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壽國繡帳
解釋: 日本古物。又稱天壽國曼荼羅。日本推古天皇三十年(622),聖德太子薨後,妃橘大女郎欲觀太子往生天壽國之情狀,遂奏請天皇,敕由采女作成繡帳二幅。繡帳原長五公尺餘,寬一公尺餘,上有銘文四百字,分別繡於一百龜甲上,此銘文即上宮聖德法王帝說之全文。現存斷片六個,色彩鮮明,刺繡精巧,為日本此類遺品中之最古者。天壽國或即無量壽佛國(極樂淨土),一說為兜率天宮。〔聖譽鈔卷下、上宮太子拾遺記卷五、天壽國新曼荼羅裏書、觀古雜帖〕
------------------------
推古女天皇,是日本第33代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生前就正式稱為“天皇”的人。她在位期間,任用聖德太子,進行了日本史上第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將日本帶入了洶湧澎湃的改革世紀。
522年,百濟王獻給日本佛像和佛經。在朝廷上,欽明天皇詢問群臣可否崇拜佛教。稻目主張崇拜佛教,以佛教來統一全國的思想,尾輿堅決反對,認為佛教會給日本帶來災難,不如仍然崇拜原來各個氏族的神。半個世紀之後,兩個對立的勢力再次交鋒。
587年,用明天皇死,因皇位繼承問題,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尾輿之子物部守屋進行了決戰。在衣折戰役中,額田部皇女與蘇我馬子積極配合,支援蘇我馬子將宿敵物部氏滅族,並殺掉物部氏企圖擁立的穴穗部皇子,物部氏被打敗,擁立了崇峻天皇。蘇我馬子控制了朝廷。
不久,崇峻天皇因顯露出對蘇我馬子的嚴重不滿,蘇我馬子先下手為強,將其謀殺。於是,額田部皇女成為無可代替的人選,被蘇我馬子推上天皇寶座,成為推古女天皇,她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公認的女天皇。592年蘇我馬子擁立自己的外甥女為推古天皇,她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公認的女天皇。
推古即位之時,國內局勢混亂不堪,固有的部民制(奴隸制)弊病叢生,地方豪強不斷兼併土地人口,以實力對抗中央,勢族大姓爭權奪利,其驕橫甚至淩駕於皇權之上。在日本的西面,重歸一統的中國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受先進的中國文化催化而產生變革也是必然趨勢。推古女皇的高明之處,不在於她本人的才能卓著,或雷厲風行,而在於她用好了聖德太子這個人物。她即位之後第二年,便冊立侄子廄戶為太子,是為聖德太子,並將朝政大權交給聖德太子處理。
聖德太子對中國文化極為了解,欣賞中國的大一統國家體制。極力主張加強皇權,並積極準備改革。
603—604年,聖德太子進行了“推古改革”,先後制定了冠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冠位十二階按才能和功績授予個人,是非世襲的官位,排擠了那些世襲的貴族,使天皇的權力增大,同時使國家的政府官僚體制有了雛形。聖德太子積極吸收中國的文化,憲法十七條,用以中國儒家三綱五常為主的思想規定了日本臣民的行為守則。其中的第二條規定全民“篤信三寶”,標明以佛教為國教,將佛教作為施政、教育的指南,佛教思想成為根本精神。憲法中還明確規定,“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
憲法中還主張以和為貴,減少階級對立。594年,由天皇下詔,大力弘揚佛法,曾詔令大臣在御前討論佛經,設無遮大會,創建四天王寺、法隆寺等;禮請百濟、高麗等地的高僧至日本講學;親制《勝鬘》、《法華》、《維摩》等三經的義疏;又派遣小野妹子來中國求學,也設置僧官制度和頒布僧尼令。為了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聖德太子在與中國加強來往的同時,不再以臣相稱,而是採取了對等的稱呼。
聖德太子的改革只是一個準備,並沒大力推廣開來,頑固勢力還相當強大。622年,在聖德太子死後,蘇我氏害怕進一步的改革損害蘇我氏獨攬朝政,於是殺死了聖德太子的兒子山背大兄皇子,使剛剛開始的改革夭折。
但是改革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蘇我氏的專權遭到朝野反對。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等人在接見三韓使者的儀式中,突然發動襲擊,刺殺了蘇我氏的代表人物蘇我入鹿,接著立即在奈良組織軍隊,嚴加防衛。13日,蘇我入鹿的父親走投無路,被迫自殺。
推古朝最大的亮點是一批又一批的遣隋使、遣唐使。日本同大陸的交往並非始於這個時代,但607年以小野妹子為使節的訪問仍然被視為中日關係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正是因為推古朝的改革,使日本積累了接受更先進文明的內部條件,此後與中國的交流才真正有效地改變了日本的歷史。推古朝的“遣隋使”共有四次,揭開了此後近300年中日頻繁交往的序幕。外國留學生成為後來“大化改新”及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力。
隋開皇二十年,就是日本推古天皇八年之時,日本第二次派遣使節入隋。大業三年,推古天皇的攝政聖德太子再次派遣大批學者、沙門來中國學習佛法,煬帝特別啟用洛陽的鴻臚寺四方館,敕任學有專精的高僧負責教育留學僧;在四方館內經常舉辦講座、法會,進行佛經的刊定或校正等工作。
在聖德太子的大力倡導下,更重要的是亞洲大陸文化的大量輸入,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期,從推古朝到大化改新之間的時期,史稱“飛鳥文化時代”,佛教文化是其中最大的亮點。
推古天皇是第一個正式採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在她之前,日本的君主稱為“大王”),也是日本天皇中走上神壇的第一人,日本天皇的被神化便由此始。這與聖德太子改革中強化皇權、神化天皇的因素有關,而推古女皇本人也很好地扮演了這一角色。
聖德太子在推古天皇三十年(622)病薨,時年四十九。有名的“天壽國繡帳”是太子妃緬懷太子,命宮女繡制的。上面繡有百字銘文,內有“世間虛假,唯佛是真”一語,道出太子對宗教體驗的感言,日後被視為太子的至理名言。
(文章轉貼星島環球網http://www.stnn.cc/ 作者吳正翔)
--------------------------------------
日本古物。又稱天壽國曼荼羅。日本推古天皇三十年(622),聖德太子薨後,妃橘大女郎欲觀太子往生天壽國之情狀,遂奏請天皇,敕由採女作成繡帳二幅。繡帳原長五公尺餘,寬一公尺餘,上有銘文四百字,分別繡於一百龜甲上,此銘文即上宮聖德法王帝說之全文。現存斷片六個,色彩鮮明,刺繡精巧,為
日本此類遺品中之最古者。天壽國或即無量壽佛國(極樂淨土),一說為兜率天宮。[聖譽鈔卷下、上宮太子拾遺記卷五、天壽國新曼荼羅里書、觀古雜帖]
-------------------------
古代史獺祭 天寿國繍帳 銘文 原文 - http://goo.gl/uQBhVV
天寿國繍帳 銘文 (復元)
