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信仰-廣東潮州人與客家人信奉的三山國王,在一些人類的宗教信仰中,認為自然界充滿神靈。當然山嶽亦不例外,尤其崇山峻嶺,更為人所崇拜。在春秋時代,孔子之母顏徵在向尼山神祈禱,而生孔子。戰國時代,楚國文豪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即有〈山鬼〉一篇,意即山的神靈。宋玉的文章中,甚至記載楚懷王曾夢見與巫山神女幽會。
在中國,山神信仰不少,其中著名的有東嶽大帝等五嶽大帝,還有神魔小說中時常出現的泰山老母、驪山老母,也有不少山神信仰與人鬼信仰混合,如安徽廣德祠山的祠山王;江蘇南京蔣山的蔣王;浙江杭州金龍山的金龍大王;福建武夷山的武夷王;閩南泉州惠安縣青山的青山王;南安縣樂山的樂山王;廣東潮州人與客家人信奉的三山國王等。許多山神神尊為將領造型,戎裝按劍,持節提鞭;少數則為文官打扮,錦袍玉帶,楚楚衣冠。
漢字文化圈以外國家也有山神信仰,如印度教著名的雪山神女,即是喜馬拉雅山山神之女。
神仙聚會山神廟 常山人無意聞天機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6fj3enl


宜蘭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 振安宮展開
記者李清貴/宜蘭報導2017/10/15 00:04
▲宜蘭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海報。(圖/記者李清貴翻攝 , 2017.10.14)
▲宜蘭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海報。(圖/記者李清貴翻攝 , 2017.10.14)
三山國王是客家族群主要的信仰神祇,今年度宜蘭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14、15日在冬山鄉蘭陽大興振安宮展開,活動內容客家文物展、客家戲曲、傳統音樂、現代樂曲、客家美食饗宴及專題座談會等。
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潮州、惠州、和梅州的鄉土神,因為台灣客家移民大部分來自廣東,國人遷徙時,常會到廟宇求香符,祈求在新故鄉事業有成,即為其建廟立碑,故三山國王的數量逐年成長,且分布於客家人遷徙路線,故逐漸被視為客家人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守護著客家子民,是心靈的寄託,更是客家文化與硬頸精神的傳承。
依據內政部統計,全台三山國王廟登記數為214間,而宜蘭縣就佔有40間,居全台之冠,已成為宜蘭縣的客家文化資產之一。宜蘭縣廣義客家人口數約7萬人,主要分佈以冬山鄉為主,位於冬山鄉的蘭陽大興振安宮已有200多年歷史,供奉主神即為三山國王,今年度縣政府補助大興振安宮舉辦客家文化節活動,成功串聯東部三山國王宮廟擴大舉辦。
活動為期2天,有靜態的客家文物展,讓民眾了解客家先民開墾蘭陽的過程,14日在振安宮熱鬧歡慶迎神,另有多元豐富的祭典活動,客家戲曲、傳統音樂、現代樂曲、客家美食饗宴及專題座談會等,讓民眾藉由信仰祭典認識不一樣的客家文化。15日更安排三山國王踩踏盆火祈福儀式,以金紙過火,信徒身扛神轎,踏過焚燒中的金紙堆,去除厄運、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參觀。

sfdfdffd  


2017-10-15
三山國王客文節 宜蘭冬山盛大展開
【林君蓉 陳彥霖 宜蘭】
三山國王是客家族群的精神信仰,而全台三山國王廟,宜蘭縣就占了40間,位居全台之冠,今年宜蘭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在冬山鄉蘭陽大興振安宮,盛大展開,現場除了有靜態的客家文物展,也有客家社團與社區居民,帶來精彩的表演,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參加。
2017宜蘭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15日在蘭陽大興振安宮盛大舉辦,活動結合擁有,200多年歷史的踩踏盆火祈福儀式,廟方希望藉由活動,讓信徒去除厄運,同時也能多認識,客家傳統的祭祀典儀。
蘭陽大興振安宮主委 黃萬金:「藉由三山國王的慶典,結合我們客家文化節的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來,讓大家了解客家文化,以及弘揚三山國王的神威。」
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創會會長 陳添財:「這個客家文化節的活動,是跟三山國王關係很大,三山國王是客家神。」
活動現場除了設置客家文物展,展出早期農用工具及文史資料之外,也有客家社團,帶來客家戲曲等才藝表演,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參加。
民眾 林小姐:「就是來吃個平安粥,就是回去平平安安。」
客家文化節志工 黃英妹:「只要這邊有活動,我們鄰居全部都會來,來幫忙做志工。」
主辦單位表示,未來活動將繼續舉辦,希望能讓民眾了解,客家先民開墾的過程,也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傳統客家文化並傳承下去。

