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竹下敢」ㄍㄢˇ 仔店,不是柑仔店

淺談鹿港「上竹下敢」ㄍㄢˇ郊 雜貨商會組織
567鹿港情報
鹿港早期有八郊,其中ㄍㄢˇ郊屬雜貨商
「郊」較屬於大貿易的商會組織
因大部分於郊外有大型的倉儲,所以有「郊」的通稱
「仔」於閩南語有「小」的意思,如溪與溪仔(小溪)、船與船仔(小船).........
也有屬於卑微的稱呼,如羅漢腳仔、導遊仔......
當然也有屬於親切的含意,如兄弟仔、姊妹仔、東西仔(妯娌)
ㄍㄢ 仔店,是「小」型的雜貨商,用竹編的器皿販售雜貨
並不是某些外地導遊所說 賣柑仔(柑橘),或柑仔糖
鹿港早期也有信仰媽祖的六媽會
分別為大媽會(施姓)、二媽會(黃姓)、三媽會(許姓)、四媽會(雜貨商)、五媽會(米商)、六媽會(以陳姓為首的雜姓)。
其中四媽會的雜貨商,僅存於今日鹿港商業活動的媽祖信仰組織。


【大紀元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彰化報導)「日出東方、鹿逐中華、江海匯流、詩書傳家」,打開彰化縣鹿江詩書畫學會的網頁出現了這四句詞,給人一股引領傳統,傳承千年文化之氣魄。自1994年創會至今,鹿江詩晝畫學會一直秉持著發揚鹿港文風鼎盛的傳統,也凝聚了鹿港名家之實力,讓鹿港成為台灣文化重鎮之一,名揚全台。
1994年,鹿江詩書畫學會由許劍魂擔任首屆會長,前立委林進春為名譽會長,蔣達繼任為第二屆會長。直至1998年,施文炳為使會務制度正常化,正式立案為「彰化縣鹿江詩書畫學會」,現任理事長為許碧聰。
該會平時除了極力推動地方藝文發展外,更關懷地方優良文化之傳承,與民眾生活品質之提昇,並將地方特色與古蹟介紹給大家。該會亦經常舉辦全國性藝術活動,獲得民眾熱烈響應。如:書法研習營,詩書畫講座、百人揮毫、千人揮毫,並承辦全台首創的「書法大道」,以及「鹿港杯」全國書法比賽等。


芭蕉、八郊分不清?快來郊行博物館認識「鹿港八郊」 
 分享芭蕉、八郊分不清?快來郊行博物館認識「鹿港八郊」到Facebook 分享芭蕉、八郊分不清?快來郊行博物館認識「鹿港八郊」到Line 分享芭蕉、八郊分不清?快來郊行博物館認識「鹿港八郊」到Google+
「(上竹下敢)郊」供奉俗稱「生意媽」的「(上竹下敢)郊四媽」。(記者劉曉欣攝)
2018-03-01 20:18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蛤?鹿港有「ㄅㄚ ㄐㄧㄠ」?原來不只是吃的「芭蕉」,而是像現在的商業同業公會的「八郊」,分別是「泉郊、廈郊、南郊、(上竹下敢)郊、油郊、糖郊、布郊、染郊」!
 日用雜貨商組成的「(上竹下敢)郊」,200多年來仍維持商號業務型態。(記者劉曉欣攝)
日用雜貨商組成的「(上竹下敢)郊」,200多年來仍維持商號業務型態。(記者劉曉欣攝)
 外國人士也對「(上竹下敢)郊四媽」大敢興趣。(記者劉曉欣攝)
外國人士也對「(上竹下敢)郊四媽」大敢興趣。(記者劉曉欣攝)
 走一趟郊行博物館,認識鹿港八郊歷史。(記者劉曉欣攝)
走一趟郊行博物館,認識鹿港八郊歷史。(記者劉曉欣攝)
「郊行博物館」今天在鹿港歷史建築鶴棲別墅舉行揭牌儀式,展出「鹿港八郊」相關文物與介紹,清代年間盛行的「郊行」類似現今的商業同業公會,具有明顯「行業性」或是「區域性」商業組織。
「鹿港八郊」當中,由日用雜貨商組成的「(上竹下敢)郊」,200多年來仍維持商號業務型態,並供奉俗稱「生意媽」的「(上竹下敢)郊四媽」,以往都是透過擲筊來選出值年爐主,輪流供奉「(上竹下敢)郊四媽」,如今則是「郊行博物館」的鎮館媽祖。
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文彬表示,台灣在清朝中葉的政治中心是「一府」台南府城,但人民百姓生活的經濟中心卻是在「二鹿」鹿港,因為「鹿港八郊、府城五郊、艋舺三郊」,展現鹿港在清代中葉在台灣的商貿地位,郊行文化也成為鹿港文化養成的根源之一。
今天也有外國觀光客走入「郊行博物館」,陳文彬立刻幫外籍遊客導覽,介紹「(上竹下敢)郊四媽」不是木雕或是泥塑,而是用紙所做的紙媽祖,讓遊客也大開眼界!