斯歸斯麻 | 宮治天下 | 天皇名阿 | 米久爾意 | 斯波留支 |
しきしまの宮(磯城嶋宮)に天の下治らしめしし天皇(すめらみこと)、名は あめくにおしはるき | ||||
比里爾波 | 乃弥己等 | 娶巷奇大 | 臣名伊奈 | 米足尼女 |
ひろにはのみこと(天國排開廣庭尊=欽明天皇)、そが(蘇我)の大臣いなめ(稲目)の足尼(すくね/宿禰)がむすめ | ||||
名吉多斯 | 比弥乃弥 | 己等爲大 | 后生名多 | 至波奈等 |
名は きたしひめのみこと(堅鹽媛命)を娶りて大后(おおきさき)となし、名は たちばなと | ||||
已比乃弥 | 己等妹名 | 等已弥居 | 加斯支移 | 比弥乃弥 |
よひのみこと(橘豐日尊=用明天皇)・妹(いも)名は とよみけかしきやひめのみ | ||||
己等復娶 | 大后弟名 | 乎阿尼乃 | 弥己等爲 | 后生名孔 |
こと(豐御食炊屋姫尊=推古天皇)を生みたまいき。また大后が弟(おと)名は おあねのみこと(小姉命)を后となし、名は あな | ||||
部間人公 | 主斯歸斯 | 麻天皇之 | 子名蕤奈 | 久羅乃布 |
ほべはしひとのひめみこ(穴穂部泥部皇女)を生みたまいき。しきしまの天皇が御子、名は ぬなくらのふ | ||||
等多麻斯 | 支乃弥己 | 等娶庶妹 | 名等已弥 | 居加斯支 |
とたましきのみこと(渟中倉太珠敷尊=敏達天皇)、庶妹(ままいも)名は とよみけかしき | ||||
移比弥乃 | 弥己等爲 | 大后坐乎 | 沙多宮治 | 天下生名 |
やひめのみこと を娶りて大后となし、おさたの宮(譯田宮/他田宮)に坐(いま)して天の下治らしめしき。名は | ||||
尾治王多 | 至波奈等 | 已比乃弥 | 己等娶庶 | 妹名孔部 |
尾治王(おはりのみこ)を生みたまいき。たちばなとよひのみこと(橘豐日尊=用明天皇)、庶妹(ままいも)名は あなほべ | ||||
間人公主 | 爲大后坐 | 瀆邊宮治 | 天下生名 | 等已乃弥 |
はしひとのひめみこ を娶りて大后となし、いけのべの宮(池邊宮)に坐しまして天の下治しめしき。名は とよのみ | ||||
弥乃弥己 | 等娶尾治 | 大王之女 | 名多至波 | 奈大女郎 |
みのみこと(豐聰耳皇子=聖徳太子)を生みたまいき。尾治王がむすめ、名はたちばなの大女郎(おおいらつめ)を娶りて | ||||
爲后歳在 | 辛巳十二 | 月廿一癸 | 酉日入母 | 孔部間人 |
后となしたまう。歳(ほし)辛巳(かのと・み)にありし十二月二十一(日)癸酉(みずのと・とり)の日のくれに母の孔部間人 | ||||
王崩明年 | 二月廿二 | 日甲戌夜 | 半太子崩 | 于時多至 |
王(あなほべのはしひとのみこ)崩(かむざ)りましぬ。明くる年の二月二十二日甲戌(きのえ・いぬ)の夜半に太子崩りましき。時にたち | ||||
波奈大女 | 郎悲哀嘆 | 息白畏天 | 皇前曰敬 | 之雖恐懐 |
ばなの大女郎、悲哀(かなしび)嘆息(なげき)して白(もう)さく「畏(かしこ)き天皇が前に曰(い)いて敬(もう)すはこれ恐れありといえども、懐(おも)う | ||||
心難止使 | 我大皇與 | 母王如期 | 從遊痛酷 | 无比我大 |
心止(や)みがたし。わが大皇(おおきみ)と母王(ははのみこ)と期(ちぎ)りしが如く從遊(じゅゆ)せしめたまう。痛く酷(から)きこと比ぶる無し。わが大 | ||||
王所告世 | 間虚假唯 | 仏是真玩 | 味其法謂 | 我大王應 |
王の告げたまいしく『世間は虚假(こけ)にして、ただ仏のみこれ真なり』と。その法(のり)を玩味(あじわ)うに、わが大王は | ||||
生於天壽 | 國之中而 | 彼國之形 | 眼所叵看 | 悕因圖像 |
天寿國の中に生れたまうべしと謂(おも)えり。而(しか)るに彼の國の形は眼に看(み)叵(かた)き所なり。悕(ねが)わくは図像によりて | ||||
欲觀大王 | 往生之状 | 天皇聞之 | 悽然告曰 | 有一我子 |
大王が往生したまう状(かたち)を觀(み)んと欲(おも)う」と。天皇これを聞こしめして悽然として告げて曰く「わが子ひとり有り。 | ||||
所啓誠以 | 爲然勅諸 | 采女等造 | 繍帷二張 | 畫者東漢 |
啓(もう)す所は誠に然なりと以爲(おも)う」と。勅して諸の釆女(うねめ)らに繍帳二張を造らしむ。畫(えが)ける者は東漢(やまとのあや)の | ||||
末賢高麗 | 加西溢又 | 漢奴加己 | 利令者椋 | 部秦久麻 |
末賢(めけ)、高麗(こま)の加西溢(かせい)、また漢(あや)の奴加己利(ぬかこり)。令者(つかさひと)は椋部(くらひとべ)の秦久麻(はたのくま)なり。 |
-------------------------
推古天皇(554—628年),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 推古女天皇,是日本第33代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生前就正式稱為“天皇”者。她在位期間,任用聖德太子,進行了日本史上第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將日本帶入了洶湧澎湃的改革世紀——七世紀。 推古女天皇,原名為額田部皇女,謚為豐禦食炊屋姬。她是第29代欽明天皇(539—571年在位)之女,後來嫁給了同父異母兄、第30代敏達天皇,以皇后的身份走上了歷史的前台。關於額田部皇女的早期生活記載不多,但從敏達天皇到崇峻天皇時代日本政局的變化一直在朝著向她有利的方向發展。她是朝中實權人物蘇我馬子的外甥女,早期彼此關係十分密切。587年,第31代用明天皇駕崩,朝中局勢混亂,額田部皇女與蘇我馬子積極配合,支持蘇我馬子將宿敵物部氏滅族,並殺掉物部氏企圖擁立的穴穗部皇子,擁立了崇峻天皇。不久,崇峻天皇因顯露出對蘇我馬子的嚴重不滿,蘇我馬子先下手為強,將其謀殺。於是,額田部皇女成為無可代替的人選,被蘇我馬子推上天皇寶座,成為推古女天皇,她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公認的女天皇。 推古即位之時,國內局勢混亂不堪,固有的部民制(奴隸制)弊病叢生,地方豪強不斷兼併土地人口,以實力對抗中央,勢族大姓爭權奪利,其驕橫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在日本的西面,重歸一統的中國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受先進的中國文化催化而產生變革也是必然趨勢。推古女皇的高明之處,不在於她本人的才能卓著,或雷厲風行,而在於她用好了聖德太子這個人物。她即位之後第二年,便冊立侄子厩戶為太子,是為聖德太子,並將朝政大權交給聖德太子處理。 聖德太子據說剛出生就會說話,可以同時聽十個人說話而將內容記得很清楚。他與推古女皇之間,是古代君臣相得的典範,正像歷史上許多這樣的例子一樣,他實行的改革,究竟哪些內容出自本人的主意,哪些來自女皇的意見,已很難分得清楚。 冠位12階,是指天皇按照貴族的才德和功績,將分等級的“冠位”頒賜給他們。冠位分德、仁、禮、信、義、智六等,每等又分大小二階。冠位可以晉升,但不能世襲。此舉遏制了貴族的特權,既有利於提拔人才,又提高了天皇的權威。 更能體現聖德太子思想的是“憲法十七條”,“憲法十七條”實際不是“法”,而是一種給官僚貴族的政治規範,其中體現了儒、佛、法諸家的思想,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內容。