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 你誤會了!
2022/11/03 05:30
◎ 魏思源
自由廣場》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 你誤會了!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UjrpfK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審查財政部及所屬單位一一二年度總預算案,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今年全國稅收實徵數有可能突破三兆元,創歷史新高,超出預算數金額達四千多億元。
有立委指出,不少國家都有「還稅於民」的作法。例如,新加坡曾發了台幣一五四億元,平均每人領到六六○○元,另外港澳韓也都有退稅,詢問政府是否有打算「還稅於民」?也有民眾表示看到媒體報導政府稅收年年超徵,質疑政府為何不退稅?此外,更有民間團體認為,這些政府多收的錢,等於不當得利、違法所得,是對人民財產的不當掠奪,因此應該「還稅於民」。
今年全國稅收實徵數有可能突破三兆元,創歷史新高。(REUTERS)
其實一般人都誤解了,台灣所謂的「稅收超徵」係指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之金額,主要呈現政府稅收短估現象與程度,這種稅收預測誤差每年都一定會有。因此所謂稅收「超徵」的真實意義,其實就是徵得的稅收比財政部原先預估值高罷了,並不表示有「財政盈餘」或國家有不當得利,更不是指超出「應該徵收」的稅而無謂的增稅,如果是這樣,當然要退稅,因為政府多徵收了不該徵的稅,等於A了那些納稅人。這時無論政府是否處於赤字預算、債務餘額還有多種,這種「超徵」是沒得商量、一定要全部退稅「還稅於民」。
反倒是政府對應該收的稅不收,以致近廿年來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只能在十二%到十三%徘徊,稅率之低幾乎已可說是全球排名最末,甚至危及財政健全,政治人物卻無視於此,跟著某些公民團體起舞,藉機倡言「還稅於民」來討好民眾,著實有欠妥適。因此,在台灣物價持續上升,助長了稅收超徵,亮麗數字的背後隱憂重重,為期許落實財政紀律,與其主張效仿其他國家還稅於民,不如將超出預期的稅收用來償還政府的舉債,矯正政府以往債留子孫的不負責任態度,紓解世代不正義問題,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
(作者任職資訊業,宜蘭縣民)自由廣場》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 你誤會了!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UjrpfK


A02A00_T_02_03

今年上半年我國各主要稅收占比  各國租稅負擔率概況  各國個人所得稅率比較  各國所得稅、營業稅占總稅收比重 所得稅好重 台稅負嚴重扭曲 - 財經要聞 - 工商時報
台灣人租稅負擔率全球最輕?財政部最新出爐的財政統計年報顯示,台灣租稅負擔率從1995年的17.5%一路降到2015年12.8%,但在看似大家租稅負擔輕的同時,合計個人綜所稅、企業營所稅的所得稅占總稅收比重不減反增,一路從25%提高至45%、今年上半年更高達51%。所得稅比重偏高,已造成台灣稅收嚴重失衡。
學者:應降個人綜所稅率
觀點-民粹操縱稅改 真相被遮蔽
表面上看,台灣租稅負擔率僅12.8%,幾乎已可說是全球第一低,連一向以低稅率著稱的新加坡,租稅負擔率2015年都還有13.7%、高於台灣。但台灣人真的沒有稅負壓力?答案恐怕正好相反。
根據財政部今年上半年的稅收統計,在1兆2,270億元總稅收,所得稅占稅收比重已高達51%台灣所得稅收所占比重在OECD國家中可說名列前茅,比美國占比47%還要高,即使是比起歐洲所謂社會福利國家,也不遑多讓。
除了所得稅占稅收比重高,其中個人綜合所得稅3,266億元、占了26.6%,更比營業稅占比(13%)高出一倍。業者指出,這顯示國人不僅沒有享受到低租稅負擔率的好處,繳交所得稅的壓力反而比其他國家都還高。
若再比較鄰近的出口貿易競爭主要對手韓國,韓國所得稅占總稅收比重僅29%,更被金融業者形容與台灣的51%是「天壤之別」,有業者指出,正因如此,台灣的高所得稅才嚇跑一堆產業發展所需的優質人才,不是人才出走,就是外籍人才不敢進來。
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孫克難指出,一般而言,所得1/3拿來繳稅算是適中,但若是一個人努力工作,卻有一半的所得要拿來繳稅,反而傷害真正的公平性,也會導致人才外流與資金流失;他認為,最符合「量能課稅」精神的是消費稅而非所得稅,特別是個人所得稅。
以營業稅而言,孫克難指出,若以平均稅率來看,OECD國家營業稅率平均在25%,但台灣只有5%。財政部內部對歐美、OECD等全球主要國家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台灣現行5%的營業稅率的確已是全球最低。
目前全世界除了香港免稅,任何一個課徵營業稅的國家,稅率都比台灣高,包括跟鄰近的亞洲國家相比,大陸17%、新加坡7%、日本8%(預定後年提高至10%)、韓國10%。至歐美包括許多OECD國家在內,稅率都在15%以上,例如德國19%、法國20%、冰島25.5%、丹麥25%、匈牙利27%。
孫克難指出,在不景氣時,提高營業稅反而較景氣的時候較不會影響到物價,因為在市場供需的法則下,廠商不見得會把營業稅提高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況且,目前大多數重要的民生物資用品,都已免徵營業稅,政府在作稅制調整時,實在應該拿出魄力。
所得稅好重 台稅負嚴重扭曲 - 財經要聞 - 工商時報 http://bit.ly/37flSPf