=-----------------------------

-鹿港最大船頭行-日茂行日茂行小合院  

 

2015-08-13_1336362015-08-13_1336492015-08-13_133706  

yyjgjjfimagesimagjjimakjhgesimkaybages970350981_m970352019_m970351670_m970353768_m970352362_m970353673_m  

鹿港日茂行
等級 縣定古蹟
種類 宅第
建成年代 清乾隆年間(1784年-1786年)[1]
位置 彰化縣鹿港鎮新宮里
泉州二街65號
鹿港日茂行是位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縣定古蹟,是原籍福建永寧的林振嵩所開設之船頭行,為鹿港乾隆至道光年間(1785-1845左右[2])全盛時期之鹿港八郊中的泉郊裡最大的船頭行,乾隆至道光二十年
1998年時尚未指定為古蹟的日茂行因鹿港鎮公所的道路開闢工程遭到拆除,引起林家後裔與當地有心保護古蹟者反彈而向彰化縣政府反應,工程因而暫緩,最後日茂行在2000年7月14日正式公告為古蹟,2003年進行修復,於2005年12月完工[3][1][4]。
沿革

日茂行前埕與磉石
日茂行創辦人林振嵩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時來到鹿港,最初販鹽致富,後來改從事貿易,創辦「日茂行」[1]。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成為正口,與泉州蚶江通商[4],林振嵩可能於此時於今址建設日茂行之建築[1]。此時林振嵩三子林文濬來臺協助父親經營日茂行業務,使得日茂行蓬勃發展,成為鹿港首富,日後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時日茂行已有雄厚經濟實力可以承擔鹿港龍山寺的遷移工程[1]。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林振嵩因母喪而返鄉,日茂行則交由三子林文濬負責,其業務日益發展,在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翻新改建[1]。而林文濬於道光六年(1826年)逝世後,由其五子林廷璋繼承日茂行,然而此時鹿港已經因為港口淤塞逐漸沒落,日茂行也由於鹿港失去航運功能而衰微[1]。
二次大戰之後,日茂行曾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進行整修[3]。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時漢寶德等學者專家曾受委託對鹿港古老建築評鑑,此時日茂行並未被列為古蹟,後來在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5月17日時鹿港鎮公所開闢道路時拆除了日茂行部分結構,引起林家後代與當地有心人士不滿並向彰化縣政府反應,而使得工程暫停[1]。而在當年10月1日,在日茂行舉辦了「歷史之心」活動,企圖結合前衛藝術家的表現能力來再現歷史空間,但過程中卻因為裝置藝術之設置而引發地方居民與學者、藝術家之間的爭議[5][1]。後來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的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6月20日,於彰化縣縣定古蹟審查會上將日茂行列為縣定古蹟,並於同年7月14日公告[1]。
建築
日茂行的小合院
日茂行為磚木建築,原有三進,但第一進部分已經不存,今只餘後兩進,均面寬三開間,旁邊有一小合院[3]。門廳前有一大埕,擺有許多磉石,是過去郊商往來所用的旗杆座及酬神時演戲用的戲臺石[4]。
其內文物有林文濬所書的「日茂行」門額與「鰲波東注」、「大觀」等匾[4],此外還有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重修時由鹿港匠師施金義承做之正廳彩繪、和美陳穎派施作之彩繪與書法家歐陽錦華的墨跡,但其中「日茂行」門額在道路工程中受損斷成兩截,現由其後人保管[3]。

