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員工平均薪資福利最高的排名,第一名是瑞鼎646.6萬,第二是聯發科546萬、第三名聯詠541.2萬,後面依序為矽創522.5萬、瑞昱513.1萬、晶豪科482.5萬、日月光投控458.4萬、長榮427.1萬、聯華407.7萬、祥碩388.2萬。而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去年平均薪資福利為270.6   https://bit.ly/3PYeC0Y

20220601213315-c17c5237


去年員工薪資占比 台積電居冠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4日, 2018
A-A+
2018-04-04 13:28聯合晚報 記者廖賢龍/台北報導
去年在景氣佳助長下,不少公司獲利繳出亮麗成績,發出的員工酬勞金額也有所成長,從已公告相關數據的主要大企業中,去年獲利不錯的公司發放的員工酬勞現金仍以台積電(2330)居冠,不過,占其稅後純益比率僅6.71%,相較不少公司該比率超過20%,台積電的比率相對為低。
傳統產業中,中鋼(2002)向來發給員工酬勞現金居冠,去年則由統一企業超越。電信股中仍只有中華電(2412)能夠發出10億元以上的員工酬勞現金。


張忠謀:商業模式創新 就能賺錢
分享張忠謀:商業模式創新 就能賺錢到Facebook 分享張忠謀:商業模式創新 就能賺錢到Line 分享張忠謀:商業模式創新 就能賺錢到Google+
2017-07-29
硬補貼創新 創意沒效益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赴工商協進會以「成長與創新」為題演講。他認為,創新是可遇不可求,如果硬要提倡或補貼創新,得到的只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創意;他笑說,大家都講台積電是代工,「我不以為忤,因為我們早實現了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最賺錢的公司,拿了錢一路笑到銀行去」。
工商協進會昨舉行會員大會,邀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成長與創新」為題演講。(記者簡榮豐攝)
工商協進會昨舉行會員大會,邀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成長與創新」為題演講。(記者簡榮豐攝)
張忠謀在開場就談到他曾與行政院長林全的對話。林全曾對工商團體說,政府不盲目追求成長,更注重分配;「我當時說:院長,盲目不可能成長,明目才能成長。」他認為,企業的成長不必然靠創新,投入錢和人力也辦得到,如「鴻海宣布在美國投資一百億美元」。
只要能成長 餅就可變大
張忠謀指出,若能實現「成長」,勞資共享的餅每年都能變大,「分配」的問題比起「不成長」就簡單多了。他說,實現成長的方法有很多,可透過投入資本和人力,例如鴻海在美國的投資,又如台灣七○年代的經濟起飛;「那時GDP(經濟成長率)每年成長九%,是令人緬懷的黃金時代,但有創新嗎?沒有啊!」
張忠謀拿出iPhone說,「這是很厲害的創新,不過是屬於技術和產品面,另一種更賺錢的方式,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他說「商業模式」是近二十年才有的詞,「其實更早之前,就有成功案例,如美國的星巴克、台灣的台積電」。
他說,星巴克八○年代崛起,「它的觀念很簡單,提升大家對咖啡的品味,把價格提高」;當時五星級飯店一杯咖啡只要美金五毛錢,公路旁是兩毛錢,星巴克一下提高到兩美元,結果有客戶嗎?多得很。
年收250個創意 沒好的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在九○年代做晶圓,同業訂單都來自IBM或HP等終端產品客戶,台積電一個也沒有;「我們就去找德州儀器、英特爾這種自己做半導體的公司」,因這類公司絕大部分自己生產,有小量不想做的就交給台積電,後來時勢所趨,很多人出來開IC設計公司、但沒有製造能量,台積電的「專業晶圓製造服務」就趁勢而起了。
張忠謀還說,他每週應酬一次,每次至少收到五個創意點子,一年差不多二五○個,「但沒有一個好的,這就是創意和創新的差別,創新要有經濟效益」


 