徵富人稅?台灣的所得稅率,累進最高稅率是40%,對比歐洲的福利國家,其實不高。而台灣企業的所得稅在25%,保留盈餘稅則是10%。這兩者間的差異,就是造成台灣很多大老闆沒有薪資所得,甚至可以享有排富的社會福利政策的奇怪現象。怎麼說呢?因為大老闆可以把錢放在公司,加上投資減免等優惠,所以很多開支就以公司名義來支出費用,達到避稅效果,例如高價轎車登記在公司名下等。所以,如果只是單純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對擁有公司的大老闆沒有太大影響,真正影響到的是高階經理人才,這些人在國際間年薪身價動輒幾千萬元,留在台灣服務如果稅率太高,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在台灣企業服務到意願。
財富跟所得的概念不同,所得是指一定時間內賺到的錢,是一種「流量」的概念,財富則是累積下來的錢,是一種「存量」的概念。換句話說,「錢」被賺到的時候,就依法要交稅了,所以再對累積下來的財富課稅,這是重複課稅,依法不合
自由開講》郭台銘的富人稅空想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842848


【民報】【藍圖】川普稅改來了,企業錢回美國的新時代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在白宮簽署念茲在茲的稅改法案,川普稅改可說是大減稅,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由35%降至20%過去美國企業滯留海外的利潤,企業不論是否匯回,都必須要一次性交8 ~ 15.5%的稅率,之後,就能自由把囤積海外的大量現金匯回美國,此後,美國改行「屬地制」徵稅原則,未來美企的海外利潤只需在利潤產生的國家繳稅
稅改之前,美國企業若要匯回海外獲利,可能必須繳交35%之多的企業稅,因而囤積大量資金在海外,光是5大科技公司蘋果、微軟、思科、甲骨文、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2017年底總計囤積5940億美元在海外,大製藥廠嬌生、美國默克、輝瑞,也囤積大量海外資金,總體來說,據信評機構穆迪統計,美國企業在海外總計有1.4兆美元資金,現在只需15.5%就打發,很明顯的,美國企業將有一股大匯回潮,預期10年內匯回款產生的稅收,將高達3390億美元,許多企業也在財測上預先準備這筆稅款,高盛表示將產生50億美元的一次性稅款支出。
過去蘋果執行長庫克不斷抱怨美國稅制讓他無法匯回海外資金,否則將遭扣35%高稅率,如今終於如願以償,市場預期蘋果將會將囤積海外的巨額資金全數匯回美國,其他美國企業也將如此,這一大筆鉅款,到底將如何運用?最有可能的是用來分發股息,以及買回股票,提升股東權益,蘋果早已經有相關計畫,如今海外資金匯回,計畫只會更為加速加大進行,其他企業狀況也相同。
估計美國企業海外匯回資金中,將有8750億美元用來買回股票預計將使得美股在2018年大漲70%上次美國祭出稅務特赦政策是在2004~2005年,當時股市就大漲了7成。這股熱錢對美國股市來說可真是一場超大及時雨,因為隨著美國股市持續上漲,企業買回股票的力道縮手,至2017年9月底的財務年度,僅買回5554億美元,幾乎回到2013年的低點,如今又添加一股買回資金生力軍,讓美國股票成為更受投資人青睞的投資標的。其效果馬上反應在美國股市上,各大指數全面翻揚。
美國企業資金大舉回流,對美國股票投資人或許是一大好消息,對全球就不見得,這麼龐大的資金流一口氣全倒灌回美國,首當其衝的是過去許多避稅天堂,勢必面臨存在價值的挑戰;其次是美國過去因為企業稅過高,造成企業安排「被購併」於外國企業,成為跨國企業後將總部設在低稅率國家,所謂「稅負倒置」的亂象,如今過高稅負造成的不正當誘因消失,專門安排跨國購併的相關金融產業鏈也將喪失生意,同時許多稅負倒置國如愛爾蘭,可能面臨美國企業不再需要稅負倒置後,將總部遷回美國的壓力。
全球主要經濟體也都將感受到資金抽離的影響力,美國市場與投資環境優於許多國家,稅負調降到20%後,連稅都還比較低,此外企業還可全額抵減購置新設備的費用,不僅美國企業要回流,連各國企業也躍躍欲試。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凱文‧哈瑟(Kevin Hassett)曾於2017年11月底時,說明川普稅改的著眼點在於,過去8年,美國企業利潤年增11%,但美國實質薪資卻沒有成長,川普政府認為其主因之一,是美國企業海外獲利為了避稅,不匯回國內投資,沒有投資,自然沒有就業與加薪。
有許多經濟學家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海外避稅已經幾十年,獲利與薪資脫鉤是近8年的狀況,此外,美國近年來處於充分就業,各行各業缺人極為嚴重,但是薪資還是不上漲,因為勞工缺乏經濟體所需要的技能,所以無法應徵缺人的較高薪工作,而由於缺人使得企業無法發揮最大營運效率企業總體生產力停滯不前,使得當前薪資已經達到勞工勞動價值的上限,所以再缺工也不會提高薪資挖角,這種狀況下,由於缺人,企業匯回大筆海外獲利也無法投資,只會將錢用在發股息與買回股票上
耶魯大學的調查似乎印證了後者的看法,僅14%企業考慮擴大投資,但14%也不是0,美國勞工仍然將得到企業投資增加的好處,只是沒有川普政府吹噓的那麼大。
對台灣來說,則恐怕要關心的不是美國勞工到底能不能加薪,而是資金大回流到美國,對台灣有何影響,台灣近年來直接外資投資一直不振,再加上美國的磁吸,會否雪上加霜?台灣企業有許多主要市場在美國,近年來許多台美之間的新創機會,團隊都曾考慮過是要在美國創業還是在台灣創業,通常主要考量都是美國企業稅太重,如今美國大減稅,台灣還可能連內資與新創團隊都流失到美國
台灣先前討論稅改,打算將企業稅由17%調升為20%,主張者認為「只差3%沒什麼」,還言之鑿鑿說企業投資不是只看稅,的確,投資不是只看稅,還要看市場環境、產業鏈、人才取得、發展潛力等等,但當美國企業稅也是20%時,美國市場環境、人才、發展潛力又遠遠優於台灣時,稅真的「沒什麼」嗎?當遠離第一線的高堂之上繼續紙上談兵,企業很快就會「用腳投票」。


