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節/在祝賀生日或民間節日儀式上,普遍使用柳筷/筷子的禁忌/日本特有禁忌 不能用筷子挾菜給對方,在朝鮮半島和大中華地區沒有此禁忌,但在日本這樣的行為被認為與火葬的撿骨儀式相似而對此十分忌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bsmrJ
姜子牙與筷子/姜太公是上古神農氏的後裔,本姓姜,名尚,字子牙,別號飛熊,拜元始天尊為師/《詩經‧秦風‧蒹葭》篇美麗作品,「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為釣錦鱗,只為釣王侯」「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開兵家奇謀先河,又創百家宗師之大成/典籍《六韜》,姜子牙留下的智慧韜略/姜子牙就是姜太公,是周文王興國、武王克商的首席謀臣、西周的開國元勳,也是齊文化的創始人。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道、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據說,他還是中國最早的預言《乾坤萬年歌》的作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abZ1F
半斤八兩/十六兩為一斤筷子長七寸六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祿、壽三星分別主一個人一生的福、祿、壽/在天上看著人的一切。所以古人常說:人在做,神在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aNfbpE


 

姜太公釣魚/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為錦鱗,只釣王侯/牧野之戰(約公元前1046年),武王、姜子牙率軍攻打朝歌紂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yWq74
-----------------------------
世界姜姓宗親會成立/河南衛輝市太公故里舉行姜太公拜祖大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JmLjR5
-----------------------

圖中為周文王拜訪在渭水邊隱居垂釣的姜太公,邀請他入朝輔政。

w800  

安邦治國 道心常居的姜子牙
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圖中為周文王拜訪在渭水邊隱居垂釣的姜太公,邀請他入朝輔政。
攝像者: 網絡圖片
【大紀元2015年10月24日訊】在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幅雋永的古畫「子牙垂釣」。畫中的主人翁,在中國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為釣錦鱗,只為釣王侯」。民間還傳說:「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只要子牙在場,鬼神就不會興風作浪。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有很多的典故、習俗也都和姜子牙有關。他是神話,也是傳說,更以真人實秀留下名垂千古的傳奇,他開兵家奇謀先河,又創百家宗師之大成

回味典籍《六韜》,姜子牙留下的智慧韜略,像是銘刻王鼎之上的例律,透著國之重器的威嚴。他著作的《乾坤萬年歌》,其預言也似打破時空間隔,穿越古今。

姜子牙是上古神農氏的後裔,本姓姜,名尚,字子牙,別號飛熊。由於他的先祖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此從其封姓,所以人們也稱他為呂尚、呂望。雖然家世顯赫,但到姜子牙時,家道已經中落。

傳說中,姜子牙三十二歲時上崑崙山,拜元始天尊為師,在山上修了四十年。由於元始天尊說他根基薄弱,仙道難成,只合享人間富貴。命他在成湯數盡,周室當興時,輔助明君,完成興周伐紂,下山封神的大業。

姜子牙負命下山後,隻身來到結義兄弟宋異人家中。由於子牙一心修道,不善於世間經營,一出場就為後世演了幾出滑稽的劇目。異人為七十二歲的子牙娶親,又幫他張羅生計。因為子牙年庚不利,他剖竹編籬去賣卻是無人問津;賣麵又被大風吹成活脫脫的麵人;撒網捕魚,連漁網都撈不回來;坐店賣酒,酷熱的暑氣把點心蒸餿,把酒蒸成酸味;到朝歌販賣豬馬牛羊,犯了朝歌禁止屠沽的命令,姜子牙所趕的牲畜被官軍悉數沒收。

回到家裡,還得忍受妻子馬氏的數落和辱罵。滾滾紅塵,肆虐道心,縱然無法順遂,子牙始終定心忍性,心不離道,終日思慕崑崙。加之天性喜讀軍事韜略,閒暇研讀治國安邦之道,時時不忘修德振武

天作之合,終遇明君周文王,子牙由此打開心中的鴻圖,將奇謀韜略盡獻西岐,輔佐聖主明君興周伐紂的大業。周國從文王的先祖古公亶父起,一直盼望著能得到一位聖人,即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全才,以輔佐周國實現滅商興周的夙願。

所以當文王應聘子牙時,稱他為「太公望」,武王執政時,尊稱他為「師尚父」文王命姜子牙為「太師」,是當時西岐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又問政。史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姜子牙在西岐的地位尊貴由此可見。

武王在姜子牙、周公等人的輔佐下,有條不紊的治理國政,並極其隱密的推行伐紂的每一步,等待最佳時機。紂王殺害皇叔比干,囚禁箕子為奴,微子啟有恐大難臨頭,因此抱器出逃,商朝的太師疵、少師強投靠周武王。

在文王推演的需卦中,西伯侯以故事隱喻,如果捕殺巨大的野獸,就需要等待非常好的時機。文王以此卦提醒武王,將來伐紂一定要等到商朝臣民眾叛親離紂王時,才可號令天下諸侯共同討伐。

武王看到眼下時機,紂王連自己的皇叔都敢剖心虐殺,連自己的同母兄長箕子都敢囚禁,使其削髮為奴。紂王的兄長微子屢次勸諫紂王勤修仁德,紂王不聽,微子知其滅國將近,於是抱持祭器出走他鄉。比干、箕子、微子作為商朝的三位仁者,頗受武王的敬重,天下賢士的仰慕。如今,就連殷末三仁都對紂王無望時,武王認為這就是伐紂的最佳時機。

武王又特別徵詢姜子牙的意見:「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姜子牙說:「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武王一聽,師尚父的建議和他一拍即合,於是決意舉兵進軍。姜子牙為主帥,統領兵車300乘,虎賁(猛士)3000名,甲士4.5萬人,聯合各國諸侯,以「弔民伐罪」為號召,出兵攻打商都朝歌。

武王決定舉兵,出發之前負責占卜的貞士看到卦象並不吉利。姜子牙堅持進軍,當大軍已經行至汜水牛頭山,陡然刮起的狂風刮斷了將旗,摧毀了戰鼓,當時大風刮的天昏地暗。各國諸侯面露恐懼,有人請求還師歸國,再等時機。

姜子牙身著將袍,於狂風之中仰天舉劍,大聲疾呼:「蒼天!今紂無道,刳比干,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舉事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討伐暴虐的紂王,正是為順承上天之意,下合民之所願。即時出兵,人間枯草朽骨(指占卜用的蓍草和龜殼)又豈知天道聖意!

姜子牙親自援袍而鼓,率眾過河。武王見狀,精神為之一振,於是聽從姜子牙繼續率軍前行。周武王率領大軍會合庸、蜀、羌、微、盧、彭、濮等諸侯國的軍隊於牧野(今河南淇縣南),與紂王的17萬大軍展開殊死一搏的決戰。

周軍主力仰仗姜子牙的決絕果斷,出兵有法擺陣有道,武王在牧野之戰大獲全勝,為天下除掉了暴虐的紂王。牧野大戰,姜子牙作為周武王的軍師,在興周伐紂中,立下赫赫軍功,被封為齊國君主。姜子牙來到齊國後,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國成為泱泱大國,也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奠下基礎。

姜子牙一生充滿傳奇,前半生歷盡坎坷,後半生助周伐紂,大展韜略建下功勳。姜子牙代替元始天尊封神的傳說,更是被後人津津樂道。

姜子牙 - 大紀元 - http://goo.gl/xoGb0l

姜子牙高居廟堂,身為帝王之師、齊國之君,身隨車輦馳騁大周,心卻留戀巍巍崑崙。或許,也惟有崑崙才是他能寄情忘我的聖地。有道是:

「雲散皓月當空照,水澈明珠現京華。
花迎白鶴拂青柳,天池水面翻浪花。
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伴飛霞。
閒坐蒼龍穿九重,巍巍崑崙是吾家。」

姜子牙 - 大紀元 - http://goo.gl/xoGb0l

--------------------------------------------------

0903151504411892--ss1

 

 

1409080110062223--ss1

此畫題為「磻溪漁隱」,傳說為姜太公釣魚處。元.黃公望〈磻溪漁隱〉(國立故宮博物院)

 

 

 

1409071112272223--ss2707170223491456--ss  

筷子古稱箸,一種由中國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進食工具。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也就是說,中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攝影:Erick Nguyen/Fotolia)

更新: 2014-10-03 10:18:59 AM 標籤: 神傳文化 , 中華典故 , 筷子的由來
【大紀元2014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筷子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筷子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食具,古漢語稱箸、或挾提。用於將食物夾起並送入口中。在亞洲及世界各地的亞裔移民群體中被廣泛使用。


筷子的由來

筷子古稱箸,中國關於筷子的記載最早見於商紂時代。《韓非子‧喻老》曾記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君主,也就是說早在3千多年前中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但是筷子是何人發明,何時誕生,歷代雖有很多傳說,但至今仍無法得以考証。

一種說法認為筷子叫「箸」與煮有關。古人用火把生食煮成熟食,早期多是石煮。用大木盆盛水,先把肉放入水裡,然後把燒紅的石頭迅速放進水中,如是多次後,水沸了,肉也熟了。

顯然,燒熱的石頭不能直接用手去拿。當時的人就用兩根棍棒去夾,用兩根棍棒夾起一塊石頭放入水裡,這兩根棍棒就叫箸,名稱得之於煮。因為要快快地把燒熱的石頭放入湯裡,並且箸是用木製的,所以在快上加個竹,就變成「筷」了。

另一種說法是,古時候人們把筷子稱做「筋」或者「箸」 。箸是飯的意思。所謂飯 ,就是傾側飯菜的意思,筷子所起的作用,正是把飯菜往嘴裡「傾側」,故因此而得名。

後來,古人忌諱字音,認為「箸」同「住」字諧音,有停止之意,不太吉利,人們便反其意而稱呼它叫「快」了。又因為箸大都是使用竹子製成的,所以,又在「快」字上面加了竹字頭,這便成了我們今天的「筷子」了

筷子的傳說

民間有很多關於筷子的傳說,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

1.姜子牙與筷子

這是流傳於四川等地的傳說。說姜子牙十分窮困,他的老婆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一天他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伸手去抓肉,這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姜子牙的手一口。姜子牙疼得「哎呀」一聲,去把鳥趕走。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飛回來啄他的手背。一連三次,姜子牙開始懷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於是姜子牙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這隻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相信這是一隻神鳥,便聽從神鳥的指點,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絲絲地冒出一股股青煙,「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嚇得忙逃出門去。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

這個傳說似乎與歷史不符。姜子牙和殷紂王是同時代的人,既然商紂王已開始使用象牙筷, 那姜子牙的絲竹筷似乎不是筷子的起源了。

2.妲己與筷子

這個傳說流傳於江蘇一帶。說是商紂王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新鮮,就是說雞湯太燙,或是鹹淡不合適等,結果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鬼。寵妃妲己為避免紂王發怒便每次擺酒設宴,都要事先嚐一嚐。有一次,妲己嚐到有幾碗佳餚太燙,可是調換已來不及了,妲已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將菜夾起來,吹了又吹,再送入紂王口中。紂王認為由妲己夾菜餵飯是件享樂之事,於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隨即讓工匠為她特製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以後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了民間,便產生了筷子。