上班族好羨慕!台積電員工分紅平均每人逾百萬
Yahoo奇摩(即時新聞)作者Yahoo!奇摩 |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017年2月14日 下午7:10
分享推薦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會決議,員工現金獎金與現金酬勞共計新台幣448億3668萬元,平均1位員工將可拿到106.75萬元分紅。
(資料照片)
台積電去年營運表現亮麗,營收及獲利同創歷史新高紀錄,每股純益12.89元。
台積電董事會除決議,去年度盈餘每股配發7元現金股息,創21年來新高外,同時核准員工現金獎金與現金酬勞共448億3668萬元,以台積電台灣員工4.2萬人計,平均1位員工將可拿到106.75萬元。
台積電員工現金獎金224億1834萬元已於每季季後發放,現金酬勞224億1834萬元,將於今年7月發放。


 

43.52/241.57=18%

創新高!大立光員工分紅 每人可拿108萬

為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記者陳梅英攝)/

2016-02-22  16:1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股王大立光今天召開董事會,決議分派104年度員工酬勞總金額達新台幣43.52億元,平均每人可拿108萬元,再創新高、也首度平均突破百萬元。

大立光董事會今天決議分派2015年員工酬勞,43.52億以及董監酬勞3.26億,均以現金方式發放。若以目前員工數約4000人來計算,平均每人可獲得108萬元,去年大立光員工平均可領到約92萬元分紅。

大立光2015年全年稅後盈餘241.57億元,年成長24%,全年每股純益(EPS)也高達180元;這次員工分紅佔去年獲利約18%,較去年35億員工分紅成長22%。

員工紅利轉增資是現代工商社會的「耕者有其田」,可以增加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提升員工對工作場域和整體環境的認同。+「員工股票分紅」相對敵視,最近一年又有聲音批評股東不讓員工分享紅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UGHCxC

台積電員工分紅/高股息/因應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加稅政策,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採取提高股息的政策/上市公司不再膨脹股本,甚至藉著庫藏股的實施,或者現金減資的策略降低股本,這是QE浪潮下全球上市公司共同的策略,卻也傳達出巨量的資金無法創造新需求,大型上市公司不斷成熟化、去抗槓桿,市場與投資人老化,以及總體經濟告別成長年代的必然趨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TuIeO

分紅費用化 科技新貴成廉價勞工/「成功的工作是必須犧牲個人生活的,當你個人生活全毀的時候,代表你要升遷了」/科技業是採責任制,沒加班費,尤其,自從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多數公司都不再發股票,收入大幅縮水,若以工時來看,科技人可說是廉價勞工。現在企業分紅多以現金形式發放,要想早早退休可說是不可能,況且分紅多寡取決於公司獲利狀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04N3kj

---------------------------

一把米餵養兩種人:看台積電股息(謝金河)
2016/03/19 8498

歐日深化負利率逼得全球熱錢必須尋找投資新管道,台灣股市因為低本益比、高殖利率,成為全球機構投資人最青睞的投資市場。今年外資在南韓淨匯出7.57億美元,印度淨匯出14.57億美元,台灣則是淨匯入19.13億美元,成為亞太區最大吸金國家。
外資買台股,最搶眼明星是台積電。今年台積電宣布配發6元現金,若以今年台積電股價漲到160元來算,殖利率也有3.75%,相對全球已有7兆美元公債都處在負殖利的狀態下,去年大賺3065.74億台幣,EPS高達11.82元的台積電便成為外資愛不釋手的頭號目標。

台積電去年八月股價一度跌到112.5元,如今漲到160元,年漲幅高達42.2%,而2016年以來從143元漲到158.5元,也有10.8%的漲幅。台股今年指數上漲5%,台積電是扭轉台股頹勢最大功臣;而台積電股價上漲,外資是最大功臣。今年以來,外資每天買超台積電,累積買超張數高達33萬8983張,假如以每股150元左右均價來算,外資今年淨匯入19.13億美元,單買台積電就砸下500億台幣,也就是今年淨匯入的外資,八成以上的錢是買台積電。
外資獨鍾台積電,是因為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老大,具有世界一級競爭力,業績長期穩定成長,投資台積電可以穩健坐收豐厚的殖利率回報,這比投資負殖利率債券要好太多,於是台積電買盤源源不絕,外資如今持有台積電的股權比率已高達78.52%,這也表示,台積電賺來的錢有將近8成被外資賺走了台積電使用台灣所有資源,經營成果卻被外國人拿走了。
厚待外資怎得民心

