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映照228英魂的心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剛過不久的12月19日,是嘉義市228受難者潘木枝醫師115 歲冥誕紀念,眾人齊聚緬懷他的死難,默念他死前的遺書寫著:「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時,潸然淚下,他勇敢赴難地偉大情操,令人動容!
同為嘉義人的陳澄波大畫家,在面對228劫難、臨死前的遺書寫著:「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一樣是大無畏、大悲壯的歷史跫音!
二位雄健的先人即使面對「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死亡威脅,還是勇敢奔赴死亡之約,與國民黨軍隊、暴虐政府談判而終致遭難,是什麼樣的勇氣與大氣魄讓他們義無反顧?
我想他們是選擇為真理而戰、為真理無懼、無惑,對準宇宙、天地可大問真心無愧,他們寧可選擇自我犧牲,而讓更多無辜的人倖免於難; 以生命獻祭天地、以碧血黃花揮灑土地,告語世代子孫,自由的爭取是以身相殉,才有絲毫的契機。
二二八大魂的英勇事蹟可歌可泣,令人感動涕零!卻延遲近6、70年才漸為世人所知,先烈承受漫長的冤曲,家屬們沉溺悲劇的深淵,如此巨大的苦難如何能了?! 二二八英靈的極致典範如何讓後代子孫深刻學習、念茲在茲先人的無畏精神?!
今日,台灣人出頭天,終於全面執政了,如火如荼展開復土復鄉的新政,卻面臨崛起的極權中國,與日劇增的進逼、威嚇,欲吞噬台灣,讓台灣人再次面臨國難當頭; 此時政府必須肅清、效能新政,強化復國認同,同胞須團結有力地保衛美麗、自由的國家。
緬懷二二八英勇先人之際,後輩的台灣人,能否映照他們寧死赴難的決心與死志,全力以赴守護美麗的山河、自由的土地、平等莊嚴的國家,不被中國侵踏、蹂躪!
如果,台灣人沒有大氣魄、不怕犧牲、勇敢決志的精神,沒有以精神意志超越大挫折、大挑戰而不退縮的雄渾決心,想要作真正自由國的子民,可能是緣木求魚,建國的路途還非常遙遠!


1947.3.25 嘉義名醫潘木枝擔任和平使者遭中國軍槍決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mbG8vk

1947.3.25 嘉義名醫潘木枝擔任和平使者遭中國軍槍決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潘木枝醫師,日本時代出身嘉義,赴日本土就讀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之後返鄉開設醫院。仁心仁術,常為窮人免費治病,受到鄰里愛戴,戰後也免費為在地中國軍看病。二戰結束後隔年,潘木枝高票當選嘉義市議員成為民意代表。
228事件發生後,全臺陷入混亂。嘉義政府官員及軍隊一度遭憤怒的人民圍困在水上機場,軍隊以迫擊砲對市區射擊,造成死傷。潘木枝醫師認為自己身為民意代表,對市民有責任,不顧親友反對擔任和平使者與陳澄波、盧鈵欽、柯麟等在地重要人士前往與中國軍和平交涉。
中國以兩面手法拖延時間,等待外部兵力增援的策略奏效後,立即將前去和談的使節逮捕,並以慘無人道的方式凌虐刑求逼供。
潘木枝醫師在鐵釘刺穿指甲的酷刑下,始終不願意說出其他人姓名以免遭其牽連。最後只留下寫在香菸包裝紙背面的遺書,表示自己是為市民而死,對不起妻子希望能得到愛妻原諒,自己死後會留在身邊守護家人。

3月25日,和平使者們揹著犯人的木牌以卡車遊街示眾,車輛到達車站前先以機槍對廣場掃射驅散民眾。之後一一將人犯槍決,曝屍多日禁止家屬收屍。

行刑前,潘木枝醫師已遭刑求痛苦到下巴脫臼,據潘木枝三子潘英三口述:「當時我只有13歲,在距離火車站約50公尺處,聽到槍聲。我從人牆擠進去抱住父親,他的臉已經變形了,雙頰消瘦的不成人樣。 我跟他說二哥已經死了,家裡情形如何如何,父親眼眶開始潮濕,但仍然瞪著雙目。最後我跟父親講, 好好安心的去吧, 用右手往下撫摸,父親才閉上眼。」,

逝去的菁英、消失的兇手、抹去的記憶,留下的卻是無盡的疑問與惋惜。

#轉型正義不能等


毀一生的歷史真相 謝長廷:轉型正義才能讓台社會和解

2016年02月26日 07:00 小 中 大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6分半「不是228的228事件」 帶你看歷史傷痛從哪裡來 - http://goo.gl/ZkYmYY

▲國防部長當時上簽呈,請求蔣介石寬減罪刑。(圖/翻攝自謝長廷臉書,下同。)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近日提出修法,廢除懸掛國父遺像的規定,藉此推動轉型正義,引發熱議。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5日在臉書上提到1963年的「自覺運動」指出,轉型正義雖然講起來很抽象,卻一定要落實的原因在於過去戒嚴時代有許多無法無天的真相,如果不落實轉型正義,「台灣社會就無法真正和解」。

高志鵬主張,中華民國並無法律規定「誰是國父」,國父遺像本身就是封建象徵,修法只是讓孫文回歸正常歷史定位,不必繼續洗腦下一代,希望藉此破除黨國體制的產物來尋求轉型正義,讓轉型正義的話題引發熱烈討論,有人主張落實轉型正義是必要的,但也有人認為,轉型正義只是意識形態之爭,和清算鬥爭的舉動。

對此,謝長廷25日在臉書上指出,1963年台灣發起「自覺運動」,是由台灣青年學生所發起的運動,主張是要提振國民公德心、改善台灣自私、善嫉、冷漠等社會腐化現象,但因這起運動威脅到當時極具黨政色彩的救國團,因此遭到政府打壓,甚至被冠上「叛亂」罪名,導致當年就讀政大的運動發起人之一許席圖因而精神分裂,目前仍住在玉里療養院中。

謝長廷認為,這些被告當時都年紀很輕,有的甚至才18歲,卻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當時國防部長上簽呈請求蔣介石是否寬減罪刑,但蔣介石卻認為,「此等叛亂罪不論年齢應依法懲治,許席圖主犯,不論是否精神分裂,不應停審,應判處死刑」,許席圖因病關在療養院迄今已48年,其他被告仍被關在牢獄裡,一生就這樣毀滅,因此只有落實轉型正義,才能讓這些真相得到解脫,讓台灣社會真正和解。

---------------------------------------- 

要真相! 高中師戴面罩講述228

2016-02-27

〔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明天就是二二八事件紀念日,蘆洲區三民高中歷史老師張文隆昨天戴著紙袋面罩上課,為學生講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歷史;張文隆說,「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希望藉由教學機會,讓學生反思教科書沒說出的真相。

  • 三民高中老師張文隆戴紙袋面罩上課,講述228事件與白色恐怖歷史,希望藉由教學機會,讓學生反思教科書沒說出的真相。(記者陳韋宗攝)

    三民高中老師張文隆戴紙袋面罩上課,講述228事件與白色恐怖歷史,希望藉由教學機會,讓學生反思教科書沒說出的真相。(記者陳韋宗攝)

  • 三民高中老師張文隆。(記者陳韋宗攝)

    三民高中老師張文隆。(記者陳韋宗攝)

一堂歷史課時間五十分鐘,張文隆一站上講台就將紙袋面罩套在頭上,台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張文隆要學生思考,什麼樣的場景會看到戴著這樣面具的人?接著帶出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下的白色恐怖,發生「陳文成事件」,隨後掀起戴面罩遊行抗議行動,就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台灣。

「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時代,大家都戴著面具生活、什麼都不敢講」,張文隆說,二二八過去是被禁止討論的話題,自己就讀高中以前,從未聽過二二八,直到有次從高中教官口中聽到「二二八沒有什麼,只是查緝私菸,不要被誤導」,才第一次聽到這三個字。

張文隆強調,探討歷史真相,並不是清算鬥爭,而是要下一代學會反思,包括二二八事件的加害者是誰?教科書有真相嗎?白色恐怖元凶又是誰?教科書需不需要還原真相?

張文隆說,歷史不是為掌權者服務,而是為人民服務,年輕一代的學生活在自由民主年代,對白色恐怖的歷史陌生,但希望藉由這次教學,讓學生對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有更深刻的印象,進而了解、反思這些台灣史的重要議題。

------------------

東吳學生會要六福村道歉 網友:乾脆制定228態度法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 http://goo.gl/GGWl3o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

陳長文:228賠償日人是轉型正義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 http://goo.gl/FbQMWa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

「中正」公園、「中正」路...當台灣還在紀念加害者,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談228?

二月,有個你一定要深刻認識的日子。要認真紀念這個日子,就不能不談「轉型正義」。

一個屬於台灣人的節日

小學的社會領域有個單元在談「傳統文化」,其中談到了傳統節慶,我問大家:「節日中有真正專屬於臺灣本土的節日嗎?」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國慶日」、「光復節」,然後有人說「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課本原意應該是指漢人的傳統節慶,也就是春節、清明、端午這些,但幾乎有漢人的地方就會過這樣的節慶,像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民情靠近的日本可能也部分相似,說「專屬臺灣」恐怕不盡然。

再來,也許「國慶日」算是臺灣唯一,但如果仔細探究歷史,這個日子原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的清朝時期帶領一群革命志士,歷經11次革命總算成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民國政權的日子,當時是西元1911年10月10日,這時的臺灣正屬於日本統治的時代,蔣渭水還在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讀書。這個屬於中國的政權大轉移,事實上臺灣並沒有直接參與(只有少數人在臺灣組織運作革命),政權移轉後對臺灣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總之,這個日子,就歷史起源來看,跟臺灣的淵源不大。

而「光復節」更令人匪夷所思。在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戰敗,當年10月25日盟軍中、美、英、蘇四國來臺灣接受日本投降,於是訂這一天為臺灣光復節。但其實這個「光復節」是臺灣人對中國一廂情願的傾慕,以為自己脫離了日本的殖民,可以在同文同種的中國政府統治中,得到平等的對待與更好的生活,豈知接下來的日子竟讓臺灣人吃盡苦頭,不但政府貪汙腐敗,軍隊素質極差,把整個社會搞得又髒又亂,物價高漲,民不聊生,甚至還在一年多後爆發二二八事件…「光復」一詞極其諷刺!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或許才稱得上真正屬於臺灣的日子,這個日子印刻著臺灣一段深沉傷痛的歷史。但是,連這個「紀念日」都得來不易。
那段白色的記憶

我小時候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總統都姓「蔣」,讓我以為「蔣總統」就是一個專有名詞,而且前面還要空一格,唸的時候要立正以示尊敬(演講時尤其誇張),如果那時候我不小心認識了蔣渭水(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認識),我一定以為這是同一家人,一個專門擔任元首的皇室家族。

現在的我回想那些日子,讀著中國的歷史地理、練習說一口標準的國語(摒棄滋養我長大的母語)、唱著龍的傳人、寫著反攻大陸的作文…我常在想,在這樣的蒼白年代裡,二二八的記憶到底是怎麼躲藏的?這麼痛的傷痕,肯定時常在孩子那些無知的歌聲裡獨自嘆息;這麼心碎的記憶,一定是得用力壓抑才有辦法藏進一日過一日的縫隙裡。

威權的控制像漫天白沙,鋪天蓋地而來,生活一切幾乎無一倖免。從空間,且看那些不斷重複且對當地人毫無意義的路名、校名、館名、公園;從文化,且看教科書、媒體廣告、節日慶典, 連歌曲、文宣出版品都不放過, 還有那個硬生生被拔除的母語…不只細且深廣,在時間上還長達38年的戒嚴。以致在解嚴二十多年後的現在,代表威權時期的標誌仍處處可見。

這些,決不是簡單的解除戒嚴令就可以翻轉。我們需要「轉型正義」的工程,對應著那麼長那麼深的控制,這工程也絕非一蹴可幾。

你不能不知道「轉型正義」

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轉型正義」這個名詞還有些陌生。

從前面的敘述,也許你已經知道這件事跟威權體制有關。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歷史經驗,像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件,整個歐洲關於此事的轉型正義腳步都還在繼續著。

但何以我們如此陌生且難以想像,那是因為我們社會的實踐太少,即使有,這些實踐沒有被理解為「轉型正義」。於是「轉型正義」的連鎖工程才無以為繼。

從「介壽路」到「中正紀念堂」

現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以前的名稱是「介壽路」。全臺灣的「介壽路」還有很多條,這個命名主要取自「蔣介石萬壽無疆」的意涵。從這個命名裡,我們不只看見歷史認知的錯亂,還充滿著對威權者的諂媚文化。1996年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決意將此道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當時遭受了不少阻撓,「凱達格蘭」之名在紀念位於台北盆地的平埔族群「凱達格蘭族」,但大部分的人對平埔族的認識極為淺薄,甚至有人以為這是引自外國的路名。也有人認為路名任意修改會造成用路人的困擾(但這些路名長期以來侵蝕人民的歷史認知,大家卻不以為意)。

拿掉「介壽路」,讓我們重新看到早就習以為常的謬誤,力排眾議更名「凱達格蘭大道」,讓我們重新聽見在歷史裡被消音的族群。看到錯誤,還原真相,也盡可能拔除威權的遺毒。這是轉型正義的重要步驟。
別怕舊事重提

1995年,我們看到總統代表政府為二二八事件道歉,立法院也修法通過,受難者家屬可以得到相關的賠償,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訂定,各地也看到紀念館、紀念碑紛紛成立,很多人會認為二二八事件已經得到平反。但是,這件事真的得到轉型正義了嗎?

