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558846_543664817856445_6004831911289818184_n

爭取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最近在認識「南島語系」,覺得台灣原住民族真的是神奇的存在!
比較多人知道的是,南島語系遍佈範圍: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復活節島。
但這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內容,包含許多之最:
1⃣️南島語系遍佈範圍約佔全球三分之二面積,使南島民族成為全世界地理分布最廣的民族,也是現今全世界唯一主要廣泛分布在島嶼上的語系。
2⃣️ 臺灣是南島語族分布最北界,新北市烏來的泰雅族聚落,是全世界最北端的南島語族聚落。
3⃣️根據,「民族語:全世界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調查,屬於南島語系的語言共有 1257 種,是全世界僅次於尼日-剛果語系(底下有 1532 種語言),世界第二大語系。
4⃣️使用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口約三億八千六百餘萬人,使用人口為世界第五多。南島語系包含印尼語(2.5 億人使用)、爪哇語(1 億多人使用)、馬來語(3000 萬人使用)...等。
研究南島語言最深入的就屬白樂思(Robert Andrew Blust)教授,他畢生都在研究南島民族,白樂思教授也完成一些台灣南島語的田野工作,諸如邵語、噶瑪蘭語、巴宰語、阿美語、排灣語,以及賽夏語等語種,而他出版的邵語辭典有 1106 頁,內容精深、詞彙豐富,是台灣南島語詞典中的曠世巨作之一。
(邵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中的「極度危險」,下一個等級就是滅絕)
白樂思教授於 2009 年出版一本巨著,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台灣譯為:南島語言,繁體中文於 2022 年出版),在「南島語言」這本巨著中,被提及的南島語言就有 812 種。
而根據白樂思教授於 1999 年發表的論文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他將如此龐大的南島語系分成十個分支,其中台灣南島語就佔了九個分支(16-20個語種),而另一個分支則為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其餘 1200 餘個語種)。
也就是,他將世界第二大語系分成十個分支,結果台灣南島語就佔了九個分支,使用這九個分支語言的人口僅數十萬而已,另一個分支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則有三億多。
台灣南島語的英文也被寫為 “Formosan languages”(福爾摩沙語),台灣原住民族僅達悟族所使用的達悟語為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外,其他都是台灣南島語。
據白樂思教授於 1985 年的研究,他認為台灣是這個龐大南島民族的原鄉(homeland)。
另外一項能證明台灣是南島民族原鄉的證據是植物,南島語族會使用「構樹」來製作樹皮衣,而根據台大森林系鍾國芳教授的研究,發現台灣的構樹其基因多樣性較高,代表南太平洋島國的構樹是由台灣散播出去。
由於南太平洋構樹是以無性生殖進行人工繁殖,當鍾國芳教授在復活節島演講時,當地居民看到臺灣構樹開花結果的照片時,居然大吃一驚!
因為構樹是雌雄異株,在臺灣能以開花授粉進行有性生殖;但被帶到南太平洋的構樹是藉無性繁殖的雌性族群。顯示南島語族先祖攜帶構樹旅行時,只帶了雌性植株,因此無法行有性生殖。
而根據其他學者的研究,台灣南島語保存最多古語的特徵,因此若要構擬原始南島語(Proto Austronesian)就必須使用各種台灣南島語言為材料。
真的覺得台灣原住民族是多神奇的存在啊!!!
然而,被國際南島語言學界視為無價瑰寶的台灣南島語現在卻逐漸凋零,甚至滅絕...希望台灣人能珍惜現在被國際學界公認最珍貴的台灣文化資產,並為保存延續這塊島嶼的古老言語共盡心力。
因為,如果我們台灣人不保護這樣的文化,假如台灣南島語都滅絕,那南島語系的多樣性等於消失…就會僅剩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1) 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Facebook https://bit.ly/3Fc6Fl9


一顆種子改寫歷史 南島祖先台灣出發

2015-10-09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是南島語族原鄉再度找到一有力支持!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與智利共組團隊,分析西太平洋島弧的超過六百個構樹樣本,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更因太平洋構樹必須經由人類移植,這六百個構樹樣本會在各地出現,就成為南島語系的祖先是從台灣跨出,移動到世界各地的佐證

  • 台大森林環資系跨校合作,從植物基因中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成為南島語族起源自台灣的「出台灣說」有力證據。(台大提供)

    台大森林環資系跨校合作,從植物基因中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成為南島語族起源自台灣的「出台灣說」有力證據。(台大提供)

太平洋構樹擴展 南島祖先從台跨出散布

近年考古、語言及人類遺傳學等研究支持下,認為台灣是太平洋島嶼上那群南島語族的原鄉,但此「出台灣說」卻未有物種基因的有力證據,這群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人口近四億、使用一千二百種語言的民族,究竟是如何遠渡重洋,遍「島」開花的拓殖,始終是個謎。