這個傳說似乎也與史實不符。考古學家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掘出的鋼箸,經考證其年代早於殷紂末期的紂王時代,顯然,筷子不是妲己創造的。

3.大禹與筷子

這個傳說流傳於東北地區。說的是堯舜時代,洪水氾濫成災,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後,發誓要為民清除洪水之患, 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日以繼夜的,別說休息,就是吃飯、睡覺也捨不得耽誤一分一秒。一次吃飯時,肉在水中煮沸後,因燙手無法馬上用手抓食。大禹不願浪費時間等肉冷卻,便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從熱湯中夾出來吃了。從此,為節約時間,大禹總是以樹枝、細竹從沸滾的熱鍋中撈食。手下的人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染油膩,於是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這個傳說從時間上似乎比較符合。但是否屬實也無從考證。**
------------------------
渭水垂釣的姜子牙(上)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更新: 2014-09-19 19:28:36 PM 標籤: 文化漫談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成語,人們都耳熟能詳,我們就來講講中國歷史上這位傑出的人物--姜子牙。


商朝的最後一君主是商紂王,他歷來被當作古代帝王暴虐昏君的代表。《封神演義》中說,紂王的父親給他留下一大筆「遺產」,朝庭裏有正直的文武大臣輔佐,後宮中有賢德的皇后,此時朝野也算太平。

然而紂王在位後期,居功自傲,甚至蔑視天地神明。紂王有一次到女媧廟進香時,竟題了一首淫詩,觸犯了女媧娘娘。此時正當成湯氣數已盡,西周已生聖主,當有天下。於是女媧娘娘招來幾個妖精,順天意而斷送商紂的江山,並給人留下一個教訓,好知道因果報應不爽。

古人往往用小說的形式告知世人真相,以保持人世間這樣一個迷的世界,一個看不到神佛鬼怪真實存在的世界,那麼信與不信就要看個人的悟性,結果卻會影響到人未來是會去神佛的世界還是去鬼怪的世界。

《封神演義》交代的這個緣由傳達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在人中有著怎樣至高無上的地位,都不能忘了兩點:你是神造的,你的一切名譽、地位是神給的;如果你狂妄至極,褻瀆了神靈,那神靈就會把榮譽收回去,而且會嚴懲褻瀆神靈的人。

反之,一個人如果能秉承天意,敬畏神明,善待百姓,自然就會江山一統,安享富貴與太平。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三十二歲拜元始天尊為師修行了四十年。一日天尊說:「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這段描述告訴我們,作為道教鼻祖,元始天尊早就知道商朝氣數將盡,周朝快要興起的天意安排。而此時的姜子牙卻哀告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歲月,今亦有年。修行雖苦,望師尊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願在山苦行,必不敢貪戀紅塵富貴,望尊師收錄。」然而天命所歸,姜子牙最終還是負師命下山了。

下山後,他先在朋友宋異人家演繹了幾齣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來:姜子牙娶妻之後,賣笊籬吧,一天下來也沒人買,可他的肩頭卻被笊籬壓得很痛;又去賣麵,卻落得個筐倒麵灑,自己也成了「麵人」;那就開飯館,不成酒酸了、點心壞了,只好關門大吉;再試著販賣豬馬牛羊,姜子牙卻差一點被官軍抓去,牲畜也全被沒收。回到家裏被妻子數落甚至辱駡,那就難免了。

看似山窮水盡,可一轉身到了宋異人的後花園,姜子牙就顯現出他的能力來。他將那些在人們蓋房上梁時放火的精靈們,懲罰了一頓。從而有了時至今日,人們建房上梁時會在一塊紅布上寫著:「姜太公在此」的習俗。

姜子牙施展了一些斬妖除魔的小能小術後,宋異人就勸他開個卦館。

第一個來算卦的人是一個樵夫,姜子牙給他算的是「一直往南走,柳陰一老叟。青蚨一百二十文,四個點心、兩碗酒。」這個樵夫想:「此卦不準。我賣柴二十多年了,誰曾給我點心吃給我酒喝;你的卦不準。」

於是當他真遇到一位老人買柴時,為了證明子牙算的不準,故意只要一百文錢,而沒要一百二十文。不料,當天是老人兒子的大喜之日,老人又多給他二十文喜錢,而且請他吃喜酒。

他還是不信,故意想讓姜子牙算的不準,就在倒酒時,第一碗倒的滿滿的,覺得第二碗不可能是滿的,結果第二碗正好滿碗。經過這番經歷,這個樵夫徹底折服了,回來對姜子牙佩服的五體投地。於是又幫忙介紹更多的人來算卦,姜子牙的生意也就好了起來。

之後,三隻禍亂商紂王朝的妖精之一,玉石琵琶精也來算卦,被姜子牙識破捉住,並用三味真火讓其現出原形,子牙也因此得到當朝為官的機會。

可那時,因紂王被九尾狐狸精化身的妲己所迷惑,姜子牙作為臣子,該勸的也勸了,該說的也說了,盡了人臣的本分。看來上天真是有好生之德,一個昏君出現時,四周的臣子都出面勸阻他,甚至冒著被殺、被流放的危險。

這不就是上天在給他機會嗎?如果昏君一意孤行,那肯定會導致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的下場。

由於紂王寵信妲己,而妲己有意加害姜子牙,要為玉石琵琶精報仇,於是讓紂王命他監造鹿台。姜子牙覺得這項工程太勞民傷財,就上殿勸阻,紂王大怒要殺姜子牙,姜子牙對紂王徹底失望,情急之下用水遁的方式逃出朝廷,回到宋異人那裏。

後來紂王又命崇候虎監工,興師動眾,集各地名匠,聚全國財寶,用了整整七年時間,一座豪華壯麗的工程才算告竣。還建造宮廷樓榭數百間,斗拱飛簷,雕梁畫棟,富麗堂煌,豪華蓋世。

紂王攜妲己及歌女,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荒廢國事。後來周武王興兵伐紂時,紂王兵敗,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姜子牙回到宋異人那裏後,原本想和妻子馬氏一同投奔西岐的周文王,可妻子不願意,非讓姜子牙寫休書。姜子牙並不想拋棄妻子,苦勸無用,也只好隨她的意了。

來到西岐的渭水旁,姜子牙開始「隱居」生活,等待著名主的到來。

----------------------
渭水垂釣的姜子牙(下)
(國立故宮博物院)
樵夫武吉上山打柴時,經常看到姜子牙在溪邊釣魚,卻從沒見到他釣到魚,有一天武吉走過去,把姜子牙的釣竿拿起來,只見線尾連著一根針而不是魚鉤。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歎道:「有智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又問子牙說:「你這鉤線為何不曲?我教你一個方法吧!你把這根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掛上香餌,線上再用浮子,魚來吞食,浮子一動,就知魚來了,往上一拎,鉤掛魚腮,才能釣到魚,這才是捕魚的方法啊。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啊!可見你如此愚鈍,怎麼會有飛熊這樣的道號呢!」

子牙答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表面是垂釣,我的目的卻不在魚。我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呢!那非大丈夫之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從這段文字當中可知,姜子牙渭水垂釣其實就是在等待時機遇到名主,而他一方面懂得修煉人不可殺生的道理,另一方面,用直勾釣魚這種方式來引得別人的注意。從此「上鉤者」不再是魚,而是人,是王侯。這正體現了姜子牙的智慧。

在談話間,姜子牙算出這位樵夫進城賣柴會有人命官司,直言告訴他,當時武吉雖然不信,事後果然印證姜子牙所言不虛。

但因為武吉是一個孝子,當周文王用「畫地為牢」的方式懲罰他時,他因為思念母親心切而大哭。後遇貴人相助,允許他回家一段時日料理好雙目失明的母親衣食,再回來受罰。

回家後,他母親瞭解情況,讓他再去找姜子牙,姜子牙告訴他保命的方法。這個方法讓文王用八卦推理,誤認為該人自殺了,其實他沒死,還在當地以打柴為生。可見很多道術都是有層次之分,更高一層的能迷惑或者破解低層的道術。

後來,當武吉第二次出現在文王面前時,姜子牙與文王的緣分也就到了。武吉不僅搭起文王與姜子牙的緣分,後來也成為姜子牙的徒弟之一。

周文王到渭水邊找到姜子牙,邀請他出山,周文王見姜子牙的魚鉤是直的,好奇問之:「漁人所用之鈎是曲,奈何公之鈎為直?」姜子牙對曰:「吾之鈎,願者上鉤爾兮!」太公又呼曰:「願者來,不願者去焉爾!」

周文王大驚,心想:「莫不是指吾乎?吾正是為求才而至此。」又云:「吾輩有眼無珠,實為失禮。」姜子牙說:「無妨。」文王又問到:「紂王無道,民不聊生,願公擔任吾之師,可否?」姜子牙應允。

周文王請姜子牙上輦,摒退拉車手,親自扶著子牙乘坐的車輦,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姜子牙說我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

可見古來賢德的君王對待有能力的人都是十分恭敬的。這本身就是君王仁愛的一種表現;反過來說正因為有君王禮賢下士在先,才會有君王的江山穩固、福澤子孫在後

後來姜子牙先後保著周文王和周武王,並和周武王一道帶著諸侯消滅了紂王。在殺妲己的時候,起先命人斬殺被捆綁的妲己,怎料妲己用妖術,讓人不忍下手。最後姜子牙沒有被其表面所迷惑,親自出手殺死了這個害人無數的惡魔妲己。

在整個武王伐紂過程中,姜子牙也幾經生死。這一方面是磨練他做為修煉人的意志,另一方面是他自己沒有完全聽師父的話而招來的。當初下山時,元始天尊就告誡他:「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若是應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東海還有一人等你,務要小心。」

後來,遇到曾經跟他一同學道的同門申公豹叫他,開始他沒回頭應答,後來申公豹以故人的名義,他就動心了。結果在幫助武王伐紂的時候,果然遇到重重阻礙。

至於說申公豹一心想求得人間名利,出於妒嫉心,不顧一切跟姜子牙作對,結果,到最後,喪心病狂,違反自己的諾言,死於非命,以身堵北海眼了。

姜子牙最終完成自己點將封神的職責,也幫助周室完成改朝換代的使命。而在封神過程中,他最終忘記把自己封個什麼神。這展現姜子牙的無私和元始天尊的識人。後來姜子牙被周武王封到齊地,成為齊國始祖。

