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測謊拿到的證據不一定是好證據?

先不管是否真的「測謊和離職二選一」,重點是,測謊真的有用嗎?法官真的會(或者能)採用測謊結果嗎?機器不會出錯嗎?人不會天生就容易緊張而失準嗎?測謊拿到的證據,法院裡可以採信到幾分?如果法院都採保留態度了,那市政府……
推文到plurk
作者:法律白話文| 2016-06-20 16:59

江鎬佑
沒有人喜歡人說謊,因為說謊給人背叛的感覺,所以就算是為了保護心愛的人的安全,讓他先行離開所說的善意的謊言,對於被欺騙的人,心裡還是會不好受的。

為了保護喬妹,說謊也是應該的啊。
而要判斷人有沒有說謊,測謊就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方式,也是綜藝節目上常見的梗!

明星總是沒整形,緋聞都是好朋友,女模食量都超大,男生都是電動宅。come on!來測謊看看啊!
最近這個手法的應用推陳出新,被運用在看市政府有沒有內鬼。
但是測謊得到的證據真的是好證據嗎?刑事訴訟實務上又是怎麼看待著些證據呢?
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誠實
「說謊」似乎是人類面對質疑或面對想掩蓋事物的天性,而犯罪嫌疑人更往往為了洗脫罪嫌,三不五時就說謊。奇怪的是,說謊這麼容易,為什麼人們還是普遍相信測謊報告呢?其實不外乎就是我們不相信犯罪嫌疑人們嘴巴講的,但是相信身體的反應。
這樣相信身體的反應其來有自,像是古代印度有一種測謊方式叫做「嚼米測謊法」,此測謊法源於古代印度人相信犯人在緊張的時候,唾液分布會變少,如果犯人說謊的話就沒辦法順利把吞進口中的乾米吐出,進而演變出這樣的測試方式。當然這方法因為太不科學了,所以自然被揚棄。但是人們會因為恐懼、緊張產生生理反應這件事無法否認,科學家陸續藉由呼吸、脈搏、生物電流等技術研發出測謊儀器,而這個方法在美國也被陸續用在犯罪偵查及軍警、工商業團的忠誠度判定,以及內部竊盜偵辦。
然而,因為測謊衍生對人權的侵害疑慮陸續遭到人民質疑,美國勞動部基於員工的工作權以及人權保障,在1988年制定了Employee Polygraph Protection Act,保障即將受企業僱用或已經僱用的人員可以享有免受測謊調查的權利。在台灣,測謊技術人員的培養以及技術實施關鍵時點,則源自於1986江南案時,調查局的翁文維探員看到FBI的測謊技術後,覺得此方法國內亦可採行,開始陸續使用儀器及培育人力。
測謊的步驟
測謊的實施大抵可以分為測前會談、實際測試、測後會談、圖形分析四個步驟進行:

測謊步驟圖。(製圖:作者)
而一個成功的測謊除了必須依造上述步驟進行外,也必須滿足「受測者知道可以拒絕測謊後仍同意配合」(不測謊就離職表示……)、「測謊人員經良好專業訓練也有相當經驗」、「測謊儀器品質良好且運作正常」、「受測人身心及意識狀態正常」(受測者如果具有易受詢問者暗示的影響人格、易焦慮者等,容易影響測驗結果)、「測謊環境良好並未受不當的外力干擾」以上要件, 才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測謊。然而,即使是依造步驟並且要件都滿足的測謊結果,到底有多少準確率呢?從99%、96%到85%都有人說過。
法官是怎麼看測謊鑑定報告的
因為測謊的結果並沒有辦法像一般科學檢驗有絕對的正確結果,所以法院在評價這樣的證據時就有不同看法,主要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種法院見解認為測謊已經被當今心理學及生理學專業領域認可,測謊的基礎理論也達到了「普遍接受標準」,所以如果形式上測謊鑑定已經符合測謊基本程式要件,就可以做為認定被告是否有罪的證據。至於那個測謊鑑定報告法官相信到什麼程度,在法官審酌完「受測者的人格特性」、「受測謊者對問題的理解度」、「測謊檢查的時間」等因素後,並且不違背經驗及論理法則下,得出測謊鑑定報告可以證明事實的程度。此外,法院也不可以把受測者否認犯罪時而呈現不實的情緒波動反應,做為有罪判決之唯一依據(92台上2282號判決及97台上6293號判決參酌)。

