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商武相嵌/《三井家憲》家訓-社訓/文殊院旨意書+《住友家法》/三菱岩崎彌太郎家訓,住友財團關於別子礦山家訓/日本第一部家訓,奈良時代吉備真備的《私教類聚》(公元769年左右)參考了中國「古代家訓之祖」《顏氏家訓》而著成《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家訓/三井制定新的三井家憲。 家憲全文共10章109條,重點是三井十一家「財產共有制」的維持,民法上規定個人持有財產,支持分家的要求,但是三井十一家的戶主表示「絕對不做分家的要求」,以家憲為名各戶主簽名並交換契約,奠定了三井財產共有制度可持續的基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15-10-10_1548122015-10-10_155209130071649000316330412_C62015-10-10_155321  

三井高利

建立三井財閥基礎的為三井高俊的四子三井八郎兵衛高利(1622-1694),他在延寶元(1673)年離開故鄉松坂,在京都開設“吳服店”;同年亦在江戶(今東京)開設同樣的商店,店名與其父的店名一樣叫做“越後屋”,京都店負責採購,江戶店負責販賣。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百貨商店——“三越百貨公司”的起源。
三井高利(1622-1694)
天和三年(1683)三井高利開始從事兌換業,在江戶 “吳服店”隔壁開設“兩替店”從事兌換、放款等金融業,即為“三井住友銀行”的起源;後來,三井高利開設了“兩替店”的分店,從事匯票交易,即為日本最初有組織的匯票交易的開始;明治九年(1876),開設了日本第一家民營銀行——三井銀行。
人物經歷編輯
三井高利過世,後由三井高平繼承家業。三井高平在長崎開設“吳服店”的分店,寶永年間(1704-1711)開始與外國交易,此為“三井物產”的遠祖。明治七年(1874),三井設立商業公司“國產方”,展開多元化事業活動;明治九年(1876),與井上馨所創的“先收會社”合併成“三井物產”,成為現代綜合商社的開端。
三井越後屋(今三越百貨)是由“近江國三井村”遷移到“伊勢國松阪市 ”的三井家族的後人“三井高利”所創辦的。當時,他採用了小量商品販賣以及薄利多銷等創造性的商業手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三井商人為江戶幕府提供金融匯兌服務等,漸漸成為幕府的御用商人。三井商人在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而成為明治政府的重要幕後力量,被稱為“政商三井”。
人物貢獻編輯
三井家訓
(三井高利制訂)
一、一根樹枝易折,許多樹枝捆在一處則難斷,汝等必須和睦相處,鞏固家運。
二、各公司營業所得的總收入,必須扣減一定金額的公積金以後,才能分配給各公司。
三、由各公司推選一位年長老人,成為大家的首領,各司的負責人都必須服從他的指揮。
四、同族絕不可互相鬥爭。
五、嚴禁奢侈,厲行節約。
六、名將之下無弱兵,必須重視啟用賢能的人,應該避免部屬有牢騷和怨言。
七、家族統領者必須仔細地了解整個家族的大小事情。
八、同族的少主,某一時期應和店員一樣待遇,讓他在掌櫃和大夥手下做苦工,而完全不以主人對待。
九、要有買賣不一定能成功的覺悟。
十、應該到島崎或外國去做交易。
人物論著編輯
三井高利整理了父親生前的文章、回憶錄和一本未寫完的厚冊子《三井氏家規》。家規中,開首僅兩字“勤儉”,末篇寫道“嚴格要求後輩,從小磨練他”,家規總結了他一生翻滾於商場的經驗,並強調了“人舍我與,人與我舍”。家規中也提到瞭如何處理與伙計的關係,與大名的關係,如何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其中有些經驗到今天仍閃爍著光芒。
三井高利在自己晚年時又總結一生的處世經營,編完了後半卷。這本家規,在三井家代代相傳,激勵著每一代三井人艱苦創業,這也許正是三井系歷時三百年而不衰的力量源泉。今天,這本家規被保存在東京大學,成了一本研究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工商管理的重要歷史資料。另外,三井家的家訓《宗竺遺訓》(1722)中規定:無能者雖為總領,也要與其斷絕關係,令其出家。
日本文化史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wh7ajw
-===================================
岩崎彌太郎
岩崎彌太郎(日語:岩崎彌太郎,いわさき やたろう,天保五年十二月十一日~明治十八年2月7日,即1835年1月9日-1885年2月7日)諱敏,寬,雅號東山,別名土佐屋善兵衛,是日本明治時代的紅頂商人,三菱財閥的奠基者。

