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勝六莊嚴像刺繡唐卡清代西藏
  二勝六莊嚴是藏傳佛教中,八位重要傳承上師。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瞻部洲的六莊嚴,精通 中觀學和龍樹和聖天,精通 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 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唐卡中間是龍樹菩薩,上面是聖天.無著.世親.陳那和法稱,下面繡的是瞻洲二勝。

---------------------------------------------

二勝六莊嚴 @ 大圓覺金剛部落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HAXGsJ

二勝六莊 


“二勝”是指古印度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菩薩和功德光菩薩。
“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是指古印度六位大佛學家:

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戒律,代表釋迦牟尼佛的言教與行持標準,是佛教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自古以來,凡德高望重的佛教徒,必定是持戒精嚴、自律愛他,因而深受人們的敬重和愛戴。二勝六莊嚴像是藏地寺院供奉的主要塑像。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龍樹菩薩(六莊嚴之一)

 


龍樹菩薩是禪宗第十四代祖師,漢地佛教的八大宗派都奉為了祖師,在藏地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
龍樹,遲於釋迦牟尼五六百年(約公元世紀)出生於北印度。他是禪宗第代祖師,也是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二聖”即功德光、釋迦光;“六莊嚴”即龍樹、聖天、無著、世親、陳那、法稱)。幼時就聰敏過人,並且喜愛神秘的學術;在少年時代,曾與同學二人,遍學印度的神秘學;據說練成了“隱身”的法術,便與他的同學夜入王宮,行為不軌,戲弄那些宮女,有些宮女們因此而懷孕了,這件事震驚了整個王宮。國王用盡了種種辦法,甚至請術士入宮捉妖也都沒有辦法阻止;後來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認為不是“鬼怪”,就一定是人所為。於是,連夜在宮中佈設防護,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隨意向空中揮刀刺殺,只有國王周圍一丈以內不准侵入;結果,他的兩個同學都被殺死,失去了法術的靈驗而顯出了人身;只有龍樹,屏閉了呼吸躲在國王的身後,虔誠向佛禱告,許下懺悔罪惡的心願,立誓“過此一關,即出家為僧”,方免於死。

龍樹出家以後,潛心佛法;不久,就學遍了佛教大、小乘(大乘,準確的說是大眾部佛教或北傳佛教,小乘,即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是佛教的兩個宗派。它實際上是早期佛教——上座部與大眾部信徒之間辯證教理而給予的稱呼。就其真實含義而言,並沒有高低、好壞、貶褒的差別,它們所講和奉行的義理都是佛陀的真實教誨。大小乘的分別主要在於:大乘著重利他,小乘著重自己解脫。大乘有不同的經典,在教義上有所發揮和發展。因恐讀者有高低、大小的誤解,故特此說明。)各派的經典,而且能融會貫通,毫無疑義;於是,就認為佛法不過如此而已,既然釋迦牟尼能夠創立“佛教”,他當然也可以開宗立派。據說:因此而感動龍王現身,歡迎他到龍宮的“藏經閣”去參觀收藏的真正佛學經典。他在龍宮的“藏經閣”中,騎著白馬,走馬觀花地看佛經的經名,竟然三個月都沒有全部看完;因此,大為折服,他放棄了傲慢思想,便向龍王商量,取來人世尚未流傳的《華嚴經》一部。據說,龍樹從龍宮取出的《華嚴經》一共有十萬“偈”(印度最早的原始佛學,喜歡用長短句的詩歌方式記述,後來譯成了中文,經文之外又有長短句一樣的“韻語”,便稱它為“偈語”)。中國佛經中,由梵文翻譯出來的三種《華嚴經》,最完備的一部,也只有捲。據說,龍樹僅只取出原經的萬分之一而已。後來龍樹登台說法,也時常顯現神通,有時聽眾們只看見座上有一圓亮的光環,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等等。

龍樹所著的《中論》,以及與《般若經》有關的《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佛教要典,以及《六十頌如理論》、《破有論》、 《七十空論》、《回諍論》等都是佛學中的重要論典,思精義深,不容忽視。關於密宗的著作,龍樹撰了《五次第論》,該論精要論述了修學“生起”、“圓滿”二次第漸次升進的五個階梯,是一部極其重要的密典,後世有多種注疏。另外還有《密集依法攝要》、《密集金剛續釋》等密典。龍樹的弟子“龍智”著有《生起次第建立次第論》,“龍菩提”著有《五次第釋摩尼論》,“十一音師”著有《金剛大持密道次第》。
至於奠定印度晚期大乘佛學的根基,實由馬鳴菩薩開其先河,使釋迦牟尼佛沒有完成的傳教大業 ——即“般若空觀”與“非空非有”的“中觀”體系,在佛陀過世後四五百年間興起,“中觀”體係後來傳入中國,經過了四五百年的吸收和融合,建立了中國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龍樹菩薩,被中國漢地佛教的八大宗派奉為祖師,如:禪宗、密宗、唯識(法相)、天台、華嚴、三論、成實、淨土等。大體說來,密宗與唯識學一樣,是釋迦牟尼圓寂(滅度)後年間開始,到年間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後期佛學。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提婆菩薩(六莊嚴之一)

提婆菩薩善於辯論,曾折服過許多外道,並幫助他的師父——龍樹宣傳了“中觀”思想和佛教的教義。
提婆尊者,即迦那提婆(簡稱“提婆”)尊者,是禪宗的第代祖師。姓“毘舍羅”,出生比龍樹稍晚,他生於古南印度的興哈拉國(今在斯里蘭卡)。


