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3年前來台嚴重車禍 日人兒女到救命醫院感謝

高野喜代子的兒女(左1和左3)上週六到佑民醫院感謝,與謝文輝的女婿骨科醫師黃裕涵(左2)合照。(佑民醫院提供)

2017-03-13  12:41

〔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日本人高野喜代子33年前來台旅行,在南投縣國姓鄉發生嚴重車禍,送草屯佑民醫院急救,當時院長謝文輝及相關醫全力救治,高野傷癒,救命之恩記在心裡33年,其兒女趁來台旅遊,特地到佑民醫院致謝,並傳達高齡96歲母親至今健康,兄妹雖未見到謝文輝,仍再三請求代為表達謝意。

  • 高野喜代子的女兒用紙筆,傳達母親當年來開刀的情況。(佑民醫院提供)

    高野喜代子的女兒用紙筆,傳達母親當年來開刀的情況。(佑民醫院提供)

  • 謝文輝與29年前高野太太送給他的娃娃合照。(記者陳鳳麗攝)

    謝文輝與29年前高野太太送給他的娃娃合照。(記者陳鳳麗攝)

高野喜代子是在33年前到台灣,當時63歲的她帶員工來旅遊,搭乘的遊覽車在國姓鄉翻覆,她被救上來時,已中度昏迷,送到醫院後,外科醫師謝文輝以她一眼瞳孔放大,對側癱瘓症狀判定顱內出血,緊急開刀,救回一命。

高野老太太至今仍對謝文輝及團隊救命之恩銘記在心,29年前這對兒女曾專程致贈日本手工娃娃,並請團隊吃飯,33年後再度前來,在急診室與當年的護理師相見歡,而謝文輝雖不在,女婿骨科醫師黃裕涵剛好到醫院,也與這對兄妹合照。

謝文輝今天表示,當年決定到南投偏鄉開醫院,處理重症的決定是對的,能有患者記得33年,真的很溫暖。


釐清真相 當然是醫糾法的前提

推文到plurk
2015-06-11 06:00
◎ 黃達夫
不管立意多好,任何制度沒有謀定而後動,則後患無窮。健保制度就是一個最慘痛的經驗,健保20年的後患,不只是醫療體系崩潰,更深遠的影響是醫療價值觀混淆、醫學倫理淪喪、醫學教育與醫療品質的下滑。這個浩劫,可能須要40、60年的時間去重建。
這回醫糾法沒有通過,讓我鬆了一口氣。我之所以反對衛福部推動的醫糾法,不是因為補償基金來源有爭議,或是怕病人濫訴的問題,而是我深信任何事情的推動,如果沒有心,則不但無法達到其預期的目標,還可能製造更多難以收拾的後遺症。
台灣醫糾法立法的動機,是當有醫療不良事件發生時,要減少病醫雙方訴訟的折騰。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實踐,當有疏失發生的時候,鼓勵醫師親自向病人解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還要進一步說明他們要如何做,去避免重蹈覆轍。同時,他們鼓勵醫師道歉,自動為造成的傷害做出補償。這樣子做了十五年的結果,是訴訟案減少65%,賠償額減少36%。
在醫療過程中,病醫雙方都希望結果令人滿意,都不願意看到不良後果。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疏失無法完全避免。只是在醫療方面,產生不良後果時,在專業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病人處於弱勢,所以,還原真相的責任必然落在醫方,醫方就要秉持知識份子的道德良知,以及醫者應具備的謙遜態度,根據病歷的記載,一步步走過醫療的流程,同時諮詢所有相關的醫療人員。只要有心,絕大多數時候都能夠釐清真相,必要時進行解剖及諮詢專業更精深的專家,就可能找到因果關係。如果發現疏失就要誠實面對,即時補償,沒有疏失就應以誠懇的態度向病人或家屬說明,為他們解惑,讓他們釋懷,必要時請公正的第三者協助。
近日有國立醫學院領導階層在媒體發表高見,說醫糾法「是不應該以釐清真相為解決醫療糾紛的前提」。可是,他又說「他所處理過近千件醫療糾紛裏的每一件,病人或家屬的第一個也是最強烈的要求,都是了解真相給個交代。」我不得不問,否則病人要什麼?更何況對於醫界而言,真相尤其重要,因為知錯才能改,不找到問題的根源,醫療品質就無法改進。
接下來更令我心驚的是,他說「真相並不那麼容易找到,在許多時候,醫糾當事人不會全盤托出,面對想要盡可能保護他們解決問題的機制時,都不見得會毫不保留地說出全部真相,又怎麼可能期待在法庭上會說出真相呢!」
我不得不說,不誠實認錯、反省,又在法庭上做偽證,果真是台灣醫界的風氣嗎?那麼,台灣病人怎麼把生命託付給他們呢?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