岩崎彌太郎出身土佐國(今高知縣安藝市)土佐藩的沒落鄉士家族,為家中的長男。父親岩崎彌次郎(いわさき やじろう、1808年 - 1873年),母親美和。彌太郎的曽祖父彌次右衛門把武士身份出賣,因此岩崎家成為地下浪人。彌太郎少時便顯露出文學天賦,14歲時所作漢詩得到當時藩主山內豐熙的賞識。21歲前往江戶在安積艮齋的私塾就學。安政2年(1855年),由於父親在酒席上打架入獄回到土佐。彌太郎替父伸冤結果也被投入大牢,在監期間,彌太郎向同牢的商人學習算術和經商技巧,為其後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出獄後彌太郎被趕出村子,於是在蟄居中的吉田東洋所開設的少林塾學習。得到後藤象二郎的知遇,吉田東洋出任土佐藩代後,彌太郎作為藩吏被派往長崎,但是因為動用公款尋歡作樂半年之後又被調回土佐。27歲的彌太郎娶了長岡郡三和村鄉士高芝重春的二女兒喜勢為妻。
隨後彌太郎受命監視土佐勤王黨和脫藩武士的動向。吉田東洋被暗殺後彌太郎和同僚井上佐一郎前往大坂調查。由於通行手續問題退回土佐,而留在大坂的佐一郎則遭到勤王黨的岡田以藏刺殺,彌太郎因此躲過一劫。有人認為彌太郎預先覺察尊王攘夷派在京都,大坂地區勢力強大,明知任務無法完成而開溜。隨後在長崎動用公款的事情被追究導致辭職。
慶應3年(1867年),在後藤象二郎的推舉下再次派往長崎在土佐藩的商貿組織土佐商會中擔任財務會計工作。從文獻上來看這是彌太郎和坂本龍馬首次見面。傳聞彌太郎和坂本龍馬關係不和,但是彌太郎的日記中多次提到和龍馬喝酒,以及龍馬離開長崎時候彌太郎饋贈了很多東西。但有一說是岩崎居中協調龍馬與後藤象二郎會面(史稱清風亭會談)。
明治元年(1868年),長崎的土佐商會關閉。彌太郎被調往土佐藩開成館大坂出張所(大坂商會)。第2年(1869年)10月、大坂商會改名為九十九(つくも)商會。彌太郎主管海運。這段時期彌太郎被稱為土佐屋善兵衛。明治6年(1873年)在後藤象二郎的支持下以接手處理土佐藩的債務,並條件交換取得2艘商船,以此為基礎創立三菱商會(現在大阪市西區堀江土佐稲荷神社附近)。三菱商會是彌太郎的私人企業。因此三菱的標誌是土佐藩主山內家的三葉柏紋加上岩崎家三層菱紋合成。
但真正讓岩崎彌太郎得以攫取巨富的是他優越的政商管道。在維新政府決定建立全國統一的新貨幣制度的同時,也決定全面收購各藩所發行的藩札,而岩崎彌太郎的知遇恩人後藤象二郎當時正在維新政府出任要職,事先將此內線消息透露給岩崎彌太郎,岩崎彌太郎遂立即籌資在市場上大舉收購藩札,後來賣給維新政府時便獲取極大的淨利。其後這種政助商、商資政的政商勾結關係越來越深化而且盤根錯結,可以說三菱財閥的茁壯即根植於此。
彌太郎的三菱商會在明治7年(1874年)占領台灣時期擔任輸送軍用物資的任務而大發橫財。明治10年(1877年)西南戰爭又狠賺了一筆。彌太郎在政府支持下獨霸日本的海運事業。但是某些人反感三菱的壟斷行為,農商大臣西鄉從道稱三菱為國賊。彌太郎反駁「如果三菱是國賊的話,那就把三菱的船都燒掉罷,看日本是否還能支撐下去」。
明治11年(1878年),紀尾井坂之変大久保利通遇刺,明治14年(1881年)明治十四年政変大隈重信失權,彌太郎失去了強有力的後盾。同大隈重信對立的井上馨和品川彌二郎藉機反撲。明治15年(1882年)7月,澀澤榮一和三井財閥益田孝,大倉財閥大倉喜八郎合資組建共同運輸會社和三菱對抗。明治18年(1885年)2月7日、彌太郎病死。彌太郎死後三菱商會和共同運輸會社合併成為現在的日本郵船。
岩崎彌太郎的4個女婿中加藤高明及幣原喜重郎後來更成為內閣總理大臣。其他財閥的女婿也有出任日本首相,但是連續出了兩名日本首相的紀錄無出其右。三菱和日本政界的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三菱還創建了三菱商船學校。後來成為國立東京商船學校,即現在的東京海洋大學。
--------------------
岩崎彌太郎いわさきやたろう天保5年12月11日~明治18年2月7日(1835~1885)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創始人,1834年12月11日出生於土佐國(現高知縣)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彌太郎幼時生活在下層社會,1864年才當上了下級官員,後來經營官方的“土佐商會”,成績卓著。
1871 年彌太郎買下商會,並改名為“三菱商會”,從事船運業。在他的領導下,1877 年三菱擁有61 艘汽船,佔日本全國汽船總噸位的73%,一躍成為海上霸王,1885 年2 月7 日,岩崎彌太郎因病去世,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家業。在他的努力下,三菱又由“海上王國”變成了“陸上王國”。經過百十年來的發展,到1970 年時,三菱壟斷集團44 個公司的總資產已佔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十分之一,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
1855 年,21 歲的岩崎彌太郎因為父親岩崎彌次郎被陷害入獄,趕到奉行所(幕府下負責部分政務的機構),為父親鳴冤叫屈。可他的控訴非但沒有被接受,而且連旁聽審判的資格也被剝奪了。彌太郎難抑悲憤,便在奉行所柱子上和外面的白牆壁上寫道:“無賄不成官,罪由喜惡判”。奉行所那班人惱羞成怒,便將他逮捕人獄。
彌太郎和一位擅長算術的樵夫關在同一牢房裡。這個樵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教彌太郎學會了算術,彌太郎感激地對他許下諾言:如果有一天他岩崎彌太郎成了天下巨富,將報以樵夫一大櫃小判(當時的錢幣單位)的酬金。後來,彌太郎果然成了巨富,可是彌太郎是否信守諾言了呢?有人說彌太郎並未忘記他的諾言,送了很多錢給樵夫之子;有人說,彌太郎成為巨富後,有人勸樵夫去找彌太郎兌現諾言,可是,樵夫拒絕了;還有人說彌太郎與樵夫所說的話“真偽難辨”。這些傳聞就由別人去說吧!我們還是來看看這個後來成為“日本第一財閥”的岩崎彌太郎究竟是如何把牢房裡的話變成現實的。
官場商人編輯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彌太郎出生在土佐國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岩崎彌太郎七代以前的祖先,經過多年苦心經營,買下鄉士(鄉居的武士)的地位,使得岩崎家脫離了平民之籍,但後來卻家道中落,彌太郎的祖父因為貧困不得不把鄉土地位賣掉。岩崎家從此便被排斥於正規武士之外,成為地下浪人,不再有武士家族的榮耀了。岩崎家由於當時嚴格的等級制度,備受歧視和冷遇。這些屈辱、痛苦的下層生活的經歷,使得小彌太郎胸中充滿憤慈,培養了他不屈不撓的性格。
安芸市岩崎彌太郎生家
安芸市岩崎彌太郎生家
彌太郎的母親美輪是一位鄉村醫生的女兒。她待人寬厚仁慈,且非常勤勞。她為小彌太郎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先送小彌太郎到自己的娘家, 讓他跟隨彌太郎的姥姥學識字和書法。後來,她又與丈夫商量,讓小彌太郎拜本地最有名的私塾先生為師。1848 年,小彌太郎被送到他姨夫陽明學者岡本寧浦家。岡本寧浦在家鄉開辦私塾,彌太郎也就成為他的門徒。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岡本逐漸了解到彌太郎雖調皮卻是很有前途的孩子,他求知欲旺盛,在詩文方面十分有天賦。因此,岡本一度曾想收彌太郎做養子,可彌太郎的父母沒有答應。那時候,岡本寧浦以前的學生奧宮造齋也做了彌太郎的老師。
1854年,岡本因病去世了。奧宮覺得在閉塞的家鄉難以有所發展,準備到江戶去尋找新的生活。聽到奧宮老師去江戶的消息,彌太郎激動不已。對於一直在井口村長大的彌太郎來說,江戶猶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遙不可及,但是,彌太郎的心中卻湧上無法抑制的渴望。他三番五次到三里遠的布師田村去拜訪奧宮老師,央求他帶自己到江戶求學。奧宮老師拗不過他,又念他是先師岡本寧浦所器重的學生,就答應了彌太郎的懇求。彌太郎跟隨老師到江戶後,拜江戶“昌平堂”的名師艮齋為師,才學大有長進。
1855 年10 月2 日,江戶發生大地震。“昌平堂”的學生部爭先恐後避難去了,只有彌太郎不顧危險,堅持在學堂附近照顧艮齋老師一位生病的親戚。艮齋老師因此非常感激他,認為他是個很重情義的年輕人。也就在這個時候,彌太郎得到父親彌次郎遭人陷害的消息。他救父親不成,自己也身陷囹圄,結果在牢獄中呆了近一年,1857 年正月才獲得自由。彌太郎出獄後,他的姓(當時只有士族才有姓)與刀都被剝奪,同時還受到活動範圍受限制的處分。彌太郎被迫過起了隱居的生活。這時,他深切體會到了社會的不公道,改變黑暗現實的願望也越發強烈。他靜下心來讀了好些書,見識大長,精神境界也提高了一層。一天,他與弟弟彌之助在安芝河釣魚。看著滔滔的河水,他說:“這河面真寬闊啊!”弟弟彌之助說:“洪水漲時,如果沒有寬闊的河面,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彌太郎此時突發奇想:要是能在河岸築堤,攔河造田,那不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嗎?當時,他在朋友的幫助下,已重新獲得了曾被祖父賣掉的鄉士身份,因而,當他以最快的速度向本藩的郡公所提出攔河造田的申請方案時,很快就被批准了。
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他的糧、棉都獲得了豐收。從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給他帶來仕途好運:彌太郎因造田有功,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後來,因政局變動,後藤象二郎控制了高知政權。
1866年,後藤創立”開成館”作為藩的直營商館,彌太郎被任命為開成館貨殖局的下級官員。開成館的業務就是將藩內的產物(紙、樟腦、砂糖、茶、柴魚等)販賣到別藩。所得款項作為藩的資金,其目的在於購買武器。然而,開成館並沒有得到好評,有人戲稱它是“愚人館”,做的是“傀儡生意”。的確,官辦的機構總是作風拖沓,效率很低,開銷又大,彌太郎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氣氛,在1866年3月就辭職了。
這中間的1865 年,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出生。家中增添人口,全家人都很高興。彌太郎辭職不久,“開成館”分館“土佐商會”與外國商會產生糾紛。後藤處理不當,背了一屁股債。這樣下去,不僅“開成館”會倒閉,連土佐藩的財政也岌岌可危。後藤開始找尋能夠替他收拾善後的人。大家一致認為除岩崎彌太郎外,無他人可勝任。從此,彌太郎重新受到後藤的器重。不久,後藤任命彌太郎為長崎“土佐商會”的負責人。