他是學了龍樹的學說後不久就出家了,並很快成為龍樹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善於辯論,曾折服過許多外道,並幫助他的師父龍樹宣傳了“中觀”思想和佛教的教義。當時,位於印度中部的那爛陀寺遭到外道的迫害,僧人們因辯論不過外道,有的被迫改變信仰,有的被迫讓出寺院,當地許多的僧人被迫到南印度的吉祥山——龍樹住錫講法的地方求援,龍樹派他的得意門生提婆到那爛陀寺去折服外道,大獲全勝而名聲遠揚。
他的著作有《四百論》、《解卷論》、《正理因成就論 》等;最有名的是《百論》(是《四百論》中的前半部分內容),因該論是“三論宗”主要依據的論典之一(另兩部是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
提婆是龍樹的得意弟子,“中觀”學說全靠他來繼承和弘揚,並傳承下去。印度後期大乘佛學,由龍樹、提婆,後遞至無著、世親,就產生了不少的流派,如主要研究“毗曇”、“俱舍”諸論的學者為一系;陳那、法稱、護法等人以“因明”、“唯識”之學者為一系;功德光等人以“毗奈耶”(即“戒律學”)為主的為一系;解脫軍等人以“般若”為主者為一系。又有“中觀”學說,再傳至僧護便分成了兩派:一派為佛護,後傳至月稱等人;一派為清辯。兩派都是主張“中觀”思想與見地。此外還有兼涉龍樹、無著兩家之學,而不偏持一宗之一言的人為寂天——這就是印度後期大乘顯學,皆本龍樹、世親學術而各主其說的大致情況。
提婆,是龍樹的得意弟子,龍樹創立的“中觀”學說,全靠他來繼承和弘揚,並傳承下去。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無著菩薩(六莊嚴之一)


無著菩薩,生於公元世紀左右,與後面要講的“世親”是親兄弟(無著是哥哥,世親是弟弟)。據說無著早先是在小乘佛教的教派中出家修行的,後來因為不滿意該派的教義,決定要廣泛地學習大、小乘諸派的教理;有一段時間,他因想親自聆聽彌勒菩薩的教導,曾把他自己關在雞足山(佛經中說雞足山是大迦葉尊者的道場,世尊入滅後,迦葉尊者並沒有入滅,在雞足山入定等待下一尊佛— —彌勒佛出世,將釋迦牟尼佛的衣缽袈裟傳給他)裡苦修,但並沒有見到彌勒菩薩出現,因此心中生起很大的挫折感;不過,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彌勒菩薩終於在他的眼前現身了,並帶他到了兜率天宮的彌勒內院受教——這是一段流傳很廣的傳說。


無著根據彌勒菩薩講的《瑜伽師地論》(據說《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的彌勒內院所講的經典,是無著菩薩以定力上升到那裡,夜裡聽課,白天再下來記錄,據說這部書是如此完成的),將《瑜伽師地論》寫了出來;後來,根據所學寫出了《現觀莊嚴論》《攝大乘論》《大乘莊嚴經論》《顯揚聖教論》《究竟一乘寶性論》等重要論著。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和無著的重要論典以及世親菩薩所著的《攝大乘論釋》《十地經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俱舍論》等是“唯識”學派的根本典籍。他也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
繼阿育王之後(約公元世紀),印度迦膩色迦王興起,佛教又昌盛了起來。迦膩色迦王本屬“月氏”的後裔,後來漸次吞併西、北印度及中印度的一部分。自信奉佛教後,發願請世友、馬鳴、脅尊者等諸有學菩薩,聚會於迦濕彌羅城,結集經典,歷年方成。唐代玄奘大師留學印度,回國時所帶回的“經”、“律”、“論”三藏,大多就是那次結集的經典。此後世紀到世紀間,龍樹菩薩崛起於南印度,大弘佛教。公元世紀中葉,無著、世親弘揚“彌勒”學派,闡述“唯識、法相”之學,名噪當時。東晉時期,中國留學僧法顯大師,在公元年間(早於玄奘之前),到達印度求學。世紀時,有陳那、護法、清辨等論師弘揚“唯識”、“中觀”佛學;唐初我國玄奘大師在這些大師之後到達印度,求學於戒賢、智光兩位法師,及勝軍居士處,但所學的都是淵源於“唯識”、“中觀”這兩派的學說。同時印度有菩提流支、菩提達摩、真諦、那崛多、達磨笈多等高僧,都到中國來傳教、翻譯經典。世紀末,中國有義淨法師留學印度,曾留在南海諸島國家,回國後著述亦不少。世紀時,印度本土的佛教逐漸衰落;這時,有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等到中國來弘傳“密宗”教法,開唐密之端緒。到了世紀時,回教進入印度後,佛教徒多躲避至南印度及中國西藏等地,從此印度本土佛教日益衰頹,不久即告消亡——這就是佛教在印度本土流傳的脈絡。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世親菩薩(六莊嚴之一) 

世親菩薩最早的時候自鳴得意,認為自己已經通達一切教義,自認為“無法可學”——自滿為足,甚至誹謗大乘,後來滿身生瘡……
世親是無著的親弟弟,年輕時就出家了。一開始他學的是小乘佛教的教理,如“說一切有部”、“經量部”;最早的時候自鳴得意,認為自己已經通達一切教義,並依據所學寫了一本《阿毘達摩俱舍論》;因得不到佛教傳統的整體體系和大乘教義的修學,自認為無“法”可學了——自滿為足,甚至誹謗大乘;後來滿身生瘡,經哥哥無著勸說悔過,病好後轉而大力弘揚大乘學說,著作頗豐,重要的有:《攝大乘論釋》《十地經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等。

世親之後,瑜伽行派有幾大分支,有陳那、無性、護法的系統;有德慧、安慧的系統;有難陀、勝軍的系統;無性亦造論,釋《攝大乘論》 。而德慧、安慧、親勝、難陀、淨月、火辨、護法、勝友、最勝子、智月等十大論師,次第出世,都各有造論,以解釋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玄奘在印度所拜的老師“戒賢”就是護法的弟子。有所謂集唯識“十大論師”精髓的《唯識三十頌釋》,又有以護法的《唯識三十頌釋》為本義,參糅其他“九釋”於其中的,即是《成唯識論》。故“唯識宗”學說,大體上多是護法的學說。安慧與難陀的學說,其中一部分的教義,後來由真諦開創的“攝論宗”傳承了下來。
至於顯教和密教的佛法,真正得到推廣、傳播和弘揚開來的,卻是得力於印度名王——篤信佛教的阿育王(約公元世紀),因他的崇敬與宣揚,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很受益。有關後來“藏密”所建立的大、小乘佛學理論的完整體系,將釋迦牟尼佛與龍樹菩薩尚未宣講完滿的教理,完成“唯識”心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則要歸功於釋迦牟尼滅後八百年的、弘揚“彌勒”法統的無著、世親兄弟倆。因為他們的宣講、整理與弘傳,使後來的“藏密”教理,能貫穿顯、密的學術思想而成為通途;融通“般若”的“畢竟空”與“唯識”的“勝義有”為一體的兩用;使佛學的微妙奧義更趨圓滿而獨樹一幟,可謂“善莫大焉”、“功德無量”。因此,他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
將釋迦牟尼佛與龍樹菩薩尚未宣講完滿的教理、完成“唯識”心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則要歸功於釋迦牟尼滅後八百年的、弘揚“彌勒”法統的無著、世親兄弟倆。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陳那大師(六莊嚴之一)