這背後引出一個大問題,台灣為了引進外資來台投資,外資股利所得是分離課稅20%,但本國投資人股利所得必須納入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45%,加上兩稅合一抵扣減半及二代健保附加費2%,稅率超過50%以上,形成本國人與外國人不公平的競爭。
台積電今年配6元現金股息,總共發出1555.834億的現金,外國投資人持有78.52%,可分得1218.36億元的股息,按照20%的分離課稅,外國人只要交242.69億的稅就可以把他們在台積電賺來的錢全數匯出,剩下來的7億的稅,本國投資人是外國投資人的2.5倍,同樣是市場參與者,本國投資人與外國投資人待遇完全不一樣。
為了規避沉重的稅負,有的企業家轉化成低稅的新加坡商人,有的則在薩摩亞群島,或維京群島等免稅天堂設立投資公司,像浩鼎這次十大股東有不少是避稅天堂的投資公司,外資在台灣不但享受低稅優惠,還可操作各項避險工具,像浩鼎借券放空都是外資,本國投資人當然無招架之力。聰明的投資者設法讓自己變成外資,享受輕稅,留在台灣則成待宰羔羊,形成更大的不公不義。
下一個新政府林全內閣,即將走馬上任,請勇於面對台灣這個資本市場畸形的股利政策,像日本內外資都是分離課稅20%,台灣卻對本國人課重稅,台積電股利這一把米,卻養兩種不同人,我們厚待外資,虐殺本國投資人,這樣的政府怎麼可能得到民心?
財金文化董事長

--------------------------------------

台積電啟示錄

推文到plurk
2016-07-20 06:00

台股成交量極度萎縮,被多數分析師視為一攤死水,養不起大魚,但在新政府上台後,儘管經濟基本面尚未改善,更爆發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卻穩步向上挺進,展開一波令人意外的除權息行情。驚奇的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不但輕鬆完成填息,市值更創下約四兆四千多億元的新高,直追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創造出台積電神話。
在惡劣經濟情勢中,指標性個股超越基本面的表現,往往可以當成一面鏡子,透照出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積電連續兩年都賺進三千億元,經營績效亮麗,而董事長張忠謀更是台灣頂尖企業家,因此得到國內外投資人青睞,成為台股的標竿,甚至連中國官員都公開力邀台積電到中國上市,當成對台經濟統戰的重要目標。可惜的是,檢視台積電的股東結構,赫然發現外資持股約七成八,內資約二成二。換言之,台灣投資人擁有其股權不到四分之一,台積電實質上已是外資公司,獲利超過四分之三都落入外國投資人的口袋。換算之下,台積電今年發出一五五五.八億元股利,外資拿走一二二○.八億元,內資只有三三五億元,等於外資吃肉,台灣投資人只能喝湯。現在再把台積電當成「台灣之光」,恐怕只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吧。
悲哀的是,台積電成為實質的外資公司並非特例,上市櫃中很多優質企業,外資持股不是過半,就是最大股東,如果不是公司法規定的限制,這些公司可能已異地註冊,成為名副其實的外國企業了。更嚴重的是,台灣經濟成長本是靠這些績優企業帶動,但它們的多數獲利卻被外國人拿走,再加上三角貿易所創造的盈利與就業為台商與外國勞工所有,可見台灣GDP摻了太多虛假的成分。也因此台灣GDP雖連年成長,但國人的實質薪資卻倒退,就業機會也沒有增加,經濟衰退變成結構性崩壞,必須進行徹底的產業轉型與推動經貿多元化,才能帶動經濟再度起飛。
由台積電的例子看來,要讓企業多數獲利為國人分享,當務之急就是讓國內資金能夠投資台灣的好企業。然而,國內資金卻在台股退潮,有些人歸責於富人稅、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等內外資稅制的差別待遇。此一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通,因為外資對台灣績優企業的高持股,係在這些稅制改變之前,並非近一、二年才暴衝,而國人對本國投資卻是逐年消退。最明顯的例證便是,我國資金已連續廿三季淨流出,達二五六九億美元,相對的,外資卻持續匯入,至七月一日累計淨匯入餘額增加到二○四○.一四億美元,直逼歷史新高水位。再由股市交易比重,散戶已由民國八○年代超過九成降至最近的四十七.七%,而外資則由八○年代不到一%增加到現今的卅五.三%,此一資金結構變化可以看出外資對台股的信心與日俱增,而本國投資人卻不斷退出台股,避走海外。
其實,此一問題的癥結與其說是稅制,根本還是在於台灣投資人的信心不足。台灣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加上主政者以中國為解藥,不斷強化對中經貿依賴,而社會上更是瀰漫唱衰台灣的論調,彷彿台灣經濟的沉淪已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如此一來,台灣投資人何來信心投資本國的企業?然而,台灣不乏可以值得長期投資的績優企業,甚至有很多隱形冠軍,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居樞紐地位,卻被投資人所忽略。
總之,解決台灣低迷的景氣,很多藥方存在於內部,不必外求,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國人對本國優質企業的持股。如此不但可以分享這些公司的經營成效,改善GDP成長未能由多數國人共享所造成的經濟困局,亦可提升台灣企業的本益比,充實其銀彈以對抗來勢洶洶的紅色供應鏈。而大量內資對資本市場的挹注,應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回春。

