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_154851  

《法界源流圖》成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當代最著名的宮廷畫家之一丁觀鵬,臨摹宋張勝溫《大理國梵像卷》而成,迎合乾隆皇帝喜好佛教的興趣,專供皇家御賞,繪畫規模合乎宮廷藝術品的正度和嚴謹。畫卷橫長16.35米、縱33厘米,人物場景浩大,眾神像如佛祖、菩薩、觀音、護法天神天王、金剛、六祖、羅漢等,其名位都經過當時佛學專家、位列「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勘校整理,使《法界源流圖》兼具藝術欣賞與佛學研究的寶貴價值。

古籍善本《法界源流圖》


《法界源流圖》的緣起: 1180年,中國西南大理國產生一部佛教藝術鉅作——《大理國梵像卷》,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描工張勝溫奉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於之命繪成,時當南宋末年。這畫經歷宋、元、明、清五百餘年,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6年)進入皇帝內府。篤信佛教的乾隆皇帝對《大理國梵像卷》極為愛惜,命當時宮廷畫家高手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佛學專家章嘉國師指導下,重新整理和臨摹。這項集佛學、藝術、歷史及民俗研究的重大工程,歷時數載,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完成,題為《法界源流圖》,成為佛教藝術中的御賞極品,也是研究佛學的重要參考。《法界源流圖》繪成後,一直藏在皇宮。清朝亡後,宮廷文物大量散失。丁觀鵬很多力作如《蠻王禮佛像》已下落不明,令人惋惜。《法界源流圖》輾轉流傳至吉林省博物館,收藏至今,十分難得。《法界源流圖》的內容:1.規 ​​模——十界儀像再現:《法界源流圖》是工筆劃,縱長33厘米,橫16.35米。畫卷內有佛、菩薩、觀音、尊者、大師、僧眾、供養人等630多位;象、馬、獅、虎、龜、蛇等動物50多種;還有各種佛具法器、兵器、用具以至各種陳設無以計數;山水、樹石、樓亭等雜配其間,數不勝數。佛的變幻無窮、有情百態的大千世界,十界儀像,盡收畫中。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卷首題簽作:“丁觀鵬摹張勝溫法界源流圖”,圖名《法界源流圖》五字行書出自乾隆皇帝御筆,金繪寶幢內有乾隆皇帝丁亥(乾隆三十二年1767)新秋月禦識,說明此畫如何產生。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末有乾隆皇帝親筆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末端款署“臣丁觀鵬奉諫恭摹張勝溫筆意”作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曾有多種譯本,但歷來以唐貞觀二十三年(649)玄奘譯的版本流行最廣,凡誦習和註解多用其譯本。本經文原出於大部《般若經》,內有關舍利子的各品,說佛和舍利子問答般若行的意義和功德,《心經》掇取其精義,得其心要,故名《心經》。全經260字,闡述佛教義理中四大皆空的要點,經末有《大明咒》及《大神咒》等咒文,彰顯《般若經》的妙慧和成就菩提的功用。因經文精簡,便於持誦,在華人佛教世界廣為流播,近代更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也很流行。4.畫像內容 ——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根據畫像編排,全卷可分為九部分,下面讓我們來一一領略。第一部分——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由大聖左執至阿那婆達多龍王共十一幅圖,畫的都是護持佛法諸天神。包括作金剛力士形象的兩大護法天王——大聖左、右執及九位龍王,即佛經所謂“神龍八部”的八大龍王及手持金剛統領眷屬的八部之首。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1180年,畫工張勝溫奉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興之命,繪成《大理國梵像卷》。此畫經歷宋、元、明、清五百餘年,多次改畫,至清乾隆年間進入皇帝內府。

篤信佛教的乾隆皇帝對《大理國梵像卷》極為愛惜,命當時宮廷畫家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指導下重新整理和臨摹,對《大理國梵像卷》進行勘誤,將神像及人物的名位和序列重新排列。此項集佛學、藝術、歷史及民俗研究的重大工程,歷時數載,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完成,題為《法界源流圖》,裡面共繪製典故98組,千手觀音、財神、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神像630多尊,每一尊都有一重福佑,以及龍鳳虎獅等吉祥神獸50多種、亭台樓閣、山水花草等,展現了富貴吉祥、福壽安康的美景。

