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口」是閩南建築屋簷邊的一道風景。傳統建築多木造結構,木怕火,而水克火,因此,以水族做造型還蘊含著五行中的相生相剋概念,算是一種寄託希望吧。 而水族之中最常見的就是鯉魚,另外還包含著年年有餘、鯉躍龍門的吉祥意涵。龍頭魚身的造型,位於山后海珠堂,呼應海珠堂曾是學堂的功能,這種造型稱之為「鰲魚」,象徵「獨佔鰲頭」之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竹城隍廟的龍鯉/新加坡的魚尾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ntx7g

木雕獅座,鰲魚,屋頂辟邪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TUIQd


2015-08-22_234957  

日本鰲魚

------------------------------

老古板的傳統建築之旅: 鰲魚雀替 - http://goo.gl/oeO1Fz

-------------

2015-08-23_0010362015-08-23_001009b_06000160  

歸納中國器物的造形、紋飾,「營造吉兆」是很重要的設計方向。而吉祥紋樣和人們企求幸福的希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不僅世代相傳,表現手法亦多采多姿。本件作品主要的外形為一魚,魚身縱向,魚尾捲翹上揚,下端則雕飾波濤,並配以水紋木座與之呼應,一眼即知,此魚正自水中奮力躍出。值得注意的是魚首的部位:雙目努出、有長鬚、突鼻、且生雙角,分明已成龍形。原來,此一造形寓意「魚躍龍門」的吉兆。「魚躍龍門」的典故出於《三秦記》:「江海魚集龍門下,登者化龍...」。「龍門」是黃河天險之一,水流湍急,洄游之魚至此,勢必奮力激躍。中國人將此自然現象,比賦寒窗苦讀的士子應試中第,由一介平民躍為官吏,身價突漲,猶如由魚成龍的情況。(撰稿:張麗端)

--------------

南投藍田書院_屋頂_41062015-08-23_0007412015-08-23_000539瓦當。台南大天后宮

狻猊。台南大天后宮

中國建築什麼時候開始有石獅子,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根據考證,獅子原來是從西亞傳入中原的,古代稱為「狻猊」。註:因最早是由印度南方的獅子國傳入所以才稱為「獅子」

2015-08-23_000135鰲魚吐藻2015-08-22_235952鰲魚吐藻imagfffesimdgdgdsimaagfgimadghdgfhgesimagenhnghnjghjghjgfhfghdgfhfish_02fish_01鰲魚吐藻d841909d841912  

---------------------------------------

新港水仙宮 - 隨意窩 Xuite遊 - http://goo.gl/aPwiUp

新港奉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HKaWpx

半線遊子: 【嘉義】笨港天后宮 - yam天空部落 - http://goo.gl/kp5brS

2015-09-01_0851452015-09-01_085316  

-----------------------

[雲林.西螺]三級古蹟振文書院 @ 當白雲飄進藍天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J2hfj

org-36471org-364702015-08-30_0954022015-08-30_095421  

-----------------------------------------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山海經第十二.海內北經》─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鰕。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山海經第七.海外西經》─

 

據山海經描述,陵魚擁有人的臉與四肢、魚的身體,居於海中;也敘述在某塊肥沃的土地北方,住著一隻龍魚,其形似鯉魚。後有考證指出陵魚即龍魚,如此看來,陵魚屬於水陸兩棲生物,不同於希臘神話中有魚尾的美人魚。而自古以來也流傳著「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數千條溯黃河而上的鯉魚,將有一隻能躍上龍門瀑布,過者漸化成龍,化龍之前則稱為鰲(音ㄠˊ)。《CCC創作集》裡由YinYin所繪製的〈上上籤〉女主角─陵魚,角色設定原形就是鰲魚,其介於鯉魚與龍之間,已蛻化成龍首魚身的狀態,進入了另一個嶄新的境界,象徵著輝煌燦爛的開始。

 