1867年底,岩崎彌太郎因為工作成績顯著,被提升為新留守居組。第二年,日本國內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主張改革的大久保利通等領導了倒幕運動。在伏見鳥羽之戰中,德川方面完全崩潰。在戰亂中,長崎發生大火,長崎士佐商會被燒毀。1868年9月8日,新政府改年號為明治,史稱明治維新政府。這時後藤已升任為新政府的參議。1869年1月,因長崎土佐商會已被封閉,彌太郎由長崎調至土佐藩開成館大阪商會,7月被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1870 年,土佐藩基於財務困難,決定縮小“大阪商會”。也正是這一年, 明治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壓迫民間企業,決定大舉廢止藩營事業。彌太郎在這一年9 月來到東京,與後藤等商談,決定9 月底“大販商會”脫藩自立,以“土佐開成商社”民間商社的名義繼續營運。但是新商會在正式開張時,商號卻不叫“土佐開成商社”,而稱“九十九商會”,這個商號取名於土佐九十九灣。彌太郎雖然表面上沒有參與九十九商會,可卻是實際上的負責人。他獲得了商會裡的紅葉、夕顏、鶴等三艘藩船的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 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
三菱標誌
三菱標誌
1871年7月,明治政府決定廢藩置縣,土佐藩變成高知縣。縣當局勸彌太郎將“九十九商會”轉變為個人的事業,彌太郎同意了。他以4萬兩銀子將夕顏、鶴兩艘船買下,船上的標誌與今天的三菱標誌一樣,是由三柏葉的標誌與岩崎家的三階菱組合形成的。
1872 年1 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川商會”;1873 年3 月,彌太郎又將“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會是他個人的企業。三菱商會擁有原來隸屬於藩的商會財產以及汽船6 艘。拖船2 艘,庫船、帆船、腳船各1 艘。彌太郎長久以來在官場服務,雖無大過,但也無所建樹。回想過去,彌太郎感慨萬千,他決心脫下官服,專心從事海運事業,有一番大的作為。
鉅子遺恨編輯
岩崎彌太郎雖然從“官場”走進了“商海”,但激烈的商海鏖戰往往與激烈的官場鬥爭聯繫在一起。當時在海運界,彌太郎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澀澤榮一。此人不僅與彌太郎同年出生,而且在家庭出身、學問等方面也很相似,兩人年輕時也都有過反叛權威的行動。但是,他們的經營觀念、事業策略卻恰恰相反。
1869年,澀澤榮一被任命為大藏角租稅正,即現在的國稅局長。當時,涉澤才30歲,他的上司是比他小一歲的伊藤博文。但是,涉澤在大藏省工作時,和他最默契的上司卻是井上馨。
當時日本是以米納租稅,為了把貢米從地方輸送到中央,需要有得力的船隊,才能很好完成這項任務。而民間用的是舊式和船,容易遭到沉船與浸水的危險,而且運費也相當高,因此,澀澤榮一與三井公司協商成立一個半官半民的船運公司。1870年1月,澀澤等組織的郵政蒸汽公司成立後,毫不客氣地把許多民間的弱小船運公司擠到破產的邊緣,彌太郎的公司也受到很大的衝擊。
後來彌太郎在給其弟弟彌之助一封信中提到:“現在,受大藏省庇護的日本郵政會社與我們三川商會競爭得非常激烈。郵政公司以15 年分朗付款的方式買下大藏省十五六艘船,稱為大日本郵政蒸汽公司,假政府的威望,其勢銳不可擋;而我們三川商會嚴守規規矩矩做生意的原則,以獲得內外界的信譽為目的。”正如彌太郎在信中所提到的那樣,他的公司在“內外界獲得信譽”這方面遠勝過郵政蒸汽公司。郵政蒸汽公司的經營方式是“官僚式” 的,而彌太郎本著“規模雖不大,然以在野之身,任意做官方辦不到的事情” 的精神來經營公司。彌太郎以信譽為上,重視服務,積極從郵政蒸汽公司爭取到顧客及船貨,為自己公司打開了廣闊的前景。
1873年日本發生政變,一直庇護三井、支援郵政蒸汽會社的井上馨等長州派政治家逐漸失勢。結果,井上辭去內閣職務,澀澤也跟著辭職。不過,澀澤城府頗深,他已準備好後路,即與小野共同出資,設立第一所國立銀行,由他本人擔任總監。這年10月,大隈重信出任大藏大臣。11月,大久保利通被任命為內閣大臣。大久保利通、大隈重信等文人派勢力大長,武人派遭到排擠,乃至放逐。岩崎彌太郎一直與文人派保持密切的聯繫。
1874年,日本西鄉從道出兵侵略大清帝國的台灣島。彌太郎積極向大久保利通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大久保利通同意以771萬日元為政府購得13艘汽船,託與三菱,從這個時候開始,澀澤的郵政蒸汽公司與三菱商會的地位就顛倒過來了。侵台之役後,被郵政蒸汽公司視為命脈的補助金也被停掉,政府將郵政蒸汽公司的18艘船以22.5萬日元買下,連同政府所有的13艘,幾乎不要代價地借給三菱商會。另外,政府又在1875年9月15日發布命令:每年給予三菱25萬日元補助金。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
1877年日本國內發生西南戰爭。大久保利通等時刻關注戰況,深夜與大隈重信商量,破格優待彌太郎,以15年分期貸款償還的方式,借給彌太郎345萬日元資金,購買10艘船,讓三菱商社全面協助軍事運輸;等到戰後,將這些船全數送給三菱公司。在西南之役8個月期間,政府花在船運上的費用高達1300萬日元,相當於戰爭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賺去了。1877年,三菱共擁有61艘汽船,噸位高達35464噸,佔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73%,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從此,彌太郎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彙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於是,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都成倍地增長,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與三菱公司相反,昔日對三菱不屑一顧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擴張中受到猛烈的衝擊。一般競爭不過三菱的地方性小汽船公司,破產後不得不租用三菱的船隻。對於別的小汽船公司,三菱很大方地出租給船隻;唯獨對於三井物產,彌太郎不同意租給它船隻。縱使三井物產公司最後提出每年提供超過70萬日元之高的租賃費,也枉費心機。
正當三菱獨霸海運,業務如日中天之際,忍無可忍的澀澤榮一與三井物產公司的董事長益田孝商量,糾集敵視三菱的地方船隻、批發商、貨主,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方式,創立一家大型海運公司,企圖對“驕恣”的彌太郎進行反擊。他們成立的新公司取名“東京風帆船會社”,投入資金36.6 萬口元,董事長預定由海軍大佐遠武秀行擔任,頭取(相當總經理)由澀澤榮一的堂弟澀澤喜作擔任。
面對來勢兇猛的威脅,岩崎彌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集會議尋求對策。首先,三菱公司展開了全面的離間行動。彌太郎先派得力干將在地方上說動當地的富戶,不要投資經營困難的海運公司,而接受三菱全面的幫助,組織物產公司。結果,準備投資或已經投資東京風帆船會社的地方實力派, 都紛紛抽身,借重三菱的協助,成立物產公司,與涉澤、三井競爭。
其次,彌太郎還通過媒介大造輿論,攻擊涉澤、三井一派。如當時日本的《團團珍聞》載:“澀澤由於投機生意而虧損50 萬日元,造成財力上的一個破洞,為彌補破洞,他才設立風帆會社,以此來彌補虧損”《近事評論》也載:“澀澤榮一在米業及銀行方面的投機生意失敗,失望狼狽之餘, 與三井銀行商量,組織風帆船公司,各處籌募資金,以彌補自己的虧損。”在真真假假的輿論攻勢之前,澀澤在米業及銀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國立銀行,抄紙公司等都連連虧損,而謠傳鵲起更使澀澤等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
另外,彌太郎還開始秘密 ​​收購涉澤與三井派合股創立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彌太郎絞盡腦汁使收購股票的策略成功,澀澤榮一的弟弟澀澤喜作被迫辭去頭取之銜。彌太郎向澀澤所做的反擊不止於此,他還對澀澤支持的商法講習所(一橋大學)施加壓力。他命令在東京府會中任職議員的屬下,在府會中議決停止商法講習所繼續授課。雖然彌太郎的反擊有時未免過人,但卻很凌厲,幾乎招招命中要害。最後、東京風帆船會社由於地方資本家的背叛,資本銳減為17萬日元,客戶一一被搶走,船員也不斷被挖走。情況最淒慘時,僅能維持營業而已,與處於最盛期的三菱公司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澀澤雖在與三菱的競爭中敗得一塌糊塗,卻未徹底垮台,而且隨著局勢的發展,意外地得到了捲土重來的契機。
1881年,當權者大隈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而另一位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早已被殺。明治政府內部己無人能幫助彌太郎的三菱。農商大臣西鄉從道甚至大罵三菱是一夜暴富的國賊。而與三井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及伊藤等長州人物開始掌權。下野的大隈重信組織改進黨與政府相抗衡,彌太郎鼎力支持大隈的反政府運動。於是,形成“長州藩閥政府加三井財閥 ”的聯盟對抗“大隈的改進黨加三菱”的聯盟的局面。對彌太郎而言,真正的龍爭虎鬥才剛開始。
井上馨
井上馨
就在政壇鬥爭激烈,陷入一片混戰之時,澀澤榮一再度活躍起來。他指使心腹田日卯吉在《東京經濟雜誌》上發了一篇名為《論三菱公司的補助金》 的攻擊性文章。由於澀澤的推波助瀾,三菱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特別是明​​治當局也看到,若是彌太郎的財力和大隈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圖謀顛覆政府,將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於是,1882 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個打垮彌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由澀澤出面,井上馨贊助,農商大臣品川負責指揮。彌太郎在政府這一計劃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見書”阻止,然而政府卻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長文加以駁斥。就這樣,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按計劃成立了。這個公司採取澀澤最擅長的合股形式,其中260 萬日元由政府投資,其餘由三井集合民間游資形成,共計總創業資本為600 萬日元。
1883年1月,共同運輸公司將東京風帆船會社的三家公司合併。社長向英國訂購最新式的船隻,啟航後,其航線與三菱公司航線完全一樣,於是“天下大角力終於開始”。當時的《東京日報》報導:“兩家公司一起由神戶出航之後,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員與船長都綁上頭巾,不計成本,拼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雙方都不肯認輸,在海上進行馬拉松賽跑。到達紀州藩時,火爐內的火力強到煙囪燒得赤紅,船員卻不因煙囪可取代火爐的暖氣而高興,因為,當時船內已達灼熱難耐之溫,由陸地遙遙望去,好像看到兩隻火龍在競速一般,情況十分可怕。”兩家公司為了搶乘客,搶業務,幾乎是“不擇手段”。共同公司企圖通過附贈禮品來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般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接著,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降價競爭。最高興的還是乘客與貨主們,他們甚至威脅說:“你們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別家的船。”