乾隆皇帝親筆題寫圖名、手書《心經》。其藝術價值堪比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的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

法界源流圖》分大三部分:1、規模——十界儀像再現;2、卷首——乾隆皇帝御識;3、卷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法界源流圖》堪稱佛教圖像學百科全書。圖像細分九部分內容:1、護法天王與神龍八部;2、觀世音;3、佛陀;4、菩薩與佛母;5、十八羅漢;6、禪宗六祖;7、藥師琉璃光佛;8、護法神;9、帝釋、梵王和舍利寶塔。

---------------

丁觀鵬《法界源流圖》_中國傳統文化社區_才府 - http://goo.gl/cxYiu5

清丁觀鵬法界源流圖捲紙本設色縱33厘米橫1635厘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法界源流圖卷》是丁觀鵬奉乾隆之命於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所畫。他將宋代大理國的描工張勝溫所畫的《梵像圖》摹成兩卷,第一卷名為《蠻王禮佛圖》,第二卷為《法界源流圖卷》。這裡論述的便是第二卷作品中的局部(見圖)。
 

    縱觀此圖,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氣勢磅礴。內容主要描繪的是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法會、禪宗六祖和十八羅漢等形象每個人物無論從裝束、姿態、大小還是表情上都各具特色。佛祖釋迦牟尼居於畫面的中心,他坐臥於佛案上,身穿寬大的佛袍,面向觀者,代表著佛界的最高權威。他神態平和而威嚴,似乎世間的一些都在其掌控之中。
  

    他身後的佛光照亮了天地萬物,作者巧妙地運用放射性的波紋線條來表現背景,正好與佛光的發射性結合起來。運用這種表現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這些線條穿過樹木,透過騰騰的雲氣,一直延展下去,也許正在向世人暗示佛法的無邊。周圍人物各居兩邊,有的為側面,有的為正面;有的呈坐姿,有的呈立姿;有的寬袍長衣,佛帶飄逸,有的袒胸露腹,盔甲滿身;有的面容俊逸,溫和慈善,有的瞠目立眉,叱吒猙獰。表現手法真是多種多樣,但無論怎樣變化,他們都是聚集在佛祖身邊,手拿法器,各居其位,時刻待命。觀此景像也許你會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量在感召著你,那普照的佛光會一直射進你的心中,與你的心靈產生一種完美的契合。
 

   此畫為橫幅巨制,佈局謹嚴飽滿。在構圖方式和人物設置上,除了微小的部分有些變化之外,整體氣勢沖和一致,甚至有的地方比原作更加集中,用筆更為健勁有力。比如圖中以釋迦牟尼為中心,運用對稱的構圖方法,把眾多人物分別聚集兩邊,彼此又自有其序,既有連續性,又有獨立性,這就是雖然人物繁多但無一點雜亂之感的原因。儘管人物姿態各異,但總的來說都是朝向畫面中心的佛祖,使得畫面充滿著一種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技​​法上,此卷以重設色大描金的方法畫成。運用剛勁有力的“細鐵線”,人物形體準確,神態生動。設色濃麗,金碧輝煌,顯示出作者高超的繪畫才能。
 

   丁觀鵬(生卒年月不詳),順天(今北京)人,雍正時供奉內廷,善畫道釋、人物和山水,畫風工整細緻,乾隆十九年仿過顧愷之的《洛神賦》。






























































































附:《法界源流圖》母本、大理國畫師張勝溫《大理國梵像圖卷》



張勝溫大理國梵像捲紙本設色30.4x1636.5cm
 







 

   約當唐宋之際,在我國西南邊疆的雲南省,​​先後成立了南詔(六五三-九○二)和大理(九三八-一二五四)兩個與唐宋分庭抗禮的王朝。據〈畫梵像〉卷後大理高僧妙光盛德五年(一一八○)的題跋,知此畫卷乃出自大理國畫師張勝溫之手。全卷繪製嚴謹,敷色塗金精整。共分三段,每段均以隔水分隔。第一段畫大理國國王利貞皇帝段智興(一一七二-一一九九在位)禮佛圖,第二段畫諸佛、菩薩、天王、護法等,第三段畫十六國王。
 