醫療糾紛 應以醫院為被告

推文到plurk
2015-06-09 06:00
◎ 吳育政
近日來,社會大眾、醫界、法界為「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爭論不休。贊成者認為:此法通過有助於妥適處理醫療糾紛,保障病人就醫權益,在醫療事故中獲得適當補償。反對者認為:違反立法初衷,醫療糾紛會不減反增;不求真相,無法根本改善醫療糾紛的成因;為求補償,醫病關係會更加惡化。
事實上,這個法案不管怎麼改,醫病雙方永遠都是輸家。因為,台灣的醫療是醫院的經營者在掌控,應該是他們為醫療糾紛負責,而不是被僱用的醫師。
理由如下:首先,健保簽約及給付的對象是醫院,不是醫師。健保給付醫院醫療費,而醫院決定其中多少比例是醫師費。醫院拿走了大部份的醫療費,當然,醫療糾紛是醫院不能規避的風險。其次,有些醫院為了追求營利,不管本身條件的侷限,限制將病人轉院,收治沒有足夠醫療能力處理的病人。如此,發生醫療疏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再者,許多疏失是系統性的錯誤,不應由個人承擔,而且只有醫院有能力去改善。最後一點,如果醫院因為醫療糾紛被告怕了,就有可能會僱用好醫德、好醫術的醫師,而不是只想僱用讓醫院好賺錢的醫師。
當醫院成為被告,醫師成為證人時,醫療過程的真相才有可能被公開;醫療疏失才有可能被檢討,避免再次的不幸;病人及家屬才有可能信賴醫師,因為不論在醫院或上法院,醫師永遠在保護病人,就算是在做證時必須承認自己的犯錯。
因此,筆者主張此法案應重新研擬。除了醫師故意致病人死傷,要自行負責之外,醫療糾紛應以醫院為被告,必要時醫師出庭陳述事實作證為立法原則。至於醫院在判決後,若是認為遭受損害,醫師必須負責的話,雙方可以依企業規範自行解決。
當醫師誠實面對治療的併發症時,也請病人及家屬能夠瞭解醫療的極限及不確定性,不要濫訟,不要漫天喊價,這些行為會令醫師心寒。多點慈悲心,才會讓醫療在一次次的不幸後不斷的進步;多點同理心,才會讓醫師覺得為了救人,有時要上法庭也是值得的。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醫師)

-------------

醫療糾紛的結如何解?
By 作者: 周恬弘,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五月 22日, 2015

這個月中一位不幸經歷胎死腹中的黃姓婦女,由於質疑在其產檢過程中,婦產科陳志堯醫師診斷的不夠嚴謹,以及台北榮民總醫院對於其胎兒遺體的處理方式過度草率令她無法接受,遂偕同民意代表姚文智委員和謝維洲市民代表召開記者會,控訴醫師與醫院,使得此醫療糾紛浮出檯面。

以往,此類的醫療糾紛新聞一曝光,通常輿論都是同情病人一方的,醫師和醫院因此都會遭受極大的指責壓力,以及可能隨之而來的衛生主管機關的介入調查或關切,甚至被處罰。

過沒幾天,作家、網路意見領袖柳林瑋醫師在其臉書po出一則訊息「聽說北榮婦產科陳醫師辭職了。科科,再繼續告吧。鬼島島民,準備一起迎接沒有救命醫師的美好未來吧!」,使此事件產生大逆轉。

由於這幾年內、外、婦、兒、急診五大專科醫師招募不到新血,甚至流失的情形,導致所謂的「五大皆空」議題逐漸發酵,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年輕一輩醫師不願意走這五大專科,紛紛選擇責任較輕、風險較低的皮膚、眼科、耳鼻喉、醫美、牙科等所謂的「五官科」,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大科醫師處理的病情多半比較複雜,臨床責任較重,生活品質較差,但健保給付卻相對少。此外,五大科醫師面臨愈來愈頻繁的醫療糾紛風險,也是讓資深醫師萌生離意,使年輕醫師望之卻步的主要原因。

這兩年來報章雜誌報導過相當多醫護人才流失與短缺的議題,也都直指醫療工作條件、環境不佳和醫療糾紛壓力是主要的原因。使得民眾開始關心起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未來台灣重症病人將沒有醫師可醫的處境。

在這件醫療糾紛中,柳林瑋醫師的po文讓讀者將病人藉記者會控訴醫師醫療疏失與醫師離職的因果關係直接連結起來,經過媒體的大幅報導,遂引發捍衛醫師的民意聲浪,迫使姚文智委員和謝維洲代表公開對陳醫師道歉。當然,在網路社交工具很普遍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公開發言的機會,許多受過陳醫師診療的病人也在網路上,表達對他的醫療專業能力與熱誠的肯定與感謝,更堅定這次事件中民意很難得地站在支持醫師的一方。

不過,後來又有更正確的消息指出陳醫師在今年3月就向榮總提出離職申請,此發生於5月的醫糾事件和他的離職應該沒有直接關係。柳林瑋醫師也因此為自己在氣憤下,尚未釐清陳醫師辭職的時序就發文的動作做出道歉。

