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50 最佳餐廳出爐!台灣這 3 家超難訂位的店家上榜,怎麼辦我口水一直流~ | VidaOrange - https://goo.gl/uro6yh
2017亞洲50最佳餐廳 台灣3家進榜 | 即時新聞 | 20170221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VihCmZ
亞洲50最佳餐廳 江振誠餐廳拿亞軍、台灣3家上榜 | 生活 | 即時 - https://goo.gl/XbaQRp
台灣味的價値及競爭優勢|時尚生活|生活|201 : 1|天下雜誌第625期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首先,要定義台灣飲食的競爭位置。一般印象,它的出色之處是「物美價廉的小吃」,以成本導向立足於世界,有相對便宜的人力、原料、食材及管理成本,卻有富於變化的創新口味、菜色、氣氛,成為眾人炫耀的台灣特色。
最具體的例子就是熱炒九九,只要九十九元,就有一百道菜色的選擇;任選一家餐廳,通常都很好吃,有著成熟的技術水準。即使是夜市小吃,窄窄走道裡擁擠人們、琳瑯滿目又獨樹一格的攤位、放鬆自在歡樂氣氛,成為台灣飲食主要風景。
但是,台灣飲食有沒有機會以「差異化策略」向世界上菜?因為獨一無二的產品或享受,在某些領域取得領先的位置,獲得較佳的價格與利潤?
在貧富差距日益嚴重、製造業不斷外流之際,農業、觀光、服務業不但能提供在地的就業機會,也是台灣急需提升價值的領域。因此,今年週年慶選擇這個題目,發聲且深耕。
展開研究時發現許多挑戰,以下三個故事,反映了核心問題。
第一個故事是,什麼是台灣味?
多年前,《天下》美國新聞界好友、當時是美國彭博商業集團的總編輯長貝諾曼(Norman Pearlstine)夫婦來台。
他們參觀故宮文物後,我們選擇就近在故宮晶華宴客。他品嘗了仿翠玉白菜、五花肉的菜餚後,十分驚豔於台灣飲食的創意,接著問,「這是台灣菜嗎?」
於是,我們得大費周章地從台灣的歷史開始溝通,台灣歷經荷蘭、日本、中國等各國飲食文化的衝擊與融合,形成各流派的菜系,才能說明白什麼是台灣味。
對外國人來說,台灣味多元且模糊,不像法國菜、日本菜、泰國菜清楚且鮮明。
第二個故事是,韓國推廣韓食。○八年,韓國總統李明博剛上任時,提出一項政策,要向全世界推廣韓食,令我印象深刻的宣傳是,李明博夫人上CNN節目,親自示範如何製作韓式拌飯。
她和觀眾介紹這是道「可以涵蓋陰陽五行、食藥同源的韓國料理,不僅能在家裡簡單製作,又兼具營養健康」。這個說法延續了暢銷劇作《大長今》的韓國料理形象「食藥同源」。
相較之下,台灣飲食多姿多彩,卻缺乏舉全國之力為它說故事。唯一小範圍的成功之作是台灣牛肉麵節。
第三個故事是,食育的不足。一方面,飲食全球化、速食化,年輕人的最愛已不是媽媽的味道 ,而是速食連鎖店裡的漢堡薯條;另一方面,人們如果不了解絕佳的食材是需要土地、氣候的搭配、農夫的勤作才能孕育,終究對最後的飲食消費都會變成秤斤論兩的價格戰。
帶著問題,我們希望可以提出具建設性的報導與主張,因此規劃了六大面向,構成了這本特刊的骨架與血肉。
一、幸福台灣味:先追溯台灣味的身世、記憶與認同,梳理歷史縱深與多元文化。並採訪不同族群的代表人物,訴說令他難忘的台灣味。
二、站上舞台:台灣味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今年二月公布的「亞洲五十大最佳餐廳」,台灣入榜三家,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背後是新一代年輕主廚投入餐飲界。
同時,台灣小吃向外走。鳳梨酥、刈包、珍奶,開始進入美國及日本市場深耕。文章分享許多失敗經驗,彌足珍貴。
三、當令在地:此時正是台灣向世界上菜的時機,因全球氣候變遷,世界知名的主廚及其協會提出反思,為減少碳排放,飲食的未來主流,是尊重當地文化及強調在地食材。
而台灣相較星、港、韓等亞洲國家的優勢就是在地食材。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一流的農作及改良技術,卻如隱藏在石頭裡的鑽石,未被充分發掘及磨亮。
因此,《天下》與專家挑選台灣最重要的六十種食材,動員所有記者下農田、到海邊、登高山,寫成一個個動人故事,更製作數位專輯與遊戲,讓全民認識四季好食材。
四、國際借鏡:台灣味作為一個有持續性競爭優勢的產業,當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政府或各地縣市能做什麼事?
《天下》借鏡日本,了解京都市政府如何挑選三十一種京品牌產品,打造日本第一的地方蔬食品牌。京野菜又如何與京料理、職人文化,形成觀光核心吸引力?
