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946744_1694136657630215_9131710418758782362_n

鹿港不見天街
1920年代,鹿港「不見天街」,台灣獨有具有高度創意的商店街建築設計。
大清時期,鹿港為泉州商旅聚集之地,進出口的商品繁多,然而受到天雨氣候因素,交易活動經常受到干擾,因此店家想出一種方式,即共同搭建遮雨棚,加上採光和排水設計,如此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商業活動。後來,兩旁商家進一步協調共同搭建牆面以及連為一體的上樑,完成採光、通風、排水等功能的建築設計,成為一條兼具商業、建築與藝術的拱門商業街。這種做法今天看似平常,當時卻是極具創意的思維。清代名儒洪棄生曾形容:「樓閣萬象,街衢對峙,有亭翼然,亙二、三里,直如弦,平如砥,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履。」,讚嘆不已,盡在言中。
作者詳注:
彰化鹿港的「不見天街」是極具創意的中式拱門街,從今天的眼光看,非常具有超前的建築創意。隨著時代的進步,如果能夠在原有的老式建築上,在採用新的建材,在採光、照明、通風、衛生的設施,乃至造型設計上,更現代化,將會成為旅遊商業的超級亮點,不亞於巴黎的拱門街。如果更為擴大,也不會遜於各大伊斯蘭城市的大巴剎。
然而,不幸的,在日本殖民政府的眼光中,台灣傳統建築和設施都是「落後的」,沒有任何疼惜和保護的意識,最後將其拆除,代之以缺乏的人文價值,原生建築藝術不高的仿洋建築。在這種文化歧視的眼光中,台灣具有世界文化遺產份量,一、兩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均遭到殖民政府拆得一乾二淨。(1)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 鹿港不見天街 | Facebook https://bit.ly/3U4Odk4


鹿港隘門(1830年)/建於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以前的鹿港共有五十七座隘門,但現僅存一座上頭題有「門迎後車」四字。隘門的功能為劃分勢力範圍,凡只要發生械鬥,只要進到自家隘門之後,對方即不能進入,亦不得再追趕,這也就是「怙惡不過隘門」的意義。隘門因主要功用共分為境界隘門、柵欄隘門、巷道隘門以及聚落隘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siBoew

ddsdsdsdsdgdfgdfgdtrtrwetgjsfsafstgsfgsdfgsdfg2015-08-13_1540132015-08-13_154004  

 

【鹿港親子半日遊】十宜樓、九曲巷、興安宮(三級古蹟)~「走」進古蹟 @ 佑佑皮皮.home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tsaSB0

十宜樓為一跑馬樓,是騷人墨客夜宴吟詩論對的聚會所。早年鹿港文風鼎盛,一些風雅之文人墨客往往相邀清夜吟詠,或煮談闊談,或品茗對月。相傳此十宜樓之主人即一位十分好客之雅士,為使客人可在高處倚欄望月,故於相連的兩樓間建一跑馬廊,以供清客憑欄望月。
1. 當時有十位飽學多聞的的文士在此聚會。
2. 指斯地「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宜茶」十宜,故名十宜樓。

----------------------

文化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古市街類之街屋
歷史沿革 嘉慶年間陳克勸自大陸來台經商,於鹿港創辦「慶昌」,成為廈郊最大的商行。慶昌全盛時期自慶昌意樓(中山路121號)至慶昌十宜樓(中山路149號)皆為昔時陳家的產業。
十宜樓又稱「跑馬樓」,位於鹿港金盛巷內,是廈郊商行慶昌陳家的宅第。十宜樓前方是昔時五福大街(中山路147號、149號),為二坎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第一進房舍內有一座樓井,做為通風採光之用。
十宜樓意指「琴、棋、詩、酒、畫、花、月、博、煙、茶」,鹿港竹枝詞曾提及:「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說明十宜樓為昔日詩人墨客聚會的地方。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本建築為鹿港早期長條型之典型之一,建築年代為前清乾嘉時期,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室內內部格局相當完備,施作精美,尚存彩繪,木雕裝修,前有樓井構造,店屋立面為民國二十三年前現代主義風格,後有最早的天橋,頗有詩意,今稱「十宜樓」,處早期鹿港不見天街與現在古蹟保存區之間,深具保存之價值。就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是具備歷史文化意義者,而本建築若能登錄為歷史建築,應能豐富鹿港方文化內涵。因此,就歷史建築、民藝特色而言,登錄為歷史建築是必要的。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1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7條。
公告日期
2001/12/13 公告文號 90彰府文資字第0209025號
主旨 公告補正本府90年7月10日90彰府文史字第0082866號,公告「鹿港十宜樓」登錄為歷史建築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彰化縣 鹿港鎮
地址或位置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49號後方(金盛巷內)
經度 120.435194486604
緯度 24.0533807636333
主管機關
名稱   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   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4-7292201
聯絡地址   彰化縣 彰化市 卦山路3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莊研育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保存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鹿港段新興小段76、76之1地號。167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莊錫彬
  土地所有人 私有 莊奇生
  土地所有人 私有 莊奇川
 