00001480 (1)00001480600_1129260_1IMG_0499IMG_0503


711106093_m711117717_m  


鹿港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map619  2015-08-11_221604  2015-08-11_221006  5ee9b565-63af-492f-9859-009390c8527f_500#500  8140369579_598bb0192d_o8140401860_974496073a_o8140369277_47d643c425_o8140369133_b6aa368dca_o8140368647_d1d204c813_o

8140400898_8f355d3708_o

(1790)的「奉憲示禁」碑鹿港年代最為久遠的古碑

8140368325_f71141bfca_o8140400596_b536b03b37_ofgfg4abdc28402c9a  

文化資產類別
古蹟 级別 縣(市)定古蹟 種類 寺廟
歷史沿革 三山國王廟創建於清乾隆2年(1737),廟宇的設立說明早年即有客家人士來此開墾。鹿港三山國王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為潮州客家人士興建的廟宇。原廟位於今中山路與民權街口,座東北朝西南,其後方為鹿港的三山國王廟義塚。
鹿港是泉州人群的社群結構,由於客家潮州人的式微,三山國王廟遂成泉州人管理的廟宇,清嘉慶4年(1799)曾將三山國王廟改名為「三仙國王廟」,正殿前方有一隻石製香爐,其上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
三山國王廟曾於清道光24年(1844)重修,大正15年(1926)日人將三山國王廟拆遷至今日現址(中山路276號),廟後三山國王塚(今彰客附近)亦清塚開闢為道路。昭和8年(1933)鹿港實施市區改正,將不見天街拆除,三山國王廟亦於此時修建廟宇。
民國74年指定三山國王廟為第三級古蹟,民國76年信士將位於正殿的神龕拆除,擴建廟宇,新建一座正殿,民國82年由地方人士組織管理委員會。民國92年再增建後殿,供奉三山國王夫人。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鹿港三山國王廟的存在,以及廟內乾隆55年(1790)所立的〈示禁碑記〉的石牌,卻是證明潮州移民曾在彰化地區從事墾拓、創業、祭祀的遺跡,而〈示禁碑記〉的碑文內容更突顯了當年粵籍百姓回籍時遭受不肖胥吏索錢剝削的艱辛心酸的一面。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17、18、19、22及27條第1款。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至5條。
公告日期
1985/11/27 公告文號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主旨 公告指定本省古蹟102處(第三批)及解除列管古蹟109處(第二批)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彰化縣 鹿港鎮
地址或位置 彰化縣鹿港鎮順興里中山路276號
經度 120.433702468423
緯度 24.0564881787837
主管機關
名稱   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   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4-7292201
聯絡地址   彰化縣 彰化市 卦山路3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施先生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保存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鹿港鎮順興段616號。古蹟本體。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建築所有人 私有 和義社
  土地所有人 私有 和義社
 