---------------------------------------

吳炳昌 /台積電是台灣最好的國防屏障

推文到plurk
2016-02-22 06:00

吳炳昌 /奇景光電執行長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有許多在高科技產業界和學術界的朋友,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挑戰過許多朋友一個問題:「設想一個極端的情況,有一天發生了一個事前毫無預警的天災或人禍,某單一公司在全球的營業設備瞬間全毀了,但其他公司都沒事。請問哪家公司對全球經濟的運作會造成最大的衝擊?」我個人的答案是台積電。相同問題已經試過多位朋友,至今還沒有人可以提出讓我信服的更好答案。
如果有一天…
我承認這只是個閒聊好玩的話題,我們的答案沒有經過嚴謹的論證和檢驗。許多 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谷歌和蘋果,當前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谷歌的伺服器全毀了,我們就不能那麼方便地在網路上搜尋,但其實微軟等其他公司還提供搜尋服務。蘋果毀了更沒問題,我們就買別家的手機就是,當然許多果粉會喪失他們儲存在蘋果系統上的資料。也有人提到石油業龍頭,但它們毀了,頂多油價大漲,但我們並不會因此買不到石油。醫藥、食品、原物料、運輸、化工、零售等行業的公司,應該都不難很快找到替代者。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等網路商務巨擘毀了,的確會衝擊許多商家的交易,但至少它們的生產不會受到影響,先暫時改回傳統的交易方式也許還可以應付。
它只是代工嗎?
我們可以想到的另一個好答案,是超大型跨國金融集團。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它們被認為是「大到不能倒」,許多政府因為擔心經濟崩潰,被迫出手挽救這些金融機構。
另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大國的壟斷型基礎設施,如通信或電力公司,這些設備沒了,對現代社會運作的衝擊,當然難以想像。
在說明為什麼我的答案是台積電之前,我必須先聲明,我的公司是台積電的眾多客戶之一,我也因此認識許多台積人。但他們沒有任何人知道我要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也和我們之間的業務毫無關係。事實上,身為客戶,我對台積電的感覺頂多只能用「又愛又恨」來形容。台積電的技術領先、服務一流、產能充足,可它就是很貴!雖然貴,它的客戶依然絡繹不絕,產能利用率居高不下,所以大家也莫可奈何。我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看到外界太多關於台積電似是而非的言論。最多的是說它只是代工業,技術層次有限,又沒有品牌,所以價值不高。也有人說台積電雖然賺錢,但利益只落入少數人手中。我想用這篇文章說明,台積電不但技術層次極高,對台灣社會整體的貢獻極大,它在全球的高科技界,更是個不可或缺的頂級品牌。台積電擁有對全球經濟運行難以衡量的巨大軟實力,形容台積電是台灣最好的國防屏障,一點也不為過。
回到我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台積電是個好答案呢?這是由於在現代的社會,半導體已經是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台積電由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它所製造的晶片,可說是上天下地、無所不在。半導體是零件,無法單獨存在,但它不只是手機、電腦、電視運作的核心,沒有半導體,現在的汽車、飛機、輪船、醫療、通訊、家電、燈具、能源、武器等,統統不能動作;它充斥於我們的居家、銀行、學校、馬路、醫院、戲院、商場、工廠…。你也許沒看過半導體,但你肯定使用過許許多多的半導體,只是你沒感覺它的存在而已。
