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衛生棉條遭感染截肢 女模悲痛:又要失去左腿...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ohp2WN


如果月經來了卻沒有水可以沖洗經血⋯⋯你知道嗎,全球每三名女性就有⼀位沒法安全上廁所?
關鍵評論網關鍵評論網
2016年2月29日 上午 12:10 GMT
上廁所這件事,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日常生活中的⼀個例行公事,幾乎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廁所可用,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到目前為止,全球仍有大約3分之1的人沒有合格的公共廁所可用,更有近7分之1的人只能在露天上廁所,缺乏廁所除了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之外,也會因此帶來許多衛生相關的疾病,例如敗血症、痢疾以及營養不良等。

而健康之外,露天如廁對於許多女性來說,更是揮之不去的惡夢,不僅得忍受旁人的眼光,在前往野地露天上廁所的途中,更可能會遭遇野獸與男性的攻擊。

為了喚醒世界對於「廁所」這件事情的重視,聯合國在2013年將每年的11月19日訂為世界廁所日,並且計畫在2025年能夠完全消除世界人口沒有公共廁所的問題。

相關報導:印度女性每天清晨和傍晚的「解放之路」:走上75分鐘只求能安全上個廁所

Image
Photo Credit:國合會

廁所有多重要

相信很多人在法國或德國旅遊時,常常會面臨到⼀個窘境,就是路上很少看到公共廁所,為了上廁所,常常必須走⼀大段路,也因此有些男士乾脆就地解放,而這樣的場景對於某些國家來說不單單是便利性的問題,而是每天每刻都在發生的人道危機。

根據水資源組織WaterAid所做的⼀份關於全球廁所的報告指出,南蘇丹有93.3%的人沒有辦法使用乾淨的廁所,高居世界之冠,其次是尼日及多哥;而除了落後國家,廁所問題在許多已達中度發展甚至已開發國家中也極需改善,例如在德國及英國,找不到乾淨廁所的人口比例為0.8%,而先前被點名為新興國家之首金磚四國中的印度及中國,在廁所這件事情的進步上也趕不上經濟的成長,根據統計印度有高達7.7億人沒有私用廁所,而中國則有近3.3億人。

缺乏乾淨的廁所,所造成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不方便,更會對健康、兩性平權、教育及經濟發展等帶來負面影響。其中,健康問題首當其衝。

Image
Photo Credit:國合會

透過乾淨安全的廁所,可以將人體內所產生的穢物排放到下水道或是化糞池,但若缺乏這樣的設施,人體內排放出來的穢物很可能因為沒有受到妥善的處理,而傳染病菌並汙染水源,最直接的就是造成腹瀉問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兩個半小時就有⼀名兒童,因為缺乏廁所所導致的腹瀉問題不治死亡,每年因而死亡的5歲以下幼兒人數更高達31萬人,除了腹瀉之外,兒童更可能因此而導致營養不良,產婦跟新生兒則會因為環境汙染,而引發敗血症死亡。

缺乏廁所帶來的負⾯影響除了健康問題之外,它也是導致部分地區教育無法普及的原因之⼀,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低收入的國家當中,僅有46%的學校擁有廁所,許多學生(特別是女性)因為學校沒有廁所而輟學。

沒有廁所還會對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廁所的缺乏造成疾病更易孳生,使得許多原本醫療資源就已經匱乏的國家,情況更加吃緊,疾病的傳播亦會影響國家的生產力,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為無法取得乾淨的飲用水及衛生系統所帶來的損失,高達2,600億美元。

不過,大家或許很難想像,有沒有廁所與兩性平權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聯?增加廁所的設置,對女性賦權的推動又會有什麼樣的幫助?

Image
Photo Credit:Bachellier Christian

廁所與女性賦權

從許多實際案例中,其實不難看出,女性在面對缺乏廁所使用時所遭遇的困境。

清晨四點,⼀座位於印度首都德⾥50英⾥處的Kurmaali⼩鎮,淩晨的曙光伴隨⼀群婦女緩步前行,她們手拿水瓶,儀式般地進行早晚各⼀次、每次15分鐘的「如廁之旅」,只因為在該鎮300⼾人家中,只有30座私人廁所可供使用,而且沒有⼀戶配有汙水處理系統。

在非洲迦納的小學裡,⼀位12歲的小女孩迎來了她的初潮,學校裡雖有廁所,但沒有任何設施可供清洗和丟棄清潔品,小女孩拿著報紙不斷用力擦拭,卻怎樣也抹不去同學的嘲笑和滿腹的羞愧。

「全球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位沒有辦法安全上廁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在尋找廁所時,她們還必須面對疾病、羞辱與各種潛在暴力。」在發展中國家,缺乏完善廁所設施不僅帶來疾病風險,更有無數婦女在尋找如廁地點時面臨暴力威脅。

「去上廁所時絕對不可以落單或偏離路線」,⼀位38歲的印度婦人說,「若看到男人在附近出現,我們會吼叫驅離他們。」婦女在前往如廁地點途中遭遇男性襲擊或野生動物攻擊的消息時有所聞,口耳相傳的故事成為真實夢魘。

「如廁權」是⼀項全球共同面對的人權議題,在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分別以不同面向呈現,前者的討論包括廁所數量比例和性別友善設計等,後者則將問題帶回全球發展失衡的現場,聚焦開發中國家基礎公共衛生建設,以及深植於各地文化脈絡中的性別議題。