首先是強調天皇的絕對權威,“國無二君,民無二主,率土召民,以王為主。”其次是對官吏的要求,如忠君盡職、“以和為貴,以禮為本”、“明辨訴訟”、“見惡必匡”等。還有關於民生的內容,如“勿斂百姓”、“農桑之節,不可使民”等。 推古朝改革中對歷史影響更深遠的是對佛教的推廣。在推古時代之前,是否崇佛的爭論已在日本延續了近一個世紀,由此還激化了蘇我氏和物部氏的爭鬥。由推古朝始,崇佛成為基本國策,聖德太子帶頭提倡,親自註釋佛經,廣建佛寺。從此,佛教深深植根於日本的土壤,成為日本最大的宗教。佛教的興旺有利於日本同亞洲大陸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而由皇室親自倡佛,則有助於提高皇室權威,收回了原來由蘇我氏所壟斷的佛教教權。 推古朝最大的亮點是一批又一批的遣隋使、遣唐使。日本同大陸的交往並非始於這個時代,但607年以小野妹子為使節的訪問仍然被視為中日關係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正是因為推古朝的改革,使日本積累了接受更先進文明的內部條件,此後與中國的交流才真正有效地改變了日本的歷史。推古朝的“遣隋使”共有四次,揭開了此後近300年中日頻繁交往的序幕。外國留學生成為後來“大化改新”及其它一系列改革的主力。 在聖德太子的大力倡導下,更重要的是亞洲大陸文化的大量輸入,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期,從推古朝到大化改新之間的時期,史稱“飛鳥文化時代”,佛教文化是其中最大的亮點。 推古天皇是第一個正式採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在她之前,日本的君主稱為“大王”),也是日本天皇中走上神壇的第一人,日本天皇的被神化便由此始。這與聖德太子改革中強化皇權、神化天皇的因素有關,而推古女皇本人也很好地扮演了這一角色。 從日本歷史來看,六世紀是大改革時代,包含了多次改革高潮,正是在這個世紀,日本完成了由落後的部民制國家向中世紀封建國家的質變。推古朝改革不如稍後的“大化改新”有名,也沒有觸及部民制的經濟基礎,但畢竟邁出了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推古朝改革主要作用在於文化精神信念方面,其影響也比制度上的改革更為持久。這是推古天皇在本榜中排名高於孝德天皇、天武天皇的原因。 聖德太子可能比推古天皇更有名氣,更受後世敬仰,但畢竟是推古天皇給了他發揮的舞台, 推古天皇比較好地協調了包括蘇我氏在內的各派政治勢力,也給了聖德太子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去改革。傑出人物的後盾不能被忽略,就像德皇威廉一世、意王維克多·埃曼努爾二世一樣,推古女天皇也可以被排在本排行榜中,她在本榜中列第86位。 評論:推古朝改革以教化、規範行為、移風易俗為主,起的主要是啟蒙作用,沒有涉及政治 鬥爭,也沒有觸及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這是不斷深入的改革中必要的第一步,而以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的禀性而言,他們也更適合擔當教化者的角色。
---------------------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日語:推古天皇/すいこてんのう Suiko Tennō;554年-628年4月15日,日本第33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日本首位女天皇。父親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天皇。576年成為敏達天皇皇后。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殺害後,被擁立為天皇。即位之初,立侄兒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在位36年間,以聖德太子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制改革,是謂推古朝改革。蘇我馬子是其母舅,624年曾要求割讓朝廷直轄地葛城縣,女皇堅決拒絕,除限制貴族權力,也大力推廣佛教,4次遣使節團訪問中國古代的隋朝,開啟了日本的飛鳥時代。 逝於628年,享壽七十四歲。
生平
推古天皇,諱號豐御食炊屋姬尊,是欽明天皇中女。欽明天皇十五年生,母親是蘇我堅鹽媛,蘇我堅鹽媛父親是大臣蘇我稻目。推古幼名額田部皇女,姿色美豔,美貌迷人,端莊有禮,行為端正,《日本書紀》記載推古天皇「姿色端麗、進止軌制。」十八歲時,剛好異母兄敏達天皇的皇后廣姬逝世,額田部皇女被封為皇后,生下三子五女,葛城王、竹田皇子、尾張皇子、菟道貝蛸皇女、小墾田皇女、田眼皇女、櫻井弓張皇女、鸕鶿守皇女等。
崇峻天皇五年,大臣蘇我馬子弒君,立三十八歲的額田部皇女為天皇。因為額田部皇女為蘇我氏所生,又具私部。以廄戶皇子為皇太子,亦為蘇我氏所生,馬子因此得以外戚攝理政事。她即位後,居飛鳥宮,接近蘇我氏。
儘管身為女性,推古天皇極具政治頭腦,她沒有對曾與自己的兒子爭過皇位的聖德太子秋後算帳,反而將他立為攝政王,輔佐自己執政,她通過自己的寬容,彌合了皇室內部的裂痕,在她執掌大權的36年中,皇室內部再未發生爭奪皇位的鬥爭,社會也因此而獲得了穩定,推古天皇還主動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並試圖與中國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團前往中國,她在國書中一改以往甘為中國屬國的提法,要求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
雖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國稱臣,但她卻積極主張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遣隋使團訪隋,並派遣小野妹子為遣隋使,過去倭國向中國派遣使節,是為了從隋煬帝那裡獲賜政權的正統性,此次小野妹子出使,第一次是以強調日本的獨立性為目的。第二年開始讓留學生、留學僧與入隋使節同行,隨著大量漢文化的輸入,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時代—飛鳥時代,由此開啟。
對過去曾失去的任那的領地,朝中常有奪回之意。崇峻年間朝廷曾派兵到筑紫,打算北渡進攻新羅,尚未出兵天王就故去,因而士兵駐紮在此處。推古天皇三年才退回來。軍事行動雖然未有成功,新羅仍害怕倭國的進攻,於是便進貢鵲以表示友好。倭國以其進貢太少為由,八年,仍數次發兵朝鮮半島新羅,任命境部為大將軍,穗積為副將,帶領一萬多人,為了任那而進攻新羅。部隊長驅直進新羅,過海到達新羅後,連續攻破5座城池。新羅真平王投降,並把多多羅、素奈羅、弗知鬼、委陀、南迦羅、阿羅羅六城割讓給倭國。
