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神社 記憶
昭和12年, 1937年, 黃 啟迪 先生提供, 通霄公學校第31屆畢業紀念,日治時期 皇民化教育, 每年公學校 以及教職員 必須 至 神社參拜恭祝慶典。引用請註明出處, 道卡斯文史工作室
通霄記憶
2004年, 五里牌傳統祭典文化。 台灣民俗信仰文物特展, 彙 整 老照片
台灣短短50年間 歷經三個不同政權 統治, 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 人民歷經滄桑 , 缺乏中心思想, 國格凌亂與空洞價值錯置,望通霄人不再唱- 沙河悲歌。
照片背後 原 為 , 通霄神社, 一九四五年之後 神社大改造, 屋頂 全部 鋪上青銅 片, 加蓋燕尾式的屋脊 成為中國傳統閩式燕尾翹脊建築, 更絕的是 屋頂正中央 加上了國民黨的黨徽, 成 為 通 霄 忠烈祠 。
老照片說歷史 我只把 照片中的人事地物 做 詮釋, 還原照片中的歷史。
未經授權 請勿 引 用, 道卡斯文史工作室。
------------------
通霄神社話今昔 - 又見鳶尾 - udn部落格 - http://goo.gl/wJTKvN
通霄神社話今昔
苗栗縣通霄鎮最著名的歷史古蹟,是位於市區北側虎頭山公園山腰的通霄神社,以及山頂上一座臺灣僅見的日俄戰爭紀念碑。
虎頭山在日治時期是一制高點,派有砲兵據守,但也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美軍戰機空襲的目標,由於戰事不利以致傷亡慘重,日本政府即在此地興建神社,供奉戰死的官兵靈位。
日本的神社建築,蘊涵歷史、文化、思想與政治精神,1897年起,日本總督府開始在臺灣各地興建神社,利用神社的普遍建立,以控制人民思想,推動天皇崇拜的神道國教化政策,達到「祭政一致」鞏固統治權力的目的,神社成為國家治權、政治至高無上的精神象徵。
神社第一鳥居前,一株楓香樹上的鳥巢,這才是“正港”的鳥居吧!
日本的鳥居,類似中國古早的坊門,常設立在神社參拜道路口,有引導及強化入口功能,是劃分俗界與聖域的象徵。
通霄神社第一、第二鳥居,屬於「神明鳥居」樣式,兩根圓柱上乘載圓形的笠木,是臺灣最常見的鳥居型式。
日本治臺50年,全臺興建204所神社,通霄神社於1937年(昭和12年)鎮座,選址在虎頭山腰。建築群因人為、自然因素破壞,僅存本殿基座、拜殿、鳥居、參道、石燈龍、社務所、宿舍等。
第一鳥居背面立碑日期是四月二十二日,被塗掉的刻字據考證是「昭和十二年」。1945年日本戰敗,主政者易位,通霄神社成為國民黨政權眼中一種蘊藏敵國傳統意識型態與東洋奴化遺毒的建築物空間,神社任何與「昭和」或與日本有關的字樣均被刮除,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並不令人詫異。
從旗山路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神社休憩所,據地方耆老口述,這典型的日本住宅是日治時期一處專供警察休息的俱樂部,或招待日本人住宿的地方。
白色石灰裸露的泥土墻呈現出當時的建築特色,以削成片狀的竹子編織後,塗上稻草、泥巴加糯米混合的土牆,泥土牆外再塗上白色的石灰,這是資源不足物盡其用年代的產物。
休憩所因缺乏維護,瓦敗窗壞,已殘破荒廢,枯樹下更給人一種歷史滄桑的悲涼之感。
苗栗縣政府已於2002年,登錄公告通霄神社為苗栗縣第3處歷史建築,主要祭祀日本天照皇大神與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且從休憩所依序而上訪幽尋古。
第一鳥居旁的社務所,是神職人員或管理人的辦公室。
虎頭山舊稱虎嶼,又名旗山,是臺灣西海岸最逼近海灘的一座山丘,門牌上的旗山路名就不令人費解了。
社務所「人母屋造」屋頂上有一「通」字社紋,相當罕見。
只是傾頹的屋瓦,已禁不起歲月的洗禮,隨時有坍塌的可能。
鳥居側邊道路老榕已然成蔭,當年闢建這段水泥道路載運建材上山,如今物換星移,徒留下身形佝僂的老樹,似乎在訴說這一段滄桑史實。
參道上結滿毬果的楓香正鮮綠。
雖非假日,來此朝聖的還是大有人在,四處充滿靜與和諧的氛圍。
石燈籠旁植有蒼勁老松迎賓,十足的和式風格。
參拜道兩側各有五座石燈籠,顏色新舊不一,部份是當年的舊物,部份是殘存的基座加上重塑後石燈籠。
石燈籠裡有燈座接電線,據說當年物資匱乏電力不足的年代,連通霄街上都還沒有電燈,神社的石燈籠卻已經接電亮燈,可見日據時代對神社的倚重。
石燈籠是由許多地方人捐獻,通霄舊名「吞霄」,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吞霄」(Tonsuyan)社的居住地,日據時期改為今名。通霄設庄,屬於新竹州苗栗郡,依上方所刻文字,這座石燈籠該是苗栗郡教育會所奉獻的。