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彌太郎以堅定的信念、高昂的鬥志、超人的謀略與共同公司角逐。他既重視對方的變化,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也非常注意內部整頓。他將公司重新改組,裁撤冗員,削減開支,採取徹底抗戰的姿態。他的心腹近藤廉平(日本郵船社長)利用一張公司便箋寫私信,彌太郎發現後,居然立刻給予他從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的處分。當時有人諷刺說: “近藤使用一張紙花了15元,近來物價實在太貴。”儘管有人覺得彌太郎對屬下太苛刻了,但他的辦法卻的確使三菱走出危機。1884年,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三菱為100元,共同公司只有50元。與共同公司的競爭,三菱雖獲得了勝利,然而,赤字的打擊使它元氣大傷,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間的航線,連三菱匯兌所也被迫停業。此時,共同公司也精疲力竭,他們拼命宣傳,但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股價落到面額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這些拋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彌太郎已控制了過半數的股權。這樣一來,共同公司的高級管理者與股東亂作一團,尤其是井上、品川、涉澤等三進、長州派與批評公司做無謂競爭的薩摩派更是產生激烈的爭執。但面對共同的敵人三菱,兩派都咬牙切齒。到此地步,政界自由黨的干部覺得已不能袖手旁觀,加上政治、經濟形勢發生變化,自由民權運動逐漸普及到貧民層,演變得過於激烈。於是,他們在發生激烈暴動前便解散了組織,大隈重信也由改進黨脫黨。對政府而言,已無須再整垮三菱。另外,經濟不景氣的風暴愈來愈強,公司、銀行一家接一家倒閉。兩家公司對打下去只會兩敗俱傷。1884年12月15日,農商務卿兩方從道為使兩家公司白熱化競爭降溫,訂立了關於兩家公司船隻出發時間、速度的規定。1885年2月5日,在政府的斡旋下,兩家公司在運費、出發時刻、承包人、船員僱用等方面達成臨時協定。
1885 年2 月7 日,岩崎彌太郎由於飲酒過量,再加上日日勞心,胃癌難愈,終於帶著無限遺恨撤手西歸了。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他未竟的事業。彌之助指示各分公司負責人“社長喪期,為免忽略事業,各人須更加小心謹慎。”沒有讓各旗以致哀。
岩崎彌太郎死後不久,共同公司與三菱公司的臨時協定又宣告破裂。彌之助列舉了共同公司對協定背叛的事實,發出最後通蝶。於是戰端重開,甚至比以往更激烈,7塊7毛錢的運費競降至2毛5,到最後,幾乎是完全不需費用,還饋贈禮品。當時《東京日報》載:“幾乎完全免費,又附贈一條毛巾。”面對如此態勢,三菱公司決心背水一戰。彌之助決定:月薪百元以上的職員,不論其資歷多深,薪俸一律減半。同時,彌之助為了表達自己對政府偏袒共同公司的不滿,揚言要將彌太郎時代向政府申請的輔助金全數償還, 並且將所有的船隻集中在品川外海引爆。政府方面原先不相信會這麼做,但是,彌之助居然真的退還3200 多萬日元,使得政府人員開始感到提心。如果彌之助真的引爆船隻,社會輿論必會交相指責政府,因此,他們不得不更換共同公司的社長,任命溫和的森岡昌純為新社長。森岡昌純上任後不久就與彌之助進行秘密會談,討論兩家公司合併之事。雖然在共同公司內部,澀澤與益田等汲力反對合併,卻不能抵擋大勢所趨。後來共同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時,合併派以絕對多數票大獲全勝。
1885年10月1日,兩家公司合併成立日本郵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資600萬,三菱公司出資500萬。由於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很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購,實際的權力彌之助並不吃虧。後來,這家新公司終於成為日本最大的公司,同時,高級幹部很多都是三菱一系的人。至此,兩家公司的激烈競爭最終告一段落。彌太郎的4個女婿中,加藤高明及幣原喜重郎 2人後來成為日本首相。
經營理念編輯
岩崎彌太郎開創的三菱公司,歷經十幾年風風雨雨,幾瀕危亡存續關頭,都挺過來了。岩崎彌太郎作為一個由封建官吏轉變而來的大資本家,在前期善於利用政治資本發財,甚至善於從戰火中撈一把。然而,善於利用政治條件發展事業,僅僅是彌太郎特色的一方面,他後來與官方支持的共同公司的決鬥,更有他經營觀念高超的一方面。彌太郎的經營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岩崎彌太郎以強烈的國家意識和“家族經營觀念”維繫三菱的團體的鬥志與信念。彌太郎早年就有強烈的國家意識,而且,他自己曾擔任藩土佐商會的負責人,從事藩營事業多年,因此,他把強烈的國家意識熔進自己的信念之中,並把它推及於三菱的每一個職員。這是其他財團,如三井、 住友、安田財團等,都無法可比的。明治初年,美加太平洋郵船公司曾給日本政府一封文書。其中寫道:“開拓日本沿海運輸,使之更趨隆盛,然未開化人民不宜興起如此基業,政府亦無法有所助益,因此,清暫由本公司來負責。”像這樣的侮辱文書激怒了全日本的政治家及海運業者。1875 年,日本明治政府確定排擠外國汽船公司勢力的方針,彌太郎主動請纓。1875 年9 月,岩崎彌太郎對全體員工致辭,說:“從我國與外國展開邦交以來,外人一直甚為輕視我們。其中,美國郵船公司在我國內地通航,實在是國人的奇恥大辱,同時,也侵占國人的權利,我奉命開辦上海這一條航線,必須使該美國公司倒閉,我們才可揚眉吐氣,航運之權始可複得,所以, 希望大家夙夜匪懈,方能致勝。”接著,彌太郎與太平洋郵船公司展開了激烈的降價鬥爭,受到日本政府大力支援的三菱獲得最後勝利。但是,1876 年,彌太郎又遇到英國PO 汽船公司這個勁敵。
英國PO汽船公司不只在香港——上海—— 橫濱間打開了航線,也在東京——阪神間進行航運。PO汽船公司還與大阪的22個貨運公司訂立契約,掌握了貨物運輸權。這些航線都是三菱的搖錢樹。三菱決定完成市場獨立時,卻出現一個大洞,這就是為了降價競爭而造成的日漸龐大的赤字問題。彌太郎與得力干將們努力尋求對策,他的弟弟彌之助也從美國趕了回來。彌太郎最後表示,為使三菱取得最後勝利,他與弟弟彌之助薪金減半,其他人減三分之一即可。彌之助提出,可從大藏省借來資金創辦押匯金融,凡是委託三菱運送貨物的人,都可由三菱借到資金。這條妙計一出,一直與PO汽船合作的貨主們,都紛紛投入了三菱的懷抱。彌太即執著於“一家事業”而創設三菱公司,要求員工對身為“一家之長”的他絕對忠誠。他的屬下各公司和直系各公司的股票不公開,幾乎都為持股公司或岩崎家族所有。在這種持股情況的背景下,屬下直系公司的經理及重要職員均由岩崎家人充任,彌太郎的幾個兄弟均佔據要職。家族以外的經營人員作為“代理人”被置於與本家族身份不同的地位,這是岩崎彌太郎“家庭經營觀念”的體現。
其次,彌太郎非常重視培養人才,尤其好用有學之士,強調人才的“為人”。彌太郎有時很吝嗇,但在人才培育費用支出上卻顯得非常大方。1873 年3 月,他送彌之助到美國留學。為了使彌之助成為自己最好的助手,彌太郎交給彌之助的留學費用是8000 日元。據說當時文部省接到報告後,“一看到此項金額,皆表驚愕。”
彌太郎不但非常重視培養人才,而且在選用人才時,非常重視他們的特長。彌太郎雖然專制,卻能善待人才。他在土佐藩的低級武士中,發現了鋒芒銳利、機敏果決的石川七財;並起用出身於土佐貧窮鄉下村長家的川田小一郎,此人思考周密,老實又有魄力。彌太郎深信自己的力量,也信任同僚,開了日本實業界起用書生的先例。
彌太郎要求所用的人才要絕對忠誠,他絕對不用有強烈自我意識的人。彌太郎自己是絕對的個人主義者,不能與別的個人主義者共事,在他所採用的土佐人中​​,沒有比他更高地位的人,因為上佐本來就有很多個人主義者, 新進公司的人,必須與彌太郎保持主從關係。這並不排斥他也看重人才的才幹與實績,他對“賢才”會盡心盡力給予關懷與幫助。
對這一點,岩崎彌太郎的老對​​手澀澤榮一也深有感觸。他曾說:“三菱的第一代岩崎彌太郎反對由多數人共同出資經營事業,他認為人多,意見就多,工作成績也定然不明顯。他認為最好的事業型態應由一個人負責經營, 我所主張的合股經營方式正好與他相反,他積極網羅人才,任用許多飽學之土,我想,這是彌太郎錄用人才的一大特徵。”所以,儘管他們兩個曾長期明爭暗鬥,但澀澤榮一對彌太郎仍是非常佩服的。彌太郎死後,澀澤榮一曾經對三菱的事業提供一定幫助,1883 年甚至應聘做三菱公司的社外重役(公司外聘的高級幹部),由此可見岩崎彌太郎長久的影響力。
安芸市岩崎彌太郎像
安芸市岩崎彌太郎像
再次,彌太郎經營管理能做到嚴格規章,獎勤罰懶。彌太郎每天早上都到公司去督促職員,發現有人怠慢的話,立刻就加以嚴聲叱責。他賞罰分明,提高上進者的薪水,有時,甚至“支出數倍於薪水的獎金”激勵員工。《三菱重工社史》記載:“公司與從業員的關係就如同唇與齒、車與輪,利害始終一致,共存共榮,必須信賞必罰。罰要峻,賞要厚,隨機應變則富人情味。”三菱公司製訂了日本最早的公司規則,而且很嚴明。如三菱公司堅持: “凡有成規之事及定例,金毅出納,允許自主行事;無成規之事或新的設施,規定臨時出入的金毅。未受社長許可,不可獨斷行事。若違犯公司規則或怠忽職守,管事要對社長負連帶責任,公司的業績好壞,亦屬分內之責。”隨著三菱的發展壯大,其規章制度也日趨健全,它的“公司職務章程”、“總則”、“文書製度”、“接客制度”、“薪水及旅費制度”等,在當時稱得上是世界優秀的經營管理規定。岩崎彌太郎雖然英年早逝,但也給三菱公司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三菱的後繼者正是以岩崎精神為基去闖、去拼,把三菱公司迅速由“海上王國”推向“陸上王國”。
後繼奮鬥編輯
岩崎彌太郎在世時,明治政府雖一度曾為三菱公司購置汽船,並給予輔助金援助困難中的三菱公司,但是,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唯一的例外是明治政府還允許三菱發展附屬於海運的事業,比如,可應用於海上運輸的煤礦開發事業。
彌太郎很早就注意上了九州的高島煤礦,這座高島煤礦最初由英國人古雷斐開採,古雷斐是著名的“死神高人”,他是甲汀·馬迪遜公司的長崎代理店負責人。1373年時,日本政府考慮到避免本國礦產區受外國資本的操縱,因此,一律將礦業改為官營。其後才售與後藤象二郎,這是1874年9月的事。後藤象二郎一直不改其散漫的經營態度,他的負債愈來愈多,最後,福澤諭吉出面斡旋,讓彌太郎在1881年3月買下高島煤礦。這座煤礦後來與吉岡礦山同時成為三菱的搖錢樹。彌太郎進取心非常旺盛,積極拓展自己的經營範圍。是年7月,海上保險公司設立發起人會議在東京召開。這原本是從前的諸侯與文官為籌募全錄公債(為補償華族、士族等世襲貴族的俸祿,而於1876年所發行的公債)資金而開設的一種公司,創立的總代理人是澀澤榮一。澀澤所打的如意算盤是,三菱將是該公司的最大顧客,必須要拉攏才行。他主動地與彌太郎進行交涉,彌太郎原來就迫切地感到海上保險業的迫切性,因此,東京海上保險公司的60萬日元資本中,有11萬是來自彌太郎這一方,彌太郎成為最大的股東,反而將海上保險公司轉為自己可以操縱的公司。