二○一五年全球半導體公司的營業額排名,台積電居第三,僅次於英特爾和三星,但這排名還不足以反映台積電的實質影響力。在半導體公司中,台積電最獨特的是其專注於製造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聯電亦同)。在這種模式之下,台積電的客戶負責設計IC,並將IC賣給其做最終產品的客戶。由於客戶為數眾多,客戶的客戶更是多到無法統計。如果台積電一夕之間消失,即使台積電自己,肯定也搞不清楚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哪個行業的哪個工廠,會因為拿不到台積電生產的晶片而停擺!英特爾的營業額雖然更大,但其晶片主要還是只用於電腦,英特爾出了問題,對電腦之外的行業,影響其實有限。
三星的營業額也比台積電大,但三星的主要產品是記憶體。萬一三星停擺,記憶體的價格肯定狂飆,但市場上還有海力士和美光可以補上。此外,雖然記憶體也被廣泛使用在許多行業,但它相對容易被迅速置換,不像大多數其他類型的晶片,最終客戶在使用前,須經歷一段冗長的「設計導入」過程,一旦該過程完成,晶片就很難被置換。因此,台積電的工廠停產,比起記憶體缺貨,對終端生產工廠的衝擊要大得多,而且長久得多。
另一個同等重要的觀點是,台積電製造的晶圓,在交給其負責設計的客戶之後,還要經過封裝、測試,並加上設計者自身的利潤,才賣到終端客戶。而英特爾和三星都自己從事設計及封測,所以從終端產品的角度,要比較這三大半導體公司的出貨,台積電的營收數字大約要乘上兩到三倍,才能較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從這觀點來看,台積電製造的晶片,透過其眾多的客戶,出貨到終端產品的總值,甚至比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還大。
創造可觀就業
不但對全世界的工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台積電(及聯電)特殊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也造福台灣上下游及周邊為數眾多的企業,創造十分可觀的就業市場。台灣的無晶圓IC設計在全世界競爭力僅次於美國,半導體封裝測試實力更傲視全球,這都跟我們擁有台積電和聯電,因而享有地主優勢有絕對的關係。
我們對新政府都有很高的期待,蔡英文也提出了「五大產業財經亮台計畫」。其中的亞洲矽谷,當然與半導體直接相關。事實上,另外的生物醫藥、綠能科技、智慧機械與國防航太等四大產業的發展,半導體技術都不可或缺。台灣擁有全球罕見、千錘百鍊的半導體和電子科技上下游產業鏈,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在發展類似創新產業時,台灣具備別人沒有的特殊優勢與條件,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唱衰自己!

------------------------------------

每人平均股利12.1萬 縮水近1成│即時新聞│20151018│蘋果日報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2013 年度男性每人綜合所得 55.6 萬元,為女性 1.56 倍,執行業務所得男生更是女生的2.85倍。平均每人股利所得僅12.1萬。資料照片
財政部統計處分析的最新課稅統計,男生比女生更會賺!2013年度男性每人綜合所得 55.6 萬元,為女性1.56 倍,執行業務所得男生更是女生的2.85倍。平均每人股利所得僅12.1萬。
依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資料,2013年度總所得 5 兆 1505 億元,較 2012 年度減 3.8%。課稅分配比仍以薪資所得 3 兆 9861 億元,佔 77.4%最多、股利所得 6062 億元,佔 11.8%次之,兩項合計約近9成。

平均每人綜合所得 45.3 萬元,其中男性 55.6 萬元、女性 35.6 萬元,男性為女性之1.56 倍,略低於2012年度的1.57倍。

薪資所得平均每人 53.1 萬元,其中男性 60.5 萬元,為女性 44.8 萬元之 1.35 倍;股利所得平均每人 12.1 萬元,男性為女性 1.8 倍;其他如利息、租賃權利金、執行業務所得等,男性平均每人所得亦均高於女性。