營所稅調為20%,取消富人稅
tw.rd.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時報-各報要聞】全民稅改方案出爐!財政部昨(1)日公布稅改方案內容,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從17%調升至20%,搭配保留盈餘稅降至5%作為配套,以促進民間投資;綜合所得稅邊際稅率由45%調降至40%,取消最高一級的「富人稅」。
 且為減輕薪資所得者及中低所得者所得稅負擔,薪資所得扣除額由12.8萬提高至18萬元;標準扣除額從9萬提高至11萬元;身心障礙扣除額也由12.8萬元提高為18萬元。因薪扣及標扣都有逾八成申報戶受惠,堪稱是全民減稅大放送!
 9月送審 最快明年元旦上路
 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這次稅改有三大重點:包括減輕薪資所得者及中低所得者所得稅負擔、減輕中小型及新創企業稅負,及建立符合國際潮流且具競爭力的投資所得稅制。稅改修正草案昨陳報行政院審查後,完整方案最快9月底、10月初送進立院,若本會期順利通過,明年1月1日上路、後年申報時適用。
 根據稅改方案內容,為減輕薪資所得者及中低所得者所得稅負擔,薪資所得扣除額由12.8萬提高至18萬元,增5.2萬元、增幅41%,共542萬戶受惠;標準扣除額從9萬提高至11萬元,增2萬元、增幅22%,517萬戶受惠;身心障礙扣除額由12.8萬元提高為18萬元,增幅同薪扣,62萬戶受益。
 此外,為減輕中小型及新創企業的稅負,獨資合夥事業免徵營所稅,盈餘直接歸課綜所稅部分,因此保留盈餘稅由現行10%降到5%,同時將營所稅上調至20%。許虞哲表示,調整後與鄰近國家相比仍具競爭力。
 另為吸引外國優惠人才,調降綜所淨額超過1,000萬元部分適用45%稅率級距,綜所級距由6級修為5級,最高稅率降為40%,有助留才攬才及吸引投資。
 此次並廢除實施逾19年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採股利所得課稅新制。課稅方式分為甲、乙兩案,甲案為股利所得37%定率免稅,其餘63%併入綜所稅計算。內外資的稅負差異將從16.08%縮小至3.36%,估一年造成59億元稅損。
 乙案即「合併計稅」或「單一稅率分開計稅」二選一。前者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給予8.5%可抵減稅額,上限8萬元,較適用於一般小股民;後者為單一稅率26%,採分開計稅、合併申報。內外資的稅負差異將縮小至4%,預估一年造成69億元稅損。兩案將會搜集各界意見,召開座談會後,供行政院參考。
 外資股利所得扣繳率 升至21%
 為縮小內外資稅負差距,也將外資股利所得扣繳率,從現行20%調升至21%,並取消外資股東抵稅規定。內外資差距將由過去10幾趴大降為3~4%。(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劉懿慧/台北報導)


保留盈餘稅仍有5% 企業怒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財政部稅改方案出爐,對上調營所稅至20%,企業界看法持平,至於日前遭半導體教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轟為「反成長稅」的保留盈餘稅,財政部仍擬續徵5%,工商界多認為不合理。
張忠謀批反成長
張忠謀日前批評,保留盈餘稅是反成長稅,因公司保留盈餘,多用於未來的投資需求,持續投資才能把餅做大,課稅將影響企業尋找創新產品的機會。
台積電企業訊息處長孫又文補充,張忠謀並不為少繳稅,而是認為稅制要公平合理,當企業賺錢留下部分未分配盈餘,要再投資增加附加價值時卻被課稅,這是不合理的地方。
孫又文說,張忠謀認為企業多賺錢多繳稅,是天經地義,所以支持營所稅提高,但未分配盈餘課稅就是「反成長稅」,企業追求附加價值,也會帶動經濟成長,若未分配盈餘得課稅,將使投資減少。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也認為,保留盈餘稅的精神來自兩稅合一,現在營所稅已提高,應取消保留盈餘稅。
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指出,尚未針對新稅率進行精算,初步看來稅負應會增加。但周志宏說,未來還有持續併購的計劃,若想併購,手上資金要充裕,保留盈餘稅從10%降至5%仍有幫助。
至於營所稅從17%調回20%,一名工總理事表示,營所稅20%在全球為中等區間,儘管高於星、港,但還算可接受;保留盈餘能不課最好,但政府有其立場與考量,若一定要課的話,5%還可接受。
賴正鎰則認為,營所稅好不容易在馬政府時代降到17%,現又調回20%,會降低外資來台投資誘因。不願具名的企業界人士表示,營所稅調高到20%,政府很明顯是想從企業端來增加稅收,企業界也只能接受。


林淑芬批淨利百億大廠 稅收少還能退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1-02 21:53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亞科(3474)近來表現佳,2014年稅前淨利466億以上,不少投資人笑得開懷,華亞科似乎也能為政府帶來不少稅收。對此立委林淑芬卻在臉書質疑,一間淨利466億的科技公司,有效稅率居然是-13%。