據說,陳那大師曾與外道教派——巴拉蒙教進行學理辯論,大獲全勝,佛教也因此提高了聲望;後來,他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
陳那,又名“龍域”,出生在南印度的巴拉蒙,最早是在小乘教派“犢子部”出家,學習小乘部派的原始教理;後來學習大乘教義是從世親菩薩的思想開始的。一方面他學習“般若”學說的體系,一方面他也深入研究“唯識”學派的精髓,並有所改進和發展,漸漸形成自己的心得體系。聽說他曾與外道教派——巴拉蒙教進行學理辯論,大獲全勝,佛教也因此提高了在當時的聲望;後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他的理論體系中最鮮明的一個論調就是“經典上佛陀所說的教理未必都是究竟的”;也就是說,佛所說的“聖言量”,有時也會順著眾人的生活習慣,講的不全是超越世間、引導解脫的“了義”教法,如做人、調養身體、安居等;關於他的這一論點曾引起過爭論,但這也是他進步的地方。世人對他的評論就是:能從理性的推理和自覺的感知中得出新的結論、新的思路,令佛教的包容性更強。


他根據自己新的體悟,寫了兩本重要的著作,即《因明入正理門論》和《集量論》;特別是《集量論》,在執筆的過程中受過許多的挫折,但最後他終於還是完成了,聽說是得了文殊菩薩的啟示和指點才得以圓滿完成。後來他用世親傳下的體系學說,結合自己的觀點,站在“唯識”的立場來解說《般若經》要旨,寫了一部《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論》,又寫了一部關於“唯識”要義並有所發揮和改善的《觀所緣論》,這兩部論典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
他的學說體係後來傳到印度佛教最重要的寺院之一的“那爛陀寺”,後面接著要介紹的“法稱”就是陳那的三傳弟子(即徒孫);玄奘法師留學印度回國後,將這一派的理論傳入了我國。
世人對他的評論就是:能從理性的推理和自覺的感知中得出新的結論、新的思路,令佛教的包容性更強。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法稱大師(六莊嚴之一)


不但是佛教徒,即使是“巴拉蒙教”和“佳伊那教”的信徒或學者,對法稱大師也是敬重、禮讓三分。
法稱大師,生於南印度巴拉蒙地區一戶人家,全家都信奉當地的宗教——巴拉蒙教。他信奉佛教的因緣是得益於陳那的弟子自在軍,在他那是聽聞了陳那的《集量論》三篇之後,才漸漸領悟佛教的真實義理。在第一次聽《集量論》時他就已經明白自在軍的解說了,在第二次聽後,他已經領悟了陳那造論的真實含義和教理,但他並沒有完全了解陳那的整體學說。


後來,他為了推廣佛教並折服外道,破除外道建立的論點,曾偽裝身份到外道學者的家中工作,並因此而精通了“巴拉蒙教”的學說。後來得到國王的援助,寫了七篇有關“因明”的論著,並寫出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論典——《量釋論》,這部論著的學問水平在當時來看是相當高的,但卻得不到合理的評價和重視。甚至遭到過一些無知學者的嘲笑,但法稱並不在乎,後來他的弟子寫了一部關於《量釋論》的註釋,但第一次他的弟子並不能完全理解他的真意,到第二次時才漸漸講出一些他的精義,直到第三次註解才接近他的原著真義,但還是不怎麼完全,不過得到了法稱的認可而流傳於世。

到這時,法稱的學問水平才得到一個很高的評價(後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之一),不但是佛教徒,即使是“巴拉蒙教”和“佳伊那教”的信徒或學者,對他也是敬重禮讓三分。在藏傳佛教中,一般研究彌勒菩薩的五部論著時,也會注重研究法稱的《量釋論》。法稱還著有《吉祥攝輪修法》、《金剛薩修法》等密宗經典。
近代歐、美諸國的學者,都比較重視法稱大師的理論體系。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功德光大師(二聖之一) 

功德光,也是生於南印度馬度拉國的一個叫“巴拉蒙”的地方。他早年十分精通“巴拉蒙”教派的學說,但後來改信佛教,並跟隨世親菩薩出家修行,遍學一切大、小乘的佛教經論;特別是對“戒律”知之甚詳,是小乘部派中“說一切有部律”的權威,後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中“二聖”之一。關於“戒律”方面的著作很多,他的代表作為《律經》,是研究戒律不可缺少的典籍之一。他不但是一位教理的研究者,並且是一位著名的實踐家,曾在他的故鄉設立寺院,由於持戒精嚴,所以整個寺院道風純樸,好像是佛陀在世。聽說他晚年比較熱衷於小乘教法,對大乘教理的真實性產生過懷疑,並全心轉向了小乘部派。


功德光大師不但是一位教理的研究者,並且是一位著名的實踐家,曾在他的故鄉設立寺院,由於持戒精嚴,所以整個寺院道風純樸,好像是佛陀在世時一樣。

【八大論師-二勝六莊嚴】釋迦光大師(二聖之一)


戒律,代表釋迦牟尼佛的言教與行持標準,是佛教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自古以來,凡德高望重的佛教徒,必定是持戒精嚴、自律愛他,因而深受人們的敬重和愛戴。

釋迦光出生地及具體的時間已經無法考證,只知道他是功德光大師的高足,是公元世紀左右的人,活躍於北印度加西米魯地區的一位高僧;對戒律十分精通,後被尊為“印度二聖六莊嚴”中“二聖”之一。他的相關著作不多,比較有名的是他有關戒律的一部論著——《三百頌》。另外,密宗經典中有一部叫《初會金剛頂經》,作者是一位署名為“釋迦友”的人,而這位“釋迦友”就是他的弟子之一。

