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紀念之日(日語:けんこくきねんのひ kenkoku kinen no hi)是日本為紀念建國而定的節日,按照《日本書紀》記載的神武天皇即位之日推算而定於2月11日。此節日於1966年(昭和41年)制定,用意在紀念日本建國的精神、培養日本人民愛國的心態。每到此節日,日本各地神社和寺廟都會慶祝這天[1]。
沿革建國紀念之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atbdS
建國紀念之日的前身為1873年(明治5年)訂定的「紀元節」,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對日進行共計7年的軍事占領。為了打擊日本軍國主義,紀元節在1948年被廢止。而此後根據日本《祝日法》第二條規定,建國紀念之日為日本法定節日;《祝日法》並於1966年、1967年修訂,將昔日紀元節的日期——2月11日定為建國紀念之日[2]。
建國紀念之日的準確日期並不存在於信史,之所以定於2月11日,是因為根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神話典籍,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之日是西元前660年正月初一,明治時代日本改用格里曆(新曆)後,再推算出此日期。
建國記念之日審議會
由於建國紀念之日訂定時,日本朝野對此意見不一,在國會的要求下,總理府(今內閣府)設置此一任務編組機關,於1966年(昭和41年)7月11日成立、同年12月15日廢止。
劍潭阿保 - 日治時期苗栗廳大甲公學校女學生合影(AI上色,顏色未考證),大甲公學校為現今台中大甲區大甲國小,而由大甲公學校分離出全部… | Facebook
劍潭阿保 - 日治時期苗栗廳大甲公學校女學生合影(AI上色,顏色未考證),大甲公學校為現今台中大甲區大甲國小,而由大甲公學校分離出全部… | Facebook
大甲第一少年團通宵露營昭和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39) 提供人/張金福
昭和六年(1931)九月一日大甲第一少年團設立,附屬在大甲公學校。昭和十四年(1939)台中州廳在通宵舉辦三天二夜的露營,當年就讀大甲公學校五年級,參加少年團的張金福先生與指導老師、上下期同學,前往今通宵海水浴場參與野營演習時合影留念。前排右起林伯鑫、易啟森(光復後改姓為張啟森)、光日老師(為國犧牲,魂斷中國)、橋本一雄老師、林仲鑫,二排右起林三明、張金福、小船修老師、左一陳朝卿,三排右一蔡伯壎(二二八事件受害者,蒙受十二年牢獄之災)。(註:林伯鑫、林仲鑫為孿生兄弟,無法肯定何者為誰)
---------------------------------
1940年新竹女中活動-日本人以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為皇年元年,1936年開始,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1940年又逢日本天皇第2600年,新竹女中活動
台中州主催部落競進會審查記念昭和十五年二月六日/(1940) 提供人/曾炳松
在大甲街頂店國語講習所舉行「台中州主催部落競進會」會後與會長官與街役場職員、頂店部落保正、甲長等合影。前排右一土持達廊郎(大甲女子公學校校長)、左一川田佐隆(教化指導員)、左三郭金焜助役、右四矢口卯兵(大甲公學校校長)、左七大井又次(大甲郡守),二排左起王為森(頂店國語講習所講師,同年三月三十一日調至大甲第一國語講習所,昭和十六年(1941)任大甲東國民學校准訓導,王老師任滿四十年在順天國民小學退休)、薛炳金、康萬傳(大甲街社會教化聯合會雇員)、梁榮(甲長)、薛錦秀(甲長)、郭萬福(大甲女子公學校教師)、郭接基、郭金爐(頂店區總代、郭煋煙教師之父)、郭萬貴(郭朝輝校長恩人,提供學費等讓「佃農之子」,能順利北上就讀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朝輝仙」之子說其父親,常談起這段往事,恩情常懷,終身不忘)、曾汝煉(雇員),三排右一許清水、中間陳萬(門口前帶帽子)。左後方「皇紀二千六百年台中州主催部落競進會會場」係由許清水書寫。
----------------------------------