    〈畫梵像〉卷第一段幅上榜題雲:「(為)利貞皇帝白票信畫」。利貞是大理國王段智興的第一個年號,僅用了四年,始自西元一一七二年,止於一一七五年,當為本卷的製作年代。全卷的筆法不一,水準參差,顯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張勝溫當是此畫卷的主要負責人。張勝溫畫史無傳,然從畫卷上「(為)利貞皇帝白票信畫」和「奉為皇帝白票信畫」這兩則榜題觀之,張勝溫必是當時的釋畫名家無疑。
 

    本卷引首乾隆題雲:「……知此圖在明洪武間,初本長卷,僧德泰藏之天界寺中。至正統時,經水漸漬,乃裝成冊,不知何時,復還卷軸舊觀。」然檢視卷後明代題跋,以及卷中人物法相的構圖區分和卷後題跋的行距,知道本卷原來的裝裱形式應為冊頁。明初洪武年間(一三六八-一三九八),此大理畫冊為南京天界寺藏主東山所收。東山亡後,此冊流落他所。後又由東山上人的再傳弟子鏡空法師購回,藏於慧燈寺中。正統己巳年(一四四九)慧燈寺遭遇水患,洪水驟漲,搶救不及,此冊受水浸漬,裝裱脫落。鏡空法師遂請尹希怡仍採冊頁形式重裝。根據卷末最後一則題跋,天順己卯年(一四五九)此大理國畫冊仍藏慧燈寺中。入藏清宮時,此冊已改裝為長卷形式,顯然天順己卯年以後流入清宮之前,〈畫梵像〉至少又被重裱過一次。由於〈畫梵像〉曾遭水浸漬,部分畫作補筆嚴重,本卷第三段〈十六國王〉部分即為一例。又因為〈畫梵像〉裝池屢易,故此尊像的次序時有倒置,造成辨識上極大的困擾。
 

    〈畫梵像〉卷第一段帝王禮佛圖中,利貞皇帝頭戴紅綾頭囊,身著冕服,腰繫金佉苴。大理文官則頂戴綾頭囊,身穿華袍。武將則身著波羅(虎)皮,兵士則頂撮髽髻,身穿犀皮冑甲,跣足等。這些衣冠特徵無一不與唐宋文獻所載相符,此卷實是瞭解南詔、大理國官制與風俗的最具體資料。
 

    第二段為本卷的主體,畫數百位佛教人物,圖像內容豐富,顯密兼容並蓄。屬於顯教體系者有十六羅漢、襌宗祖師像、彌勒三會、藥師琉璃光佛會、普門品觀世音等。屬於密教體系者則為大悲觀世音、十一面觀世音、秘密五普賢、摩梨支佛母等。另外,尚有屬於南詔、大理國特殊的地方性佛教圖像,如賢者買嵯、摩訶羅嵯、梵僧觀世音、建國觀世音,真身觀世音、易長觀世音、金金本迦羅、大安藥叉等。這些圖像洋洋大觀,〈畫梵像〉卷是我們研究南詔、大理佛教的一手資料。
 

    南詔、大理位居唐宋、吐蕃和東南亞之間,繪畫風格來源複雜。〈畫梵像〉卷中有些部分與宋畫關係密切,如文殊維摩、彌勒三會、藥師琉璃光佛、普門品觀世音等的構圖,很清楚地採取了唐宋變相的佈局方式,人物的造型和筆描線條的咿D也都與唐宋道釋畫如出一轍。部分圖像的人物造型,如釋迦牟尼佛會的主尊的南旡踰城世尊佛等,與西藏佛畫的人物雷同。尚有一些人物的體態,如真身觀世音,又和東南亞的菩薩像近似。本卷多樣性的風格面貌,充分顯示了大理文化的豐富性。
 

    總之,在現存屈指可數的南詔、大理國文物裡,張勝溫〈畫梵像〉卷的內容豐富,是研究南詔、大理二國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風俗等最重要的一件文物。

 
 

 

























































