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將隱瞞前科開14年小黃 還獲頒優良駕駛 「內政部警政署刑案資訊系統」是法務部提供資料給刑事局,早期尚未電腦化 - https://goo.gl/knYub2

駕駛受訓時必修「乘客感受課」!日本公車舒適又方便的秘密 - http://goo.gl/8OuwyE

駕駛受訓時必修「乘客感受課」!日本公車舒適又方便的秘密
關鍵評論網關鍵評論網
2016年2月29日 上午 12:10 GMT
編按:本文是作者依據2005年在大台北地區搭乘公車的經驗而寫成,當時的公車不會廣播即將停靠的站名,「上車/下車付費」也是用跑馬燈或車內的標示燈提示,標示燈的位置還會隨車種及公車路線而改變,令人相當困擾。雖然這十一年間台灣的公車服務改變了很多,但第一次搭乘的人不知道該付多少車費、司機的服務態度不佳等情況還是時有耳聞,同時作者也介紹、比較了日本的公車服務機制,在2016年的今天,還是值得台灣參考。

比起鐵路,日本人更依賴公車

曾經到日本旅遊過的人,可能會對日本的捷運系統印象深刻,因為日本的鐵路捷運網非常方便。旅遊時,只要搭上電車就可以到大部分的景點。

不過現實中,日本有不少公車比電車發達的地區,只是很多觀光客從一開始就只考慮用鐵路移動,所以大家沒有特別去留意日本的公路交通。

舉例來說,在京都旅遊,只搭電車會比較不方便。雖然京都也有不少電車路線,不過去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這些重量級的觀光景點時,公車會比電車方便,而且很多情況下,搭公車比搭電車便宜,移動效率也比較好。

不過對觀光客而言,京都可能是例外狀態,因為觀光客對日本的鐵路交通的印象太深。

其實日本的地方都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大多還是以公車為主,鐵路在地方都市的意義是跨城市間的交通工具,城市內的主要移動工具還是公車。

有不少人覺得東京的鐵路網非常緻密,其實在東京23區內,還是有鐵路網沒有覆蓋到的區域,而且這些區域並不少,住在這些地方的人通勤通學就是靠公車。

在台灣,有些民眾可能不太喜歡搭公車。因為公車不準時,而且付費方式難懂又不太為消費者設想。有些公車是上車付費,有些是下車付費,有些是上下車都要付費;如果是用里程計費的路線,沒經驗的乘客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付多少錢。在以前有車掌的時代,還可以向車掌詢問車費,買票時車掌也會找零錢。不過公車改成一人服務後,詢問票價就變得很不方便。

過去有不少台灣司機的待客態度並不和善,這也會讓消費者卻步。就算知道了車費,如果身上的零錢不足,業者也不找零錢。這種經營思考模式完全是只求自己營業方便,然後犧牲消費大眾。

日本公車的付費機制

在日本,公車的服務方式清楚明確,平常不太搭公車的人如果突然有事要搭公車,基本上不會去煩惱搭車方式或車費的問題。

日本公車的車費主要分為「均一制」和「區間制」。

均一制:不論在哪裡上下車,車費都一樣。
區間制:車費會隨車站的區間距離變動,區間距離越長,車費就越高。
一般而言,大都市的公車大多是採均一制;郊區或是路線比較長的公車多半是採用區間制。

上車後何時付費?

日本的公車也有分上車付費和下車付費。日本的公車幾乎都有前後門,付費一律在前門。上車付費是由前門上車,後門下車;下車付費是由後門上車,前門下車。這一類公車靠站的時候,如果沒人下車的話,司機就只會開上車用的門而己。如果有人要下車的話,司機就會開兩個門,民眾只要從沒人下車的那個門上車即可,不太容易迷惘。

在日本的某些地方都市,公車可能只用前門上下車,這種公車多半是下車付費。如果是一上車就要付費的話,沒搭過車的民眾也不用擔心不知道車費,因為車費會寫在最明顯的地方,而且上車付費的公車多半是採「均一制」車費,費用只有一種。

Image
日本公車的收費箱。乘客上車時,第一眼就是看到收費箱上的車費標示。Photo credit: 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

區間制的計費方式——整理券

下車付費的公車,有「均一制」車費,也有「區間制」車費。「均一制」車費的公車會在付費的地方寫明車費,「區間制」車費的公車則會在門口設「整理券」發行機,整理券就是乘客的上車地點證明。民眾上車時,如果看到機器有發行整理券的話,就抽一張印有號碼的整理券,付費的時候,就把車費和整理券一起放入收費箱。