次年,開始修建斑鳩宮,同年,新羅又再次進攻任那,於是天皇又派出阪本康手到百濟救任那。十年,任命來目皇子為進攻新羅將軍,屯兵修成紫島郡。十一年來目皇子急病去世,他的大哥當麻皇子轉任新羅將軍,被派往筑紫領軍。但途徑播磨的時候,從妻舍人姬王故去,當麻皇子只好回來。
冬十二月,皇太子仿效西國,執行十二階官位制度。十二年開始授予百官官銜。當時百濟的僧人觀勒獻上曆書,於是由當年正月倭國開始用曆法。夏四月,皇太子編寫《憲法十七條》,規定禮制,提高佛教的地位,確立天皇的稱號。並於京都建設大量佛寺。
三十一年,新羅進攻任那。自自從十一年當麻皇子還國後,聖德太子放棄了任那,專注於國務。聖德太子既亡,大臣馬子又策劃進攻新羅。田中臣說:「不可以太快進攻。先觀察一下情況,知道其叛逆之意,再進攻也不晚。請先試試派使臣前往,收集一下信息。」中臣連國說:「任那本來就是我們朝廷的,現在新羅人打算攻占它。請馬上出兵,征伐新羅,奪取任那和百濟。怎可將此二地拱手讓給新羅!」田中臣回答:「不對。百濟是經常背叛我們的國家,在道路上尚且欺騙我們,但凡他們的請求都不應該理他。所以不可以讓百濟歸附。」最終未有出兵。
推古天皇陵
三十二年,聽說有佛僧用斧頭打祖父。天皇命令:「夫出家者頓歸三寶,具懷戒法。何無懺忌,輕犯惡逆!今朕聞:有僧以毆祖父。故悉聚諸寺僧尼,以推問之。若事實者,重罪之。」然後下令抓捕僧人尼姑。包括這個僧人在內的一批僧人尼姑全部被抓獲並定罪。百濟僧人勸勒上表說:「佛法自西國傳到漢,過了三百年,傳到百濟國,才100多年。我王聽說日本天皇賢哲,而貢上佛像和內典,不夠100年。所以現在,僧尼未有學習法律,對大罪不以為然。但是其他僧人並沒有什麼罪。我希望皇上可以將除了犯罪的僧人以外的僧尼,全部給予赦免,這是一個極大的功德啊!」天皇聽取他的意見,立詔制定僧正、僧都,檢查僧尼,列明清楚他們的寺院建造的記錄,僧尼入道記錄並標明年月日。統計數據表示有佛寺四十六,僧人八百十六,尼姑五百六十九,總共千三百八十五人。
同年,大臣馬子派阿倍麻呂等上書求天皇給葛城縣做封地。馬子在奏摺上說:「葛城縣本來是臣的老家。所以曾用此縣名取名。因此我很想取得這個縣,作為臣的封縣。」因為傳說蘇我氏與葛城平群氏、巨勢氏、紀氏、波多氏同為武內宿禰的後人。葛城四氏已經不復存在,應當將此舊地給予蘇我。天皇下詔回應:「現在朕是蘇我氏所出,大臣你也是朕的舅舅。所以大臣你的話,晚上說不清,早上也說不清,很容易遭到非議。朕在任當下,失去了這個縣。日後的君主會說:『愚痴婦人管理天下,所以失去了這個縣!』豈不只是將罪名怪在朕身上?大臣亦會因此而不忠。後患無窮。」於是沒有採納此意見。
三十四年,大臣馬子逝世,葬在桃原墓。其兒子蘇我蝦夷繼任為大臣。
三十六年春三月,發生日全蝕。初六,天皇病重,未立嗣,召田村皇子說:「昇天位而經綸鴻基,馭萬機以亭育黎元,本非輕言,恆之所重。故汝慎以察之,不可輕言。」又召山背大兄王對其說:「汝肝稚之。若雖心望,而勿諠言。必待群言以宜從。」次日死於小墾田宮。葬在竹田皇子的陵墓,也就是今天的植山古墳,後改葬早磯長山田陵。群臣商議後立田村皇子為天皇。
----------------------------------------
推古天皇,原名額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公元576年,額田部皇女成為敏達天皇的皇后。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蘇我馬子所指使的人殺害後,額田部被蘇我馬子擁立為天皇。即位之初,推古天皇立聖德太子為皇太子,總攝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間,以聖德太子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謂推古朝改革。蘇我馬子是推古天皇的舅父,公元624年曾要求割讓朝廷直轄地葛城縣,被推古天皇堅決拒絕。推古天皇在位的前期和後期,曾數次發兵攻打朝鮮半島的新羅。
推古天皇,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後一位。生於公元554年(欽明天皇 11年),卒於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記》記載為戊子年3月15日[1] )。推古天皇的在位年自公元593年1月15日(崇峻天皇 5年12月8日),至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記》記載為推古天皇37年[1] )。推古天皇是日本最早的女帝,也是東亞最早的女性君主[2] ,其和風諡號是豐禦食炊屋姬尊(《日本書紀》)(《古事記》記載為豐禦食炊屋比賣命[1] )。《日本書紀》記載推古天皇“姿色端麗、進止軌制”。據《隋書》記載推古天皇是最早使用“天皇”稱號的日本君主。[3] 《古事記》的記載截止於推古天皇的時代[1] 。
生平
即位以前
公元571年(欽明天皇32年),額田部皇女成為異母兄敏達天皇的妃。公元576年(敏達天皇5年)3月,皇后廣姬去世,額田部皇女被冊立為皇后。公元585年9月15日(敏達14年8月15日),額田部皇女35歲之時,敏達天皇去世。[4]
公元586年(用明天皇元年)夏5月,穴穗部皇子侵入敏達天皇的殯宮,額田部皇女被敏達天皇的寵臣三輪逆所救,而三輪逆被殺。
用明天皇在位兩年左右,於公元587年(用明天皇2年)4月9日(《古事記》記載為4月15日)病逝後,擁立穴穗部皇子的物部守屋與擁立崇峻天皇的蘇我馬子發生戰爭,以蘇我氏的勝利告終。於是,皇太后(額田部皇女)下詔,泊瀨部皇子(崇峻天皇)即位。但是5年後的公元592年(祟峻5年)11月3日,崇峻天皇被蘇我馬子指使的刺客暗殺。[1]
即位
公元592年12月8日,蘇我馬子擁立上上代的皇后額田部皇女於豐浦宮即位,當時額田部皇女39歲,是日本歷史上最早的女帝(神功皇后、飯豐青皇女在此之前就 是日本歷史上的掌權者,但沒有正式即位)。其中的背景是:皇太后當時希望擁立自己的兒子竹田皇子,但是擁立敏達天皇的第一任皇后廣姬所生的押坂彥人大兄皇子(舒明天皇之父)的反蘇我氏的勢力也很強大,所以蘇我馬子和皇太后沒有擁立竹田皇子,而是以皇太后即位為過渡性天皇(但是,竹田皇子不久就去世)。[1-2]
聖德太子攝政
公元593年4月10日,推古天皇以侄子厩戶皇子為皇太子,進行攝政。聖德太子之父是推古天皇的同母兄用明天皇、聖德太子之母是推古天皇的異母妹(而且聖德太子之母與推古天皇兩人的生母是親姐妹)。在竹田皇子去世後,聖德太子成為了與推古天皇的血親中的最親信的人。[4]
征討新羅
公元600年(推古八年)春2月,新羅與任那(當時被日本控制)相攻。推古天皇以境部臣為大將軍、穗積臣為副將軍,率領萬餘軍隊,渡海為任那進攻新羅。倭軍攻下新羅五城,新羅王求和,割讓多多羅、素奈羅、弗知鬼、委陀、南迦羅、阿羅羅六城。推古天皇招回朝鮮半島上的軍隊後,新羅重新進攻任那。
公元602年(推古十年)春2月,以來目皇子為擊新羅將軍,率軍二萬五千人準備進攻新羅。夏四月,擊新羅將軍來目皇子到達筑紫,進屯島郡,聚集船舶運軍糧。六月,來目皇子病重,以至此次新羅征伐中止。
興建佛寺
公元605年(推古十三年)夏4月,推古天皇詔令聖德太子、大臣及諸王、諸臣,共同發誓願,以造銅、繡丈六
法隆寺相片
法隆寺相片