湖口公學校校內神社/「神饌田」的儀式進行與耕種/新竹縣五峰鄉的十八兒神社/豐鄉國小神社/基隆神社/新竹神社-成德高中/豐田神社也就是今碧蓮寺興建於1914年(大正三年八月),壽神社則蓋於昭和七年(1932年)/1972年台日斷交,政府發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指示「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清除」,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損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QPJK4Q
神饌田植祭記念昭和十七年七月廿四日/(1942) 提供人/蔡明憲
日治時期,非常重視生活教育,從「神饌田」的耕種,可見一般。當年公學校若有空地,便會撥出一塊地,作為「神饌田」。插秧時,要心存恭敬,抱著一份虔誠的心。用心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祈五穀豐收。「神饌田」收成的米,據說會送至神社祭拜。圖為日南公學校頂後厝分教場學生於「神饌田」插秧時合影留念。
日本政府為了徹底推行皇民化運動,神社的空間也成為各級學校施行生 活教育的最佳場域。
日治時期就讀公學校的小學生,每星期都由各年級輪流到神社作一些清 掃環境的工作。通常都是由老師帶領學生至神社,由神社的幹務司分配工作 ,工作內容大都是清掃神社內外環境、拔除雜草、修剪樹木等工作。
除了清掃的工作之外,神社奉仕還包括「神饌田」的耕種。當時幾乎每 一間公學校只要有空地,就會撥出一塊地來當作「神饌田」。插秧時,心要 恭敬。神社的幹務司在每次插秧前,都會告知上天大地秋天皇。這樣虔誠的 心,自然而然地會影響師生的觀念,體認「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 理。要愛惜米穀,就必須先從學習插秧做起。每天吃的菜也是自己所栽種採 收的。就生活觀念的培養來看,這是最能落實在生活教育的方式。神道教育 思想也透過神社的勞務活動,深入地在台灣各地推動。
日治時期,各級學校的學生在畢業之前,學校都會選定一天,帶著畢業 生集體到神社參拜,並且作神社奉仕的工作。神社奉仕完畢之後,大伙兒在 神社人員幹務司的祈求祝福之後,排排站在神社前與同學、老師合影留念。 拍完神社奉仕畢業照之後,同學間的離愁漸漸濃郁,從此紛飛各地。南洋戰 事已起,全台各地都在動員徵調軍伕,此一別離,不知昔日同窗好友幾人能 回。
----------------------------------------------
大甲女子公學校第六回卒業紀念昭和八年三月/(1933) 提供人/黃經業
大甲女子公學校創立於昭和二年(1927)四月一日。當時的大甲街因帽蓆推廣有成,街民經濟能力較佳,男女童的就學率皆高於附近街庄,尤其女子的就學人數更是中部海線各公學校之冠(昭和十年大甲女子公學校女童人數立六一六名(台中州廳,台中州統計書))。昭和二年(1927),在日本男女分校教學之時代要求及大甲公學校學童急速增加,武營路校地不敷使用之下,當時的大甲街長李進興在文昌祠旁的「厝後田」,籌設大甲女子公學校,首屆校長由大甲公學校長富田豐兼任,學生計五班,二四二名。第六屆卒業生共四十五名,從照片上看當時學校對學童的服裝,並無特別要求,多數仍為清國樣式。前排(不計學童)右起林芳慶老師、蘇張成德老師、右三起陳守仁老師、松本壽三(第三任校長),另有黃江波、南秋義、木下…等老師。(註:雖不知何者為誰,仍將姓名列出,以供後人對照)
--------------------------------------------------
大甲女子公學校第九回卒業記念攝影昭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936)) 提供人/李哲乙
昭和二年(1927)自大甲公學校分離出女學生,而創立的大甲女子公學校,在第九屆已有五十一名卒業生(學校資料),之後卒業生逐年快速增加,第十三屆已有一○八名卒業生。前排右二起蘇張成德老師、左三起黃江鎮老師(昭和九年-十一年(1934-36)任教,這是黃老師離校前的合影)、林芳慶老師(創校時由大甲公學校轉任,與這屆卒業生合影後,便回任大甲公學校)、丸大好光校長(第三任校長,昭和八-十一年(1933-36)任職該校)、陳守仁老師(昭和七-十五年(1932-40)任職該校),四排左六李春燕、後排右五王桂花(昭和十六年(1941)三月三十一日受大甲街役場聘任為私立下山腳國(日)語講習所講師)、左二李月仙。
-------------------------
大甲郡體育會優勝旗三回連勝皇紀二千六百年十一月十九日/(1940) 提供人/饒招治
