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灣人!台灣認同達8成3民意 創歷史新高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02-24_1439533077833_1_1

我是台灣人!台灣認同達8成3民意 創歷史新高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灣人民不可再「默認」一中的外交政策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台灣千萬不可輕忽「默認」的法效果。針對中國北京政權得寸進尺的文攻武赫行動,台灣當局卻未有積極具體對應作為。這等同默認、接受北京政權是一中之下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合法的北京政權主張收回中國領土,以及叛亂政府所統治的地區,就有其正當性。
自1971年中國的合法政府代表權由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合國政府所取代之後,偏安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不再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由於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國民黨政權,堅持「漢賊不兩立」原則,不願主張自中國分離獨立建立新國家,因此只有淪為中國的叛亂政府直到今天。
雖然台灣已由本土政黨取得全面執政的機會,然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至今依然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爭取各國的「政府承認」,也就是維持一個中國之下的法統之爭。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還是要求各國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國家元首。由此可知,無論是兩蔣時代的中國國民黨政權,或是現在的中華民國民進黨政權,都是延續一個中國「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
今天台灣正面臨生存的危機,然而面對政府「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台灣人民實在不應該再繼續消極的看待,不應該和政府一樣,面對中國強權威脅,僅止於「沒有具體對應作為的喊話」。因為沒有具體作為,就等同是全體台灣人「默認」政府的一中外交政策。此時此刻,台灣人民應該凝聚力量,積極的反對一中外交政策。台灣人必須自己勇敢站起來,向國際社會發聲,展現台灣人民要建立新國家的決心和意志。


 2017-08-14_153922  

管仁健觀點》國民黨真正的問題是太會說故事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一個高明的騙子,說話不是為了讓聽眾相信自己,而是要說到讓聽眾質疑自己的同行,甚至質疑對手。就以現今國民黨最正、最夯且快集滿黨內天王(朱馬郝)發言人貼紙的「松山鄧麗君」來說,相對於警告「再提一次中影,有人會下地獄」,如今自己果然已經住在監獄的蔡正元,「巧芯巧芯得第一」絕非只是口號。2017年8月13日《自由電子報》就刊載〈為何不受年輕人認同?她指國民黨應學會說故事能力〉:
「國民黨在2016總統大選與立委選戰皆以慘敗收場,外界認為原因之一是因為國民黨與年輕人越離越遠。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徐巧芯則認為,國民黨應學會說故事的能力,因為罵人只會把人罵走,無法把人罵回來。
『國民黨是應用文,民進黨是抒情文』徐巧芯在臉書指出,國民黨習慣用數據、理論去說服人,而社運起家的民進黨,則善用故事感染更多人;她也強調,國民黨要學會說故事的能力,因為罵人只會把人罵走,無法把人罵回來。徐巧芯說,國民黨可善用兩岸關係、老兵抗戰故事、台灣民主化等素材,對年輕人說出國民黨的故事。」
徐巧芯這段話說得還真妙,國民黨能在戒嚴時代為所欲為,解嚴後還能繼續掌權,甚至下野8年後都還能「金九中興」(這樣說應該不會被告吧?),證明這個黨怎麼可能不會說故事?只會寫應用文?這個黨真正的問題就是太會說故事,太擅長抒情文了。
就拿徐巧芯提到,也是藍營最愛誇口的政績「兩岸關係」,光是國民黨發明的「兩岸」這一名詞,就是最高明的抒情文。哪裡是只會寫應用文的綠營,選上了這些政客依然不敢大聲說出來的「兩國」能比。如今連以智商特高自豪,強調自己是深綠的柯P,也要拿香跟著國民黨亂拜,說什麼「兩岸一家親」「床頭吵床尾和(還是「合」?)」……
台灣跟中國隔著台灣海峽,所以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兩岸。那麼台灣與菲律賓隔著更近的巴士海峽,台灣與菲律賓的關係是兩岸嗎?台灣與日本隔著東海,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是兩岸嗎?台灣與美國隔著太平洋,台灣與美國的關係是兩岸嗎?強調國民黨不會說故事的徐巧芯,其實就是自己最會說故事的人。
台灣與中國之間特有的「兩岸」一詞,究竟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這當然又要從戒嚴時代說起。在長期的愚民教育體制下,國家機器把當權者想像的國族意識,透過教育灌輸到每個孩子腦裡,讓柯P與我這年紀的歐里桑,就算反國民黨,也除不掉童年時國民黨在我們腦中埋下的毒蠱。
就以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戒嚴時代我們所讀的欽定部編版小學國語課本為例。這是我小學三年級讀的課文,國語課本第6冊第27課<我們的家在大陸上>:
  「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家在大陸上。
  那兒有吃不完的稻麥,那兒有數不盡的牛羊。
  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家在大陸上。
  那兒有祖先的家園,那兒有美麗的田莊。
  現在家鄉變成了屠場,共匪是殺人的魔王。
  他們拆散了美滿的家庭,他們破壞了安樂的村莊。
  現在家鄉變成了屠場,人民好像牛馬一樣。
  我們要打回大陸去,重建我們的家鄉。」
國民黨戒嚴時代在台灣所欽定的小學課本,竟然比日本軍閥編在台灣時所編的還誇張。1970年代之前,外省人在台灣的比例,相對於本省人來說是很低的。而在中小學裡,外省孩子的比例更低。理由很簡單,1949年來台的國軍,大多是基層的單身男性,來台初期又有極嚴格的「限婚令」,加上省籍隔閡下的通婚也不易,簡單說四年級生的外省人,大多父母都是外省人。
可是五年級生的外省人就不一樣了,即使1960年代起,國民黨放寬了軍中「限婚令」,1949年來台的外省女性與小孩(多年後也到了適婚年齡)本來就少,所以大多是像我家這樣的「芋頭番薯」。因此1970年代課文上說的「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家在大陸上。」就算是外省人的家庭,也像我家這樣,頂多也只是爸爸這樣說,但媽媽絕不會這樣說的。
好啦!不要考證得這麼細,就算當時我們的爸爸媽媽,真的也都來自大陸,大陸就是我們的家鄉,大陸那兒也真的有「吃不完的稻麥,數不盡的牛羊」,問題是稻麥又不是我們種的,牛羊也不是我們養的,台灣小孩長大後憑什麼「打回大陸去」?吃人家種的稻麥?搶人家養的牛羊?
即使是日本軍閥所編的課本,也只說什麼「大東亞共榮圈」,不敢說什麼「打回去」,國民黨真的是「教歹囝仔大小」。但我還是五年級生,我是在1970年代才讀到<我們的家在大陸上>這一課。至於更老一點的歐里桑,像柯P這種還在高喊「兩岸一家親」的四年級生,他們小學時讀到的<我們的家在大陸上>就更誇張了。
  「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家在大陸上。
  那兒有五嶽和五湖,那兒有黃河和長江。
  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的家在大陸上。
  那兒有許許多多的親友,那兒有世代居住的田莊。
  現在家鄉變成了屠場,共匪是殺人的魔王。
  拆散了一個個美滿的家庭,破壞了一個個安樂的村莊。
  現在家鄉變成了屠場,人民好像牛馬一樣。
  我們要打回大陸去,把萬惡的共匪殺光。」
要說國民黨這70年在台灣毫無進步,這一點連我也不相信,光看小學課本就知道。我們五年級讀到為什麼我們要「打回大陸去」?課本上只是說要「重建我們的家鄉」。這與我們當兵時每星期四早上要唱的莒光日教學主題曲結尾一樣「強權必敗,暴政必亡,真理站在我們這一方。光復國土,振興中華,重建我們的家邦。」
打回去不管是要「重建家鄉」,還是「重建家邦」,問題都還不大。但是像柯P這樣的四年級生,當年課本裡教的卻是「我們要打回大陸去,把萬惡的共匪殺光。」我的老天鵝啊!共匪是殺人的魔王,現在我們卻要打回大陸去,把萬惡的共匪殺光。那麼我們殺人的等級必須比魔王更高,我們不就是「殺人的超級魔王」嗎?
從戒嚴時代小學課本的<我們的家在大陸上>,國民黨要我們「打回大陸去」,還要「把萬惡的共匪殺光」。如今民主化之後,國民黨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權,黨內那些無恥的政客與軍頭,爬著跪著回到中國,向殺人的魔王共匪逢迎獻媚。習近平說的比徐巧芯實在,這個「背叛革命、背叛人民」的政黨,怎麼可能不會說故事?只會寫應用文?這個黨真正的問題就是太會說故事,太擅長抒情文了。
家在大陸上舊版 圖 : 管仁健 / 提供


 