------------------

清嘉慶年間,鹿港已有八個行郊,「郊」即今日的商業公會。鹿港日茂行又稱「日廟」,為泉郊中最大的商行,自清乾隆年間至清道光20年(1840)為鹿港的首富。
日茂行林家為八郊之首,樂善好施,清乾隆42年(1777)捐資成立鹿港慈善組織「敬義園」,以拾字紙、置義塚、收遺骸、修橋樑等工作,造福鄉里,是當時最具規模的慈善組織。另外,日茂行曾參與乾隆51年(1786)鹿港龍山寺遷建、乾隆52年(1787)天后宮(今新祖宮)新建等地方事務。日茂行對鹿港的貢獻與事蹟,至今仍在鹿港留傳歌頌。
日茂行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目前僅存門廳與正廳。日茂行前埕地面舖滿泉州石板,廣場前有數顆磉石,做為昔時酬神時演戲的戲台石。民國56年1967日茂行重修,由鹿港匠師施金義承做正廳彩繪,並由和美陳穎派施作彩繪,書法家歐陽錦華現場揮毫,留下珍貴的墨跡。民國89年2000日茂行經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2003進行古蹟修復,民國94年200512月完成。

----------------

【日茂行】(縣定古蹟)

日茂行,是昔日鹿港首富林振嵩所創立。 林振嵩,泉州人,清乾隆30年(1765)來台,最初經營船頭行, 後來販鹽致富,創立「日茂行」,經營貿易有成,成為鹿港八郊中最大的商行。

然而隨著鹿港河道淤塞日益嚴重,日茂行的經營亦隨之走下坡,而趨於衰微。建造於嘉慶21年﹝1816﹞的日茂行宅第, 當時規模宏麗,如今僅存門廳、正廳及右廂房而已。 寬闊的前埕,地面鋪著昔日的壓艙石,廣場依舊放置著昔時郊商往來的旗杆座, 默默述說著那遠去的繁華歲月,也反映了世事的多變與滄桑。

日茂行為鹿港人所津津稱道的是,富而樂善好施,清乾隆42年(1777),日茂行捐資成立鹿港最早的慈善組織「敬義園」, 從事拾垃圾、置義塚、收遺骸、修橋樑等工作,以造福鄉里。對於鹿港寺廟的修建,日茂行亦熱心慷慨襄助,而得到鄉里的稱頌。

關於日茂行,另有一段歷史軼事。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次年,福康安率軍來台平亂,從鹿港登陸, 受到日茂行林家熱情款待,於是讓日茂行包辦了清軍的後勤補給生意,更鞏固了原有的財勢。 而福安康來台一事,後來衍生為《嘉慶君遊台灣》的台灣民間故事。由於福康安頗受乾隆皇帝的重用與寵愛, 因此民間盛傳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嘉慶君遊台灣》的最初版本,只說清朝的皇室貴族(福康安)來台, 後來演變成是皇子(因傳言福康安是乾隆的兒子),最後竟訛傳成是皇太子來台(即後來登基的 嘉慶皇帝)。日茂行也就成了曾招待過大清皇帝的台灣民宅了。

昔日鹿港著名的「八郊」-泉郊、廈郊、南郊、油郊、糖郊、布郊、染郊、敢郊(竹+敢),曾盛極一時,而隨鹿港淤塞而趨於落沒, 最後紛紛倒閉,僅剩泉郊,而泉郊亦空留其名而已。從昭和13年(1928)起,泉郊就已轉型為慈善機構, 不再從事商務。 在今天中山路233號,仍然可以看見「泉郊會館」的招牌。日茂行則被列為縣定古蹟,以見證鹿港曾有過的商業繁華歲月。


日茂行及前埕。 日茂行右廂房。

日茂行側影。 泉郊會館(中山路233號)。

--------------

古代有錢有勢的人最怕一件事,就是別人家的地理風水比自己的好,因而壓倒了自己。尤其是古代的皇帝,很害怕其他地方突然又冒出一個龍穴,影響到他的寶座,所以,中國古代皇帝都會派一些風水師到處去查看地理風水,若極佳就藉機破壞或佔為己有。