1881 年,岩崎彌太郎又在福澤渝吉的建議下,創立了日本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明治人壽保險公司。另外,為了更好地與英國的PO 汽船公司競爭,彌太郎在弟弟彌之助的鼎力支持下開辦了東京——大阪間的押匯金融業務。1880 年4 月,資本投資額達100 萬日元的三菱匯兌所正式開張。此後, 彌太郎又在這些公司的基礎上建立了三菱銀行。
因為政府禁止三菱從事海運業以外的事業,彌太郎就想方設法以海運業附屬事業的名義,開辦經營一些有前景的公司,在各方面為三菱走向企業聯盟、走向“陸上王國”埋下了事業之根。在彌太郎去世後,彌太郎的後繼者們本著岩崎精神,一步一步地使三菱走向組織化、現代化的龐大的企業聯盟。彌太郎的首位繼任者是他弟弟彌之助。彌之助從美國留學回來後,立刻進入三菱商會,擔任副社長,輔助彌太郎。1874 年,彌之助與後藤象二郎的長女早苗結婚。在三菱的領導層,只有彌之助留過洋,因而,也只有他能以全新的思維方式去謀劃公司的戰略與策略,彌太郎非常器重他。彌之助當上社長之初,三菱商會處在極度困境之中。如前所述,彌之助大膽地決定將自己的船運公司(三菱商會的主體)與共同公司合併,成立日本郵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從對方逐步轉換到三菱一系的人手裡。
因為三菱的主體即船運公司已分離出去了,彌之助便以原附屬三菱的煤礦業、銅礦業、造船業等為基礎,準備將“海之三菱”轉變成“陸之三菱”。他把原來的三菱公司改名為三菱社,同時.因原公司的地址已讓給日本郵船公司,彌之助還將新公司的本部遷至隅田川附近靈岸島的濱町,然後向官方重新申請營業登記。
彌之助為新公司三菱社訂下規定:本公司職員之進退與業務執行,不論事情大小,一概由社長來決定,不允許職員自做主張。這完全禀承了彌太郎制定的“公司規定”中的“一家事業”的觀念與“社長獨裁”的組織。不過, 實際經營時,彌之助的做法又與他哥哥彌太郎不盡一樣。他比彌太郎更善於傾聽下屬的意見與建議,沒有彌太郎那麼專斷。
彌太郎時代購進的高島煤礦是三菱社的頂樑柱。1889年,彌之助又買進新入、鯰田兩處煤礦,再經營築豐煤田,並把採煤、運煤的新技術運用到他的煤礦事業中。除煤礦業外,彌之助還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他買下尾去澤、生野、佐渡、旗峰、面谷等礦業,並為之鋪設了坑道、鐵軌,採用巴爾頓水輪、翰爾頓磨礦機、水套式熔礦爐等設施,正是因為他大膽地推動各項技術革新,提高了生產率。最終使煤與銅礦業成為彌之助時代三菱最大的收入來源。
彌之助並不感到滿足,他又利用礦業獲得的收入投入到造船業上。1884 年,日本政府將收入一直呈現赤字的長崎造船廠租給三菱。當時偏袒共同公司(三菱的對手)的明治政府將長崎造船廠租給三菱,並非為了幫助三菱,而是送個包袱給三菱,以減弱三菱與共同公司的競爭能力。
1884 年6 月,三菱公司決定承租長崎造船廠。三年後,彌之助向政府申請,停止租約,直接買下造船廠,他希望以造船業作為振興三菱社的核心事業。
明治政府很快批准了彌之助的申請,因為明治政府已在長崎造船廠投入113 萬日元,也未見有由虧轉盈的跡象,而現在,三菱居然願以45 萬日元買下來,何樂而不為呢?彌之助購買造船廠也並非一時衝動,他巧妙地與政府談判,以45.9 萬日元、分50 年付款的方式獲得造船廠的轉讓權,再提出申請,以一年一成利息,現金歸還,亦即每年償還9.1017 萬日元。這樣一來, 三菱可撿到一個大便宜。彌之助把長崎造船廠辦成​​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在1905 年又開辦了神戶造船廠。當時有人稱彌之助“右手掌握日本郵船公司,左手設立造船廠,吸收海運界資本,技巧實令人驚服”。
除了礦業、造船業外,銀行業也是彌之助一直關注的事業。三菱的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併後,日本政府改變了過去對待三菱的方針,允許它往銀行業方面發展。當時,銀行都冠以國立銀行之名,實際上純屬民間銀行,只是沒有銀幣發行權而已。後因條件變更,國立銀行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於是,銀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立,共有151 家,競相發行紙幣,造成極大的混亂。當時的第119、第49 兩家銀行瀕臨破產,便向彌之助求援。由於這兩家銀行的出資者是一群舊武士出資創立的,出身於沒落武士家庭的彌之助據說對此深表同情,產生了救人的“俠義之心”,而接過來經營。當然,彌之助雖然很果敢,卻不失慎重。他預測銀行業前景十分看好,並盤算好接手後的周密計劃,才開始行動。他以託存在三菱東京倉庫公司的商品為擔保,進行“商品擔保金融”,以這種辦法保障了銀行的盈利。
彌之助後來還讓慎重、能幹的堂弟豐川良平出任銀行的董事長。豐川良平不僅在財界很活躍,而且當時日本著名政治家幾乎都是他的朋友。同時, 他也堅持彌之助的行事方針,敢在艱險中慎重地求發展,因此,即使在1895 年後,日本發生經濟大恐慌,三菱的銀行也能比其他銀行穩定,並迅速擺脫困擾。
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是三菱振興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 不斷使三菱社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製紙、玻璃、啤酒等方面拓展。
日本東京皇居前的丸內林立著三菱社的大廈。那地方原來是長滿雜草的練兵場,日本政府在1889年將它賣給三菱。13.5萬坪的土地賣價150萬,因此,每坪約值11塊1毛1。當時,地價最高的地區是麴町,每坪只有2塊3毛4。由於價格貴得離譜,且又是整批地出售,這塊地當然就無人問津了。然而,年輕時曾遊學外國,看過不少美麗大都市的彌之助心中卻有自己的計劃。他很快就買下了這塊地。很多人對彌之助的決定不是驚訝,就是嘲笑: “買這麼大一塊地,究竟有什麼用呢?”彌之助對這些人只是淡淡一笑,或漫不經心地回答:“沒有目的,只想種竹子,養老虎。”話雖如此,他卻沒有閒著,彌之助在這塊稱為“三菱之原”的地區,開始著手建設現代化的辦公大樓。他捨棄日本傳統的木造房子,改用石、磚等西式建築材料。就當時的民風而言,這可是破天荒的創舉。後來,那條辦公街就被冠以“一個倫敦”之名。建築物所採用的美麗紅磚,不僅吸引了東京人,連世界各地來訪的客人們,也甚為其優雅、壯觀而折服。此外,彌之助也對岡山幾島灣海浦新生地、乾葉印幡植林事業及新潟耕地進行投資。他還與人合夥在岩手山地區買下一大片平原,並以幾人的名字來為那塊地命名。彌之助對土地的關注,成為以後的三菱地產形成的基礎。彌之助對投資鐵路也很感興趣。現在日本的鐵路,多半是明治時代的平民鋪設的。除了 ​​在彌太郎時發展的日本鐵路外(今日本的東北本線),彌之助又投資建造山陽鐵路(山陽本線)、九州鐵路(鹿兒島本線、長崎本線),鐵路事業不僅可運輸煤礦,也是煤礦的主要消費者。
彌之助特別重視提高日本國產技術。長崎造船廠在彌之助的指導與支持下,全力投入製造日本國產的第一部渦輪機。由於長崎造船廠所製造的蒸汽渦輪的出現,三菱內燃機製造業與三菱電機業很快就脫離造船業,並逐漸形成三菱重工業。
彌之助早在1889 年時,就看好造紙業必有發展。他先出資贊助瓦修兄弟所設的神戶Paper Mill Company,後來,買下那家公司,此即三菱製紙業的由來。彌之助讓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俊彌到倫敦學習應用化學,歸國後創設玻璃工業,彌之助從旁援助,並為該公司命名旭玻璃公司。旭玻璃公司的蘇打事業又演變為今天的三菱化學工業。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
期的“ 官商 ”身份,捨棄過於專斷的作法,發揚了在艱險中果敢創業的岩崎精神,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舊三菱轉為“陸上王國”的新三菱,並使之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彌之助並非單純的調整人,而是自身下決斷採取行動的現代化領導者。他也不單單使三菱現代化而已,他通過三菱,更加推動了日本產業現代化,對於日本經濟的運行有極大的影響。
1893 年12 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之職。彌太郎臨死之前,曾交託彌之助辦理後事,並要求彌之助等兒子岩崎久彌成人之後,令其擔任社長。彌之助一直遵照哥哥的使命,未曾有過違拗。而且同哥哥一樣,他也把自己的侄子久彌早早送到美國去留學。這一年,他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 全數歸為久彌所有,並以彌太郎家為本家,彌之助自己這一家則為分支,分支所得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人們都為他的手足情深、深謀遠慮的作風感到由衷地欽佩。
三菱社到岩崎小彌太(彌之助長子)任社長時,已進入了工業機械,電氣設備、化工、煉油、飛機製造等生產領域,成為一個巨大的康采恩。小彌太採用了現代股份制,共設立11 個獨立的三菱公司,每家公司都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小彌太通過三菱總公司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一直到1945 年財閥解散,岩崎家族還保持了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以戰勝者的身份,佔領並統治了日本國土。日本財閥,包括三菱、三井、住友等,或多或少都捲入了侵略戰爭,而美國壟斷統治者為了排除日本壟斷資本的競爭,早就想打擊日本壟斷資本的力量。1945 年10 月20 日,“盟軍總部”發出指令,要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 家財閥就本公司的事業內容、資本活動狀況等提出報告。10 月31 日,“盟軍總部”又發出了凍結這15 家財閥資產的指令。
11月1日,盟軍總司令部根據美國總統社魯門的聲明,對日本政府發出了解散財閥的“基本指令”。根據這一指令,麥克阿瑟司令部要求日本方面自動提出解散財閥的方案。當時處於被佔領軍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只得俯首聽命,提出了解散財閥的計劃。但日本財閥都以不同方式進行抵制。在財閥家族中,實際掌握事業指揮權的三菱的岩崎家族作了極為頑固的抵抗。三菱總公司社長岩崎小彌太曾固執地表示:絕無自動解散的理由。後來,日本的藏相澀澤敬三和他促膝談心,鼎力說服,岩崎小彌太才勉強表示:“自動解散是不行的,但如根據盟軍的要求,作為國策而命令財閥總公司解散,則是萬不得已的事。”
在1945 年9 月到1950 年期間,美國使盡各種方法解散了日本的舊財閥, 從而清除了日本壟斷資本的封建家族式統治方式,摧毀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企業控制體制,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日本壟斷資本的統治力量,但是,日本舊財閥賴以生成發展的命根子——銀行資本被幾乎毫無損失地保存下來了, 這就導致了日本的舊財閥以銀行資本為中心得以復活——形成獨特的戰後日本壟斷企業集團。