佛像,各一軀。並命令鞍作鳥為造佛的工匠。當時,高句麗大興王聽說推古大造佛像,送上黃金三百兩。公元606年(推古十四年),位於元興寺金堂的銅、繡丈六佛像建成。5月,推古天皇敕令鞍作鳥:“朕欲興隆內典,所才建佛剎,肇求舍利。以前你的祖父司馬達等便獻舍利。又因為當時日本國無僧尼,於是你的父親多須那為用明天皇出家,恭敬佛法。你的姨母島女初也出家,是日本諸尼之師。今朕為造丈六佛,以求好佛像。你所獻的佛像很合朕心。這是你的功勞。”因此,朝廷賞賜鞍作鳥大仁位的官位和近江國坂田郡水田二十町。
派遣遣隋使
就這樣,在公正的女帝之治下,聖德太子充分的發揮了其才能依次製定了冠位十二階(公元603年)、十七條憲法(公元604年),進行了法令、組織的整備。公元607年(推古天皇15年),派遣小野妹子為遣隋使(實際上倭國在600年派遣過遣隋使。但這也可能是有12年誤差的遣唐使)。過去倭國向中國派遣使節,是為了從中
推古天皇陵墓相片
推古天皇陵墓相片
國皇帝那裡獲賜政權的正統性,此次小野妹子出使,第一次是以強調日本的獨立性為目的。第二年開始讓留學生、留學僧與入隋使節同行。
晚年及逝世
公元620年(推古天皇28年),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編纂並獻上了《天皇記》、《國記》。公元622年(推古天皇30年),聖德太子在49歲時去世。
推古天皇頭腦清晰,在皇太子厩戶皇子和大臣蘇我馬子的勢力之間搞平衡,不招致豪族的反感,巧妙的籌劃王權的存續。推古天皇在位時是蘇我氏的最盛期,但推古天皇對外戚、重臣蘇我馬子不會作出有損國家利益的讓歩。公元624年(推古天皇32年),蘇我馬子希望取得葛城縣(蘇我馬子本來的根據地)的支配權時,推古天皇說:“你是我的舅舅,所以,將國家的土地讓給私人,後世會評價我是個愚蠢的女人,你也會被譏謗為不忠”,拒絕了這個要求。[2]
公元626年(推古天皇34年),蘇我馬子也去世了。
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推古天皇以75之齡在小墾田宮去世。去世的前一天,女帝把敏達天皇的嫡孫田村皇子叫到枕邊,告誡要行事謹慎,明察事理,又將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也叫到枕邊,告誡要採納他人的意見,並沒有指定後繼者。推古天皇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績最為顯赫的,至今仍被日本社會廣泛稱道。[2]
推古朝改革
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強皇權,限制大貴族勢力,先後採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大致如下:
一:首先是加強了對佛教的支持。二:建立了一種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階制(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等十二階)。三:加強對中國的學習和聯繫,試圖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四: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聖德太子依據中國儒、佛、法各家思想指定了《十七條憲法》,這《十七條憲法》成為日本最早的管理國家的道德守則。[6]
人物影響
祭祀推古天皇的神社相片
祭祀推古天皇的神社相片
美國科奈爾大學的亞洲歷史研究者約翰・皮戈特認為推古天皇這種女性天皇和聖德太子這種男性攝政的組合,是以祭祀職責和行政實務之間的對位法性的關係為基礎的相補型共同統治。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宗教史學者約琴夫・北川認為推古天皇具有薩滿的性質,通過有血緣關係的男性來進行長期的統治的被動性的女性最高權力者,與邪馬台國的卑彌呼類似。[2]
----------------------
日本女性地位真的低嗎?日本曾有過8位女天皇
對於日本,我們有許多誤識的。其中誤識最深的,恐怕是日本女人。而對日本女人誤識最深的,就是認為”日本女人沒有地位”。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日本女人的社會地位是不高的。這個認識並沒有錯。但是如果因此就認為日本女人沒有地位,那卻是大錯特錯。日本女人是有地位的,只是她們的地位不在社會,而在家庭。換句話說:日本社會男尊女卑,日本家庭卻是女尊男卑。日本男人負責賺錢養家,賺錢的事,都由男人做主。而賺來的錢如何使用如何分配–這些花錢的事,則基本由家中的女主人說了算,男人很少插嘴。日本女人在家庭中,是擁有絕對的經濟權和話語權的,並且這些權利都還受到法律的保護。
這是現代社會的日本。而在古代日本,日本女人甚至還擁有過至高無上的輝煌歷史–在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8位女性天皇。最早的第一代女性天皇,是飛鳥時代的推古天皇,在位時間36年(公元592-628年),推古天皇592年登基時,中國還是隋朝,628年駕崩的時候,中國的第一代女帝武則天才年僅4歲。
推古天皇是第29代欽明天皇的皇女,其在位時兩位最得力的左右手,分別是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聖德太子是推古天皇的侄子,蘇我馬子按輩分則是推古天皇的舅舅。兩位都是名聲顯赫的皇族,也極有政治才華。
據《日本書紀》的”推古紀”記載,推古天皇不僅”姿色端麗”,而且原則性還特別強,對於有損國家利益的事,不管對方是誰,都絕不讓步。蘇我馬子不僅擁立了推古為第一代女天皇,而且又是推古的舅舅,因此權勢極大。有一年,蘇我馬子向推古天皇提要求,說希望能將一個叫葛城縣的地方割讓給蘇我氏家族管轄,因為葛城縣那塊兒,很早以前就是蘇我氏家族的老據點了,因此蘇我馬子認為自己有理由得到葛城縣的土地。但結果卻遭到推古天皇的拒絕,說:”您是我的舅舅。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將公有的土地割讓給了私人,難免被後世的人指責為愚蠢的女人,而您恐怕也因此被人毀謗為不忠之臣。”
推古天皇講究原則與公平,還擅長平衡和牽制權力。執政期間,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不僅頒佈了”冠位十二階”的等級制度,還制定了約束官僚貴族道德規範的”十七條憲法”,從而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繼推古天皇之後的另外幾位女性天皇中,還有一位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元正天皇。元正天皇是日本的第44代天皇,36歲那年登基,是日本歷史上首位年齡最輕並終身未嫁的獨身女帝。《續日本紀》上描繪她十分”沈靜婉麗”,是一位性格沉穩安靜的大美女。
元正天皇在位期間是日本的奈良時代,中國則正值大唐盛世。在中日曆史上都十分有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就是在元正天皇執政期間被派遣到唐朝的。不過元正天皇本人對唐朝其實比較抵觸,但她手下的右大臣藤原不比等卻熱衷於跟大唐搞好外交關係,具體為什麼,以後再談。