  據說曾有皇帝派了一位風水師來臺灣破穴,到鹿港時,他投宿在日茂行,主人是第三代的林廷璋,非常熱心地招待他。風水師觀察日茂行的所在位置,發覺它是個「蝦穴」,但一想到主人林廷璋對他那麼好,破了他家的穴等於是恩將仇報,更何況只是一個小小的蝦穴而已,於是就好心的告訴林廷璋:「你家的地理屬青蝦穴,切記要時時青青綠綠,才能永保安康!」林廷璋感謝這位地理師的告誡,卻不把他的話當作是一回事,因為他已知道,眼前這位可能就是皇帝派來破穴的風水師!過了一段時間,林廷璋的兒子即將成親,看到家裡怎麼祖先留下來的柱子、旗杆等,全部都是綠色的,看起來就覺得很礙眼,結婚就是要大紅大紫的嘛!一般民間比較喜歡紅色,「紅水黑大扮」 ( 紅色看起來很漂亮,而黑色看起來很大器 ) 有風水師就吩咐家丁們把綠色的東西全改成紅色。沒想到,一隻蝦子就這樣從綠色變成紅色,代表煮熟了,從此林日茂就開始一步步衰落……

資料來源 : http://lugang.tomio.idv.tw/ogl.htm

參考陳仕賢訪談內容

陳陶告林品

  乾隆五十七年 ( 一七九二 ) ,「泉郊會館」成立,當時「日茂行」富商林振嵩已經執鹿港郊商的牛耳,其財勢無人匹敵,不但獨斷操縱會館,並干預港岸碼頭一切商務措施。此舉使參與會館之眾多商賈議論沸騰。鹿港有另外一個有名的地方人士,叫做陳陶 ( 陳士陶 ) ,他就是蓋鹿港文昌祠的總理,被推舉為代表,向彰化縣署遞狀控告振嵩霸佔行為。在推舉代表過程中,陳陶主張以拈鬮為準產生代表,於是眾人暗中將鬮籤皆填一號,並請陶先拈鬮。他拈出第一號後,眾人即鼓掌表示既然已拈到第一號,其餘的人不必再拈了。陳陶遂依眾言而代表遞狀控告振嵩。此事留下了「陳陶拈死鬮」的傳說,引為茶餘笑談。

  訴訟期間,陳陶與林振嵩相遇於彰鹿大路途中,林振嵩掀開轎簾對陳陶說:「陶兄!陶兄!你豈能告贏我?」陳陶哈哈大笑,隨即以戲謔口吻回答;「我自認告不贏你,但只要告給你落衰而已。」這句話流傳至今,經過二百多年,成為鹿港、彰化地方的閒談警語。

  陳陶與林振嵩的訴訟案拖延年餘未決,又經天地會陳周全事件。事平後,新任彰化知縣王增錞到任,繼續審理此案;同時,大興土木建造彰化縣城。林振嵩趁機捐獻巨資以助築城,陳陶不甘示落,亦捐出巨款,指定專用於建造南門城。王增錞最後親自至鹿港,招請地方士紳加以調停,和解息事。而陳陶的女兒也在地方士紳的介紹下,嫁給林振嵩的兒子,於是兩家由冤家變成親家。

資料來源:節錄《鹿港鎮志 ‧ 人物篇》 P.22~23

參考陳仕賢訪談內容

傳說林文濬在「日茂行」接待嘉慶君

  「鹿港林家」是鹿港清乾隆時期首富,林文濬(又名:林品),最為著名的鹿港故事「嘉慶君遊臺灣」之故事核心主角

  「嘉慶君遊臺灣」故事概要 ( 摘錄自 鹿港民俗文物館 ) :

  嘉慶君曾微服出巡,遊歷台灣,傳說來到鹿港「日茂埕」(當時為鹿港最漂亮的房子)。當時屋主林品(林文濬)好客,太子(嘉慶君)訪林品求宿,林品因處理帳務忙碌,指示家人以禮接待,夜宿書軒(位置在前公館廂房;林家孩童讀書之處)。第二天,早晨林家主人請人準備早餐送來書軒,忽見隨從捧臉盆伺候主人洗臉,一時林家人為之震驚,急忙稟報後,林品臆測:此人非王親必為國戚。此時,刻意裝勤,穿了草鞋、帶傘的外出裝扮,從林家後門走出去,到田邊踩泥土故意弄髒腳,再返回林家「日茂行」,找人打水來洗腳裝勤勞。太子(賓客)看到林品如此勤勉,深為感動。又,林品以上賓接待來客,殷勤招待,留下良好印象。不久後,太子回朝登基,「日茂行」受封,建造「太子樓」(今未見此樓)。

