺寬,顯現當時糊紙藝師技藝之高超。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大甲青松醫院前合影昭和二年/(1927) 提供人/李哲乙

朱青松,生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第一任大甲區街長朱麗先生長子。大甲公學校卒業後,朱麗送其至日本留學,是大甲地區第一個留學生;同志社中學畢業後返台,大正六年(1917)考上台灣總督府台灣醫學專門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大正十三年(1924)畢業學生中僅其一人為台灣人,其餘二十二人皆為日人。昭和二年(1927)從公立台東醫院回到故鄉大甲開業,名為「青松醫院」,為第一家大甲人開設的醫院,五年後轉至台北開業,後來遠赴麻六甲開業,民國四十九年(1960)逝世於馬來西亞,享年六十二。圖為開業時與家人在醫院門口合影留念,右一起李瓊梅(朱江淮夫人)、朱江淮(二弟)、左一起吳阿銀(朱青松夫人)、朱青松(大哥),立者朱叔河(三弟)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臥龍堂新築落成紀念昭和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928) 提供人/李哲乙

李進興街長與汐止周再恩(台灣四大礦區海山煤礦經營者),同好園藝,尤愛菊花,而為好友。因見周宅新築洋樓甚喜,昭和三年(1928)於今大甲國小西側自家花園,仿建一豪華洋樓,名為「臥龍堂」,後依常來賞菊的台灣總督府官員建議,改名「宜園」,為當時全台著名的賞菊名園。此為落成日與親友好友及官員合影留念。前排右八李進興、左四柴田一平,後排右六李欽水、左二鄭進丁、左五李晨鐘(大安庄長)。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顯考第一代大甲街長諱進興李公之殯禮紀念昭和五年/(1930) 提供人/李哲乙

李進興先生,大正十一年(1922)起擔任大甲街長,昭和五年(1930)逝世,八、九年間對大甲教育貢獻頗多。大正十二年(1923)在大甲公學校增設高等科(等同初中部),提昇大甲地區的教育水準。昭和二年(1927)在文昌祠附近的「厝後田」創立大甲女子公學校,後依台灣紳章制度授紳章。昭和四年(1930)獻捐今大甲國小校地,解決大甲公學校校地不足無法遷校之困境。一生公益、為人俠義,因替友背書而遭連累,後賣地還債。昭和五年(1930)一月十一日不幸由宜園二樓墜下身亡,享年五十五。民國六十九年(1980)宜園拆除,建為國宅。圖為李公進興街長殯禮,親朋好友聚其靈堂合影紀念,李城(圖中左邊白衣後方戴眼鏡者,曾任大安庄長)、杜清(李城前面露半邊臉者)、楊肇嘉(左邊前排柱子右一,清水人,日治時期台灣自治運動史上重量級人物,光復後,曾任省民政廳長)。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第一代大甲街長李公之佳城昭和五年/(1930) 提供人/李哲乙

李進興,大甲營盤口庄人,生於清光緒二年(1876)八月一日,幼時進入私墊專修漢學五年,造詣深厚。明治三十二年(1900)任大甲街壯丁團團長,並先後擔任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委員、大甲帽蓆會社商務主任。明治四十年(1907)獨立經營林投帽製造及林投原料漂白,成果頗佳。其後又擔任大甲帽席購買販賣組合理事及大甲帽蓆同業組合評議員兼大甲信用組合理事,為人溫恭誠懇,事業輝煌騰達,頗受敬重。大正十一年(1922)任第一代大甲街長。昭和五年(1930)一月十一日辭世,享年五十五歲。圖為頂店大埔李公之佳城,背景鐵砧山南麓,草木茂盛,青蔥翠綠,不若今日僅存雜草、冬季幾乎必遭野火紋身;遠處二、三十隻牛群悠閑低頭吃草景緻,已不復見。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台北廳為日本時代1901年(明治34年)~ 1920年(大正9年)間的行政區劃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清代老照片惊現巨人, 身高遠超姚明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此 圖像轎子的,題為“新娘在她的途中婚禮,福建福州中國”,新娘頭蓋像鐵鍋或竹籠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百年前的中國老照片清末身高過兩米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陝西榆林府警察局局長畢君裵(pijung——pei譯音)

  想知道100多年前的陝西是怎樣的風土人情麼?從今天起到12月4日,在陝西省圖書館展覽廳舉辦的“穿越陝甘”老照片展覽上,您就可以“穿越”回到100年前的陝西。

  負責“穿越陝甘”老照片布展的工作人員介紹說,1908年,美國探險家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帶領一支36人的考察隊,自山西太原出發穿越陝西到達甘肅蘭州,歷盡艱苦,用時一年,收集了大量照片資料,記錄了沿途風土人情。

  特地趕來參觀展覽的參觀者張平說:“我對歷史很感興趣,從他們布展我就一直在關注,今天專門趕過來看。我在富縣長大,看到這些(反映黃土高原100年前風貌的)老照片感到很親切。”(記者魯鵬飛)

新華網陝西頻道圖片:: 老照片裡的陝西100年前的榆林警察局長 - http://goo.gl/twbzpH

-----------------------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陝西延安府石窟寺