媒體不會告訴你的事:2017台灣人請醒一醒,我們就是現實國際政治中的「聖多美」
crossing.cw.com.tw查看原始檔
2016 年是多事的一年。英國脫歐、川普當選、Prince 與「石內卜」過世、敘利亞戰爭、台灣爭同婚平權等等,有太多事情都在牽動全球人民的情緒,與考驗各國政府的智慧。
而其中,我認為「川蔡對話」開啟的新中美關係,以及台灣在來年將會面對的外交考驗,絕對是政府必須步步為營,且全民都必須關心的重大議題。
首先我們得來回顧一下川蔡的對話。相信大家對於事件本身均不陌生。著實,美台高層對話確實是值得樂見的,但對話的動機與政治意涵,卻不得不被拿來好好討論與檢視。
「川蔡對話」,意在中國──台灣媒體知道嗎?
大家仔細觀察川普的發言與推文可以發現,所謂「美國為何要被一中框架限制?亅的背後目的,其實到目前都還很不明朗,福斯新聞後來的專訪中,川普的答覆是:「美國沒必要受『一中政策』的束縛,除非我們跟中國在其他方面達成協議,包括貿易。」(I don' t know why we have to be bound by a One China policy unless we make a deal with China having to do with other things, including trade.)
而仔細探究事件爆發後,川普種種針對中方的言論,也可以了解他先前刻意在推文中提及接受台灣總統祝賀一事的「向中宣示」意涵,大過對台的實質承認;相比台灣媒體看待這個對話的角度,大家看到的──是清一色的「樂觀其成」以及對川普好感的一百八十度翻轉,彷彿這樣的對中宣示意味成為了台中關係近年急遽失衡的漂浮木,或是美國重新承認台灣的一道曙光。
究竟這樣的動機,是令人期待或是緊張的呢?為何川普當選後,在與五十多國的元首談話後,刻意選擇發表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向世界宣告?
媒體簡化國際政治情勢、放大情緒
台媒在許多類似的報導上也站穩了絕對一致立場,包括 16 日歐巴馬白宮記者會中對台的論述,媒體與許多政要再一次火力齊開,認為歐巴馬沒有權力決定台灣的未來,以及一昧地安撫中國。但句句解讀之後,媒體真的有捉到「歐式言談」中的含義嗎?
歐巴馬在談論中提到的是台美中三方「不改變現狀」(status quo)的背景與原因,在言談中還提及台灣身為一個「實體」(entity)的存在事實,與人民的高度自決(self-determination),強調「雖不完滿、但是是中台目前都勉強可以接受的狀況。」
再回到台灣媒體,斗大標題中,成了:「歐巴馬表示:『台灣不會宣佈獨立!』」。好像相比「有 guts」的川普,歐巴馬成了介入我國政治、並企圖討好中國的「小孬孬」。
美國主流媒體對台灣的態度,讓我背脊發涼
焦點轉向美國,台灣這次沒有特別注意的是,美國主流媒體,包括 CNN、《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等自由派新聞媒體,以及許多談話性節目、社論,甚至綜藝節目,都與台灣觀看此事的正面態度大相逕庭。
除了根本上認為台灣「叛離中國」的問題是個「麻煩」、「川普完全不懂國際外交而犯下這種錯誤」成為主流的觀點之外,類似如「川普預備投資台灣桃園航空城」、「台灣以 14 萬美元在幕後買通了這段談話的促成人」的報導都紛紛出籠。
若深入觀察一般民意更能發現,譴責川普因為這通電話而激怒中國、認為一中下的台灣事務美國不應插手的人更是佔了多數。
台灣近年的情況、台灣人民的聲音、台灣對於自己國家未來的方向,都未見於任何相關報導或討論中。這一些台灣媒體未關注的背後,身為台灣人的我看到都背脊發涼。
媒體對於事件報導,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可台灣的主流媒體長期缺乏多元以及深入的報導觀點,及以「評論」凌駕報導的種種現象,已經像慢性病一般殘害大眾的閱聽及思辨能力。
或許當我們讓自己浸淫在一面倒向某種立場或情緒的報導,而少有另一種聲音的環境下,就會出現這類的「信息瓶頸」。
同樣,美國與英國的自由派媒體與當前美英政治紛擾及民意脫軌的狀況,也是媒體呈現的立場,凌駕實質新聞事實的結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近期被獨立記者揭穿的歐美主流媒體對敘利亞戰爭的假報導。)
其實,許多美國人才不關心台灣的「經濟成就」、「民主人權」
美國媒體選前的強力反川情緒,至今依然存在且沒有減弱的跡象。在全球新的綏靖主義漸興當下,沒有國家會希望自己的政府把心力浪費在他國的身上;或許就像是台灣人民不願看到「凱子外交」一樣,美國當前的主流民意也不樂見美中關係失衡下,中國的經濟制裁或美中彼此大動干戈的可能。
你可以覺得台灣的經濟成就、對民主與人權的追求都不亞於很多其他國家,擁有普世價值的世界諸國應該有必要適時對台灣表達支持。但非常傷感的是,多數國家、很多媒體其實不知道、也並不想多關心台灣人的想法與台灣的現況。
在大國政治的眼中,我們就像是當前自家媒體報導中的聖多美。
沒錯,對應到先前聖多美與台灣斷交的事件上,大家看到的是全台在媒體的帶領下,全國由上至下,從官方到民眾砲口一致對著向台灣索求無度的這個非洲小國,大喊「這種把我們當凱子的小窮國,不送!」各種惡言齊出。
但大家從來沒有、也沒有因為斷交事件而開始去多瞭解這個小國的歷史與政治背景,更遑論願意花時間去了解聖多美政府,或是內部人民的聲音。
台灣僅存的邦交國與台灣的關係,其實也就是國際政治角力與外交策略上的手段,這種建立在金援關係上的交往本來就大於實質的「外交」事實。
我們在與他國往來時,抱著怎樣的心態?是願意誠心地利用這段關係協助他國人民的生活(包括醫療、教育、科技等)?抑或只是以金錢買斷關係,骨子裡鄙視與輕蔑之情盡露?或許是可以用來檢視我們未來希望與他國建立的實質外交關係、以及目前世界其他大國在與台灣交往的關係上。
中外媒體皆然,扭曲的資訊下,我們更要獨立思考
就像是敘利亞人民的聲音,在歐美主流媒體中被扭曲、被忽視,或是台灣媒體的片面聳動報導。國外媒體上懶得讓大家看到的,是台灣內部的真實聲音(因為這並無法彰顯川普的無能)。
而台灣內部有認真的思考,我們所希望世界聽到的是什麼聲音嗎?我們有認真思考我們國家的未來嗎?是憲法大綱?公投?還是某種形式的全民對話?
我真心的希望,所有台灣的人,都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可以是不畏或不為他人、也可以是憂國憂民的思考,嘗試將自己或社會放在各種可能的結果之下,去探討自己為什麼會認可、或是反對某些過程與結果,而贊同與反對的得與失又會是什麼。
這是一個必須被觸碰、必須被常常拿出來討論的議題。
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要知道,「不改變現狀」其實是一個不斷在默默改變的一個狀態,靠著來自外部的仁慈而偏安一隅,不可能是一個終極的狀態。
從當前台灣檯面上「支持維持現狀」的人始終佔了多數的現象中,大家可以去思考,是我們懶得動腦筋來做出決定,亦或這真的是用盡腦力思索後做出的、當前最適宜的選擇?
對比川普的對中或對台方針還是個未知,歐巴馬本次在白宮的記者對談中提到:「你必須考慮到後果是什麼,因為中國不會以處理其他問題的方式,對待台灣問題。」國際政治遊戲和朋友間的勾心鬥角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台灣人應該要看到,在世界的政治體系中沒有一個國家一定得為了誰站出來,只有誰有本事讓另一個國家看到加入賽局的利益。
小國需要的是強而機敏的政治手腕,而不是反對成為大國的棋子,因為成不成為一顆棋子,從來都由不得我們。大國高明,小國玩不出更高明的手法,則只有死路一條。在瞬息萬變的當前,美中台之間到底有沒有一個完美的絕對平衡,稍微調整這樣的平衡,是否會導致三方關係的全面崩盤?
國家議題,真的需要你我認真關心與參與
前些天,看到我們的國防部長居然討論起空防戰中戰機與導彈的攻防效能。討論戰力、討論戰爭後的策略。底下網友的留言甚至包括:「要打就快點打一打!美台聯合!」、以及對中國的叫囂「有種就打過來!」。
對此我已無法以言語表達內心的恐懼!我想強調的是,愛台如我,萬萬不願見到兩岸最終走向戰爭這一條路。的確,為自由與人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信仰與理念而戰的想法是美麗的,可戰爭中的國家與人民是更缺乏理性的。戰時的社會沒有理智,只有哀傷與仇恨。最後到頭來發現,失去與獲得的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面對國家的議題,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爭議而不觸碰,或是覺得自己的看法微不足道而不談論。哪怕是大家爭得睚眥俱裂、大動肝火,也比隨意交由政府或媒體建構,來為人民決定未來來得有必要。和平與安定是得來不易的,但自古以來,真正失去最多的都是無能為力、聽天由命的一般人民。
400 多年來的台灣在諸多政權的流轉下,也是一直到這十多年,才逐漸完成這一個共同的「台灣」共識,過去有多久,單純對自己腳下這片土地的稱呼還是充滿爭議與政治不正確的。而走到今日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與成長的人們,不論世代之前的背景(包括新移民),都可以對台灣人這樣的身份感到認同,這是多麽得來不易的。
當年「中國人民的老友」──季辛吉因為生病轉機到北京的一趟中美建交之行,一夕間改變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兩岸與世界的關係演變至今,今日台灣民主化與台灣人對台灣未來地位的逐漸明朗化,中間有一個很大的落差可能還不為世界所熟知,也就是公民意志的成熟。
台灣的政治現況與當年已無法相比,當年未解決的問題遲早得被拿上國際的談判桌上,如何讓美國,或是全世界認知到在台灣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期待、對普世價值的嚮往,以及台灣人參與國際事務的決心是當前重要的功課。
而第一步,或許應該從慎選獲得知識的管道,以及監督台灣傳播知識的管道,進而提升全民思考力與議題參與感著手。
加油吧台灣!
《關於作者》
呂格
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生,從事以人誌學為基礎的「醫療場域」研究與設計。喜愛觀察人類行為與社會現象,綜合各式悲觀與幽默,盼以「思辨後的焦慮」感染安穩活著的公眾。

==================================

「我是臺灣人,你是中國人」──話先講清楚,再來交朋友
任恩儀/N1的田野筆記 2016/01/11

人在海外大概沒有辦法避開臺灣定位的問題,或多或少,總是有些挑戰。

挑戰大概可以分兩種層次:第一層是每次在填表格時隱約的心驚,我總是害怕在國籍欄裡會選不到 Taiwan。另一種是人際互動,例如某中國同學堅持我只要有機會指稱到他們,一律得為中國大陸。只要我在臉書上說「中國」而非「中國大陸」或「大陸」,即使是非常軟性的議題,他也會不厭其煩地來信「糾正」。

其實,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時,我並沒有搞懂,只覺得這有甚麼,畢竟在臺灣,常常也是大陸來大陸去地講。後來他竟特別為此仔仔細細給我上了一課,他的主張是:只要我肯稱他們是中國大陸,那麼就等於是隱性承認自己是中國港澳臺地區,這樣他就覺得沒有關係,其他的部分大可「允許」我這個臺灣人自抒已見。

而我,既然已經學到這個「教訓」,當然從此不再說出含有中國大陸的句子,除非只有說英語時,為了特別指稱 1949 年左右的歲月,而在說明中,又有需要地理對應的關係才有可能,不然一律是中國。

自此面對中國人,只要對方一講起大陸怎樣,或者非得在外國人面前提他的 Mainland China,我一定想辦法在之後的句子,講出中國或 China。這不是非要在口頭上佔人家便宜,而是如果自己沒自覺、其實就怪不得別人要佔我們便宜。就這樣,我離開臺灣後,更真實的意識到,這世界上沒有「大陸」這個國家。

但除此之外,我心裡和中國同學、大馬華人同學或者新加坡華人同學,其實是很親近的。飲食絕對是個觸媒,我們一起吃麻辣鍋、包餃子、分享月餅和粽子以及過新年。最有趣的是我們中間沒有一個廣東人,但是卻都喜歡吃飲茶。然後,不論是誰回了故鄉,總是幫對方扛一兩罐當地特產的調味料回來。這些充滿特殊亞洲口味的蝦醬、麻辣醬,美國同學通常都很難欣賞,但我們彼此都愛不釋手,吃得開心極了。另外當然還是語言的緣故,我們這群人聚在一起吱吱喳喳還是華語為主,偶爾我和大馬華人同學或者新加坡華人同學甚至還說上幾句臺語。

然而,對我而言,這些口味獨特的調味料,不是我的家鄉味,它們不過是我比較喜歡的異國風味食物。語言中同一概念不同慣用語的情況,也一再提醒我,我們彼此分享某些相似的東西,但是有著更多的不同。

就這樣了,儘管文化有部分重疊、語言有共通,但我們就是不一樣的人。我來自臺灣,而他們來自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Ekeama 也是如此。Ekeama 和我在朋友家的聚會認識,一談話兩個人馬上忍不住要彼此擁抱。Ekeama 深膚色的外表和流利的英文,不特別說明的話,她看起來就像是個十足的美國黑人。