在齊地姜子牙想起:「昔日下山至朝歌時,深蒙宋異人百般恩義,因王事多艱,一向未曾圖報;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時報恩,就是忘恩負義之人耳。」於是派人帶著禮物和書信前往朝歌,問候宋異人夫婦。

身為人要懂得知恩圖報的道理,雖然當時宋異人夫婦已經故去,其產業由兒子打理,而且比以前興旺。

這更說明一個問題:善惡有報,正因為宋異人夫婦對姜子牙「倒楣運」時那般好,才有日後的輝煌,而且宋異人表面上幫助一個落魄的人,其實他也間接幫助姜子牙完成元始天尊所託付的封神的大事!這種善舉就不是一般的,那福報自會很大。

姜子牙之後給周朝奠定完整的統治結構與體系,而且在兵法上做出卓越貢獻,以致後世的兵法名家都參考姜子牙的經驗

《封神演義》只是明朝人寫的一部「小說」,但其普及性遠遠超過正史記載。而且很多有關姜子牙的典故、傳說流傳於後世。人們喜歡姜子牙這個人,不但覺得他有趣,更覺得他無私,他雖然剛下山時歷盡坎坷,但渭水垂釣的智慧讓他有機會得遇名主,最終完成自己的使命。
此畫題為「磻溪漁隱」,傳說為姜太公釣魚處。元.黃公望〈磻溪漁隱〉(國立故宮博物院)
-----------------------------
「釣」到周文王的姜太公
作者:劉曉
更新: 2014-08-27 11:53:49 AM 標籤: 姜太公 , 姜子牙 , 周文王
【大紀元2014年08月28日訊】姜子牙就是姜太公,是周文王興國、武王克商的首席謀臣、西周的開國元勳,也是齊文化的創始人。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道、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據說,他還是中國最早的預言《乾坤萬年歌》的作者。

姜太公姓姜或呂氏,名望、尚,字子牙,號飛熊,炎帝神農皇帝51世孫,伯夷36世孫,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被封為齊王,共有13子。
姜太公半生寒微,擇主不遇,但他能靜心忍性,等待時機,終遇明主,為滅商興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為齊王,他治國有方,為後來的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礎。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一共活了139 歲,死後葬在陝西省咸陽市周陵鄉,距離文王陵1公里。
姜太公不僅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而且他在道教和民間的地位也較高。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作為神仙為民間廣為信奉。

歷史上流傳下來許多關於姜太公的故事,有一個故事叫作「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故事是這樣說的:

姜太公

傳說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裏是周族領袖姬昌(註: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於是,太公常在溪旁垂釣,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裡,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常常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這樣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太公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先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把那名士兵比作是蝦)
隨即,姬昌又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把那位官員比作是小魚)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去聘請太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後來,姜太公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民間還傳說,當年文王遇見太公,知道太公的道德很高,請太公上車推著他回去,但那裏正好是沙地,文王推了八百步就推不動了。於是太公對文王說:你將享有八百年的江山。
----------------------------
鄭欣然:姜子牙謂文王 破解中共將亡

更新: 2013-06-22 15:18:53 PM 標籤: 預言 , 姜子牙 , 破解
【大紀元2013年06月22日訊】姜子牙,又名姜尚,亦稱姜太公,何許人也?其是當世大賢,胸懷治國經武的雄才大略,他輔佐周文王、武王伐紂滅商,成就了天下朝宗的西周王朝的興盛。姜子牙也是一個修道的人,他寫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系統預言——《乾坤萬年歌》,預言了從周代以後數千年的王朝興替。追溯歷史,且聽姜太公與文王的對話,揭示了王朝興亡的重大的歷史命題。於今朝,故知曉中共將亡。

話說姜太公釣魚,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記述姜子牙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且自言曰「負命者(指受天命的人)、上釣來。」而周文王占卜先知他將得到一位「上天賜予的老師,輔佐其事業日漸昌盛,並將施恩加惠於子孫後代。」他齋戒熏沐(敬天)後,來到渭水尋訪。
文王問道:「該制定甚麼辦法才能使天下歸心呢?」
太公回答說:「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天有四時,地有財富,能和人們共同享用的,就是仁愛。仁愛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免除人們的死亡,解決人們的苦難,消除人們的禍患,解救人們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和人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的,就是道義。道義所在,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附。人們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生存,歡迎恩德而追求福利,能為天下人謀求福利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
文王拜謝太公後說:「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於是,文王把太公請上車,一起回到國都,並拜他為師。
姜子牙輔佐文王,勵精圖治,後來又輔佐武王伐紂,一統天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成就了中華古典文明的全盛時期。歷史上,周文王、周武王皆奉行德治,仁政興國,萬民敬仰,垂范後世。姜太公治國興邦之正道亦為後世留下參照:「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下歸心」須政以「仁」、「德」、「義」、「道」以至政通人和。
今從子牙「天下歸心」的治國正道,反觀中共百年紅朝,莫不言敗。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史見:中共朝政以來,即是黨魁獨裁。從毛上台到死近三十年,他以「戰天、鬥地、整人」為樂,一手遮天、無法無天,發動了一系列殺人的政治運動,「天下成為他一個人的天下」,製造了近八千萬人的非正常死亡;鄧上台號召一切向錢看,實行「開放」,唯利是圖,中共權貴以斂財得勢聚成利益集團,利益集團「獨佔天下利益」,腐敗蔚然成風。當青年愛國學生要求「反腐敗」,中共當朝就喝令坦克屠城,鐵血鎮壓。貧富分化、社會不公、世風日下愈演愈烈。
「天下歸心」須以「仁」、「德」、「義」、「道」為政。而以「無神論」和「鬥爭哲學」為靈魂的中共,砍斷了中華文明,徹底揚棄古聖先賢敬天、愛民、教民、為政以德、王道為仁的千古垂范,取而代之的是「假、惡、鬥」的倒行逆施。江澤民在踏著大學生鮮血坐上黨魁後,以身範例,腐敗治國,利益集團佔有了國家資源,中國成為世界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之一,以致貪官遍地、社會不公充斥、民怨載道。二十年的江「代表」時代(胡溫十年,江退而不休),更上演中共以普世價值「真、善、忍」為敵,血腥迫害法輪功信仰團體,陷億萬善良民眾於危難,製造了慘絕人寰的酷刑和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邪惡,時至今日,非法迫害仍在繼續,天怒人怨。
權貴利益至上的暴力政權極力「維穩」黨天下,暴政之下何及太公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好德而歸利」的德政?中共邪惡體制和罪惡本質致使中國社會道德全面徹底崩潰,人民深陷生存危機,對中共的任何幻想都如夢破滅,民眾聲討中共的抗暴之勢猶烈。
天道行健,天理昭彰。「一黨之天下」「獨佔天下利益」「不仁、不德、不義、不道」的中共,背離天道、失盡民心,塗炭生靈。上天有好生之德,能允許中共繼續敗壞眾生嗎?君不見現今天下亂象紛呈皆是中共將亡的徵兆,君不見已有一億四千萬明智的中國人拋棄了中共、遠離邪惡、選擇新生。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想必姜子牙如在當朝,亦會毅然決然的辦理「三退」。中共將亡,誰願與邪惡為伍,選擇陪葬呢?
------------------------------
【大紀元2012年03月24日訊】姜子牙。名姜尚,又名姜尚,又稱師尚父,太公望,齊太公,呂牙,子牙。炎帝的後裔,是炎帝的五十四世孫,伯夷三十二世孫。