林淑芬批評華亞科在台廠去年被桃園市環保局查獲排放鹼液,嚴重污染南崁溪,造成大量魚群死亡;但華亞科卻能獲利百億,除不用繳稅外,還可以退稅!故林淑芬質疑這些汙染台灣環境的大戶,為何能淨利百億,除了繳得稅除比上班族低外,甚至還能退稅。

對照國外稅收制度,林淑芬根據OECD統計表示,去年營業所得稅稅率如美國(35%)、英國(20%)、法國(34.43%)都遠高於台灣,連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也有23.4%與22%。

因此她提出我國的營所稅法定稅率太低了,99年度營所稅稅率從25%降到17%以來,每年財政部估算就損失1000億元左右的營所稅收,所以她今(2日)質詢財政部許虞哲部長時,要求財政部全面檢討營所稅稅率,透過稅制的重新分配達到公平正義。

針對林淑芬的臉書發文,底下有網友要林淑芬別忘了發表不自殺聲明,因為林淑芬都快變成「資進黨」的絆腳石了!有網友則擔憂林淑芬的人身安危說:「你真的不怕財團叫蔡英文殺了你?」不過有網友說造成營所稅稅率從25%降到17%是前國民黨政府種下的惡果。其中有網友也提出實質建議表示,政府要趕快增稅,敢快訂定法條,唯有如此,才是公平正義。更有網友提醒,不能只是齊頭式平等的調高營所稅,而要優先調高營收高的大企業和財團的稅收。

【華亞科淨利466億可以退稅,
連大建商興富發淨利百億了,
繳的營所稅率都比上班族還低】
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近幾年來的名目稅率與實質稅率差距甚大。
2014年稅前獲利百億以上,實質(有效)稅率最低的前十名企業,
平均營所稅稅率居然只有5.47%!
稅率最低的華亞科,有效稅率居然是-13%,
連繳稅都不用,還可以退稅!
不用繳稅,甚至可以退稅的華亞科,
卻在去年被桃園市環保局查獲排放鹼液,
嚴重污染南崁溪,造成大量魚群死亡。
2014年獲利百億以上,稅率最低的前十名企業,
汙染大戶台塑集團的華亞科,南亞科、南亞塑膠、台化就佔4家。
還有大建商興富發竟然繳稅率3.81%比上班族還低。
我國的營所稅法定稅率已經非常低。
99年度營所稅稅率從25%降到17%以來,
每年財政部估算損失1000億元左右的營所稅。
根據OECD的統計,
2016年營業所得稅稅率日本23.4%、韓國22%、
歐美國家如美國(35%)、英國(20%)、法國(34.43%)都遠高於台灣的營所稅稅率!
更不用說,因為租稅優惠而減掉的稅賦,
讓企業營所稅實質稅率在99年度掉到9.79%
從100年度起,平均也只有在11%左右。
我今天質詢財政部許虞哲部長,
部長也承認我國營所稅稅率過低。
我要求,
#財政部應該全面檢討我國的租稅優惠手段,
讓租稅優惠能夠實質鼓勵我國將發展的重點產業。
#也要重新檢討營所稅稅率,
透過稅制的重分配達到公平正義。

--------------------------------------------------------

營業稅 抓小放大

二十五%降為十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
2016-06-17 06:00

◎ 陳佑安
國內每月薪資收入三萬元以下者占四十%,四萬元以下者占六十%,這種薪資水平拿來過日子只夠勉強餬口,連養家都養不起。在國內勞工薪資未升高之下,一旦增加日常購物的營業稅,對中低階層生活的影響重大,連帶更會使國內消費市場之消費力下降,對內需經濟更發生連鎖性的壓縮作用。屆時政府全年營業稅收入若不增反降,林全內閣豈不是自己在給自己搞大紕漏?
尤有甚者,近日上市公司財報公布,各大公司去年度獲利豐碩,但營所稅稅率卻極低。以獲利王台積電為例,二○一五年度盈餘約為三五○六億,卻只需繳二六○億的營所稅稅率約僅七.四%。鴻海繳一八○億,稅率也僅九%,距離已給予大幅自二十五%降為十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仍然差距很大。而外資擁有八十%以上的台積電股票,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台積電大賺的盈餘本來應有一定比例要繳入國庫供全民所用,我們政府卻用租稅減免,把數百億直接奉送給外資股東!政府對各大上市櫃企業都這麼慷慨十億百億地減免租稅,合計恐有上千億租稅流失,卻回頭要課區區增加○.五%的營業稅,還要分品項課徵,這要增加多少繁瑣的課徵業務與費用?不是抓小放大嗎?
台灣租稅制度之混亂與不合理不公平,實在是罄竹難書。再舉一顯例,占勞動人口四十%比例的月薪三萬元以下之勞工所得稅跑不掉,他若生活費不夠用而兼差打工,還要繳二%的健保補充保費;但是軍公教領月退俸年收入七十五.八萬以下卻不需繳半毛錢的稅。林全院長是財稅教授出身,難道不清楚這些不合理的狀況嗎?政府為什麼不向肥鵝拔毛,卻總是把沒毛的瘦鵝拔到鮮血直流?
(作者為財經研究員)