創建年代 清乾隆年間2年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1737 年
竣工年代 清乾隆年間 2年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1737 年
外觀特徵
鹿港三山國王廟之空間組織為山門、中庭、拜殿加正殿,山門為整個廟宇的門面,是裝飾最華麗的地方。
中庭為一過渡戶外空間,作為庭院兼採光。
捲棚拜殿作為正殿祭祀空間的延伸,正殿則為主要祭祀空間,也是神明所在的地方。
在地坪高程上山門、拜殿、正殿依序漸高。中庭比山門低但比外埕高。空間上構成虛實相間的層次,視覺上因中庭而呈現亮暗的效果,致使空間感覺更加深遠。
室內特徵
三山國王廟原是「單開間一進」的建築格局,近年增建成為「三進二院」的建築,目前指定為古蹟的範圍為三川殿建築。三川殿兩旁門板有精緻的雕刻,頂板為花鳥圖,身堵分別有「百忍堂」與「汾陽府」的精緻雕刻。
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是鹿港彩繪匠師王錫河的作品。目前廟方保存清乾隆2年(1737)「海東霖田」匾及清光緒4年(1878)「國王古廟」匾,由於年代已久,匾額已略呈風化。
三川殿內有一塊「奉憲示禁」碑,係清乾隆55年(1790)由粵籍士紳墾請於鹿港勒石示禁,嚴禁海防官員不得對客藉人士加索規費。此碑原位於鹿港海防理番同知衙門前,明治36年(1903)因拆除衙門改建鹿港公學校,遂將石碑移置鳳山寺。此碑係為客籍人士所立,民國83年將碑文移至三山國王廟內保存。
使用情形
民國八十八年「921」震災造成鹿港三山國王廟損毀,亟需進一步評估。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辦理日常管理維護
附近景觀
位於鹿港鎮中山路上,鄰近天后宮。
土地使用狀況
民國82年由地方人士組織管理委員會管理。
構造
現存的鹿港三山國王廟坐東朝西,是座沿街的單開間兩進廟宇建築。
材料
鋼筋混凝土
簡介
鹿港在清代是臺灣中部的河口港,自明鄭時期已有漢人到此移墾,據說初入的漢人以福建興化人最早,次為泉州人與漳州人,最晚的是潮州人。
鹿港三山國王廟又叫國王古廟,在鹿港舊大街最北的菜市頭,是昔年「不見天」街的末端(今中山路與民權路交叉口),是初期移民鹿港的潮州人在乾隆 2年(1737)創建,主祀潮州人的守護神,為廣東省揭陽縣阿婆墟之明山、獨山、巾山(巾山又稱中山、福山)等三山之山神總稱,屬於潮州人的人群廟有會館的功能。
現狀
現存的鹿港三山國王廟坐東朝西,是座沿街的單開間兩進廟宇建築。歷經多次改建、重建後,外形已脫離粵東風格的原形。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建築風格
閩南風格
格局
一、山門:鹿港三山國王廟於76年的增建,成為二進式之建築。第一進為山門,包括騎樓及過渡空間。屋面鵃加建琉璃瓦山頂此為裝飾性屋面,屋脊上現代彩繪玻璃剪黏泥塑滿佈。
二、中庭:中庭、正殿地坪皆正格鋪,與傳統建築作法不同,中庭寛深比為1:1.7較同格局的南靖宮(1:0.85)、興安宮(1:0.6)、鳳山寺(1:0.66)差異很大,地坪高程也未見高差,中庭過渡神祕空間味道盡失。
三、拜殿、正殿:新建之第二進包括拜殿和正殿,拜殿、正殿採開放式空間,不設隔屏門扇。拜殿兩側內牆面新嵌花崗石壁飾,並加出簷勾滴屋面。
四、後院:現況為加蓋物。

-----------------

THCC-ar-505_HM_83_im20120330_rel_org-03-0001-i  2015-08-11_2239372015-08-11_223753  hjkr  

名稱 主要名稱: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碑記
識別資料 文物系統代碼:HM_83_im20120330_rel_org-03
主題與關鍵字 藏品類目:歷史
主題類別:客家移民史相關文物
資料類型 型式:實體物件
格式 尺寸:139×66cm
描述 原詮釋資料:清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福建巡撫徐嗣曾明訂鹿耳門海口船隻往來規費在案,鹿港海口卻以該處未曾勒碑示禁而有重索強捐的弊端發生。彰化縣粵籍士紳遂稟請官方給示勒石,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悉照鹿耳門舊例。碑文曾收錄於「中碑集成」、「明清碑碣選集」。 按,臺南市大南門碑林尚存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徐嗣曾給立「示禁海口章程碑記」,可供參考,資料來源詳見「臺灣地區現存碑碣誌‧臺南市(下)篇」,頁三四六。
日期 攝影日期:2012-03-30
來源 收藏位置:一般室內
管理權 機構名稱:鹿港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1790)的「奉憲示禁」碑鹿港年代最為久遠的古碑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 http://goo.gl/JufnYw