-------------------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的頂峰。它從1180年開始繪製,經四個朝代數位名師的多次整理和改制,至清代1767年由乾隆皇帝親自監督並最終完成乾隆皇帝為該圖親筆題寫圖名、手書《心經》,堪稱稀世珍品。《法界源流圖》問世後,一直深藏於皇宮內府,成為皇帝的御賞極品。二百多年來,其長盛不衰的藝術魅力和鮮為人知的神秘面紗,為世人所神往。
《法界源流圖》是難得一見的國寶級精品,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局部已有損壞。“絹保八百,紙壽一千”,紙、絹質地脆弱,傳世久遠的書畫類文物都有可能消失。儘管現代科技有了許多保護手段,但還是會有損耗。為了傳承珍品文物,我們特選擇便於保存、具有收藏價值的黃金為它度造金身。我們的工藝大師攻克重重技術難關,將高科技製作與傳統繪製工藝相結合,歷時數年,以純金材質依照原圖比例精心打造,將《法界源流圖》的廬山真面目呈現於世人面前,讓這件稀世藏品亙古不變,世代相傳,實現了經典佛文化藝術永恆傳承的夢想。【皇家禦品,今朝唯您專享】 《法界源流圖》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是皇室世代供奉秘密珍藏的稀世寶物。乾隆皇帝對此圖極其喜愛,不僅為它題寫書名,還親自抄寫“心經”作為全卷的落款,並加蓋多方皇帝寶印。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可謂畫中之珍品,為歷代皇家貴族所獨享的典藏禦品,是當之無愧的無價之寶。《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採用進口特製的黃金宣紙作為畫卷載體,運用特種印刷技術將圖案直接印製於純度高達99.9%的黃金之上,通過精細入微的高科技展現原作風采,設色濃麗,金碧輝煌,穿越時空,再現了中國傳世國寶名畫的燦爛與輝煌。 以純度高達999的黃金精心打造的《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分別以AB兩種版本各限量發行999套,A版(豪華版)產品編號從JJFJ-A-001至JJFJ-A-999, B版(精緻版)產品編號從JJFJ-B-001至JJFJ-B-999,每幅金畫卷均是獨一無二。本黃金捲軸畫A版(豪華版)裝裱後的尺寸為0.36m×16.2m,B版(精緻版)裝裱後的尺寸為0.3m×6.9m,其中A版畫卷展開足有十餘人之高,畫中諸佛金光璀璨,畫卷整體大氣磅礴。為確保您珍藏的《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為正品品質,每套畫卷均配上印有相應編號的獨一無二的多功能防偽查詢收藏證書;另外,每套黃金畫卷均由國家級黃金檢驗中心檢驗並頒發黃金含量99.9%檢驗結果鑑定證書。多功能防偽查詢及國家級鑑定證書為您的收藏保駕護航,真正做到權威稀缺,以確保您的藏品能增值傳世。 盤龍黃錦緞裝裱,高檔密碼箱包裝,更顯品味高雅尊貴,是您投資、傳家、商務饋贈、護佑宅第、聚福納祥、供養千佛的高規格佛教文化的首選收藏禮品!真乃“昔日皇家鎮宮法物,今朝百姓護宅神品”。2005年故宮博物院特試制的80幅宣紙版《法界源流圖》被國內外諸多權威機構爭先收藏,僅僅6年時間,市價已超30萬元。 奢華材質與禦品國畫完美結合,聚焦世人目光,再現文物神韻。昔日皇家珍品,今朝唯您專享。