戒律、禪定、智慧,是佛教行持與理論的三大基石;而其中的每一項,都有它具體的、合理的修持方法;而且都是純潔、善良、平和與無傷害的——所以佛教才會被廣大信眾所接受。

-------------------------

二勝六莊嚴/歡喜佛又稱雙身佛-左道/戒壇/十三難事、十六輕遮

歡喜佛(Mandkesvara),又稱雙身佛(Yab-Yum)、本尊雙運、陰陽雙修、父母相、父母佛,或音譯為「難提計濕婆羅」,是男女面對面性交的佛像。歡喜佛唯有藏傳佛教(喇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一尊雙佛,面對面抱著在一起合二為一,即明王和明妃。歡喜佛中的明王站立或結跏趺坐,明妃經常手持法器或環抱男頸,單腿或雙腿環繞到明王腰後,呈面對面性交姿態。藏傳佛教格魯派崇奉的密集金剛(Guhyasamāja)、勝樂金剛(Cakravamsara)和大威德金剛(Yanmāntaka)時常以「雙身佛」的形態出現。

由於佛教僧侶是禁止性行為的,故以世俗眼光來看歡喜佛(歡喜法)的教義,容易被認為是一種性交的鼓勵。11世紀,印度的阿底峽大師到達西藏之後,便開始反對僧侶與信女性交,認為「出家眾應嚴守梵行,若修歡喜法,將使佛法斷絕,一般行者不應修行歡喜法」。到了14世紀,黃教的宗喀巴祖師(達賴與班禪的老師)開宗立派時,直接嚴禁僧侶修行歡喜法,「歡喜佛」僅成為一種供奉的佛像。即使是在家眾要修行雙身法,有上師如此比喻過:如果可以盯著一棵果樹,把上面的果子給看下來,還不夠。什麼時候能把地上的果子再給看回樹上去,有這種定力,才可以入門雙身法。

時至今日,尚有附佛外道團體,以「歡喜佛」的名義誘姦女性信徒。

簡介編輯

藏傳佛教也稱怛特羅教,怛特羅(tantra,意為真言)的詞根tan的原義就是生殖、繁衍。它繼承了印 度教中颯刻曇系(或稱性力派、縱樂派)的思想和實踐。

據說,西藏有一段時間,因為佛教禁慾的緣故,人口銳減,所以一些莠質喇嘛,提倡源於印度的歡喜法,導致不分僧俗都熱衷於性交。如《清稗類鈔》認為歡喜佛是鼓勵性行為和生育:「歡喜佛,作人獸交媾狀,種類甚多,有男與雌獸交者,有女與雄獸交者。相傳出自蒙古。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獨身主義,而不欲結婚,於是人種日衰,一部落僅有數人,見而大悲,恐人類之滅絕也,遂幻其說,謂交媾本「佛所有事」 ,制為各種雌雄交媾狀,名之曰歡喜佛,獨身之俗漸消。」事實上,歡喜佛是印度的發明,由印度傳到西藏的佛像。

佛典《四部毗那夜迦法》中有一個故事,大自在天之長子像頭神,象頭人身,性情不和順,不遵從佛法。觀音菩薩為了降伏其心,變出了一個「毗那夜達女」去找他,他一見此美女,慾心熾盛,欲與其歡愛,該女拒絕說:「汝若實欲觸我身者,可隨我教,即如我至盡未來世,能為護法不?」他回答說:「我依緣今值汝等,從今以後,隨汝等語,守護法。」於是該女含笑接受他的擁抱,與其性交,得其歡心,從而把他調教到佛法中來,因此「皆大歡喜」。

在藏傳佛教中,彼岸的超驗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創造活力,另一種修煉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創造活力,分別以女陰的變形蓮花和男根的變形金剛杵為象徵,通過想像的陰陽交媾和真實的男女交歡的瑜珈方式,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盤境界。這就是「歡喜佛」的宗教寓意。

歡喜佛供奉在西藏五大教派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鑒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但宗喀巴是反對僧侶從事淫行的。

明王那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妖魔,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內孽障。而與這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夥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與佛教其他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西藏五大喇嘛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藏傳佛教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歡喜佛」正是這種理論觀念的圖解。

密集金剛編輯

密集金剛,是藏傳佛教裏格魯派崇奉的五大本尊之一,又稱密聚金剛,梵文Guhyasamāja,音譯「古和雅薩瑪札」,藏語稱「桑克」。按照無上密理論,此生證得密集五次第中的幻身,可保證即身成佛。

密集金剛的形象為雙身。主尊身為藍色,象徵佛法最高諦理。有三個頭,顏色各異,藍色居中,左邊紅色,右邊白色,代表兩種功德:慈悲和息災降魔。每面有三眼,頭頂有雙金剛,與勝樂金剛相同。頭冠由五片花瓣組成,象徵五佛或五菩薩。有六隻手臂,各持法器,上方右手持法輪,象徵佛法不衰,法輪常轉,上方左手拿寶珠,象徵成就;中間右手持金剛杵,中間左手持金剛鈴,象徵方法與智慧雙成;下方右手拿匕首,象徵割斷一切無明,下方右手執蓮花,象徵智慧(本性)清淨。兩腿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他擁抱的是明妃,又稱「金剛母」,也是三頭六臂,冠戴、配飾、持物、乃至一切細微處與主尊一樣。

勝樂金剛編輯


勝樂金剛與金剛亥母。
勝樂金剛,也是藏密無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又稱上樂金剛,梵文名Cakravamsara,藏文名為「登巧」,蒙古文稱「德穆欽格」。

勝樂屬於母續法,據藏傳佛教的講法,最初釋迦佛將此法系所有灌頂、密續以及修持引導、口訣傳授給了金剛手菩薩。

此尊呈站立姿勢,身下有蓮花座,象徵出離塵世。蓮花上為太陽,象徵佛光普照,遍知一切。有四個頭,前方中間者為藍色,左面白色,右面紅色,後面黃色,相應代表增益、息災、敬愛、降伏四種功德。每塊面上有三隻眼,代表觀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戴五人頭骨冠,表示無常和勇武。頭上有半月,代表人的幸福。頭頂有雙金剛,代表方法與智慧雙成。腰圍虎皮,象徵勇猛和無畏。頸上掛五十塊人骨串成的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經典。有十二隻手,象徵克服十二緣起的方法。主臂左手持金剛鈴,右手持金剛杵,兩手同時抱明妃。其餘各手伸向兩側,手中持斧、月形刀、三股戟、骷髏杖(天杖)、金剛索、金剛鉤、人頭等物。有兩條腿:左腿曲,足下踏著時間符號女。此女仰面躺著,有四手臂,手中皆持法器。右腿伸,足下踏著大自在天 (Mahadeva)神。該神匍匐在地,也是四手,各持法器。