2013年總所得與各項所得全面衰退,以股利所得下滑8.6%最多。若以平均每人所得分類比較,僅利息所得較前一年度增加3.3%,薪資所得微增0.2%,其他每人平均所得均呈現下滑,以每人平均執行業務所得減少24.1%最多,股利所得也縮減9.3%次之。(林巧雁/台北報導

------------------------

w800 (17)  

台積電員工分紅 平均近93萬
比去年高近4成 PTT熱議 「張爺爺沒騙人唷」
2015年07月22日

台積電員工分紅引起網友羨慕眼紅。左起董事長張忠謀、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資料照片
令人羨慕
【蕭文康╱台北報導】台積電今年初公布員工分紅總金額達352.92億元,較去252.69億元成長39.66%,創歷年來新高。由於只有台灣員工可參與分紅,因此若以台灣3.8萬名員工計算,平均每位員工可領到的分紅近93萬元,遠高於去年約65萬元水準。台積電強調,每名員工可領到的分紅依年資、本薪及考績等多項因素列入公式計算,即使同一職等不見得領到的數目會相同,而每人分紅數金額列為機密。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近期有網友在PTT(批踢踢)爆料說GG開獎(指台積電員工分紅),金額大約半台國產大型房車,比預期多,且「張爺爺沒騙人唷∼」真的比去年超出30%以上,引發網友熱議。有自稱台積電33職等、8年資歷主任工程師稅前領710K(71萬元),「怎麼沒有覺得比較多」,反引起網友眼紅。

網友爆料說GG開獎
不過,網友說法卻被台積電內部主管打臉,理由是台積電員工分紅制度行之有年,每年分紅一半以獎金方式於每季結算後發放,剩下的一半在股東會後、約7月底發放,每名員工在領完去年的一半時就應該可以推測自己全年可領到多少金額,不至於最近才開獎,推測PO文者根本不了解台積電分紅制度。
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指出,過去由於員工分紅費用化影響,曾於2006年將員工分紅佔每年稅後純益比率提高至15%,但2010年台積為調高員工薪資,曾大幅結構性調整薪資水準,因此員工分紅佔年度稅後純益比率改成13.5%,至今未變。
這次在PTT熱議文章中有網友說,「開個獎就打爆一堆人,不愧是台GG」,台積電分紅大方,可領40~50萬太猛惹,甚至說「比我年薪還高」,也有人提問「話說GG 1年發幾次啊?」網友回應5次分紅,這樣菜鳥1年分紅不就差不多拿100萬?好爽喔!人生啊!但也有台積電員工說自己33職等,主任工程師,8年,稅前拿710K,但「怎麼沒有覺得比較多」,網友眼紅說能領71萬也太扯了吧!


台積電今年分紅情況
做5年等於公職20年
另有人回應32職等領600K(60萬元),「難怪GG留得住人」,網友後悔考了公職,台積電做5年等於公職20年,但也有人認為重點要撐得住5年,只要能撐住,分紅屌打一堆人,還有網友拜託張爺爺不要離職、不要退休,繼續當台灣領頭羊,新竹、台中房價要噴了等,網友對台積電員工爽領分紅可說羨慕不已。
但還是有知情的網友不屑地說「這有什麼好開獎,不是早該知道的東西」。台積電主管強調,台積電規定不得將自己的薪資及分紅公開,洩密者將調查處分,相信貼文及自稱台積電員工者應非員工本人。

--------------------

上市公司高股息背後的意義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鴻海祭出高現金股息政策,宣布配發3.8元的現金股息,以及0.5元的股票股利,改寫鴻海發放現金股息的歷史新高紀錄。(圖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本報系資料照)
上市公司鴻海祭出高現金股息政策,宣布配發3.8元的現金股息,以及0.5元的股票股利,改寫鴻海發放現金股息的歷史新高紀錄。過去十年,鴻海雖然曾經在2005至07年之間配發5元左右的高股利,但是現金股息從未超過3元,現金股息與股票股利的比率大致維持在60%與40%之間;如今鴻海轉換股利政策,大幅調降股票股利的比重,轉成以現金股息為主,這個決定不只讓鴻海股價大漲,對於台灣股市的長期發展更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