「金吾」頭似美人首,魚尾龍首身有翼,性通靈不寐,故用以警戒巡邏;「鰲魚」形似龍、好吞火、好風雨,背負蓬萊之山在海中,故常立於尾脊。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另一個與鰲魚相似者,便稱「金吾」,兩者差別在於金吾是一種鳥類,形象也為龍頭魚身,但有雙翼,喜歡巡邏。「金吾」二字,源自漢朝的官職名「執金吾」,負責維護京城治安。對照今日的職掌單位,金吾好比警察負責警戒巡邏,一旦發現有火災,則出動陵魚(消防)滅火,兩者形象常被運用於傳統木造建築的裝飾素材。

鰲魚因喜歡吞火吐水,具防火與祈雨的功效,一直以來都是廟宇普遍的吉祥裝飾題材之一,象徵保護寺廟免於回祿之災,有消災祈福之意,因此大多寺廟屋脊燕尾1處常飾有「鰲魚吐藻」的剪黏作品。

鰲魚吐藻

燕尾裝飾「鰲魚吐藻」,地點:臺南北極殿。

(圖片來源,典藏單位:興國管理學院)

除此之外,鰲魚也常被當作雀替的裝飾題材,同樣喻有鎮火防災之意。雀替又稱托木或插角,是位於樑柱處的三角形透雕木件,可防止水平推力產生的移位,有穩定直角、鞏固樑柱的作用,常見的裝飾題材有鳳凰、鰲魚、花鳥、人物等。

鰲魚

雀替裝飾「鰲魚」,地點:臺南三山國王廟。


(圖片來源,典藏單位:興國管理學院)

 1燕尾:指屋脊兩側彎曲起翹,尾端分岔如燕子尾之處。一般認為廟宇、官署或舉人以上之官宅才能作翹脊燕尾。

 參考資料:

郝懿行(民99)。郝懿行集第六冊:山海經箋疏。濟南市:齊魯書社。

李乾朗(民92)。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市:遠流。

康鍩錫(民96)。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臺北市:貓頭鷹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脊飾以剪黏最多,也有以泥塑或交趾陶來裝飾,而燕尾部分為鰲魚吐藻,外型龍頭魚身,傳說中其性好吞火,又好風雨,故利於防火,有祈雨壓火災之效用。
典藏地點:北極殿
典藏位置:前殿屋頂
保存狀況:普通
古蹟等級:二級古蹟
日期:
年代:明永曆十五年至明永曆二十三年之間
西元年:西元1661年至西元1669年之間
拍攝日期:2008-06-25
建檔日期:2008-06-26

---------------

 

老古板的傳統建築之旅: 鰲魚雀替 - http://goo.gl/oeO1Fz


鰲魚雀替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


「鰲魚」是一種傳說中由龍衍生而來的動物,龍首鯉魚身,據說生性好吞火舌,而傳統建築又多以木造最怕火,所以常出現在柱樑或是屋脊上。成語[鯉躍龍門]的典故,據說就和鰲魚有關:相傳有三百六十條鯉魚溯黃河而上,抵龍門山下時已蕃衍為三千六百條,其中只有一條具有靈性的能跳躍龍門而變成龍;鰲魚龍首魚身,正是鯉魚跳躍龍門時的形狀。

台灣現存的古蹟以寺廟、宗祠、書院占最大的比例,而「鰲魚」正好是這類建築一定會有的裝飾,因此我所拍攝的傳統建築裝飾相片中,以「鰲魚」為主題的確實不少。通常我們到寺廟的正殿,一定可以看到一對以上的「鰲魚」高掛在樑柱交接之處。因為鰲魚本來就有用來對木結構建築鎮火的含意,鰲魚裝飾本身也是木結構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所看到是鰲魚以木雕為主,是我們稱為「雀替(又稱拖木,此名稱更可以了解他的作用)」的組件,本身具備加強斗拱結構和裝飾的功能,又有鎮火的含意,可謂一物三用。

鰲魚裝飾最常見於樑柱交接之處。台北孔廟。


台北孔廟

台北孔廟(與上圖不同組)
鰲魚既然是傳說中的動物,所以除了龍首魚身這個特徵外,似乎沒有什麼更傳神的描述可以參考,因此造型就隨匠師的想像以及雕刻的功力,因此鰲魚的造型千變萬化,非常有趣。