【黃金名畫,傳承佛學經典】
《法界源流圖》為橫幅巨制,佈局嚴謹飽滿,堪稱文化、繪畫藝術的頂峰,號稱“世界第一寶圖”。畫技精湛,衣服紋路都清晰可見。畫卷中共描繪佛像630多尊,典故98組,是繪畫和佛學研究的金鑰匙,具有極高的佛學研究價值,被尊稱為文化的百科全書和新華字典,是匯聚佛像最多、最全的中華佛文化第一神品。
黃金是人類認識最早的金屬,是奢華與財富的象徵,是權威與地位的標誌。黃金所具備的傳承屬性,深受人們喜愛,成為藝術珍品無可替代的材質載體。用黃金幻化出的藝術珍品,更是將豐富的藝術欣賞價值與文化收藏價值發揚光大並歷代傳承。
《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選取奢華珍貴且具有典藏價值的黃金作為主體部分的紙張材質,使得這部佛學經典金光閃耀,如沐聖光。俗話說:人靠衣裝,佛要金裝。重金保真打造,630尊金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縱觀整體黃金畫卷璀璨奪目,肅穆華麗、精妙絕倫。《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比普通宣紙版在抗氧化、抗色變、防蛀防潮方面能力更強,在理論上可存放萬年之久,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將經典佛文化藝術永恆傳承的夢想,同時,也更能展現畫卷整體的磅礴氣勢。堪稱世界佛文化的最高峰!也是舉世矚目的高規格佛教文化的收藏極品!
【絕妙工藝,再現佛教經典】
《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採用進口特製的黃金宣紙作為畫卷載體,運用特種印刷技術將圖案直接印製於純度高達99.9%的黃金之上。然而,黃金宣紙輕薄易皺,在製作該黃金畫卷時,既要保留黃金豔麗奪目的色澤,又要沒有任何接縫和瑕疵,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的工藝技師們將先進的純金保真鑄造工藝和自身多年的金藝經驗相結合,通過多色印刷、高清色彩還原等國際領先技術,直接把圖案印製在純金上,使得整副畫卷金光燦燦、恢弘大氣,完美地呈現了古畫神韻。《法界源流圖》黃金畫卷以精細入微的高科技再現原作風采,畫中諸佛的層次細節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設色濃麗,金碧輝煌,穿越時空,展現國寶華麗風采。

------------------

濟南市張夏鎮義淨寺的朝聖園內,有一幅手繪雕刻的《法界源流圖》,它高2米,長120米,雕刻在鑲嵌著大理石的牆面上。這是全國最大的一幅《法界源流圖》,也是全國唯一的手繪雕刻版本。

《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1180年,畫工張勝溫奉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興之命,繪成《大理國梵像卷》。此畫經歷宋、元、明、清五百餘年,多次改畫,至清乾隆年間進入皇帝內府。篤信佛教的乾隆皇帝對《大理國梵像卷》極為愛惜,命當時宮廷畫家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指導下重新整理和臨摹,對《大理國梵像卷》進行勘誤,將神像及人物的名位和序列重新排列。這項集佛學、藝術、歷史及民俗研究的重大工程,歷時數載,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完成。

圖裡面共繪製典故98組,千手觀音、財神、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神像630多尊,每一尊都有一重福佑,以及龍、鳳、虎、獅等吉祥神獸50多種,各種佛具,法器,兵器,用具,陳設無以計數。其內容排比非常清晰明確,輩分,名位,次序分明,對佛教三大流派即:顯宗,禪宗,密宗都有所表現。乾隆皇帝親筆題寫圖名、手書《心經》並加蓋多方皇印。其藝術價值堪與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媲美,被譽為世界“佛文化、繪畫“藝術顛峰之作,世界無價之寶。經國家相關部門鑑定,原圖《法界源流圖》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

大幅手繪雕刻《法界源流圖》-光陰城-搜狐博客!!! - http://goo.gl/nwfjId

-----------------------------------------------

章嘉呼圖克圖
也稱為章嘉活佛、張家活佛,藏傳佛教內蒙古地區最高活佛,與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並稱為蒙古兩大呼圖克圖(活佛)。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齊名的藏傳佛教的四大領袖之一

確立世系
據傳說,第一世的章嘉呼圖克圖阿羅漢尊達,為釋迦文佛的弟子,降生印度,四世以前都轉世在印度,五世以後轉世在西藏和青海。從十三世轉世以後,始稱章嘉活佛,即為一世章嘉活佛。

一世章嘉呼圖克圖禪克朗塞拉(又譯:扎巴俄色),出生於中國青海互助縣紅崖子張家村。前世活佛為班覺輪珠,曾為西藏大寺的喇嘛,其著作甚多,並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經師。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圓寂。五世達賴為其造一塔供奉之。後來轉生在青海張姓之家,幼童時能勤學經典,出家修所有密宗經典,均依前世之傳法,搜集殆遍依梵經規律編寫諸經、傳授僧俗、修建寺廟、傳授密宗、駐錫格偏寺為眾喇嘛之師。後在廓隆寺被尊為活佛,因生於宗喀白樺樹之地。藏語白樺樹漢語音譯為「張家」,故被稱為「張家活佛」,另一說他是漢族與藏族混血,有張姓漢人的血統,所以叫張家。於崇德六年(1641年)逝世。 後清聖祖以張家二字不夠文雅,改為章嘉。