台灣的媒體和民意代表的密度大概是舉世罕見的多,由於媒體必須找新聞來報導,而民代必須做選民服務,因此醫療糾紛成為很理想的報導或服務題材。在國內醫療糾紛的處理中,病方經常會想要透過媒體或民代討回公道,或給醫方施壓,雖然最後不必然都會實際去做,但是每隔一陣子,我們還是不難看到媒體報導民代與病家召開記者會,指控醫師或醫院的醫療疏失。

我覺得這次發生的案例,應該會產生某種程度的作用,提醒民代在為病方召開醫療糾紛記者會之前,至少先徵詢一下專家的意見,並再多考量可能引發的社會成本與後果,不要太衝動行事。

醫療糾紛事件透過媒體公諸於世,對醫病雙方的殺傷力都很大,在這件案例上我們就看得很清楚。不僅陳醫師和榮總受到傷害,黃姓病人也遭受網友的指責。一般而言,被病方控訴的醫方,會遭遇聲譽與形象的損失,以及心理的巨大壓力;然而在此情況下,病方的心理應該也不會好過,不論如何,醫師和醫院總是曾經協助、照顧過自己或家人,有一份情意在。還有,若醫療糾紛公開化,病方也是會擔心社會大眾的眼光,以及可能因此與醫方關係的決裂,使得後續的醫病協商更難進行。

此外,在醫療糾紛當中,第三者其實也不好當,因為醫療事件通常相當複雜且資訊不足,一般的「公親」不容易了解全貌,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直接斷定誰是誰非,有時候反而是愈理愈亂。

醫療糾紛發生之後,要如何處理,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結果?剛好最近衛生福利部將「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以下簡稱為「醫糾法」)草案朝野共識版本送立法院,希望在這會期結束前三讀通過,完成立法。此版本的「醫糾法」是否能有助於醫療糾紛處理更上軌道?

目前「醫糾法」草案有幾個重點和目的:1.要求醫療機構設立醫療糾紛關懷小組,加強風險管理與醫糾處理能力;2.建立調解先行原則,希望能減少司法訴訟;3.衛福部辦理與受理醫糾初步鑑定,促進病人權益,迅速瞭解真相;4.成立醫療事故補償金制度,提供死亡及重大傷害者及時補償;5.建立醫療事件通報、調查與除錯機制,減少醫療事件與糾紛的發生。

其實可以看得出來衛福部用心良苦,希望透過「醫糾法」減緩醫療糾紛造成醫界和病人雙方的對立與衝擊,使醫療人員安心執業,避免損耗過多的社會資源,這是應該給予肯定的。我覺得只要能夠將醫療糾紛事件導入理性的處理常軌,避免非理性的動作,並且不會誘發不當求償,使社會承擔太大的成本,大家就應該努力看看。

目前醫勞盟對此「醫糾法」版本的主要疑慮在於醫療事故補償金財源相當大的比例須由醫界承擔,以及醫療事故補償將使許多隱性醫療糾紛浮出檯面,導致補償金支出快速增加。其實,醫療事故補償金的財源之前在立法院委員會審查時尚未取得共識,且補償金的制度與作業大多尚未訂出,因此醫勞盟的憂慮是自然的。不過,若照此法案有關「醫療事故」一詞的涵義,是指「醫療行為與病人發生死亡或重大傷害之結果,有因果關係或因果關係難以排除之情事」。因此補償的對象僅限於死亡或重大傷害,且無法排除醫療行為與結果有因果關係,補償金範圍已經有較明確的界定,不至於太過浮濫。

柳林瑋醫師則表示:「沒辦法降低醫療訴訟、沒辦法減少醫療糾紛、沒辦法讓醫師更專注在臨床工作上的醫糾法,就絕對不能讓他通過!」此版「醫糾法」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強制調解、事故補償制度來降低醫療糾紛走上訴訟,讓醫師減少上法院的心理與時間壓力,以專注於臨床工作。至於「醫糾法」能否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我比較不敢說,因為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很多,非單一因素。不過如果法案能促進以非責備、更客觀的方式來檢討醫療事故,找出可能的原因,並藉此做根本改善,相信對避免同類型事故的發生會有幫助。

因此,衛生福利部還希望立法院在這次制定「醫糾法」時,併同修改《醫療法》第82條之1,將醫事人員刑責加以明確化,以醫療人員「違反醫療常規」作為負擔「業務過失刑責」的前提。以改變現行絕大多數醫療糾紛都是以「刑事附帶民事」的方式提告,避免病方動不動對醫療人員提出刑事告訴的動作。

雖然我覺得此版「醫糾法」大方向是對的,但還是太複雜了點。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醫療糾紛處理方式,是當病方對醫療過程或結果有所質疑時,就先送鑑定,藉客觀專業的鑑定取得真相,化解疑慮,或做進一步求償、協商的依據或考慮。在醫療糾紛中,大多數的病家並不是真正要打擊或告醫方,而是想要知道事實真相。然而醫方在面臨可能的法律責任、自我形象保護的考量下,對於事實的說明多半會有所保留。就算醫方對事實沒有保留,在病方有質疑的情況下,也很難完全相信醫方所說的。因此真相最佳的釐清者,就是具有專業的第三者。我認為調解的功能不大,因為調解委員絕大多數並未具備專業審理能力。