如果有人跑來打你一頓,你受了傷,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然後你聽到一句「抱歉」,還留一筆錢給你去看醫生。你願意接受嗎?

轉型正義,當然不是道歉、立碑、賠錢就能過去。很多受難者家屬還是不明白,這個家破人亡的悲劇是怎麼一回事?那些充滿驚恐的日子所為何來?事件的真相並不只是告訴我們誰被殺了或誰死了,而是要追究是誰決定了這個屠殺的行動?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有真相大白之時,道歉才真正成立,而原諒才有可能發生!

相較二戰時期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這段歷史,總是有許多學術研究、文學著作、電影、裝置藝術不斷的從各種角度利用各種媒材書寫論述追究這段歷史,不會有人被冠上重翻傷口或撕裂族群的罪名。不斷凝視真相,追究事件加害者的責任,也不斷反省自己在事件裡的作為,大家誠惶誠恐的就是怕有人忘記教訓,害怕歷史重演。

但是,在二二八事件裡卻有一定的困難,有人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我們要向前看、拚經濟。」也有人說:「舊事重提會撕裂族群感情,破壞和諧。」受害者要求真相卻被認為是想多要賠償金,政治人物要求真相會被冠上藍綠惡鬥的標籤,人民要求真相被認為泛政治化,於是我們的轉型正義只轉了一半過不去,很多人還是覺得事情已經解決了不需重提。因此,一大堆中正堂、中正公園、中正路、中正國小、中正國中……想想看,一個受難者的後代所讀的學校是加害者的名號,這是怎樣的荒謬場景?

還有在新聞上沸沸揚揚的「南榕廣場」命名事件。二二八轉型正義的開端是「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發起人鄭南榕還來不及看到二二八的平反,就為了爭取百分百的言論自由而自焚殉道了,連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都願意在鄭南榕雜誌社所在的民權東路3段106巷3弄,正式掛牌為「自由巷」;而成大學生為新落成的廣場命名為「南榕廣場」,竟被校方否決。

成大是鄭南榕的第一所大學,時間不長,對比於鄭南榕對臺灣民主發展的貢獻,成大算是沾了光。但「南榕」兩字仍被校長認為是涉及「政治性」與「特定的意識形態」,而這些將可能造成校園的「不安定」。這是威權者非常慣用的伎倆,先企圖與「政治」切割,再引發可能衝突不安定的想像。殊不知「去政治」的言論其實是最政治的(所以才會有同學很聽話的把光復校區的「光復」兩字拆掉)。臺灣「轉型正義」的未實現,這個事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鮮明的指標!

在生活中,辨認權威的痕跡

聽起來,轉型正義好像是政府的事,一個孩子可以做什麼?我認為,人民如果沒有覺醒,轉型正義無從發生。看見真相的勇氣和能力需要鍛鍊;追究歷史真相必須廣泛閱讀且深刻思考。不止看教科書(或有權勢者)說了什麼,還要知道他們什麼沒說,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說、為什麼用這種方式說。要能在生活的細節中辨識威權的痕跡—空間的,好好思考那些牌樓、命名、標語、位置的安排;還有人的,那些權力的運用、話語、對待—你務必保持警醒。

因為轉型正義的未完成,人民和政府都還沒認真的反省與看見教訓,於是當權者恣意破壞剝奪人民的身家財產仍時有所聞,人民的街頭抗爭要忍受警察的監控和驅趕,還有人因此而被起訴。

在我成長的這一代,大都是在嚴密控制下長大的,很多人因此害怕威權、恐懼政治、很擔心「不安定」。這些人現在可能正是你的老師或長輩,你也許會諒解我們這些長輩對政治或公共事務的冷漠或擔心,但你們沒有理由讓自己也繼續這樣的景況。歷史要真正翻到下一頁,不讓那些前人的血淚白白犧牲,也不讓悲劇重蹈覆轍,在二二八的歷史刻痕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這個事件就還沒有真正結束,二二八依然拖著它長長的香菸尾韻縈繞在這個國家 - http://goo.gl/4SkP9Q
-------------
228事件地點 宜縣設碑追思 - http://goo.gl/g0qF6A
--------------
觀點投書:沒有國父的台灣才有可能溫暖互信-觀點投書|國父遺像|孫中山|國父|翁立揚-風傳媒-翁立揚 - http://goo.gl/JbWrwq
--------------
二二八,最恐怖的檢查
終於找到隱藏版漁港秘境!喝「鑽石水」長大的肥美石斑就在這裡……
台北市長柯文哲27日清晨騎自行車挑戰「一日雙塔」,
從新北市富貴角燈塔出發騎到屏東鵝鑾鼻燈塔,沿路風
雨交加,圖為行經新北市八仙騎程。
(台北市政府提供)
雙城到雙塔 看柯P的單車政治學
「二二八事件」為台灣歷史上留下一道鮮明的傷痕,人民在統治者的權柄之下哭不出聲。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台灣社會菁英蒙難,藝術創作能量也遭到扼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詳見:〈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1947年的台灣,那是一個風聲鶴唳的年代。混亂,是那個年代的代名詞。

卻有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來自四川重慶,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通過教育部赴台教師招聘團考試,從中國來到台灣,他是版畫家黃榮燦。

黃榮燦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擔任《人民導報》副刊主編。時任《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只因刊登文章遭到行政長官陳儀不滿,在二二八事件中竟名列「叛亂首要人犯」,成為第一批被捕人士之一,最後遭到殺害。當時許多人都因此受到牽連而喪命,包括宋斐如社長的妻子區嚴華,她曾任職行政長官公署,在丈夫罹難後因幫忙《人民導報》總主筆陳文彬逃往香港被捕,慘遭槍決於馬場町(今萬華青年公園一帶)。

在這肅殺的氛圍之下,很多人連外出都不敢。富有正義感的黃榮燦,卻騎著腳踏車穿越大街小巷,因此曾有同伴懷疑他到底是不是「國特(國民黨特務)」?事實上,黃榮燦到處蒐集資料,詢問相關目擊者二二八事件經過。兩個月後,他秘密完成了《恐怖的檢查》木刻版畫。

用刻痕記錄歷史

《恐怖的檢查》是二二八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畫中具體描繪寡婦林江邁販賣香菸遭到查緝鎮壓,寡婦的攤架被推倒,香菸掉了一地。查緝員開槍射向手無寸鐵的婦人,隨後還有四名持槍警察搭著卡車來到現場。版畫上寫實的場景,還原了二二八事件現場。版畫家用刻痕紀錄了這段血淚的歷史。

黃榮燦不只埋首創作,1947年4月13日,他親自帶著《恐怖的檢查》版畫作品搭船前往上海,以「力軍」當作筆名發表在4月28日的上海《文匯報》。除了發表在報刊,《恐怖的檢查》還在11月上海舉辦的「全國木刻展」中展出。如願展出之後,黃榮燦便將作品贈送給日本友人內山嘉吉,內山嘉吉再轉贈鎌倉市神奈川近代美術館典藏。

《恐怖的檢查》成為二二八事件的經典之作,更是台灣近代重要的歷史圖騰,卻也為黃榮燦埋下殺身之禍。

1948年黃榮燦受聘為台灣師範學院藝術系講師,知名雕塑家楊英風就是他的第一屆學生。任教課餘,他到台灣各地寫生,更到蘭嶼和綠島紀錄當地原住民的風土民情,雖然來自中國,他的作品充滿台灣人文關懷。隔年,台灣宣告戒嚴,人民的自由,包括言論、集會、出版、結社通通遭到限縮。

羅織叛亂罪遭到槍決

黃榮燦早就被當局盯上,執政權柄很快就出手,1951年12月1日,黃榮燦在台灣師範學院教職員宿舍被捕入獄。被捕的理由是什麼?國民政府竟然誣指他到蘭嶼寫生「乃為中共勘查地形,以便共軍登陸」。真的很難想像,如此荒唐的理由都能被羅織入獄,後來再誣陷他參加的木刻協會是「中共的外圍組織」,他「從事反動宣傳」,以「叛亂罪」的罪名遭國防部軍法局判決死刑。

1952年11月19日,黃榮燦在台北市水源路刑場,遭到槍決,成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結束了這位滿身熱血的年輕版畫家僅僅32歲的一生。黃榮燦遭到槍決後,國防部拍下行刑照片,呈請給時任總統的蔣介石觀看。只見照片中的黃榮燦,身穿囚衣,身前還掛著「叛亂犯黃榮燦」的囚牌,神情痛苦哀戚。
© 由 民報 提供
黃榮燦行刑照片。(圖片來源:Wikipedia)
最遺憾的是,黃榮燦的遺體由軍方委託殯儀館處理,卻沒有人知道遺體的去向。

在那個年代,多少人和黃榮燦有一樣的遭遇!平白無故失去至親是何等的痛苦和冤屈!多少家屬日日夜夜都在盼著親人回來的這一天。多少家人只卑微地希望,人沒有回來,至少也要看到遺體,找到墓碑!

1987年終於解嚴了,台灣社會和台灣人心卻還在戒嚴。

同是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徐慶蘭,他的父母親到垂死臨終的最後一刻,都還交代弟弟曾梅蘭:「一定要把哥哥的屍骨找回來,遷回故鄉的墳地安葬。」曾梅蘭也因白色恐怖入獄,服滿刑期出獄後他開始找尋哥哥的遺體下落,卻一直都找不到。就要放棄的時候,哥哥卻到夢裡告訴他:「我埋在一處竹林下面」,他憑著有限的線索繼續尋找,後來竟巧遇一位曾處理受難者遺體的「土公仔(撿骨師的意思)」,最後在他的協助下,1993年在六張犁的亂葬崗,終於找到兄長徐慶蘭的墳墓,也同時發現了黃榮燦的墓塚。

版畫家黃榮燦的一生,25歲從中國來到台灣教書,32歲正要大展創作長才,年輕的生命卻被殘酷剝奪,更淒涼的是,他在台灣被遺忘好久好久,他的墓碑等到40年之後,才在荒煙蔓草的亂葬崗被無意中發現;幸好他的版畫沒有被遺忘,大英博物館收藏黃榮燦七幅作品,而《恐怖的檢查》也妥善典藏在日本神奈川近代美術館。
© 由 民報 提供
黃榮燦之墓。(圖片來源:典藏台灣網站)
隨著台灣逐漸走向民主自由,埋冤九泉的歷史記憶終於破土而出。 2000年政黨首度輪替,三年之後「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在六張犁亂葬崗落成,這是黃榮燦的最後葬身之地,同時還有206位槍下英魂埋葬於此。2006年,超過50年以後,版畫家黃榮燦終於獲得政府平反。早逝的生命已經不可復生,他冒著生命危險創作的木刻版畫卻成為二二八事件的警世經典圖像。

二二八是一場「最恐怖的檢查」,記憶歷史,不是記憶仇恨;記憶歷史,是不要再重蹈覆轍;記憶歷史,是為了找尋繼續成長的力量。在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有一塊紀念石碑,碑文上這麼寫著,這也是我們對推動實現轉型正義的最殷切盼望:

「在這塊我們深愛的土地上,人性不再扭曲,恐怖不再肆虐,自由得到尊重,人權永獲保障。」

------------------------------

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學者促改為總統文物館

2016-02-24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研究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學者、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昨表示,由於前總統蔣介石在台灣的歷史定位有爭議,包括要為二二八事件負起最大的責任,而在台北市的精華區,並不適合專設一個大紀念堂來紀念蔣介石;他主張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歷任總統文物館」,展示蔣介石到陳水扁等歷任總統的文物與檔案。

  • 前總統蔣介石在台灣的歷史定位屢引爭論,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昨表示,不適合專設一個大紀念堂來紀念蔣介石,應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歷任總統文物館」。圖為中正紀念堂內的蔣介石銅像,去年曾遭抗議者丟雞蛋。(資料照)