-----------------------------------------

掀開悶經濟的鍋蓋

推文到plurk
2016-06-17 06:00

◎ 魏世昌
我贊成政府除了研擬調高遺贈稅率從現行十%提高到廿%以籌措長照財源外,再調高營業稅稅率以因應。因為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我國五%稅率在全球屬於偏低水準,例如歐洲各國的營業稅,平均介於十%至十五%,中國為十七%、韓國為十%、新加坡幾年前也調高稅率到七%;再者財政部自實施加值型營業稅二十多年來,都只有按營業稅法規定的五%最低稅率課徵。
如果營業稅率由五%調增至五.五%,雖每人每月約需增加五十元負擔,但比起國民黨主張的保險制,每個人每月要增加一百五十元,負擔較輕,同時國庫約可增加兩百六十億元稅收。
有在野黨立委表示,調高營業稅會造成物價上漲,使經濟弱勢者和低薪族減少消費,進而衝擊內需,影響經濟成長。然而這不才凸顯了政府應儘速立法提高基本工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嗎?因為唯有提高最低薪資,讓薪水的調升帶動國內消費,進而增加各業收益,也才有可能使台灣早日掀開悶經濟的鍋蓋,讓台灣經濟走出一條生路。
換句話說,今天影響民眾消費或不消費行為的主因,不是微調營業稅,而其實在於國人基本薪資太低,台灣仍有近九十萬人領取不到基本工資的報酬,這才是底層勞工的悲歌!政府與其在調不調營業稅上錙銖必較,不如提高勞工的基本工資吧!
(作者為工程師)

-----------------------------------------------------------

財政部欠稅特赦的真相是什麼?

推文到plurk
2015-07-08 12:04
◎王子文
兩年後全台欠稅逾50萬元、10年以上的大戶將要特赦免繳了,北市將有七成大戶,北高加起來就有325億元不討了!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台灣沒有跟國際租稅資訊交換,追稅困難!
近年來臺灣賦稅不公問題已成全民公敵,全國七成的稅收來自受薪階級,獨厚財團及外資的不當賦稅政策,已大幅縮減國家的產業發展;日前繼頂新黑心油之後,有立委踢爆味全近3年來營業額高達1300億,卻不用繳半毛錢,財政部長一開始還幫忙找理由,經立委質疑才追稅5千萬元。大財團追不到稅,小民被追稅追到死,現在欠稅大戶又要特赦,當臺灣的平民真有這麼倒楣嗎?
首先,特赦是總統權責,財政部長憑什麼特赦,難道他的權力相當於一國元首?憲法規定,納稅是人民的義務,也是對人民財產權的剝奪,稅務機關課稅不可不慎,如果這些稅是應該收的,怎麼可以說很難收就算了?如果這些稅是錯的,當初就不該發單課稅!曾雅妮23億稅案只還600萬就註銷,後來說欠稅人根本不是她,是因為曾茂昭財產查無可查,那麼曾雅妮的媽媽不就只是被勒索綁架的人民之一?

曾雅妮23億稅案只還600萬就註銷,後來說欠稅人根本不是她,是因為曾茂昭財產查無可查。(記者趙新天攝)
又假若這些數字是國稅局虛報稅額、灌水的,那豈不是政府先把人民汙名,財政部再以特赦之名為自己卸責的手段?黨國元老、前司法院院長黃少谷的兒子黃任中,稅務官司還沒打完,就把他的財產拍賣,還將他管收、病死獄中,官司還沒定讞的稅到底要不要收呢?而他的兒子黃若谷從小在國外讀書,國稅局拿一張40億的債權本票要課他遺產稅,而提供本票的簽據者花蓮縣縣長傅錕棋都說沒有這件事情,難道這又是仿效漢、明兩代追殺開國功臣的戲碼嗎?
臺灣稅單亂開,稅災氾濫,行政救濟制度失靈,績效獎金濫發,不知有多少績效獎金落入官員的口袋?到底事實的真相是什麼,一次特赦就把這些爛帳全數抹去,不但汙辱元首的特權,更汙辱人民!
每一筆稅收都是人民血汗,據統計目前臺灣以政府公布國債鐘加上中央與地方的長期債務、短期借款等,政府總負債已逾25兆元,換算平均每位國民背債107萬元,最近國人擔憂希臘病上身,而自財長上任後,一連串打房越打越高、稅改需晃一招,現在2年後欠稅大赦,欠稅金額的帳面數字更好看,但實際上國庫卻沒催討稅款進帳,國家財政無疑雪上加霜,更無租稅正義可言!站在人民立場,繳稅一點都不心甘情願,更希望監察院介入調查,給人民真相!
(教師)

張盛和愛說謊為哪樁?

2015-06-05 10:44

◎黃東亮

群我倫理促進會公布「2015台灣社會信任調查」,調查顯示,目前台灣民眾最不信任的人是政府官員。看看立法院財委會的質詢,立委曾巨威以近10年的遺贈稅資料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調降遺贈稅對稅收、貧富不均的影響,結果善於玩數字遊戲的張盛和卻還說「調降遺贈稅並未影響稅收」。還好曾巨威具有財稅專業,馬上拿出數據打臉張盛和,表示「除了王永慶去世的那年外,整體稅收少了40至50億元」。

過去柯P爸爸借錢給兒子買房卻被追稅,立委質詢張盛和是否選擇性辦案?張盛和在答覆質詢時強調自己,從沒接到過政治指示,查稅不會辦綠不辦藍,辦小不辦大。奇怪ㄟ,連勝文住豪宅,都沒有聽過要補稅?張盛和的話誰信啊!