元正天皇執政期間,不僅完成了《日本書紀》的編纂,而且還制定”養老律令”(”養老”是年號,”養老”年間制定的律令,就被稱為”養老律令”),這部類似於現代國家憲法的律令法典,一直使用到明治維新時期才被徹底廢除,是日本歷史上所使用過的最長久的一部國家根本大法。
此外,元正天皇在執政期間還頒佈了”三世一身法”的荒田開墾獎勵政策,規定凡開墾新荒田,都可家傳三代,而灌溉改造既有荒田,則可保有一生。”三世一身法”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們的開荒熱情,有效解決了耕地不足問題,令古代日本的農業得到發展繁榮
--------------------------------------
近來,關於女性是否能夠成為天皇的問題在日本國內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其實在日本的歷史上,先後出現過10代8位女天皇,並形成了一段獨特的女帝時代。 在人們的印像中,日本一直是一個奉行著男尊女卑思想的國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續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現過10代女天皇。從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東瀛的國土上出現了8代6位女天皇,總計在位時間近90年,形成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女帝時代。 第一位女天皇嫁給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的公主。18歲時,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敏達天皇納為妃子,5年後成為皇后。敏達天皇死後,推古一開始並沒有擠入皇室的統治核心,但是隨後發生的一件大事卻將她推上了天皇的寶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權臣暗殺身亡。在平息叛亂之後,推古的兒子竹田皇子和侄子聖德太子為爭皇位鬧得不可開交。由於兩派人馬實力相當,相持不下,最後只好達成妥協,兩人都不當天皇,共同擁立38歲的推古為天皇。 儘管身為女性,但推古天皇極具政治頭腦,她沒有對曾與自己的兒子爭過皇位的聖德太子秋後算賬,反而將他立為攝政王,輔佐自己執政。她通過自己的寬容,彌合了皇室內部的裂痕,在她執掌大權的36年中,皇室內部再未發生爭奪皇位的動亂,社會也因此而獲得了穩定。 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強皇權,限制大貴族勢力,不遺餘力地推廣佛教,推動日本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推古天皇還主動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並試圖與中國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團前往中國,她在國書中一改以往甘為中國屬國的提法,要求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雖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國稱臣,但她卻積極主張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團訪隋,隨著大量漢文化的輸入,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時代———飛鳥時代。 628年,74歲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績最為顯赫的,並且至今仍為日本社會廣泛稱道。 兩度登基的女天皇想親率大軍侵略朝鮮 推古天皇死後僅過了14年,皇極天皇成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兩度登上帝位。 皇極天皇原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駕崩後,日本皇室又陷入長時間的爭位危機。公元642年,各方終於達成妥協,於是產生了一位過渡的女天皇———皇極天皇。 皇極執政期間,最大的貢獻是從權傾朝野達百年之久的蘇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奪回權力。皇極登基後,大臣蘇我入鹿的權勢急劇擴張,他倒行逆施,濫殺無辜,甚至處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極的默許下,皇族成員與朝中不滿蘇我氏專權的大臣們聯合,準備借韓國使者進獻貢禮之機,誅殺蘇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無防備的蘇我入鹿被騙入皇宮,中大兄皇子(皇極的兒子)親率武士將其剁成肉泥,隨後發兵剿滅了蘇我氏家族。經歷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後,身心疲憊的皇極主動宣布退位,將皇位讓給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歲的皇極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並於次年重新登基為天皇,成為第37代天皇———齊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極在重新登基後,變得奢侈揮霍,她大規模地修建亭台樓閣,大量徵用民工,加劇了社會矛盾。同時,皇極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朝鮮。661年,皇極親赴九州,欲統兵渡海西征朝鮮,但因旅途勞頓一病不起,並於當年7月死在了九州。兩年後,她的繼任者派兵大舉入侵朝鮮,結 果在白村江戰役中被唐朝和新羅聯軍擊敗,皇極征服朝鮮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母女兩位天皇開創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統女皇成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過在日本歷史上她作為不大,也沒有留下過多記載。直到20多年後,元明和元正兩位女天皇的出現,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於707年6月登基。極富政治魄力的元明採取了三項重要舉措:一是開始鑄造銀錢和銅錢流通;二是下詔興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為重臣。這些措施大大促進了當時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詔把國都從飛鳥的藤原宮遷到平城京,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奈良時代”從此拉開了序幕。