    前總統蔣介石在台灣的歷史定位屢引爭論,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昨表示,不適合專設一個大紀念堂來紀念蔣介石,應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歷任總統文物館」。圖為中正紀念堂內的蔣介石銅像,去年曾遭抗議者丟雞蛋。(資料照)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喊拆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張秋梧則表示,應直接拆掉中正紀念堂,她認為,在台北市的精華區,不應蓋一個這麼大的紀念堂,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加害者,「加害者的銅像不應該一直擺在那裡!」拆了中正紀念堂,才不會激起二二八家屬的憤怒,才有助於族群和諧。

陳儀深指出,蔣介石的歷史定位有功有過,來自中國大陸的外省籍與台灣本地人對蔣介石的評價差很多,雖然外省人對蔣的評價較高,但其形象在台灣本地人心中是有爭議的;尤其在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事件,蔣介石的形象顯然是扣分的。

陳儀深表示,他研判,蔡英文政府五二○上任後,評估直接拆掉中正紀念堂會引起很大的爭議,新政府應不至於這樣做。特別是二○○七年民進黨執政時,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的風波,當時的政治鬥爭「很慘烈」,面對這項爭議該如何處理,應有一個折衷的方案;因此,他建議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歷任總統文物館」,保留主要的建築物不更動。

他說,若從「中華民國在台灣」角度思考,則應對歷任元首的歷史有個交代。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任總統,包括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等人,其任內皆有不少我國友邦贈送的文物,並保留許多檔案,可成立「歷任總統文物館」;至於為何叫作「歷任總統文物館」而非「蔣介石前總統文物館」?因這可沖淡蔣介石是唯一的象徵。

至於中正紀念堂內蔣介石銅像該如何處理?陳儀深說,要不要移除銅像或做其他處理,大家可再討論;但在北市精華區蓋這麼大的中正紀念堂,並非尊重歷史及尊重各族群不同歷史認知的處理方式。

政府雖設有「總統副總統文物館」,但並無獨立的館舍;「總統副總統文物館」目前設在國史館內,以常設展覽的形式展出總統、副總統相關文物。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灣生的正義!首位二二八事件獲賠的日本人 青山惠先的兩代故事
郭佩凌 2016年02月17日 19:08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惠先之子、在台出生的青山惠昭(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青山惠昭勝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600萬元。 (中評社)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惠先之子、在台出生的青山惠昭(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青山惠昭勝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600萬元。 (中評社)
全台首位因二二八事件獲賠的外籍受難者家屬青山惠先之子青山惠昭,由於其父來台尋親時不幸遇上二二八事件,自此下落不明,故青山惠昭跨海來台請求我國政府賠償,歷經長時訴訟,曾因內政部基於平等互惠原則,拒賠600萬元,此案一波三折,今天上午終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青山惠先之子青山惠昭獲判勝訴,過全案仍可上訴。

青山惠先1947年來台 遇二二八事件後失蹤

1933年跨海到台灣基隆社寮島沖繩人部落居住的青山惠先,與妻子渡慶次美江於1943年在台灣生下獨子青山惠昭,也就是「灣生」。

青山惠昭不到5個月大時,青山惠先受日軍徵招前往越南打仗,隔年3月返回基隆尋親,遇上了二二八事件,自此下落不明。

對於青山惠昭返台後的行蹤,據《蘋果日報》報導,其堂兄青山先澤接受監察院的調查,表示1947年3月,青山惠先搭一艘走私船從石垣島到台灣尋妻兒,但他不知道當時妻兒已返回日本找他。在戰亂的年代,青山先澤也遭受白色恐怖,他當時任船長的「播生丸」號在出海捕撈後駛回基隆港,遭到軍隊開槍射擊,8個台灣船員喪命,他也被逮捕入獄,出獄後急忙探聽堂弟青山惠先的行蹤,只聽聞政府殺害多名逮捕民眾。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惠先之子、在台出生的青山惠昭(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青山惠昭勝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600萬元。 (中評社)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惠先之子、在台出生的青山惠昭(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青山惠昭勝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600萬元。 (中評社)
事後一名自稱當時與青山惠先同船的日人小橋川,告訴青山惠先的妻子,青山惠先與台籍船長的兒子一起被抓,便遭卡車載走,推測可能在「社寮島的千疊岩一帶遭殺害」。

之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和學者調查認定,青山惠先所搭的船在基隆漁港碼頭靠岸後,隨即被國軍襲擊,押走殺害,故同意賠償其親屬600萬元。

灣生的故事 日本人的辛酸別離史

灣生,指的是1895年至1946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當中包括日台通婚者所生下之子女在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4月間止,日本政府為配合國民政府的命令,除技術人員、教師、醫師等必要留用之人,其餘皆必須引揚歸國,對此不少日台間的友誼、親情、愛情被殘忍的割離,滴滴淚血只能存在心頭。

自此,雙方只能隔著東海及台灣海峽相望。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惠先之子、在台出生的青山惠昭(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青山惠昭勝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600萬元。 (中評社)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惠先之子、在台出生的青山惠昭(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判決青山惠昭勝訴,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600萬元。 (中評社)
歸國,景物依舊、物已全非的感慨

為了讓人體會到身為灣生他們的心聲,田中實加花了14年心血拍攝《灣生回家》這部紀錄片。這是一部記錄著一群具有特殊背景的日本老人們的回憶,他們從小在台灣出生成長,在戰敗後撤離台灣,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慢慢成長,至今歸台尋根的一段故事。

----------------------------------

誰出賣了228?

推文到plurk
2016-02-21 06:00

◎ 郭燕霖
二○一五年六月四日,我藉由擔任小學教員的身分,參加苗栗縣海洋教育輔導團所舉辦的和平島踏查活動,活動主題是探索海洋地質環境,但是我參加的目的是側重在琉球人二二八事件。之所以會想了解琉球人二二八事件,最主要是因為琉球人青山惠先在二二八事件中罹難之故。

二二八受難者遺族青山惠昭。(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那趟教學踏查,我見到和平島上矗立著琉球漁民慰靈碑,訴說著日本時代位處台灣頭社寮島上的基隆人和琉球人和平共處的光輝燦爛歲月,彷彿為清朝時期台灣尾的牡丹社事件化干戈為玉帛,下了最好的和平註腳。
未料終戰後二二八事件爆發,時擔任基隆要塞司令的史宏熹奉蔣介石之命,執行清鄉任務,社寮島首當其衝,島上的卅位琉球漁民慘死。而部分台灣人為逃避史宏熹追殺,流亡到八重山群島,向日本逃難。牡丹社事件中琉球人的命運似乎穿越時空連結到台灣人的國族命運,台灣人輾轉藉由日本國籍來逃過二二八大屠殺。更諷刺的是,劊子手遞出和平的橄欖枝,執行屠殺任務的國民政府還將社寮島改名為和平島,空有和平之名卻無和平之實。
戰後青山惠先遺族青山惠昭向二二八基金會尋求賠償,今年二月十七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應賠償六百萬元。而今日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上方有塊石匾,上頭書寫「屏障東南」,為基隆屠夫史宏熹所題,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應賠償青山惠先遺族,除了賠償受害者之外,對於加害者史宏熹的歷史記憶清除工作也應積極進行,落實轉型正義的歷史工程。
此日籍琉球二二八受難事件,意外衍生出外國籍受難者二二八事件賠償的法律賠償和外國二二八責任釐清曖昧問題。按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布戰敗迄一九五一年簽訂《舊金山和約》止,在此期間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從國際戰爭視野來看,極可能是二次大戰後續戰爭餘波,因蔣介石政權之所以能來台接受日軍投降乃受盟軍委託,但盟軍對二二八事件著墨不多,《被出賣的台灣》一書點出部分美國在台官員的觀點,但筆者要質疑的是盟軍授權蔣介石政權來台卻意外引爆二二八事件,盟軍是否也有責任?美國在二二八事件是否真如《被出賣的台灣》一書所言,只是他者的旁觀者角色呢?
(作者為台灣教師聯盟理事)

-----------------------------

首位228事件外籍家屬獲賠 日人青山:我都快流淚了

2016-02-17  12:13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青山之子青山惠先之子青山惠昭,跨海來台請求我政府賠償,但遭內政部以基於平等互惠原則,拒絕賠600萬元,因此以二二八事件紀念紀念基金會為被告提出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上午判決應賠償青山惠昭600萬元,青山惠昭出庭聆判後神情略顯激動,告訴律師說「我感覺都快流淚了」;仍可上訴,他也成為首位因二二八事件獲賠的外籍受難者家屬。

  •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遺族青山惠昭(見圖)。(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遺族青山惠昭(見圖)。(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青山惠昭今上午拿著父親青山惠先的遺照到法院聽判,已70多歲高齡的他說「聽到這項判決結果,心裡覺得很溫暖,這項判決方意義非凡」,除了他之外,包括灣生的二二八事件日籍受難者遺族還有3人,「這不是我一人的案件,是大家的案件」,也象徵大家應「為和平而努力」。

到場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廖繼斌表示,還未看到正式判決和判決理由,無法明確表示意見,關於上訴與否的問題,將等到收到判決書、整理出判決理由等事項後,提交董事會討論,目前沒有明確決定。

青山惠先為日本沖繩人,1947年在台遇上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失蹤,後經日本沖繩法院宣告死亡,其子青山惠昭於3年前向我國政府提出請求,承認其父是二二八事件的外國受害者,並要求賠償600萬元。

前年12月,我政府承認青山惠先為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但拒絕賠償,內政部主張,台日兩國沒有國家賠償「平等互惠」的先例,且我國國民向日本求償如慰安婦案均未受賠償等理由,駁回青山惠昭的賠償聲請。

青山惠昭不服,去年跨海來台提起行政訴訟,表示台灣政府應重視歷史真相與轉型正義,「希望政府可以早日還給我們一個真相,莫讓歷史繼續成為遺憾」。

---------------------------

開發利益上看30億 彰銀台北分行大樓將重建
2016年01月19日 04:11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本國銀行搶攻資產活化商機,彰化銀行已經敲定,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的台北分行大樓將重建,希望從原先的兩層樓高度,一舉拉高至13樓,未來將一半自用、一半出租,創造一年約2,000萬元的租金收益。

彰銀這棟建築物相當具有歷史意義,建造完成年代是1929年,最初為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在1947年228事件時是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也是228事件民眾首波抗議地點,之後在1968年才移轉為彰銀台北分行使用。

彰銀評估,預計重建後的台北分行大樓將在2019年6月完工,土地約230坪、樓地板面積達2,400坪,樓高13樓,還有地下室,預計蓋好後的的價值約36億元,開發利益約25~30億元,完工後不會馬上認列利益,將待整體銀行資產重估時再認列。

第一銀行則是將拆除重建延平大樓,將從原有的7樓拉高到12樓,未來重建完成後,預計將在一樓成立一銀的數位旗艦店,整棟大樓則是不排除會把第一金人壽、第一金投信等子公司遷入。

一銀延平大樓位於台北市延平南路,是舊總行大樓,之前是一銀營運業務處、電子金融處,對面則是信託處股務代理部。

房仲業者指出,一銀延平南路的舊總行大樓,不但是商工銀行舊總行原址,在一銀現有重慶南路的總行大樓興建時,一銀也在1977年曾經遷入此大樓擔任總行,面積達數百坪之譜,又位於精華地段,市值驚人。

此外,一銀也將針對中壢分行、東勢分行改建,一銀強調,未來完工後,不僅可增加資產價值,也將帶進新的租金收入。

台灣文史噩耗!見證228事件歷史建物將拆除改建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位於重慶南路一段的彰銀台北分行是「228事件」首波民眾抗議地點,當時民眾為了抗議國民政府查緝員開槍擊殺無辜民眾,包圍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的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要求國民政府交出凶手,在國民政府消極處理下,民眾進入建物內焚燒公文、搗毀辦公桌,當時的景象就被《紐約時報》攝下,成為「228事件」中最著名的歷史影像。(圖擷自紐時)

2016-01-18  19:31

〔記者楊媛婷、游蓓茹/台北報導〕228事件首波民眾抗議地點、現為彰化銀行台北分行的「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將面臨改建命運,彰化銀行宣布,為了活化資產,將把原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改建為13層樓高的建物。當初提報該建物為歷史建築的文史工作者凌宗魁指出,台北市長柯文哲治下的市府應將該建物列為古蹟,不能眼睜睜看著歷史建物拆除改建,否則將做實社會對市長缺乏文化及歷史素養的指控;學者謝志偉痛惜該處具有深刻歷史意義的地點將消失,「國人想到活化資產只想到白花花的鈔票,難道文化歷史不是資產嗎?」他表示,這棟建物承載著台灣曾有的傷痛歷史,「絕不能被抹滅」