我所拍攝收集的鰲魚雀替裝飾中,個人比較喜歡的是兩對(共四隻)在鹿港天后宮戲臺四點金柱上的鰲魚,以及鹿港龍山寺的裝飾(最上面那一組兩隻),這幾隻除了在造型、雕工、以及用色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水準外,最重要的是它們在寺廟整修時應該是保持原來的樣貌,沒有被塗上其他奇怪的顏色或是上了金漆,這在文物保存上難能可貴。

鹿港天后宮戲臺,四點金柱上的鰲魚-1

鹿港天后宮戲臺的鰲魚-2

鹿港天后宮戲臺的鰲魚-3

鹿港天后宮戲的鰲魚-4

使用鰲魚雀替裝飾的寺廟中以道教的寺廟最大宗。年代久遠的寺廟通常香火鼎盛,因為經費充裕所以會翻修擴建,或是為一些既有的文物裝飾等上漆做保護,尤其特別喜歡使用金漆,或是用金箔來保護,這時我們就可能發現這些裝飾原來是非常獨特的作品,卻因為過度的裝飾而變完全變樣。以下的鰲魚雀替就是這類的例子。


台北保安宮

台北保安宮

艋舺祖師廟

艋舺祖師廟

萬華龍山寺-這就是裝修時全部上金漆的例子

萬華龍山寺

南投藍田書院

南投藍田書院

淡水鄞山寺

淡水鄞山寺
另外也有一些鰲魚雀替造型與顏色非常特別,卻是有一些年代的作品。因為剛好都不是香火鼎盛的寺廟(一組是書院,另一組在金門),所以也就靜靜的被保留下來,沒有因為翻修而被替換。


草屯登瀛書院

草屯登瀛書院

金門民俗文物館

金門民俗文物館


註:雀替又稱托木或插角,是位於樑柱處的三角形透雕木件,可防止水平推力產生的移位,有穩定直角、鞏固樑柱的作用,常見的裝飾題材有鳳凰、鰲魚、花鳥、人物等。
-----------------

藏身古宅後牆的神秘景點 吐水鰲魚默默守候頭城老街 | ETtoday 東森旅遊雲 | ETtoday旅遊新聞(旅遊) - http://goo.gl/N8JKOx

藏身古宅後牆的神秘景點 吐水鰲魚默默守候頭城老街
2015年01月5日 13:01
點評:不說真的很難發現啊~


▲源合成商號採用三連拱式造型。

圖、文/九五惡妻

在宜蘭頭城火車站前,每個旅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故事。愛吃的,這裡有著名的小吃、麵店;想要享受午後時光的,這裡有許多老屋咖啡店;想要探訪過去時光的,則可以朝著和平老街漫步。

在和平老街裡,有著十三行康家古宅、盧纘祥居所等歷史建築,卻沒有過多的商業味,也還沒被香腸攤、烤魷魚等「老街」元素侵蝕;朝南,路底有著陳春記與源合成兩間商號,兩間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洋式老房子,挨著緊。

 

▲一道又一道的圓弧,是源合成與陳春記老屋的特色之一。

源合成商號採用了三連拱式拱圈以及圓柱,陳春記則是在採用了方柱,兩棟房子斑駁的牆面記載著歲月的歷史,一道又一道的圓弧與光影交錯,走在明暗交際之處,就像是步入時光凝結的隧道,讓人旅遊的心與腳步都平靜了下來。

老屋的魅力絕不只「門面」,建議旅客可以穿過福德祀右邊的小路,在路口右轉即能抵達陳春記商號的背面。在這裡的牆壁上有兩尊以鰲魚之姿打造的出水口,稍不留意就會錯過,堪稱是和平老街最神秘的景點之一。

 