一段時期內,美國占領軍禁止日本舊財閥各企業使用“三井”、“三菱”等作為公司名稱。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後,三菱銀行改稱幹代田銀行;三菱重工業公司被拆成了三個公司後,分別稱為東日本重工業、中日本重工業和西日本重工業,如此等等,難以盡述。舊金山和約生效以後,原屬三菱的公司又開始加上了“三菱”的頭銜。後來,由於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日本放鬆了管制,舊財閥又開始“復活”了。從1955年開始,以三菱銀行為中心,一面重新聚集原三菱財閥所屬企業,一面新辦、合併和重組企業。50年代末新建了三菱原子能公司和石油化學聯合企業;60年代,將"新三菱重工"、"三菱日本重工"和"三菱造船"三家大企業合併成日本最大的重工業企業--"三菱重工業公司",又把"日本郵船"和"三菱海運"兩家合併成大的船運公司--"日本郵船公司",從而大大加強了三菱集團的實力;三菱商事公司得到加強和發展,其營業額長期居日本商業公司的第一位,並成為整個企業集團各企業相互協作的紐帶;作為三菱集團核心的金融機構,除去三菱銀行以外,還有三菱信託銀行、東京海上火災保險和明治人壽保險3家。
在本世紀50 年代到60 年代,日本逐漸形成了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六大壟斷集團,其​​中三個是作為舊財閥康采恩重新改組後出現的壟斷集團,其​​中包括三菱、三井、住友等;另外三個是區別於財閥而成立的新興壟斷集團, 這就是芙蓉、三和、第一勸銀等。在六大壟斷集團中,要數三菱壟斷集團經濟實力最強,被稱為“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據日本《東洋經濟》1972年9 月23 日)。
從參加三菱壟斷集團的“金曜會”的28 個成員企業來看,它們包括金融、 商社、造船、機械、化學、水泥、玻璃、合成纖維、食品、海運、不動產、 建築、倉庫等幾乎所有的主要行業,而且這28 個企業,幾乎可以說都是每個行業中的第一流企業。加入三菱壟斷集團“情報委員會”的成員達44 個公司, 所涉及的行業則更廣。
1970 年,三菱壟斷集團為了紀念三菱康采恩創建100 週年,出版了“三菱集團白皮書”,其中說“三菱集團44 個公司的總資產,佔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1969 年,10 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國家預算。”
60 年代到80 年代初,壟斷集團內的相互持股率一直是住友與三菱較高, 其餘4 個集團約低一半。從集團外的情況來看,如在全部上場企業中的股票占有率來看,則三菱又遠遠高於住友,在6 大集團中,僅次於3 和居第2 位, 高於6 大集團中的其他4 個。所以,從資本集中的深度和廣度來看,三菱集團無疑居於首位。與其他財團相比較,三菱財團有自身重要的特點。首先,它在重工業、化學工業部門中有極強的實力。三菱財團的部分骨幹企業是重工業、化學工業部門中的一流大企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為三菱重工業公司,這家公司是三菱“三大家”之一(另外兩個是三菱銀行和三菱商事),是三菱財團中一個規模最大的壟斷企業,也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重工業聯合企業。三菱重工業公司有廣泛的系列企業網,子公司和旁系公司多達40 多家,而且不少是日本機械工業企業中實力較強的企業,而且它與日本防衛廳的關係密切, 在戰後日本歷次“防衛計劃”中接受了巨額軍需訂貨。另外,三菱重工業公司也積極向海外擴張,在美國、哥倫比亞、巴西、泰國等地設有子公司和旁系公司。
其次,三菱的銀行和綜合商社的實力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的。在戰後重新組成的日本壟斷財團中,銀行和綜合商社佔據重要地位,它代替戰前的財閥總公司,具有組織機能。早在60年代末,三菱銀行就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大商業銀行,後來由於第一銀行和日本勸業銀行合併成為第一勸業銀行,才在日本大商業銀行中的地位相對下降,但仍然是具有強大實力的大商業銀行之一。該銀行和三菱財團的其他3家金融企業——三菱信託、東京海上火災保險以及明治人壽保險等公司有相互持股關係,而這些三菱財團金融機構總的資金力量在6大壟斷財團金融機構中居首位。三菱商事公司是目前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據1985年統計,它的資本額為720億日元,總資產達51472億日元。經營項口主要有金屬工業品、機械設備,食品、燃料、化學工業品、紡織品及其他各種器材等。進入80年代以來,三菱商事公司進一步加強同國內外壟斷企業的資本與業務的聯繫,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處設有辦事處。再次,三菱財團的聚集力極強。財團聚集力的強弱,主要看財團的“系列貸款”率、綜合商社的作用、人事關係上的結合、“經理會”成員企業的構成及企業間持股狀況等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財團內骨幹企業相互持股率的高低。據1983年度的統計,三菱財團、“經理會”成員間的平均持股率為24.39%,在6大壟斷財團中僅 ​​次於住友財團而列居第2位。“系列貸款率”越高,表明三菱財團內企業在資金上的聯繫越緊密,也就是財團的聚集力越強。
最後,三菱和軍用工業的聯繫比較密切,武器生產在6 大壟斷財團中居首位。三菱石油、三菱電機、三菱精密機械等公司向日本防衛廳提供導彈、 護衛艦、潛艇、坦克、魚雷、轟炸機、電氣通信機等軍用物資。據1974 年統計,三菱重工業公司接受軍用物資訂額達750 億日元,佔防衛廳訂貨總額的
24.5%,居武器生產企業的首位;三菱電機公司接受軍用物資訂貨額為118 億日元,佔防衛廳訂貨總額的3.9%而列居第4 位。這就是說,以上兩家企業和三菱石油、三菱精密機械等三菱所屬企業的武器和軍用物資生產在防衛廳訂貨總額中約佔1/3。
目前,三菱壟斷集團成員之間聯繫得比較緊密,作為一個集團來說,聚結的力量比較大,這和歷史上三菱各個企業發展的歷史有密切的聯繫。壟斷企業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彼此結合在一起的利益,並沒有因為解散財閥總公司和分割他們的企業有所減弱,反而加強了他們所謂的“大三菱意識”。作為舊三菱財閥的遺產,留下了巨大的、比較完整的機械工業體系,這一點和日本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和重工業、化學工業化完全合拍。舊三菱的遺產還包括龐大的經營和技術隊伍與保守黨的密切關係,與國外壟斷資本的關係等等,都在三菱一躍而為日本最大最強的壟斷集團的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當然,舊三菱財閥的遺產還包括以“三菱”創業者岩崎彌太郎為首的​​老一輩企業家的經營藝術與拼搏精神。如果沒有彌太郎的忍辱負重和成就大業的志向,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
三菱帝國編輯
三菱重工業公司是三菱財閥的"大本營",也是其賴以發家的支柱。該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綜合性的重工業公司,造船能力長期居世界第一位;1971年,該公司在世界上首先建成能建造20萬噸以上超大型油輪的香燒船廠,從而奠定了它的"世界造船業霸主"的地位。它在船舶修理業、汽輪機生產、鍋爐生產、製造紙漿和造紙生產設備等領域,均居日本領先地位。該公司還一直將軍工產品的研製,作為其經營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在日本防衛廳歷年的軍需訂貨中,該公司均佔首位;日本歷次擴軍計劃的大部分新式武器裝備都由該公司承造。以三菱重工為主的三菱集團,在原子能和人造衛星的研製開發上,在日本佔有重要地位;在超音速飛機和現代化武器的研製方面,他們不但稱霸國內市場,還積極瞄準國際市場。1981年度,日本防衛廳軍需開支總額為7500億日元,其中三菱重工吃進了1052億日元,佔14%;1983年度軍需開支總額為11113億日元,三菱重工吃進了2059億日元,佔18.5%,而居第2位的日本電氣只有1245億日元。因此,在日本有"三菱軍需省"之說。1993年,該公司的銷售額為258.04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43位;資產額392.29億美元,利潤額7.40億美元。
三菱重工業公司在機械工業和軍需工業領域擴大實力的同時,還同美國資本合辦生產自動售貨機等產品的日本萊德公司、生產壓縮機等產品的日本克拉克公司、生產自動控制系統等產品的三菱TRW公司、生產航空控制裝置的三菱精密機械公司、生產油壓機械等產品的日本德尼遜公司、生產拖拉機、推土機等產品的卡物庇拉三菱公司、生產空調機和冷凍機等產品的新三菱約克公司。
三菱重工業公司在進軍國際市場方面,也是日本企業的開路先鋒之一。
三菱汽車公司是三菱重工業公司汽車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73~1974年受世界石油危機的影響,美國大馬力、超豪華轎車遭受重創,以豐田、日產為代表的小型車走俏市場,而三菱的超級油輪也疲軟積壓。於是,三菱集團果斷決策,集中資金投資於汽車業。三菱汽車公司的設備與技術很快便追趕上來,一躍而成為日本第5大汽車公司。1993年度,該公司的銷售額為273.11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41位,居日本第11位,並超過了母公司--三菱重工;資產額235.82億美元,利潤額0.52億美元。
三菱電機公司是在三菱造船和神戶造船的電氣機械部的基礎上上,於1921年獨立出來而組建的。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該公司於1923年開始和美國威斯汀豪斯公司進行技術合作--這是日本最早引進美國技術的公司之一。由於其產品質量好,得到日本軍方的大量訂貨,該公司還在宇宙、原子能、計算機、海洋開發等高科技含量的新領域居日本領先地位。1993年度,該公司的銷售額為287.80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37位,居日本第10位;利潤額1.92億美元,資產額327.65億美元。
三菱集團早已超過二戰前居日本第一的三井集團,而成為日本最大的壟斷財團。1970年該集團宣告其44個主要企業的全年營業額超過日本國民總收入的1/10,並說70年代要成為"世界性的三菱"、"包羅一切的三菱"。而世界經濟界的評論則稱之為:"日本的巨人","左右日本"和"三菱帝國"。在日本經濟騰飛與爭霸世界的征戰中,三菱集團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無可替代的。
重工業是國家工業化"之母"。由岩崎彌之助所創辦並打下基礎,由岩崎久彌、岩崎小彌太等人加以發展的三菱重工及從中分立出來的三菱汽車、三菱電機,是日本現代工業的基礎,是日本經濟騰飛的重要支柱。