清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福建巡撫徐嗣曾明訂鹿耳門海口船隻往來規費在案,鹿港海口卻以該處未曾勒碑示禁而有重索強捐的弊端發生。彰化縣粵籍士紳遂稟請官方給示勒石,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悉照鹿耳門舊例。碑文曾收錄於「中碑集成」、「明清碑碣選集」。
按,臺南市大南門碑林尚存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徐嗣曾給立「示禁海口章程碑記」,可供參考,詳見「臺灣地區現存碑碣誌‧臺南市(下)篇」,頁三四六。

---------------------------------------------------------------

【三山國王廟】(縣定古蹟)

三山國王廟,位於中山路276號,是潮州客家人所創建的寺廟,屬於所謂的「人群廟」, 廟宇規模小,開面寬約五、六公尺而已,宛如一般民宅。整座廟沒有精緻或華麗的雕飾或木作,又已經過改建,也缺乏古味。這座廟卻令我頗有感觸。

三山國王,是屬於客家人特有的信仰,走在台灣的客家聚落,必定看得到三山國王廟。鹿港三山國王廟,創建於清乾隆2年(1737), 歷史也算久遠,但比起泉州人在鹿港建廟, 卻已晚了半個世紀。

施琅,是福建泉州人,因平台有功,取得清廷對台政策的發言份量。在他的建議下,清廷下令: 「潮州、惠州之地,為海盜淵藪,積習未脫,其民禁止來台。」於是初期台灣的移民幾乎為閩南的泉州和漳州人所壟斷。

直到康熙60年(1721年),台灣發生「朱一貴事件」,清廷以客家人協助平亂有功, 才放寬了粵籍渡台的移民限制。當時台灣處於移民社會的草莽時期,法治未彰,族群之間為爭地盤, 動輒武力相向,械鬥頻繁。泉州人在鹿港佔優勢,在鬥爭中獲得勝利,漳州人成為少數, 而客家人則被迫外移。

三山國王廟內的三川殿內,保存了一塊乾隆55年(1790)的「奉憲示禁」碑,反映了這段族群紛擾的歷史。 當時在粵籍地方仕紳聯名懇請下,官府在「鹿港海防理番同知衙門」前豎立了這塊石碑,明文禁止海防官兵刁難粵籍百姓及藉故索取規費。鹿港年代最為久遠的古碑 古碑透露出訊息,當時在鹿港居於少數的客家人,在往返回大陸時,常受到泉漳籍海防官兵的欺侮與為難,或索取紅包,才肯放行。

到了嘉慶年間,鹿港的客家潮州人已式微,連三山國王廟都被泉州人接管,清嘉慶4年(1799)改名為「三仙國王廟」。 正殿前的一座古香爐,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 述說潮州客家人在鹿港曾有的悲愁。

我在古碑前佇立良久。二百多年前的古碑,字跡已因風化而逐漸糊模,終有一天,文字將漫滅消失, 然而古碑所傳遞的意義與精神,仍能給予後人深刻的警惕與省思。(全文完)  


奉憲示禁碑。 正殿及古香爐。 古碑、古香爐(特寫)。

------------

三川殿兩旁門板有精緻的雕刻,中門門檻上方,懸有光緒四年(1878)所立的「國王古廟」古匾~

◎ 鹿港三山國王廟:

我們在鹿港落腳處是古早味的全忠旅社,位在鹿港中山路上,而中山路正是鹿港的主要道路之一,中山路往鹿港天后宮的方向,即可經過國家認證的兩個三級古蹟,分別是三山國王廟和鹿港城隍廟。