以上,傳說故事無疑為無稽之談,後經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成為家喻戶曉之鹿港民間故事。

  故事雖屬「齊東野語」,卻有人認為並非空穴來風,以為故事的主角,是間接地詆毀乾隆皇帝之私生子福康安。乾隆 52 年 (1787) ,福康安受命統領大軍自鹿港登岸,以平定林爽文之亂。林振嵩偕子文濬、文會、姪子文湊,率義軍為嚮導,衝鋒陷陣,佐助福康安平亂有功。而福康安北擒林爽文,南縛莊大田,足跡遍及台灣中、南部。因其以陝甘總督拜大將軍,儀衛之盛,驚世駭俗,所到之處,難免引起群眾議論「非王公即太子」之聯想,故有此傳說產生。 ( ※齊東野語: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

  有趣的是,這個故事也流傳至大陸,在永寧林氏住地幾乎家喻戶曉。它的母題與上述相同,只是細節有些差異。如「日茂埕受封」一節,永寧故事說:「嘉慶君要離開時,交給林品一張手寫的東西,囑咐要等人走後才能拆開。林品照辦,結果打開後發現上頭寫著『日茂』二字,這兩個大字,塗改時匾額才毀掉,很多人都曾見過它。」其實,以前永寧林氏早就有「日茂」匾額,但說它是嘉慶皇帝寫得卻毫無根據。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在表達林氏族人的一種思想情感,通過它來解說歷史,塑造本家族輝煌的過去。

而永寧還流傳著另一則故事:

  嘉慶君遊台灣時,有一天,聽說林日茂人丁上百,整天進進出出的,有謀反之意,於是到他家去瞧瞧。次日,林品的下人偶然發現來客的隨從跪地端著臉盆伺候主人洗臉,大吃一驚,馬上報告林品。等嘉慶君召見時,林品早已心中有數,他講話很有條理,待人禮貌熱忱,嘉慶君對他印象很好。要離開時,嘉慶君送給他五個水果,林品道謝後,便將這五個水果絞成汁,隨手道入水缸內讓眾人品嘗,嘉慶君見狀,稱讚他心胸廣闊,眾人共分享,所以才有這麼大的家族,人丁興旺,並不是要造反之人。

======-----------------

日茂行之創始人為林振嵩,乾隆中葉由泉州渡台,並在鹿港設籍,初以販鹽致富,創日茂行,而後改營貿易有成,而成為鹿港之首富。急公好義、樂施好善、舖橋造路、捐建寺廟、資助軍需、施粥等功德,為大家所傳誦。

嘉慶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一六年﹞,日茂行新改建工程,其建築含祠堂、左右廂房、內院、二廳、戲台庭院、馬廄、大廚房、二廚房、拜亭、子弟書房並分子弟研習及招待賓客之前後公館等,共門戶九十九,並以閩南運來之花崗石和特製紅磚為架構,氣勢宏偉,又稱為「日廟」。尤其林文璿 (林品)親題 「日茂行」與「鰲波東江」刻石,特顯其敬祖思鄉及光耀門楣之情愫。

華夏落成之日,鹿港全街民眾舉行五廟大醮讚普。傳言林品﹝林振嵩之子﹞為酬謝街民之擁戴,遂捐資將大街小巷舖加紅磚,自此林品之仁風義舉揚芬於後代,其嘉慶君遊日茂之軼聞更傳誦不絕。

昔泉郊首富林品大宅,當年宅邸巍峨壯觀,富麗堂皇,現今雖已沒落,仍可看到舖滿長條狀花崗石的輝煌廣場與巨大的礎石

其 他 內 容
蝦穴傳聞 :據說以前曾有一位風水師在日茂行作客,風水師言林家建物位置恰好是堪輿上的「蝦穴」,而蝦變紅即死亡,因此不宜見紅,後來林家將門前旗桿漆成紅色之後,從此家業一落千丈,竟應驗了地理師「不宜見紅」之言