▲位於陳春記商號後牆上的鰲魚出水口。

鰲魚一直是中國文化中相傳的神獸,龍頭魚身,流傳的神話也甚多。有一說鰲魚乃海中巨獸,背負著五座島嶼;另有一說是鯉躍龍門,卻因偷吃龍珠所以只有魚頭化為龍,形成鰲魚的姿態。據說鰲魚性好吞火、能降雨,故古代木造建築多會以鰲魚裝飾,希望能免除火難、闔家平安

 

▲從鰲魚出水口的精緻程度,就能想像當年商號的興隆狀況。

在陳春記牆上的兩尾鰲魚,做工細緻,身上的龍鬚、魚鰭及鱗片清晰可見,張著寬闊的龍口默默地守護著商行。從一個出水口都能夠如此精美,也能推測出當年商行的繁華。

如今,鰲魚與老屋在多年風雨中已經不復當年,但仍能看出細膩的工藝與巧思,從這些微小的細節中去想像當年頭城小鎮的熱鬧、商行的興隆,也正是遊老街的樂趣之處吧!

頭城和平老街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陳春記商號、源合成商號、南門福德祠、頭城文化館、慶元宮、吳朝陽宅、盧纘祥居所、十三行康家古宅

-----------------------------

唐宋時期,宮殿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鱉的圖像。凡科舉中考的進士要在宮殿臺階下迎榜。按規定第一名狀元要站在鰲頭那裏,因此稱考中狀元為“獨佔鰲頭”。

鼇頭: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鼇魚浮雕,科舉進士放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科舉時代,經殿試由皇帝欽點為進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狀元,謂之『獨占鰲頭』。
  傳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鰲是龍頭、龜背、麒麟尾的合體魚龍。另一種傳說,鰲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法力無邊,能背負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龍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漿液,被罰到東海為鰲。總之,鰲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異之物。
  上古時代,老祖宗往往視傳說中的神異之物為保護神,其中的一種便是鰲。唐宋時期,在宮殿門前台階上鐫刻巨鰲的浮雕,所以宮殿又稱鰲宮。
  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級考試,由萬乘之主的皇帝親自主持,錄取的御賜進士,榮耀之至,在『金殿傳臚』大典、『探花宴』上出盡風頭。
  明清時的『金殿傳臚』,一般于殿試後兩天舉行。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見新科進士,進士們個個身著嶄新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得意洋洋,分左右兩班站在文武百官後面,畢集于金鑾殿丹墀下。
  鼓樂聲中,皇帝駕到升坐龍椅,群臣山呼萬歲畢,禮部官員捧出欽定的金榜展開,由傳臚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進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貫。
  每唱到一名,由多個侍衛接力高聲重複著從殿內傳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均要連唱三遍,以示與眾不同。新科進士聽到傳唱,走到中間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謝恩,成了天子門生。
  傳唱完畢,傳臚官引導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階下迎接殿試榜。其中的狀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頂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塊御道石正中鐫刻的巨鰲頭部,獨個踏占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占鰲頭』的由來。
  對此,清朝學人洪亮吉的《北江詩話》有載:『傳臚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鐫刻有升龍及巨鰲……以此稱獨占鰲頭。』
  獨占鰲頭也就成了狀元的代名詞,頻頻出現在詩詞戲曲中,如宋代葉適《蔡尚書挽詞》:『總角都鰲頭,老生甘伏膺。』元代雜劇《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記》:『胸中星斗斂,筆底雲煙染,看春闈鰲頭許誰先占?』

------------------------------------

唐宋時,皇宮正殿雕龍和鰲於台階正中石版上。考中進士者站在階下迎榜,而頭名狀元則站在鰲頭上,所以稱為「獨占鰲頭」

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顆星。一說為其中離斗柄最遠的一顆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被古人稱為主管文運之神。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之錄》中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象奎而改奎為魁。」繼爾魁星被形象化為一赤髮藍面鬼,立於鰲頭之上,翹足,捧斗,執筆的模樣

 