但自我介紹時,她特別強調她不是美國黑人,而是聖多美普林西比人,然後附註了一句:「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小國家在哪裡。」出乎她意料之外,我馬上說:「我知道我知道,聖多美普林西比是一個島國,因為你們是少數跟臺灣目前還有邦交的國家。」或許這段簡單的對話,彼此都有著自嘲的心酸,兩人馬上就親近起來。

Ekeama 研究女性主義,閒談中也跟我分享她對自己美國經驗的反省。她從小就被灌輸美國黑人和她們是系出同源,同宗同文,所以在還沒來美國前,她就是這樣相信著,看著那些美國的黑人文化也備感親切。這影響了她旅美時的選擇,第一站她選了紐約,她覺得那裏黑人多些,或許可以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往來對象。

但是見面相處後,震撼太大了,除了膚色相似,她說自己已經很難在美國黑人的身上,找到所謂文化裡相似的元素。她也發現,過去她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接觸的所謂美國黑人文化,是經過篩選的,同時也是被美化的。她說某種程度上她可以理解這個「同宗」的概念,但是她必須承認美國黑人就是美國人,這些美國黑人和美國白人的相似度比和她的相似度多很多;而她就是個聖多美普林西比人,無法在美國黑人的文化裡,看到自己。她很肯定地理解到,即使人種和血緣還有些許關聯,但彼此就是來自兩個不同文化的不同國家。

文化是這樣的,必須長時間的相處才可以體會真正的差異,理解這個差異,並且不以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他人後,才會有美感出現的可能。真正和中國朋友相處後,我深刻感受到彼此是在不同文化和制度下長大的兩群人,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互相理解、認識、交流。

在臺灣,有一句流行的口號是,我們有不一樣的過去,但是要邁向共同的未來。對於我來說,有些人在恆久以前,或許分享著某些近似的文化,但在某一刻,彼此早就邁向不同的時間方向了。大馬的華人、新加坡的華人,中國人和臺灣人,都是如此。

 

b92a00_t_01_02  

四地華人 社會進步指標 台灣墊底
2015年12月01日 04:10 黃天如/台北報導
四地華人 社會進步指標 台灣墊底
四地華人哪個國家社會最進步
《遠見雜誌》昨天發布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華人四地「社會進步指標大調查」,結果不論是互評或自評,新加坡都獲壓倒性勝利,中國大陸表現居次;相形之下,香港與台灣則有如「難兄難弟」,台灣更在9大社會進步指標滿意度中,有高達7項評分都在四地中敬陪末座,且以「貧富分配」、「政府施政」最為國人詬病。

遠見這項調查是於今年9到10月間,與華人四地學術機構合作,針對當地年滿20歲民眾,分別透過網路及電話訪問,取得3654份樣本。

首先,在詢問四地民眾「哪個社會最進步、表現最好?」部分,無論互評或自評,新加坡都穩座第1,其中又以台灣人對新加坡的支持度最高,受訪者中有67.8%都認為新加坡是四地中最進步的國家。其次中國大陸的表現也不錯,在台灣及新加坡人眼中,中國大陸都是四地中僅次於新加坡最進步的國家。

相較之下,台灣與香港無論互評或自評,表現都不甚理想,台灣在中國大陸及新加坡人眼中,是四地最不進步的國家;香港則在中國大陸及自家人眼中,被評表現最差。

此次調查也針對政府施政、國會效率、媒體可信度、企業責任、市場反應、社會秩序、人才供需、世代信任及貧富分配等9大社會進步指標滿意度,分別進行調查。

結果同樣是新加坡在其中5項囊括第1、表現最好;台灣則在其中7項排名最末,若非社會秩序、世代信任險勝香港,差點就拿下「另類大滿貫」。

至於台灣人最不滿意國內的指標項目及評分(0~10分),依最差到最好排序分別是:貧富分配(3.18)、政府施政(3.52)、國會效率(3.56)、人才供需(3.78)、媒體可信度(4.03)、企業責任(4.39)、市場反應(4.57)、世代信任(4.80)、社會秩序(4.9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四地華人自評分數最糟的項目,包括台灣、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都是「貧富分配」,香港也排倒數第3,顯示如何縮短貧富差距,已經成為所有華人社會所面臨共同的挑戰。(中國時報)

--------------------------

獨立評論已死,統一戰線現形(管仁健)
新頭殼newtalk 文/管仁健
發布 2015.11.05 | 03:13 PM | 更新 2015.11.05 | 03:14 PM

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丞儀4日在臉書公布評論文章遭「獨立評論@天下」下架的過程。圖:翻攝自黃丞儀臉書
這是台大歷史系羅士傑教授所引述的中國媒體笑話:某報社招聘記者,考題是「假設你是秦朝記者,請報導焚書坑儒事件。」甲答:「暴政當道。」考官罵:「不懂政治!」乙說:「今日休刊。」考官搖頭:「沒有頭腦!」丙道:「營火晚會意外,三百儒生遇難,大量古籍被毀,吾皇親赴救災。」考官一拍桌子:「靠!人才。

2015年將盡,支持度已到個位數的吾皇,忽然接到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大禮。11月3日晚上10點34分,《自由電子報》獨家揭露「馬總統7日密訪新加坡 馬習會不期而遇」,媒體向總統府求證,直到11點40分才發出聲明,午夜12點,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才證實此一消息。次日早上7點,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透過新華社證實,太上皇習大大將與吾皇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

坦白說,這7年來鄉民們大多犯了個錯誤,他們輕視了吾皇,以為他無能,以為他只會用毛治國,但卻輕忽了這跟庸醫治病一樣,怎麼治不是重點,怎麼賣才重要。2011年還在競選連任時,他在總統府內接受東森新聞台《就是要新聞》主持人李四端專訪時,邊說還邊揮舞右手拳頭強調:「未來4年內,絕不與大陸領導人見面。」

果然吾皇一諾千金,4年的「保固期」一到,兒皇帝尚未遜位,就搶著規畫在大選落敗前面謁太上皇。其實早在對岸習大大2012年11月一登基,吾皇就已積極構思面聖朝貢。2013年12月,吾皇宣諭:「不管以中華民國總統或國民黨主席身份,沒有將馬習會排除。」但2014年底在北京召開的APEC會議,對岸層峰峻拒吾皇赴京謁聖之議。

然而,島內這2年起了巨大變化,先有太陽花反服貿學運,接著國民黨在九合一大選慘敗,緊接著又有高中生反黑箱課綱;最後是國民黨以條仔姊主張一中同表而抽柱換倫。更糟的是習大大上任三把火,連十幾來年不提的「一國兩制」也重新祭出,而國民黨自豪的國共92共識也一度消失。兩岸關係原本是民進黨選舉時最頭痛的變數,英九末年時卻成了國民黨的催命符。

沒想到,就在吾皇任期倒數計時之際,也是風中殘燭的國民黨氣數將盡前,習大大忽然給了吾皇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大禮,不但恩准吾皇謁聖,地點還讓步在新加坡這個第三國。這個以往從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都不敢同意的條件,一夜醒來竟然成真,鄉民與國內外媒體一樣是在滿地找眼鏡。那麼接下來大家要猜的,當然就是如果天降大禮重到會壓死人,那麼吾皇赴星謁聖的貢品又會壓死誰?

雖然吾皇已昭告,此行旨在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也不會發表聯合聲明。然而,對岸在台灣大選前還沒提到統一,卻在「一個中國」的魔笛樂聲中,兩岸猿聲啼不住,河蟹已過萬重山,中、港、台、星這4個華人社會裡,唯一擁有完全言論自由的我們,緊箍咒已逐漸響起了。

11月4日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丞儀,在《天下雜誌》的獨立評論@天下裡,針對馬習會發表了〈立法院應即彈劾馬總統〉一文,卻在未獲作者同意下,慘遭下架。黃丞儀在臉書上發表「乾脆把獨立評論收起來算了」。

作家張娟芬也在臉書上聲援:「我不認同這次《獨立評論@天下》的處理方式。我要求將我的名字、照片以及文章全數移除。」中研院社研所副研究員吳介民也說:「馬習會還沒開,就已經產生第一個重大傷亡:言論自由!……《獨立評論@天下》處理黃丞儀教授文章的方式,已經違反當初貴刊與作者約稿時的約定。我也要求將我的名字、照片以及文章全數從網頁移除。」

《獨立評論@天下》的撤文事件,引發線上作家相繼退出的連鎖效應,在網路上也引起軒然大波。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顧玉玲、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邱花妹等作家,也要求撤下所有文章。天下雜誌副總主筆,也是負責《獨立評論@天下》的執行主編李明軒,對於這件事所發表的公開聲明則是:

「獨評成立以來,向來不干涉、不修改各位作者的文章。今日清晨黃先生的文章上稿之後,考慮獨評還無法有其它觀點的文章上線,只有黃先生一篇主張彈劾馬總統的文章在獨評官網和臉書上呈現,如此似有不妥。經過編輯群討論,才採取暫時下線,待邀得持不同觀點的文章時,再同時上線。」

看完《獨立評論@天下》的聲明,黃丞儀回應「除了嘆息,還是嘆息」,黃丞儀認為重點不在於他個人的感受,而是天下雜誌的高層至今還搞不清楚問題癥結所在,「為求周延」用於媒體報導是盡可能訪問不同對象,但用於言論版面則是允許不同意見各自發表,不受任何干預。因此黃丞儀質疑:

「身為號稱有公信力的媒體,未經作者同意,就直接把專欄作者的文章下架,不尊重言論自由,是否有能力經營一個網路言論平台?日後讀者是否相信刊出的內容是獨立的意見?」

「從洪仲丘命案、馬王政爭、太陽花學運,就寫過好幾篇評論,從來沒有因為『為求周延』而被迫下架,馬習會也是台灣重要公共議題,任何人都可以發言。」

「新聞重視時效性,評論也是。等到天下雜誌完成邀稿、收稿後,馬、習已經在新加坡相會了。這該不會是天下高層心裡面所想要的,若真如此這樣經營言論版面,根本就已經預設了這個媒體的特定立場,乾脆把獨立評論收起來算了。」

身為一個台史控的鄉民,對於選舉與國家大事,我不懂也無從評論,但顯然這次吾皇謁聖的貢品特重超重。栽贓了多少菁英,也誣陷了多少良民,直到「兩蔣死後萬事空,又喜不見九州同」,台灣才有今日的言論自由,但也即將要被河蟹掉了。當然,對於兩蔣閹宦家臣之後,職業學生出身的吾皇而言,言論自由相較於他所謂的歷史定位,根本微不足道。

天下這一號稱「獨立評論」的高層,不該躲在幕後當藏鏡人,只讓編輯出來擋子彈。若真如執行主編李明軒所說:「暫時下線,待邀得持不同觀點的文章時,再同時上線。」那麼這種「不同觀點」的作家甚多,條仔姊、吸毒介、蒟蒻黃、孝子龍、祭止兀、董大媽、睏哈邱、中國安,民進黨全盛時期也只能湊出個三寶,國民黨內人才擠之又擠,隨便一招就能端出個八寶粥來,「不同觀點」應該幾個小時後就能完成的,但等了一天也還沒等到。

如果《獨立評論@天下》交不出「不同觀點」,只是唯恐龍顏不悅,甚至是對岸的龍爸顏不悅,找藉口管制作家的言論,那麼就就趕快改名《統一戰線@天下》吧!