姜子牙雖是炎帝的後代,但這個身世並未能給他帶來甚麼榮耀。在未能遇到周文王的大半生裡。姜尚一直過著窮困潦倒,動盪不安的生活。青年時,他自認為學得了滿腹韜略,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為國家出一份力。懷著報國之志,來到商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唐寅縣)。然而現實並不像他想像的那般美好,他四處尋人求職,仍得不到當權者的賞識,最後只弄到一個極小的官職。
姜尚眼見紂王荒淫暴虐,忠臣受害,奸佞當權,自己前途渺茫。氣憤不過,辭去官職。為了生活,他去幫人家宰牛賣肉,人家嫌他手腳不利落,將他辭退;他又跑到黃河邊上的孟津去賣酒,他不會做買賣,又虧了本;賣傘趕上天旱;賣扇子趕上天涼;賣甚麼甚麼賠本。民間傳說姜尚最後要了三天飯,好容易有人給了他半快餿乾糧,他剛要拿起要吃,一隻惡犬撲過來咬他的褲腿,彎腰檢棍子來打,捏起的竟是一條蛇,等到甩開蛇,乾糧也被狗吃了,張口剛要罵,一隻烏鴉從頭上飛過,拉的屎正好落在他嘴裡。姜尚活到七十多歲,雖然不得志,但還是很坦然淡定的面對人生。
就在姜尚波瀾不驚的過著每一天,機會來了。聽到西伯侯為了推翻商紂,廣為招賢納士,不少著名的能人,聽到西伯侯廣求賢才的消息,都紛紛跑到周國歸附於他,就連商朝有名的大臣也有跑到周國的。姜尚聽到消息,他也打點好行裝,來到姬昌的西岐城。他沒有貿然去見西伯侯姬昌。他知道自己無名無實,年紀又大,只有用特殊的方式向西伯侯推薦自己,才能得到重用。於是他想出了在文王必經之地渭水溪邊直鉤釣魚的辦法。
這時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正被紂王關押在監獄中。其原因是因為紂王越來荒淫殘暴,嗜殺成性。許多文武重臣被其用殘暴的手法殺害。甚至害死後被剁成肉醬,竟讓臣子們分食,以此來警戒那些反對他的人。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只因歎了口氣,說了句「太過分了!」便被囚禁起來。
姬昌悶坐在監牢裡,無所事事,忽的想起早年在黃河邊上得到一幅圖,(近似於今天的陰陽八卦圖)當時,只覺得好玩,便記在心裏。此時,越想越覺得這幅圖深奧莫測,蘊藏著許多變化和玄機,便潛心研究起來。監牢單調枯燥的生活,使他心無旁鶩,一心求解。終於悟出了其中玄妙,把它演繹成八八六十四掛,三百八十四艾,這就是被後代傳頌的《周易》。
不久,西伯侯姬昌的臣子們將美女、駿馬和珠寶獻於紂王,姬昌獲得自由,回到故地。此後他採用韜晦之策,積蓄力量,勵精圖治。他多方招攬賢人,卻很長時間沒有得到,心裏很是煩悶。
一天,西伯侯姬昌心事重重的出門打獵,出門時,他用八卦推演了一下,得出來的是:「非龍非彪,非熊非羆,所獲者霸主之輔。」心裏感到很是驚奇。他帶著眾人一路前行,走到渭水的支流溪水岸邊,忽見一老者端坐水邊垂釣。老者鬚髮皆白,卻腰板筆挺,雖身著布衣,卻掩飾不住的透出仙風道骨。再看他的釣竿,更是奇特,魚鉤離水面三尺高,沒有魚餌,魚鉤還是直的。
西伯侯姬昌大為驚異,趨步向前,問道:「老人家,你的魚鉤是直的,怎麼能釣到魚?
老人頭也不回,朗聲說道:「此鉤不釣魚,不釣蝦,專釣龍子龍孫,這叫願者上鉤。」
姬昌霍然醒悟,此人就應是卦中的「輔臣」。忙深施一禮:「先生可否借一步說話。」
老人拋了魚桿,傳身站起來:「大人就是要招賢納士的西伯侯?」姬昌道:「正是本人,先生高姓大名?」
「小老兒姓姜名尚,字子牙。」
西伯侯拉著姜子牙的手,坐在河畔的石頭上,兩人攀談起來。姬昌發現姜尚是一個目光遠大,學問淵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的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西伯侯姬昌請姜尚同自己一同上車回到都城,很快就任命其為國師(最高武官,相當於元帥)。
姜尚被任命為國師之後,政治、軍事才能很快顯露出來,姜尚為西伯侯姬昌定下:「修德以安內,施奇以謀商」的大政方針。在具體事物上,良策迭出。彰顯出政治清明,表現在國力倍增。西伯侯則展現出賢明之君的風範,事事與姜尚共議,君臣配合自然默契。
周,迅速興盛壯大起來。
在姜尚的謀劃下,西伯侯姬昌開始進行擴張。他一方面爭取方國,一方面對敵對的方國部落髮動一系列的戰爭。他首先調解了虞(今山西平陸北)、芮(今陝西大荔東)之間的矛盾,爭取到兩國做自己的同盟。隨後,他帥兵西征犬戎和密須(今甘肅靈台西)取得了勝利。接著渡河東征,攻克黎國(今山西長治西南)。
獲勝後,西伯侯又征崇國。崇國是商朝西部的重要同姓諸侯,有相當強大的兵力。周軍傾其全力,並用鉤梯,沖車等攻城器械,攻陷崇城,一舉滅掉崇國。在這次戰爭中,崇人很多被殺死,大批人成為周的俘虜。西伯侯姬昌佔領崇國後,為了鞏固已有的勝利,並繼續向東發展,乃徵調大批奴隸,在泮水西岸修建了都城豐京(今陝西長安西北)。
姬昌遷都於豐都後,開始形成了商朝西方各方國部落的中心,並對商朝形成了步步進逼的勢態,至西伯侯姬昌晚年,姜尚已幫助周形成「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局面。
約西元前一一三四年,西伯侯姬昌病逝,他的長子伯邑考當年亦為紂王殺害。次子姬發即位,是為周武王。
周武王姬發即位後,對姜尚更是推崇備至,拜其為師,稱師尚父,還娶了姜尚的次女為王后。姜尚助姬發推行德政,施仁於民,使周政通人和,諸侯多來歸附。
這個時期的殷商在暴君紂王的統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敗,但軍事上仍有較強實力。姜子牙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準備條件,等待時機。周武王姬發繼位九年時,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將都城由豐遷至鎬,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觀兵」。
這次觀兵實際上是一次為滅商做準備的軍事演習和檢閱。他率大兵先行至畢原(今陝西長安縣內)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在中軍豎起寫有西伯侯姬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孟津,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經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武王和姜太公看到,不少實力很強的諸侯並沒有到孟津歸附。所以此時伐紂,時機還不成熟。姬發在全軍度過黃河之後,又下令全軍返回。並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
又過了兩年,武王探知紂王更加昏庸暴虐忠臣比干、箕子忠言進諫,一個被殺,一個被囚。太師疵、少師強見紂王已不可救藥,亡國在即。抱著商朝宗廟祭器出逃。百姓皆側目而視,箴口不言。姜尚向武王提議,認為滅商條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時至而勿疑」的遺囑,果斷決定發兵伐商,通告各諸侯國向朝歌進軍。出發前,太史卜了一掛,得兆像大凶。姜尚對《易經》可謂大師級人物。他知道「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易經》)的道理。掌握卦義的規律,就是尊崇德的內涵。我正義之師就是崇德之師,崇德之師必有神助,何怕卜凶。
姜尚決定出兵。
毅然率兵車三百乘,警衛武士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向朝歌進發。大軍到達離朝歌七十里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四千乘在等待會合。
紂王聞知周兵已到,調集都中士兵。再加上把囚犯、奴隸、戰俘,武裝起來,共起兵十七萬相迎。雙方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武王在陣前發表了誓詞,歷數商紂的罪惡,說明伐紂的正義性,動員將士們英勇殺敵,決戰開始後,周軍士氣高漲,奮勇殺敵,商紂的軍隊在周軍凌厲的攻勢下,一觸即潰。那些被迫參戰的奴隸、囚徒不願為紂王效命,反把武王看做救星,倒轉矛頭引導周軍北入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由此滅亡。
姜尚的一生,是沉靜而傳奇的一生。從一文不名,到入周拜相,看似偶然,時則必然。中國有句古話:「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德大用,小德小用,無限大穹,自有安排。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勵,轟轟烈烈又高深莫測,實乃大智大慧、全智全能的人物。縱觀其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治國、經濟思想等各個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最著。太史公司馬遷也說太公的軍事戰略思想是後世兵家一直遵循的圭臬。因此說,姜太公稱得上是中華兵家之鼻祖,戰略之淵藪。
-------------------------
李美蓮:從姜子牙議政看中共之無道
更新: 2011-10-06 21:58:08 PM 標籤: 中共 , 無道中共 , 無道
【大紀元2011年10月07日訊】翻開人類的歷史,各朝各代的千古風流人物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大戲中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為今天的人類奠定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與內涵,為人類的歷史譜寫了一曲曲輝煌的樂章。因此,讀史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曲直,區分正邪善惡。

提到周朝,大家知道姜太公為周朝創立一百多年的基業,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姜太公助周武王伐紂,點將封神,其文韜武略為後世所敬仰。
周文王為姜子牙拉車後向他虛心請教治國平天下的良策。子牙說:「王者之國,使民富;霸者之國,使士富;僅存之國,使大夫富;無道之國,使國家富。這叫做上溢而下漏。」
從姜子牙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判斷一個國家的政體是否有道,是否是王者治國就看這個國家的資金流向哪部份人,如果資金流向了民眾、老百姓,說明治國者能為民著想,以民為重,以民為本,這正好符合了儒家「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道理,那他就是王者之國。我國古代不乏這樣的王者之國,如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等都反映了當時君王的治國之道,也可以說他們都是有道明君,現代社會也有這樣的王國,如西方國家的英國、丹麥、瑞典、盧森堡等等。
如果一個國家的資金流向了官吏,這說明做官者都在據國家的財富為己有,想方設法的向自己的腰包裡弄錢,要不貪贓枉法,要不以權謀私,這樣的國家那他就是霸者之國,甚至是僅存之國,其統治者也是無道昏君,大家看看目前中共的前黨魁江澤民給其兒子「悶聲發大財」的家訓正是反映了其只顧自家發財而以權謀私的無道本質,鄧小平的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摸著石頭過河」的「貓論」也是使共產黨的太子黨們先富起來,也是使國家的資金流向了官吏。
維基解密表明中共的中央委員人人在國外有大量存款,貪污受賄,囤積了大量的不義之財,這些官員十分清楚這些非法掠奪的錢款早晚是他們的心病,要麼會被中共拿來當替死鬼,要麼有一天象卡扎菲、穆巴拉克、薩達姆一樣被人民清算,索性把這些錢款存在國外,連老婆孩子一起都送往國外,進而出現大量裸官,甚至出現「大婆村,二奶村」等等,出現了網友們所說的「現在老婆孩子都在中國的當官者只有美國大使洛家輝一人」的現象。這是這些貪官給自己留的一條所謂後路,也是中國人都不相信共產邪惡理論之後,中共只有靠以腐敗來維持政權,使之邪惡政權苟延殘喘,維護其邪惡統治的必然結果。

說中共無道是因為其所作所為與「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道理恰恰相反,一切只為其政權的「維穩」,置老百姓的生死於不顧,不僅對內橫徵暴斂,貪婪無度,而且還拿著人民的血汗錢到非洲、朝鮮、越南、等到處裝闊佬,到處撒錢,今天免這個國家多少無息貸款,明天給那個國家多少無償援助,目的是花錢買朋友,因此完全成為了各種利益之下的「酒肉朋友」,最終落得雞飛蛋打――被拋棄,種種現實中的事例都說明中共是無道之國。
大家還可以看看百度上網友看了姜子牙的治世之道後對此問題的提問:「現今的是中國處於甚麼階段啊?百度最佳答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不管百度上的網友怎樣想,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在思考。現在的整個中共體制按姜子牙的思想的劃定就是到了使國富的階段,就是無道的政府的階段,然後使中共的統治者先富起來,搜刮民脂民膏,貪官橫行,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再者,中共的所謂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從政體,從理論,從傳統,從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和聖人所說的不符,所以從任何方面說中共都是和我們古代聖賢的說法對不上號,從而顯得不倫不類,因為中共是反宇宙,反人類,反傳統,反自然的外來邪靈,也就是到了該像周文王、周武王反紂王那樣起來反抗中共的統治了。
其實,中共從它的鼻祖馬克思那算,就是地地道道的邪教,馬克思是撒旦邪教徒,那馬克思的理論就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因此共產黨宣言的開始就明明白白地寫著:「一個幽靈在歐洲遊蕩著……」,那從共產黨的社會實踐上看,中共也不是一個好東西,除了殺就是搶,起家時就是紅鬍子土匪,然後是在國家政權保護下明火執仗的搶劫,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將農村的財富據為己有,再經過「工商業改造」將城市的財富竊為己有,名為「國有化」,實質就是搶,現在通過「一部份人先富起來」有將國有資產堂而皇之地納入共黨當權者的私人腰包,現在的強拆民房―― 「跑馬圈地」就是這種現象的生動寫照。
中共雖然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外匯儲備,辦奧運,辦世博,辦大運會等等到處裝闊老,粉飾虛假繁榮,都免不了其覆滅的下場,因為它是不掌握真理且無道的邪惡政權,不僅理論是荒唐的異想天開,而社會實踐也是怪物的橫行霸道。
-------------------------
民間傳說:姜子牙堅定赤誠的心

姜子牙/圖片來源:國學網

更新: 2008-09-03 01:26:24 AM 標籤: 民間傳說
姜子牙,名尚,道號飛熊,人稱姜太公,是《封神演義》中的主角。他為什麼會被元始天尊所器重,委以封神的重任呢?