醫療爭議事件能夠盡快取得鑑定,許多案件就不至於演變成醫療糾紛。鑑定的結果若是事件與醫療無關,那病方也應該釋懷、安心。若是醫療事故確為醫療行為疏失所造成,醫方應該給予病方應有的關懷與賠償,醫方可以透過保險、醫療社群互助,來籌措賠償基金,以分散風險;在協商過程中如果醫病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則可再透過調解或民事訴訟的途徑來處理。若醫療事故是因醫療過程中無法控制的因素(院內感染、無法避免的併發症發生機率)所致,那應該透過國家的補償機制去處理,由全民互助機制來扶持不幸的病人。用鑑定的原因來做案件分類,決定該做賠償或補償,設計不同的財源籌措機制,應該是最沒有爭議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應該針對醫療意外或事故營造一個不責難的檢討環境與制度,除非醫療人員故意,否則不應追究醫療人員的刑責,但對於受損害的病方採取適度的賠償或補償。如此,醫界才能夠放心對於每一件醫療事故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根本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預防方法,去確保病人的安全。也只有在這樣的文化與環境中,醫病之間才能維持坦誠和互信。

如果國內的「醫糾法」能夠朝這幾個大原則去尋求共識與制定,相信會更容易執行,有效降低醫療訴訟、減少醫療糾紛、減少防衛性醫療、更能讓醫師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在臨床工作上。最終,達到使醫病兩心安的境界。

---------------------------------

民眾贊成 醫師反對《醫糾法》爭議難解
By 廖珮妤,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衛福部近來力推延宕10年的《醫療糾紛法》草案,希望立法院本會期中能三讀通過。其中,正反意見最懸殊的醫療事故補償、風險分擔金,不少民眾相當贊成,認為可免於打訴訟的負擔。不過部分基層醫師則是持續反彈,擔心此法造成醫療人員負擔,也無助改善醫病關係。

台北榮總產婦事件,近日又引起《醫糾法》討論,目前網路串聯抵制該法的人數,已達3萬8000多人。「堅決反對衛福部版本《醫糾法》草案」活動發起人之一、萬芳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李紹榕表示,《醫糾法》本意是要協助醫師,如今卻完全偏向病方團體,不分青紅皂白的賠償,就是在預設醫師錯誤。

李紹榕認為,醫療事故風險分擔金雖是規定由醫院支付,但站在老闆的立場,用肚臍想也知道,費用一定是轉嫁到醫療人員身上,也許不是最直接的扣薪,而是來自研究費用、福利費用縮減等。

此外,李紹榕說,以近期北榮產婦的例子,病家遇到事件,並未循一般管道調解,而是直接訴諸立委、媒體,還求償2000萬元,這樣看來,即便《醫糾法》上路,病家也不會採用。

衛福部主秘石崇良表示,會持續利用各種管道和基層醫師溝通,《醫糾法》保障的是醫師、病人雙方權益,希望盡早平息事件,讓雙方對話,而不用經歷訴訟的折磨。

衛福部統計,去年法院審理550件醫療糾紛,其中8成以上病家告醫師刑事責任,平均一審就要耗時3年。石崇良說,過去資料顯示,醫療訴訟中有80%的醫師,最後都判定無過失,《醫糾法》想解決訴訟耗時的問題。

至於醫療風險分擔金,石崇良指出,這僅佔醫院營收的千分之1,以年收10億元的大醫院來說,只要負擔100萬元,整體影響不大。

民眾廖先生說,《醫糾法》有存在必要,因每個人都會生病,也可能遇上不可預知的醫療糾紛,相較醫師,民眾掌握的知識、資訊都很有限,希望有所保障。
-------------------------------
榮總死胎案》第一時間 保全病歷證據
By 陳瑄喻,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面對醫療糾紛,可以怎麼做?
榮總死胎案讓外界重視醫療糾紛問題,醫改團體及律師都建議,發生醫療糾紛後,若家屬對於醫院、醫師的處理方式有疑慮,應自行向醫院申請保留病歷,並由公正第三方來協調、調查。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北榮死胎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北榮院內關懷機制並未發揮,造成病患、醫師、院方三方均輸;她建議民眾,若認為自己遇到醫療疏失,應第一時間保全病歷證據,若有困難可向各衛生局求助,切勿急著尋找民代及媒體幫忙,反而愈弄愈糟。

前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絲漢德表示,遇到醫療糾紛,建議第一時間冷靜心情與院方坐下來溝通,了解醫療過程,尋求雙方共識。