創建年代 清代不確定時期清末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不詳 年
竣工年代 清代不確定時期 清末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不詳 年
外觀特徵
二坎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第一進房舍內有一座樓井,做為通風採光之用。
室內特徵
屬早期兩進長條型街屋,後段十宜樓連接左右共三間房屋相通,甚為特殊。
使用情形
民房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二、三樓牆外龜裂,牆面有網狀斜裂紋,並有滲水現象。
2.天井、拱門、泥塑、剪黏
3.後樓槍銃櫃
附近景觀
鹿港鎮新盛街內的金盛巷中。
土地使用狀況
民房使用。
構造
本建築為鹿港早期典型之長條型建築,至今已有百五十年以上,室內內部格局相當完備,施作精美,尚存彩繪、木雕裝修,前有樓井構造。
材料
木造
簡介
十宜樓,處早期鹿港不見天街與現在古蹟保存區之間,深具保存之價值。若就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是具備歷史文化意義者,而本建築若能登錄為歷史建築,應能豐富鹿港的文化內涵。
目前十宜樓的建築格局仍保存完整,民國92年經登錄為歷史建築。
現狀
店屋立面為現代主義風格,後有最早的天橋,頗有詩意,今稱十宜樓,處早期鹿港不見天街與現在古蹟保存區之間,深具保存之價值。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鹿港日治時代「不見天街」,清代也稱為「鹿港大街」,或是「五福大街」,長度大約為一公里,也就是在街道上方以木架構搭建成屋頂,讓民眾往來都不會風吹雨淋,因而被稱為「不見天街」
鹿港1930年代老照片大公開! 全部來自「玻璃底片」 列印
 分享鹿港1930年代老照片大公開! 全部來自「玻璃底片」到Facebook 分享鹿港1930年代老照片大公開! 全部來自「玻璃底片」到Line
 鹿港鎮公所「玻璃底片」,沖洗出來的鹿港警察官吏派出所老照片。(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鎮公所「玻璃底片」,沖洗出來的鹿港警察官吏派出所老照片。(鹿港鎮公所提供)
2018-11-08 19:41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傳說中鹿港鎮公所有一批年代久遠的「玻璃底片」?真的!鹿港鎮公所表示,這批洗出來的「玻璃底片」,非常珍貴,紀錄1930年代日治時期鹿港街景,因為沒有版權問題,將開放民眾或是團體作為非營利用途使用。
 鹿港鎮公所珍藏一批日治時代的玻璃底片,這張底片拍攝的是鹿港警察官吏派出所。(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鎮公所珍藏一批日治時代的玻璃底片,這張底片拍攝的是鹿港警察官吏派出所。(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鎮公所珍藏一批日治時代的玻璃底片,還特地做木盒子珍藏。(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鎮公所珍藏一批日治時代的玻璃底片,還特地做木盒子珍藏。(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不見天街「街路亭」屋頂,有平頂或斜面屋頂作法,屋頂上方鋪設正方形尺磚,此棟街屋立面為鹿港民俗文物館臨不見天街的房屋,立面有紅磚壽字磚砌,前方站立者為鹿港街長吉田秀治郎。(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不見天街「街路亭」屋頂,有平頂或斜面屋頂作法,屋頂上方鋪設正方形尺磚,此棟街屋立面為鹿港民俗文物館臨不見天街的房屋,立面有紅磚壽字磚砌,前方站立者為鹿港街長吉田秀治郎。(鹿港鎮公所提供)
 天后宮前方不見天街景。(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不見天街,以木架構搭起屋頂,讓往來都不會風吹雨淋。(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不見天街拆除情景。(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不見天街第一進拆除情況。(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不見天街拓寬後的玉珍齋街景。(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玉珍齋現況。(記者劉曉欣攝)
鹿港不見天街拓寬後的街景。(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鎮公所表示,1930年代之前的底片,一般以玻璃為基底材質的負片,也就是從底片所看到的黑白與原影像相反,公所目前保存約有6、70片「玻璃底片」,全都是日治時代的老照片,大約在50多年前,時任公所員工的攝影工作者林彰三,在倉庫發現保險箱,打開一看,意外發現這批塵封多時的影像,在10年前重新把老照片沖洗出來建檔,還特別做了木盒子,保存在保險箱裡頭。
鹿港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表示,這批玻璃底片所洗出來的照片,非常精采,推測應是日治時期拍下來作為檔案資料,照片拍攝時間約為1933~1934年間市區改正的年代,從老照片裡頭可看到昔日「不見天街」,也就是今日中山路的拆除前、拆除中,還有拆除後的樣貌,還有當時公家機關的老照片。
陳仕賢強調,這批「玻璃底片」所洗出來的老照片,因為年代久遠,又是公家保存,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沒有版權,目前又由鹿港鎮公所保管,在取得老照片不易情況下,更顯可貴。
鹿港鎮公所表示,這批照片沒有版權,鎮公所有存檔,只要是非營利使用,願意提供給民眾或是團體來使用,讓更多人認識鹿港的早年的風貌。
陳仕賢表示,鹿港日治時代「不見天街」,清代也稱為「鹿港大街」,或是「五福大街」,長度大約為一公里,也就是在街道上方以木架構搭建成屋頂,讓民眾往來都不會風吹雨淋,因而被稱為「不見天街」
鹿港1930年代老照片大公開! 全部來自「玻璃底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tinyurl.com/yxqr6m5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