他的明妃叫「金剛亥母」,梵文Vajravarahi,一面二臂,面呈紅色,表現出熱烈愛慕之情。有三隻眼,戴骷髏冠。兩手皆持法器,右手執月形刀,左手執首爵,爵內盛血,獻與本尊。她的左腿伸與主尊右腿並齊,右腿則盤在主尊腰間。

大威德金剛編輯

主條目:大威德金剛
清朝北京雍和宮密宗殿裡供奉的歡喜佛,有九頭、十八雙手、十八雙腳,生殖器長達一尺多,漢名叫「大威德金剛」或「大威德明王」,藏名叫「吉傑多吉」。大威德金剛在佛教中代表的含義原為光明。此佛像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宗教含義編輯

藏傳佛教認為雙身佛是同一佛身兩個方面的體現:男身代表陽性、金剛界、慈悲等方便法,女身代表陰性、胎藏界、智慧等法。智慧與方便為成就佛法身和色身不共的因,在顯教中以修持慈悲、菩提心、布施度等五度方便法門去成辦佛色身之因,以觀修四聖諦、諸法無我等智慧法門去圓滿佛法身之因。在密法中則依自心最細微的心風去成辦佛的法色二身,通過觀修令最細微之風自生成佛父,從佛父心間生出最細微之心所成之佛母,由佛父佛母行雙運,引生相續內的空樂無二慧,依此去證得佛的法色二身,為令表徵以修持智慧方便雙運,空樂無二法證得佛的法色無二身,故顯雙身佛相。有人認為雙身佛僅僅是一種象徵,認為雙身佛男女相抱是代表人心靈中兩種性質的統一。

其他用途編輯

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提倡佛教密宗[1],歡喜佛普遍地供奉於許多喇嘛寺廟。明代乾清宮內有大量歡喜佛像,有的作男女相抱交媾,有的裸女坐男身,千姿百態[2],到了明思宗朱由檢才把這些佛像掃地出門。清朝年間,宮廷中常設置歡喜佛,皇帝藉此與妃嬪交歡,增加行房樂趣。

------------------------------

歡喜佛(Mandkesvara),又稱雙身佛(Yab-Yum)、本尊雙運、父母相、父母佛、歡喜天、大聖歡喜天,或音譯為“難提計濕婆羅”,是男女面對面性交的佛像。歡喜佛唯有藏傳佛教(喇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一尊雙佛,面對面抱著在一起合二為一,即明王和明妃。歡喜佛中的明王站立或結跏趺坐,明妃經常手持法器或環抱男頸,單腿或雙腿環繞到明王腰後,呈面對面性交姿態。藏傳佛教格魯派崇奉的密集金剛(Guhyasamāja)、勝樂金剛(Cakravamsara)和大威德金剛(Yanmāntaka)時常以“雙身佛”的形態出現。是印度密教與西藏當地信仰結合的藏傳密宗的本尊神。

歡喜佛- 簡介
歡喜佛
歡喜佛圖冊
歡喜佛是屬於藏傳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 “愛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體與女體相互緊擁,表示法與智慧雙成,相合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無窮。,它是在對生殖崇拜產生的性力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代表法的男身與代表智慧的女身交合的歡喜佛只是某種意義的象徵性的表相,更能夠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造型
基本形象
歡喜佛的造型源於密宗的“男女雙修”的教義。男者盤腿而坐,右腿彎度較大,左腿曲於右腿之內,彎度較小,女者面向男者,雙腿張開,豐潤的臀部坐在男者的左腿之上,四臂相擁,胸脯緊緊相貼,赤身裸體作交媾狀。
歡喜佛- 歡喜佛與密宗

密教7世紀出於印度唐代傳入中國,在西藏與當地民間信仰相結合成為藏傳密宗。藏傳密宗佛教(俗稱喇嘛教)作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與其它教派並沒有什麼不同,但與被稱為“顯教”的漢地佛教相比,顯教以理論探索為主,而藏傳佛教以密教為精髓,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俗信為其主要特徵,宣傳口誦真言咒語(語密)、手結印契(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結合的修行方式。..
..圖冊