三山國王廟非常不起眼,因為廟體夾在一般樓房間,而且「門面」小小的,有可能會不小心錯過,廟身主體是鹿港常見的「街屋式」,容易被視為一般的小廟。

在鹿港全忠旅社投宿隔日一清早,我即和佑佑在鹿港的眾古蹟廟宇中穿梭,這兩間也只有我和佑佑來拜拜,因為孩子的媽和彥彥正在睡夢中。

鹿港三山國王廟雖然是單開間兩進廟宇建築,歷經多次改建已不復以往古廟原始態樣,但廟內仍保留許多有歷史的古蹟,除了第一張照片於光緒四年(1878)所立的「國王古廟」古匾外,其他廟內非常有歷史的古物如下: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3

三川殿內有一塊「奉憲示禁」碑,係清乾隆55年(1790)由粵籍士紳墾請於鹿港勒石示禁,嚴禁海防官員不得對客藉人士加索規費。

雖然石碑內容已經模糊,但靠著旁邊另外的告示牌解說,也可瞭解當年粵籍百姓回籍時遭受不肖胥吏索錢剝削的艱辛心酸的一面。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8

清乾隆2年(1737)「海東霖田」匾~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4

正殿前方有一只嘉慶四年的花崗石雕麒麟香爐~

石雕麒麟香爐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10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7

廟內供奉粵東盛行的「巾山」、「明山」及「獨山」之山神,又稱三山國王~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9

左右兩牆各有不同書法體的廟宇藝術~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5

2012國民旅遊D2(三山國王廟,三級古蹟)0001

漳泉械鬥之後,不只漳州人離開了鹿港,客家人也是,所以曾有一段日子,客家人留下的三山國王廟是幾無香火的,好在鹿港人鬥歸鬥,對同列位眾神的三山國王也頗為尊敬,漸漸恢復了廟裡的燈油(資料引自鹿港老街三山國王廟)。

相對於鹿港其他廟宇古蹟,從廟宇內的擺飾比較陽春,或者因為廟宇看起來較「小器」些,三山國王廟還是比較孤單些,不若其他廟宇古蹟香火如是鼎盛。不過它同樣是三級古蹟,對於來鹿港想體會非主流古蹟的人而言,這裡是個可以進入歷史的地方。

 

鹿港三山國王廟初創於清乾隆二年,為客家移民所建之「人群廟」, 廟內供奉粵東盛行的巾山、明山及獨山之山神,又稱三山國王。
清初鹿港居民由大陸福建泉、漳二府,以及粵東饒平一帶移殖者頗多,初時客籍移民建廟以祀,後因鹿港泉州居民興盛,粵東移民勢力較弱,逐漸為閩籍所同化,或遷往內山墾殖,三山國王廟之香火自然不旺盛,目前其性質已轉為「角頭廟」。

----------------------

2015-08-11_221604  

國王古廟門額
海東霖田匾額
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碑記

鹿港三山國王廟又叫國王古廟,是初期移民鹿港的潮州人在乾隆 2年(1737)創建,是屬於廣東潮州的客家廟。主祀潮州人的守護神,即中山、明山、獨山等三山之神,屬於潮州人的「人群廟」,有會館的功能。 
  道光24年(1844)時曾有整建。其後因閩粵分類械鬥,迫使潮州人遷離鹿港,三山國王廟因而乏人祭祀與照料,香火並不十分興盛。到光緒年間廟宇嚴重損毀,乃由商人莊出海向居住在員林及東勢角的潮州人發起募捐,大加修建,於光緒9年(1883)11月完工,原址大約在今天中山路和民權路交叉路口上,占地十分寬廣,氣勢宏偉。可惜到了日治時期,昭和4年(1929)日人實施市區重劃,該廟因位在計畫道路上而全部拆除,經街民以舊有建材為主在今址重建,架構仍然宏偉。不料昭和 9年(1934),繼續市區改正,該廟復遭劫難,因拓寬道路之故,又將山門、拜殿全拆,面積銳減,只餘現在所見的廟門和正殿。由於鹿港以泉州人最佔優勢,客家人逐漸退出街鎮,三山國王廟也因此而沒落、衰頹。現在已由「人群廟」變為附近居民祭拜的「角頭廟」。 