絲漢德說,若協商破裂,建議可先尋求當地衛生局、或是地檢署申請保留證據,再進行醫療鑑定,釐清楚事件來龍去脈,若醫院在進行醫療過程中未能仔細說明相關醫療風險,自然院方也會有疏失。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蔡明忠表示,很多醫療糾紛都是因不可抗力而造成,並非醫師疏失,民眾要了解,每項醫療行為都有風險,沒人願意看見悲劇發生,但患者及家屬也應該跟醫師共同承擔風險,「只有神,才不會一點錯都不會出。」
------------------------------------------------------
烏龍資訊滿天飛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黃姓產婦(右)15日控訴北榮醫師陳志堯醫療疏失,導致她孩子胎死腹中。(姚志平攝)
一位37歲的高齡產婦日前在立委姚文智及台北市議員謝維洲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控訴台北榮總醫師在產檢時疏失,導致孩子胎死腹中,引發支持者與力挺醫師兩派網友論戰,遭指控陳姓醫師已向北榮請辭。

而一位柳姓醫師得知陳姓醫師請辭後,隨即在臉書批評姚文智和謝維洲「看看自己做的好事」、「再繼續告吧!鬼島鬼民,準備一起迎接沒有救命醫師的美好未來吧!」姚文智與謝維洲眼看「局勢不妙」,昨上午態度180度轉變,不僅鞠躬道歉,還願意擔任醫界志工。

沒想到北榮提出澄清,指陳姓醫師早在今年3月即已提出辭職,和此事件無關。真相大白後,柳姓醫師也道歉:「昨天晚上我收到訊息,提到他辭職了,因此轉發相關訊息,但前因後果尚未有完整對上,媒體報導之後,似乎有造成誤解,我要在此提出完整的說明以正視聽。當下因為非常氣憤,沒有詳細查證就轉貼相關訊息,應該要檢討,也要跟所有因此沒接收到完整訊息的朋友們道歉。」

此事件前因後果釐清後,該檢討的是民意代表為搏版面,不分青紅皂白烏龍爆料;旁觀者則是在資訊未完整掌握前,二話不說就轉貼網路訊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證明自己是瞎起鬨,烏龍指數不輸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因具言論免責權,見獵心喜下未經查證,且未請教專業人士,對高度專業醫療事件妄下結論,傷人傷己;至於網路資訊,真真假假,網友不查證,手指一按到處轉貼,唯恐天下不亂。
---------------------------------------------
房地產業者估:變更商業用地 開發利益1200億
By 黃天如,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台北市政府拋出士林再生計畫,並點名士林紙廠、新光紡織土地,欲透過都更與業者合作開發,但業者表示,市府從未派員與他們接觸,也沒聽過計畫內容,談合作言之過早。

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以士紙1萬2000坪住宅用地,開發現值約350億元,若變更為商業用地,即使須捐地3成,如容積率560%,開發價值將上看600億元。新紡1萬4000坪工業用地,現值約200億元,變更為商業用地,捐地4成,開發價值也將翻倍漲為600億。

士紙造紙的造紙工廠多年前便已移往桃園,目前士林的土地與建物,僅供行政辦公及物流使用,總公司成立子公司「陽光士林開發」,目標就是朝住宅用途開發。至於新光紡織舊廠房已全數拆除,未來打算分區開發為「汽車城」,重新打造新穎明亮的廠房,出租專供進口車維修保養。

士林造紙經理郭哲耀表示,對市府所謂的士林再生計畫聞所未聞,「竟從別人口中得知政府打算找我們合作,真的很汗顏!」

新光紡織副總趙國華也說,雖不知市府合作條件,但依現行法令,工業用地要變更為商業用地,就要捐地,且捐作公共設施的容積率無法回饋原地主,「若變更商業用地,就必須犧牲4至5成的土地面積,新紡寧可不變。」
----------------------------------------------------
長照保險費 上班族最高月繳540
By 廖珮妤,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長期照顧服務法》上周通過,民間團體連日質疑財源、人力不足。衛福部昨天表示,服務法只是確認體制的法源,接著將推全民強制納保的《長照保險法》,這才是體制中主要財源,依目前規畫,長保規模約為健保1/5,上班族每月繳交的保費從8、90元到最高540元,多數人會落在100多元區間,不過因為採收支連動,不排除逐年調整費率。

衛福部照護司長鄧素文表示,目前規畫的120億元,只是長照制度前期作業基金。在長照法2017年上路以前,每年仍會編列48億元,照顧失智、失能患者。未來照顧服務最主要的財源,會在長照保險法中訂定。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保費問題,社保司長曲同光表示,初步提案比照健保,採全民強制納保,雇主負擔6成、政府3成、民眾1成,規模大約是1000到1200億元。