--------------------------

民間信仰/民間宗教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大正拾壹年壬戍元月柒日家慈七秩榮壽全家攝影紀念/1922             提供人/梁瑞芳

頂店梁家開台祖梁比美來自大陸泉州府,於大安港從事貿易行業,販賣腰鼓雜貨,與大甲街黃幼結婚而居於大甲。頂店梁宅建於大正元年(1912大正三年(1914)主體建築完工建築風格為二進四護龍,西式門院,四週以圍牆區隔;地理環境完整,後有鐵砧山為屏障,埕前有西式的泮月池,宅第四週種植竹圍聚氣,廳堂隔間是臺灣紅檜。據來台第三代子孫,現年八十二歲的梁既翕先生說,建造梁宅時,大甲並無磚場,第二代子孫,常常在凌晨二、三點,從大甲帶著牛車隊與工人,到沙鹿採買運送磚塊,或至大安港運木材,建造過程相當辛苦;大房梁化龍、三房梁炳照(主要負責採購),於落成後因過勞帶疾不幸早逝。當年為建造此屋花費三萬元,當時木工一天工資只有一角而已,可見宅邸所費不貲,因此先後賣出數甲地。其精緻的雕刻、彩繪和完整的外觀,被譽為大甲三大民宅。梁家經營泉益號,從經營雜細、布匹…等,從門聯亦可見其經營處世原則,「泉布泉刀泉源不竭,益人益己益利無疆」。梁既先生說,日治時期開台祖梁比美,亦曾於大甲街二二一番地,經營「煙酒」的仲賣。圖為開台祖梁比美夫人梁黃幼七秩榮壽全家福,攝影地點即為梁宅前,今日大門門聯兩側的身堵泥塑「南極仙翁、麻姑獻壽」當時尚未施作。前排右五梁鴻忠(梁化龍三子,日後曾服務於大甲街役場)、梁秋覲(梁成長子),三排右起梁蓮、梁桃(與梁蓮為大房梁化龍之女)、梁樹濱夫人、鄭水印(梁樹漢夫人,苑裡人)、二房梁清波夫人、梁李寶(大房梁化龍夫人,社尾人)、梁黃幼(開台祖梁比美夫人,大甲街黃昭德的姑姑)、梁黃款(四房梁成夫人,手抱二子梁秋馨)、梁鄭伴(三房梁炳照夫人,苑裡人)、梁比美女兒(適鐵砧山腳許家)、梁清波二夫人、梁秋金夫人、梁楊冰霞(梁秋水夫人,清水楊肇嘉族人),四排右起梁樹漢(梁化龍二子)、梁樹濱(梁化龍長子)、梁秋水(梁炳照之子)、梁清波、梁成、梁秋金、黃來旺、梁明輝(梁家遠親、據梁既翕先生說,日治後期梁明輝在家中牆壁寫了蔣介石三字,被日人發現,遭趕回大陸)。