遷都奈良之後,元明繼續實行了很多穩定政治、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顯著,盛世的前兆已經顯現。公元715年,元明天皇讓位給自己的女兒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節儉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遺詔中豁達地說,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費,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後必須火葬,墳墓力求簡樸,不要奢侈,而且官員、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這樣的見解,不能不說她是很開明的。 元明的女兒元正天皇是一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執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這兩位天皇執政期間,日本的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在她們的推動下,日本還加強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國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時,日本朝野以模仿唐朝的一切為時尚,就連平城京也是模仿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 724年,元正讓位給聖武天皇,結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儘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個人生活卻是一場悲劇。由於身為天皇,她無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終在孤獨中死去。 風流女天皇愛上和尚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謙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聲最不好的。儘管身為天皇,孝謙卻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終生的覆轍。她與表兄藤原仲麻呂搞起了地下戀情,並藉口宮殿維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開與其同居。754年,唐朝著名的鑑真和尚為孝謙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燈黃卷中找到了精神寄託,打發寂寞的時光。4年後,一心向佛的孝謙女皇讓位給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專心吃齋念佛。然而孝謙一面念佛,一面還不忘尋歡作樂,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鏡。764年,孝謙廢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號稱德天皇。道鏡也跟著得勢,被封為國師,權傾一時。不過,道鏡得隴望蜀,他不再滿足於當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奪皇位,結果陰謀敗露,最終被孝謙拋棄。770年,孝謙因患天花病死在宮中。 除了 上述提到的6位女天皇外,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天皇於公元1629年即位,在位14年;第八位女天皇是後櫻町天皇,1762年即位,在位8年;這兩人都無大的功績。後櫻町女天皇死後,日本的女天皇曆史畫上了句號。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實權的,當皇權的交接出現危機時,為了避免大規模流血,保證政權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等實權女性即位執政,等到皇太子長大成人,她們再退位,讓皇太子即位。因此這些女天皇又被稱作“過渡天皇”。她們也確實起到了緩和權力之爭、避免流血衝突、保證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憑藉自己的聰明才幹,她們在日本的歷史上書寫了重要的篇章,並成為日本天皇家族中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環球時報》 (2006年02月15日第十四版)
-----------------------
日本史上八位女天皇 第一位竟嫁給了親哥哥
2013年08月01日 09:46 來源:新華網
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資料圖片)
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個奉行著男尊女卑思想的國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續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現過10代女天皇。從西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裏,東瀛的國土上出現了8代6位女天皇,總計在位時間近90年,形成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女帝時代。
第一位女天皇嫁給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的公主。18歲時,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敏達天皇納為妃子,5年後成為皇后。敏達天皇死後,推古一開始並沒有擠入皇室的統治核心,但是隨後發生的一件大事卻將她推上了天皇的寶座。西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權臣暗殺身亡。在平息叛亂之後,推古的兒子竹田皇子和侄子聖德太子為爭皇位鬧得不可開交。由於兩派人馬實力相當,相持不下,最後只好達成妥協,兩人都不當天皇,共同擁立38歲的推古為天皇。
儘管身為女性,但推古天皇極具政治頭腦,她沒有對曾與自己的兒子爭過皇位的聖德太子秋後算賬,反而將他立為攝政王,輔佐自己執政。她通過自己的寬容,彌合了皇室內部的裂痕,在她執掌大權的36年中,皇室內部再未發生爭奪皇位的動亂,社會也因此而獲得了穩定。