---------------
在當今日本6大企業集團中,三菱集團以雄厚的實力位居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勸業銀行之前,獨佔魁首。三菱集團旗下有41家大公司,包括三菱銀行、三菱商會、三菱重工、三菱信託、明治生命保險、東京海上保險、三菱電機、三菱汽車、三菱石油、日本郵船等。
  九十年代初,世界50家大銀行中,三菱就佔兩席;世界100家大企業中,三菱也佔有3家。那時三菱所屬公司的營業額就十分驚人,如三菱電機為212億美元,今天是三百億美元﹔三菱汽車為168億美元,今天為兩百億美元。這個號稱「日本老大帝國」的企業集團,真可謂「富可敵國」。然而,在1870年,巖崎彌太郎及其弟彌之助創辦三菱時,僅有3艘輪船。巖崎彌太郎從「地下浪人」到「航運鉅子」,再到「日本第一財閥」,他那富有傳奇色彩的發家史,讓人們可以從中得到不少的啟發。

幼年窮困、遊歷求學

  1834年12月11日,巖崎彌太郎出生於安藝郡井口村。父親彌次郎是個地下浪人,因家境中落而喪失了鄉居武士的地位,過著貧困的下層生活。母親美倫是個醫生的女兒,儘管生活艱難,也不忘對長子彌太郎的培養。彌太郎從小就跟隨外祖父識字並學習書法,14歲時又寄居在姨父家讀私塾。20歲時,彌太郎決心到中心大城市江戶(後改為東京)求學。為此,父親彌次郎不惜賣掉祖先遺留下的山林,作為兒子去江戶的盤纏。這使彌太郎極為感動。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他登上家鄉西邊的妙見山,來到名叫星神社的祠堂,掏出筆墨,在星神社的門上寫道:「日後若不能揚名天下,誓不再登此山。」

  彌太郎從鄉村來到江戶,對城中壯麗的街景,看得目瞪口呆,而市中商家的繁盛,更令他興奮不已。他從師於「昌平堂」儒官安積良齋,從此才學大進,被人稱為秀才。

身陷囹圄、粗通算術

  誰知一年後,他的父親彌次郎突遭橫禍,受村長誣陷而下獄。彌太郎聞訊從江戶趕回來為父伸冤,不料,郡奉行所官員竟與村長串通一氣,拒絕他的申訴。彌太郎怨恨難抑,在奉行所的柱子上,憤怒地刻下「無賄不成官,罪由喜惡判定」幾個大字。奉行官大怒,命人削掉柱上大字。但是,彌太郎又在奉行所外白牆上寫下同樣的字。惱羞成怒的奉行官竟將彌太郎也逮捕下獄。

  彌太郎與一位樵夫關在同一牢房。這個樵夫十分擅長算術。一天,樵夫對他說:「沒有一項工作,比做生意一獲千金更有意思了。」彌太郎趁機說:「做生意是好,可是我不通算術,你能教我嗎?」樵夫爽快地答應了。過了不久,彌太郎就能很熟練地運用算術了。樵夫誇獎他說:「彌太郎,你真了不起,我花四、五年才學會了算術,而你,卻不到一個月,就融會貫通了。」彌太郎興奮地指著牢房的一個大櫃子,說:「他日,我若能成為天下巨富,將報你以一大櫃子小判(當時日本的貨幣單位)的酬金。」

  後來彌太郎創立了三菱財團,成為日本首富,他果真信守諾言,送了很多錢給樵夫的兒子。這次與樵夫一起坐牢的際遇,成了彌太郎一生重大的轉機。

慧眼識財、土地發家

  一年多以後,彌太郎獲釋,但活動範圍卻被限制在鴨田村內。彌太郎深切體會到社會的不公道,對自己試圖在黑暗官界出人頭地的念頭灰了心。

  有一天,他與弟弟彌之助在安藝河邊釣魚。他遙看兩岸遼闊的土地,說:「這兩岸土地既肥沃又廣大,無奈就怕洪水氾濫。」就在這時,他萌發了一個企業家的靈感:如果在兩岸築堤,擋住洪水,豈不造就了萬畝良田?!

  他立即向安藝郡公所提出築堤造田的申請,並很快得到批准,予以實施。後來,僅彌太郎本人就造稻田100公畝,棉田50公畝,獲得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從此,彌太郎否極泰來,不僅免除了限制活動範圍的處分,而且擔任了奉行所的一名下級官員,往高知城赴任。1867年,彌太郎又擔任了長崎土佐商會的負責人。

明治維新、三菱出世

  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明治天皇成立了新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擴大民族經濟、為發展資本主義開闢道路的措施。這就是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明治維新「獎勵貿易」、「富國強兵」的背景下,三菱公司應運而生。

  1869年,巖崎彌太郎到土佐藩大阪商會任職。次年10月,在明治新政府廢止藩營鼓勵民營的改革措施下,「大阪商會」脫藩自立,以「九十九商會」為商號正式開張,彌太郎成為九十九商會的實際負責人。他得到了3艘藩船的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

  1871年7月,廢藩置縣,土位藩變成了高知縣。縣當局勸彌太郎將「九十九商會」轉為個人經營。1871年9月14日,彌太郎決定接受九十九商會為個人事業。他籌資買下兩艘船,這一天就成了三菱公司的創立日。翌年1月,該商會更名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將三川商會更名為「三菱商會」,並宣佈原商會的財產及11艘船都由他個人買下,與官方完全斷絕關係,成為自己個人的企業。三菱公司正式誕生了。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彌太郎趁機向日本政府申請承包了一切軍需輸送工作,運兵、運軍火、運糧,大大的發了一筆財。1877年,日本國內爆發西南戰爭,三菱全力參與軍事運輸,又發了一筆橫財。至此,三菱共擁有61艘汽船,噸位高達35,464噸,佔全日本汽船總噸位的73%,一躍而成為日本國「海上霸主」。

後來居上、力拼三井

  三菱是在明治維新後的近代化高潮中湧現出來的,它比老牌財閥三井、住友創立得晚,但發展速度卻相當快。在1874年全日本富豪排行榜上,巖崎彌太郎連入榜的資格也沒有。而到了1879年,巖崎彌太郎卻位居全日本富豪榜的第三位。後來,彌太郎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在三菱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存放在三菱倉庫中。到明治中期,三菱已發展為生產、流通、金融等各領域均有據點的多角型綜合實體,完全可以與「三井物產」相抗衡,成為與三井並駕齊驅的日本兩大財閥之一。