(電影《當地球停止轉動》預告片。如果是外星人,你還是乖乖讓他走好惹。P.S.這部電影真的超難看DER~)
第二種法院見解認為科學鑑識技術重在「再現性」,亦即一再檢驗而仍可獲得相同之結果,諸如指紋、血型、DNA之比對、毒品等之鑑驗,均可達到此項要求,而可以拿來在審判上用,但是測謊原則上沒有再現性,沒有辦法透過一再檢驗獲得相同的結果,因為受測對象的生理、心理及情緒等狀態在不同的時間不可能完全相同,跟剛剛所說的指紋比對、DNA比對或毒品鑑驗之情況差很多;即便透過再測法,但是因為人類有學習跟避險之本能,第二次施測可能因為學習或熟悉環境過程而導致生理反應之變化有所不同,所以即便實施再測法進行兩次以上之紀錄進行研判,與現今其他於審判上公認可得接受的科學鑑識技術相較,仍相差甚遠,所以還沒辦法拿來做為認定被告有無犯罪事實之基礎(94台上1725判決)。
第三種法院見解認為測謊結果沒有像一般科學試驗可獲得絕對正確之結果,所以沒辦法做為判決的關鍵依據,但是如果有其他客觀上可信賴的證據存在,測謊的鑑定報告可以做為補強其他證據的信賴度參考之用(100台上2557號判決、101台上1854號判決參酌)。換句話說,這個見解認為測謊的鑑定報告雖然不能拿來判斷被告有沒有犯罪,但是還是可以拿來輔助其他的證據,提升法官對其他證據的信賴度。
測謊機不是朴夏修,受測者也沒有皮諾丘
在韓劇《聽見你的聲音》裡面男主角有一個超威的能力,那就是X教授也有的讀心術,對!就是天啟超想要有的那個,如果天啟知道有一個韓國人這麼威,當初可能也不會翻幾百次白眼為難X教授,如果現實中的測謊有那麼威的功能,可以讓我們跟男主角一樣聽見每個人的聲音(這樣打官司超作弊的呀!),呈現出來的世界一定超美好。可惜現階段測謊人員跟測謊機都不是朴夏修。

哥討厭李鍾碩,只讓你露半張臉,哼!
而受測者更不可能像皮諾丘裡面的女主角一樣,一說謊就會有打嗝症狀~

哥喜歡朴信惠,所以可能露全臉。
所以對於這樣的證據使用上還是要小心。至於市府員工的「自願測謊」還是「自願被測謊」事件,可能就要等測謊的公務員提起司法救濟後,我們才能進一步窺探事實了。不過做為首都市長,對於人權的概念如此地貫徹兩岸一家親的見解,到底真的是因為久居醫院不諳人權,還是不在乎,就不知道了~
參考資料:
1.林雨蒼,[爆卦]在台灣,測謊報告會說謊
2.法操,台北陳律師,拒絕測謊的代價?
3.王彥喬,風傳媒,我的新聞報導竟引發柯市府「白色恐怖」風暴 測謊整肅作法令人毛骨悚然
4.石宜琳,測謊於刑事司法審判上之運用—兼論測謊於證據法上之評價,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
5.黃建銘,從醫學觀點論測謊報告知證據能力,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法律白話文 為什麼測謊拿到的證據不一定是好證據?

------------------------------------------

「人肉測謊機」藉細微表情戳破謊言
 
NOWnewsNOWnews – 2015年5月3日 下午4:37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前員警戴倫(Darren Stanton)被媒體封為「人肉測謊機」,日前他參加電視節目,傳授識破說謊之人的秘訣。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戴倫在節目上直接做實驗,他請女主持人將小球握在其中一隻手上,不讓他看到,再讓他猜看看球在哪一手。當戴倫問女主持人是否將球放在右手時,女主持人回答「是」,戴倫馬上回說,「我想你是把球放在左手。」女主持人連續試了兩次都被揭穿,大為吃驚。戴倫表示,他是因為留意到她左邊嘴角出現微微晃動,憑藉這細微的表情,戳破她的謊言。
「說謊者也不喜歡被問東問西。」戴倫表示,假如說謊者沒做好準備,就會鬼打牆,重複問話者的問題,或者結結巴巴吐出答案。還有說話者的呼吸快慢、眨眼次數增加一倍或兩倍,也可以猜到對方可能是在說謊。戴倫還特別提到,男性說謊時,鼻底特別容易顫動。
戴倫還指出,說謊者不敢直視他人雙眼的說法並不為真,因為人與人之間有3~5秒的眼神接觸是正常的,若是眼神接觸過長,對方不是愛上你,就是在說謊。