人們都說他心地純,心術正,所以只有他才能完成此事。據說他當年上崑崙山拜師求道之初,就是相當不容易的。他雖然修了三千多年,但只是自修,沒得真傳,所以一直未得正果,還是個飛熊。後來他終於訪到了元始天尊門下,但元始天尊還從來沒收過像他這樣的徒弟,所以拒絕收他。可姜子牙就是鐵了心求道,任怎麼趕就是不走,一有機會就跪在元始天尊面前求師收留。元始天尊一看攆不走他,乾脆就不理睬他了,轉身躺到碧游床上睡覺去了,這一覺就是三百年。醒來一看,飛熊雖然沒了,皮肉骨頭都變成灰了,可是細看還有一個小旋風在那滴溜溜的轉著哪,姜子牙根本就沒離開師父的床前一步。面對此情景,元始天尊也為之感動,就歎了口氣說:「子牙,你起來吧,難得你這麼癡心。」況且姜子牙已熊身化盡,於是就把他收為弟子,傳與真道。

再說封神這件事情,元始天尊有十二弟子,唯獨選中了姜子牙去封神,說明元始天尊對他非常信任。其實《封神榜》的故事在民間早已廣泛流傳。記的我小的時候,農村蓋房子是個大事,特別是主梁落成的時候要舉行莊重的儀式,要請來族長,風水先生,要擺酒席,燒高香,敬天地,謝鄉鄰。上主梁的時候,要做一個小紅布袋,裡面裝上古錢幣,然後把它用紅線繩繫在主梁中央,主持儀式的人還像唱喜歌似的,說一番好聽的話,以示祝賀。其中有一句我聽清楚了,說的是:「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然後說聲起梁,大梁就抬到房架子上去了,落成儀式就結束了

後來我請教別人: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是啥意思?他們告訴我,姜子牙封神的時候,整個封神台上位置都滿了,姜子牙卻忘了給自己留個位置,最後一看梁柁那個地方還有個空,姜子牙說,我就在這呆著吧。後來民間就留下了這麼一個習俗,房屋上梁的時候,都要把太公請來,只要姜太公在這裡,諸神誰也不敢來鬧了,因為諸神都是他親手封的,眾神都服他,服他那顆無私無我的心。 
--------------------
從姜子牙的幾個故事談起

姜子牙像

更新: 2007-07-17 02:23:59 AM 標籤: 神傳文化 , 姜子牙
《封神演義》的故事在大陸是家喻戶曉。姜子牙作為故事中的核心人物,自然是大家所關注的。雖然,看故事的人,各有見解,但如果對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神傳文化──有所了解,那麼姜子牙一些看似有趣的行為,就不是簡單的玩笑了,當能有所體會其涵義,而不至於用今日庸俗之心理牽強附會甚至歪解了。筆者在此談談個人對姜子牙幾個故事的淺見,並借以一窺中國傳統文化的修煉內涵。


為甚麼會有姜子牙封神

封神是件大事,天大的事,是天命所至,無數因緣綜合而成,絕非哪個神仙心血來潮而起。封神這件事情其實是千載難逢的。按《封神演義》第十五回交代:

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

這裏,“成湯合滅,周室當興”,怎麼理解?大家從《封神演義》中看到紂王那些殘暴無恥的行為,有誰還認為這樣的皇帝、朝廷還應該繼續存在呢?所以“合滅”,來自於紂王自身,老天爺不允許他再這樣禍害人間了,紂王把老祖宗的基業都毀了。在這裏,“天命”和常人社會的表現完全結合在一起了,是一體的。所以,中國古代講的“天人合一”,實在是有太多的奧秘在裏面。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半神文化”。而“周室當興”,是說周文王“以德配天”,周文王的仁德《封神演義》中說的很多,自然就要“王”天下了。“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有了“德”,大的可以“王天下”,差一點的,也可以(如姜子牙)“享將相之福”,如果無德,就是帝王也要亡國的。

這裏還有個問題:“神仙犯戒”。原來神仙把握不好也會犯戒,打下紅塵來啊。在《西遊記》裏也有這樣的描述,比如:沙僧、豬八戒都曾是天將,犯了錯誤掉到人間來了。

對修道成仙是有嚴格要求的。如果修不成正果,終究還要在人世間輪迴。在《封神演義》九十九回裏,姜子牙在開始封神前,開讀的玉虛宮元始天尊誥敕裏,是這麼說的:

嗚呼!仙凡路迥,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途分,豈諂媚奸邪所覬竊。縱服氣煉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屍,終歸五百年後之劫;總抱真守一於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證菩提。有心自修持,貪癡未脫;有身已入聖,嗔怒難除。須至往愆累積,劫運相尋。

姜子牙為甚麼要下山封神

姜子牙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三十二歲上山,修了四十年,人間富貴於他早如浮雲飄過了,他根本就不願意下山封神(不像那個申公豹),他是一心想得道成仙的;只可惜根基尚淺,仙道難成,只能把這幾十年的修煉功夫,換成人間的赫赫功名,如此罷了。他下山,實在是他師父元始天尊的安排。其中原由,《封神演義》第十五回交代的清清楚楚,且看:

……天尊曰:“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歲月,今亦有年。修行雖是滾芥投針,望老爺大發慈悲,指迷歸覺,弟子情願在山苦行,必不敢貪戀紅塵富貴,望尊師收錄。”天尊曰:“你命緣如此,必聽於天,豈得違拗?”子牙戀戀難捨。……

如此看來,在歷史上,一人能夠修成得道,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其它條件皆備,如果欠缺上好根基,也難成功。

而當今世界之人,難以數計的千百年輪迴轉生,已經鑄成了開天闢地以來作為人所能有的最好根基,在這宇宙大法──法輪佛法洪傳十方世界、正本清源之際,如果被謊言麻痺,或者抱持偏見,不能正面認識大法、走進大法,實在是不可與言啊。就是已經修煉法輪大法之人,如果不能精進修持,其損失也是難以言喻的。

申公豹為甚麼要跟姜子牙搗亂

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師弟,能做元始天尊的弟子根基應該不會太差,如果堅心修煉,即使不能成仙,也會積累大德,自有好去處。但申公豹對紅塵富貴難以忘懷,對姜子牙下山封神妒忌不已,就已經走入邪道了。既然邪念叢生,申公豹自然也就喪失了作為一個修道人的智慧,當然難以洞察元始天尊如此安排的緣由,卻只在心裏怪師父偏心,實在是愚昧之至。到最後,喪心病狂,違反了自己的諾言,死於非命,以身堵北海眼了。

妒忌心對修煉人是危害極大的,必須要去。在《封神演義》裏,申公豹的妒忌心就極其強烈。

例如,他對姜子牙說:“你說成湯旺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且聽我道來。……”

申公豹的教訓實在慘痛。一個修煉人如果不能保持正念,走上邪路,就會害人害己。而當今之世的猶大,如果還不清醒過來,彌補自己造成的損失,下場會比申公豹更加悲慘。不可不察!

姜子牙為甚麼有那麼多災難

姜子牙的災難,有些是安排好的,但也有很多災難是自己沒把握好招來的。在《封神演義》第十五回裏,元始天尊對姜子牙說:

“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若是應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東海還有一人等你,務要小心。你去吧。”

道兄南極仙翁也叮囑了他。可是姜子牙人心太重,沒有完全聽從師父的話,結果還是應了叫他的人,果真招來了三十六路征伐。且看書中描述:

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才駕土遁,腦後有人叫:“姜子牙!”子牙曰:“當真有人叫。不可應他。”後邊又叫:“子牙公!”也不應。又叫:“姜丞相!”也不應。連聲叫三五次,見子牙不應,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舊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極人臣,獨不思在玉虛宮與你學道四十年,今日連呼你數次,應也不應!”子牙聽得如此言語,只得回頭看時,見一道人。……

姜子牙為甚麼開始不應最後應了呢?是最後那段話打動了他,他動了故人之情,一個共同修煉四十年的道友在叫你呢,你應還是不應?姜子牙在這個問題上沒把握住,結果惹下大禍。

這還沒完。姜子牙接著又被“小幻術”迷惑,差點要燒封神榜,闖下天大之禍。且看書中描述:

申公豹曰:“姜子牙,你不過五行之術,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將首級取將下來,往空中一擲,遍遊千萬里,紅雲托接,復入頸項上,依舊還元返本,又復能言。似此等道術,不枉學道一場。你有何能,敢保周滅紂!你依我燒了‘封神榜’,同吾往朝歌,亦不失丞相之位。”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頭乃六陽之首,刎將下來,遊千萬里,復入頸項上,還能復舊,有這樣的法術,自是稀罕。”乃曰:“兄弟,你把頭取下來。果能如此起在空中,復能依舊,我便把‘封神榜’燒了,同你往朝歌去。”申公豹曰:“不可失信!”子牙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重若泰山,豈有失信之理。”……

如果不是南極仙翁幫忙,姜子牙真要被申公豹所惑,那可“怎麼了”?

這仍然沒完。在道兄南極仙翁點出了申公豹的禍心後,姜子牙又以小人之仁請求道兄南極仙翁放過申公豹。姜子牙還是沒有看透申公豹。為甚麼沒看明白?還是人心。且看書中描述:

仙翁指子牙曰:“……我故叫白鶴童化一隻仙鶴,銜了他的頭往南海去,過了一時三刻,死了這孽障,你才無患。”子牙曰:“道兄,你既知道,可以饒了他罷。道心無處不慈悲,憐恤他多年道行,數載功夫,丹成九轉,龍交虎成,真為可惜!”南極仙翁曰:“你饒了他;他不饒你。那時三十六路兵來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就說:“後面有兵來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義。”……申公豹慚愧,不敢回言,上了白額虎,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頃刻成血海,白骨積如山!”申公豹恨恨而去。

所以,對於一個修煉人,任何一顆人心沒去,都是危險的,如果肩負著重大使命,那可能帶來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的。

姜子牙怎樣釣魚

當日姜尚西走至岐州南四十里地、虢縣南十里、有渭水河岸有□溪之水。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武王伐紂平話》)

後人都知道“姜太公釣──願者上鉤”這個成語,卻忽略了姜子牙釣魚的方式,以為是個玩笑話。其實這個釣魚方式裏面大有奧秘:姜子牙是個修道人,修道人不能殺生,所以姜子牙要“直鉤”、“不用香餌之食”;至於“離水面三尺”,那是給常人看的,要大家知道他的與眾不同,好引文王來。

姜子牙雖然被師父安排下山封神,但他對修道之事始終不能忘懷,所以時刻還是以修道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書中多有描述。比如對夫妻之事,在《封神演義》第十五回裏,這樣寫道:

話說子牙成親之後,終日思慕崑侖,只慮大道不成,心中不悅,那裏有心情與馬氏暮樂朝歡。

一個修煉人,在常人社會中,如果一旦放鬆自己,縱情享受,那麼就毀於一旦了。不可不慎!