「海東霖田」,落款乾隆貳年歲次丁巳桂月(西元1737年)豐潮弟子獻,目前所見的匾是在民國五十八年,將原匾修護後的匾。

清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福建巡撫徐嗣曾明訂鹿耳門海口船隻往來規費在案,鹿港海口卻以該處未曾勒碑示禁而有重索強捐的弊端發生。彰化縣粵籍士紳遂稟請官方給示勒石,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悉照鹿耳門舊例。碑文曾收錄於「中碑集成」、「明清碑碣選集」。 按,臺南市大南門碑林尚存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徐嗣曾給立「示禁海口章程碑記」,可供參考,資料來源詳見「臺灣地區現存碑碣誌‧臺南市(下)篇」,頁三四六。

花崗石雕香爐
明貺三山國王爺神位
巾山國王神像

嘉慶四年(1799)信徒王合成敬獻的花崗石雕香爐。正面浮雕麒麟並書「三仙國王」,後面雕烏龜馱印,左為鹿右為鶴,表面見風化但雕刻之精細仍栩栩如生,韻味十足。

現存文獻中最早使用「三山國王」一辭,並把三山國王傳說系統化的是元代任翰林國史院編修的江西廬陵人劉希孟,寫了《潮州路明貺三山國王廟記》,明初被載入《永樂大典》(註三)。所謂「明貺廟」是三山國王廟的尊稱,「明貺」兩字是宋太宗勒封三神為國王時所賜的廟額名稱,指出相傳隋朝不知年份的二月廿五日,「有神三人,出於巾山」,它「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是無形象的「介石之神」。「貺」意為賜給或所賜的禮物。

 

 

「三山國王」原為廣東省潮、惠、梅三州之鄉土神,亦為客家人移民的守護神,原本是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河婆墟(今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西面的三座高山,即明山、巾山和獨山的鎮山神,三位一體,這是古人對名山靈石的自然崇拜。
有關三山國王的起源,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口述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與南宋末年帝昺南逃的故事相關連:傳說宋昺帝當年在潮州被元兵追迫,正在危急中忽然衝來黑白紅臉三壯士,殺退元兵,救了昺帝。昺帝正要上前問姓名並致謝,三位忽然不見蹤影,只見不遠處出現顏色呈黑白紅的三座大山,昺帝以為是山神所化,於是封他們為「三山國王」。
目前所裝扮的三山國王神像是擬人化的,是仿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的,大王仿劉備是白臉,二王仿關公是紅臉,三王仿張飛是黑臉且加刀痕成花臉。大王也有黑臉是受香煙薰久的緣故。至於三山國王的姓氏和生平是後人尊崇而加進來,用來增加三山國王的民間信仰度。
巾山國王:大王,姓連名傑,字清化,聖誕是農曆八月二十五日。大王巾山國王擅長醫理及日理。

明山國王神像
獨山國王神像
花崗石柱珠(原始建築構件)

 

 

 

明山國王:二王,姓趙名軒,字助政,聖誕是農曆二月二十五日。二王明山國王擅長地理風水。 獨山國王:三王,姓喬名俊,字惠威,聖誕是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三王獨山國王擅長驅邪及押煞。 廟中一對花崗石柱說明曾於道光24年(1844)年整修,此批石柱為當時建材。
 
木柱珠(原始建築構件) 花崗石楹柱聯(原始建築構件)  
光緒九年(1883)由商人莊出海向居住員林及東勢角的潮州人募捐重新大修繕鹿港三山國王廟。又因日治時期,昭和四年(1929),日人強制市區改正重劃,三山國王廟因而全部拆除,並以拆除下的舊木磚在現址重建,現址為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276號,原址在五福街約今日的中山路與民權路交叉處。 石柱上鑴刻:「潮郡著神靈三山宛峙、鹿溪崇祀廟百代如新,道光甲辰年(西元1844年)桐月(三月)沐恩信士黃萬春號叩謝」。一般而言,信徒還願多半是獻爐敬謝,而立柱是寺廟有所重建和整修,說明了三山國王廟應曾在道光二十四年整建過。  
 

---------

gggjfdfghhjkrdfduui8140369277_47d643c425_o  

海東霖田匾 (乾隆2年) , 國王古廟匾(光緒4年)