大甲女子公學校在皇紀二千六百年(昭和十五年(1940)),參加大甲郡體育會舉辦的運動會,創下連續獲得三年冠軍的殊榮,榮獲永久保存「優勝旗」的榮耀,賽後於學校合影留念。二排左起郭燕輝老師(戴眼鏡蹲者)、高田登老師、左四起王網鴦、鄭秀稱、土持達郎校長、右一馬渡正道老師(執優勝旗者),三排左一起木島退藏老師、蘇虎老師、陳靜珠,校長左方莊月英、右方饒招治(當年代表參加跳遠比賽,以三米九五打敗群雌奪冠),四排右一陳月紅老師、右五起簡井佐嘉枝老師、田中不二子老師、左一起楊桂林老師(戴帽者)、陳守仁老師、郭萬福(級任老師),後排右三郭水波、左三林淑美(班長)。
---------------------
大甲女子公學校慶賀紀元節合照昭和十五年/(1940) 提供人/饒招治
大甲女子公學校,為慶祝日本皇紀二千六百年開國紀念日,於昭和十五年(1940)二月十一日紀元節當天,學校土持達郎校長、郭萬福老師(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五年戊班學生合照,以慶賀日本國開國紀念日。
-----------------------
臺中市大甲區公所電子書下載 - http://goo.gl/wvKC4V
--------------------------------------
1940年以前龍在日本普遍節慶使用
北投【畜魂碑】 @ 北投虹燁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9zQaR3
北投畜魂碑為日治時台北州衛生課長安達敬智於1940年(即皇紀二千六百年)所立,安達敬智之任期始於1936年
當年的台中州大甲郡設於清水街,因此基座上刻有「日皇紀二千六百年」、「大甲郡小公學校職員一同」、「奉納」等字樣。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 隨意窩 Xuite遊 - http://goo.gl/Fqdc5q
神武天皇即位紀元,又稱日本皇紀或簡稱皇紀,是日本的一種紀年體。以日本神話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開始起算,比現行西曆早660年。即西元2000年等於皇紀2660年,以此類推。皇紀在二戰後便很少有人用。
明治5年農曆11月15日(公曆1872年12月15日)依照太政官布告第342號宣布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與公曆同時在日本實行。
原文:
太陽暦御頒行神武天皇御即位ヲ以テ紀元ト定メラルニ付十一月二十五日御祭典(明治5年太政官布告第342号)
今般太陽暦御頒行神武天皇御即位ヲ以テ紀元ト被定候ニ付其旨ヲ被爲告候爲メ来ル廿五日御祭典被執行候事
但當日服者参朝可憚事
紀元二千六百年記念
昭和15年(1940年)是皇紀二千六百年,該年舉辦紀元二千六百年記念行事以茲慶祝。
執迷不悟--紀元2600年 - 島嶼索隱 hidden story (@tony100187)
紀元節 本篇同步刊登於Matter(https://reurl.cc/02WKbA)
昨天是日本的建國紀念之日,根據傳說,公元前660年的這一天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登基的日子。不過就如同中華民族五千年這個概念其實是清末民族主義興起才出現的說法,這個建國紀念之日的出現也是充滿爭議,因為這個年份遲至明治初期才制定,目的是為了要鞏固明治天皇的統治地位。在二戰前,該節日叫做紀元節,
至於這個建國紀念之日,又與台灣有甚麼關係呢?這個就要談到所謂的「紀元二千六百年」了。1940年正值二戰高峰,也是日本紀元的2600年,而這正是日本政府可以用來進行國民精神教化、國家統合的一大良機。
當時日本政府規劃舉行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萬國博覽會、以神武天皇為祭神的橿原神宮之境域擴張整備等等活動慶祝,可說是傾全國之力來舉辦這個活動。而這樣的盛事台灣自然也沒有置身事外,從當時出版的《紀元二千六百年祝典記錄》可以看出,台灣共465件「奉祝記念事業」,也就是各地團體為了紀念「紀元二千六百年」而舉辦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造林植樹、運動場整備、忠魂碑建設、石燈籠奉納、相撲場設置……等等,種類繁多,其中最常見的當屬神社興建或翻修,包括新竹神社、台中神社等重要的神社
Facebook https://bit.ly/3s7MqyI
------------------
執迷不悟--紀元2600年
執迷不悟--紀元2600年 - 島嶼索隱 hidden story (@tony100187) https://bit.ly/3H09HqM
不過就如同中華民族五千年這個概念其實是清末民族主義興起才出現的說法,這個建國紀念日的出現也是充滿爭議,而其中曾是日本帝國領土的台灣也有參了一腳,至究竟怎麼說呢?