修煉者深受常人社會敬仰

中國近代以前,社會上對修煉人是非常尊崇的。比如《水滸》中,魯提轄殺了人,為躲避刑罰,就出家當了和尚,官府也就不追究了,因為人都“出家”了,官府只能管常人的事情。在《封神演義》最後一回裏,當大功告成武王分封天下之際,李靖等七個修道人雖曾立下汗馬功勞,卻不要富貴,對武王說:

“臣等原繫山谷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得師命。凡紅塵富貴、功名、爵祿,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今日特拜辭皇上。望陛下敕臣等歸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武王無奈,於是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別,請看這個細節:

李靖等復上前叩謝曰:“臣等有何德能,敢勞陛下御駕親臨賜宴,使臣等不勝感激!”武王用手挽住,慰之曰:“今日卿等歸山,乃方外神仙,朕與卿已無君臣之屬,卿等幸毋過謙……”

武王以天子之尊,與李靖等修道人也是平等相待,過去的君臣之屬也已經過去了。這個細節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事實:修煉人不受常人社會的管轄(當然不是說修煉人可以破壞常人社會的正常道德和管理),從天子到庶民對修煉人都是非常景仰的。

而當今中共對法輪功修煉者的野蠻迫害,實在是人神共憤!
--------------------------
東海許州人姜子牙三十二歲上崑崙山跟隨元始天尊修道。修了四十年,元始天尊說他“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於是打發他下山了。


為了謀生,姜子牙編了竹笊,挑到七十里外的朝歌城來賣,從早賣到晚,也沒賣掉一個,餓著肚子又挑了回來。姜子牙用小麥磨了幹面,又擔到朝歌來賣,走遍四門也沒碰到賣主。好容易來了一人要買一文錢的,子牙放下擔子,低頭給撮面。忽然有人喊:“馬驚了!”見一匹受驚的軍馬飛奔而過,擔子上的繩子掛住了那飛馬的蹄子,把一籮面拖出五六丈遠,全潑在地上;一陣狂風,將面刮個乾淨。

子牙在朝歌南門開了間飯鋪,殺豬宰羊,蒸了點心,收拾酒飲齊整,子牙掌櫃坐在裏面。從早晨到已牌時候,鬼也不上門;及至午時,又傾盆大雨。天氣炎熱,豬羊肴饌,被這陣暑氣一蒸,頓時臭了,點心餿了,酒都酸了;子牙坐得沒趣,叫眾伙計:“你們把酒肴都吃了罷,再過一時可惜了!”

子牙又去販賣牛馬豬羊。非止一日,那日販了許多豬羊,趕往朝歌來賣。這一年因為朝歌半年不曾落雨。天子百姓祈禱,禁了屠沽告示,曉諭軍民人等,各門張掛。子牙失於打點,把牛馬豬羊往城裏趕,被城門軍士叫聲:“違禁犯法拿了!” 子牙聽見,就抽身跑了;牛馬牲口,俱被入官,子牙只得束手歸來。於是,子牙在朝歌城裏為人算命糊口,不想識破了玉石琵琶精,由此得罪了商紂王的寵妃妲己。朝歌無法容身,可是他妻子嫌他沒本事,死活不願跟他,姜子牙只好獨自一人逃走了。

二十年後,周文王在渭水邊遇到八十多歲的姜子牙,請他出來做了宰相,作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
姜子牙在歷史上,有其評價。本文想談的是《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看看為了元始天尊要他到人間封神,他吃了多少紅塵之苦。


*緣起

元始天尊看見天象變化,成湯當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想將相之福,恰逢其數。

於是,他便把姜子牙叫來問:「你上崑崙山多久了?」子牙回答:「弟子三十二歲上山,如今虛度七十二歲了。」

元始天尊說::「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當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對一個修道人來講,要他回去人間當人,這真是難事。於是,姜子牙哀告,說自己是真心出家,請天尊慈悲,自己願在山苦行,不敢貪戀紅塵富貴。求師尊收錄。

天尊說:「你命緣如此,必聽乎天,豈得違拗?」子牙戀戀難捨,幸有南極仙翁勸告,還說:「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

天尊早知道他會遇到甚麼事,便給他八句偈子,後日都有應驗。前兩句是:「一十年來窘迫鄉,耐心守分且安然」

*婚姻

重回人間的姜子牙面臨的就是生活。他想自己沒親戚,這得到哪去好?自己好像失林的飛鳥,無一枝可棲。

忽然想起朝歌城中有一結拜兄弟宋異人,便去投奔。宋異人殷勤接待,便問子牙,在崑崙山在崑崙山四十年,學些甚麼道術?子牙說:「挑水澆松、種桃燒火、搧爐煉丹。」宋異人說:「這是下人做的,今天你回來了,不如做個事業,何必出家?你就住我家吧!」

後來,宋異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便要幫姜子牙議一門親事。子牙搖手說:「仁兄,此事再議!」

隔天,宋異人便自去了。對方馬員外說,你宋異人介紹的一定沒問題。

宋異人一進屋,便向姜子牙恭喜:「相逢千里,會合姻緣」。子牙卻說:「今日時辰不好。」子牙又問:「是哪家女子?」宋異人說:「馬洪之女,才貌雙金,正好配賢弟;這女子今年六十八歲,尚是黃花女兒。」

這是天緣遇合,不是強求,有詩曰:

離卻崑崙到帝邦,子牙今日娶妻房;六十八歲黃花女,七十又二作新郎

*工作

話說子牙成親之後,終日思慕崑崙,只慮大道不成,心中不悅,哪有心思與馬氏暮樂朝歡?馬氏不知子牙心事,只說子牙是無用之物。

兩個月過去了,馬氏告訴子牙,今天宋伯伯在,我們夫妻可以安閒自在;假如哪天怎麼了,我和你要怎麼生活?

我勸你做些生意,以防我夫妻後事。子牙說:「賢妻說的是!」

馬氏又問:「你會做甚麼生意?」子牙說:「我三十二歲在崑崙山學道,不通世務生意,只會編竹籠子」馬氏說,這也好,後邊正好有竹子,編一些來賣,大小都是生意。

子牙背了去賣,來去七十里,連一個也賣不出去,肩頭都壓腫了。馬氏看見子牙一擔去,還是一擔回來,心裡就不高興。子牙也有些氣,竟說:「朝歌城,一定不用竹籠子,不然怎麼一個也賣不出去。」兩個夫妻吵了起來。

宋異人看他們吵起來,便說,你們何必呢?你家就算三四十口人,我也養的起,幹嘛去做生意。

馬氏說,你是好意,可是我們夫妻不可一世靠人。

後來,子牙便去朝歌城賣麵條。

還是一樣賣不出去,子牙肚子餓、擔子重、肩頭又痛了起來。便坐下來歇一回,自嘆運蹇時乖,作詩一首:

四八崑崙訪道玄,豈知緣淺不能全?紅塵黯黯難睜眼,浮世紛紛怎托肩?
借得一枝棲止處,金枷玉鎖又來纏;何時得遂平生志,靜坐溪頭學老禪。

剛一站起來,就有人來買麵。子牙很高興,可是一聽那人只買一文錢,又不好不賣,低頭撮麵,這時,一陣人馬狂掃過來,所有的麵粉,隨著狂風,全完了。那個買麵的人也走了。

馬氏看見子牙空籮回來,大喜:「朝歌城裡,麵好賣!」子牙說:「只賣了一文錢。」馬氏說:「那想都是人家賒帳了!」子牙滿肚委屈,沒好氣,便把前因後果說了,順便罵道:「卻不是你這個賤人惹的事!」

馬氏一聽,劈頭蓋臉:「不是你無用,反來怨我!真是飯囊衣架,唯知飲食之徒」這一下,子牙也反罵回去。

宋異人一聽,笑了起來,擔把麵值甚麼錢?吵成這樣。

他說沒關係,「人以運為主,花逢時發」;「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得人無得運時!」賢弟不必如此辛苦,朝歌城裡三五十座酒飯店,都是我的。我看,每一家店讓你開一日,輪流做生涯,週而復始,卻不是好。

子牙謝過,隔天便到其中一家去開張。

那天,子牙掌櫃做裡邊,外面做手宰豬宰羊,準備酒菜。想不到,一來子牙是萬神總領,他一坐裡邊,那些吃吃喝喝的鬼都不敢上門。

天氣又熱,暑氣一蒸,點心餿了、酒也酸了,子牙還是沒有當掌櫃的命。

宋異人聽子牙說,便說沒關係,給他五十兩銀子,讓人陪他去走集場販賣豬羊。宋異人說:「難道活東西也會發臭?」

想不到,紂王失政,朝歌城半年未曾下雨。當日天子求雨,示令禁屠。子牙不知道,還趕著牲口往城裡去,城門看役,看見了,便喊:「違法犯禁的都拿了!」

子牙抽身就跑了,又損了一筆錢。

宋異人還是安慰他。

*子牙抓妖

子牙和宋異人來到後花園,子牙說:「仁兄這塊空地,怎麼不起造五間樓?」宋異人說:「賢弟懂風水?」子牙便說:「小弟略知一二,此處若造一樓,按風水有三十六條玉帶,金帶有一升芝麻之數。」

異人說,這裡一起樓便燒,所以就算了。

子牙說,我選一吉辰,你只管造,我替你壓邪氣。

那天,果然五個精靈作怪子牙披髮仗劍,用手一指,喝道:「孽畜不落,更待何時!」那些精靈紛紛現形,子牙本來要誅戮,可是那幾個妖怪求子牙大發慈悲,於是子牙便要他們到西岐,日後搬泥運土,幫助聲討無道。

當時,馬氏看見了子牙抓妖,卻不清楚怎麼回事,便向旁邊的孫氏抱怨:「大娘!你聽聽子牙自己說話,這樣的人一生不長進,說鬼話的人,怎得有升騰的日子?」

她越說越氣,便走到子牙面前:「你在這裡與誰講話?」子牙道:「你女人家不知道,方才壓妖。」馬氏說:「自己說鬼話,壓甚麼妖?」子牙說:「說了,你也不知道。」

兩個人又吵了起來!

後來,宋異人資助子牙,開了一個命相館。由於子牙算的準,很快聲名便傳開了。

有一天,剛好路過一個琵琶精,她剛要入宮看妲己,在宮裡面吃人。

這琵琶精心一動,便化身為一個婦人,要試試子牙。子牙一看是妖精,便要除妖。子牙不動聲色,要妖精把手伸出,子牙一把,扣住了寸關尺脈不放,一雙眼睛運上火眼金精,盯住妖怪。

那妖怪叫起來,說自己是女流,大罵子牙拿住自己的手不放,還看著自己。旁人也都罵子牙無禮。

子牙一想,要是放了去,更是有理說不清。既然自己拿住了,就要除妖,顯顯手段。於是,拿起紫石硯,便打死琵琶精。為免它走脫軀殼,子牙依舊扣住脈門不放。

這一下不得了,子牙被押到官裡去。比干聽眾人眾口一詞,認定子牙是術士,貪愛美色,逼姦不從,所以行兇。子牙分辨此女是妖精,任誰也不信。

後來,事情鬧到紂王那裡去。

紂王問子牙,這女人是人像,不是妖精;如果是妖精,為甚麼沒破綻?