---

280_513a597269f227b5f7978f9fcfb21644  

「生不出小孩就離婚」 妻拒簽竟挨夫告   │即時新聞│20150504│蘋果日報
    m.appledaily.com.tw
    查看原始檔
2年內生不出小孩竟要無條件離婚?高雄蕭姓男4年前透過媒人介紹認識陳姓女子,並附聘金等共283萬元,於同年10月與陳女舉行婚宴,2人同居3個月後,蕭男竟要陳女簽下「2年內未生育則無條件離婚」契約,才願登記結婚,2人為此鬧翻分居。蕭男隨即以陳女跟網友搞曖昧為由,要她賠償結婚費用加精神慰撫金共483萬元。
但最高法案認定這份生不出小孩就離婚的婚前契約違反公序良俗,無效,且這份契約才是雙方結不成婚的主因,加上查無陳女與他人曖昧事證,因此今判決蕭男敗訴,陳女免賠定讞。 蕭男一開始先告陳女騙婚涉犯詐欺罪,指發現陳女在臉書上與網友互動親暱,並自稱「太太」,臉書的婚姻狀態還設為「單身」,電腦中並存有與其他男子親密合照,擺明騙婚騙財。但檢方調查後將陳女不起訴,蕭男因此轉向陳女求償483萬元。 陳女辯稱雖收了聘金200萬元及金飾等,但錢都用於支付結婚相關費用,且蕭男當初買給她的21萬元金飾及41萬元傢俱,都在蕭男住處,因此蕭男無權向她求償。 法院依據相關親友證詞,認定陳女並未拒絕與蕭男辦理結婚登記,是蕭男要求先簽協議再辦結婚登記,但因這份協議內容違反公序良俗,才導致雙方結不成婚,認為不可歸責陳女,因此判蕭男敗訴定讞。(丁牧群/高雄報導) 【更多精彩新聞,請看《蘋果陪審團》粉絲團】