與過去比較,長期以來偏好「除權」的台灣股市,已經在政府稅制改革以及投資人偏好的雙重影響下,轉向擁抱現金股息。從2000年之後,台灣股市雖然有不少中型的績優公司,長期配發3%至7%的股息,為長期投資者以及退休族群提供了穩定的財務報酬,但是大型的龍頭電子公司如鴻海、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以及金控公司等,則仍然維持高股票股利的傳統,如今連鴻海也轉向擁抱現金股息,台灣股市已經正式向「配股」的傳統告別了。

2014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創高,加總上市上櫃公司的稅後純益,總額高達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如果以2013年平均現金股息配發率66%來推估,今年上市上櫃公司總計將發出高達新台幣一兆兩千億元的現金股息。這個金額是金融海嘯之後景氣復甦期12、13年配發七千億元的170%,更遠遠超過金融海嘯前一年、07年上市公司獲利大增所創下的1.06兆元的水準。

根據本報報導,包括台積電、鴻海、台塑集團、富邦集團以及中華電信在內的五大龍頭集團,今年都採取高現金股利政策。台積電與世界先進、創意、精材四家集團公司,總共將要發出1,216億元的現金股息,鴻海集團十家公司則將發出737.47億元的現金股息,另外台塑集團發521.81億元、富邦集團發471.49億元、中華電信發出380億元的現金股息。

現金股息成為台股上市公司分配獲利的主流政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即將實施的兩稅合一扣抵減半。在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各級政府舉債上限升抵公債法上限的困難情況下,財政部長張盛和去年推動財政健全方案,總計年度加稅金額目標達641億元,除了備受爭議、趕跑專業經理人的45%個人綜合所得稅率之外,最重要的加稅來源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息。財政部去年的規劃,來自上市公司股息增稅的金額,超過新台幣400億元。

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與長期投資者,過去享受的兩稅合一扣抵額度,從今年開始減半。假設上市公獲利維持、股息發放金額不變的前提下,今年將多繳4百多億元的所得稅給政府。

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實施,逼出上市公司的高股息政策,產生了多重的效果。首先,從目前聲浪高漲的分配正義角度來看,政府每年從上市公司大股東、股市投資大戶的口袋中,多徵收新台幣4、500億元的所得稅,填補國庫空虛,提高福利支出,無疑是符合分配正義、政治正確的決定。

其次,為了因應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加稅政策,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採取提高股息的政策,大幅增發現金來讓大股東繳稅,儘量達到稅後所得與加稅前相近的效果,這會擴大政府的加稅效果。例如鴻海去年發1.8元的現金與1.2元的股票股利,合計3元,今年則大幅調高到4.3元,增幅高達43%,台積電也同樣從3元增加50%至4.5元。光是五大集團調高的股息,明年此時國稅局收到的所得稅額,增幅絕對超過原先預估的411億元,實際上稅收增加金額將會超過500億元。

另外,許多公司將過去積累的資本公積拿出來分配,也是受到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影響,既然放在公積上面必須繳稅45%給政府,不如拿出來配回給股東,讓股東自行決定如何運用。符合分配正義的加稅,卻將改變上市上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降低上市公司現金部位,減弱上市上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強度,長期的效應則值得仔細觀察。

還有一點值得重視,就是台灣的上市上櫃公司「成熟化」的強烈訊息。鴻海不只是股息大放送,觀察現金流量表上的營業現金流量,投資現金流也都出現去槓桿化的現象。鴻海作為台灣科技業的龍頭、全球電子代工廠的老大哥,在多年維持世界第一的寶座之後,顯然成長動能已經下降。不只是鴻海,台積電從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後,就幾乎再也不配股票股利。

上市公司不再膨脹股本,甚至藉著庫藏股的實施,或者現金減資的策略降低股本,這是QE浪潮下全球上市公司共同的策略,卻也傳達出巨量的資金無法創造新需求,大型上市公司不斷成熟化、去抗槓桿,市場與投資人老化,以及總體經濟告別成長年代的必然趨勢。