社保司試算,若以目前上班族健保每月最高保費2700元來看,民眾月繳長保費用最高540元,最低則不到百元。

另外,長保未來也是採收支連動制,不排除逐年調整費率。目前看來失能人口占總人口3%左右,千億規模還足夠應付。

長照制度不只缺錢也缺人。長保法上路後,需求人力將有3萬多人的缺口。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說,為提升民眾投入,初步將推動服務員的分級、職涯晉升制度,也會和教育部研擬推出長照學程或實習機制,評估依服務對象狀況,有不同薪資加給。
-----------------------------------------
沉默隱性選民該發聲了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右)獲得提名擔任總統大選候選人,密集展開競選拜會行程。(林后駿攝)
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獲得提名擔任總統大選候選人,密集展開競選拜會行程,國民黨提名人選雖然難產,但2016年究竟會換誰當家已成為社會關切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民調公布,預告各種配對的支持比例是多少,加上網上鋪天蓋地的各種大數據分析,連算命、占星預言都出爐了!但台灣選舉經常讓人跌破眼鏡,沒到明年初開票結束,其實誰也拿不準結果。無意加入預言遊戲,只想就近日幾樁訊息,探索台灣究竟存不存在著所謂「沉默的隱性選民」,也就是絕緣於媒體(包括傳統與新媒體)之外的民意,而這群隱性的民意會不會在明年大選發揮力量?

我們的好奇,在於最近一家學術單位做的一項民調,其中一項調查數據挺有意思,問卷中詢問受訪者「贊不贊成將投票的年齡從20歲放寬到18歲?」調查的結果是非常贊成10.9%,還算贊成33.3%,合計贊成的有44.2%;不太贊成31.2%,非常不贊成15.9%,合計不贊成的有47.1%。換言之,不贊成降低投票年齡的比例,不僅超過贊成,而且非常不贊成與非常贊成的強烈態度對比差距竟然達5個百分點。

這項調查數據,與最近以來的媒體主流意見相違背。流行的觀點是,新世代的意見應該受到重視,因而將投票的年齡從20歲放寬到18歲,應該已是當下台灣社會共識,至少在主流媒體的論述中,基本上是找不到太多反對將投票年齡從20歲降到18歲的;但民意調查的數據結果卻顯示,原來更多的人是反對這種主張的,甚至反對降低投票年齡的意見,照比例看應該才算是主流意見才對。

有趣的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個明明是占多數的意見,竟然在媒體論述中幾近乎全面消失?如果說反對將投票年齡降低的人確實占多數,為什麼他們的聲音發不出來?甚至還聽任少數意見凌駕他們的多數意見?不諱言的說,如果不是調查數據透露了事實真相,許多人恐怕還是認定降低投票年齡,就是當下占多數的主流意見呢!

這種現象,很像是上世紀德國學者紐曼所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論。意旨在意見市場上原本占少數的意見,因為積極主動表達,反而造成那些原本占多數的意見選擇沉默,造成了少數意見逐漸凌駕多數意見,甚至被塑造成是主流民意的假象。許多社會中的偏激少數意見,有時能夠壓垮溫和多數的意見,正是源於這樣的因素。

台灣面對各項議題的真實主流民意,可不可能因為少數意見的強烈表達,而一路都選擇沉默以對呢?從上述的數據看來,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換言之,這意味台灣的民意板塊中,存在著為數不少的「隱性選民」,他們對那些活躍於各個平台的意見喧囂,很多時候是不以為然的,但或許是因為工作忙,或許害怕觸怒激進少數惹麻煩上身,因而多半選擇沉默以對,變成安靜的隱性選民,最終的結果就是,明明根本是少數意見,竟能理直氣壯的以主流意見自居。

更麻煩的是,主管政策的政府相關部門,竟然也選擇向這種偏激的少數意見看齊!自去年3月學運之後,成立新媒體小組也就罷了,還督促各單位將網路上的意見,引以為施政上的重要參考,甚至演成「婉君治國」的奇特現象,殊不知這些每天量產的意見,很多都是偏激的少數意見。如果決策者全要將這些意見都當回事,許多政策可能前後矛盾、左右失據,甚至違背法理,最後自失立場,政府功能大概也都要停擺。

隱性選民還是可能發揮關鍵作用,很多時候在意見市場上占有壟斷位置的偏激少數,經常會在選舉中遭到隱性選民教訓。遠的不說,最近英國大選的結果,事前包括民調、專家、網路等幾乎都沒猜準最後的結果,原因就在於誰都估不出隱性選民究竟占多少比例。台灣何嘗不是如此?

多數人忙於生活,對政治冷感,很容易受媒體觀點的操控。過去幾年台灣陷入統獨惡鬥,社會漸失理性,許多人雖不贊成媒體通行的觀點,卻選擇明哲保身。本報時論廣場日前刊登資深媒體人楊艾俐一篇專欄文章,題為「隱性支持者,2016站出來」,對此現象心所謂危,乃針對終日忙於工作或家庭,對政治冷感的中間選民,呼籲他們不能再聽任網軍主導台灣未來,應該站出來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緘默不語,甚至放棄投票,就等於把自己未來主宰權拱手讓人了!
-------------------------------------------------------
時論─台灣要介入南海仲裁案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大陸在南沙群島華陽礁、永署礁、赤瓜礁、南薰礁、渚碧礁、美濟礁及東門礁7個島礁進行填海造陸,除美濟礁駐有駐軍以及漁民之外,其餘均有駐防步兵班級以上之陸戰隊兵力。