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

-----------------------------

歡迎翻越民主牆

2015-11-14 06:00

◎ 張肇烜

臉書是廿一世紀最多人閱讀的一本書,臉書是廿一世紀人共用的一張臉。中國過去築起「自由長城」,包括臉書、Google和Twitter等網站都遭到封鎖。近日中國臉書防火牆解禁測試,強國人「自由初體驗」的第一站,來到「蔡英文Tsai Ing-wen」臉書。

蔡英文臉書遭中國網友灌爆。(取自蔡英文臉書)

「歡迎來到臉書的世界」,蔡英文臉書在解禁瞬間被灌爆,留言被成串簡體字謾罵洗版。或許是籠中鳥突然飛出禁錮太過興奮,中國網友幾乎放棄睡眠不停洗版,一個晚上就猛灌十萬筆留言。有網友笑談,其實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體驗民主與言論自由,就像當初剛開放國民旅遊時一樣,總是會鬧笑話。

蔡英文不畏臉書被強國人灌爆,沒有禁止、封鎖和刪除任何一則留言,在臉書繼續貼文談民主,並且對於眾多對岸「網友」表示「歡迎光臨」,充分展現「文明」與「野蠻」、「民主」和「專制」的最大差異。

長久以來中國對於網路進行嚴密的監控與過濾,滴水不漏地防止任何可能煽動民族、分裂國家、顛覆國家的言論,透過金盾工程,力圖築起一道對外的資訊防火牆。因此,中國對於台灣的封鎖更是嚴密,包括《自由》網站在內,台灣排名前一百名的網站,近半都遭到中國封鎖。希望藉此防止網友串連,也封鎖一切不利中國政府的言論。

台灣的自由、民主得來不易!經過許許多多的先賢努力,今日台灣人民終能享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我們歡迎中國人民來到牆外的多元世界,「自由」、「民主」和「人權」,已是台灣的三大特產,這是一定要帶回去的台灣特色伴手禮! (作者為醫師)

------------------

中國如何「河蟹」你的言論?

大家都知道中國會對網路上的言論進行管制。當你看到「這個網頁無法開啟或載入」時,表示那則發言可能已被中宣部刪除。究竟哪種言論會被擋下呢?哪些議題算敏感?哪些議題又能安全過關呢?經研究顯示,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菜市場政治學2015-11-04 15:52

顏維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你知道「河蟹」(和諧)嗎?你知道「8平方」和「VIIV」(六四事件)嗎?如果你是資深鄉民,那你可能對這些詞不會太陌生。很多如上列的網路用語,都是中國網民發想出來的創意,目的是避免留言被刪除。在中國,除了無法使用Facebook(要使用人人)、Google(要使用百度)或YouTube(要使用優酷)外,大家都知道中國會對網路上的言論進行管制。當你看到「這個網頁無法開啟或載入」時,表示那則發言可能已被中宣部(中共中央宣傳部)刪除。

(http://sofunjean.pixnet.net/blog/post/30696202-%E6%B2%B3%E8%9F%B9-%E7%B6%B2%E8%B7%AF%E7%94%A8%E8%AA%9E)

在中國專門負責言論管制的中央機關是中宣部。簡單來說,中宣部管制言論的方式有幾種,一是直接將網站屏除在防火牆外,只要你人在中國的網域內都無法登入這些網站 (像是上述的網站);二是針對某些敏感關鍵字(像六四),官方會透過偵測系統自動刪除;第三種,就是透過人工手動刪除(謎之聲:中宣部究竟聘用了多少人在做這項工作?)。

若說絕大部分的言論都必須透過手動刪除,那究竟哪種言論會被擋下呢?如果你去問一個中國人,他可能會跟你說只要不要觸碰太敏感的議題應該都不會有問題。那究竟,哪些議題算敏感?哪些議題又能安全過關呢?是只要出現反政府發言,中宣部就會「河蟹」那則發言嗎?

這個人人好奇但卻只能從外圍臆測答案的問題,哈佛大學的三位政治學研究者(Gary King, Jennifer Pan, and Margaret Roberts)透過史前無例的資料,提供了我們最新的答案。

他們的研究顯示,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罵政府並不是一則發言是否會被河蟹的標準。相反的,被中宣部系統性打壓的發文,是隱含可能召集群眾走上街頭的訊息。換句話說,中共當局並不太鳥你在發文中是支持或反對它,只要你是在家裡打嘴砲就好,它在意的是這些發言是否真的有可能造成具體的抗議行動,因為抗議或上街頭才會對政權造成實質的威脅。因此當一則發文有可能引發、召集、或令人聯想到以前曾經發生的抗議事件時,這則發文被刪除的機率就會提高,就算言論內容是支持政府也會被刪除。

http://henan.china.com.cn/special/2014/0917/83075_5.shtml

這項研究不僅結論勁爆,研究方法也相當新穎,因此分成了兩篇,分別刊登在頂尖的《美國政治學評論》期刊(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以及《科學》期刊(Science)。這些作者一共是透過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得出這項結論,三種研究方法分別是:電腦輔助的文本分析法(computer-assisted text analysis)、實驗法(field experiment)以及觀察參與法(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首先是電腦輔助的文本分析,在2011年的上半年,作者透過自行設計的軟體與程式語言,擷取將近1400個中國社群網站的發言,由於軟體的自動設定,因此得以在每一則發言一跳出來的瞬間就自動擷取,遠在中宣部能將看不順眼的發言手動刪掉前,這些發言都已被下載並儲存。為了知道哪些則發言遭到下架的命運,作者透過程式語言讓電腦能自動偵測,定期連回各個網站,去比對哪些發言被刪掉了。

不過,在浩瀚的網路海中下載所有的發言並不切實際,因此作者採取分層抽樣法,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先選了85個不同的主題,按照政治敏感度分成高、中、低三類。舉例而言,與艾未未相關的發言屬政治性高的議題;一胎化政策算是敏感度中等議題;線上遊戲算是政治性低的議題。接著他們替每個主題設定關鍵字,由電腦去將含有關鍵字的每則發言都下載下來。用這個方式,在半年內作者總共蒐集到了三百多萬筆發言,然後從中隨機抽樣十二萬筆發言進行分析。除此之外,作者們也針對挑選了幾則時下的新聞做更詳細的追蹤(例如:薄熙來與谷開來的政治事件)。

根據作者的分析,中共在言論控管的執行上非常有效率。當重大的政治事件發生時,爭議性言論在24小時之內就會被予以刪除。不過並非是所有的發言都會被刪除,純粹與新聞或政策相關的發言只有1-4%的會刪除,但若發言涉及抗議或上街頭等集體行動,平均有27%的發言會被刪除。

作者按照發言被「河蟹」的幅度去排列各個事件,同樣發現河蟹幅度最高的幾個政治事件皆與抗議事件相關(例如:內蒙古的抗議、深圳的抗議、艾未未被捕…等),而且皆在事件發生的高峰(例如抗議的當天或艾未未被捕的當下),前置網路與刪文的幅度也最高。

除此之外,作者們另外發現有兩個主題,會持續且高頻的被刪文。其中一個不令人訝異,是與色情有關的內容;另一種也會被「河蟹」掉的發言比較有趣,是研究者發現,當發言內容涉及詆毀負責控管網路言論的情報人員時,那則發言從網路上蒸發的機率也會變高。

為了證明這些觀察到的刪文模式的確符合假設,也就是執政者並不怕詆毀政府的言論,怕的是有可能煽動人們上街頭的言論,作者們接著採用了實驗法與觀察參與法去重新建構中國政府箝制言論的邏輯。

在實驗法上,秉持了實作的精神,作者們直接在中國各大社群網站都註冊帳號(每個網站註冊兩個帳號,總共選了100個網站),聘請(不知多少個)研究助理,隨著中國的時事發展,在事件發生當下隨機在各個社群網站上發言。事後,透過他們已經有的電腦軟體,讓軟體用同樣的方式逐一比對哪些發言被「河蟹」了,哪些沒有。實驗法同樣印證了他們的假設。

不僅如此,作者們最後甚至直接出資,在中國開設一個社群網站,實地和當地協助社群網站架設的公司合作,深入的透過架設網站的過程中,去觀察並了解「河蟹」一則發文的邏輯、可以有的選項、以及步驟。1

透過這三種不同研究方法的交叉檢驗,得到的結論仍舊一樣,那就是:

中共政府臉皮其實很厚,並不怕你罵它,只怕你真的走出來抗議拆它的台

後記:

文章的最後,想提供一個不負責任的小八卦,那就是作者之一Gary King在演講場合自述,他一開始並非是對中共的言論管制有興趣,而只是想將自己研發出來的文本分析軟體用在一個非英文的語言上,去測試軟體的表現是否一樣好,但在檢視軟體表現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某些抓下來的社群發文在數小時之後就從網路上消失了,經過比對,才發現消失的言論呈現出某種模式,因此也才發展出後面這一系列的研究。另一個小八卦是,King自己說,在這篇文章問世之後,中共高層有透過各式不同的管道讓他知道,他們知道這篇學術論文的存在,並且中宣部也曾開過一個會,專門討論這篇論文。

--------------------

國共歷史定位 台灣人民向前行

推文到plurk
2015-11-14 06:00
◎ 許錫鐸
隨著台灣二○一六總統大選接近,國民黨荒腔走板兒戲般的表現,讓習近平愈來愈明白,國民黨可能即將要走入歷史了。未來不只是四年,若依照台灣的政治發展慣性,民進黨可能要執政至少八年,而八年後習近平已經下台了,所以此時不握,更待何時?習近平的歷史定位,只能跟國民黨一起定位,而且剛好是在在台灣表現得讓國民黨民心盡失,在兩岸關係上最屈從於中國的馬英九。
從民國十六年蔣介石的「清黨」開始清算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恩怨,即使民國三十八年共產黨最終奪得了政權,但國民黨這個近百年的宿敵,依然陰魂不散的在台灣不時用經濟和民主制度在戳痛著中國(儘管國民黨的「民主」曾經在台灣造成莫大的傷痛)。所以「完全解決國民黨不散的陰魂」這個歷史任務,最終落到了習近平身上,要終結國民黨的,必須是共產黨,不能是民進黨,不為別的,只為歷史的宿怨。
馬英九想要的歷史定位是「分隔一甲子後,兩岸領導人一握泯恩仇」,但習近平要的則是「國共鬥爭近百年,國民黨終究是臣服於共產黨底下」。馬英九上任以來在在表現出想要「完成兩岸統一使命」的諸多明示加暗示的政策,也完全符合了共產黨想要的態度。習近平拖到今天才釋出見面的「善意」,也實在有不得已苦衷,因為朱立倫的表現實在讓習近平無法期待,只好勉為其難,就見一見馬英九吧。而馬英九在馬習會的表現,也一如中國的期望,完全襯托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主從關係。無論馬英九的民調有多低迷,無論國民黨是否會在未來被台灣選民掃出歷史舞台,這對中國而言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照片拍了,歷史記錄了,也定位了,國共之間的歷史恩怨,共產黨已經確定勝出。
馬習會所象徵的第一層意義是國共兩黨歷史恩怨的終結,第二層意義則是國民黨已經完全屈從於共產黨。
至於視「兩岸統一」為中共領導人最大任務的問題,畢竟仍有諸多障礙存在,中共何嘗不懂?所以馬習會對台灣而言,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是台灣可以跟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說一聲,你們辛苦了,國共歷史既已定位,那台灣的未來,剩下就交給台灣人民來決定吧!
(作者為歷史教師)

