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紙寫日記 96歲榮民連載自傳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7日, 2017
李伯伯(中)身體硬朗,幾乎沒有病痛纏身,榮民處人員到訪仍會開朗迎接。(張祈翻攝)
李伯伯的手寫自傳。(張祈翻攝)
花蓮豐濱村高齡96歲的李伯伯,1949年跟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獨居的日子,他收集過期日曆製成書籍,硬筆寫下日記,多年來已創作出自傳、文藝雜記、四方雲遊記寫生等,李伯伯字體工整,如同早年刻鋼板的書籍,他說,年紀大,頭腦記不得,寫下來不會忘記。
來自大陸四川的李伯伯,18歲從軍攻打日本,28歲便隨軍來台,前後派駐台中、金門,1994年來到花蓮,來台68年期間,僅有5年前回鄉探親22天,他說,人生大半輩子都獻給台灣,早已把這當自己家了。
花蓮縣榮民服務處推動「走動式宅配到家感動服務」,進行家中關懷訪視、致贈民生物資、協助環境消毒,因高齡被歸類在「特需」類別的李伯伯,每三天就有社工前來探視。
李伯伯身體硬朗,幾乎沒有病痛纏身,除了天天書寫書法外,幾乎每個月都會搭車至光復甚至花蓮市區採買中藥進補,往返三小時車程都不是問題。
李伯伯透露,曾在私塾讀書8年,培養的書寫習慣成為定居花蓮的重要休閒活動,自己也記不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書寫日記,收集撕掉的日曆集結成冊,從日記、自傳到創作,生活瑣事從對醫師居家訪視到當年槍林彈雨的心境都有,問起為何提筆書寫,膝下無子的他只說,留個紀念吧。
花蓮縣榮民服務處目前也策畫將由李伯伯的創作以連載方式放置網路平台,民眾可透過榮服處臉書與全球資訊網,見證榮民伯伯將近一個世紀的生活智慧與生命旅程。日曆紙寫日記 96歲榮民連載自傳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C3EtNQ


 

日文字與漢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茂呂美耶--平安日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2HHVg

Tosa_nikki_copied_by_Teika  

土佐日記
wapbaike.baidu.com查看原始檔
作者簡介
紀貫之生卒年有諸說,八七零年至九四六年前後在世。平安朝初期的和歌聖手,古代日本屈指可數的大歌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古今和歌集》的撰者之一,歷代敕撰集入选和歌總數達四百七十五首,同時也是三代集中入集最多的歌人。此外還著有《土佐日記》以及《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等作品,在多個領域都為日本古典文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紀貫之本為名門子弟,卻因藤原氏在朝廷得勢而逐漸家道衰微,當他出生時,父親已完全成為沒落貴族。不過,紀貫之年輕時就在和歌方面嶄露頭角,三十多歲便受到破格提升,成為《古今和歌集》編撰者之一。六十歲時才奉命任職土佐守。他帶著全家人赴任,其中包括年方四歲的小女兒。平安時代的國守,貪污私吞,招權納賄,是家常便飯。紀貫之在任四年中,或許多少也收了賄賂,但基本上他算是相當清廉的地方官。四年後,紀貫之將回京城時,小女兒竟在出發前病沒了。他是懷著喪子之痛踏上歸途。土佐到京城,海路所花日程通常是二週,但由於天氣不好,紀貫之花了五十五天才回到京城。《土佐日記》正是這五十五天海路旅程的見聞日記。當時男性一般都以漢文寫日記,紀貫之卻故意假借女性身份以平假文寫下這部遊記。因而在作品中,紀貫之是以“某人”或“船君”出現。又因為當時女性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紀貫之也是“平假文日記”文學的首創者

文章以女性的口吻記述了作者紀貫之在結束了土佐守(地方官)的任期之後,於承平四年(93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從土佐(今高知縣)的寓所出發,翌年二月十六日到達京都故居的前後五十五天的旅行情況和感觸。

具體內容包括出發之前當地的送別種種,旅途中人們的言行和周圍的景色,對於海上風浪和海盜的恐懼,以及歸京之後的喜悅之情等等。 主題具有兩大鮮明的特色,第一是隨處可見的文人幽默(日語為「灑落」),其次是多次追憶亡女的記述。此外,全篇所錄的五十七首和歌以及相關的評論也被學術界視為研究紀貫之和歌及其創作思想重要的文獻資料。其中全文末尾,歸京之後在故園中目睹當年所植的松樹尤在,而亡女卻已無處尋覓時觸物傷情的作品頗為感人:「生まれしも帰らぬものをわが宿に小松のあるを見るが悲しさ」。

---------------------------

土佐日記》是日本的一部日記文學著作,全書一卷,為紀貫之所著,承平五年(935年)成書。

 

作者

紀貫之的生卒年有諸說,870年至946年前後在世。古代日本屈指可數的大歌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古今和歌集》的撰者之一,歷代敕撰集入選和歌總數達四百七十五首,同時也是三代集中入集最多的歌人。此外還著有《土佐日記》以及《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等作品,在多個領域都為日本古典文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內容概要