於是,子牙說明一番。紂王傳旨,子牙便先用符印鎮住妖怪原形,才放了手。隨後,脫了她的衣服,前心用符,後心用印。拖到柴火上,燒了兩個時辰,還沒焦爛。這時,紂王相信這真是妖精,便問子牙,這是甚麼精?

子牙便起三昧真火,燒出妖精原形。妖精火光中跳起,大罵子牙,不久便燒出一面玉石琵琶。

原來,這都是要敗壞紂王的安排。

後來,妲己要害子牙,便蠱禍紂王要起造鹿台,還要子牙去監造。子牙看看不行,紂王無道,便要離開朝中。

子牙在朝中,紂王要拿他,他借水一遁,便跑了。


被要求離婚

子牙一回家,馬氏便來迎接:「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子牙說:「我如今不做官了!」馬氏大驚,直問為甚麼!

姜子牙從頭說起,曉以大義。他說:「紂王非我之主,娘子你和我同往西岐,守命待時。我一日時來運至,官居顯爵,極品當朝,人臣第一,方不負我心中實學。」

馬氏笑他迂,又不是讀書人,也沒學歷,不過是江湖術士。天幸做了大夫,天子之德不淺,還要你去造台,乃是叫你監工而已。而且薪水也不錯,你不要管他這分工作幹甚麼的,只管把錢賺回家。唉!還是你命薄,只能當江湖術士。

子牙耐著性子,再解釋,要娘子同去西岐。日後,好歹也是一品夫人。

馬氏恥笑他,現成官沒福份做,要空拳支手到別處尋?你已經走投無路了,還在胡思亂想。捨近求遠,還想官居一品?

子牙還是解釋:「你女人家不知遠大。天數有定,遲早有期,各自有主。你隨我到西岐,自有下落。一日時來,富貴自是不淺。」

馬氏說:「我和你夫妻緣分只到得如此,我生長於朝歌,絕不往外國去。從今說過,你行你的,我幹我的,再無他說。」子牙說道:「娘子此言錯說了!嫁雞怎麼不隨雞飛?夫妻豈有分離之理?」

馬氏曰:「我本是朝歌女子,哪裡去離鄉背井?子牙你實際一些,寫一張離婚證明給我,各投生路。」

子牙又一再挽留,奈何馬氏無顧戀之心。子牙只得放棄。後來子牙做別宋異人,離開朝歌。開始了另一個階段。

他幹的事是元始天尊交代的,不是人能理解的。

走筆至此,筆者感而詩曰:

孤身下崑崙
紅塵事紛紛
萬般隨因緣
半點不由人
情慾金枷鎖
修道志益堅
生計難自理
坐嘆紅塵困
伏妖神威顯
凡人怎得見
眾口千夫指
火燒琵琶精
難為朝歌臣
西去效明主
妻子休夫去
恩情從此分
子牙孤身輕
代師來封神
功成圓滿時
方能回崑崙
-----------------------------
中國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為昏君臨政,或為奸臣當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順乎天意,重整華夷。又有文臣武將,明辨天意,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大業。
姜子牙原來在昏君紂王治下為官。然而他看出紂王的末路,明智地棄商投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相。
姜太公,周朝齊國的始祖呂尚。本姓姜,呂氏,名尚,字子牙。傳說周文王遇見呂尚時,高興地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為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又尊為師尚父。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最后封于齊,俗稱姜太公。
呂尚家道沒落,窮困不堪。生逢商朝亂世。他從小聰明伶俐,博聞強記,身怀安邦治國之術。終于,呂尚有机會在商紂王手下擔任下大夫的職務,可是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他脯醢大臣,役使諸侯,殘害百姓,因而當時社會十分黑暗,政治極度腐敗。商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末日即將來臨。
ADVERTISING

壯心不已的呂尚,自然能夠審時度勢,清醒地看到這一點。一天,紂王宣召呂尚,要他監造“鹿台”。根据要求,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班宇,殿閣重檐,瑪瑙砌就欄杆,寶石妝成棟梁。呂尚看了圖樣,心想:“朝歌(商朝都城)并不是我久居之地。鹿台之工,勞民傷財。我要用言語來勸諫。這昏君一定不听,罪當炮烙。我不如虛擬應付,就此脫身,有何不可!”表面應承一番這后,呂尚赶忙回到家中。他的老婆馬氏連忙迎了上來,說:“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呂尚冷冷地說: “我如今不做官了。”馬氏大惊,“這是為什么?” 呂尚說:“紂王听信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難。我想紂王并非我的明主。娘子,我同你到西歧去,守時候命。……” 呂尚此說的西歧,就是西伯侯姬昌(后為周文王)統治下的諸侯國周國。這姬昌當政期間,篤行仁義,敬老慈少,積極羅致人才,注意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富民政治,因而國力逐漸強盛,社會秩序井然。四方諸侯望風依附,遠近百姓悉心歸向。總之,姬昌所統治下的周國,已日益發展變為埋葬商王朝的強盛的諸侯國。
《史記· 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呂尚离開了商紂王,去輔助周文王,成為文王的軍師。在呂尚的謀略下,武王征伐商紂王,牧野之戰,商朝全軍覆沒。《史記· 周本紀》中對商紂王的結局是這樣寫道的:“紂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暴虐無道的商紂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終于滅亡了。
當今中國,是非好坏不分,亂象遍地,天怒人怨。如此以往,末朝之運難逃。明者當洁身自好;智者當順天意而行。莫為歷史車輪下的輾塵。
-------------------------------
以史為鑒﹕ 棄紂投周的姜子牙
更新: 2003-06-13 22:12:39 PM 標籤: 以史為鑒
【大紀元6月14日訊】中國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為昏君臨政,或為奸臣當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順乎天意,重整華夷。又有文臣武將,明辨天意,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大業。


  姜子牙原來在昏君紂王治下為官。然而他看出紂王的末路,明智地棄商投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相。

  姜太公,周朝齊國的始祖呂尚。本姓姜,呂氏,名尚,字子牙。傳說周文王遇見呂尚時,高興地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為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又尊為師尚父。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最後封於齊,俗稱姜太公。呂尚家道沒落,窮困不堪。生逢商朝亂世。他從小聰明伶俐,博聞強記,身懷安邦治國之術。終於,呂尚有機會在商紂王手下擔任下大夫的職務,可是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他脯醢大臣,役使諸侯,殘害百姓,因而當時社會十分黑暗,政治極度腐敗。商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末日即將來簍。壯心不已的呂尚,自然能夠審時度勢,清醒地看到這一點。一天,紂王宣召呂尚,要他監造「鹿台」。根據要求,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班宇,殿閣重簷,瑪瑙砌就欄杆,寶石妝成棟樑。呂尚看了圖樣,心想:「朝歌(商朝都城)並不是我久居之地。鹿台之工,勞民傷財。我要用言語來勸諫。這昏君一定不聽,罪當炮烙。我不如虛擬應付,就此脫身,有何不可!」表面應承一番這後,呂尚趕忙回到家中。他的老婆馬氏連忙迎了上來,說:「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呂尚冷冷地說: 「我如今不做官了。」馬氏大驚,「這是為什麼?」 呂尚說:「紂王聽信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萬民遭殃,黎庶有難。我想紂王並非我的明主。娘子,我同你到西歧去,守時候命。」 呂尚此說的西歧,就是西伯侯姬昌(後為周文王)統治下的諸侯國周國。這姬昌當政期間,篤行仁義,敬老慈少,積極羅致人才,注意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富民政治,因而國力逐漸強盛,社會秩序井然。四方諸侯望風依附,遠近百姓悉心歸向。總之,姬昌所統治下的周國,已日益發展變為埋葬商王朝的強盛的諸侯國。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呂尚離開了商紂王,去輔助周文王,成為文王的軍師。在呂尚的謀略下,武王征伐商紂王,牧野之戰,商朝全軍覆沒。《史記周本紀》中對商紂王的結局是這樣寫道的:「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暴虐無道的商紂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終於滅亡了。

  當今中國,是非好壞不分,亂象遍地,天怒人怨。如此以往,末朝之運難逃。明者當潔身自好;智者當順天意而行。莫為歷史車輪下的輾塵。
--------------------------------
以史為鑑:棄紂投周的姜子牙

更新: 2003-02-13 07:14:02 AM 標籤: 以史為鑑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3日訊】中國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為昏君臨政,或為奸臣當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順乎天意,重整華夷。又有文臣武將,明辨天意,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大業。


姜子牙原來在昏君紂王治下為官。然而他看出紂王的末路,明智地棄商投周,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名相。

姜太公,周朝齊國的始祖呂尚。本姓姜,呂氏,名尚,字子牙。傳說周文王遇見呂尚時,高興地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為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又尊為師尚父。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最後封於齊,俗稱姜太公。

呂尚家道沒落,窮困不堪。生逢商朝亂世。他從小聰明伶俐,博聞強記,身懷安邦治國之術。終於,呂尚有機會在商紂王手下擔任下大夫的職務,可是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他脯醢大臣,役使諸侯,殘害百姓,因而當時社會十分黑暗,政治極度腐敗。商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末日即將來臨。

壯心不已的呂尚,自然能夠審時度勢,清醒地看到這一點。一天,紂王宣召呂尚,要他監造“鹿台”。根據要求,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玉宇,殿閣重簷,瑪瑙砌就欄桿,寶石妝成棟樑。呂尚看了圖樣,心想:“朝歌(商朝都城)並不是我久居之地。鹿台之工,勞民傷財。我要用言語來勸諫。這昏君一定不聽,罪當炮烙。我不如虛擬應付,就此脫身,有何不可!”表面應承一番之後,呂尚趕忙回到家中。他的老婆馬氏連忙迎了上來,說:“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呂尚冷冷地說: “我如今不做官了。”馬氏大驚,“這是為什麼?” 呂尚說:“紂王聽信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萬民遭殃,黎庶有難。我想紂王並非我的明主。娘子,我同你到西歧去,守時候命。……” 呂尚此說的西歧,就是西伯侯姬昌(後為周文王)統治下的諸侯國周國。這姬昌當政期問,篤行仁義,敬老慈少,積極羅致人才,注意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富民政治,因而國力逐漸強盛,社會秩序井然。四方諸侯望風依附,遠近百姓悉心歸向。總之,姬昌所統治下的周國,已日益發展變為埋葬商王朝的強盛的諸侯國。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呂尚離開了商紂王,去輔助周文王,成為文王的軍師。在呂尚的謀略下,武王征伐商紂王,牧野之戰,商朝全軍覆沒。《史記﹒周本紀》中對商紂王的結局是這樣寫道的:“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暴虐無道的商紂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終於滅亡了。

