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 : 聖山台灣神的台灣精神2015-09-30
2006年剛剛移居台灣時,就到台中接受大地文教基金會的訪問。他們拜有「台灣神」,因為台灣滿天神佛,到底台灣神是何方神聖,沒有多問。一直到最近,才逐漸有了認識。
進一步引我注意的是,幾次在高鐵站見到史明學長(他曾經在華北聯合大學就讀,華北聯大是我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從而更拉近了我們的關係,所以我乾脆以「學長」稱之。也的確,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他的革命熱誠與行動,都是我應該學習的榜樣),都說要去南投的「聖山」,而它就是大地文化基金會台灣神所在,更讓我好奇。
史明的台灣心、台灣史,去拜台灣神,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最近因為聖山也要納入最近為台灣反黑箱課綱運動犧牲的中學生林冠華,不但讓我進一步明白台灣神的內容,也明白史明常常去的原因。原來,聖山的台灣神,拜祭的是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而已經去世而轉化為神的人士。其中一位鄭評,當年在日本接受過史明資助在台灣籌備進行武力抗爭時不幸被捕,被國民黨在1974年槍決的烈士(史明口述回憶錄有記載)。史明回台後,一直想為他立紀念碑,這個願望終於在聖山實現。史明與鄭評接觸並不多,但是這樣真摯的感情,當然源於對台灣的深厚感情。
9月26日,我與內子楊月清終於踏進聖山了,那是因為這天有林冠華的揭碑儀式,也是由史明揭碑。雖然史明沒有與林冠華見過面,但是他對後輩的愛護、傳承,是揭碑的第一人選。9月3日我們陪同日本龍谷大學12名師生拜訪史明,怕他太累不敢久留,但是敏紅說晚上還有人來訪。離開時電梯見到史明的鄰居說前一晚也有許多人來訪。她說,幾乎天天都有人來啊。98歲的老人有這樣的精力,不是台灣精神支撐是什麼?
昨天上到聖山了!紀念碑有兩個地方,因為時間關係,更上面的我們沒有去,那裡有台獨第一烈士陳智雄與鄭南榕等其他烈士的紀念碑[大地註:228台灣神聖碑]。而在我們所處的廣場,則有幾座新立的紀念碑,包括我們熟悉而在不久前去世的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與前民視董事長、海外台獨運動元老蔡同榮。南社前社長鄭正煜的墓碑[大地註:紀念碑]也已立好,但還沒有揭碑;他是長期反對國民黨黨國教育的先行者。冠華是最年少的一位,他才20歲啊。
很使我意外的,那裡居然有一座「圖博英雄塔」!那是紀念1998年以來圖博(西藏)抗暴的130位自焚者。那是為連接島嶼與高原而建立的,可見人權沒有國界、海界、山界。揭塔的儀式,達賴喇嘛宗教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出席。而9月26日上午,我們才出席「台港本土意識與民族問題」2015西藏問題國際研討會,還見到達瓦這位我們在紐約的老朋友,下午在聖山又在精神上連線了。冥冥之中,要怎樣解釋?如若達賴聖者還有來台灣的機會,也許他也會光臨聖山吧?
在冠華的揭碑儀式上,我有講話,我現在終於明白,我們所尊敬的台灣神就是台灣精神!他們在感召我們。在台灣建國的道路上,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中國國民黨,還有更強大野蠻的中國共產黨,這條路相當漫長而艱巨,我們需要跟對手去鬥智來減少我們的犧牲,但是在關鍵的時候,犧牲是免不了的,那是需要像先輩們那樣拿出勇氣出來。建國不應該是口喊的,而是必須流汗,乃至流血。這就是台灣精神!
感謝大地文化基金會[大地註:大地文教基金會]楊緒東董事長及同仁長期不懈的努力,你們為台灣留下了一個豐碑。
這天正是中秋前夕,回程時明月高掛,願台灣精神清暉般的灑向全台灣。
(作者位資深媒體評論員)
紀念鄭正煜 台灣聖山立碑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前台灣南社社長鄭正煜去年病逝,其生前致力「教育台灣化」,昨日台灣大地教育基金會與台灣南社,在南投縣草屯鎮的「台灣聖山」,為他舉辦紀念碑揭碑典禮,除台灣南、北、中社社長之外,與他交情深厚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及多位台文學者也前來緬懷這位好友。
台灣大地教育基金紀念前台灣南社社長鄭正煜,為他在草屯鎮的「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豎立一座紀念碑,昨日下午舉行揭碑儀式,包括民視電視台董事長田再庭、鄭正煜的生前好友前教育部長杜正勝等人,與鄭的遺族和台灣南社、北社和中社社長等人,一起唱鄭正煜的紀念歌隨即揭碑。
台灣大地教育基金會表示,鄭正煜一生為教育台灣化、守護本土語言奔走,即使病情嚴重,仍繼續為守護本土語文努力,也因為他的努力推動,國中、小後來也將母語教育、本土教育列入課程,其中「認識臺灣」歷史篇,在一九九七年也編入國中教科書中作為教材;而高等教育方面,後來也開設「台灣學」、「台文」等相關系所。
台灣大地教育基金會昨日也將鄭正煜加入「台灣神聖碑」中,並列為「台灣神」。
「台灣神聖碑」碑文 |
特別專欄 - 碑文 |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
2009-03-23 | |
源 起
The Origin
|
----------------------------
國家三級古蹟大甲區文昌祠,大殿樑上懸掛一幅未記載年代與獻贈人士名字的匾額,其中雕刻的文明「用目邊」氣象,因這字與一般明字不相同,而讓來客一見就滋生興趣的查詢,所得的答案卻各有不同說法。
大甲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及至聖先師孔子,致地方又稱孔子廟,於一百三十餘年,地方士紳謝國佐所捐地所興建,當時廟內亦有莘莘學生住在東西兩廂房讀書準備赴考,地方上的讀書風氣極盛,直到五十年前部隊官兵住進後,因缺乏管理,導至不少珍貴陶土製的神像遺失,建物亦搖搖欲墜,最後前鎮長林英雄購屋收容老榮民,並把廟交由地方管理,一面爭取經費修,在文建會二千多萬元的整修費補助,直到九年前才修復,並歸還區公所管理。
可是整修未過幾年,廟樑柱再見腐蝕,市府不得已先爭取經費加蓋鐵皮、並用木柱硬撐防倒,等待再度整修。則最近有遊客指出,大殿樑上這幅文明氣象匾額,被認為是建廟時就懸掛在大樑上,其牌呈烏黑,很難被注意,有人文學者到大陸尋根源,但未獲結果,因無答案有人認為這匾是讀書人的創意之一,意是看書是用眼睛,要得到文明就是要多用眼睛讀書,才會用就目邊明字之牌匾,是不是如此?祗有待專家尋找答案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