文章以女性的口吻記述了作者紀貫之在結束了土佐守(地方官)的任期之後,於承平四年(93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從土佐(今高知縣)的寓所出發,翌年二月十六日到達京都故居的前後五十五天的旅行情況和感觸。

具體內容包括出發之前當地的送別種種,旅途中人們的言行和周圍的景色,對於海上風浪和海盜的恐懼,以及歸京之後的喜悅之情等等。 主題具有兩大鮮明的特色,第一是隨處可見的文人幽默(日語為「灑落」),其次是多次追憶亡女的記述。此外,全篇所錄的五十七首和歌以及相關的評論也被學術界視為研究紀貫之和歌及其創作思想重要的文獻資料。其中全文末尾,歸京之後在故園中目睹當年所植的松樹尤在,而亡女卻已無處尋覓時觸物傷情的作品頗為感人:「生まれしも帰らぬものをわが宿に小松のあるを見るが悲しさ」。

旅程

日期為舊曆

日期到達地(通過地)現今地名
12月21日 国府(出發) 高知縣南國市比江周邊
12月21日 - 26日 大津 高知縣高知市大津
12月27日 浦戸 高知縣高知市浦戶
12月29日 大湊 高知縣南國市前濱
1月9日 宇多の松原 高知縣香南市岸本周邊
1月10日 奈半の泊 高知縣安藝郡奈半利町
1月11日 羽根 高知縣室戶市羽根町
1月12日 室津 高知縣室戶市室津
1月29日 土佐の泊 德島縣鳴門市鳴門町土佐泊浦
1月30日 阿波の水門 鳴門海峽
沼島 兵庫縣南淡路市沼島
和泉の灘 大阪府南西部)
2月1日 黒崎の松原 大阪府泉南郡岬町淡輪
箱の浦 大阪府阪南市箱作
2月5日 石津 大阪府堺市浜寺
住吉 大阪府大阪市住吉區
2月6日 難波 大阪府大阪市
2月8日 鳥飼の御牧 大阪府攝津市鳥飼
2月9日 渚の院 大阪府枚方市渚元町
鵜殿 大阪府高槻市鵜殿
2月11日 八幡の宮 石清水八幡宮
山崎 京都府乙訓郡大山崎町
2月16日 島坂 京都府向日市上植野町御塔道
(抵達) 京都府京都市

意義

《土佐日記》是日本假名文學的先驅作品,全文僅用真名(漢字)六十二字,大大開拓了日本假名文學的表現空間,並為之後高度繁榮的假名日記文學奠定了基礎。《土佐日記》之前的日記作品,大抵都是記錄宮中行事等公家性質的漢文日記,缺乏個人的感情色彩,文學性也很低。而紀貫之借用女性口吻而完成的這部作品,突破了之前的日記作品在內容上和抒情上的局限性,成功地將私人化和內省性的內容導入到作品當中,被認為是通常意義上的日本日記文學——具有自我觀照傾向和的高度自由的文藝作品——的鼻祖,歷來在學術界都受到高度的重視,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參考資料

  • 《日本古典文學大辭典 簡約版》 岩波書店
  • 《倍樂生全譯古語辭典 改訂版》 倍樂生
  • 《超級大辭林》 三省堂
  • 《新編日本文學全集13 土佐日記 蜻蛉日記》 小學館

----------------------

走動的旅遊辭典── 67歲帥氣揹包客花12年撰寫30萬字遊記

四川成都的武侯區雙楠街,住了一位67歲的老先生王啟思,他是社區裡鼎鼎有名的「老達」(指的是旅遊老達人),他前後費時12年工夫,整理出多達30萬字的旅遊攻略,成了許多在地人的「居家旅遊必備良藥」。

 

2008年退休後,王啟思便帶著老伴,懷著一份壯志豪情當起「揹包客」環遊世界。他們表示自己年紀大了,因此更要加快腳步看世界,等到真正老到走不動的時候,將這些旅遊紀錄「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就感覺又走了一遍!」

 

這對資深的揹包客目前已遊遍中國,每到一個景區,他們都會翔實記錄相關資訊,包括降雨量、最佳旅遊季節、小旅館的價位、公車路線……等。除此之外,他們更運用PS軟體製圖、並整理成冊,撰寫成一本本省錢遊玩攻略──據稱每個看過的人都稱讚連連,並從中感受到老大爺的細緻和貼心!

 

「亞洲基本上走遍了,歐洲、美洲都去過,明年打算去澳洲看看大堡礁、拍拍袋鼠和考拉(無尾熊)。」熱愛旅遊的王啟思鼓勵所有人多出去看看世界,他的旅遊攻略目前已達30萬多字,製圖包括200多頁……這位年逾花甲的帥氣揹包客希望自己的這些紀錄能交給專業人士整理出書,提供給更多人參考。

 

圖片來源:四川日報、聯合報

 

 

點擊來加《旅讀中國》為Line好友

 

照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