立委曾巨威以近10年的遺贈稅資料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調降遺贈稅對稅收、貧富不均的影響,結果善於玩數字遊戲的張盛和卻還說「調降遺贈稅並未影響稅收」。(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張盛和甘冒說謊的風險,答覆立委,為的是「鞏固自己的官位」,還是有難言之隱?還有一次立委許添財質詢張盛和並爆料:「有一次為了執行,你本身還修改公文書,把延緩執行、確定執行的日期提早,先下手為強,我看到公文書,發出的公文竟然能夠用立可白把它塗掉,再改日期提早執行,世界上有這種稅務人員、稅務機關嗎?」

可是真實世界就有這樣的稅務人員、稅務機關,擔任稅官30多年的張盛和,大膽塗改公文,為的是績效獎金?還是「鞏固自己的官位」?離奇的是這樣的人物還是穩座高位,檢調都沒有主動偵查,難怪調查顯示台灣民眾最不信任的人是政府官員,一點都不假。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來台,對於台灣貧富差距比他想像中還要嚴重,他認為調降遺產稅是造成台灣房價高漲的主因,並建議遺產稅率應在50%至60%的水準,才足以催動財富重分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在與皮凱提對談時批評「遺產稅降為10%是錯誤的政策!」但是在皮凱提離台半年後,財政部依然沒有反省,罔顧貧富差距為人民造成的痛苦,還在玩數字遊戲,還在說謊耍詐?失去人民的信任,這個政府無法長久。

(服務業)

------------------

朱敬一專文:沒有基本倫理觀念 不夠格稱做會計師
www.storm.mg查看原始檔
台灣的遺贈稅率在2009年,由最高50%一口氣降到10%,外界批評甚多。當時主張降稅的蕭萬長、劉兆玄、邱正雄、李述德等人有一個辯詞:遺贈稅率降到這麼低,跟會計師、理財專員幫大富豪避稅、逃稅的處理成本差不多了,如此他們不再努力逃稅避稅,稅才課得到。

這是錯的。不論政府稅降至多低,哪怕是降到只有5%、1%,有錢人照樣想盡辦法逃避之。最丟臉的是:會計師主動想盡辦法幫富人鑽漏洞,即使50%降至10%,這區區10%的遺贈稅,也要逃。

去年此刻(5月27日),最高行政法院有一著名案例:某富豪在會計師協助下,以「信託贈與股票契約」的方式,規避已知但尚未執行的股利贈與稅,稅差經計算動輒上億,所幸最高行政法院法官聯席會議的決議統一見解予以駁回。但是事後,聽說還有會計師團體不滿,一再抗議。

事實上,過去幾年,也發生過捐古董字畫並浮報價格,或者捐公共設施保留地等以逃避課稅等,都是沒品的會計師想出來的招數。

我是台大會計系的合聘老師,我打從心底看不起那些想盡辦法替大富豪鑽漏洞、繞圈子,以逃避賦稅的會計師、律師。遺贈稅已經低到全世界最低,台灣財富不均已經惡劣到人民怨氣沖天,還要再幫大富豪拼命逃區區10%的稅?這樣的會計師、律師,通識教育都是失敗的。

每個法律、各種稅法都有其眉角、取巧的空間,但是所有財經事務規範的都應該是實質,而非形式。會計師、律師都該有對應的通識教育與倫理教育,都應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健保給付有漏洞,若是醫病聯手鑽漏洞,大家都會譴責。稅法當然也有漏洞,會計師若是處心積慮地為大富豪逃避已經微薄的稅賦,我真的很難不鄙視。

大學會計系,應該考慮加入一些倫理課程,免得訓練出一群「與大多數人民情感疏離」的人,名義上是會計師,實質上卻是財閥家臣或是家奴。別忘了,會計師CPA三個字的全稱是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其中public 這個字,代表社會大眾的共同信任。家臣家奴,根本沒有資格承擔public 這個字。

------------------

富二代滿街跑 學者籲提高遺贈稅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將會委託學者研究適合的贈與稅稅率。(陳柏州/大紀元)
2015-05-27 22:57:14
文章關鍵字:
遺贈稅 張盛和 房地合一 長照法
分享
【大紀元2015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藍悅真台灣台北報導)遺贈稅從50%降到10%的課稅,被外界詬病資金卻因此流入房地產,造成房價高漲、貧富不均的主因,張忠謀也曾公開說「調降遺贈稅是錯誤政策」,立委27日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要求調高贈與稅至30%,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會委託學者研究最適稅率。
立委吳秉叡表示,2000(民國89)年至2007(民國96)年,台灣前10%富有的人,擁有全台財富的比例,從54.3%增加為54.7%,增加0.4%,但2007年至2014(民國103)年,卻從54.7%急劇增長至62%,大增7.3%,財富分配急速惡化,最主要原因就是馬政府調降遺贈稅。

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兼經濟學系教授何志欽表示,經過相關的計算後,遺贈稅20%是一個適合的稅率,而房地合一稅率課20%,兩者的稅增加的稅收可做為長照的社會福利財源。

立委曾巨威表示,遺贈稅降低後整體稅收是減少新台幣40億到50億元,有一年是因為王永慶貢獻才增加,稅率降低也改變民眾行為,何時死不知道,但可以事先規劃贈與給小孩,所以贈與稅增加,遺產稅減少,很多人因稅率降低大膽作生前的財富分配,造成很多富二代整天開名車在外面跑。

遺贈稅與房地合一稅可做長照財源
目前長照服務法草案未來財源從何而來,朝野仍未達成共識,行政院提案設置5年90億元的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但在野黨立委認為應以加徵各10%的遺產稅及贈與稅、及加徵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0.5%,作為基金來源。

面對長照財源分擔比率的爭議,張盛和回應,加上長照險目前已有10大保險,我租稅負擔率僅12.6% ,稅收不足以支應,必須得調整現有支出結構,包括加強支付標準、收費費率、給付年限與基金效益提升等。

張盛和表示,依目前規劃長照保險由政府負擔三成六,每年大概支出新台幣300億元,萬一提高到四成,勢必要再找財源,這是全台民眾都要嚴肅面對的問題,長保法預計5年後生效,要預謀5年後財源。

他強調,政院提出的房地合一稅,是對未來增稅、對少數人課稅,「是很好的財源」,目前已取得藍綠共識,他有信心在這會期通過;而房地合一上路後,增加的稅收,可以透過編預算的方式,做為長照的財源。◇