昨天(2/11)是日本的建國紀念之日,根據傳說,公元前660年的這一天,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不過就如同中華民族五千年這個概念其實是清末民族主義興起才出現的說法,這個建國紀念日的出現也是充滿爭議,而其中曾是日本帝國領土的台灣也有參了一腳,至究竟怎麼說呢?
日本的建國紀念之日二戰前稱為「紀元節」,是用於紀念日本政府於明治五年所公布的法條。該法條將日本的紀年法,除原本的西元外,再加上一個以神武天皇即位之年為起點的紀年法。這樣子做清楚的定出了日本的歷史是天皇家君臨的歷史,並藉此強化剛即位的明治天皇的統治權威。
不過這個年份充滿著爭議,因為所謂的公元前660年只是以天干地支紀年「大致認定」而成的,實際上日本2-9任的部分天皇年紀都長得不合理,幾乎都是破百歲才過世,且相關資料相當缺乏,也因此有了為迎合公元前660年即位之說而刻意延長年紀的主張。
八位天皇也被合稱作「闕史八代」
至於這個建國紀念之日,又與台灣有甚麼關係呢?這個就要談到所謂的「紀元二千六百年」了。1940年正值二戰高峰,也是日本紀元的2600年,而這正是日本政府可以用來進行國民精神教化、國家統合的一大良機。
當時日本政府規劃舉行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萬國博覽會、以神武天皇為祭神的橿原神宮之境域擴張整備等等活動慶祝。其中整年的最高潮是該年11月10日的大規模奉祝式典與隔天之奉祝會,集來自各國的使節、各階層的官民、傷痍軍人或戰死者遺族、滿州國、臺灣、朝鮮的代表等等5萬5千人,在天皇、皇后親臨下,於宮城前廣場高呼三聲「萬歲」。並在隔日參與與天皇陛下的餐會。
紀元二千六百年式典
而這樣的盛世台灣自然也沒有置身事外,從當時出版的《紀元二千六百年祝典記錄》可以看出,台灣共465件「奉祝記念事業」,也就是各地團體為了紀念「紀元二千六百年」而舉辦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造林植樹、運動場整備、忠魂碑建設、石燈籠奉納、相撲場設置……等等,種類繁多,其中最常見的當屬神社興建或翻修,包括新竹神社、台中神社等重要的神社。
北斗神社鎮座式
而從當時的報導也可以看出當時熱鬧的場景,如台灣日日新報於該年1月1 號特別闢出高達十版的「迎春皇紀二千六百年」的大篇幅祝賀廣告。2月11日的「紀元節」,《臺灣日日新報》更於頭版以「光輝的二千六百年紀元節」的大標題,突出2600年紀元節這一天的特殊性。
總的來說,因為紀元節是一個充滿政治氣息的節日,他起於明治天皇鞏固權力的手段,興盛於日本二戰的民族主義,最後同樣終於這個走火入魔的軍國主義。雖然對如今的日本來說,他只是個普通的假日,但其背後卻象徵著那段沉重但不可抹滅的過去,任何國家只要走向偏激的道路,最終都會邁向毀滅,日本如此,北韓如此,中國如此,台灣也是如此。
執迷不悟--紀元2600年 - 島嶼索隱 hidden story (@tony100187) https://bit.ly/3H09HqM
執迷不悟--紀元2600年 - 島嶼索隱 hidden story (@tony100187)
[日治遺跡] 皇紀兩千六百年‧指南宮步道 @ 我的赤腳旅行‧My Barefoot Travel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cs09F3
紀元二千六百年記念行事 - Wikiwand - http://goo.gl/xGt7Fa
罕見的「皇紀2600年紀念杯」,日本人以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為皇年元年,1936年開始,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1940年又逢日本天皇第2600年,,日本政府大肆慶祝,當年的豐原信用組合(合作社)配合「政策」,訂製印有「皇紀2600年」杯子送人,具體呈現當時皇民化情景。