當今中國,是非好壞不分,亂象遍地,天怒人怨。如此以往,末朝之運難逃。明者當潔身自好;智者當順天意而行。莫為歷史車輪下的輾塵。
-------------------------------

 

李欣/中新網

2015-09-12 13:51來自中國政庫

字號
姜太公後裔代表祭拜先祖。
 
中新網臨淄9月12日消息,來自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各地的薑氏、高氏、丘(邱)氏、連氏等姜太公後裔宗親共500餘人9月12日在姜太公封地齊國故都臨淄,祭奠祖先姜太公誕辰3154週年。
 
清晨7時30分,山東臨淄齊文化廣場太公湖畔,500餘位後裔佩戴明黃色祭奠綬帶肅立在太公雕像下,各宗親會會旗沿太公雕像兩側排開。
 
在《齊韶九成》之《祭禮》音樂中,姜太公誕辰3154年祭祀開始。鐘鳴九響,臨淄區政協副主席苗玉恭讀祭文:“太公尚父,東海上人,胸懷天下,心系民生……其德立風俗,其法震天下……”在場太公後裔向姜太公像行三鞠躬禮,祭奠先祖。
 
主持祭祀典禮的臨淄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楊繼紅表示,姜尚興周建齊,其倡導的“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重商興農”政策,“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的精神奠定了齊文化。齊文化至今仍影響深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承太公遺德遺風、弘揚齊文化優秀傳統,特別在姜太公誕辰週年舉行祭禮大典。
 
連續多年到臨淄祭祖的世界姜氏宗親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韓國晉州姜氏姜錫星介紹,韓國目前有130萬到150萬的薑氏後裔。本次共有130餘位韓國姜氏後裔到臨淄祭祖。9月11日下午,來自韓國的薑太公後裔還單獨在太公雕像前舉行了古裝祭祀活動。
 
記者採訪獲悉,按歷史資料記載,當今遍布世界各地的102個姓氏都由姜姓繁衍而來,其中包括姜、呂、丘(邱)、高、崔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等38個複姓,其中崔、丘(邱)、高、姜、呂等為大姓。
 
經歷史計年推算,姜太公的公曆誕辰日為9月12日,因此自2003年起,海內外的薑氏後裔便齊聚在姜太公的封地齊國故都臨淄,舉行大型祭祀祖先活動。
 
當天第十二屆齊文化節也同時開幕,當地政府圍繞蹴鞠、尋古、聞韶等主題安排了系列齊文化主題活動。中國目前最大的以足球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也在足球起源地臨淄開館。
 
臨淄是周代齊國故都,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初的薑太公封齊建國。姜太公即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孟子》、《史記》、《呂氏春秋》等中國典籍都對姜子牙其人其事都有所記載。以薑子牙輔佐周室討伐商紂為歷史背景的中國古代神魔小說《封神榜》,將薑子牙神化,也令其人其事廣為流傳。

姜太公誕辰3154週年海內外姜太公後裔山東祭祖(圖)

中國新聞網2015/09/12 13:36

9月12日來自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各地的薑氏、高氏、丘(邱)氏、連氏等姜太公後裔宗親共500餘人9月12日在姜太公封地齊國故都臨淄,祭奠祖先姜太公誕辰3154週年。圖為,樂舞祭祀。李欣攝

原標題:姜太公誕辰3154週年海內外姜太公後裔臨淄祭祖

中新網臨淄9月12日電(李欣)來自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各地的薑氏、高氏、丘(邱)氏、連氏等姜太公後裔宗親共500餘人9月12日在姜太公封地齊國故都臨淄,祭奠祖先姜太公誕辰3154週年。

清晨7:30分,臨淄齊文化廣場太公湖畔,500餘位後裔佩戴明黃色祭奠綬帶肅立在太公雕像下,各宗親會會旗沿太公雕像兩側排開。

在《齊韶九成》之《祭禮》音樂中,姜太公誕辰3154年祭祀開始。鐘鳴九響,臨淄區政協副主席苗玉恭讀祭文:“太公尚父,東海上人,胸懷天下,心系民生……其德立風俗,其法震天下……”。在場太公後裔向姜太公像行三鞠躬禮,祭奠先祖。

主持祭祀典禮的臨淄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楊繼紅表示,姜尚興周建齊,其倡導的“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重商興農”政策,“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的精神奠定了齊文化。齊文化至今仍影響深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承太公遺德遺風、弘揚齊文化優秀傳統,特別在姜太公誕辰週年舉行祭禮大典。

連續多年到臨淄祭祖的世界姜氏宗親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韓國晉州姜氏姜錫星介紹,韓國目前有130萬到150萬的薑氏後裔。本次共有130餘位韓國姜氏後裔到臨淄祭祖。11日下午,來自韓國的薑太公後裔還單獨在太公雕像前舉行了古裝祭祀活動。

記者採訪獲悉,按歷史資料記載,當今遍布世界各地的102個姓氏都由姜姓繁衍而來,其中包括姜、呂、丘(邱)、高、崔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等38個複姓,其中崔、丘(邱)、高、姜、呂等為大姓。

經歷史計年推算,姜太公的公曆誕辰日為9月12日,因此自2003年起,海內外的薑氏後裔便齊聚在姜太公的封地齊國故都臨淄,舉行大型祭祀祖先活動。

當天第十二屆齊文化節也同時開幕,當地政府圍繞蹴鞠、尋古、聞韶等主題安排了系列齊文化主題活動。中國目前最大的以足球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也在足球起源地臨淄開館。

臨淄是周代齊國故都,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初的薑太公封齊建國。姜太公即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孟子》、《史記》、《呂氏春秋》等中國典籍都對姜子牙其人其事都有所記載。以薑子牙輔佐周室討伐商紂為歷史背景的中國古代神魔小說《封神榜》,將薑子牙神化,也令其人其事廣為流傳。(完)

------------------------

--------------------------------------------------

周文王拜訪在渭水邊隱居垂釣的姜太公,邀請他入朝輔政。(網絡圖片)

伊人究竟在何方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夢想的追尋,總難免經歷考驗;尋訪珍貴的人與事,更需穿越道路崎嶇。當目標彷彿就在前方,卻若即若離,似遠忽近,是否能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可以遵循呢?

《詩經‧秦風‧蒹葭》篇是許多人反覆吟詠的美麗作品,「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深刻描述出了許多人在追尋愛情過程中歷經考驗,伊人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

然而在這首詩中被苦苦追尋的「伊人」究竟是誰呢?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回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回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蘆葦密密又蒼蒼,潔白的露水凝結成霜。
我思念的那個人哪,就在河水之旁。
逆著水流去尋找,道路險阻而漫長;
順著水流去尋找,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密密又蒼蒼,潔白的露水還沒全乾。
我思念的那個人哪,就在河水邊上。
逆著水流去尋找,道路險陡而攀升;
順著水流去尋找,彷彿就在水中高地上。
蘆葦一片密密又蒼蒼,潔白的露水還沒消融。
我思念的那個人哪,就在河水岸旁。
逆著水流去尋找,道路迂迴而彎曲;
順著水流去尋找,彷彿就在水中沙洲上。

在秋日的清晨,晨霧瀰漫,露水還在葉片上呢,雪白的蘆葦隨風搖晃著,那心中思慕的人哪,她彷彿就在水邊,卻不知應該如何才能接近她。……

「蒹葭」就是蘆葦,這首詩分為三段,藉由換用辭彙來營造層層遞進的效果。蒼蒼、凄凄、采采,都是茂盛的樣子,然而又有色彩上愈加明亮的效果。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露水剛結成霜,露水還沒有曬乾、露水即將消融,這顯示出時間的改變,太陽熱度的增加。晨霧終於散去了,伊人的身影也愈加清晰。……「伊人」就是「那個人」,這樣的稱謂也可見追尋的對象在詩人心目中的份量。

但是要怎麼樣才能讓伊人與自己一同歸去呢?詩人先是選擇逆流而上,卻發現道路漫長、道路攀升、道路迂迴不定;最後,他決定順流而下,就看見伊人已經在那水中沙洲上了!

有趣的是,詩中伊人的身影忽遠又忽近,一時在水中,一時又在岸旁;逆流固然可以看見她,順流更能夠接近她,如此飄忽的蒙太奇場景,方向東西南北錯亂,難不成伊人非人,不免讓人心生疑竇了。

其實這正是本詩高明之處,詩人所述並不是一個實景,而是一個心境;因為追尋的過程充滿考驗,伊人可望而不可及呀。


蘆葦(王嘉益 / 大紀元)
清朝沈德潛評析〈蒹葭〉這首詩說:「蒼涼彌渺,欲即轉離。名人畫本不能到也。」〈蒹葭〉朦朧的色調,似真似幻的場景,是連最好的畫家都無法描繪出來的呀!

〈蒹葭〉確是一首尋訪伊人的詩,但根據古人的說法,〈蒹葭〉可不是一首情詩,它是描寫「遵禮」與「訪賢」的。

「伊人」是一位隱居在水邊的賢者高士,人們因為仰慕他而想要去見他。而詩中最關鍵的「溯回」、「溯游」兩句,就是在比喻「逆禮」或「順禮」的不同。能夠遵循禮節去尋訪,賢者、高士自然會接近;不懂得順禮,那麼所有的人才都會離棄自己而去。

殷商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姜尚隱居渭水邊終日垂釣為事。西伯姬昌(後來的周文王)出門打獵,與姜尚不期而遇。姬昌向姜尚請教治國的道理,談得非常投機,他說:「您就是太公曾經預言會到來的那位聖人吧!」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同回宮,並拜他為太師,尊稱「太公望」。

姜太公後來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的王業。


周文王拜訪在渭水邊隱居垂釣的姜太公,邀請他入朝輔政。(網絡圖片)
漢朝時,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生下了趙王如意,想要改立他為太子。原配呂后趕緊找張良想辦法。張良教導太子卑辭安車以迎商山四皓。太子果然非常有禮節地請出了這四位隱居在商山上的老人,並時時將他們帶在身邊。

在一次宴會中,劉邦看見了商山四皓,他非常驚訝,問道:「我邀請你們已經好幾年了,你們總是逃避我,現在為什麼卻自己跑來,跟在我兒子身邊呢?」

四位老人說:「陛下,您總是看不起人,又喜歡罵人,我們義不受辱啊,只好躲起來了。但是太子為人非常地仁孝,又對賢士有禮貌,天下人沒有一個不是伸長了脖子等著為太子效命呢,所以我們就來了。」

宴會結束後,劉邦對戚夫人說:「我是想要換掉太子,但是他翅膀上毛羽已經長好了呀,很難再動搖他了!」

尊重與禮節,不正是人倫的最基本道理嗎?不論是愛情的追尋,賢者的探訪,國家的統治,循序漸進,依禮而行,才能贏得對方的真心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