二世阿旺羅布桑卻拉丹,生於青海湟中縣,其父張益華。自幼聰慧,能辨識前世章嘉經典佛像,經班禪額爾德尼認定為一世章嘉活佛轉世靈童。前往拉薩拜師達賴五世,為其親信。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阿旺羅布桑卻拉丹被清政府封為「札薩克喇嘛」,主管內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事宜,四十四年(1705年),獲得「呼圖克圖」尊號。

三世若必多吉曾經創造出一套用於滿文轉寫梵文咒語的滿文陀羅尼字。

乾隆元年(1736年),章嘉的正式稱號被定為「管理京師寺廟喇嘛札薩克達喇嘛振興黃教大慈大國師」。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廷規定章嘉轉世須經金瓶掣籤決定

章嘉呼圖克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tqVMqX

-----------------------------------

摩訶迦葉
摩訶譯曰大,迦葉譯曰飲光。因身有紫金光,能隱蔽其他光明,好像所有光明都給他身上的光明吸飲了去似的,故名飲光。佛弟子中姓迦葉的人很多,故冠以大字以別之。

過去毘婆尸佛滅度之後,有一貧女到佛寺禮佛,見佛像的金身壞了一塊,遂發願若有金塊當修補佛身。發了願之後竟乞到了一粒金珠。她立即請一位冶金師打金薄。冶金師見她那麼發心,寧願捱窮也不把那金珠拿去買食的住的,很受感動,便免費為她修補佛像。那位冶金師就是迦葉尊者的前身。自此以後的九十一劫,無論天上人間,迦葉與貧女世世身紫金色,而且必定生在大富之家。

今生迦葉尊者生在婆羅門大富之家,容貌端正,身紫金色,相師預言他長大後必定出家。他父母聞是說後,在他長大時立即為他娶妻。他堅決反對,但在父母壓力下他惟有提出一個條件:要娶一位與他一樣身紫金色的女子。他父母用黃金打造了一尊金神,派遣使者抬著神像打鑼打鼓的全國遊行,並高聲唱言:「若有誰家女子與金神一樣身黃金色者,只要前來禮拜金神便得富貴幸福。」後來遊行到了一個村莊,有一身金色的少女跑出來禮拜金神,婆羅門夫婦立即聘她為媳婦。

這女子名妙賢,她的前生就是那位貧女。

妙賢與迦葉都是喜歡修行的人,他們婚後是一對離欲夫妻,分床而睡。老婆羅門見到後,立即拆掉了其中的一張床。妙賢與迦葉商議,若迦葉用功,妙賢便休息;若妙賢用功,迦葉便休息。到了迦葉的父母死後,他們倆便隨佛出家。

迦葉尊者出家後,一心修十二頭陀苦行,佛弟子中,他是「頭陀第一」。

迦葉年老時,佛勸他捨去頭陀苦行,他亦不放棄,並謂要作後世的榜樣。佛即時讚歎言:「善哉!善哉!未來世若有人修頭陀行,佛法得以久住。」

頭陀譯曰抖擻,意即修十二頭陀苦行能抖去塵勞煩惱。

十二頭陀是:

(一) 阿蘭若處住。阿蘭若譯曰寂靜,遠離喧鬧。

(二) 常乞食。

(三) 次第乞。

(四) 日中一食。

(五) 節量食。即是不可過飽。

(六) 中後不飲果漿。

(七) 糞掃衣。

(八) 但三衣。

(九) 塚間住。

(十) 樹下止宿。

(十一) 露地坐。

(十二) 長坐不臥。

十二頭陀的每一頭陀行都有十種功德,所以迦葉尊者的功德很大。

迦葉尊者乞食時總是選擇向貧窮之家行乞。他憐憫這些人因過去世沒有行布施,以至今世貧窮。若今生再不修布施,下一生將更可憐。他特意向他們化食就是給他們布施修福的機會,好令他們來生能脫離窮苦。

例如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身患重病,睡在後巷的污水渠邊等死。富人家的淘米水流過她身旁,她立即用瓦片把米水盛著來飲,以苟延殘喘。

迦葉尊者很同情這位老婆婆,他特地向她行乞。老婆婆看看自己僅有的淘米水,又看看眼前這個又老又憔悴又骯髒的老比丘。老婆婆雖然飢餓,還是把這米水給了老迦葉,因為她很同情他。

迦葉尊者恭恭敬敬用缽接過米水,一飲而盡。不久,老婆婆病逝。她因曾布施阿羅漢的功德而得生天上,成為一位美麗的天女;她還下來散花給老迦葉呢!