科舉時代,經殿試由皇帝欽點為進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狀元,謂之『獨占鰲頭』。
傳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鰲是龍頭、龜背、麒麟尾的合體魚龍。另一種傳說,鰲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法力無邊,能背負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龍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漿液,被罰到東海為鰲。總之,鰲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異之物。
上古時代,老祖宗往往視傳說中的神異之物為保護神,其中的一種便是鰲。唐宋時期,在宮殿門前台階上鐫刻巨鰲的浮雕,所以宮殿又稱鰲宮。
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級考試,由萬乘之主的皇帝親自主持,錄取的御賜進士,榮耀之至,在『金殿傳臚』大典、『探花宴』上出盡風頭。
明清時的『金殿傳臚』,一般于殿試後兩天舉行。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見新科進士,進士們個個身著嶄新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得意洋洋,分左右兩班站在文武百官後面,畢集于金鑾殿丹墀下。
鼓樂聲中,皇帝駕到升坐龍椅,群臣山呼萬歲畢,禮部官員捧出欽定的金榜展開,由傳臚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進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貫。
每唱到一名,由多個侍衛接力高聲重複著從殿內傳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均要連唱三遍,以示與眾不同。新科進士聽到傳唱,走到中間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謝恩,成了天子門生。
傳唱完畢,傳臚官引導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階下迎接殿試榜。其中的狀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頂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塊御道石正中鐫刻的巨鰲頭部,獨個踏占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占鰲頭』的由來。
對此,清朝學人洪亮吉的《北江詩話》有載:『傳臚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鐫刻有升龍及巨鰲……以此稱獨占鰲頭。』
獨占鰲頭也就成了狀元的代名詞,頻頻出現在詩詞戲曲中,如宋代葉適《蔡尚書挽詞》:『總角都鰲頭,老生甘伏膺。』元代雜劇《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記》:『胸中星斗斂,筆底雲煙染,看春闈鰲頭許誰先占?』
“獨占鰲頭”的由來

相傳,明正德年間,四川有個狀元楊慎,電視劇《三國演義》選用的主題歌《臨江仙》用的就是他的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楊慎的仇家江彬舉報其考試舞弊,這可是滿門抄斬的重罪。正德皇帝非常重視,召來楊慎當庭詢問,楊慎說自己憑的是真才實學,不信可以再考。正德準備再試時,江彬進讒言建議不要出卷,而是讓文武百官提問以試其才學。正德皇帝採納了,於是讓楊慎站在大殿的鰲頭上回答眾人的問題,從太陽出山到落山,文武百官所有問題都沒有難倒他。最後,進士出身的江彬親自來問,只見他拎著一隻俗稱“貓嘆氣”的竹籃,上面還用布蓋著,問楊慎裡面裝的是什麼。大家都替楊慎捏了一把汗。楊慎哈哈一笑說,你這裡裝的是東西,江彬說不是東西是南北,楊慎說,不可能,因為東方屬於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所以竹籃裡裝的只能是“東西”而非“南北”,否則不是被火燒掉,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最終用博學的智慧戰勝了對手,“東西”一詞由此而來,而“獨占鰲頭”此後也成為科考佼佼者專用的形容詞。