歡喜佛功用
歡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鑑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在古體東密書籍中如《唐密述要》《大藏經》描述因業障舌兩側有牙齒痕,胸口和左臂出現黑痣密宗認為身體將出現癥瘕、石癭、喉百葉、氣瘤。古代相信迦葉尊者說的懺罪方法以流鏑添“渡邊葵蟹,集古兵要,九葉鈴蓮”三個佛押可除難,求財。闡述為東密秘法之一,在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還有此種密宗修行。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對付內孽障的。而與這些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
歡喜佛- 起源典故
西藏的傳說
據說古時候,西藏有一段時間,因為佛教禁慾的緣故,人口銳減,所以一些喇嘛,提倡源於印度的歡喜法,導致不分僧俗都熱衷於性交。如《清稗類鈔》認為歡喜佛是鼓勵性行為和生育:“歡喜佛,作人獸交媾狀,種類甚多,有男與雌獸交者,有女與雄獸交者。相傳出自蒙古。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獨身主義,而不欲結婚,於是人種日衰,一部落僅有數人,見而大悲,恐人類之滅絕也,遂幻其說,謂交媾本“佛所有事”,制為各種雌雄交媾狀,名之曰歡喜佛,獨身之俗漸消。” [1]
藏傳佛教故事
藏傳佛教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 毗那夜迦 ”殘忍成性,心性成魔,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觀世音去教化他。觀世音採取種種手段都無法降伏,便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發生肉體關係,在觀世音溫暖的懷抱裡,“毗那夜迦”頓時化解了一切惡,心中充滿愛,終於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2]
佛典記載
佛典《四部毗那夜迦法》中有一個故事,大自在天之長子像頭神,像頭人身,性情不和順。觀音菩薩為了降伏其心,化身為一個女子去找他,他一見此女,欲心熾盛,欲擁抱其身,該女拒絕說:“汝若實欲觸我身者,可隨我教,即如我至盡未來世,能為護法不?”他回答說:“我依緣今值汝等,從今以後,隨汝等語,守護法。”於是毗那夜達女含笑接受他的擁抱性交,得其歡心,從而把他調教到佛法中來,因此“皆大歡喜”。
歡喜佛- 歷史淵源
印度密教主張
印度密教就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信徒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於女色的“毗那夜迦”終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與佛教其它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密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密教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歡喜佛”正是這種理論觀念的圖解。
類似手法在漢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間盛行的魚籃觀音,觀音化身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當被搞得神魂顛倒的男子要和她結婚時,看到的卻只是具骷髏,以此警醒塵世的虛幻。只是受儒家倫理的限制,漢地佛教在表現這種題材時一般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手法。
男女雙修
印度教是繼承了印度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傳統發展而來的一種宗教。它的哲學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常常通過多種多樣人格化的生命形態,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獸,半男半女的怪誕造型來表現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機。各種形象的身姿和手勢都賦有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從生殖崇拜昇華而來的超驗哲學本體意義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為印度藝術尤其是印度教藝術象徵主義的中心,人體作為宇宙的縮影,充滿了生命氣息的容器成為表現宇宙生命的直接載體。
佛教和印度教
佛教和印度教之間本來是有著很大的差異的。佛教否認有創造宇宙萬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則主張萬物都是由無所不能的梵神創造的。佛教主張“中道”,反對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極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縱酒色。在社會生活中,佛教主張眾生平等,印度教則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在藝術表現上,佛教追求平和寧靜的理想,而印度教卻力圖用強烈的動感變化來表現宇宙神明的威儀。但是在笈多王朝[2](320年-600年)以後,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於印度教非常得勢,佛教勢力甚至被排除於這些地區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區,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護統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較長的時期,成為印度次大陸行將消失的佛教的最後堡壘。不過這時的佛教為了延續自己的發展,已經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內容,衍變為密宗。佛教藝術也深受印度教影響,引進了許多印度教的護法神,出現了多頭多臂的菩薩像、憤怒姿態的神像,以及其他強調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別典型的是出現了許多男女雙修的形象。究其本原,這些男女雙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響下的產物。
性力思想的反映
密教也稱坦多羅教,坦多羅tantra(密咒)的詞根tan的原義就是生殖、繁衍。它繼承了印 度教中性力派(縱樂派)的思想和實踐。與印度教中其他門派相比性力派是種行動體系。它也尋求解脫,但不在來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絕塵世中的各種享樂,反而去盡力地挖掘種種聲色之娛及“山神”經驗。性力派特別重視性能量和性信仰儀式,認為性是最大的創造性能源,通過性交可以使人類靈魂和肉體中的創造性能源激揚起來,與宇宙靈魂的大能合流,達到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
藏傳佛教中女神的形象眾多,與漢地佛教中幾乎沒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認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由創造女神的性力而產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與毀滅的濕婆,以勃起的陰莖作為其像徵。印度古代將陰莖勃起歸於“氣”的運行,注重以意念調息,從而出現瑜伽。瑜伽是印度傳統的修煉方法,包括靜坐調息、禪定等,與中國的氣功類似。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驗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創造活力另一種修煉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創造活力,分別以女陰的變形蓮花和男根的變形金剛杵為像徵,通過想像的陰陽交媾和真實的男女交歡的瑜珈方式,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槃境界。這就是“歡喜佛”的宗教寓意。
歡喜佛- 宗教教義
歡喜佛
歡喜佛圖冊
藏傳佛教認為雙身佛是同一佛身兩個方面的體現:男身代表陽性、金剛界、慈悲等方便法,女身代表陰性、胎藏界、智慧等法。智慧與方便為成就佛法身和色身不共的因,分別以女陰的變形蓮花和男根的變形金剛杵為像徵,在顯教中以修持慈悲、菩提心、布施度等五度方便法門去成辦佛色身之因,以觀修四聖諦、諸法無我等智慧法門去圓滿佛法身之因。在密法中則依自心最細微的心風去成辦佛的法色二身,通過觀修令最細微之風自生成佛父,從佛父心間生出最細微之心所成之佛母,由佛父佛母行雙運,引生相續內的空樂無二慧,依此去證得佛的法色二身,為令表徵以修持智慧方便雙運,空樂無二法證得佛的法色無二身,故顯雙身佛相。有人認為雙身佛僅僅是一種象徵,認為雙身佛男女相抱是代表人心靈中兩種性質的統一。通過想像的陰陽交媾和真實的男女交歡的瑜珈方式,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槃境界。這就是“歡喜佛”的宗教寓意。
強調以欲制欲
歡喜佛供奉在西藏五大教派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鑑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但宗喀巴是反對僧侶從事淫行的。明王那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妖魔,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內孽障。而與這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與佛教其他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西藏五大喇嘛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藏傳佛教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歡喜佛”正是這種理論觀念的圖解。

教義被佛教界界否定
由於佛教僧侶是禁止性行為的,故歡喜佛(歡喜法)的教義,被認為是一種對性交的鼓勵,亦是混合婆羅門教颯刻曇系瑜伽術與西藏苯教的巫術,違犯如來清規的不良教義,11世紀,阿底峽尊者到達西藏之後,便開始反對僧侶與信女性交,認為“出家眾應嚴守梵行,若修歡喜法,將使佛法斷絕,一般行者不應修行歡喜法”。到了黃教祖師宗喀巴開宗立派時,直接嚴禁僧侶修行歡喜法,“歡喜佛”僅成為一種供奉的佛像。
時至今日,亦因為一些佛教團體中出現害群之馬,以“歡喜佛”的名義侵犯女學徒,如今大部份人士認為雙身佛是淫邪的。
歡喜佛- 在古代宮廷中的流傳
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提倡佛教密宗,歡喜佛普遍地供奉於許多喇嘛寺廟。明代乾清宮內有大量歡喜佛像,有的作男女相抱交媾,有的裸女坐男身,千姿百態,到了明思宗朱由檢才把這些佛像掃地出門。清朝年間,宮廷中常設置歡喜佛,皇帝藉此與妃嬪交歡,增加行房樂趣。
歡喜佛- 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笑口常開、大肚能容,一如名字般給人有慈悲、安詳的感覺。為道境之佛門高僧,極力幫助素還真以維持中原武林之和平;同時極富正義感,為捍衛朋友也會不惜犧牲性命以護其周全。
名稱:歡喜佛
性別:男
詩號:一笑天地開,歡喜佛常在。
登場:霹靂烽雲第10集..
..圖冊