-----------------------

鹿港日茂行
「嘉慶君遊台灣」是民間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雖然正史上並無記載,但嘉慶所遺留下的文物匾額及經歷的事蹟,都已根植在各地民眾心中,成為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並多次搬上電視螢光幕,更讓世人堅信「嘉慶君遊台灣」的真實性。而鹿港日茂行相傳就留有嘉慶君的足跡,只是繁盛一時的日茂行如今已傾頹,顯赫的過去也如隨風而去,現經彰化縣政府列為縣定古蹟,整修完成而煥然一新。

從鹿港天后宮 左前方不遠處轉進泉州街,便來到日茂行,日茂行或稱「日廟」,為鹿港泉郊林振嵩首創;林振嵩,號毅圃,又名華觀,是福建省泉州府人,在清乾隆中葉渡海來台,最初經營食鹽生意致富,後來有感於兩岸貿易愈趨熱絡,鹿港位居台灣中部,海路交通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改從事商務,自擁船隊,創立日茂行。由於事業經營有方,而成為清乾隆、嘉慶時期的鹿港首富,執鹿港貿易界之牛耳。


日茂行當時是鹿港八郊之首,林振嵩富甲一方,且急公好義,樂善好施。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浙江紹興魏子鳴來台襄助鹿仔港巡檢王坦,因見郊野骸骨曝露,道路橋樑難行,而與王坦捐倡,並得林振嵩及泉廈郊戶資助成立「敬義園」,以拾字紙、收遺骸、置義塚、修橋樑、平道路等,是昔日台灣由民間創設最具規模的慈善團體。


另外,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龍山寺原址不敷使用,而由水師左營守備陳邦光集八郊之資,林振嵩、許樂三負責經營並遷移今址。而林爽文起事攻陷鹿港時,林振嵩率子文會、文濬及侄文湊等統義兵收復鹿港、彰化,並資助白金五千以充軍需。乾隆五十二年清廷撥官帑建新祖宮,林振嵩總理其事,並補不足之費共四千八百圓,由此可想見日茂行的財力雄厚,無人匹敵。

而其子林文濬,又名品、元品,字金伯,號淵巖,在林振嵩回歸故里後,接掌日茂行,他克紹箕裘,業務開展將林家財富勢力上達顛峰;同時熱心公益,捐銀修建台南縣鹽水武廟 、鹿港天后宮 、新祖宮、彰化縣城等;最令人稱道的是嘉慶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一六年)春夏之交,穀價驟昂,饑民奪食,文濬領率郊商殷戶,請于官,立市平糶,設廠施粥,沿海居民,全活者以萬計。父子倆的行誼,在彰化縣志人物志中都可見到,功德至今仍為人傳誦。

日茂行不僅在鹿港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民間傳說「嘉慶君遊台灣」的故事中,記載嘉慶君在未當皇帝前,曾化名高世國到台灣遊玩,到鹿港時仰慕日茂行名氣,還到日茂行借宿,這段軼聞仍令人津津樂道。

話說「嘉慶君仍為太子時,輕裝便服遊台灣。一日,來到鹿港,聽說日茂埕大厝裝飾美麗,莊嚴可觀。主人林品為人慷慨,熱誠好客,太子乃前往投宿。此時林品正忙著整理租項,因此指示家人向太子說明外出未歸,並以禮款待,夜宿書軒。翌日,家人捧早餐欲入,無意間看見其隨從捧面盆跪地侍候太子洗臉。家人見之大驚,急忙稟報林品,林品聞言,暗想此人不是皇親就是國戚,乃心生一計,足穿草鞋,手執雨傘,打扮成出外模樣。出後門往田岸,兩腳塗以泥土,再歸家中,佯稱收回田租剛回,令家人捧水洗腳。太子見林品如此勤勉,甚為感心。而林品從此奉太子為上賓,殷勤招待。未幾,太子由鹿港內渡,回朝登基。後特遣欽差來嘉獎,親頒御筆所提的「大觀」匾額,賜建日茂行為「太子樓」。」

對於日茂行的建築規模,林文濬裔孫林貴全先生在「林品日茂行與鹿港關係」一文中,曾作下列描述:「建築包括大公聽(即祠堂)、左右廂房、內院、二廳、戲台庭院、馬廄、大廚房、二廚房、拜亭、前後公館(前公館為子第書房,後公館為賓館),並附帶蓋有族人住家,共門戶九十九。建築材料均自閩南運來之花岡石和特製紅磚。此一邸第自泉州街的前街一直通到後街,其構造頗似鹿港龍山寺 。大廈落成之日,鹿港全街民眾舉行五朝大醮助普,傳說林品為酬謝街民的擁戴,又捐款把鹿港的大街小巷全部加鋪紅磚。自此時起,日茂行邸第煥然一新。因傳說曾為嘉慶太子借宿過,故一般又稱為「太子樓」。」