---------------------

香港書店老闆被失蹤

推文到plurk
2015-11-14 06:00
◎ 劉威良
桂明海,一個入籍瑞典的香港銅鑼灣書店的老闆及出版人被失蹤,一股毛骨悚然的震撼,讓我不敢再多想。
成長過程中,台灣白色恐怖被消失的事件,只有在人權影片中找到紀錄,或從老一輩口中得知。聽來無關己事,因為台灣已經民主化很久了,想來歷史應該不會重演。但近來中國政權,不僅抓國內維權律師與人士,現在也更進一步在海外抓外籍出版社老闆與員工。這個香港老闆是瑞典籍,中國政府可以毫無顧慮地讓他在泰國失蹤!
這樣一個踐踏民主的政權,節節進逼台灣,台灣政治人物卻爭相往前靠,完全無視他們背負的民主惡名,個個表態要與習近平見面,希望習大大摸頭加持,可以多拿台灣人民的選票。看到以上被失蹤的這則消息,不知道台灣人民會不會清醒一些。這個到海外抓外籍反對人士的動作,台灣人能不在乎嗎?
連入籍外國的書店老闆與三名員工一起都被抓,讓人感到習近平不是紙老虎,而是真正陰謀者,他認為世界上他就是霸權,根本無視國際反彈。就在民主國家領袖德國梅克爾參訪之際,他的爪牙偷偷地到泰國抓已入籍瑞典的異己人士。
為了荷包,任何民主國家都可以在中國的訂單中臣服,把民主的靈魂抽走,而台灣是完全沒有條件的,也不能沒有民主靈魂。因為台灣如果也學中國獨裁、罔顧民主,台灣就毫無珍貴可言。在台灣多以台灣的角度解析馬習會,但對中國獨裁抓人的消息鮮少大幅報導與探討。台灣為了商機與獨裁者握手,鴕鳥式地把頭插入沙土中,顯然故意看不到習的獨裁政權,已經無謂國際批判,任意妄為的鴨霸。
如果馬習會把台灣民主人權的價值都賠進去,那馬習會就是民主的毒蘋果,這個民主毒藥將持續在台灣發酵。
(作者為德國台灣協會會長)

------------------

金門古戰場 走私新樂園

推文到plurk
2015-11-14 06:00
◎ 張勳慶
在先前天下雜誌報導金門海沙,遭中國抽沙船抽取到國土淪陷之後,於近日此種金門海岸全面失守情形更加惡化。中央社在馬總統於府內發表馬習會報告當日,也自金門報導了往昔有名的古寧頭北山斷崖,竟遭到私梟開腸剖肚,且在海灘上鋪上鐵板,方便車輛直通船隻上下貨。
對此一古寧頭都不保荒唐窘態,海巡高官表示自十月便發現,但卻不見走私客,如此不就自我坦承,先是不知不覺,所以私梟可以偷渡如走自家廚房。後知後覺後連何人所為也毫無頭緒,那更是國安如空城,兩岸不肖走私客早飽賺入袋,縣內警方也像二愣子,全不知地盤上早已蛇鼠一窩。當然更荒謬的對比,便是馬習新加坡會上的飛彈非針對台灣保證,因為連金門古寧頭都成了非法樂園,那請問國土安全還剩多少?
金門自兩岸小三通以來,以地利之便成了新型態的通商熱門港口,甚至金廈之間人民往來密切,還有投資置產有如同一生活圈,這在往後金門自來水引自福建後,可以想像通關上的種種交流,為求便利和商機下,自會更加寬鬆以因應大量的互動。
可是也就在此種商機得把握當下,一處有過光榮戰蹟的古戰場,竟會當地海巡與警方全處於蒙蔽下,開挖一條走私的大路出來,這顯有嚴重失職,畢竟光是機具和車輛進出便當引人注意。另一種讓人擔憂的是,是否此種走私早發展成了地下經濟,且納入當地的第一線司法人員,否則何以案情再三發生,一次比一次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又大膽妄為。面對此種全面惡化,中央真有必要派獨立調查人員介入,否則兩岸掃黑弄到金門古寧頭都不保,金門成了走私天堂,那台灣的國家安全遲早全面破功。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鄭秀玲/期待新經濟和新政治

推文到plurk
2015-11-16 06:00
鄭秀玲/台大經濟系教授
在此民生凋零,百廢待舉的關鍵時刻,台灣必須推動新經濟的轉型和建立新政治的典範。
推動台灣新經濟的發展
台灣經濟明明有很不錯的軟硬體、科研和國際化等方面實力、有認真工作的人民、各領域的諸多人才以及很多潛在的商機,為何我們的政府卻坐困愁城無法為人民帶來就業機會和更高的食品安全、教育、醫療及居住品質呢?最主要的因素是相關政策出了問題。
以產業政策而言,台灣唯有擺脫以加工製造、降低成本的固有模式,大力迎接百年來難得的資源革命(如製造業模組化、智慧化和回收再利用等)、雲端科技、大數據、物聯網和生物科技的新經濟發展,才能起死回生,並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具體而言,可以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一)推動以大學為核心的創新經濟
新科技和新創意大都源自於大學,但很可惜國內教師多只將研究成果寫成論文,並未充分加以商品化。導致像台北市有研究卓越的台灣大學和中研院,卻無法形成如矽谷一樣的產業聚落和帶來商機。反觀數年前我去參訪美國大學,發現教授除了教學研究外,還可以開設公司。例如接待我的經濟學者他成立公司雇用其畢業研究生,幫他修改暢銷的教科書並協助其代表美國司法部和微軟打官司。我去加州聖地牙哥分校訪問時,發現其醫學院和許多廠商及研究機構密切合作,為校園附近帶來無數就業機會。因此,我建議未來要修正《科學技術基本法》,適度鬆綁我科研人員擔任企業董監事或開設公司的限制,訂定合理回饋金給大學,才能吸引傑出的人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年輕人並充分激發大學的研發能量。此外,我建議複製近年來台大在推動師生創意創業的成功經驗於各大學,提供資金和有限期的社會住宅出租等優惠,鼓勵青年新創事業。除了可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還可減緩我國南北發展失衡的問題。
(二)提升軍方和國營事業之研究機構的成效並與民間企業分享成果
除了鼓勵我業者積極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合作研發或併購,以便取得先進技術外,更要提升軍方中山科學研究院和國營事業所屬研究機構的研發成效,並鼓勵他們釋出部分研發成果和民間企業共享。
(三)鼓勵中小企業善用雲端科技,改善生產力,行銷國際
過去中小企業因創業初期資金緊俏及後期行銷推廣受限,很難與大型企業競爭。現因雲端科技興起,中小企業花極少預算就可租用軟硬體設備享用各種資訊服務,還可以雲端軟體迅速建置客戶資料、管理商機及訂單,協助其全球行銷。政府也可結合有國際營運經驗的台商,幫助我眾多中小企業,建立品牌行銷國際。
(四)改善製造業工作環境,並媒合企業與人才
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台商,過去在海內外營運表現亮眼,但目前多面臨接班和轉型的問題。建議政府建立平台,媒合家族企業和年輕求職人員,並協助其引進新興科技,提升競爭力。此外也須輔導其改善工作環境,吸引年輕人就業。
(五)推動行動醫療產業發展,減輕醫院門診量
隨著智慧行動醫療裝置的推陳出新,國內外行動醫療產業正蓄勢待發。我們可借鏡美國的經驗,訂定相關法令,以減輕醫院門診量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建立新政治的典範
長期以來都市計畫、環保、都市更新等聽證會和公聽會屢有程序和內容不正義的情事,政府沒有秉公透明地去評估這些公共政策的受益人和受害人權益,導致官商勾結,弊案叢生。因此亟需督促政府有更透明、公開和公正的決策過程才能杜絕民怨。此外,選民若能支持專業、透明、時時刻刻為小老百姓著想的新政黨,未來在立院成立黨團,可監督新政府的施政,我們的民主政治發展將更為健全。
------------
許玉秀/馬習會敗在何處?