但台灣團隊首度以民族植物學角度切入,台大森林環資系副教授鍾國芳、東華大學博士生張至善、碩士生劉筱蕾與智利Dr. Seelenfreund團隊合作,分析了台灣、中國、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印尼蘇拉威西、新幾內亞及大洋洲島嶼合計超過六百個構樹樣本,發現各地的構樹,都有與南台灣構樹相同的葉綠體基因單型(haplotype),從而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

鍾國芳解釋,因太平洋構樹沒有雄雌異株,無法自然產出種子,排除了動物傳播的可能,必須由人類以根部無性生殖「種」出來,且構樹的樹皮被南島語族的人類拿來紡織,其「樹皮布」是慶典重要象徵,更加證明構樹與南島語族人的遷移緊密結合。

鍾國芳表示,在考古學、語言學乃至人類遺傳學等領域中,都有著台灣是南島語系祖先的相關假說,但這次研究是首次從「共生物種」切入,研究與南島族群息息相關的構樹,分析其基因,證實了台灣構樹和太平洋那麼多島嶼上的構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間接支持了「出台灣說」。

所謂的「出台灣說」,是學界認為,從亞洲大陸移居到台灣的族群在台灣形成南島語系,之後沿著島嶼,逐步擴展到太平洋各地。學說最早由語言學者提出,後來遺傳人類學從DNA研究提供更多證據,如今台大的構樹研究,更增添了一個民族植物學上的有力支持證據。該研究也獲選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身世解謎 葡萄牙牡蠣源自台灣

2016-10-21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葡萄牙牡蠣」原來前身就是「台灣牡蠣」!

台灣原生種牡蠣的品種過去都被認為屬於日本的「太平洋牡蠣」,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洋大學和中研院的研究團隊經過四年調查,竟發現其實是跟「葡萄牙牡蠣」同宗,且基因變異性高於歐洲,推測是在十六世紀附著在葡萄牙船上,被帶回歐洲落地生根。這項發現九月廿六日登上國際Nature期刊集團下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導)」。

  • 研究團隊經4年調查,台灣應該就是「葡萄牙牡蠣」的原鄉。(記者吳欣恬攝)

    研究團隊經4年調查,台灣應該就是「葡萄牙牡蠣」的原鄉。(記者吳欣恬攝)

  • 葡萄牙牡蠣(右)長到極限時體長約10公分;太平洋牡蠣(左)則約40公分,但外觀相似。(水試所提供)

    葡萄牙牡蠣(右)長到極限時體長約10公分;太平洋牡蠣(左)則約40公分,但外觀相似。(水試所提供)

推測十六世紀附著在葡萄牙船上 被帶回歐洲

水試所助理研究員蕭聖代指出,「太平洋牡蠣」和「葡萄牙牡蠣」外觀上並無顯著差別,需養殖五年以上才可看出明顯的體型差異,「葡萄牙牡蠣」極限體長只有約十公分,「太平洋牡蠣」則可長至四十公分。

蕭聖代說,「太平洋牡蠣」主要分布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北方到長江口的淺水域,後來推廣至全球,目前人工養殖九成都是「太平洋牡蠣」,也是歐美常見的生蠔。台灣因與日本地緣相近,台灣原生種牡蠣過去都被認定是「太平洋牡蠣」。

台灣牡蠣養不大 與大顆太平洋牡蠣雜交都不成

不過,蕭聖代發現,一直以來台灣牡蠣都養不大,且與日本引進的太平洋牡蠣進行雜交都無法成功,因此從台灣沿海和中國南方海域採集三一三個牡蠣樣本,經過DNA定序,發現台灣周邊海域無論是野生或養殖牡蠣,全為「葡萄牙牡蠣」,而且台灣的「葡萄牙牡蠣」基因多樣性更高於中國沿海的「葡萄牙牡蠣」,因此可推斷台灣應該就是「葡萄牙牡蠣」的原鄉。

此外,葡萄牙、西班牙及南法歐洲等地的「葡萄牙牡蠣」在一九六○年代發生疫病,大規模滅絕後,由日本引進太平洋牡蠣養殖。因此目前葡萄牙已難以見到「葡萄牙牡蠣」。

蕭聖代說,台灣的「葡萄牙牡蠣」幾年前也因染病而大規模死亡,但並未像歐洲的牡蠣族群一樣一蹶不振,由此可推斷,台灣「葡萄牙牡蠣」的基因變異性高於歐洲的牡蠣,較可存活,也顯示比較可能是族群較大、較為源頭的母種。

研究團隊也因此進一步推測,葡萄牙牡蠣應是十六世紀附著在葡萄牙來台船隻上,被帶回歐洲落地生根,但到十九世紀被學者在葡萄牙發現,因此被稱為「葡萄牙牡蠣」。

蕭聖代說,太平洋牡蠣學名為「Crassostrea gigas」,是「 大牡蠣」的意思;葡萄牙牡蠣學名為「Crassostrea angulata」,是「小牡蠣」意思,葡萄牙牡蠣只是通用的俗名,要讓學界習以為常的「葡萄牙牡蠣」正名為「台灣牡蠣」並不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