------------------------------

資金回流炒房 租稅大赦火上澆油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4-12
記者鄭琪芳/特稿
馬政府的財經政策一向「重財團、輕小民」,例如大降富人的遺贈稅及企業的營所稅,但效果卻適得其反。遺贈稅調降雖吸引資金回台,卻投入炒房;營所稅調降無法促使企業加薪,反而造成所得分配惡化。如今,執政黨無力改善低薪及高房價問題,已令民怨鼎沸,竟還有藍委提案「租稅赦免」,無異於火上澆油。
回顧過去七年,馬政府上任不久,就以吸引資金、刺激經濟等為由,推出一連串的減稅政策,富人的遺贈稅一舉由五十%劇降至十%,企業的營所稅也由二十五%大降至十七%,但一般民眾的綜所稅卻只是小減一些,連減稅都有嚴重的差別待遇。
遺贈稅大降後,雖然吸引資金回台,但多數未進行實質投資,而是投入炒房、炒股,導致國內房價飆高,無殼族望屋興嘆,相對剝奪感愈來愈重。而且,部分台商「鯊魚」返鄉後,吃掉台灣優質的中小企業,並複製中國的經營手法,不僅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對國內產業也產生負面影響,頂新集團就是最明顯的案例。
當前台灣經濟的問題,並非缺乏資金,反而是游資過多,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紛紛投入炒房、圈地;加上企業賺錢不加薪,低薪問題嚴重。因此,當務之急應是引導資金進行實質投資,並讓企業將盈餘及減稅利益分配給員工。
嘉惠逃稅者 違反租稅公平
只是,藍委先是提出漏洞百出的「加薪四法」,近日又以「國人資金滯留不歸」等為由,提案「租稅赦免」,即使能夠吸引資金回流,還不是回來炒房、炒股,除了嘉惠逃稅的富人,違反租稅公平之外,對台灣有何助益?

-----------------------------

談稅務爭訟之裁判:行政法院不該是行政機關之法院

推文到plurk

2015-04-11 11:30
◎楊明、揚帆
日前國民黨立委呂學樟指出,行政法院法官因不懂稅法,害慘老百姓。因納稅義務人槓上國稅局的行政訴訟,法官往往都是採稅務機關的答辯狀當做判決,人民的勝訴率僅有6%,相當離譜,遭譏諷為「敗訴法院」。
其實,行政法院更早期設於司法院內,採書面審不開庭,駁回率逾九成以上,那時是叫「駁回法院」;後增設高等行政法院,一審時採開庭審理,惟人民勝訴率仍然不高。其原因除了立委所言其不懂稅法,更嚴重的是不懂會計,稅法可就法官個人法學素養,依個案臨時抱佛腳詳研法條、解釋法令仍能略知其半,惟會計則非其一時惡補所可得。例如有次販售發票案開庭,法官問其交易程序及入帳步驟,告以由入庫、驗收、交貨單、原始憑證、傳票、分錄、編表等,結果竟再問以「有那麼簡單嗎?」的極外行話,令在庭候審其他出庭人員傻眼。

日前國民黨立委呂學樟指出,行政法院法官因不懂稅法,害慘老百姓。(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另外行政法院法官的心態亦是一大問題,他們把自己視同公務員,與被告國稅局的行政機關等同代表國家、政府;原告商人是奸商,是蓄意逃漏稅者,所以他們為稅政、稅收把關,忘記自己是公正的第三者、中立的仲裁者,所以更有人譏行政法院是「行政機關的法院」。
說其外行,再舉一例:有一遺產稅案件,受命法官一再訊問原告被繼承人什麼病死的(意為重疾死前必無法親理財產),其實什麼病死不重要,死前生理狀況才是重點,然後一直要求代理人撤件,不然拖到最後敗訴且將繳交更多利息。代理人告知稅款已先繳,無衍生利息問題,結果法官問是否怕輸先繳?最後告以因生意人資金需週轉,完稅才能動用資產,勝訴退稅可也,其無言乃宣佈結束準備程序,訂定辯論日期。辯論日裁判長宣佈重回準備程序,最後為勝訴裁判,可見原受命法官的不專業與不用心。庭後和旁聽實習的法律系學生閒聊,感想是:原告、被告及裁判三方,裁判最為外行。
美國曾發生工程師先燒燬自有房屋等固定資產,讓欠稅無從執行,再開小飛機衝撞國稅機關,以此作為最劇烈的抗議。台灣如果再不重視賦稅人權,再沒有公正、專業客觀的最後申訴、仲裁管道,難保那一天不發生嚴重的抗議事件。
(會計師)