五、安心廚房:在食安風暴之前,台灣美食曾在中國大陸享有較高的品牌價值,因為中國消費者相信台灣的食品安全。但爆發塑化劑、三聚氰胺等食安風暴後,一夕摧毀這個優勢。如何打造每一個價值鏈上的食安,讓人安心,是幸福台灣味最不能忽視的基石。
六、企業責任:如何讓食品工業及餐飲業者能以自然簡單配方、減少人工添加物的新做法製作產品,是未來新方向。
最後,希望每位讀者能加入幸福台灣味的運動。競爭力很重要的一環是該國有內行且挑剔的優質消費者,對原料、產品、品質、服務具鑑賞力,並願意為其價值付費。
響應吃在地、食當季、不浪費、珍惜從農夫到職人的創意,並在家中的餐桌上,為孩子說些台灣食材的故事,培養下一代的品味。相信台灣味會成為更加閃亮的品牌與潮流。
日本人談正港台菜
◎ 宮城英二
日本所謂的「中華料理」,一般指在日本研發出來的中式料理,可說是一個獨立的菜系。另外,最近隨著日本各地定居的中國人暴增,出現了不少道地的中國料理店。但是中國人開的不少餐廳掛著「台灣料理」的招牌,混淆視聽,引起不少老饕們的不滿。
示意圖。(資料照,記者黃文鍠攝)
貴報最近也刊登《中國人在日本開台菜餐廳 被問台灣總統答案讓人傻眼》為題的新聞報導,假台菜店的老闆被問到台灣總統的名字,竟回答「習近平」,讓人啞口無言。
其實日本全國的「台灣料理店」當中,中國人開的居多。正港的台菜則是少之又少,對此,旅日台灣人和不少日本人也抱有擔憂。
也有類似的例子。日本國內的不少印度餐廳其實是由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人開的。他們說沒人知道自己國家,所以不得不掛「印度料理」的看板。這是值得同情的一件事。但我們沒人不知道中國,中國人反而假裝台灣人,真是令人不解。可能是因為日中官方關係陷入僵局之外,不少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引起日本人的公憤,為了避免負面印象,借用「台灣」字眼。問題是,台灣的美好形象怎麼可以被冒用!
對普通的日本人而言,抵制這種山寨店也有難度。因為乍看之下,很多人不能辨識真假。因此本人對貴國政府有一個建議:
泰國國際貿易推廣局早在二○○六年,對海外的泰國餐廳開始官方認證。經過嚴格的篩選過程,榮獲認證的餐廳是絕對可信的。台灣政府也可以借鑒。
我希望貴國早日建立一個具有公信度的台菜餐廳認證,向海外推廣古早味。
(作者為在台日籍新聞工作者)
中國人在日本開台菜餐廳 被問台灣總統答案讓人傻眼
日本人阿醬在臉書po文分享神奈川一間中國人開的「假台菜」店。(圖擷自《台湾なう》臉書專頁)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前陣子有網友在Ptt分享現在有越來越多中國人喜歡在日本東京開台灣料理店,結果菜單其實全是中國菜,菜色嚐起來也根本沒有台灣味,是「假台菜」。日本人阿醬今天就在臉書po文指一間位於神奈川的台灣料理店,其實也是中國人開的店,而且詢問老闆「台灣總統」的名字,老闆答案讓人非常傻眼。
臉書專頁「台湾なう」秉持著「台日友好」的精神,經常分享日本人阿醬拍攝的一些有趣短片,介紹「不正經日文」、「不正經挑戰」,或是有關台日的小趣事,非常有人氣。
阿醬今天在臉書po文表示,在神奈川碰到了一間「假台菜」店,一看到招牌就明顯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結果進去後發現菜單用簡體字、服務生果然都有捲舌口音。
阿醬用日文詢問「你是台灣人嗎?」老闆回他「對呀」,阿醬又裝不知道追問「我忘記了台灣總統叫什麼名字」,想了一段時間後,老闆竟然說「是習近平啊」,答案讓阿醬非常無言。
阿醬說,其實那間店賣得料理是「天津飯」,也就是日本菜,讓他在心裡笑個不停,又用台語問「你會講台語嗎?」結果老闆說「我在忙對不起ne」,阿醬吐槽道「蛤?客人只有我一個人呢...」。
有網友留言說「這些假臺灣餐廳真的很討厭。為什麼要假裝成台灣人?」「希望日本人別上當.....」、「台灣人不會特意去寫簡體字」、「假裝成台灣人在日本會比較好做生意吧」。
日本人談正港台菜
推文到plurk
2015-07-22 06:00
◎ 宮城英二
日本所謂的「中華料理」,一般指在日本研發出來的中式料理,可說是一個獨立的菜系。另外,最近隨著日本各地定居的中國人暴增,出現了不少道地的中國料理店。但是中國人開的不少餐廳掛著「台灣料理」的招牌,混淆視聽,引起不少老饕們的不滿。
貴報最近也刊登《中國人在日本開台菜餐廳 被問台灣總統答案讓人傻眼》為題的新聞報導,假台菜店的老闆被問到台灣總統的名字,竟回答「習近平」,讓人啞口無言。
其實日本全國的「台灣料理店」當中,中國人開的居多。正港的台菜則是少之又少,對此,旅日台灣人和不少日本人也抱有擔憂。
也有類似的例子。日本國內的不少印度餐廳其實是由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國人開的。他們說沒人知道自己國家,所以不得不掛「印度料理」的看板。這是值得同情的一件事。但我們沒人不知道中國,中國人反而假裝台灣人,真是令人不解。可能是因為日中官方關係陷入僵局之外,不少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引起日本人的公憤,為了避免負面印象,借用「台灣」字眼。問題是,台灣的美好形象怎麼可以被冒用!
對普通的日本人而言,抵制這種山寨店也有難度。因為乍看之下,很多人不能辨識真假。因此本人對貴國政府有一個建議:
泰國國際貿易推廣局早在二○○六年,對海外的泰國餐廳開始官方認證。經過嚴格的篩選過程,榮獲認證的餐廳是絕對可信的。台灣政府也可以借鑒。
我希望貴國早日建立一個具有公信度的台菜餐廳認證,向海外推廣古早味。
(作者為在台日籍新聞工作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