  • 228事件首波民眾抗議地點、現為彰化銀行台北分行的「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將面臨改建命運,彰化銀行宣布,為了活化資產,將把原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改建為13層樓高的建物。(記者簡榮豐攝)

    228事件首波民眾抗議地點、現為彰化銀行台北分行的「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將面臨改建命運,彰化銀行宣布,為了活化資產,將把原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改建為13層樓高的建物。(記者簡榮豐攝)

彰銀台北分行將改為13層樓建物

彰化銀行為了活化資產,決定拆除改建全棟台北分行,並於15日公開招標,將3層樓的建築改為13層樓高,改建好的建物除留1、2樓自營外,其餘則對外招租。但位於重慶南路一段的彰銀台北分行卻是具有重要歷史印記的建物,建於1929年的該建物為「228事件」首波民眾抗議地點,當時民眾為了抗議國民政府查緝員開槍擊殺無辜民眾,包圍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的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要求國民政府交出凶手,在國民政府消極處理下,民眾進入建物內焚燒公文、搗毀辦公桌,當時的景象就被《紐約時報》攝下,成為「228事件」中最著名的歷史影像。

「改建228事件的重要歷史地點,突顯台灣文化歷史教育長期都被國民黨政府切割、解構的悲哀。」謝志偉指出,德國對待納粹迫害猶太人歷史的建物非常慎重,如柏林就有一個社區到處可見建物旁的歷史註記,不論是猶太人所經營的店家在某天被砸毀,或是猶太裔的政治人物跟友人會面的地點等,皆有詳細的標誌並完整地保留,「歷史扮演著提醒後代的角色,228事件迄今超過半甲子,歷史也凝固了半甲子,轉型正義都未落實前,見證228事件的歷史建築就即將被改建,來不及為時代做下歷史現場的註記,可嘆又可悲。」

謝志偉:文化歷史也是重要軟資產

謝志偉表示,該建物雖屬於彰化銀行資產,但彰化銀行想到的活化竟然就只有改建,不只欠缺歷史的深度,更強調此處非常特殊,台灣歷史不該屬於任何私人,也質疑歷史建物改建後,「還會是歷史建物嗎?」謝志偉強調,文化歷史也是重要的軟性資產,「在這棟建物上前後所發生的慘痛歷史事件,難道就不是資產嗎?」謝志偉強調歷史的印記不容毀壞與抹滅,也呼籲,北市府與馬政府應該趕快採取行動,「馬政府在看守內閣期間,如果想做些挽回人心的事,就該盡快要文化部出面協調處理。」

北市文化局表示,101年該建物登錄為歷建時,文資委員認為,因內部已經過改建、保存範圍為立面與騎樓,當時審議也有附帶決議、若爾後興建、低樓層立面要配合原本辰馬商會的立面設計,經3年討論審議、去年4月決議改建案也需配合此大原則,才通過改建審議案。

-------------------------------------

相關影音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槍決前夕,爸爸留給女兒的聖誕卡
2015 年 12 月 24 日 00:28:29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twmemory20151223

這張畫著雪白世界與可愛的雪人的圖畫,是60多年前,一位即將被中國國民黨槍決的父親留給還是嬰兒女兒的聖誕卡。
他是新竹人傅煒亮,台大機械系肄業,白色恐怖時期因被認為思想左傾涉及叛亂被捕入獄。1951年12月,他請獄友畫了張雪人全家福聖誕卡片送給女兒,卡片上寫著「1951.12.26 於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第十六房」。但國民黨並沒有讓他活過聖誕節,在12/19日就遭到槍決,年僅25歲。
據傅煒亮的女兒傅麗燕女士所述,父親的獄友透露,卡片中的雪人是傅煒亮暗示太陽出來後,自己即將消逝。由《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收錄的案例(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來看,許多受難者被槍決前的遺書,竟被中國國民黨非法扣留了數十年。也許,聖誕卡是相對安全較不會被扣留的選擇,也讓這位父親,得以給心愛的女兒留下一點最後的紀念。

直至今日,加害者及其集團依然不斷合理化其種種人神共憤的作為,主張「要放下、遺忘、原諒」,同時卻又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緬懷那段「社會安定」的日子,許多人甚至也不會因支持或加入加害者集團而感到羞愧或良心不安。
轉型正義沒有落實,白色恐怖的陰影不會離我們遠去。我們又如何放得下忘得了,那一個又一個破碎的人生與家庭?

圖出自:http://www.taiwantt.org.tw/books/formosacalling/13.htm

--------------------------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我的爸爸是潘木枝--
 

※ 這個故事是為了2013年夏日的諸羅山自助旅行活動而書寫的,參考《諸羅山城二二八 — 口述歷史》及《嘉義驛前二二八 — 口述歷史》這兩本著作,以及紀錄片《潘木枝—那一枝香還在燃燒》,綜合改寫而成。為求故事性,在不破壞原資料大意的前提下,部分細節之處與資料來源稍有出入,在此特別說明。 

我的爸爸是一位醫生,他的名字是潘木枝。

我們家住在嘉義市的公明路上,就在爸爸的醫院樓上。醫院的名字叫做「向生醫院」,向前走的向,生命的生,是媽媽取的名字。

我最喜歡蹲在二樓到一樓的樓梯階梯上,從樓梯的欄杆之間,偷看爸爸在一樓為病人看病。

爸爸是我的英雄。我時常聽人家說,鄰居啦、病人啦、叔叔伯伯阿姨婆婆,他們都說,我的爸爸是位大好人、好醫生。他們說,我爸爸的醫術很好,而且,他時常幫助別人。

如果是特別窮的人,因為他們沒有錢一直來看醫生,爸爸會開比較有效的藥、比較貴的藥給他們吃,而且不跟他們收錢。可是如果是有錢人來看病,因為他們有錢可以多來看幾次,爸爸就開比較便宜的藥給他們,讓他們多來幾次。

還有幾次,有些比較窮的人從很遠的地方來,但是病得很嚴重,要連續看幾次病才會好,爸爸會幫他們找住的地方,還幫他們出住宿費呢。

我時常聽爸爸說,來醫院看病的人,大多數都是很辛苦的人。他們平常非常認真辛苦地工作,卻只能領到很少的薪水,有些人只能勉強讓一家人吃飽飯,有些人,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所以,這樣的他們要是生病了,不但沒有錢可以看病,生病了不能工作,也不能賺錢,生活就有大大的問題。

爸爸說:「患者將生命交給我,我一定要全心全力為他治療好,不可太重金錢,對貧苦的患者不重視。」

這麼好的醫生,是我的爸爸。

我出生的時候,還是日本人統治台灣的時代。那個時候,雖然我們都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但是日本人對台灣人不是很好,譬如說,重要的工作、重要的大官幾乎都是日本人才能做,台灣人大多只能做比較低等級的工作,拿的薪水也比較少。而且日本人還會強迫台灣人去當兵,為日本人作戰,有很多人都不想要去為日本人作戰,就想辦法躲起來,不要被日本人發現。

戰爭打到後來,大家的生活都越來越難過。食物越來越少、越來越貴,來看病的人,幾乎都拿不出錢來。

後來,大人說,台灣「光復」了,「祖國」的大官和軍隊很快就要來台灣。大家好像都很開心,日本人要回日本了,不能再對我們有差別待遇,聽說,祖國很快就會派人來組織新的政府。大家都很期待,期待新的、好的日子快點來。

那一天,祖國的大官跟軍隊終於要來了,街上掛滿了歡迎的旗幟,大家都在街上、在二樓的窗戶邊,等著祖國的軍隊經過。大家都在想,既然他們是打敗日本人的軍隊,一定比日本人的軍人更威武吧。

祖國的軍隊終於經過街道,大家都覺得很失望。他們看起來一點都不威武,有的人背上背著鍋子,有的人沒穿鞋子,有的人衣服骯髒雜亂,看起來一點精神都沒有。

我們都不懂,他們怎麼能打敗日本軍隊呢?日本軍人看起來,比他們強好幾倍。後來,聽說是美國在日本丟了兩顆原子彈。我不知道原子彈是怎麼樣的炸彈,不過我聽說美國的炸彈丟在嘉義的街道上,一顆炸彈就可以把好幾棟房子通通燒掉。爸爸說,原子彈是比那種炸彈威力更強好幾百倍的一種炸彈。那樣一定死了很多日本人吧。也難怪日本人會投降了。

看見祖國的軍隊這麼爛,大家都覺得沒什麼意思,對祖國也有了幾分失望。可是,大家還是覺得,不管怎麼樣,祖國的政府應該還是會比日本的政府要好吧?應該不會像日本人那樣,對我們台灣人有差別待遇。

這一年,爸爸當選了嘉義市的市議員。

日治教師履歷書 赫見228受難者

2015-11-04

〔記者陳燦坤/水林報導〕水燦林國小校長蔡幸伸翻閱日治時期老師履歷書,竟找到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潘木枝曾在學校前身「水林公學校」任教紀錄,這筆紀錄為學校百年校史增添不凡意義。

  • 水燦林國小校長蔡幸伸在日治時期教師履歷書,找到潘木枝任教紀錄。(記者陳燦坤攝)

    水燦林國小校長蔡幸伸在日治時期教師履歷書,找到潘木枝任教紀錄。(記者陳燦坤攝)

蔡幸伸日前接獲水燦林國小退休校長紀進財告知,二二八事件相關書籍提及受難者潘木枝,曾在水林公學校(水燦林國小前身)任教,引起他的好奇,並翻閱學校日治時期老師履歷書,內容記載在大正十年果真有位老師是「潘木枝」。

蔡幸伸將履歷書記載的「潘木枝」個人資料,與二二八事件相關書籍核對後,確認是同一人。

木枝曾擔任嘉義巿參議員、副議長,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潘木枝冒險到水上機場要塞與國軍談判,卻遭逮捕、槍決。

蔡幸伸表示,根據履歷書記載,潘木枝在大正十年先後在海口厝公學校(台西國小前身)、水林公學校任教,大正十三年離職,他研判潘木枝是為赴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就讀而辭教職,返台在嘉義巿行醫,水燦林國小明年創校將屆滿百年,蔡幸伸覺得潘木枝在校任教紀錄,為校史增添不凡義意,將在校史簡介潘木枝生平,紀念他對這塊土地的付出。

------------------------

潘木枝
潘木枝(1902年-1947年3月25日),台灣醫師,嘉義人。日本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畢業。曾任嘉義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遭國民政府處決。
生平
1921-1923年任教於臺南州水林公學校,之後赴日本,入東京醫學專門學校學習。
醫學校畢業後,取得醫師資格,先在東京工作,後回到日治台灣台南州嘉義市開設民營「向生醫院」。性情慈善仁厚,付不出醫藥費的窮人,潘醫生都免費治病,深受群眾愛戴。[1]潘醫生也免費為當時駐紮在嘉義的中國兵看病,嘉義市市長孫志俊也曾受救命之恩,稱潘為「再生父母」。[2]
龍應台著述的蕭萬長訪問記裏,可看到蕭萬長全家都受到潘醫師很多照顧,幼小蕭萬長的命還是潘醫師救的。[3]
1946年以嘉義市東區最高票當選嘉義市議會參議員(東區第二高票是許世賢醫師)。二二八事件時,在最後一次的與水上機場軍方和談時擔任民軍方代表,遭到國軍方禁錮,未經審判,3月25日於嘉義火車站前槍決,同日還有畫家陳澄波、牙醫盧鈵欽、戲院老闆柯麟等三位市參議員同時受刑。
牧師黃武東:「他還天真的以為會經過法院公判,還說將在公判時討回公道。直到槍殺的前一天,一名守衛偷偷的在香菸盒上寫字告訴他,明日即將行刑,請他把遺言寫在香菸盒上,他願意轉達其夫人。潘木枝才知道事態嚴重……」
潘木枝免費醫治付不出醫藥費的窮人,救了許多市民的生命,包含蕭萬長在內,嘉義市長孫志俊更稱呼潘木枝是他的再生父母,潘木枝醫師廣受嘉義市民眾愛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潘木枝與多人代表嘉義市處理委員會赴水上機場與國軍談和,卻遭逮捕,經國軍嚴刑拷打、指甲被插刺鐵釘,被全身綑綁押赴嘉義火車站前槍斃示眾,潘痛極喊叫直至下巴脫臼,曝屍街頭多日不許家屬收屍,其兒子潘英哲欲救父親途中遭國軍射擊頭部中彈身亡,年僅十五歲。
三子潘英三:「當時我只有13歲,在距離火車站約50公尺處,聽到槍聲。我從人牆擠進去抱住父親,他的臉已經變形了,雙頰消瘦的不成人樣。 我跟他說二哥已經死了,家裡情形如何如何,父親眼眶開始潮濕,但仍然瞪著雙目。最後我跟父親講, 好好安心的去吧, 用右手往下撫摸,父親才閉上眼。」
與妻訣別書
潘木枝遺書(用香蕉菸的包裝紙反過來,用鉛筆寫)全文照錄於下:
素霞賢妻如面:

余已絕望矣!僅書此為最後遺言,望賢妻自重自強。
一、潘木枝家全賴賢妻一人,賢妻要自保身體,切不可過悲。
二、吾母老矣,望汝孝養。
三、子女切要撫養,使其成人,木枝是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
四、余一生使賢妻苦痛多矣,望賢妻恕我,我每日每夜仍在汝身邊,保佑汝們。
五、家門要自重,切不可自暴自棄,再祈保重身體。

夫 潘木枝遺[2]

-----------------------------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 潘木枝(1902-1947) 

"任嘉義市參議員兼副議長,嘉義228事件爆發後,明知去機場很危險仍義無反顧前往談判議和,過程中勇敢直言,平時問政處事富正義感;最後卻命喪於3/25嘉義驛前。
在兒女心中是位疼惜子女、溫柔、偉大的好父親;在病患心中是位侍病如親、敬業、仁慈,甚至被當成神拜的好醫生;在市民心中是位深受市民愛戴、景仰,為民喉舌的好代表;面對暴政強權的脅迫下依然不畏懼、不妥協。
他留給妻子的遺書裡寫著,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 (by Jade)"

嘉義市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之後在東京長谷川內科醫院實習,歷時3年。1935年返台,在嘉義市開業,主持「向生醫院」。

終戰後,1946年嘉義市參議會成立,潘木枝當選市參議員,他參加東門區的競選,以最高票當選(次高票是許世閒),競選期間,沒有積極活動,反而在醫院為患者看病,而且還為另一位候選人林文樹助選,結果兩人雙雙當選。

228事件中,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陳復志等共12人,前往嘉義水上機場要塞與被困在該處的國府軍談判,因而被拘捕,於3月25日與其他和平談判代表一同被綁赴嘉義市火車站前(現在台汽客運嘉義站的地方)槍斃示眾。

一位在嘉義市開設電器行的洪老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談到潘木枝,說:潘木枝做人真好,對貧苦的患者常常義診,他常常說:『患者將生命交給我,我一定要全心全力為他治療好,不可太重金錢,對貧苦的患者不重視。』他很看重少年人、228事件發生時,有很多嘉中、嘉農的學生要去攻佔機場,他知道這個消息,就要趕過去阻擋,勸他們不要太莽撞,不然犧牲是沒有價值的,他說:『為了和平,不願看到任何一方使用暴力。』可惜那些學生在途中就被軍隊用機槍射死在南門噴水池了。他為了這件事,難過了很久」。

曾經在嘉義地區擔任牧師的黃武東,在其回憶錄中,有一段對潘木枝的回憶,引述如下:
「赴機場的代表中,以副議長潘木枝(按:潘不是副議長,副議長是林文樹)說話最多被帶回嘉義監禁時,他還天真的以為會經過法院公判,還說將在公判時討回公道。直到槍殺的前一天,一名守衛偷偷的在香菸盒上寫字告訴他,明日即將行刑,請他把遺言寫在香菸盒上,他願意轉達其夫人。潘木枝才知道事態嚴重……」。

受過日本近代化法治社會薰陶出來的台灣人如潘木枝,對於不經公開審判竟可槍決人犯的祖國政治,似乎只有在臨死前才看清楚它。從潘木枝身上,我們看到那個年代的台灣人的悲哀。潘木枝死後,屍體一直暴露在槍決地點。隔了一夜,他腳上所穿的皮鞋竟然不翼而非,被看守現場的士兵偷去了。

受到他照顧的朋友和親戚,知道潘木枝被槍決,都紛紛拈香來祭拜他,當時香非常稀少,祭拜他的人只好一個接著一個,用別人拜過的香來祭拜,有些人用到香火已盡,還在用香根祭拜……。潘木枝有7個兒子,其中次子潘英哲,事件中躲在阿里山,也被打死。(摘錄自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

潘木枝,1902年出生,日本東京醫專畢業,在嘉義市開設「向生醫院」,1946年以最高票當選市參議員,擔任副議長。1947年228屠殺事件中,本來沒有在「嘉義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的談判代表名單上,後來議長因故去不成,有人開著車到醫院門口等「木枝仙」,3月12日前往嘉義水上機場與中國國民黨政府談判,旋即被拘捕,沒有經過公開審判,3月25日與其他談判代表被綁在嘉義火車站前,公開槍決。
潘木枝被抓後,次子潘英哲也頭部中槍,橫死街頭,被人扛回家,三子潘英三親眼目睹了父親被槍殺的那一刻,父親被射殺後,他衝上前去抱住爸爸,可能很痛,爸爸放聲大叫,叫到下巴都掉下來了,他還親手將爸爸的下巴推回去,看著他在自己懷中嚥下最後一口氣。潘木枝的遺體放置在醫院裡,四周擺滿了百合花,七子潘信行曽在接受口述訪查時說,他很討厭百合花的香味,因為聞到花香,會讓他想起爸爸慘死的情景。
年復一年的228紀念儀式,從去年的「共生音樂節」開始有了新的記憶方式,一群來自台大「濁水溪社」、政大「野火社」、陽明「有意思社」、師大「台文所」等學生社團,在228關懷總會理事長陳儀深的指導下,自行討論、籌備了兩屆的「共生音樂節」,以「音樂」等藝術展演的形式紀念228,以「共生」期許未來。
「2014共生音樂節-毋通袂記:1947島國的傷痕」,228下午在自由廣場舉行,今年特地舉辦了228紀念短劇的劇本甄選比賽,在7點的晚會首演得獎作品,嘉義228受難者潘木枝醫師的故事-「多桑的百合花」。
「這百合花的香味,不管時攏在提醒我,那個安怎嘛無法度忘記的1947年,四界攏係百合花的香味,很香,很野香,我很怕百合花的香味,好刺鼻」。(摘自劇中台詞)…。(撰文:林冠妙) 報導全文詳見【民報】


「2014共生音樂節-毋通袂記:1947島國的傷痕」,在7點的晚會首演得獎作品,嘉義228受難者潘木枝醫師的故事-「多桑的百合花」(林冠妙攝)

----------------

蕭萬長對不起潘木枝

 
Nathan Comment: 蕭萬長不僅當上屠殺台灣人228元兇國民黨的副總統,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經費還縮水,現在還有臉來談他小時候的救命恩人?


二二八國家公園 嘉市開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9/today-p13.htm

設在嘉義市劉厝的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占地六.一公頃,民進黨執政時,由當時的民進黨籍市長陳麗貞向內政部爭取,內政部撥款八億元,購買市有地規畫興建,後因地方與中央均改朝換代,導致興建經費縮水,九十八年興建完成後,因設備太陽春,市府拒絕接管,以致荒廢,經市府與內政部溝通,內政部去年底再提撥四千多萬元補強,於本月完工。

蕭萬長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只有八歲,守護他健康的醫師潘木枝,在嘉義火車站被槍決時,他的母親特地點了一炷香,要他到火車站前祭拜救命恩人;蕭萬長昨在開園典禮上訴說這段歷史,忍不住哽咽。
source: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 潘木枝(1902-1947)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任嘉義市參議員兼副議長,嘉義228事件爆發後,明知去機場很危險仍義無反顧前往談判議和,過程中勇敢直言,平時問政處事富正義感;最後卻命喪於3/25嘉義驛前。
在兒女心中是位疼惜子女、溫柔、偉大的好父親;在病患心中是位侍病如親、敬業、仁慈,甚至被當成神拜的好醫生;在市民心中是位深受市民愛戴、景仰,為民喉舌的好代表;面對暴政強權的脅迫下依然不畏懼、不妥協。
他留給妻子的遺書裡寫著,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 (by Jade)"


嘉義市人,畢業於日本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之後在東京長谷川內科醫院實習,歷時3年。1935年返台,在嘉義市開業,主持「向生醫院」。

終戰後,1946年嘉義市參議會成立,潘木枝當選市參議員,他參加東門區的競選,以最高票當選(次高票是許世閒),競選期間,沒有積極活動,反而在醫院為患者看病,而且還為另一位候選人林文樹助選,結果兩人雙雙當選。

228事件中,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陳復志等共12人,前往嘉義水上機場要塞與被困在該處的國府軍談判,因而被拘捕,於3月25日與其他和平談判代表一同被綁赴嘉義市火車站前(現在台汽客運嘉義站的地方)槍斃示眾。

一位在嘉義市開設電器行的洪老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談到潘木枝,說:潘木枝做人真好,對貧苦的患者常常義診,他常常說:『患者將生命交 給我,我一定要全心全力為他治療好,不可太重金錢,對貧苦的患者不重視。』他很看重少年人、228事件發生時,有很多嘉中、嘉農的學生要去攻佔機場,他知 道這個消息,就要趕過去阻擋,勸他們不要太莽撞,不然犧牲是沒有價值的,他說:『為了和平,不願看到任何一方使用暴力。』可惜那些學生在途中就被軍隊用機 槍射死在南門噴水池了。他為了這件事,難過了很久」。

曾經在嘉義地區擔任牧師的黃武東,在其回憶錄中,有一段對潘木枝的回憶,引述如下:
「赴機場的代表中,以副議長潘木枝(按:潘不是副議長,副議長是林文樹)說話最多被帶回嘉義監禁時,他還天真的以為會經過法院公判,還說將在公判時討回公 道。直到槍殺的前一天,一名守衛偷偷的在香菸盒上寫字告訴他,明日即將行刑,請他把遺言寫在香菸盒上,他願意轉達其夫人。潘木枝才知道事態嚴重……」。

受過日本近代化法治社會薰陶出來的台灣人如潘木枝,對於不經公開審判竟可槍決人犯的祖國政治,似乎只有在臨死前才看清楚它。從潘木枝身 上,我們看到那個年代的台灣人的悲哀。潘木枝死後,屍體一直暴露在槍決地點。隔了一夜,他腳上所穿的皮鞋竟然不翼而非,被看守現場的士兵偷去了。

受到他照顧的朋友和親戚,知道潘木枝被槍決,都紛紛拈香來祭拜他,當時香非常稀少,祭拜他的人只好一個接著一個,用別人拜過的香來祭 拜,有些人用到香火已盡,還在用香根祭拜……。潘木枝有7個兒子,其中次子潘英哲,事件中躲在阿里山,也被打死。(摘錄自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 的台灣菁英》)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book source: 幽暗角落的泣聲 pp.198~199 阮美姝 1992

(228事件後)當時雖有多人被推選為代表,卻藉故拒絕前往。父親以身為民意代表,受民之託,職責所在,明知有危險,仍毅然前往,終於把最尊貴的生命獻給了他所心愛的嘉義市市民,三月十五日被槍殺于嘉義車站前。受刑前一日,託一位陌生的獄警偷偷帶出,寫於一張香菸盒的遺書:「......吾是為市民死,雖死猶榮。」,父親之事跡,足謂「忠烈」矣!