迦葉尊者因為修苦行頭陀,所以容顏憔悴,以至很多比丘比丘尼瞧不起他。佛知道了這件事後,有一次,當大眾齊集時,佛讓半座予迦葉尊者,使當時的人不敢輕視尊者。

迦葉尊者不但苦行頭陀第一,而且亦是禪宗傳佛心印的第一代祖。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記載,梵天王以金色缽羅花獻佛,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付囑摩訶迦葉。」此即世尊傳心印於迦葉為禪宗初祖。迦葉傳心印於阿難,遞代相傳,心心相印,故稱心印。

雖然迦葉尊者個性很嚴肅,但是卻非常慈悲。佛滅度後很多阿羅漢亦跟著自取滅度。迦葉思惟:「我應如何令佛三大阿僧衹劫難得佛法得以久住?」於是決定發起結集三藏。迦葉尊者跑到須彌山頂,撾銅犍椎,說偈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佛諸弟子,若念於佛,當報佛恩,莫入涅槃。」

當時所有阿羅漢聽到這首偈都趕來集會。所以迦葉尊者是結集三藏的發起人,若他不大發慈悲發起結集三藏,佛法早就隨釋迦佛入滅而滅了。是故我們在聽經、誦經或看經的時候,應該要感激迦葉尊者。

我們現在所見的釋迦佛像左右各有一侍者,一老一少。年輕的是阿難尊者,年老的是迦葉尊者。大家有否留意迦葉尊者是抱拳而不是合掌?就是因為他過去世曾親手裝佛金,不收報酬,所以感到今世的果報十隻手指都發光。若果合掌,光明耀眼,來頂禮佛的人眼睛就會睜不開。因此佛開方便,令他抱拳不用合掌。

迦葉尊者奉釋迦佛命住世,還未入涅槃。尊者集法藏已畢,觀與自己有緣的眾生亦度竟,即著從佛所得袈裟,持衣缽,如金翅鳥般上昇虛空,發願言:「願我身不壞,彌勒成佛後,我骨身還出,以此因緣度眾生。」言畢,與衣缽俱直入雞足山石頭中,如入軟泥。入已,山還合。所以迦葉尊者現在還在雞足山入定,還未入涅槃。待彌勒佛出世後,尊者才出定,把釋迦佛的金蘭袈裟交給彌勒佛,然後湧在虛空,現種種神變後,才入涅槃。若果你們有緣到雞足山,不要忘記頂禮迦葉尊者。

====================

日本國寶----阿彌陀佛聖眾來迎圖

 

 

1380026967-179010781105  

日本文化史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1Ncm7i

imageshghh2015-10-08_1409331382336110-2756530904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意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是佛教中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在中國最受普遍信仰的佛。據經典說過去久遠,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捨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在修行成佛前,曾發下殊勝的四十八大願,以無量悲願功德建設成西方極樂世界。凡信奉衪專誠恭謹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命終之時,發願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信仰,很早就傳入中國,在《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壽量經》裏都詳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在北魏時,各種阿彌陀佛的造像也已經出現。阿彌陀佛常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脅侍左右,合稱「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相好莊嚴,光明遍照,端正無比,有跏趺坐於蓮台上或端立於蓮台上,有九品來迎手印,說法印等,有手持蓮台,表示接引眾生往生西方,蓮花化生之意。

註:依《觀無量壽經》所載,因個人修持願力不同,往生品位便有差別,共分九品,稱為九品往生。阿彌陀佛有九品往生手印:1. 上品上生;2. 上品中生;3. 上品下生;4. 中品上生;5. 中品中生;6. 中品下生;7. 下品上生;8. 下品中生:9. 下品下生。

 

西方三聖  木刻  日本京都佛寺

 

阿彌陀佛聖眾來迎圖  工筆絹畫 (臨古)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