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師
作者 莊國琳
2022-08-11
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師 | 莊國琳 / 莊國琳 觀時尚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dyluTZ
1960年代左右,縫紉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1960年至1970年間達到高峰,但之後成衣大量出現,縫紉補習班也在1980年之後漸漸衰落。圖為洋裁訓練班上課情形。 圖片來源: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網站,秋惠文庫林于昉提供
世界時裝史上,如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夏姿(SHIATZY CHEN)總監陳彩霞等,都是從學裁縫起家,之後轉身成為知名設計師。而這樣的人,在目前的台灣有沒有呢?
洋裁店在台灣,曾有過風華歲月
日治時期前,台灣女性穿漢服、纏小腳,因為缺乏紡織布料,較少從事裁縫,而以刺繡為主。台灣裁縫起步晚,想了解這段歷史,可從台師大日籍研究生大木言葉2015年的碩士畢業論文《日治時期台灣洋裁的移入與發展》看到完整分析。
他文中提到:「日本統治初期,總督府為了吸引台灣女性接受近代教育,在各級學校的教育科目中鑲入以女性為對象的裁縫科,並配合在地社群的需求,教授內容以台灣式裁縫為起始,漸進地融入洋裁與和裁的理論與技術。」同時也提到1904年美國勝家(Singer)裁縫機在台灣開立分店,提供教學服務的銷售方法,成為台灣人接觸裁縫機的濫觴,而1930年成立了「吉見裁縫學園」洋裁學校,讓學習裁縫有更多元專業管道。這間學校,就是金甌女中的前身。
圖為「吉見裁縫學園」洋裁學校,這間學校就是金甌女中的前身。圖片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網站
吉見裁縫學園創辦這年,正值西方經濟大蕭條,香奈兒的經典「小黑洋裝」(little black dress)也在同年於浪漫喜劇默劇《It》亮相,登上大銀幕,之後廣為流行。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國產裁縫機開始量產,很多家庭得以買到便宜的裁縫機放在家裡,隨時可為家人縫製新衣及修補衣物。經濟較好一點的人家則到布莊挑選好布料,請洋裁店或西服店量身訂製服裝。那個年代大家都很珍惜每件衣服,是標準的「慢時尚」生活。
《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這本書記載了台灣洋裁產業的興衰過程。洋裁店在台灣曾有過一段風華歲月,可惜政府重視紡織產業發展,卻忽略保存洋裁文化重要性,更缺乏資深裁縫師的技藝傳承。由於紡織產業興起,1960年代左右,縫紉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1960年至1970年間達到高峰,但之後成衣大量出現,洋裁店逐漸被成衣店及百貨專櫃取代,縫紉補習班也在1980年之後漸漸衰落。
靠洋裁技藝養活全家的母親
我的母親國小畢業後,因聽到鄰居收音機放送「縫紉補習班」招生廣告,開啟學習裁縫之路。我父母是媒妁之言相親結婚,父親在我出生那年外遇離家,留下我爺爺奶奶、母親及三個小孩。我上頭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彼此各差一歲。母親在我出世不久便到羅東洋裁店「明珠女裝社」(後更名為明珠洋裝時裝社)工作,一肩扛起全家生計。
母親曾說,剛入行時手藝不好,沒固定客人,線縫不準,版打的不合身,針常刺到手指頭流血,裙子打褶歪七扭八,服裝縫了又拆拆了又縫,被客人駡、被老闆娘念是常有之事。不過老闆及老闆娘對她很好,把她當作家人。做這一行如何讓自己跟得上國外潮流很重要,她說公司會定期購買國外服裝雜誌讓師傅們參考,雜誌就是最好的老師。
當時裁縫交件期短,衣服常需要帶回家趕工,下班要照顧三個幼童、服侍公婆、整理家裡環境、手洗全家髒衣服,還要劈柴燒水、下廚作飯,常忙到三更半夜,她總是全家最晚吃飯、最晚洗澡的,隔天又要早起。高壓生活讓母親被迫快速成長,手藝熟練到目測要裁5公分、一刀下去就是精準的5公分。
家裡的神明廳是她的工作室,放了一張吃飯用的折疊大圓桌,是拜拜桌也是打版桌。為了省錢,她以舊報紙畫圖稿,一塊粉片小到不行仍在使用。壓圖紙的紙鎮是到工地撿來的建材廢料,皮捲尺及木頭打版尺上積著厚厚的原子筆墨,老舊的黑色大剪刀用到把手破了也捨不得換,說是這樣比較順手。腳踏式裁縫機噠噠噠的聲響,是我們家的日常,她用一針一線撐起這個破碎的家。
為了養家拚命工作,母親的青光眼動了傳統手術後差點失明、扳機指痛到拇指伸不直只能硬撐、肚子整天攪動咕咕叫,吃什麼拉什麼,體重一度只剩38公斤。她自己從羅東搭火車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北大醫院檢查無數次,最後確診腸躁症。這些是裁縫師易得的職業病,她全都中獎。
別讓資深裁縫繼續凋零
羅東曾是太平山林場木材集散地,木材商及南方澳從事珊瑚生意的董娘,是洋裁店的主力客戶。其實整個宜蘭曾是服裝生產及紡織盛行之地,羅東老街洋裁店林立,我老家正對面就是間大型蠶絲工廠,附近眷村「金陵一村」是聯勤301廠員工宿舍,負責製作軍隊服裝,而羅東民生市場的民生路,曾是條布街。只是物換星移,洋裁店逐漸殞落,裁縫師一個個凋零,我母親也到了另一個世界。
在國外工作時發現,他們將高級時裝裁縫師視為受人景仰的工藝師,在台灣,這群人卻被視為低階的工人。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年代,裁縫師常被看不起,很多人用台語直呼他們「做衣的」,不少人更帶著鄙視口氣,以致裁縫師也對自己的地位自卑,認為自己就是書念不高才會做這行。想改變裁縫師在台灣的社會地位,讓他們得到該有的尊重及禮遇,是我投入時尚產業領域的最大動力。
法國歷史悠久的私人訂製時裝屋,很多從小店面開始,有些已成為全球知名品牌,法國更將訂製服推廣到極致,成為法國專屬註冊名詞「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服)。洋裁店在台灣也是重要的時裝文化資產,文化部應有政策保存或行銷它們,讓這個產業有新樣貌,甚至能更上層樓。希望我們也能夠以法國為目標,協助洋裁店發展成百年私人訂製品牌,讓資深裁縫師服裝工藝得以代代傳承,而非任由他們持續凋零下去。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師 | 莊國琳 / 莊國琳 觀時尚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dyluTZ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勝家縫紉機,1909年在台灣,當時女子必學裁縫,也是學校教育公認大甲洋裁研究所/失落中的台灣高級洋裁店及高級女裝訂製裁縫

那年頭的母親們之一:在縫紉補習班埋頭學做衣服的媽媽們
民國49年,一群參加縫紉補習班的媽媽,學習怎麼做衣服,從打版、剪裁、縫紉,到完成一件衣服。此時,台灣紡織業興起,需要大量的裁縫工。全省各地的縫紉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許多女孩子從鄉村到城市,在補習班習得一技之長,即可到成衣廠工作。也有很多城市婦女參加補習班,以便日後也可在家接活,以貼補家用。
社團 | Facebook https://bit.ly/2YQQF2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