退場:霹靂狂刀第35集(死於慈海渡者)
來自:道境雲棧墩
朋友:素還真、一頁書、孤愁先生、慈海渡者
組織:佛教
徒:魔靈殺素
武學:一笑翻天、羅漢手、大梵金剛印、集氣成劍、元神出竅、金剛如意火
武器:歡喜如意扇
歡喜佛- 麗江酒吧天價歡喜佛
麗江酒吧雷人“佛像”
麗江酒吧雷人“佛像”圖冊
2013年5月,一則“麗江一酒吧擺價值千萬的'艷遇佛'引遊客瘋狂撫摸”的網帖炒熱了麗江古城一酒吧里的一尊佛像。
一米陽光胭雨酒吧負責人否認佛像造價1000萬元。負責人解釋說,佛像抱著的這個女人代表智慧,因麗江艷遇出名,所以酒吧以艷遇的諧音起名“胭雨”,“我們希望客人有美好的愛情故事,所以酒吧才'請'來了歡喜佛,還種了姻緣樹”

--------------------------------------

戒壇
buddhaspace.org查看原始檔
指用以舉行授戒儀式及說戒之壇場,即於戒場中特製稍高於平地之土壇。蓋戒場本無建築屋舍之必要,隨處空地僅須有結界標示即成,然為防患風雨起見,古來皆堂內受戒與露地結界受戒並行。古代印度初於露天作法,不另設壇。戒壇之始建,據釋氏要覽卷上記載,係樓至菩薩向佛陀請示,築一戒壇為比丘受戒,佛陀許之,遂於祇園精舍外院之東南建壇。關於戒壇之形制,據義淨於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描述印度那爛陀寺之戒壇,謂其「方大尺一丈餘」,即於平地四周高築塼牆,高約二尺,牆內坐基則高約五寸。

我國最早之戒壇,相傳為曹魏嘉平、正元年間(249~256)曇柯迦羅於洛陽所建。晉、宋以來,南方立戒壇甚多。東晉法護於揚都(南京)瓦官寺立壇。支道林於石城(山西黎城南)、汾州(浙江新昌)各立一壇,支法存於若耶(浙江紹興)立壇,南宋智嚴於上定林寺(於南京)立壇,慧觀於石梁寺(於天台山)立壇。求那跋摩於南林寺立壇,南齊僧敷於蕪湖立壇。復有三吳戒壇,此壇似與法獻有關。南朝梁代法超於南澗(於南京)立壇,僧祐於上雲居、棲霞、歸善、愛敬四寺(皆於南京)立壇。至唐代初年為止,渝州(重慶)以下至江淮(江蘇、安徽)之間,總計戒壇有三百餘所,然諸戒壇之形制已不可考。至唐代乾封二年(667),道宣律師在長安郊外淨業寺亦曾建立戒壇,此時戒壇始有定式。其制凡三層,下層縱廣二丈九尺八寸,中層縱廣二丈三尺,上層畟方七尺。其高度下層三尺,中層四尺五寸,上層二寸,總高七尺七寸;周圍上下有獅子神王等雕飾。道宣並撰有「戒壇圖經」一書,該書對戒壇之起源、名稱、形狀均有詳細記載。其後,義淨、一行、金剛智等諸師,均曾在洛陽附近建立戒壇。建立戒壇之風氣從此盛行全國,官設與私設均有。永泰元年(765),代宗敕令大興善寺建造方等戒壇,又命京城僧尼各置「臨壇大德」十人;此為臨壇大德設置之始,即後世受戒時之三師七證。所謂方等戒壇,即指大乘戒壇,壇法雖依準諸律,但受戒者須發大菩提心,是與小乘戒壇殊異之處。

日本東大寺大佛殿前所建立之戒壇,為該國最早者,係西元七五四年由我國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所建,後燬於火災。該壇建築之藍本,即依準道宣「戒壇圖經」一書而建。〔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二之一、佛祖統紀卷三十六、卷三十九、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八、大宋僧史略卷下、釋氏稽古略卷三、卷四、道宣律師感通錄〕 p2917

----------------------------------------

什麼是十三難事、十六輕遮?
什麼是十三難事、十六輕遮?

佛教的“ 十三難事 ”和“ 十六輕遮 ”指的是俗人出家時要符合的條件俗人出家雖然有許多條件,但其中以“十三難事”和“十六輕遮”為典型,“難事”,是指受戒者作過不能受戒的惡事;“輕遮”,指的是身體具有某種缺陷。

十三難事
1、邊罪,指曾受具足戒但又犯了四根本戒的;
2、犯比丘尼,對比丘尼行非禮之事;
3、賊心受戒,指的是未受比丘戒卻謊稱自己是比丘的惡行;
4、破內外道,原來信奉外道,後來投入佛門,之後又返歸外道,這種反复無常的行為稱“破內外道”;
5、黃門,指五種不具備男性生殖器官或生殖器官不完整的人;
6、殺父;
7、殺母;
8、殺阿羅漢;
9、破僧,指破法輪僧;
10、出佛身血;
11、非人,是指鬼怪變化為人形者;
12、畜生變化為人形的;
13、二形,指兼有男女兩種生殖器官的陰陽人。
十六輕遮
1、不知道自己的姓名者不度;
2、不知道自己跟從的受戒和尚的名字者不度;
3、年紀不滿20歲者不度;
4、不具備三衣者不度;
5、沒有缽具者不度;
6、父母不允許者不度;
7、身上還有債務者不度;
8、為人奴僕,還沒有解除人身依附關係者不度;
9、身有官職,還沒有辭職者不度;
10、身患癩、白癩、癲狂等疾病者不度;
11、借別人衣缽使用者不度;
12、盜賊者不度;
13、不肯稱自己為比丘者不度;
14、教授乞食而不乞食者不度;
15、穿著俗服外道服及裝飾品者不度;
16、凡是身心不健全,五官不端正者皆不度。