  三菱獨佔海運,受到最直接打擊的就是三井物產。該公司僅有3艘船隻,不得不請求租用三菱的船隻,並提出交付一年70萬元的租賃費。但巖崎彌太郎出於壓倒競爭對手的需要,斷然加以拒絕。

  於是,忍無可忍的三井開始向三菱實行反擊,它糾合敵視三菱的地方船主、批發商、貨主,合股創立一家名叫東京風帆船會社的大型海運公司,企圖與三菱相對抗。

  三菱毫不示弱,採取低價策略,分化瓦解對方的陣營,並大量收購三井創辦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迫使三井派頭目涉澤辭去交易所總裁的職務。這些凌厲的反擊,招招擊中對方的要害,極大地擾亂了對手的陣腳。東京風帆船會社由於地方資本家的背叛,資本驟減為17萬元,客戶被奪走,不少船員也被三菱挖去,不僅不能與三菱抗衡,而且在情況最淒慘時,只能勉強維持營業。

  與此相反,三菱卻得到長足發展,它償還了政府的無息貸款340萬元,進一步鞏固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惡性競爭、兩敗俱傷

  然而,正當三井面臨慘敗之際,一件意外的變故使他們出現了反敗為勝的契機。

  1881年,一直庇護三菱的政府核心人物大隈重信失勢下野,另組「改進黨」,而跟三井息息相關的伊籐組成長洲藩閥政府。伊籐唯恐大限的政治影響力與巖崎的雄厚財力相結合,會對政府造成極大的威脅,便與三井公司聯手成立一家實力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試圖壓垮三菱的海運公司,斷絕大限的財源。
  1882年10月,共同運輸公司正式成立,創業資本將近一半由政府出資,其餘則由三井籌集民間游資而成。公司向英國訂購最新式的船舶,其航線與三菱公司航線完全一樣。於是,一場空前激烈的龍爭虎鬥開始了。

  三菱與共同運輸公司的競爭彷彿一場高對抗性的馬拉松賽跑。兩家公司的船隊一起由神戶出發,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長與船員都綁上頭巾,揮汗如雨,不計成本地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在海上展開長跑比賽。到達紀州藩時,船上爐內的火力之強,竟把煙囪燒得通紅,船內溫度也高得灼人。從岸邊遠遠望去,猶如兩隻火龍在競相飛奔。

  最後,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不惜成本地降價。如往來神戶、橫濱間的船費,下等艙價從5.50日元降到0.55日元。這種兩敗俱傷的價格戰,最高興的人當然還是乘客與貨主們。

  面對有政府撐腰的強大對手,巖崎彌太郎充份地展現出他超人的領導能力。他始終鬥志昂揚,採取徹底抗戰的姿態,與共同公司力拼。為彌補降價策略所蒙受的損失,他將公司重新改組,裁減冗員冗費,甚至連他的心腹用了一張公司便箋寫私信,他也下令從其月薪中扣除。在此危機四伏的狀態下,彌太郎發揮出民營事業的特色,儘管降價很多,其生產力仍較共同公司高出一大截。1884年,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共同運輸公司僅為三菱的一半。

  三菱初戰告捷,但也元氣大傷,在赤字的打擊下,不得不停止香港——琉球間的航線,三菱匯兌所也被迫關門。   而共同公司方面更是傷筋動骨,到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其股份跌到面值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巖崎趁機收購共同公司的股票,到1884年末,他已握有過半數的股權。這無疑是對共同公司的沉重打擊。
有一天,他與弟弟彌之助在安藝河邊釣魚。他遙看兩岸遼闊的土地,說:「這兩岸土地既肥沃又廣大,無奈就怕洪水氾濫。」就在這時,他萌發了一個企業家的靈感:如果在兩岸築堤,擋住洪水,豈不造就了萬畝良田?!

  他立即向安藝郡公所提出築堤造田的申請,並很快得到批准,予以實施。後來,僅彌太郎本人就造稻田100公畝,棉田50公畝,獲得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從此,彌太郎否極泰來,不僅免除了限制活動範圍的處分,而且擔任了奉行所的一名下級官員,往高知城赴任。1867年,彌太郎又擔任了長崎土佐商會的負責人。

明治維新、三菱出世

  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明治天皇成立了新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擴大民族經濟、為發展資本主義開闢道路的措施。這就是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明治維新「獎勵貿易」、「富國強兵」的背景下,三菱公司應運而生。

  1869年,巖崎彌太郎到土佐藩大阪商會任職。次年10月,在明治新政府廢止藩營鼓勵民營的改革措施下,「大阪商會」脫藩自立,以「九十九商會」為商號正式開張,彌太郎成為九十九商會的實際負責人。他得到了3艘藩船的使用權,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

  1871年7月,廢藩置縣,土位藩變成了高知縣。縣當局勸彌太郎將「九十九商會」轉為個人經營。1871年9月14日,彌太郎決定接受九十九商會為個人事業。他籌資買下兩艘船,這一天就成了三菱公司的創立日。翌年1月,該商會更名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將三川商會更名為「三菱商會」,並宣佈原商會的財產及11艘船都由他個人買下,與官方完全斷絕關係,成為自己個人的企業。三菱公司正式誕生了。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彌太郎趁機向日本政府申請承包了一切軍需輸送工作,運兵、運軍火、運糧,大大的發了一筆財。1877年,日本國內爆發西南戰爭,三菱全力參與軍事運輸,又發了一筆橫財。至此,三菱共擁有61艘汽船,噸位高達35,464噸,佔全日本汽船總噸位的73%,一躍而成為日本國「海上霸主」。

後來居上、力拼三井

  三菱是在明治維新後的近代化高潮中湧現出來的,它比老牌財閥三井、住友創立得晚,但發展速度卻相當快。在1874年全日本富豪排行榜上,巖崎彌太郎連入榜的資格也沒有。而到了1879年,巖崎彌太郎卻位居全日本富豪榜的第三位。後來,彌太郎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範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在三菱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存放在三菱倉庫中。到明治中期,三菱已發展為生產、流通、金融等各領域均有據點的多角型綜合實體,完全可以與「三井物產」相抗衡,成為與三井並駕齊驅的日本兩大財閥之一。

  三菱獨佔海運,受到最直接打擊的就是三井物產。該公司僅有3艘船隻,不得不請求租用三菱的船隻,並提出交付一年70萬元的租賃費。但巖崎彌太郎出於壓倒競爭對手的需要,斷然加以拒絕。

  於是,忍無可忍的三井開始向三菱實行反擊,它糾合敵視三菱的地方船主、批發商、貨主,合股創立一家名叫東京風帆船會社的大型海運公司,企圖與三菱相對抗。

  三菱毫不示弱,採取低價策略,分化瓦解對方的陣營,並大量收購三井創辦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迫使三井派頭目涉澤辭去交易所總裁的職務。這些凌厲的反擊,招招擊中對方的要害,極大地擾亂了對手的陣腳。東京風帆船會社由於地方資本家的背叛,資本驟減為17萬元,客戶被奪走,不少船員也被三菱挖去,不僅不能與三菱抗衡,而且在情況最淒慘時,只能勉強維持營業。
與此相反,三菱卻得到長足發展,它償還了政府的無息貸款340萬元,進一步鞏固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惡性競爭、兩敗俱傷

  然而,正當三井面臨慘敗之際,一件意外的變故使他們出現了反敗為勝的契機。

  1881年,一直庇護三菱的政府核心人物大隈重信失勢下野,另組「改進黨」,而跟三井息息相關的伊籐組成長洲藩閥政府。伊籐唯恐大限的政治影響力與巖崎的雄厚財力相結合,會對政府造成極大的威脅,便與三井公司聯手成立一家實力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試圖壓垮三菱的海運公司,斷絕大限的財源。
  1882年10月,共同運輸公司正式成立,創業資本將近一半由政府出資,其餘則由三井籌集民間游資而成。公司向英國訂購最新式的船舶,其航線與三菱公司航線完全一樣。於是,一場空前激烈的龍爭虎鬥開始了。

  三菱與共同運輸公司的競爭彷彿一場高對抗性的馬拉松賽跑。兩家公司的船隊一起由神戶出發,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長與船員都綁上頭巾,揮汗如雨,不計成本地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在海上展開長跑比賽。到達紀州藩時,船上爐內的火力之強,竟把煙囪燒得通紅,船內溫度也高得灼人。從岸邊遠遠望去,猶如兩隻火龍在競相飛奔。

  最後,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不惜成本地降價。如往來神戶、橫濱間的船費,下等艙價從5.50日元降到0.55日元。這種兩敗俱傷的價格戰,最高興的人當然還是乘客與貨主們。

  面對有政府撐腰的強大對手,巖崎彌太郎充份地展現出他超人的領導能力。他始終鬥志昂揚,採取徹底抗戰的姿態,與共同公司力拼。為彌補降價策略所蒙受的損失,他將公司重新改組,裁減冗員冗費,甚至連他的心腹用了一張公司便箋寫私信,他也下令從其月薪中扣除。在此危機四伏的狀態下,彌太郎發揮出民營事業的特色,儘管降價很多,其生產力仍較共同公司高出一大截。1884年,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共同運輸公司僅為三菱的一半。

  三菱初戰告捷,但也元氣大傷,在赤字的打擊下,不得不停止香港——琉球間的航線,三菱匯兌所也被迫關門。   而共同公司方面更是傷筋動骨,到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其股份跌到面值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巖崎趁機收購共同公司的股票,到1884年末,他已握有過半數的股權。這無疑是對共同公司的沉重打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