(略)

潘醫師已被拷打得非常慘了,站都站不住,但他被拖出去時,還大聲叫一起行刑的人,手牽手團結在一起,維持最後的尊嚴。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book source: 台灣二二八事件綜合研究 林啟旭(1983)

據聞嘉義名士潘木枝醫師被捕後,遭受指甲刺插鐵針的酷刑,但潘醫師始終拒絕供出任何參與起義的姓名,並挺身承認自己為領導者,承擔起義的一切責任。其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捨身救人的精神,值得作為台灣民族的楷模。

--------------------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TAIWANESE Diplomat & Hero for Independence 臺灣外交官與獨立運動先驅 陳智雄.jpg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遭到殺害

陳智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zWp40w

陳智雄就刑前後
然而,隨著台灣獨立運動在國際間的進展,國民黨也開始透過種種手段想要瓦解其勢力,並將相關運動者加以逮捕。1959年,透過國民黨駐日單位特工人員的運作,持有瑞士聯邦政府頒發證件的陳智雄終被情治人員綁架回台。[9]由於日本台獨運動者的強烈抗議,並向媒體新聞界公開陳智雄秘密被捕的實情,國民黨只好將其釋放,條件是要他安份守己,不可在台灣有任何反對政府或是從事台獨運動的言論或行為。
1961年底,陳智雄吸收蕭坤旺、戴村德等人組成「同心社」,擬以該組織推展獨立運動,但因往來信件遭調查局攔截而使同心社的同志被一網打盡。翌年8月,同心社的成員同時接到起訴書,陳智雄遭叛亂罪起訴。1963年5月28日,陳智雄為自己的政治信仰遭到槍決,為台灣獨立運動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當時與他一起被關在青島東路之軍法處看守所的施明雄,在近三十年後回憶那天的場景:
“ 執行那天,好多個劊子手,衝進牢房,壓制住仍在熟睡中的智雄仙,然後像抓雞鴨般地倒提他的雙臂,他忘記世俗的一切痛苦似的,在寧靜的清晨,用他嘹喨的有力的聲腔,大聲吶喊:「台灣獨立萬歲!台獨萬歲!台灣獨立萬歲!」……
最可惡的,仍是那些警衛室的班長在押送刑場前,竟然不將雙腳鐐好好卸除,而以斧頭砍斷他的雙腳掌,不讓他英勇豪壯地昂首走向刑場,而以拖的方式,傷害陳智雄先生「視死如歸」的尊嚴與權利。
我終生抗議,以此文留存千史作為見證。(施明雄 1998,28-9)

1963持有瑞士護照的陳智雄,遭國民黨處決

1963_TAIWANESE_Diplomat_&_Martyr_for_TAIWAN_Independence_Movement_Chen_Chih-hsiung_臺灣外交官與獨立運動先驅_陳智雄

最近香港傳出發行政治禁書的「銅鑼灣書店」,接連發生股東與員工共五人失蹤事件,最後一位失蹤者李波據聞有英國籍,傳說遭中方指使之黑道人士擄走。

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威權時期也有類似的境外擄(殺)人案例,較為人所知的是國民黨派黑道去美國槍殺美籍作家江南事件。
而另一起擁有瑞士護照的臺灣人陳智雄,被國民黨強行擄回監禁最後遭到槍決的案例,則較少被提及。
陳智雄先生出身屏東,日本時代就讀東京外語大學荷蘭語科,精通多國語言,曾為日本派駐印尼外交人員。
二戰後陳智雄曾協助印尼脫離荷蘭殖民統治,於印尼被監禁一年後才被釋放,在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的風潮中投入臺灣獨立運動,並輾轉取得瑞士政治庇護。1959年擁有瑞士護照的他要入境日本時,竟遭中華民國派員強行介入帶回臺灣監禁,之後在國際壓力下雖曾短暫出獄,最終還是難逃被捕及槍決的命運。據同期獄友描述,槍決當天陳智雄昂然挺立高喊「臺灣獨立萬歲」,行刑者於是用斧頭砍斷其雙足拖行,並以鐵絲刺穿臉頰阻止他發聲,最終死狀甚慘。這類事件,不過是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

德國、西班牙等國轉型正義的經驗時常被提起,能推動的關鍵,與納粹黨或佛朗哥獨裁政權早已走入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反觀臺灣,當年的威權政黨至今不但存在還持續執政,雖然在許多人犧牲人生、性命、自由與家庭的爭取下,威權政黨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囂張的對人民濫補濫殺,但轉型正義始終無法落實。許多人緬懷白色恐怖時期「天下太平」的日子,甚至當年威權體制站在第一線的執行者竟然出來參選並宣稱「什麼都不缺只缺權力」,這些現象都令人毛骨悚然。轉型正義不落實,臺灣始終不能免去威權復辟的風險,也無法走過那段痛苦的過去,放下或原諒不過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今年,也許是幾十年來,臺灣最接近邁向正常社會的一次。請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記錄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令人心碎的故事,誠心推薦每一個臺灣人都該閱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

為什麼赴美留學的父親年年寄來的聖誕卡片,地址總是來自臺東?
https://goo.gl/cJ0c9t
槍決前給女兒的聖誕卡,雪人暗示自己即將消失
https://goo.gl/VvyFiD
回憶那個「黃安就在你身邊」的白色恐怖時代
https://goo.gl/C2gWe1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s://goo.gl/o7jrd7

圖為陳智雄處刑前後,出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9%9B%84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嘉義公明路196號潘木枝醫師的向生醫院

嘉義市公明路196號這棟淡綠色的木造洋房,現在似已人去樓空,偶而會遇見有人帶著一群遊客,比手劃腳,應該是在講述這棟房子的故事。

我每回經過,腦海裡總會浮起前文化部長龍應台那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名著,這書裡描述1949國共內戰前後的許多故事,經過十年蘊釀、耗時四百日,走訪長春、南京、瀋陽以及台灣馬祖、台東、屏東等地而寫就,書中提到了潘木枝醫師,也就是嘉義這棟洋房的原始主人。

龍應台記錄了她訪問前副總統,也是嘉義人的蕭萬長先生,留下了這段記錄:

我坐在蕭萬長的對面。當過行政院長,現在是副總統了,他仍舊有一種鄉下人的樸素氣質。一九四九年,這鄉下的孩子十歲,家中無米下鍋的極度貧果,使他深深以平民為念。但是,要談一九四九,他無法忘懷的,反而是一九四七。

八歲的孩子,能記得什麼呢?

他記得潘木枝醫師。貧窮的孩子,生病是請不起醫生的。但是東京醫專畢業以後在嘉義開「向生醫院」的潘醫師,很樂於為窮人免費治病。蕭萬長的媽媽常跟幼小的萬長說:「潘醫師是你的救命恩人哦,永遠不能忘記。」

蕭萬長口中的救命恩人潘木枝醫師,根據行政院成立的「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的文件記載:「潘木枝醫師為嘉義市參議會副議長,東京醫學專門學校(現東京醫科大學)畢業(東京醫學士),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回臺灣開設『向生醫院』,不僅醫術卓越,更是一位深具醫德的善良醫師,深受嘉義地區鄉親推崇愛戴。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潘木枝醫師等人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赴水上機場與國府軍員談判議和,卻遭拘留,3月25日與柯麟、陳澄波、盧鈵欽等和平使者,不幸於嘉義火車站前遭槍殺犧牲。」其次子潘英哲,15歲,在奔跑試圖營救父親途中,亦遭子彈命中頭部身亡;潘木枝在牢中受到嚴刑烤打,被施以鐵針刺入指甲的酷刑,痛苦哀號,竟至下巴脫臼,其三子潘英三,13歲,突入人群中,抱起被被槍決的父親,將他的下巴閤上,潘木枝至此斷氣身亡。

這慘絕人寰的事件,龍應台接著說:

潘木枝,以嘉義參議員的身份,和其它十一個當地鄉紳,到水上機場去與軍隊溝通。

這十二個代表,在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全數被綑綁,送到嘉義火車站前面,當眾槍決。

八歲的蕭萬長,也在人群裡,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他眼睜睜看著全家人最熟悉、最感恩、最敬愛的醫生,雙手縛在身後,背上插著死刑犯的長標,在槍口瞄准時被按著跪下,最後一陣槍嚮,潘醫師倒在血泊中,血,汨汨地流。

「八歲,」我說,「你全看見了?你就在火車站現場?」

「我在。」

在那個小小的、幾乎沒有裝潢的總統府接待室裡,我們突然安靜了片刻。

火車站前圍觀的群眾,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動。

這時,蕭萬長那不識字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手裡已經有一支香,低聲跟孩子說,「去,去給你的救命恩人上香拜一拜。你是小孩,沒關係。去吧。」 

小小的鄉下孩子蕭萬長,拿著一支香,怯怯地往前,走到血泊中的屍體前,低頭跪了下來。

暗中來跟潘木枝醫師祭拜者還有一位是吳念真的「多桑」(父親),他當時是嘉義一家中藥房的學徒。在電影《多桑》裡,潘木枝被行刑後,吳導演以女人間的對話引出多桑點香燒了金紙站在店頭的亭仔腳遙祭,嚇得店家立刻關門趕人,中藥店再也不敢收他,乃一路走到臺灣頭,到達瑞芳開始了礦工的生涯。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 潘木枝醫師的「向生醫院」現況。

「向生醫院」是一棟和洋式建築,採當時嘉義盛行的木結構。潘木枝未經審判遭槍決後,政治迫害並沒有結束,法院傳喚讓潘妻疲於奔命,親朋好友也噤若寒蟬,不敢前來聞問,潘氏夫婦育有七子二女,食指浩繁幾無以為生,變賣家產亦遭倒帳,全家僅靠長子教書微薄所得艱苦存活,所以如今留下的建築雖保存完整,也應是早就易手,現場亦無任何碑文紀念,若無專人引導,亦不知潘木枝醫師的故事,只會被當作一棟美麗的洋樓古蹟來看待。

我在繪製時,聽閒許多長輩敘述從前鄉下農夫村婦因無金錢繳交醫療費用,便攜來雞鴨聊充報酬,想來當時找「木枝仙」看病的嘉義作穡人亦復如是,畫裡筆調是輕鬆的,其實酙酌許多史料與舊照,許多場景實在不忍下筆,我看前副總統蕭萬長娓娓道來、歷歷在目,龍應台女士記錄也很詳盡,卻不敢想像那槍決時殘忍、毫無人性的情景,尤其是屢屢想起潘木枝寫在香菸盒內層包裝紙上的遺書,由獄警偷偷帶出,其中除了與愛妻訣別外,還寫下「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的字句,我無鐵石心腸,這要畫出來,只覺筆重千鈞啊 。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

分享由行政院二二八紀念基金會所拍攝的影片:「潘木枝--那支香還在燃燒

------------------

「每次看,回家就吐」
(02-28-2012董恆秀)


一向天真的二姑媽,有藝術細胞,繪畫與書法都是自學,她就是喜歡,忍不住要畫、要寫。她今年已84歲,最大的女兒都已62歲,講話依舊不改我從小就熟悉的她那特有的女孩氣。其實我們年紀相差有一段距離,可是總覺得我們像同輩!
去年給她看我拍她的照片,她說:我怎麼這麼老!我回她說:要不然呢?
但她隱藏了一個故事,我最近才知道。1947年她19歲,那個春天嘉義市很動亂,她看到很多人受傷,甚至陳屍在街上的屍體。而她這輩子永遠不會忘記,縱然歷經65年,回憶時依然歷歷在目:3月25日那天,她背著家人偷跑出去目睹了一場殺戮慘劇。
嘉義的才能之士、菁英們雙手被反綁,背上插著像清朝死犯的牌子,坐在卡車上遊街示眾,一路從中山路到火車站。她看到教她三民主義與公民的陳復志老師、名畫家陳澄波先生、嘉義名醫也是大善人的潘木枝醫師、嘉義市參議員柯麟。
我問她,「妳是站在哪裡看著他們被槍決?在火車站前嗎?」
她說,怎麼可能在火車站前!大家是站在當時的公路局總站涼亭那邊遠遠地看。那些能人一步下卡車,立刻遭槍決,子彈神準貫穿心臟,她的老師是第一個被槍決,也是唯一一個背對槍手。
「妳親眼看到陳澄波先生被槍決?!」我難以置信地問著二姑媽。
自從看過陳澄波先生遭槍決後死亡的照片,這麼多年來,我一直不是很有勇氣敢去仔細想像當時的狀況,結果我的親人竟目睹了!而且不只二姑媽,連我那已過世的祖父,因為當時住在後火車站一帶的番仔溝,那一天他進城賣犁頭也看到了!祖父目睹的這部份是大姑媽補述。那一天大姑媽在東市做剪刀模,她下工後去看,屍體成排曝屍在火車站前。
二姑媽說,她還看到潘木枝醫師被槍決後,他的兒子從人群中衝出去淒厲痛哭地抱住爸爸!
那一天空氣中的血腥氣味依舊在,與她腦中的景象同存。
這麼恐怖的事妳為何敢去看?
「這麼恐怖的事妳為何敢去看?」我所認識的二姑媽是有些膽小、眼睛微帶著夢幻的。
「我不甘願,」二姑媽回答。
當天晚上她吃不下飯,一直吐。但是後來接連幾次的火車站前的公開處決嘉義仕紳與菁英,她還是都偷跑去看,而每次看,回家就吐,做惡夢。她說,有些人非常勇敢,在卡車上遊街示眾時,大聲喊出我要被槍決,因為公義!
我有些困惑地問二姑媽:「既然那麼恐怖,每次看回家就吐,晚上睡覺做惡夢,為何一直看?」她說,「想要看懂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要一直槍斃優秀的人。」
後來我的大伯也被當作思想犯捉走關在綠島。1924年出生的大伯,在高雄工作,因為朋友受牽累,被捉走的那天,在朋友家喝茶聊天,國民黨來捉他的朋友,就順便把他帶走,留下當時年輕的大伯母與稚齡的堂姐。
大伯未被槍斃,但曾受殘酷的刑求。他所受的刑求,我一直要到2004年才知道。那年我幫Laurence Eyton(艾頓)的專欄翻譯結集成書出版,打電話跟二姑媽說,艾頓的新書發表會當天,我有跟彭明敏先生合照,會把照片寄給她與二姑丈,因為二姑丈是彭先生的大粉絲,臥房牆上貼滿有關他的剪報、發表的文章與照片。與二姑媽聊著話,她突然跟我說,大伯在獄中受到拔掉所有手指甲,以及被用針戮刺手指頭的刑求。我當時聽得牙齒整個酸軟。