推文到plurk
2015-11-16 06:00
許玉秀/前大法官
沒有期待 仍然會失望
台灣人對馬習會失望,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只是原本以為失望的對象是習先生,因為習先生絕對不可能答應裁撤飛彈,絕對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還存在。當然如果一開始不懷抱希望,也不會有機會失望,所以如果對習先生失望,多半要自己負責,因為自己懷抱不切實際的期待。
以為不過是把一貫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搬到國際場合重複敘述,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期待之處。但是出乎意料之外,沒有懷抱特別的希望,竟然也可以非常失望。而且因為失望的對象是馬先生,反而沒有人對習先生感到失望,更有甚者,對於他只提九二共識、表達追求區域和平的出發點,有人竟然認為他很克制、表現善意,用中華民族拉近距離,叫做有民族高度。
和平不能預設前提
不管會面的任何一方如何認為處理的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務,既然在國際社會眾目睽睽之下,大張旗鼓相會,所處理的就不可能是單純的家務事。更何況關係追求和平、避免戰爭的事,更不可能是家務事。
習先生從區域和平切入,當然是國際社會歡迎的,這樣的出發點是有點高度。國際社會之所以對馬習相會表達正面態度,正是因為這是一個和平的舉動。面對面溝通,不管立場如何南轅北轍,不管用語如何尖銳,不管內心盤算如何爾虞我詐,不管要談幾百次、幾千次都好,只要不打起來。這就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態度,但又何嘗不是當事雙方應該有的基本態度?
這個基本態度就是和平的普世價值。和平不只是目的,和平也必須是手段,和平是不可以預設前提的,沒有任何條件的和平才是真和平,這也才應該是馬習相會最該訴求的方向。
可惜透過習先生的部屬在會後記者會的闡述,暴露了習先生的和平不是不預設任何前提的和平,不是有實質內涵的和平,可能只是空洞的言語。會後幾日,美國方面還有戰機的巡弋行動,應該表示國際社會並沒有真正相信習先生的和平誠意。畢竟,說飛彈不是針對誰而設,怎麼看都是對和平的敷衍。
至於國內有人還替對方緩頰,說什麼中共的武力相向是有前提的。先不管是不是為虎作倀,卻就是在閹割和平。
標舉種族主義是秀下限
習先生兩岸應該共同為復興中華民族而努力的訴求,馬先生特別予以迎合呼應。這不叫做展示高度,反而應該叫做秀下限。
第二次世界大戰警惕人類的歷史,就是種族主義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從二戰結束至今的七十年間,這種危害並未消逝,在全球不同區域所爆發的大大小小武力衝突,追根究柢,也都是種族主義引起的。在國際社會行走,怎麼可以不知道談民族的復興是一種禁忌?因為一個種族的復興,往往意味著其他種族受到壓迫。
習先生談中華民族復興時,當然沒有考慮在新疆的維吾爾族有什麼感受,在西藏的藏族有什麼感受,在雲貴高原的傜族有什麼感受;馬先生口說中華民族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到他的好兄弟要不要屬於中華民族,當然更沒有意識到台灣原住民十六族以及數十萬來自東南亞新住民的感受,他們更沒有想到世界上其他民族有什麼感受。
民族不重要 民主才重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志氣,顯然是超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美國憑什麼成為一個多世紀以來舉世第一強國?因為美國這個國家雖然內部有不斷的種族衝突,但是這個國家不是靠種族定義的國家,而是靠著憲法所楬櫫的民主價值和實踐吸引不同種族加入,美國國內的民主實踐未必沒有瑕疵,但是它所知名於國際社會的是它所追求的民主自由,也可以說它是一個藉由民主定義的國家。
一個國家如何強盛、一個種族如何復興?當每個人民都能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那個種族和國家怎麼可能不強盛?馬習會可惜的是標舉民族,而不是標舉民主。
標舉民族,帶來的經常是壓迫和戰爭;只有標舉民主,才可能保障和平。
--------------
更新: 2015-11-12 17:14:59 PM 標籤: 學子的心聲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長度,但你能改變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惡劣的天氣,你能改變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變自己的容貌,你能改變自己的心靈。」
小的時候,我不喜歡笑,如果我笑了,那必定是隨便牽動嘴角的假笑,所以我的朋友很少。直到有天班上轉來了一位同學,她的個性外向活潑,大家都很喜歡她,很快她就成為班上的人氣王。有一次下課,我獨自一人在位子上看書,她走到我旁邊,我疑惑地抬起頭,她對著我盈盈笑著,她的笑容在臉頰上散發出一種溫暖的感覺,更像一根棒棒糖甜蜜含在嘴裡。

我有些尷尬,動了動嘴角,朝她笑一下,她卻說我笑起來沒有開心的感覺,反而有種淡淡的悲傷。聽完這番話,我才知道自己的容貌是多麼地糟糕。她跟我說:「笑很簡單,但要發自內心的笑,才會給別人快樂的感覺。」

慢慢地,我們成為好朋友,我也在那段時光裡學會了發自真心的笑容,試著敞開心胸去接納同學,我的朋友自然而然也越來越多了。但好景不常,她要去美國讀書了,在她坐飛機的那一天,我去機場送行,她哭了,我也泣不成聲。

在成長的旅途中,感謝她讓我知道「笑」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她給我上了一堂不平凡的課,讓我學會了微笑的力量。@
---------------
稅你的大頭鬼

推文到plurk
2015-11-14 06:00
◎ 黃政明
國民黨為了救選情,又關起門來喬廢除證所稅議題,經過協商獲得「證交稅內含證所稅」共識,甚至連最硬的財政部長張盛和也同意「讓台股上萬點,還給人民好生活」的說法,筆者認為實在很見笑。
為了實施一個課不到稅的證所稅,整個政府團隊政策草率,反反覆覆,造成當年台股市值蒸發二.二兆元,當年證交稅短徵五五○億元,監察院調查都指責「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現在鬧大了,要挽救選情才認錯,實在很見笑。

監察院調查都指責「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現在鬧大了,要挽救選情才認錯,實在很見笑。(記者廖振輝攝)
台灣稅制草率不只如此,還影響台灣的外資競爭力,曾有學者表示,台灣租稅負擔率約十二.九%,已經很低,但是外資租稅環境評比卻最後幾名,「實在很弔詭」。稅捐規劃不確定性是外商卻步的原因之一,稅務機關見解一時天光、一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讓台灣租稅透明度與穩定性,與印度有拚。有些國稅局的內部作業規則,竟沒有依行政程序法第一六○條規定程序發布,下達所屬機關或發布政府公報,根本是拿違法的行政規則來課稅。
錯誤的政策讓台灣越來越窮,原因都是透明度不足,沒有公開透明尊重民意,讓人民參與,到了要選舉才政策轉彎向人民認錯,這樣的作法人民會信任嗎?稅務制度沒有公開透明,讓外商卻步稅收失血,讓人民越來越窮,等於是逼人民選擇政黨輪替。
(作者從事服務業)
---------------
中華民國被河蟹

推文到plurk
2015-11-14 06:00
◎ 陳彥亨
廖亨律師於十一月十三日的投書〈一中各表才奇怪〉中,有兩點謬誤,及一個筆者自身的看法,於此提出供參考。
首先,關於在台的ROC(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一事,非在一九八四年,而是在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經聯合國大會,根據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而為之。不過,「被逐出」三字,廖律師則寫得十分精確,因坊間的媒體、報導、教科書等都易於寫成「退出」,甚至於「主動退出」。
其次,於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遠東盟軍統帥馬卡塞(即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以聯軍第一號命令,指派蔣介石的人馬至台灣受降一事,非接受地方政府之投降,而是在台日本將領及其軍隊之投降。當時台灣屬於日本國,若要說成政府,應說成日本領台之政府較完整,且正確。因地方政府有可能是自由地區(非國家)之政府,如現今之波多黎各等。同樣地,廖律師於後半部寫著「非接收主權,接收結果應全部交付遠東盟軍,不得據為己有」,亦十分精確。
最後,關於國人會那麼在意,並要求馬英九,及其國民黨官員等,於踏上中國本土,或在有中國各等官員出席的場合下(如此次在新加坡之馬習會),公開表明我方為ROC(中華民國),非不知ROC早已被PRC(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消滅,並取而代之,而是欲考驗馬等一干人有否膽識說出中華民國。畢竟彼等在台灣,特別是每逢選舉時,總是「中華民國」四字不離嘴,又是要捍衛,又是強要台灣人認同。可是,到了國外呢?哈哈!比噤若寒蟬還可憐。
(作者為退休譯者,著有《債與償:台灣二二八傷痕小說》)
休假作假誰把關

推文到plurk
2015-11-15 06:00
◎ 胡顏
媒體報導,全國約有一成、三百多位請育嬰假的老師,在寒暑假時申請復職,免上班上課卻領全薪,待開學後再申請育嬰假,學校必須忙著找代課老師,對學生的受教權產生相當不良的影響。
對此,全國家長團體與校長協會紛紛提出異議,呼籲勞動部與教育部應該正視問題的嚴重性,著手修改育嬰假的申請規定。宜蘭縣快速的改革,立即獲得新竹市、雲林縣等其他縣市的響應,未來可以預期的是,申請育嬰假寒暑假復職的案例將不再發生。
但筆者認為其他假別也需一併檢討改進,例如現行的產前假八天、產假四十二天,結果竟也淪為老師鑽漏洞的巧門。其他如侍親假,以及申請留職停薪進休等假別,有時也會出現請了再停、停了再請的情事。
法律無法規定所有的特殊與例外的情況,所以多少都會保留若干的彈性空間,這權宜的決定權責原本應該在學校校長身上。對於明顯不合理的作法,校長理當做好把關的工作。而近年來校園生態的驟變,大多數的校長都「明哲保身」,不想、不願或不敢當壞人,所以校園怪現象層出不窮,也就不足為奇。
(作者為退休教育工作者)
無感累積成恐怖

推文到plurk
2015-11-15 06:00
◎ 陳奕齊、陳俊光
今年一月,巴黎爆發了查理週報事件;十一月十三日,巴黎又爆發了死傷更大的恐怖攻擊事件。除了深深哀悼,我們也該有所學習。
九月時,一張三歲男童伏屍海灘的照片震撼全球,也引發了對歐洲國家移民政策的檢討,有論者主張歐洲應該對難民更包容更接受、對移民更包容;然而,恐怖攻擊事件在巴黎發生,卻很可能造成反移民聲浪的抬頭。
台灣因為距離遙遠,不會成為中東難民逃亡的目的地,也不太會成為伊斯蘭聖戰士的攻擊目標。但台灣也應該檢討:我們對受苦的鄰人夠友善嗎?對潛在敵人有足夠的警覺嗎?馬政府曾拒絕達賴喇嘛和維吾爾人入境、對中國維權人士百般刁難,卻放任中國官員在台灣通行無阻,乃至爆發多起共諜案,又讓共諜嫌犯參選立委,前幾天在新加坡面對野心侵略者時,馬英九更全面棄守台灣主權…,凡此種種反人道或危害國安的舉措,都將是未來執政者、立法者必須糾正補救的。
此外,有論者批評歐美強權太猶豫、太晚介入中東事務,也有論者批評其介入過多造成反彈,更有論者致力於檢討以色列建國的過程,或批判跨國油商、軍火商的角色…。但論者們都同意: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那麼整個地球都不會有真正的安全。因為一個自小就不得溫飽、不被尊重的孩子,他也很難學會尊重別人的生命與尊嚴。
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果西亞居民遭到不人道的待遇,其後果都可能是巴黎、紐約的慘案;那麼,如果台灣國內還有巨大的貧富差距,有人貧病飢寒、有人長期失業、有人流離失所,那麼安定繁榮就是假象。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刑罰嚇阻不了走投無路的絕望者。
(作者為基進側翼/台聯立委候選人、基進側翼志工)
空汙紫爆 寶島蒙塵