缺乏廁所不僅對婦女人身自由構成直接威脅,更多時候會加重社會對女性生理期汙名化的現象。「如果你的月經來了,卻沒有水可以沖洗經血、沒有地方丟棄衛⽣棉」,⼀位尼泊爾草根非政府組織工作者說道,「那生理期就是件會讓女性覺得難以啟齒的事情。」

有專家認為,在學校、工作地點甚至是私人住宅中廣置完善廁所與清潔設備,可以幫助青少年正面看待與瞭解女性生理期,減輕社會對「月經」的汙名化和各種禁忌,進而積極推動婦女賦權,由內而外翻轉性別不平等的情況。

Image
Photo Credit:國合會

廁所與SDGs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世界廁所日的致詞當中指出,近日通過的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彰顯了環境衛生在永續發展中發揮的核心作用。

在「永續發展目標」當中,與「廁所」最直接相關的是目標六「確保永續管理水資源及公共衛生」,當中的⼀項標的更清楚指出,到2030年,每個人都享有適當和公平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消除露天排便習慣,特別注意滿足婦女、女孩和弱勢者的需求。

此外,就如潘基文秘書長在致詞當中所言,「永續發展目標」具有統⼀性,因此各目標間互有關聯,意味著改善全球如廁環境,儘管從表面上看來,僅與目標六相關,但實際上,透過這個目標的達成,也能夠協助達到目標⼆「終止飢餓,確保食品安全、營養及永續農業」以及目標三「確保健康生活及促進不分年齡之福祉」中第2項標的「在西元2030年前,消除可預防的新生兒以及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

另外,透過廁所的設置,不僅讓許多地區的女性,不必長途跋涉到野地裡露天如廁,也可以因為廁所的普及,讓女學生持續接受教育,對於達成目標四「確保包容與公平之教育及終身學習」及目標五「達到性別平權、婦女及女童賦權」皆有正面助益。

國合會也在做

2012年10⽉下旬海地遭逢桑迪 (Sandy)颱風侵襲,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統計,Sandy颱風共計摧毀近7,000個房舍,⽽由於廁所、供水、淨水等水利設施遭到破壞,造成霍亂感染病例急劇擴散、增加,公共衛生狀況堪虞。國合會於是和世界展望會合作辦理「海地Sandy颶風霍亂緊急防治計畫」,援助項⽬包含設⽴飲水站、發放淨水物資、電解質補充液與其他醫療物資。

另外,配合臺灣政府在海地災後於當地援建新希望村,由國合會與紅⼗字會合作續建其供水系統,提供新希望村200⼾居民廁所、洗潔及飲用等日常民生⽤水,並支援村落內學校、衛⽣中心用水與鄰近50公頃農墾區的灌溉用水,使得居民的健康及農產⽣計獲得保障,過去每天得花上4至5小時步行提水的孩童,也能省下時間,重回學校上課。

ImageImage
ImageImage

 

母親節與月經「污名化」

2015-05-08 11:51

◎王鏡玲

熱鬧進行的全國各地媽祖進香潮,讓許多遭遇苦難痛苦考驗的信徒,找到心靈慰藉。但對於女性的生理特質、作為成為母親最有關連的月經,卻依然在現代社會被污名化。

台灣諸多傳統廟宇、傳統習俗、傳統行業,對於月經以禁忌的方式來將女性隔離,禁止經期女性進入廟宇參拜,貶抑和月經相關的生理現象,視為污穢,甚至禁止女性擔任直接接觸神明的任務,例如抬神轎、捧神像、扮家將和神偶…等等,一直到最近才稍有解禁。性別平權的現今社會,過去將月經視為禁忌、貶抑女性參與重大宗教活動的社會陋習,面對現代醫療知識的普遍化,以及女性生理用品供應便利的條件下,社會大眾有必要將月經在現代社會「去污名化」,還給她公道。

面對現代醫療知識的普遍化,以及女性生理用品供應便利的條件下,社會大眾有必要將月經在現代社會「去污名化」。(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過去由於衛生用品的簡陋,女性並無衛生棉和棉條等防漏的配備,加上清洗水源的不便,造成女性在經期期間,若有大動作的肢體勞動,可能導致經血外洩,清洗上的不方便。加上有些女性在經期中會有經痛、情緒較不穩定、較容易疲憊,因此過去禁止經期女性參與重大宗教、禮俗活動。在此,禁忌也包含了以禁止、隔離的方式,來讓經期女性得以有修養調理的機會。

但在月經生理用品供應無虞的現今社會,禁止女性在經期進入廟宇,或擔任廟宇和儀式要職的慣俗,應該廢除了。將女性異於男性的生理特色假神聖之名、貶抑為污穢,更是不合時宜。把經期、經血視為污穢的宗教與衛生考量,透過現代的生理常識,應還給女性基本的尊重。更何況經血是孕育生命、成為母親最關鍵的來源,豈容在現代社會繼續被污名化。生理期中的女性因為體力較差或情緒較不穩定,而需要較多的休息來調適,這是生物性的特質,也是現代社會所應採取的因應措施,例如生理假與廁所內增加清洗的設備等,而非剝奪女性參與的權利。

在月經生理用品供應無虞的現今社會,禁止女性在經期進入廟宇,或擔任廟宇和儀式要職的慣俗,應該廢除了。(資料照,記者張瑞楨攝)

慶祝母親節之際,放眼現今台灣傳統宗教活動蓬勃發展,女性投入的勞動力並不亞於男性,唯有打破父權社會對於女性身體的污名化,轉換原本以男性為主的慶典文化,讓女性參與各式宗教祭儀,台灣的傳統信仰才能真正進入性別平權的時代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