在2014年開始進行填海造陸之前,中共在南海之駐軍的設施,基本上始自第一代高腳屋,其後逐漸改進至鋼筋水泥等固式建築加上補給平台,並不具備任何碼頭以及飛機跑道。在此之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均已擁有規模不一之飛機跑道以及碼頭。因此,中共目前填海造陸工程,應為其向來處理海洋權益爭議之一貫策略:首先採取相應作為,維持爭議,繼而升高爭議,確保利於中共之現狀改變。

南海島礁主權爭端始自20世紀初清朝與法屬安南間之爭議,而近年來南海爭議則源自於2009年4月間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LCS)提交外大陸架劃界的相關資料所引發;中國大陸自2010年起強調南海為中國核心利益,遂遭致以美國為首之區域外國家關切,以及不同程度介入。

目前永署礁、赤瓜礁以及渚碧礁有可能成為中共在南海之重要軍事基地,可進駐大型海空兵力,增強對南海控制能力;惟此一論點有其先天之缺陷,如同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ADIZ)一樣不切實際。第一,前進作戰基地(FOB)之建設耗資鉅大,維護困難,更遑論支持補給前進部署之海空兵力。該3島均在菲律賓、越南以及馬來西亞陸地1000公里之內,在美國攻陸巡弋飛彈範圍之內,承平時期維持軍事存在尚可,但在戰時則存活性堪慮。

我國與中共對南海主權及相關權益之聲索一致,又是在中共建政前即正式將南海U形線列入我國行政區域的政府,對於菲律賓政府提出之仲裁案,不宜置之不理;特別是菲律賓在今年3月應仲裁庭之要求,提出訴狀的補充說明中指出,包含我國目前實際管轄太平島均不符合國際海洋法公約121條島嶼之條件,因此亦不能擁有200浬專屬經濟海域。

針對此點,政府不只應公開表態,同時也應有所行動,包含邀請國際知名海洋法專家參訪太平島,或擴大目前國防部舉辦之「南海研習營」之規模,邀請東南亞或歐美相關科系研究生一起參與等,均是以和平方式增進瞭解,協助解決爭議,展現主權之作為,相較於中共積極填海造陸,引發更大爭議之作法,高下立判。(作者為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副祕書長)
-----------------------------
推廣媽祖文化 高中生自製英文導覽
By 林欣儀,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為推廣媽祖文化,僑泰高中應外科學生沈泊瑩與李佳瑾,花費1年時間考察中部地區媽祖廟,記錄媽祖遶境路徑與過程,編撰出英文版的導覽手冊,參加「全國高中職專題暨創意製作競賽」奪下冠軍。

提到製作這本「我愛台灣-我的大甲媽祖遶境保庇護照」構思緣起!沈泊瑩說,去年在規畫專題主題時,適逢媽祖出巡後,深覺媽祖文化是是最接近台灣民眾的信仰,可代表基層人民,開始蒐集相關資料。

為深入了解媽祖文化,2人還進行多次採訪、考察,沈泊瑩指出,手冊內容介紹媽祖故事、遶境歷史與香、筊、金紙、籤的用途,盼藉此讓外國人認識台灣宗教,內部並附贈平安符、壓轎金與祈安卡。

為了這本製作精美的書籍,2名學生走訪了大甲鎮瀾宮、彰化天后宮等8大媽祖廟,並親身體驗繞境過程,李佳瑾說,深切感受到台灣濃厚的人情味,相當感動。
------------------------------------
竹市三姓橋車站 明年3月通車
By 楊宗灝,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新竹市三姓橋台鐵車站預計明年3月底啟用,將成為在地大眾運輸轉運中心。(新竹市政府提供)
台鐵推動捷運化新建新竹市三姓橋車站預計明年3月底完工,啟用後不但將成為地區大眾運輸轉運中心,也能就近提供當地元培、玄奘、中華大學學子搭乘。

新竹市長林智堅18日視察三姓橋車站工程進度,了解目前工期稍稍落後,要求台鐵務必在今年底完工、明年3月底啟用。林智堅說,香山區居民殷切期盼三姓橋車站新建工程,也被視為在地發展重要指標建設。

三姓橋新建車站位於中華路、元培街口,工程2013年底動工,預計今年底完工。昨負責簡報的台鐵專案工程處指出,車站硬體完工後,還需經過消防安檢及地方政府核發使用執照,完成驗收作業後,可望明年3月底通車。

視察過程中,議員及地方里長提出未來汙水處理及機車停車改善問題,林智堅當下指示工務處及交通處與台鐵溝通協調,並降低施工造成居民生活困擾。

林智堅認為,台鐵新建三姓橋車站工程,運輸服務範圍涵蓋周邊樹下、牛埔、東香、香村、香山、大庄、美山等7個里,同時對鄰近元培、玄奘、中華大學學子來說,也能就近搭乘,啟用後將帶來大眾運輸加值效果。
-----------------------------------------------------------
縣長報報-山、海、湖 連成一竹縣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
一個傳統的北埔鄉南外社區,在一群不服輸村民組成社造團隊,配合農村再生計畫,以蝴蝶生態做為社區發展主軸下,造就讓人難以招架魅力的蝴蝶生態村。