------------------------

文曲星脫胎神像
文曲星具有文學品性,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才華橫溢。文曲星是掌管書生及知識分子的功績名聲的星宿。二十八星宿裡的北斗七星位於第四顆的天權星。天上的七個星星合成勺子形狀就叫北斗七星。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這四星為勺子身,古代叫做魁,所以這四顆星總稱魁星;玉衡星、開陽星、搖光星這三星為勺子手把,古代叫做杓[sháo]。
文曲星化身為一名叫魁星的秀才,歪嘴巴,鬥雞眼,麻子臉,兩腿長短不齊,走路就一瘸一拐的。魁星雖然樣貌醜陋,但是他聰明好學,從小就讓他在私塾讀書。秀才文思敏捷,七八歲時候看書看一遍書就能背下來,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話,就成文章。
他的老師就勸他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日後好為為國家效力,為黎民百姓造福。誰知考官故意以他的樣貌醜陋為藉口,考了三次最終以落榜,氣的踢翻裝書的木製書兜,大鬧考場,驚動了皇帝。
當時的皇帝早就听說有這麼一位樣子奇特,文才好的秀才,便要親自會考。皇帝召見秀才時,遠遠的看見他走路一深一淺的的像畫圈的樣子,忍不住要發笑,待走近一看,樣子又會令人反感,心里便很不痛快問魁星: “為什麼你的臉上長這多的麻子?”魁星見皇帝只問面相,不問考試,便知他在故意為難自己。魁星以不高傲,不自卑的語氣說:“草民臉上的麻子跟天象相對應,就像滿天的星斗。小民得有先天的優勢,一伸手就可以摘星星。這不正是老天恩賜給我的福氣嗎?” 
皇帝聽到魁星的回答,感覺他口才伶俐,思維敏捷,人不可貌相,心裡默默歎賞。又問他:“為什麼你的腿是瘸的?” 
魁星回答:“這同樣是上天的恩賜,單腿躍龍門,小民的長短兩腿,就是有跳躍龍門、獨占鰲頭的優勢。” 
皇帝聽了這一段話,極其高興,心裡對魁星的外貌不再排斥,反增許多敬佩之情。接著問魁星:“你已經擁有跳躍龍門、獨占鰲頭的優勢,那天下文章寫的最好的,是不是只有你才是最適合的,其他人是辦不到的?” 
魁星聽皇帝這麼問,又怕沒有回答好,就會得罪他,恐懼不安的回答說:“不敢當,不敢當”。
皇帝詫異的問:“何出此言?” 
魁星回:“天底下文章寫最好的人在我們縣城,而我們縣城文章寫最好的人就出於我們村莊;,我們村里面寫文章最好的是我的弟弟,稱得上第一。但是,我弟弟所寫的文章,還得通過我批改潤色。”這就是民間流傳的一首打油詩“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的由來。
皇帝與魁星一番對話之後,喜上眉梢,再認真的察看他的考卷,更加明確的肯定秀才是個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欽點他為狀元。
皇帝在宮中設宴招待,魁星感覺美味侍餚味道很特別,就去打聽原來是加了一種名叫“鹽”的調料。那時候“鹽”是一種稀有物質,只有皇宮裡才有的享用,更別說是普通老百姓了。魁星想,如果全天下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品嚐到這種美味調料,該多好!人民也可以作為謀生的福利。下此決心後,魁星就在偷偷的觀察鹽從哪裡運來的,然後花了好幾年向那些小差打探出晾曬食鹽的妙方。這種妙方一直只作為國家機密,嚴格禁止向洩露,魁星冒險把曬鹽妙方流轉到民間大街小巷……此一舉動,非同小可,被皇帝知道了,激怒了皇帝,覺得獨享的東西被透露出去,有失皇權,就下令把魁星斬首了。
玉皇大帝對魁星的文才和品行非常的讚同,就把魁星的魂魄接到天庭。封賜為文運之神。掌管功名祿位。民間 魁星的形象 “魁”一字為半鬼半鬥而合,“鬥”含有“才高八斗”之說,也是星斗之意;“鬼”,則跟魁星醜陋形象相關。其面貌猙獰,青色的臉,紅色的眉,兩隻眼睛像銅鈴一樣大,,頭頂上長兩隻角。青面獠牙十分的可怕,.右手握著一支大毛筆,左手托著一個墨斗右腳踩著一隻大鰲魚,左腳揚起做後踢狀,就像“魁”字右下角的彎釵筆劃。魁星手持朱筆,掌管著天下讀書人的命運。讀書人上榜還是落榜、動力前途是否通暢,都要經過魁星朱筆的批點。所以民間素有“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筆不點頭”的俗語。 從此後世流傳下一種習俗:在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雕刻有飛龍和鰲魚圖案,旁邊放置一個魁鬥。殿試完發榜時,狀元一隻腳踏在鰲魚頭上【獨占鰲頭】之意,一隻手拿魁鬥【一舉奪魁】之意


facebook_1651382139510_6926398713282602390IMG_20220501_1316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