通霄食鹽煙草酒、苑裡山脚公學校職員兒童也是奉獻成員之一。
第一座鳥居左前方石燈籠上刻有「酒賣別人」 字樣,正納悶酒不賣別人不然賣誰呢?正眼一瞧,才發現是酒賣「捌」人才對啦。
日治時期的專賣制度始於明治30(1897)年的阿(鴉)片專賣,之後陸續將鹽、樟腦、煙草、酒、酒精、度量衡儀器、燐寸(火柴)、石油、苦汁(滷汁)納入專賣,而「賣捌人」指的是各區的經銷商,另有「小賣人」(即零售商),因此「酒賣捌人」應為酒類經銷商之意。
第一、第二鳥居中間的參拜道,中央為石板鋪面,兩側鋪設小碎石,大樹夾道,清幽莊嚴。
通霄神社拜殿在光復後改建為「通霄忠烈祠」,維持祭祀的空間機能,除了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之外,拜殿四面加砌磚牆開窗,原木桁樑屋架外側,則改成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包覆,屋頂脊飾中央還加裝國民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型態,這棟曾經橫跨兩個威權統治時期的歷史建築物,如今成了兼具中式與日式建築風味的神社。
通霄神社一度殘破荒蕪,2002年苗栗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後,文建會補助1700多萬元修護,2005年6月完工,未來將結合周邊景點與產業文化,以達成歷史建築再生、永續利用的目標。
光復早期國軍曾在此駐紮,神社空地上還留有戰備壕溝遺跡。
原本拜殿、本殿中間還有個幣殿(又稱中殿),主是奉奠幣帛等,已消失多年,尚未重建。
本殿是神社中心建築物,有稱神殿、御本殿、正殿等稱呼,是祭神或安置神體、神札、神符的地方,為營造本殿神聖空間感,一般設於高台上,雖設有階梯,可是因為禁止一般人進入,通常階梯尺寸很小,可以進出的神職人員,也得小心以腳尖登踏,保持崇敬的心情。
通霄神社本殿建築也已消失,僅剩基座。基座以石板砌築,長約8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180公分,因年久失修,灌木叢生,基座石板更因樹根著生,嚴重龜裂,加以後山駁坎龜裂破壞,已經很難判定原有樣式,目前採殘跡保存方式處理。
循神社旁小徑往上,虎頭山頂上矗立的是日俄戰爭紀念碑,目前在山頭架設有二門日軍古砲管,留供後世緬懷。只是1904年2月爆發的日俄戰爭,戰場遠在中國的遼東半島,臺灣怎麼會有一座日俄戰爭的紀念碑呢?
原來,當時俄國戰局不利,太平洋艦隊被日本聯合艦隊封鎖於旅順港,無法突圍,俄國沙皇乃急令波羅的海艦隊,跨海展開萬里馳援任務。俄艦從波羅的海出發,經大西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橫渡印度洋,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再趕往日本海。
由於俄艦東來,必經過臺灣海峽,因此日本在苗栗虎頭山設置情報基地,派駐通信兵日夜監視海上動靜。
1905年5月虎頭山的通信兵發現俄國艦隊通過臺灣海峽,隨即上報,兩軍決戰於對馬海峽,因日軍早已獲得情報,俄國艦隊因而大敗。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鑑於虎頭山對於日俄海戰貢獻甚鉅,於是在此地建造了一座「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日露即「日俄」之意,過去日本將俄國(Russia)譯稱為「露西亞」。
這座紀念碑的造型,是如一門船艦巨砲,砲口向天,而砲管旁則有一個鐵鑄船錨,很有海軍味,具體傳達了這是一座紀念海戰勝利的紀念碑。這座日俄戰爭紀念碑被駐守於虎頭山的國軍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原有的刻字被以水泥抹去,重新刻字漆色,不過「紀念碑」這三個字卻寫成了「紀念埤」(埤,指池塘之意)。 錯誤不小。但既然已錯寫了半個世紀,不妨將錯就錯,做為一種歷史的見證。
另一門古砲根據《通霄文史專輯》指出,此為英國William Armstrong於1900年製造的阿姆斯托朗三吋半鋼製炮,因日軍為鎮守虎頭山此一軍事要塞而設置,在砲口下方以及砲尾處刻有CNO.48213E.SH.O、CO.LTD字樣。
虎頭山標高93公尺,有二等三角點1149號及三等三角點一二七號基石各一枚,三角點是繪製地圖的三角測量基點,依據三角形畢氏定律,用以測量距離、面積、高度、及方向的基樁。兩顆三角點相距不到兩公尺,是極罕見有兩個三角點的小山頭。