 

台灣11科技大老靠蘋果致富 郭台銘狠撈2900億賺很大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圖/記者李毓康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富比士》(Forbes)28日報導,過去12個月以來,蘋果股價飆漲52%,帶動蘋概股走揚,也讓台灣11位科技大老闆靠蘋果致富,其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是大賺了95億美元(約新台幣2903億元),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蘋果執行長庫克6月12日曾在推特發文,「台灣首家蘋果直營店將進駐台北101,有閒來坐!」再度掀起話題,也讓果粉引領期待。此外,無論iPhone所使用的相機鏡頭到MacBooks電源充電器等,許多蘋果產品的零組件皆在台灣製造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供應鏈的台廠大老闆也從中賺到很大一部分的財富,與地表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蘋果(Apple)緊緊相連,這些蘋概股與蘋果股價就像生命共同體一樣連動著,過去12個月以來,蘋果股價狂飆52%,帶動台灣供應商的財富也跟著水漲船高,暴漲好幾倍。
5位蘋果供應鏈台灣大老闆淨財產依序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95億美元(約新台幣2903億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83億元)、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和張洪本兄弟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22億元)、可成董事長洪水樹30億美元(約新台幣916億元)。
其餘6位分別是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27億美元(約新台幣825億元)與陳世卿22億美元(約新台幣672億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21億美元(約新台幣641億元)、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14億美元(約新台幣427億元)、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9.3億美元(約新台幣284億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8億美元(約新台幣85億元)。
▼台灣11科技大老靠蘋果致富排行榜。(表/記者紀佳妘製)

 

2017-06-30_163303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2021/09/23 17:13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4NJOi
比利時IMEC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比利時IMEC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掌握全球5500億美元半導體晶片產業技術知識前沿,英特爾、台積電、ASML都與IMEC有深度的技術合作關係,與中國華為、中芯同樣有往來,有半導體瑞士之稱。而今IMEC希望保有的中立性,在美中科技廝殺激烈以及地緣政治影響下,傳出IMEC與華為、中芯已沒有敏感技術上的合作,在上海的研發分部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國設備的影子。
自從晶片荒引爆之後,半導體供應鏈成為全球焦點,也是美中科技戰主戰場,24日即將在美國召開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傳出建構安全的半導體供應鏈就是會議焦點之一,目的在於圍堵中國竊取關鍵技術,然後威逼世界各國。
正當全球著墨於擴建半導體新廠,提高晶片產能,構築供應鏈自主化之際,《經濟學人》則指出了有半導體金頭腦的研發機構IMEC才是重中之重,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的IMEC匯聚了全球半導體研發最前沿,掌控全球55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技術知識,合作夥伴都是頂尖半導體廠商,包括英特爾、台積電、ASML等。
報導指出,IMEC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研發 (R&D) 中心之一,IMEC 的掌舵人 Luc Van den hove 自稱是「半導體的瑞士」。該機構光是研究計畫以及設計服務收入,在短短10年之間,成長1倍,2020年收入達 6.78 億歐元(約台幣220億元),年收入與福特基金會或美國癌症協會等慈善機構相當。
如今,隨著美國對中企的制裁,加上地緣政治引發的抗中浪潮,IMEC 與中國半導體公司合作幾乎停滯。報導稱,早前IMEC與華為、中芯的合作眾所周知,IMEC 約 3.6% 的員工是中國人,高於美國的1.5% ,上海也設有辦公室,現在則完全看不到任何中國設備。
IMRC直言,不會對個別合作夥伴關係發表評論,稱僅與中企有一些接觸,但排除敏感技術合作。IMEC執行長Van den hove 還強調,IMEC 與中國頂尖企業沒有「合作夥伴關係」 。
報導稱,由於中國工程師再也無法與 IMEC 託管的全球技術訊息進行交流,IMEC 對西方和中國技術領域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也無能為力,此意味著,IMEC想在地緣政治衝突日益升高之下,保持類似瑞士的中立性,恐怕難上加難。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u4NJOi

FireShot Capture 120 - 堵死中共?台積電研發背後的金頭腦 傳IMEC不再與中芯合作 - 自由財經 - ec.ltn.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