1949年,我的父親小學畢業,雖然功課名列前茅,但家裡無法提供他繼續就讀,於是就去診所當學徒,每個月賺的十元全部寄給關在綠島的大伯。我的大伯長的很英俊,小時候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叫了一聲,好帥啊,像電影明星!他叫董玉準,於1998年罹患腦瘤過世。

版主:查看國防部軍法局檔案,董玉準等17人(以孫輝星為首),由參謀總長彭孟緝,向蔣中正呈報的罪名是參加叛亂組織團體(共匪高雄機器廠支部高雄碱廠),偽造身分證,在二二八事件中從事顛覆政府。國防部軍務局的判決書字號是:39安潔字第2275號與2948號 。
陳復志老師曾赴中國,就讀黃埔校工兵組。畢業後,在中日戰爭中,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戰後,回到臺北,擔任參謀,官階中校,後轉至三民主義青年團工作,出任嘉義分團主任。回來台灣之後,卻一再被誤會,他有著軍人的正直卻沒有軍人的暴戾之氣,在台灣當時的官僚體制中,不巴結也不奉承,也因此得罪了憲兵隊,嘉義民兵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死傷慘重,老婆要他逃到阿里山上,他說:「我如果不管,會死很多人。」,「我只是要出來講和的,不要擔心。」,為了嘉義民眾的安全,他擔任和平使親赴水上機場談判,卻慘遭殺害,享年36歲。
潘木枝醫師(1902-47),曾任公學校教員,後至日本就讀東京醫專,返臺後,開設「向生醫院」,求治者甚多,是嘉義的名醫。戰後,潘木枝當選第一屆市參議員兼副議長。二二八事件時,他曾至「公會堂」往診外省人。三月十一日,本來談判代表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但水上機場談和代表的車子在他家門前停留,潘木枝被硬拉上去,而成犧牲者。
嘉義唯一民營戲院「慶昇」的老闆柯麟(1895-47)嘉義市參議員,他是家中獨子,他太太一直將死訊瞞著婆婆,直到婆婆快過世時才告訴她實情。

------------------

救命恩人 228槍下亡 蕭萬長感懷潘木枝醫師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2-03-26
〔記者李欣芳、王善嬿/綜合報導〕昨是二二八受難者潘木枝醫師逝世六十五週年,官方與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齊聚一堂追思。副總統蕭萬長表示,當年潘木枝遭槍決時,他曾到現場祭拜,當年那支參拜的香至今繚繞心頭,他感懷潘木枝對台灣民主的貢獻,並稱潘醫師是他的救命恩人。
潘木枝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赴嘉義水上機場與國府軍隊談判,竟遭拘留,三月二十五日在嘉義火車站前被槍決身亡。
蕭萬長昨出席二二八基金會舉辦「那『一支香』還在燃燒—六十五年來的懷念」潘木枝醫師紀念特展暨追思會。他表示,小時候常受潘木枝照顧,他媽媽曾說,如果沒有潘木枝,他可能無法順利長大成人;且潘木枝不僅對他好,對所有患者都一視同仁,潘木枝遭槍決在眾人心中留下悲痛、深刻的記憶。
昨下午嘉市也有「愛與和平—二二八事件六十五周年嘉義地區追思遊行」活動,哀悼二二八事件犧牲的十六人。當時受難的陳澄波兒子陳重光、潘木枝兒子潘信行深表感謝,陳重光說父親遺書第一行就說,為十二萬名市民犧牲無悔,過了六十五年還有那麼多人來參加遊行,很感動。
中研院近代史副研究員陳儀深說,當時死亡人數介於一萬八千人到兩萬八千人間,歷史不能被郝柏村等人干擾。

-----------------------------

死於同一天:潘木枝、陳澄波、盧炳欽

今天看了這個,PTT 三篇文章轉載於後。

潘木枝、陳澄波、盧炳欽,這三個人死於 1947-03-25。那麼,2014-03-24 的台灣跟 1947-03-25 的台灣,有什麼不一樣呢?超過一甲子的時間,台灣學到了什麼呢?我們不得不說,沒有。

過了一甲子,不同的只是,警察血腥毆打手無寸鐵的百姓,必須選擇黑夜、必須先驅趕媒體記者、必須把自己臂章遮掉,其他地方都完全一樣,包括完全不必負責,還包括社會上的主流民意傾向於不追究責任,還是沉迷於「忘掉就沒事」這種麻醉劑(還是毒藥?)。

這是個慘不忍睹的事實。經過了一甲子的時間,大家只是手上多了智慧型手機,但是在台灣的深處,卻是停滯不前。真的慘不忍睹,把眼睛遮起來,它還是個事實。什麼事實呢?讓我們再來重寫一遍,那就是,2014-03-24 的警察,跟 1947-03-25 的國民黨軍隊,在本質上,還沒有發生改變。一甲子的時間不發生質變,這也算得上是另一個台灣奇蹟。

那,我們可以做什麼?我提出一個最輕鬆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辦到的:

那就是,要打從心底去理解,世界上沒有人夠資格,指著別人,要人家「忘掉過去」。要是再看到、聽到、讀到有這種論調,我們每個人都有最重大的義務,起碼要用最溫和的方式指出這個錯誤,姑且不論這種論調的動機何在。

在現代的台灣社會,每個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嘴巴上都掛著「轉型正義」,但卻常常嚴重曲解轉型正義。很遺憾地,這種現象也存在於民進黨高層(見 [a])。國民黨就不用說了,因為在轉型正義上下毒,正符合它的利益。所以,面對這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清醒。

所謂「轉型正義」,在我的版本裡,只有兩個東西,1. 真相,2. 真相的消化。

第 1、首先要追求的就是所謂的「真相」。真相,就是所發生過的事情一清二楚的細節,包括每一個人所做過的事情、所講過的話、所寫過的字。

第 2、將真相公諸於世。所謂「公諸於世」,就是讓每一個國民都有義務要知道,自己所生長的地方發生過哪些事情、有哪些人做過哪些事情,這包括放在義務教育的課本裡,就像德國那樣子,不厭其煩地重播那些畫面,告訴自己的國民,以前發生過哪些事情,不管那些畫面是多麼地慘不忍睹。下一步呢?很簡單,對於台灣人而言,只需要順其自然,讓時間來消化。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的版本很奇怪,怎麼把「和解」(reconciliation)講成「消化」?而且也沒有「審判」?這是因為,時機早就錯過了,況且,台灣人是最善於「和解」的,不知所以地和解、莫名其妙地和解、麻木不仁地和解、自以為是地和解、強迫中獎地和解…

所以,我的版本很簡單,1. 堅持調查清楚真相,2. 堅持把真相深植於國民義務教育。就這麼簡單。然後,順其自然,讓時空去消化這些真相。這應該是我們懶人最喜歡的版本。再加上多一點點的理解與尊重:我們沒有資格教別人忘掉過去。

PS. 當我們連自己都沒搞清楚之前,就不用急著指著日本人說三道四…

----------------------------------------------

對蔡英文實現「轉型正義」的期待

推文到plurk
2015-12-08 06:00
◎ 陳儀深
人權先進國家實現轉型正義的經驗,通常是那個獨裁黨倒台以後,由替代的政黨來完成。但台灣在解嚴以後,仍續由國民黨主政,進行所謂「寧靜革命」的民主化,無怪乎只能「少分」實現轉型正義,也就是迄今這種無法追究責任、只能根據部分真相、透過行政系統發放補償金的半吊子的轉型正義。
民進黨執政後,二○○一年十一月研考會所屬的檔案管理局正式成立,對各機關所藏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案件相關檔案進行訪查、移轉、數位化管理以方便利用,同時舉辦過二二八事件檔案展、美麗島事件檔案展,張炎憲教授所主持的國史館也出版了很多相關檔案,這些都是還原或尋找真相最基礎的工作。
其次,由文建會(今之文化部)負責保存、整建、開放的景美人權園區、綠島人權園區,至今仍只有初步的規模,與先進國家的「人權博物館」距離甚遙;揆其原因,主要是陳水扁政府在國會居於少數,無法給人權博物館明確的法律地位,從而沒有足夠的預算和人員編制。馬英九主政時期,景美和綠島的人權園區差一點「降級」由地方政府的生活美學館掌管,人權園區在二○○九年一度更名為文化園區,人權不見了!所幸二○一一年成立了「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以整合綠島與景美兩個人權園區。其實,過去政府委託的調查報告和整體規劃已有一定的成果,只要政府循規蹈矩把它當作分內的事就好了。只是要期待國民黨扮演「既是放毒的又是解毒的」角色,本來就難度很高。
轉型正義的課題千頭萬緒,包括不當黨產的處理,歷史課綱應堅守台灣主體史觀等等。站在政治受難(關懷)者的立場,願強調的是:昔日解嚴之際通過的國安法,排除了戒嚴時期政治犯在解嚴後上訴的機會,這應該重新檢討;蔣介石父子長期擔任總統,且與二二八、白色恐怖的決策關係密切,他們的日記、信札不應該視為家產黨產,應該視為總統文物,早日由政府追回、公開;其他如檔案年限一到應自動解密、與轉型正義和歷史真相有關的檔案應是個資法「公益目的的例外」,檔管機關不可託辭遮蔽或限制閱讀。凡此種種皆非易事,有賴二○一六新上任的總統戮力推動。(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全國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團體蔡英文陳建仁後援總會成立大會,於十二月八日下午兩點在台北市青島東路八號舉行,歡迎參加〕

-----------------------------------------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一萬多人受害 為何沒加害者

2015年12月10日00:05
作者:林孟皇(台灣高等法院法官 )

每年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聯合國將於今年的人權日發起為期一年的活動,以紀念兩公約通過五十週年。我國既然已經簽署並批准兩公約,自應以國際人權標準檢驗相關作為。而台灣作為一個歷經長期殖民與威權統治的社會,人權、法治迄今仍舊殘缺不全。在這些人權侵害的事件中,筆者認為最該急迫處理的,莫過於解嚴前白色恐怖時期冤案的救濟。因為這些當年受政治整肅迫害的當事人,正隨著歲月逐漸老去,他們還能在有生之年平反嗎?

雖然政府早已予以金錢補償,但這些人仍然是「有罪之身」,他們追求真相與正義的權利在哪裡?本來,憲法明定人民除現役軍人外,不受軍事審判;而即便認為長達38年的戒嚴合憲,依《戒嚴法》第10條規定,這些在白色恐怖時期受軍事審判的人民,得於解嚴翌日起依法上訴。然而,解嚴前通過的《國家安全法》第9條規定,卻剝奪了他們向普通法院上訴或抗告的機會,以致出現學者所說的:「在台灣至少有一萬多個受害者,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加害者;迄今我們還不知道到底誰應該為這一萬多件侵害人權、凌虐生命的案件負責。」

對此,2013年國際獨立專家審查我國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初步報告的結論性意見中,特別提到:「轉型時期尚未結束,需要政府更多作為來促成臺灣社會的和解。賠償權應包括被害人在社會與心理層面的復原,也應同時賦予追求真相與正義的權利」。然而,針對這一建議,國防部迄今尚未提出修法,而從立法委員謝聰敏在1996年開始提出修正草案以來,近二十年來國民黨以近百次的程序為由,阻擋類似草案付委審查。就在11月10日,國民黨再度重施故技。

在此,筆者呼籲執政黨盡快讓該法案付委,並儘速完成立法。另外,也籲請受害者現在就向法院提起再審,因為過去嚴格限縮人民提起再審的最高法院判例,已經立法院於今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中予以撤廢,只要有新事實、新證據,足以為有利於當事人的判決時,都可以提起。當然,根本解決之道,還是修改《國家安全法》,賦予當事人上訴或抗告的機會。

開啟這類轉型正義工程,起碼可發揮三項功能:一、賦予當事人有平反、追求真相的機會,畢竟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沒有真相,道歉、補償顯得過於廉價;二、清查加害人,因為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案件大都經過軍法審判,藉由上訴、再審,這些人權加害者才能受到歷史的審判,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真相不能遺忘,如此才能撫慰受害者及其家屬心靈的傷痛;三、重現罪惡的過往,因為審判是一種儀式,經由公開審判、媒體報導的方式,歷史論述才有機會注入生活文化中,過去高壓政權所賴以支撐的政治意識型態才會被徹底拋棄。

誠如筆者在《轉型正義與司法改革》一書中所說的,長期以來我們未曾推動轉型正義的結果,許多專制威權的意識型態未曾被徹底地揚棄,許多傳統三綱五倫的價值觀,也沒有因為現行法律體制的歐陸化、美國化,而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一般人的想法還深受儒家文化或對於法律想像功能的影響,死刑存廢、通姦應否除罪化,甚至頂新案判決爭議等等,都與此脫離不了關係。再審白色恐怖時期的冤案,是落實轉型正義的重要一環,符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第18/7號決議的目標:真相、司法、賠償與保證不再發生。國民黨黨團,還請落實這樣的人權普世價值!