皇紀2600年記念盤子
日據時期,信購販利組合,全名為『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即是現在的農會及農會信用部。當時台灣是傳統農業社會,所以台灣各地都有信購販利組合,也就有各地方各自的信購販利組合紀念盤。
日據時期台灣農村社會經濟兩大系統,一是負責農業生產與技術改良的農會、二是有農村金融、農產品、生產物資(肥料、農藥等)、生活物資流通功能的產業組合。產業組合分為:信用、購買、販賣、利用四種類型。
昭和15年(1940年)是皇紀2600年,該年日本全國(含台灣等殖民地)擴大舉辦紀元2600年記念活動,以資慶祝。
所謂皇紀,乃以日本神話中的第一代天皇一神武天皇即位元年起算,比現行西曆早660年,及即西元2000年等於皇紀2660年,以此類推,惟皇紀在二次戰後便少有人在用了。皇紀兩千六百年是指日本皇室紀元二千六百年,為日本昭和15年(1940),此時日據的台灣各地信購販利組合大都是創業二十周年,各組合紛紛製作記念盤,此時也是二戰時期,日本為了宣傳大東亞共榮圈以達統治目的,作此紀念盤達宣傳目的,其實日本快戰敗了。
昭和15年・皇紀2600年 2 ← ・ →昭和からの贈りもの 第6章 昭和15年・皇紀2600年 2 - http://goo.gl/4AvJoA
|
|||
|
皇紀とは先にも述べましたが、明治政府が明治5年に設けた天皇制の年号で、初代の神武天皇の即位を元年とし、西暦よりも古い紀元前660年を皇紀元年としたものです。 戦後には皇紀は使われなくなり、現在も皇紀の表記は見かけなくなりましたが、明治大正と戦前までは、一般的に皇紀と元号が使われていたそうです。 そして昭和15年(1940)が丁度皇紀の2600年目という事で、この年は様々な催しが行われ、橿原神宮や明治神宮などで盛大な催しなどが行われました。 そして11月10日には上の写真のように、宮城(皇居)において盛大なる式典が行われ、同時にこの式典にあわせて《皇紀二千六百年奉祝曲》が作曲され演奏されました。 また、この皇紀2600年を記念して、さまざまなものが出版され、記念碑、記念植樹なども全国的に行われ、また公園なども新しく整備されました。 小金井公園なども、この皇紀2600年を記念して整備された公園のひとつです。 また左の写真は《紀元二千六百年》といい、行進曲風に作られた皇紀2600年記念の唱歌です。 この頃は戦時中であり、さまざまな規制や統制が敷かれていた時代ではありましたが、この皇紀2600年記念祭のみは別だったようで、この5日間のみは、昼酒にも許可がおりたそうです。 |
||
|
これ以外にも皇紀2600年を記念して、この年は第12回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が決定していましたが、戦争を理由に返上しました。 また紀元2600年記念日本万国博覧会も決まり、チケットも発売されていましたが、戦局の悪化で中止されましたが、この博覧会にあわせて作られたのが勝鬨橋です。 博覧会会場の月島地区と都心を結ぶ橋として作られ、船が通るたびに橋が開くという橋でしたが、昭和45年の開閉を最後に橋は閉じたままになっています。 |
||
現在も皇紀2600年を記念して奉納された、狛犬や石像などが、さまざまな神社などに見ることが出来ます。 【5-11.昭和10年頃・京成電鉄寛永寺坂駅】にある国旗掲揚の土台もこの皇紀2600年を記念して奉納されたものですが、横面には【皇紀2600年記念】、そして裏側には【昭和16年12月8日】と【上野桜木町有志】と掘られ、国旗を掲揚する輪が錆びたまま残っています。 また、【5-31.昭和10年・皇紀】にある今戸神社の石碑もそうですが、こちらは【海軍大将有馬良橋謹書】となっていま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