推文到plurk
2015-11-15 06:00
◎ 林子堯
中部的醫師朋友最近常在臉書上分享說:「今天空污又紫爆了。」台灣污染和食安的議題頻傳,飲料有塑化劑可以不喝、油有毒可以換油、水有鉛可以換管線或買罐裝水,但是空氣污染呢?人們在游泳時往往會很在乎游泳池的水乾不乾淨,或是喝水時會再三檢查水中有無漂浮異物,但對於無時無刻都在呼吸的空氣常是「視而不見」或是「眼不見為淨」。如今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讓天空開始越來越灰濛濛,視線開始受到遮蔽,空污已不再是「視而不見」,甚至開始越來越多人有呼吸系統的症狀和疾病。民眾或許對於政治口水或選舉支票無感,但對於空污的影響已是相當「有感」。
醫師除了衛教宣導之外,我們能治療疾病,但當我們治療了一個病患,卻可能又有新的十個病患產生,越來越多的民眾有呼吸道症狀,令人擔憂台灣未來人民的健康。「陽光、空氣、水」是教科書所說的生命三要素,懇請當局、企業及各界賢達能夠重視空污問題,莫因選舉文化而短視近利,忽略台灣這塊土地所有生命的健康權益。(作者為醫師)
◎ 魏世昌
因為「紫爆」的關係,西半部地區直至今日依舊天空灰濛濛一片,連太陽都蒙塵,北部則因東北季風吹散空污,暫告緩和。然而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波空氣品質惡化、能見度降低,並非來自中國霧霾空污物,或者內蒙沙塵所致,而是國內汽機車及工業區。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大台北地區沒有中部火力發電廠使用燃煤的排污問題,但機動車輛排放的交通廢氣污染源,恐怕對健康的危害有過之無不及。有醫生直言,「大部分民眾不知道交通污染對健康的危害,這才是最危險的!」
據交通部統計,目前全台灣使用中的機車有一千二百多萬輛,等同每二個人就有一輛機車,甚至台北市的機動車輛密度乃全台之冠。
之前政府鼓勵淘汰二行程機車換購電動機車,這個時候不就是政府可以借力使力推廣電動機車低碳綠能的好機會嗎?而且如果提高補助並加強宣傳,增加民眾購買意願,不也是刺激國內消費動能、擴大內需的一種?
(作者為工程師)
就怕台灣變亞豬

推文到plurk
2015-11-15 06:00
◎ 邱世長
教師「育嬰假」是否有漏洞而爭論不休,讓教師「形象受損」。各地生育補助「價碼」差很大,又衍生出「福利移民爸媽」。這些都是「福利政策漏洞」太多,不能全怪「百姓貪婪」。
舉例來說,台灣為何會出現「福利移民爸媽」?還不就是因為「一國多制」?一樣是要生小孩,你如果在嘉義縣生,縣政府每胎補助可能是六千元;你若在新竹縣生育,補助金每胎能是一萬多元!試問,你會選擇在哪裡生小孩?這是人性貪婪,還是政策制度誘人去做選擇?
更糟糕的是,這類「生育補助」,錢根本沒花在刀口上,是浪費人民的納稅錢!簡言之,這種「生育補助」政策,無法「提高生育率」,因為即使提高到一、二萬元,杯水車薪,也只夠一個月的保母費,誰會為此去生小孩?若要生育小孩的民眾,母親「擇地而生」只是想「多領補助費」,也沒提高「生育率」!
人民的納稅錢,政府卻沒花在刀口上,不僅是浪費公帑,更造成經費的「排擠效應」。台灣政府當真想學「歐豬五國」之首的「希臘政府」,變成亞洲版的「亞豬」嗎?
(作者為教師)
教育幫不了弱勢?

推文到plurk
2015-11-15 06:00
◎ 陳啟濃
有媒體披露,弱勢生上國立大學僅有九%,上私立大學卻達二十三%。實施十二年國教後,就讀私立國中的人數反而增加。由以上兩個面向,讓我們發現,台灣的教育是對富人有利的教育,在目前的環境,窮人想透過教育翻身,更加困難。
教育部推動「正常化教學」,推得更用力,對弱勢生更不利。近年來,國內的教育,產生「都會私立坐大」與「身分保證頂大」的二種不良狀況。
三十年前念國中時,各鄉鎮國中更得其所,老師認真教學,學生升學表現優秀。現在全國呈現戰國風雲,因應少子化,各學校無不積極爭取學生入學。有的中小型學校,慢慢被邊緣化。這會惡性循環,優秀學生出走,學校升學成績不亮麗,學生自然日漸減少。所以學校大者恆大、小者恆小,區域不均等。
私立學校作風大膽,而且家長對學校關心投入,加上十二年國教的制度曖昧不明,許多人紛紛放棄跟政府玩「不確定的遊戲」,讓孩子進入「有安排」的私校,心理上會比較放心。
教育部要求學校「正常教學」,卻沒提供城鄉均等的教育資源,鄉下地區及弱勢學生,在學校正常教學下,那比得上都會區豐沛的教育資源。所以上私立大學,無緣進入頂大,是可以預見的。
建議教育部推動的正常教學,要和升學制度密切配合。學校落實全人教育,學生各方面健全發展,反而在成績落後,無法順利進入理想學校。請問這樣的升學制度,怎麼推動正常教學?
(作者為水里國中校長)
台語文學新時代到位

推文到plurk
2015-11-15 06:00
◎ 陳金順
十一月十三日(拜五)下晡彼場文學盛會─第三十八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見證台語文學的新時代到位。
小說家胡長松以《復活的人》等五本台語小說,拍破紀錄成做頭一位以台語文學得著吳三連文學獎的作家。這個大好消息,對在來被所謂「主流」文壇參媒體看輕的台語文學界來看,的確是一件值得寫入歷史的頭條新聞。
頒獎人宋澤萊佇致詞的時表示:「吳三連獎將文學獎頒予用台語文寫作的作家,文化視野比國家文藝獎閣較闊嘛較懸。」伊認為台語文學的新時代來矣,國內重要的文學獎無應該閣繼續看輕台語文學,必須要共獎項頒予台文作家。
得獎者胡長松佇會中嘛發表一篇宣言式的感言。伊表示:「我一直相信,全世界上好的文藝作品,攏是對各族群的文化、歷史、風土、語言的肥底發穎」,這段宣言講出台文作家的自信嘛徛在母語創作的正當性。
成做一位參胡長松多年做陣戰鬥的友志,親身見證伊得著吳三連文學獎的榮光,內心不止仔激動佮歡喜。同時對家己嘛對所有頂真拍拚的台文作家講:「咱的筆愛不斷寫落去,寫出台語文學的新傳奇。」(作者為台語文學作家)
---------------
《螢火蟲之墓》與民主

推文到plurk
2015-11-16 06:00
◎ 張月環
器度決定成就的高度。中國鄉民灌爆小英的FB,小英回應「歡迎光臨」,就看出她的民主器度。朱立倫在美國抨擊民進黨的「維持現狀」空洞不可行,小英回應說:「對手想盡辦法,要讓我生氣」。她說,會用民主讓台灣團結一致,「請大家保護我、支持我」。以正面的態度回應對手的批評,讓我們看見了候選人的風度。
前總統李登輝在成功大學演講,中國留學生要他用中文回答,李前總統也從善如流,並回答說,台灣有民主,政府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存在。讓我們看見了前總統的器度與風度。
網路流傳說,如果馬總統在「馬習會」表現誠實的話,那麼他的民調一定會乘上十倍,即九十二%,就是因為「不乘十」,民調才九.二%。感覺台灣的鄉民愈來愈懂得民主的幽默了。
民主如空氣,平時感覺不出它的重要,失去時才知它的可貴。最近上課,有同學發表日本作家野坂昭如所寫的《螢火蟲之墓》心得報告,中國留學生表示完全不知有這小說及卡通。我問班上同學,知道這片名的舉手,全班舉手,有的甚至舉兩手;中國留學生大吃一驚,我自己也很訝異,這小說寫戰爭殘酷的事實,難道中國也封鎖起來,不讓人民知道?
台灣應該好好珍惜這民主、自由。選舉是顯現出民主、自由的象徵,希望候選人能表現出風度與器度來,那種濫罵、藍綠對決的時代就讓它過去,畢竟台灣人們的知識水準並不差。
(作者為國立屏東大學副教授,屏東市民)
-----------------

快樂的猴子?清大教授姚人多眼中的馬英九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11-15 10:5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從馬習會中、會後的各項表現,無疑馬英九總統是十分開心的,而在清大社研所所長姚人多的眼中,馬總統表現卻如同一隻「快樂的猴子」,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
清大社會所所長姚人多。(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清大社會所所長姚人多。(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姚人多在《新新聞》的一篇文章,對馬英九總統在馬習會前後的表現,提出觀察及評論;認為,馬英九在上週當上地球上「最快樂的人」,被習近平叫去新加坡,在全世界媒體的注目下,上演一場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大戲。
姚人多指出,馬英九的這些快樂,卻是建立在一堆謊言、及更多人的痛苦與憤怒上頭。最明顯的謊言就是違背承諾,馬英九在競選連任時說「不會與中國領導人會面」,但在新加坡記者會說「馬習會談了兩年」,意思是,馬英九的誠信「非常不值錢」,但「馬英九沒有誠信…是全台灣人民的共識」。
姚人多更擔心的是,馬英九總統支持率那麼低又即將卸任,卻在此時進行非常有爭議性的兩岸政治經濟整合,甚至直接落入一中的框架中,如此暴衝,社會竟然拿他沒辦法,只有很少數零星抗爭,而馬英九明顯的知道這一點,所以就「一馬當先,勇往直前,直奔習近平身邊」。
姚人多更認為,習近平之所以會同意見馬英九,兩大原因,一是南海戰略上的考量,二是預期明年國民黨會輸掉政權,所以跟馬英九握手,為的是日後要跟蔡英文翻臉。
-------------
不少人覺得日本是一個和諧、有禮的國家。但近日《BBC》的一個報導,揭露了表面上相當和諧、互相尊重的社會底下,卻隱藏了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賤民」階級,他們是從事屠夫、殯葬業等「不潔」行業的人,在封建時代屬於「部落民」階級,即使明治維新後已廢除種姓制度,但他們的後代至今仍受到歧視。

其實日本的階級觀念早已明暸於世,在日本電影《禮儀師的奏鳴曲》(台譯《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主角從事傳統祭祀禮儀師的工作,因為日本人對接觸屍體人士存在強烈忌諱,令主角的妻子等人都對他產生偏見。

早在日本封建時代,屠夫、殯儀業、行刑者、與皮革相關等被視為「不潔」工作的人,均被稱為「部落民」(Burakumin),他們長期被邊緣化,並一直維持至今。

Photo Credit: 七十一番職人歌合@ public domain
Photo Credit: 七十一番職人歌合@ public domain

以屠夫為例,芝浦屠宰場是出品全球最貴和牛的場所,但當地的屠夫都會收到一疊疊的辱罵信件,其中一封寫道:「狂牛病為何會流行?因為牠們是被『部落民』殺死的。」然而,屠夫這一行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訓練,沒有十年功夫不能獨當一面,但許多人不敢卻向外承認他們的職業。

屠夫宮崎雄樹無奈地表示,「人們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會十分猶豫應否對其坦白,因為我們不希望家人因此受傷害。我們能反擊,但若我們的孩子受到歧視,他們不會反擊,我們必須保護他們」。

「部落民」的遺下的影響
除了宮崎雄樹,屠宰場內工作人員大多是「部落民」後代。「部落民」可追溯到封建時代,從事與死亡有關而被認為「不潔」行業的人,例如劊子手、屠夫和殯葬業者,他們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落,被稱為「穢多」;乞丐、算命、監獄看守等則被稱為「非人」,均是最低階級的人。當年「穢多」若犯罪,武士階級可以殺了他們而不受懲罰。