----------------------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

 

轉型正義的實質與象徵

2016-02-27 06:00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若干民進黨立委的提案,刺激到統派勢力政治神經。蔡英文乃在中常會要求,民進黨做為國會最大黨,對於議題的設定應該要有整體戰略思維,對於政治敏感度高或重大政策的議題,應該透過黨團會議或內部政策機制,讓更多人一起討論,設定完整做法和步調,讓外界看見黨團整體問政的節奏感。昨天立法院院會,廢除國父遺像的相關提案,也遭退回程序委員會。

民進黨是國會多數,五二○之後該黨更將完全執政。尤其,現在「看守政府」不甘「看守」,該黨應提前以執政黨自居,調整以往在野黨的慣性動作。過去在野期間,比較不必顧慮政策的整體性,只要抓到好的議題,武昌起義便有戲劇效果。而今,當家的要負責任,擦槍走火的帳都要算到民進黨身上,尤其是尚未就任的蔡英文頭上。難怪,她顧不得國會自主一錘定音,省得政權交接之際橫生枝節,更何況「勇於任事」的「看守總統」,除了畢業旅行不知還有甚麼鬼胎。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轉型正義」該如何推動,考驗著新政府。(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沒錯,「轉型正義」是民之所欲,也是選民未來檢驗小英政府的重要指標。然而,民進黨完全執政之下,「轉型正義」可不行繼續暴虎馮河,以為像以往那樣手搖不公不義的旗子就有選票。相反的,完全執政後,選民期待的是有效策略與具體成績。喊起來很爽,實際上寸步難行,且很容易被扣上意識形態帽子的泥巴戰,未來不僅很難博得掌聲,反倒讓人質疑執政能力,陷小英政府於罵名。小不忍則亂大謀,結果統派最開心。

包括國父遺像、中正紀念堂等,經年累月都在談,但政治現實梗在那裡,阿扁吃「中華豆腐」也吃過虧,徒歎奈何?如今,的確出現了解決歷史疑難雜症的曙光,有機會剷除綑綁民主深化的黨國體制及其象徵。只不過,此一意識形態陣地,正好也是統派勢力的魔幻夢境,對岸也不懷好意地隔岸觀火,有智慧的政治家應該用沙西米刀來庖丁解牛,而不宜學大刀王五那樣亂砍一通,傷敵三分自損七分。

面對盤根錯節的黨國體制及其象徵,「轉型正義」實屬複雜且艱鉅的工程,必須有策略、有步驟地進行。於是,就必須區分主要戰場(實質)與次要戰場(象徵),以鋪陳整體戰略構想。如果糾纏於次要戰場,把周邊議題當核心議題來打,不僅備多力分,光是應付反撲就夠了,國父遺像這種「中華豆腐」不就產生這種效應嗎?經過近年選舉,選民已經將戰場初步清理,把改革勢力推到完全執政的高度,雖然,政黨輪替絕非「轉型正義」的完成。

面對改革優勢,小英政府該做的,當是鎖定「轉型正義」的要害擒賊先擒王。包括「政黨法」、「黨產條例」等,正是攻堅黨國體制、啟動轉型正義的主要戰場,改革勢力已經列為優先法案,一般民意也高度期待。一旦不公不義的心臟停止,其他的枝枝節節必定摧枯拉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父、蔣公等象徵符號,終將迎刃而解。或許,這次不見得是「寧靜革命」,但在安定中求改革,至少可以同時處理經濟民生等重大問題,不致顧此失彼。

黨國近黃昏,社會觀感應有共識,民進黨人不必搶本土社團的鋒頭,徒然揚起從「自家祖宗牌位都不認」到「去中國化」的跨海塵霾。「轉型正義」既然是一項工程,就要像建築營造那樣,先描繪百年宏圖,鞏固根基循序而進。當年第一波民主化,攻堅國會全面改選的核心部位,後續改革遂順理成章。第二波民主化,小英政府的起手式至為關鍵,統派勢力的擾敵雜音倒是其次。民進黨難得全面執政,萬勿重蹈馬扁覆轍,辜負民意,空悲切。

-----------------------------

一生替窮人免費看病,卻被刑求慘叫到下巴脫臼、槍決車頭!嘉義仁醫之死,訴說台灣歷史最黑暗一頁-風傳媒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潘木枝「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解決民族之自由,絕對問心無愧

倖存者回首「綠島再叛亂案」: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懼槍決、留下燦笑最後身影
倖存者回首「綠島再叛亂案」: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懼槍決、留下燦笑最後身影/沃草國會無雙 https://bit.ly/2OcylyG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媽媽只知道父親被判 12 年,卻在第 6 年槍決,他們到底在監獄裡面做什麼?這是我一直的問號」綠島再叛亂案受難者宋盛淼的兒子宋文博,將近 70 年來的疑惑,等待他的答案卻是令人無語的虛構再叛亂組織。不過這些遭中國國民黨威權政府任意羅織罪名的受難者,在被槍決前一刻,大多仍面露燦笑紀錄最後身影,坦然的態度令人鼻酸。該案的倖存者彭金木語帶敬佩的表示:「他們認為自己的理念是正確的,所以被槍斃也無所謂。」
政治受難者蔡焜霖曾感嘆:「在執行槍決之前拍攝的照片都面露笑容,這對生性膽小懦弱的我,變成永遠無法理解的謎」(製圖:沃草)
倖存者回首「綠島再叛亂案」: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懼槍決、留下燦笑最後身影/沃草國會無雙 https://bit.ly/2OcylyG
1953 年韓戰之際,蔣介石父子政治地位仍不穩固,為加強美國對其擔任國民黨政府領導,並有資格作為「反共」盟友的信心。官方計畫以一系列強迫戰俘、政治犯刺青「反共抗日」、「殺朱拔毛」字樣輸誠,並對外謊稱「自主發起」的運動。藉此對國際宣傳蔣氏父子在臺反共有成。
尤其,在綠島的勞動集中營監獄「新生訓導處」,更被蔣氏父子視為向美方宣傳的「樣板監獄」。駐中華民國大使藍欽、美方官員皆多次來訪。
政治受難者彭金木也回憶,每當高官來訪,他們這些「頑劣份子」就會被趕到燕子洞或其他隱密的地方躲藏,以免破壞感訓有成的表象。他們被吩咐蹲著不准出來,只給少少的食物和水。且洞口都會架設機關槍朝內,若他們一有動靜就等著挨子彈。
假自發真官方的「刺青運動」竟種下未來 14 受難者死因
1953 年,獄方假藉政治犯、前國大代表齊維誠「自發」,提議新生訓導處進行「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以刺青以示忠誠。甚至當時蔣經國也親自前往交通極不方便的綠島喊話,官方操作性質極為濃厚。事後新生訓導處處長姚盛齋回覆軍法處栽贓「再叛亂案」的回函也證明,是官方欲藉此運動考驗感訓成效,甚至將拒絕參加者冠上「阻擾獄中感訓」罪名。
獄方宣布「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後,獄中政治敏感度較高的政治受難者陳華等人私下串聯,呼籲別成為官方宣傳工具。再加上外省政治犯擔憂影響在中國生活的親人安危,刺青運動因響應者少宣告失敗。不過張皆得、方宗英、彭金木等帶頭抵制的受難者,也成為獄方未來報復的頭號對象。
遞紙條、傳抄書籍都成「顛覆國家」
事後,新生訓導處開始蒐集「紙條」、利用人性弱點「以犯制犯」打小報告,藉以羅織的「再判亂案」罪名,將幾批「阻擾感訓」的政治犯送回臺北起訴。情治單位也利用「運用犯」互相監視,蒐集受難者在保安處的言行做為「罪證」。另一方面,許多受難者因不堪刑求,只好被迫自白籌組再叛亂組織。
當時在獄中,官方僅提供審核過後的「洞洞報」。但這仍無法阻撓政治受難者仍私下取得外界或當局禁止的政治思想資訊(攝影/廖昱涵)
當時在獄中,官方僅提供審核過後的「洞洞報」。但這仍無法阻撓政治受難者仍私下取得外界或當局禁止的政治思想資訊(攝影/廖昱涵)
在「新生訓導處」因為以勞動及思想改造為目的,和一般認知的監獄管理有所不同。部分政治受難者得以在公差的機會中抄寫書籍資料、夾帶報紙,得知世界的動向及當局禁止的政治思想資訊。他們並未因為身體遭囚禁,而斷絕思想上繼續吸收外界知識及資訊的機會,成為島上一股「學習熱潮」。尤其當時中國國民黨政權腐敗,讓許多關心國家未來的人、知識份子對社會主義產生好奇與接觸。
隨著受難者們在綠島及保安處自我充實的「學習資料」、紙條等被獄方搜出,這些傳抄社會主義資料、互相討論的紙張,甚至僅是互相砥礪、鼓勵團結的喊話,卻被官方大大渲染為「顛覆國家政權並著手施行」的惡行惡狀,一整起事件逐漸被羅織成「ABCD 組織獄中再叛亂案」。
這個所謂「ABCD 組織」,其實來自政治受難者吳聲達長期被刑虐後的自白,其中表示 A 代表自己、B 代表張樹旺、C 代表楊俊隆、D 代表宋盛淼。不過,獄方事後比對他人自白,根本兜不攏,甚至他人筆錄也完全未提及此事。而吳聲達被關禁閉一個月後,也再次說明這個計畫僅是腦袋中初步的個人發想,眾人完全沒聽過計劃全貌。
尤其,許多檔案都證實,當時獄方及保安處的訊問,夾帶大量刑求的成分。政治受難者張坤修的雙手被獄方吊起來毒打,導致殘疾。鹿窟案的獄友們常幫他按摩復健,後來開始能勉強寫字,甚至張坤修終於能寫出自己名字的時候,還感動落淚。政治受難者張皆得在被保安處訊問後,則整整昏迷一星期,躺著卻不斷抽搐,獄友們也出動四、五個照料他。許多人在軍事法處開庭時,都向軍法官表明曾被刑求。
獨裁者蔣中正等人一句要求軍法官嚴審,改變了十幾個政治受難者的生死(圖片來源:國家檔案資訊網)
獨裁者蔣中正等人一句要求軍法官嚴審,改變了十幾個政治受難者的生死(圖片來源:國家檔案資訊網)
其實,起初軍法官周咸慶、殷啟文、王明馴也駁回檢方周濟良等人和新生訓導處的認知,不認為拒絕刺青就等於叛亂。也不認為違規抄寫、傳遞學習資料等於再組織叛亂,認為僅有延長感訓的必要。初次判決,軍法官將寫信遞紙條、傳遞學習資料的陳華以「非法方式顛覆政府且著手實行」判處死刑,其餘輕判。
不需新事證 威權政府說你有罪即有罪
眾人的命運在判決被送入府院後,有了重大轉變。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國防部長俞大維、參軍總長孫立人、總統府秘書長張群等人,僅依照簡單的案情摘要,就擅自認定需針對多名政治犯須,就莫須有的「ABCD 組織」一事嚴加複審。最終總統蔣中正也大筆一揮,指示罪責過輕需「嚴為複審」。
在上層的交辦下,軍法官王明馴、殷啟文、彭國壎等人,利用一開始不被認為是證據的政治受難者吳聲達口供,即所謂「腦中構想」且未告知眾人的「ABCD組織」計畫,大肆構陷長官欽點應「嚴為複審」的人,都為這個莫須有、受難者自己也不知道的組織成員之一。甚至在沒有新事證下,判決書中逕自寫明:「雖然被告等對於成立核心組織,於審理中堅不承認,但係空言狡卸刑責,不足採信。」
原本 1 人死刑、12 人延長感訓、11 人無罪、5 人不起訴的判決,最終大幅提升為 14 人死刑,年輕的生命紛紛成為威權槍口下的冤魂。
被槍決時,陳華 33 歲、楊慕容 32 歲、吳聲達 29 歲、高木榮 26 歲、楊俊隆 25 歲、游飛 63 歲、傅如芝 22 歲、吳作樞 32 歲、崔乃彬 25 歲、蔡炳宏 24 歲、許學進 24 歲、宋盛淼 31 歲、張樹旺 35 歲、陳南昌 30 歲。倖存者回首「綠島再叛亂案」: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懼槍決、留下燦笑最後身影/沃草國會無雙 https://bit.ly/2Ocyly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