《零距離科學》:謊言的本質---《零距離科學》:謊言的本質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tinyurl.com/y3wxz5lm
人類的謊言,不一定像其他生物般和生存與繁衍有關,而是與從人與人的關係開始,到建構整個人類社會的秩序有關。
文:馬學綸(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博士)
圖:香港電台
在生物界中,「說謊」,或許用「欺騙」這個詞語更為適合,是很常見的。生物界中的欺騙,都是與生存和繁衍有關,簡單來說,保護色和擬態也算是一種欺騙。例如,竹節蟲和枯葉蝶的外型演化成不起眼的枯枝和枯葉來欺騙捕獵者;花螳螂的外型則演化成和蘭花一樣來欺騙獵物;也有些昆蟲,如香港也常見到,屬於蛇頭蛾屬的皇蛾,除了以翅膀上的一對白色三角形扮成貓頭鷹的眼睛,更在前翅的尖端演化出很像蛇頭側面的圖案,用來嚇走捕獵者。
生物界中最著名的欺騙高手相信就是杜鵑鳥,杜鵑鳥欺騙的對像是蘆葦鶯,杜鵑鳥的蛋跟蘆葦鶯的非常相似,連蘆葦鶯媽媽也分不出來。杜鵑鳥媽媽會踢走蘆葦鶯巢裡其中一隻蛋,再換成自己的,蘆葦鶯媽媽繼續孵蛋,幼鳥孵出來後也照樣餵食。可是,杜鵑鳥幼鳥比蘆葦鶯的體型大很多,更可以長到比蘆葦鶯媽媽大十多倍,蘆葦鶯媽媽為了應付這「不速之客」,對自己的幼鳥的照顧自然減少。最後,杜鵑鳥媽媽以很低的成本就能繁衍後代,而這個欺騙行為也藉著基因傳承下去。
人類只是地球上其中一種生物,但「說謊」這回事在人類之間就複雜得多,也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重要因素。對人類來說,「說謊」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由一、兩歲的孩子會以假哭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入學後的孩子因害怕被罰而不敢向師長說實話,到成年人間的不忠、欺瞞、造假、陷害。你或許沒注意到的是,人類社會其實不能承受百份百的誠實。
傳說中的測謊機
如何分辨一個人有沒有說謊,一直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大課題。在約150年前,已有科學家嘗試製造測謊機,他們發現人類在說謊時,會有一些不自覺的生理反應,例如血壓升高,脈搏加快,流更多汗等,於是嘗試製造機器來量度一個人回答問題時這些生理反應的變化,製造了第一代的測謊機。之後一直有不少人嘗試提高測謊機的準確度,以用在商業、法庭、軍事等用途,可是準確度只有50%左右,所以現在我們也沒在法庭上見到測謊機。
Honesty_1
受試者Ruth 是一位牧師,她的生理反應十分平穩,專家認為要分辨她有沒有說謊會是一個挑戰。
現代研究人類說謊行為的科學家,有一套相對嚴謹的方法來分辨受試者有沒有說謊。首先,科學家要知道受試者在說真話和謊言時的生理反應,作為之後分辨受試者說話真假的指標。例如,受試者叫珍妮,科學家就會問:「你叫甚麼名字?」,受試者需要說一句真話一句謊言,即是如「我叫珍妮」和與之相對的「我叫瑪莉」。然後,就是會讓受試者緊張的問題,問題內容會因測試的目的不同而各異,例如,對一個曾因偷竊入獄的人可以問:「你曾經偷竊嗎?」之類。科學家會利用這些基礎數據,來分辨受試者回答其他問題時,有沒有說謊。
由於只靠受試者的生理反應來分辨真假的準確度太低,現代的科學家開始加入其他因素,如受試者回答問題時的身體語言、使用的字詞等,來提高準確度,如果能觀察到受試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就更準確了。到近幾年,這種綜合式的測謊方法已可把準確度提高到八成。不過,測試的準確度還是會因人而異,一個在職場上遊刃有餘的成年人,自然會比一個在自我價值中掙扎的年輕人,更能保持平穩的情緒,說謊時的生理反應改變也會較少。
Honesty_7
除了生理反應的變化,身體語言的變化也是近代研究人類說謊行為的重要一環。
謊言所需的心智
說謊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需要有一定心智能力的才能做到的行為。一個個體要說謊,就要有能力正確區分「你、我、他」,和各種因果關係。個體需要先有「自己」這個概念,然後就是明白「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不會知道。再來就是能預測「其他人」會對「自己」的言行做出甚麼反應,以此來決定「自己」應該說或做甚麼,來讓「其他人」給「自己」一些本來不會有的好處。最後,當然是判斷「自己」能否承擔後果,及有沒有足夠膽量去做「自己」也認為是「不對」的事情。
說謊的成功率很在乎「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的各種能力差異,還有究竟是一人行事或多人合謀。當孩子開始長大,從失敗中學習,對「其他人」的了解越來越多,想得到的也越來越多,說謊的成功率和想得到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同理,人的閱歷越多也越難被騙到。所以,大家會常在網絡上看到滿嘴食物的小孩或小狗,對著鏡頭說自己沒偷吃,也會看到衣冠楚楚的成年人,對著大眾表演各種語言藝術,而且永遠有人相信,並堅信自己不會被騙。
謊言的種類
同是謊言,各有前因,人類的謊言可以以動機來簡單分類。第一類,保護自己的謊言:如以吹噓來增加自信,不承認過失來避免責罰等;第二類,保護別人的謊言:如明明看到好朋友考試作弊,卻對老師說沒看到;明明是妹妹打破花瓶,卻告訴媽媽是自己打破等;第三類,為了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利益的謊言:如以真貨的價錢來賣假貨,以賺取更高利潤;第四類,傷害別人的謊言:如明明是自己偷竊,卻冤枉別人;參加選舉時,故意造謠來打擊對手等。
Honesty_6
受試者Ehiz是一位youtuber,他不自覺地習慣了以謊言來保護自己的形象。
當然,不是每個謊言也可以這樣分類,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同一個謊言也可以有不同反應。這類研究在華人社會比較少,相信是和社會價值觀有關。大家想想看,如果有人問他/她看上去像多少歲,你會說實話嗎?在客戶問他/她穿上你工作的店舖賣的衣服好不好看、上司問你和新的下屬合不合得來、老媽問你工作順不順利時,說實話是不是對「自己」最好?如果不是把事實百份百呈現是就是說謊,那麼,化妝、客套話等,究竟是禮貌還是欺騙?如果你知道朋友的另一半出軌,你會主動告訴他/她嗎?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對謊言零容忍不一定是好事。不過,在大是大非的黑白之間,無論是甚麼文化背景,良知也會與謊言對立。
人類的謊言,不一定像其他生物般和生存與繁衍有關,而是與從人與人的關係開始,到建構整個人類社會的秩序有關。文化和背景的差異可能會左右每個人對謊言的價值觀與反應,但筆者相信,有一種普世價值叫良知。
《零距離科學》集合世界各地有趣的科學紀錄片,網羅與大眾息息相關的科學資訊,啟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節目逢星期五晚9時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本集於9月20日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節目網站: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sciencewithyou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