此外,日茂行如何由盛轉衰,另有一段地理傳奇故事。相傳日茂行位處「蝦穴」,據說家中有兩樣寶貝,一隻金雞母,吃穀生金,吃米生銀,還有一面金臉盆,可以照見海港上的一切動向。這兩件寶物造就了日茂行的財富及海上商務的發達。嘉慶登基後,對遊鹿港時林品的厚待深表感激,加上台灣地靈人傑,怕龍穴會出真命天子,因此派國師前來台灣「敗地理」,同時順訪日茂行,表達對林品的感謝。而地理師在敗盡台灣地理之後,於返回北京之前,特指點日茂行的門楹及旗竿務必漆上青漆,才能永保榮華富貴。
然而林品知道地理師專敗地理,表面上雖感謝再三,但心想塗青漆甚為奇怪,因此故意反其道而行,將旗竿、門楹塗成紅色,結果代表蝦子被煮熟死亡,蝦穴遂破。日茂行從此災禍不斷,加上鹿港港口淤積,與大陸的貿易逐漸衰退,生意就一蹴不振,終致家道中落。

日茂行在繁華落盡之後,現也逐漸為人淡忘,昔日的太子樓在歷經風災地變,歲月無情摧殘,部分屋頂塌落,只剩正廳大致保存完整,內留有「大觀」嘉慶御賜匾額,前題「金伯仁兄囑」,後款題「慶褒書」,林氏家族表示,這是嘉慶君到過日茂行的最佳證明。而林家的祖先牌位公媽龕擺放在廳堂正中央,神明反而在兩旁,這特殊景象說明了日茂行當年的意氣風發連神明都要退讓三分。


而日茂行前埕廣場遍鋪花岡石,這些石板都是壓船石,隨著輸出稻米貨物的船隻,回航時裝載唐山的青斗石、福州杉、閩南磚、紹興酒等壓船艙,這些石材、木料都是上好的建材;現今日茂行因多數後代子孫遷往外地居住,偌大的宅邸在乏人整修下雖未坍塌卻已形同廢墟,昔日的繁華盛景,已如昨日黃花消失無存了。只剩「嘉慶君遊台灣」及「蝦穴自破」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鹿港流傳著。

日茂行,這鹿港鼎盛時期的豪門大戶,對鹿港的發展貢獻影響深遠,然而現實的衰敗也亦如鹿港由絢爛歸於平淡的歷史,隨著歲月流逝逐漸灰飛煙滅。民國八十七年五月更因都市計劃需要拓寬泉州二路,將日茂行的圍牆和前院拆除,旗竿礎石散落一地,前院門上刻有「日茂行」三字的青斗石碑門額,則斷成二截,引起各界關切。


鹿港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日茂行」活動,獲得政府官員的重視及群眾的支持,前省政府文化處委託曾梓峰教授辦理日茂行裝置藝術大展,各方評價褒貶不一;如今日茂行已被縣政府列為縣定古蹟,由政府撥款整修完成,恢復往日風華。