在聖德太子的輔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強皇權,限制大貴族勢力,不遺餘力地推廣佛教,推動日本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推古天皇還主動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並試圖與中國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團前往中國,她在國書中一改以往甘為中國屬國的提法,要求與中國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雖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國稱臣,但她卻積極主張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團訪隋,隨著大量漢文化的輸入,日本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時代———飛鳥時代。
628年,74歲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績最為顯赫的,並且至今仍為日本社會廣泛稱道。
日本部分天皇像(資料圖片)
皇極天皇:兩度登基的女天皇想親率大軍侵略朝鮮
推古天皇死後僅過了14年,皇極天皇成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兩度登上帝位。
皇極天皇原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駕崩後,日本皇室又陷入長時間的爭位危機。西元642年,各方終於達成妥協,於是産生了一位過渡的女天皇———皇極天皇。
皇極執政期間,最大的貢獻是從權傾朝野達百年之久的蘇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奪回權力。皇極登基後,大臣蘇我入鹿的權勢急劇擴張,他倒行逆施,濫殺無辜,甚至處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極的默許下,皇族成員與朝中不滿蘇我氏專權的大臣們聯合,準備借南韓使者進獻貢禮之機,誅殺蘇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無防備的蘇我入鹿被騙入皇宮,中大兄皇子(皇極的兒子)親率武士將其剁成肉泥,隨後發兵剿滅了蘇我氏家族。經歷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後,身心疲憊的皇極主動宣佈退位,將皇位讓給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歲的皇極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並於次年重新登基為天皇,成為第37代天皇———齊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極在重新登基後,變得奢侈揮霍,她大規模地修建亭臺樓閣,大量徵用民工,加劇了社會矛盾。同時,皇極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朝鮮。661年,皇極親赴九州,欲統兵渡海西征朝鮮,但因旅途勞頓一病不起,並於當年7月死在了九州。兩年後,她的繼任者派兵大舉入侵朝鮮,結果在白村江戰役中被唐朝和新羅聯軍擊敗,皇極征服朝鮮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日本孝謙女天皇-麻生佑未飾
母女兩位天皇開創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統女皇成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過在日本歷史上她作為不大,也沒有留下過多記載。直到20多年後,元明和元正兩位女天皇的出現,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歷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于707年6月登基。極富政治魄力的元明採取了三項重要舉措:一是開始鑄造銀錢和銅錢流通;二是下詔興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為重臣。這些措施大大促進了當時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詔把國都從飛鳥的藤原宮遷到平城京,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奈良時代”從此拉開了序幕。遷都奈良之後,元明繼續實行了很多穩定政治、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顯著,盛世的前兆已經顯現。西元715年,元明天皇讓位給自己的女兒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節儉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遺詔中豁達地説,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費,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後必須火葬,墳墓力求簡樸,不要奢侈,而且官員、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這樣的見解,不能不説她是很開明的。
元明的女兒元正天皇是一個極有涵養又略顯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執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這兩位天皇執政期間,日本的政治趨於穩定,經濟迅猛發展。在她們的推動下,日本還加強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與吸收。整個奈良時代,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極為頻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國學習,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時,日本朝野以模倣唐朝的一切為時尚,就連平城京也是模倣長安城的格局建設而成。
724年,元正讓位給聖武天皇,結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儘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個人生活卻是一場悲劇。由於身為天皇,她無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終在孤獨中死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