位於新竹縣最昂貴地段、高鐵貫穿的竹北市中興社區,因在地有識之士的奔走、努力,保留過去許多寶貴的文化資產水圳、13伯公、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艾莉風災後10年,尖石鄉那羅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藉著輕旅行的舉辦建立自信,並透過接待家庭的建立,以美食、美景、香草芬芳及獨特原式幽默,邁向黃金香草部落。

這些美麗的家園都是縣政府交旅處主辦的社區規畫師駐地操作計畫,自101年開始啟動,至今已累積69個,並有218位社規師通過考驗,社區總體營造猶如等待茁壯的樹苗,每個人都是陽光、空氣、水,而在許多夥伴發揮創意、無私奉獻下,今年的社造將綻放一篇篇動人的故事、美麗的成果,縣府更將全面整合,打造出「1中心、2駐地工作站、4平台、5局6處、13好市集」的完整機制,共創樂活宜居的魅力新竹縣。

在邁向社造未來20年的起始點,我期待和鄉親共同推動共同議題、振興在地產業、挖掘在地人才,讓大家一起看到家鄉的改變,讓新竹縣未來4年跨域整合「山」、「海」、「湖」計畫,一起達成造福後代子孫幸福的世紀工程。
--------------------------------------------
基因研究突破 製嗎啡不用種罌粟
a.msn.com查看原始檔

© 由 AFP 提供
(法新社巴黎18日電) 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從基因改造的一種酵母菌,找到可用於製造嗎啡等麻醉劑的方法。不過科學家也擔心這項技術日後恐淪為毒梟的生財工具。

其他專家也同意這項說法,表示任何人只要擁有基本的釀造啤酒技術和設備,就可以利用這種酵母菌來製造嗎啡與可待因(codeine)等毒品。

這篇新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Nature Chemical Biology)的研究,和上月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的1篇研究,皆對透過生物工程培育的酵母菌來製造嗎啡等止痛藥物的關鍵步驟加以說明。

科學家試圖改造酵母菌基因,使其能夠製造成本較罌粟低廉、也較不易上癮的止痛藥。

在這份新研究,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學者為酵母菌植入甜菜的一種酵素基因,使酵素轉化為酪氨酸(tyrosine),再轉化為嗎啡的前體物質reticuline。酪氨酸為1種容易從糖導出的胺基酸。

研究團隊並未繼續製造這些藥物,不過從嗎啡的前體物質reticuline轉化為嗎啡或可待因的過程為已知知識,還不清楚的是從酪氨酸到reticuline的過程。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對製藥業可能是一大福音,卻也可能使自釀毒品加速實現。

研究共同作者杜柏(John Dueber)表示,即使不需10年或更久的時間,可能也要好多年,才能更可靠的製造出受到控制的物質。

不過杜柏說:「目前該思考的是因應這項研究領域的政策。這項領域研究進展地意外快速,現在就必須預先思考相關政策,以減少這項技術受到濫用的可能性。」(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世界最長天空廊橋啟用 漫步雲端超體驗-MOOK景點家 : 墨刻出版 華文最大旅遊資訊平台

文/MOOK景點家旅遊生活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世界最長天空廊橋雲陽雲端廊橋在4月26日於中國重慶正式啟用,位於一千公尺懸崖上,要讓遊客漫步雲端之上,欣賞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奇山怪石的經典喀斯特奇風貌。

世界最長天空廊橋啟用當天,邀請了模特兒穿著古裝走秀。(圖片來源/chinanews) --

雲陽雲端廊橋位於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海拔1010公尺懸崖上,懸挑長度26.7公尺,比起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天空玻璃橋更長了5公尺,成為世界最長的懸挑玻璃廊橋。雲端廊橋橋面、護欄皆使用全透明玻璃,步履其上,就像漫步於天際中,還能全面的無死角端看四周典型的喀斯特奇山怪石地貌,刺激震撼。

為保障遊客的導覽權益,每次開放三十人。(圖片來源/中新社) --
啟用當天邀請了跳傘選手進行表演。(圖片來源/新華社) --
雲陽雲端廊橋位於海拔1000多公尺高空上。(圖片來源/中新社) --

在結構方面,雲陽源端廊橋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天空玻璃橋結構相似,空橋底下沒有使用任何支撐架,整個廊橋僅懸挑部分鋼箱樑就使用了約500噸的鋼材,主體結構穩固可以承受100至200人的重量,並抵抗八級地震及14級強颱。不過,為了讓遊客有更好的遊覽體驗,目前只開放每次只開放三十人進行導覽,每次導覽時間為半小時左右,導覽票價目前暫定為60元人民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