即使1871年日本的封建階級制度廢除,但社會對此的風氣並沒有顯著改善。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還有地方官員宣稱,「穢多的命只值一般人的七分之一。」

「部落民」被歧視的情況
時代的進步沒有使「部落民」得到解脫,社會上還是存在諸多歧視,部分民眾不願意自己的子女與「部落民」通婚,過去大企業拒用他們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一個爭取「部落民」權益團體於1970年代發現,不少企業主購買一本300頁、詳細刊載「部落民」姓氏與居住地區的手冊,用以剔除「部落民」。日本已立法禁止這種行為,但由此可見「部落民」的烙印是如何的深。

「部落民解放聯盟」調查,目前約有6,000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將近300萬。聯盟人員表示,現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購買「部落民」的姓氏與居住地區手冊,用來調查未來女婿及媳婦的出身背景。

58歲的芝浦屠宰場工會主席栃木豐,本身無「部落民」血統,當年是為能多陪伴子女才放棄電腦程式工作,馬上遭到家人反對,更形容與「泵化糞池」沒分別。他憶述:「我記得有次與太太探望女家的親戚,當我告訴他們我的工作時,他們隨即停止為我倒啤酒。」

一杯啤酒,不是甚麼價值連城的東西。重要的是他們欠缺了一份被尊重、認同的感覺。其實隨著時間推移,栃木豐表示,許多人漸漸消除心中的偏見,更有老師帶著學生來到肉市參觀,了解屠宰業者們的工作、見識他們的專業。不過,到底「部落民」的歧視可否成為歷史,就留待日本的下一代去決定。
----------------

二十大與「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 賴榮偉
2022-11-07
二十大與「中國式現代化」 | 賴榮偉 / 特約作者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Uxyp8Z
中國式現代化是否還會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共對內非以人民為依歸,一切以政治掛帥。黨凌駕在國家與社會之上,習近平凌駕在黨之上。 圖片來源:Shag 7799/Shutterstock
習近平的二十大政治報告,「中國式現代化」一詞突然震耳欲聾。書面全文出現11次,遠超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5次。
此詞早在去年的中共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以及第三份歷史決議文中出現。究其義,有「換湯不換藥」之處,但可用「揚棄」來說明。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對中共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乃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兩者一直是中共從革命時期迄今的定海神針。
從政黨的角度觀之,中國的「政黨」只能是中共,此乃專有名詞。有黨才有當前的中國,一直是不變的核心思想。黨從政治、組織與思想層面控制國家機器,形成社會從屬於國家、國家從屬於黨的「黨國」。
1980年代以降的中共領導,從黨內到面對國家與社會,至少強調制度化、知識化、專業化,重視國家生產力。文化大革命對鄧小平等元老的批鬥以及對整個社會所造成的慘劇,歷歷在目。儘管依舊強調中共的領導不能動搖,反個人崇拜、強調集體領導、依法治國,意識形態與政策上的包容資本主義,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典範。
圖為二十大開幕。圖片來源:截取自中國新聞社YouTube
不走鄧小平的中國式現代化
到了習近平的新時代,「黨的領導」更重要。意識形態上,習近平更強調毛澤東時代的「黨的一元化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簡言之,黨對社會的箝制更強。
從「二十大」的黨代表到新政治局常委,人事布局只有五個字:效忠習近平。黨代表,號稱「全過程人民民主」,但其實從地方開始的「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復醞釀、逐級遴選」就是「政治標準」,即「效忠習近平」。
從前任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被架走,到具改革意識的李克強與汪洋常委出局,象徵中國政治傳統的和諧被破壞、團派的瓦解。李強在上海的「動態清零」、蔡奇在北京的清理低端人口、趙樂際的涉貪爭議等,即使造成人民惡劣觀感,但無礙此等政治局常委仕途之路,只因貫徹習近平路線。
從前任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被架走,到具改革意識的李克強與汪洋常委出局,象徵中國政治傳統的和諧被破壞、團派的瓦解。圖為胡錦濤被架走。圖片來源:截取自BBC News 中文YouTube
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已形成,集體領導成過往。李強的專業化資歷不足,卻將擔任國務院總理。就在政治局常委甫產生之際,屬於國務院的《經濟日報》刊出一篇「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直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好經濟工作」。簡言之,政治凌駕專業之上。
因此,包括反個人崇拜、集體領導在內的國家發展之制度化、知識化、專業化等鄧小平中國式現代化典範,已經崩解。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威脅?
中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徵:第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第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第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第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第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共從建國之初,就一直以人口規模過大來抗拒西方民主的實踐。毛澤東以來的歷任領導人也都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換言之,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也是不同於其他國家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之路。
不同於排斥甚至鬥爭資本主義的毛澤東,鄧小平在追求生產力的前提下包容了資本主義路線以及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讓中國接軌全球化。但當習近平在「二十大」高喊「鬥爭」時,不免令人憶起80年代以前無產階級鬥爭資產階級的年代。
按照共黨意識形態術語,鬥爭是屬於人民跟敵人(即資產階級)的對抗性矛盾,必須以暴力壓迫方式進行;只有人民跟人民的內部矛盾,方能以和平方式處理。換言之,習近平是否就如毛澤東,再次以理順生產關係為重點來發展生產力?從政治標準上來界定誰是資產階級並進行鬥爭?「共同富裕」,意謂「劫富濟貧」的「共產風」再起?
中國式現代化還會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共對內非以人民為依歸,一切以政治掛帥。圖片來源:B.Zhou/Shutterstock
中國國家住建部、民政部日前印發通知,展開「完整社區」試點,建設對民生服務「大包辦」,包括配建社區食堂等,甚至預計幾年後於中國推廣。此等令不少人聯想到,中國是否正在重回計劃經濟時代的人民公社?不再包容與善待資本主義的趨勢,加深中國內外人民與企業的不安。
習近平率新常委到陝西延安,強化國際社會對中國走回毛澤東路線的疑慮。延安就中共而言,是讓他們從被清黨而逃竄的革命小黨,茁壯為推翻國民黨政權的執政黨之地;對毛澤東而言,奠定個人領袖崇拜的權力基礎,鬥倒國際派與延安整風,也成為其標誌政策。
延安的「鬥倒國際派」之於習近平的「鬥爭」之語,是否代表近年強調的「中國夢」、「平視中國」與「自力更生」,將以西方為敵?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整風」,是否啟示習近平將於精神面清洗鬥爭黨內不肖分子、文藝界、演藝界、媒體工作者?尤其習近平造訪延安之際,鄭州出現「富士康大逃亡」事件,戰狼之一的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公開指責鄭州事件動亂人心,主因乃互聯網的自媒體不受控,以及鄭州市主流媒體的節制所致。
如此看來,中國式現代化還會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共對內非以人民為依歸,一切以政治掛帥。黨凌駕在國家與社會之上,習近平凌駕在黨之上。為了消化國內施政出現的抗議與危機,中國對外刻意凸顯國際社會的不同與打壓,以戰狼式外交與各國「針鋒相對」,處理內部壓力之餘,更從「不忘初心」、「自力更生」等愛國道德高度與嚴刑峻罰來團結內部民意。在兩岸關係上,中共8月對台灣的軍事封鎖,代表武力犯台的高成真可能。軍事威脅是公共財,犧牲的是全台灣人民,包括中共所界定擁護祖國統一的中國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攻自破。
(作者為政大法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地方發展暨對外交流促進會理事,企業顧問,專欄作家。曾任政府機關專案計畫主持人、金融企業投資研究室主任。昔獲德國獎助赴德交流。長期觀察並關懷兩岸關係、中國、國際關係等情勢發展。認為知識分子具有改造社會的責任。)二十大與「中國式現代化」 | 賴榮偉 / 特約作者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Uxyp8Z


臺灣軟實力 外交新策略
2023/05/01 10:16◎蘇緯政自由開講》臺灣軟實力 外交新策略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oYUbba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於四月二十四日發表一篇標題為「臺灣不再玩金錢外交(Taiwan Isn't Playing Dollar Diplomacy Anymore)」,副標題為「臺北無法超越北京來贏得朋友,但能以其他方式來盡力爭取(Taipei can't outspend Beijing to win friends. But it’s got other things going for it.)」。
 該文內容提及:「臺灣在2012年有23個邦交國,如今僅有13個邦交國,除了教廷之外,多數位於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區。當宏都拉斯圖謀來自中國的投資與基礎建設資金,竟結束與臺灣長達八十年的邦交關係而轉向中國。臺灣總統蔡英文表示,臺灣將不會與中國進行毫無意義的金錢外交競賽。蔡總統的說法,凸顯出臺灣已逐漸體認到,在歷經多年的外交損失後,必須找到更明智的方式,來與中國此一全球經濟強權交手。」
  該文提及:「臺灣總統蔡英文表示,臺灣將不會與中國進行毫無意義的金錢外交競賽。蔡總統的說法,凸顯出臺灣已逐漸體認到,在歷經多年的外交損失後,必須找到更明智的方式,來與中國此一全球經濟強權交手。」(截圖自: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官網)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美洲計畫主任柏格(Ryan Berg)在文中表示:「臺灣必須找到自己的利基,善用本身經濟與民主發展的故事,持續吸引現有的邦交國。臺灣或許無法像中國那樣大量投資基礎建設,但臺灣有中國所欠缺的人力資本與人才發展;此外,臺灣在政府透明、環境、社會與治理各方面的成熟度,以及數位轉型等,也都是中國所不及。」
 的確,臺灣應揚棄「金錢外交」的舊思維,取而代之的應是「更多元、靈活的外交新策略」。
 即使中國的長期威嚇與打壓不斷,臺灣以自由、民主、法治與人權價值為立國之本,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也持續強化,此刻,我們應掌握契機、順勢而為。臺灣要在國際社會展露光芒,發揮實質影響力,所憑藉的絕非是硬實力,而應是柔和有力的「軟實力」。
 我們應充分發揮臺灣的進步價值與多樣性優勢,以令人驚艷的「臺灣軟實力」深化與世界的互動及合作,藉由:國會外交、科技外交、價值外交、文化外交、環境外交、人道外交、觀光外交、體育外交、醫衛外交、城市外交、氣候外交、公益外交、學術外交、經貿外交、全民外交等不同場域,以更創新的思維、多元且靈活的策略,善盡國際公民責任,積極貢獻國際社會,建立臺灣優質形象與品牌,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與地位。
 臺灣應以軟實力發展外交新策略,提升國人的國際觀,凝聚全民共識,整合政府、民間團體及產業界的豐沛能量,發揮創意與各領域優勢,善用網路與新興科技,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不論是面對氣候變遷、新興疾病、人口流動、供應鏈威脅、洗錢防制等跨國家或跨區域的複雜議題,我國必須成為「Responsible Stakeholder(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甚至對於國際或亞太區域等各項事務,不僅要積極參與,也應有所貢獻,讓臺灣成為區域及世界和平、繁榮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作者為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自由開講》臺灣軟實力 外交新策略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oYUbb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