乾隆55年 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碑記 , (說明和碑文引自台灣記憶) 碑文下半風化比較嚴重,清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福建巡撫徐嗣曾明訂鹿耳門海口船隻往來規費在案,鹿港海口卻以該處未曾勒碑示禁而有重索強捐的弊端發生。彰化縣粵籍士紳遂稟請官方給示勒石,嚴禁鹿港廳口胥役重索規費,悉照鹿耳門舊例。

 

欽命福建提刑按察使司管臺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萬,為呈懇示禁等事。
據彰化縣粵籍監生徐道□□□□霖、廖□、監生徐英和、邱子標等呈稱:「穰往熙來,開津有符節之典;柔遠寧邇,仁政無疆界之□。□□離府,窵遠郡南,府城較近。緣四十八年鹿港開設口岸,原議船隻商客往來章程,□□鹿□□□,例無異□。南路粵民回籍,由鹿耳門出海,經郡城舖民鍾國文、職監賴九隆等上年十一月間呈蒙撫憲徐□□□仁憲給示,諭飭各口書,依照□例,止得紙張銅錢二百文,不得多索,勒石郡治在案。而鹿港口書以該處未曾勒石示禁,粵民給照回籍,每名索銀六七□□□□□□,北路粵民回籍重費,情景□慘,難□□□。□□□□請鹿港開口,原為利商便民起見,是□一切章程,悉依鹿耳門舊例,□□□□□□□□□□循持守,敢于重索照費,殊非大憲奉□開口本意。理合抄黏郡治鐫□告示,瀝情稟□□□,□念南北粵民均屬一體,恩□示禁,以□鹿港勒石,永垂遺愛,感戴不朽」等情。
□□□查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奉巡撫□□□□□監賴九隆、鋪民鍾國文等呈請,粵民由鹿耳門回籍,□□掛驗,乞准示禁口書加索照費等情,□□□道給示永禁等因。業經出示嚴禁,并准其勒石永禁在案。
茲據該生等具呈前情,除□准照鹿耳門一體勒石示禁外,合行出示勒石□□。為此,示仰鹿港廳口胥船鋪人等知悉;嗣後凡閩、粵民由鹿仔港回籍,謄給□□,遵照鹿耳門舊例,無論士庶搭配,一概不許藉端留難,捐索規□。倘有不法口胥,敢於示禁之後,復萌故智,□索□民,一經察出、或被告發,立即嚴行拏究,按法重治,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初□日,給臺府總理職員賴九隆、邱子標等。

 

map619

=======================

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 週末埔心登場

2015-10-20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彰化縣政府與彰化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協會將於本月廿四、廿五日,在埔心鄉舊館霖興宮舉辦「二○一五彰化縣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活動,將傳統的三山國王聖誕朝聖活動結合客家傳統文化、技藝,變成深具特色的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

  • 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在24、25日舉行,縣長魏明谷著應景服飾,牽著女模為活動宣傳,邀請大家到場同樂。(記者張聰秋攝)

    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在24、25日舉行,縣長魏明谷著應景服飾,牽著女模為活動宣傳,邀請大家到場同樂。(記者張聰秋攝)

三山國王為中國廣東東部客家聚落境內巾山、獨山、明山三座山的山神,是客家人的守護神,也是客家族群的心靈信仰與寄託,每年彰化縣內卅八間宮廟會聯合舉辦朝聖典禮活動,是彰化縣獨特的客家民俗文化,除藉由各宮廟的會神聯繫彼此感情,並推廣客家美食及傳統客家技藝文化,讓人領略傳統客家文化之美。

包括三山國王朝聖典禮、客庄藝術時尚秀、客庄揚藝樂舞秀、客庄藝文「蓋好玩」體驗活動四大主題,另有埔心客庄鐵馬一日遊、畫出心目中的王爺公公、時尚客妝、客庄時尚秀、琴聲飄客庄小提琴演奏、挑稻穀體驗、推石磨體驗、踩鐵罐童玩體驗、客家話教學體驗、客家米食品嘗。

縣長魏明谷昨在活動宣傳記者會穿上應景的服飾為活動暖身,他邀請大家當天扶老攜幼一起到場同樂,一同體驗客家文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