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

日本於提升消費稅稅率之際,地方商會自主宣導將小規模營業人納入加值稅課稅範圍。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日本消費稅(value-added tax加值稅,也就是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稅率,於今年10月1日,從原本的8%提升至10%。雖然僅是2個百分點的調整,卻經歷了2次延期,原本預計在2015年10月就提升到10%,卻整整拖了4年才正式上路。
我們要的是稅改,而非減稅──日本消費稅改革的啟示 | 陳國樑、伍大開 / 思財仰屋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stT2eP
如此冗長的拖延,其來有自。日本上次調高消費稅稅率是在2014年4月,也確實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該年GDP成長率較前一年下跌1.6個百分點(從2%到0.375%),且伴隨世界經濟成長趨緩及不確定性,更是讓日本的經濟雪上加霜。除此之外,2014年的稅率調漲還引發人民恐慌,造成增稅前民眾大量搶購的現象。雖然此舉創造了短期的消費榮景,然而在政策實施後隨即消逝,反而讓日本陷入更為低迷的氛圍,拖累經濟表現。在此前車之鑑下,安倍政權對於按既定時程調高消費稅躊躇難定,進而導致2次延期。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日本政府這次明顯有備而來,祭出完整配套措施,用意雖在於緩解調高稅率的衝擊,但也因此造就了「最複雜的稅改」。以小規模商家為例,一方面為拓展電子支付、減少人民對於現金交易的依賴,另一方面為擴大消費稅稅基,只要接受電子支付,就將提供最高5%的優惠稅率,等同抵銷了近2次的稅率調升。再者,許多種食品及飲料的稅率仍維持原稅率8%,減緩了民生必須支出的衝擊,但也造成了複雜的兩層稅率結構。
此外,面對日本人口結構與政府財政的現狀,本次稅率調升所新增的稅收主要將用於學前教育等育兒福利與削減政府赤字,有其正當性,因此批判聲浪不若前次稅率調升嚴重。
雖然本次稅率調升當下,市場也出現混亂現象,但2個月來,制度更替時的短暫紛擾情形已大幅下降,安倍政權應能安穩的度過這次增稅。
消費稅稅率調漲,是各國趨勢
近年來消費稅在整體稅制中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有迎頭趕上所得稅的趨勢。根據OECD於2018年出具的消費稅報告,自1970年以來,OECD國家平均加值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於2008年債信危機引爆後,許多國家皆調升消費稅率,用以支應逐漸增加的公共支出。
近年來OECD國家平均加值稅稅率。其稅率為一般稅率,也就是針對一般財貨所課徵之稅率。資料來源:OECD
稅率的上升也反映在加值稅稅收上。OECD各國平均加值稅稅收占總稅收比例,由1975年之8.8%躍升為2016年之20.2%。
1975年及2016年之加值稅占總稅收比例。資料來源:OECD
相較於所得稅在20世紀的大行其道,21世紀將會是消費稅的世紀。所得稅漸失丰采的原因很簡單:所得稅的課徵標的為所得,容易移轉至低稅率國家(例如百慕達或英屬維京群島等)以規避稅負。雖然OECD或EU等國際組織開始盯上這些「避稅天堂」,也提出諸多因應對策,但是否能成功防堵逃漏,仍有待檢驗。
相對而言,消費稅的課徵標的為財貨及勞務消費,移動性相當低,因此較不容易有上述移轉而發生逃漏的情形。舉個例子來說,機場免稅商店內的商品價格都不含消費稅,除了國外旅遊於出入境時少量消費外,鮮少有人會為了規避消費稅而專程出境到免稅店消費,畢竟光是機票都不划算了!
此外,全球性的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影響,也日益凸顯以消費為稅基的重要性。例如近日IMF對於日本經濟的研究報告指出,日本應謹慎評估人口結構變遷對於財政收支的影響,並建議日本政府應於2030年以前將消費稅稅率提高至15%、2050以前提升至20%。雖然以日本目前的情況來說,重啟調高消費稅的討論相當困難,但IMF對於日本政府的建議清楚說明,在面對人口結構變遷時,消費稅確實為一穩定且合適的稅收來源。
面對此一消費稅調漲的國際趨勢,很遺憾的,近年來我們只看到我國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減稅政策(印花稅、長照扣除額及貨物稅等)。政府租稅改革的重心在於如何降稅;舉凡大型的稅改皆與所得稅系統有關,消費稅系統方面,充其量就是特定財貨的減稅優惠(例如節能家電及機車)、非全面性的檢討。當然,減稅並非一定是壞事,但一味的減稅,而不思量如何補足未來的財政缺口,財政無法永續。
日本帶給我們的啟示
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稅率,雖有5%至10%區間的設計,但自1986年上路至今徵收率均為5%。以目前共計168個實施加值稅的國家來說,台灣的稅率「榮登」世界第二低(最低為安道爾侯國的4.5%)。借鑑日本的經驗,我們可以想想,是否應著手調整那「亙古不變」的營業稅稅率呢?
以2018年為例,營業稅稅收約4,154億元,假設所有營業人均納入加值體系,如果調漲0.5%,預期可帶來415億元左右的稅收,對於國家財政負擔必然能有相當的挹注。當然,調高營業稅稅率可能會帶來部分負面衝擊,包括物價水準提升及景氣衰退等,不過,日本這次消費稅改革的經驗值得借鏡;只要整體配套得宜(電子支付優惠等)、稅收支用有其正當性(育兒福利與削減赤字),社會未必不能接受。
如果外界對於提高稅率有疑慮,或可參考其他國家的作法,在一般稅率與零稅率之間,另針對民生必需品設一個縮減稅率(reduced rate),例如3%,使民生必需品之稅率不升反降,以降緩對於民生的衝擊。
歷年來學界一直有提高營業稅稅率的呼聲,可惜不受決策者所重視。做與不做,除了彰顯人民對於財政體系的期許,更是決策者的一念之間。台灣需要的是租稅改革(tax reform),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租稅減免(tax cut)!
除了稅率提高,擴大稅基也是近年來各國必然討論的稅改內容。我國營業稅課稅範圍比日本小;舉凡執行業務者提供之勞務(例如醫療美容、植牙、美齒等)皆非課稅對象。此外,小規模營業人、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以及統一發票使用門檻等,更是進一步對於消費稅稅基造成莫大的破壞。
最後,我們要指出的是:即使明知消費稅稅率加重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負面衝擊,在日本政府慮竭精殫的規劃以降低衝擊的努力下,終究完成了改革的工程。以此為鏡,檢討我國營業稅稅制,是不為、而非不能爾。
我們要的是稅改,而非減稅──日本消費稅改革的啟示 | 陳國樑、伍大開 / 思財仰屋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stT2eP

2019-12-28_1911532019-12-28_1911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