日本神社選址,常選擇都市鄰近外圍,可俯瞰城區的小山崗或半山腰凹,除了象徵神、人交會,神聖、世俗接壤意象,也有「居高臨下,守謢萬民」的用意。虎頭山海拔高度雖不到100公尺,卻可俯瞰通霄鎮區景緻,因而入選。
撫今追昔,不同的文化雖有著相異之背景,但經歷史長河交會融合後所淬煉出來的結果,不就是當今臺灣多元文化之美。
-----------------------------------------------------------------
----------------------------------------------------------------------------------
----------------------------------------
癮士看神社(一)鳥居?神居? @ 戀京成癮手札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zFRIf
-----------------------------
日治遺跡遭破壞 損及公物恐涉刑法
非文資身分遺跡 文史學者促納管
〔記者張凱翔/台北報導〕仇日情結再現?繼八田與一雕像遭統派人士斷頭後,北投文史學者發現,多處日治時期留下的遺跡都遭不明人士破壞,包括三年前爆紅的「台灣幸福石」、弘法大師碑與芝山岩的「故教育者紀念碑」等,都被以鈍器鑿擊或噴漆塗鴉。但因上述文物皆無文資身分,北市文化局表示無法可罰;文史學者痛批,文化局應主動出擊納管文資,民間已緊急蒐集相關資料準備提出文資申請案,盼能保護尚未被破壞的文資遺跡。
文史學者於二○一四年在北投丹鳳山發現刻有「台灣啊,要永遠幸福」(「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台灣幸福石」,上週有登山客發現,台灣幸福石和數年前平整的樣貌差異甚大,疑似被人用鈍器鑿擊,同樣位於丹鳳山的弘法大師碑字體也被磨白,懷疑有人刻意破壞。
另,位於士林區芝山岩的「故教育者紀念碑」也遭人噴上紅漆打叉。一八九六年發生「芝山岩事件」,抗日民眾殺死六名日本教師後,日本總督府先設置「學務官僚遭難碑」,後來又立「故教育者紀念碑」,紀念在台任教的日本教師。
文史學者蕭文杰表示,北投在地人約十多年前有提報弘法大師碑和台灣幸福石為文資,但最後不了了之,在發現破壞行為後已緊急起草提報文件,籲文化局應主動出擊;蕭還說,弘法大師碑是真言宗的分靈,日本高野山本尊已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盼台灣文資也獲同樣重視。當年提報文資的前林泉里長張聿文表示,在馬英九市府時期有提過一次文資申請,當時文資委員認為這些石碑沒有文資價值,想不到日後會遭人破壞。
公園處管轄 破壞故教育者紀念碑可罰
文化局表示,上述遭破壞的石碑目前都沒有文資身分,因此破壞者就算被逮也無法可罰,會進行文資會勘,確認文資價值後再決定是否要給予文資身分列管保護。不過,芝山岩「故教育者紀念碑」屬北市公園處管轄,公園處表示,破壞公物行為已違反刑法,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呼籲別為了表達政治主張就破壞公物、浪費社會資源。
日治時期桃園神社參道遠眺桃園神社舊照
遭中華民國抹去的臺灣文化資產
屏東高士部落神社,遭中國國民黨污衊事件延燒。來回顧臺灣曾經林立的神社是怎麼消失的?
中華民國全面逃來臺灣後,著手將臺灣的一切置換為中國。1955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給民政廳公文提及「神社牌坊」「鳥居」「奉獻燈柱」等日人遺物..應予拆除。
1974年內政部直接頒佈了『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第一條就是「日本神社遺跡,應即徹底清除。」
於是這些若保留必將帶來大量觀光收益的寶貴文化資產,不是被拆除就是被改造成雙十中式牌樓或加上黨徽,而神社不過是中華民國政權在臺毀去文化資產的冰山一角,這些文化浩劫都造成臺灣無可計量的重大經濟、精神及生活品質損失。
結果其始作俑者幾十年過去不但沒有任何愧咎,竟還有臉來操作「陸客不來沒飯吃」的言論,令人歎為觀止。
延伸閱讀:
蔡正元亂爆料「抹綠」神社 高士部落要他公開道歉!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961993
高士部落遭中國國民黨造謠污衊聲明稿
https://www.facebook.com/kuskus0701/posts/140085490993343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