二勝六莊嚴/歡喜佛又稱雙身佛-左道/戒壇/十三難事、十六輕遮二勝六莊嚴/歡喜佛又稱雙身佛-左道/戒壇/十三難事、十六輕遮

「戒牒」等同佛門身分證,釋照杰等於是被佛們除名
古寺住持與女主播雙修 綠帽夫勒索1400萬遮醜!他慘遭佛門除名
2024/02/28 12:34:00
古寺住持與女主播雙修 綠帽夫勒索1400萬遮醜!他慘遭佛門除名 | 兩岸(大陸)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wC236A
釋照杰與女主播偷情曝光後,「戒牒」被註銷。(圖/翻攝自微博)
中國四川成都石象寺的一名住持釋照傑日前與人妻女主播發生性關係,女主播的丈夫發現妻子外遇的對象是名寺住持,偷偷拍下2人嘿咻過程,事後向釋照傑勒索320萬元人民幣(約台幣1400萬元)。事件曝光後,釋照傑被撤銷四川省政協委員的資格,甚至連「戒牒」也被註銷。
據中媒報導,2020年底,四川成都石象寺住持釋照傑在選購紅木傢俱時,結識直播間蔡姓女主播,雖明知蔡女已婚,2人仍私下發展不倫戀。2021年2月和4月間,曾多次在旅館、飯店開房間「雙修」,蔡女的丈夫發現此事後,疑與妻子聯手設局仙人跳詐財。
中國網友肉搜出涉案女子。(圖/翻攝畫面)
蔡女先和釋照傑相約出遊,利用入住福建仙游縣一處溫泉度假酒店時,由丈夫安裝針孔設備,偷拍下2人嘿咻雙修的過程,再向釋照傑威脅要在網路爆料,要他拿出320萬元遮醜。
釋照杰不滿遭仙人跳,且擔心給錢後還是會繼續敲被詐,於是報警處理,當地檢警已逮捕涉案夫婦提起公訴。
事件曝光後,釋照杰被撤銷四川省政協宗教界委員資格。日前中國佛教協會網站也公告對釋照杰的「戒牒」予以註銷,因「戒牒」等同佛門身分證,釋照杰等於是被佛們除名。
古寺住持與女主播雙修 綠帽夫勒索1400萬遮醜!他慘遭佛門除名 | 兩岸(大陸)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wC236A
----------------
石像寺位於川西平原邊緣蒲江縣城南11公里石像湖境內。相傳三國時,巴郡太守嚴顏,乃蜀中名將,年紀雖高,精力未衰,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因據守城廓不降,被張飛設計生擒,爾後,隨蜀相孔明南徵歸來,棄官歸隱於此,感嘆此為“仙佛之地,乾坤之大觀”,遂令工匠依其在徵戰雲南時常見的獅、象之形雕鑿石獅、石像以壯大觀。後人仰慕其功德,建石像寺位於成都會蒲江縣石像湖風景區內。
雙龍抱柱的嚴顏殿前之空壩上有一記事石碑,乃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所立,係當地生員陳瑛撰寫,一姓陳的石工捐刊,迄今剛好150年。空壩中塑有青獅白象各一頭,其體形之巨大,實屬少見。皓發戎裝的嚴顏塑像後面,還有一座觀音堂。豈料這裡竟是香火鼎盛之處,原來這天(農曆六月十九)說是觀音大士的生日,難怪居士婆婆們一瓣心香而頂禮膜拜。據稱,僅一個上午,登舟而來的香客不下五百之眾。而湖附近另有一山,此山如綴在水中的一顆明珠,它右邊如大臥龍山下的青龍搖尾而來,左邊似小臥龍山下的黃龍騰空而出,謂之“二龍戲珠” 。這正是:山中古剎留漢將,水上迷宮醉遊人。
石像寺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SYtHCh
---------------------------
石象寺方丈與女主播偷情遭仙人跳 「戒牒」被註銷衝上熱搜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石象寺住持釋照杰傳出遭仙人跳後,被撤銷其四川省政協委員資格,「戒牒」也被註銷。(擷自微博)
石象寺方丈與女主播偷情遭仙人跳 「戒牒」被註銷衝上熱搜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R0Jg6
2024/02/26 17:1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石象寺住持釋照杰傳出與女主播偷情遭仙人跳後,上月被撤銷四川省政協委員資格,如今又被註銷「戒牒」,此消息備受關注,25日在中國網路上衝上熱搜。
綜合中媒25日報導,戒牒由中國佛教協會頒發,是教職員的受戒證明。2023年12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網站發布「關於註銷釋照杰佛教教職員戒牒的公告」,指出根據有關規定,該會對釋照杰(俗名:張彬)的戒牒予以註銷,其戒牒編號為20031307。
此前,中國四川省政協13屆常委會第五次會議1月19日召開,會議期間決定撤銷釋照杰四川省第13屆政協委員會委員資格,原因是其涉嫌違紀違法、行為不端等原因。先前有媒體披露,身為四川佛教副會長的釋照杰因與一名女主播「偷情」,淫行遭偷拍還被敲詐人民幣330萬元(約新台幣1456萬元)。
對於釋照杰因偷情女主播而被撤政協委員資格一事,不少網友嘲諷說,「黨領導的花和尚令佛門渾濁不堪」、「共產黨樹立的假和尚擾亂世間」、「接下去寺廟也得建黨支部了,因為和尚和黨員沒區別了。」
公開資料顯示,釋照杰此前身兼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成都蒲江縣佛教協會會長等職。2022年12月20日,四川省政協12屆常委會第20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協四川省第13屆委員會委員名單,其中,釋照杰為宗教界委員。2023年11月7日,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一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石象寺住持釋照杰已卸任四川省宗教協會副會長職務。不過,他們說不確定釋照杰是甚麼時候卸任的。石象寺方丈與女主播偷情遭仙人跳 「戒牒」被註銷衝上熱搜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R0Jg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