----------------

文化資產類別
古蹟 级別 縣(市)定古蹟 種類 宅第
歷史沿革 日茂行主人林振嵩於清乾隆30年(1765)由泉州永寧渡海來台經商,並定居鹿港,林振嵩經營船頭行,於鹿港創立「日茂行」商行。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式的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通商。
清乾隆42年(1777)捐資成立鹿港慈善組織「敬義園」,以拾字紙、置義塚、收遺骸、修橋樑等工作,造福鄉里,是當時最具規模的慈善組織。另外,日茂行曾參與乾隆51年(1786)鹿港龍山寺遷建、乾隆52年(1787)天后宮(今新祖宮)新建等地方事務。
清乾隆53年(1788)林振嵩因母喪回泉州奔喪後,定居泉州,頤養天年,日茂行的經營由林振嵩三子林文濬接手。林文濬又名品、元品,字金伯,號淵巖,
為人熱心公益,曾捐資修建鹿港天后宮、鹽水武廟、彰化縣城等。清嘉慶21年(1816)林文濬五子林廷璋,孫侄林世賢中舉,同年,日茂行進行重修,由林文濬敬書「日茂行」門額。
自乾隆年間至道光中葉,日茂行執鹿港商業牛耳,然而隨著鹿港河道淤塞影響船運,日茂行商務亦逐漸衰弱,家族於地方事務的參與歸於平淡。今日,日茂行建築仍可一窺昔日宏偉壯麗的面貌。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鹿港日茂行,為鹿港開港的歷史見證,亦是鹿港開發過程中重要商業社團「泉郊」首富,在當時隨鹿港全盛時期商業貿易的發展,成為鹿港八郊之首及規模最大的船頭行。日茂行對鹿港的貢獻與事蹟,至今仍在鹿港留傳歌頌。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17、18、19、22及27條第1款。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至5條。
公告日期
2000/07/14 公告文號 89彰府民文字第132763號
主旨 指定「鹿港日茂行」、「鹿港南靖宮」、「鹿港公會堂」、「鹿港隘門」為縣定古蹟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彰化縣 鹿港鎮
地址或位置 彰化縣鹿港鎮泉州二街65號
經度 120.429252290483
緯度 24.0586021431653
主管機關
名稱   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   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4-7292201
聯絡地址   彰化縣 彰化市 卦山路3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使用人 林錦堂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住宅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古蹟範圍為大廳、建築本體、附屬建物及前埕。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林貴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林振聲
  土地所有人 公有 鹿港鎮
 
創建年代 清乾隆年間中葉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不明 年
竣工年代 清乾隆年間 中葉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不明 年
外觀特徵
日茂行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目前僅存門廳與正廳。日茂行前埕地面舖滿泉州石板,廣場前有數顆磉石,做為昔時郊商往來的旗桿座及酬神時演戲的戲台石。
第一進『日茂行』門額為清嘉慶21年林文濬所題,是一重要歷史證物,第二進下廳留有多項歷史文物,如『大觀』匾等,子孫廊亦有精美磚雕及木雕。
門廳正門原有門額「日茂行」石刻,民國87年5月16日鹿港鎮公所因都市計畫拓寬泉州街,將日茂行臨街房舍拆毀,門額「日茂行」亦毀損成兩段,目前由日茂行後代保管。
室內特徵
第一進『日茂行』門額為清嘉慶21年林文濬所題,是一重要歷史證物,第二進下廳留有多項歷史文物,如『大觀』匾等,子孫廊亦有精美磚雕及木雕。
正廳門楣有一塊「鰲波東注」匾,「鰲」指鰲城,即泉州永寧,說明林家祖先由永寧城來台灣經商貿易,故曰「鰲波東注」。
正殿神龕上方有一塊「大觀」匾。
民國56年日茂行重修,由鹿港匠師施金義承做正廳彩繪,並由和美陳穎派施作彩繪,書法家歐陽錦華現場揮毫,留下珍貴的墨跡。
使用情形
管理人尚居住於古蹟裡。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已於94年12月修復完成,應注重日常管理維護。
附近景觀
附近為住宅,左後方為鹿港天后宮。
土地使用狀況
住宅區
構造
共分二進,第一進三開間,第二進三開間,採穿斗式木結構。
材料
第一進三開間,為磚及木造,屋頂部份為木橡條上舖薄瓦。
簡介
鹿港日茂行,「行」是指商行,據史料推測應創建於乾隆49~51年(1784~1786)間,為福建人士林振嵩渡海來臺經營貿易而創立,在當時隨鹿港全盛時期商業貿易的發展,成為鹿港八郊之首及規模最大的船頭行。
民國89年日茂行經指定為縣定古蹟,民國92年進行古蹟修復,民國94年12月完成。
現狀
日茂行第一進已於光復初年塌倒,今不存;第二進屋頂部份損壞;第三進大致保存完整。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建築風格
兼具長形街屋、船頭行及合院的空間型態。
格局
鹿港日茂行之格局兼具長形街屋、船頭行及合院的空間型態,建築格局為「二進、一長屋、一合院」,即二進廳堂,左右護龍及一長形街屋、一小型合院、院牆所組合之建築型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