公車每過一個站,整理券發行機就會發行新號碼。如果兩站之間距離很近的話,兩站可能會共用同一個號碼。在起點站則不發行整理券。

在發行整理券的公車的前方,有個整理券號碼和車資的對照顯示器,公車每過一個站,顯示器上的車費數字就會變化。如果發行了新的整理券,新的整理券的車資也會顯示出來。

Image
「整理券」發行機。這台公車是前門上下車、下車付費。因為是下車付費,所以門口有個「整理券」發行機。Photo credit: 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

Image
整理券號碼和車資的對照顯示器。Photo credit: 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

以上面這張照片為例,在「青柳車庫前」下車的乘客,如果沒有整理券,就是付0號的880日元;如果整理券是1號,也是付880日元;如果是拿23號整理券,車資就是120日元;這張照片中最新的號碼是23號,23號可能就是在「青柳車庫前」的前一站上車的人的號碼,而在「青柳車庫前」上車的乘客可能會拿到24號整理券,公車從「青柳車庫前」出發後,顯示幕就會顯示24號的車資,其他號碼的車資則可能增加。

在沒有電子顯示幕的時代,日本的公車是用一頁一頁的紙製表格來明確告知乘客車費,司機只要按一下按鈕,機器就會換頁。

日本的公車上就能換零錢

在日本,用現金搭公車時,如果零錢不足,乘客可以在車上換零錢,然後再付費。

在以前有車掌的時代,日本的公車是由車掌售票,當然會找錢。到了1960年代,日本很多公車業者開始改成司機一人服務後,業者就在車上加裝換零錢的機器(兩替機)。

早期的兩替機的構造是一個金屬箱,金屬箱裡有幾根管子,這些管子就是放硬幣的「彈匣」,分別可以裝50、10、5元硬幣。業者會在這些管子裡加滿硬幣,金屬箱下方有三個按鈕(有些機種是三根拉桿),分別代表100元、50元、10元。

如果乘客要把100元換成面額比較小的錢,司機就會按100元按鈕,機器就會從50元的管子推出1枚硬幣、從10元的管子推出4枚硬幣、從5元的管子推出2枚硬幣,總共100元。這些零錢會掉到兩替機的下方的盒子裡。

如果乘客要換50元的話,司機就按50元的按鈕,機器就從10元的管子推出4枚硬幣、從5元的管子推出2枚硬幣;如果乘客要換10元的話,司機就按10元的按鈕,機器就從5元的管子推出2枚硬幣。

這種機器構造簡單,完全沒有用到高科技,對機械原理感興趣的小學生也可能設計得出來。有了這種機器,司機只要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幫乘客換好零錢,乘客完全不用多付車費,業者完全沒有佔消費者的便宜,而且日本是從1960年代就這麼做了。

現在日本的公車上的兩替機幾乎都是自動式,可以把1000元、500元、100元、50元換成小面額的零錢。如果是上車付費的話,零錢不足的民眾一上車可以先換好錢再付費;如果是下車付費的話,乘客通常是趁公車等紅綠燈時換零錢,如果找不到機會換零錢,就只有等下車時再換零錢付費。

Image
日本公車上的兩替機。Photo credit: 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

Image
日本公車上的兩替機。Photo credit: 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

日本的公車雖然有換零錢的服務,不過公車的車費多半是小額,所以大部分的兩替機不收10000和5000的大面額紙鈔。如果乘客身上只剩下這種大面額紙鈔,司機會用預備的現金幫乘客換錢。不過預備現金有限,所以對應也有限度,如果備用的現金用完,或是業者本身沒有準備現金的話,司機也可能廣播請其他乘客協助換錢。如果還是換不到零錢的話,司機可能會讓這名乘客事後到公車的營業處補繳車費。日本的公車不會強迫零錢不足的民眾多付錢。

公車的到站時間

一般人對公車的印象是容易受到道路交通狀況影響,很難預測公車到站的時間。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公車的凖點機率的確不如電車,不過日本公車站的時刻表還是相當有參考價值。日本的公車在設計時刻表已經考慮過各種狀況,所以只要沒有出大意外,公車的到站時間不會和時刻表相差太遠。如果交通特別順暢,公車提早到站的話,公車也會在車站暫時停留,一直到該站時刻表的時間到了之後才出發,所以只要民眾準時到車站,絕對不會錯過班車。另外,如果民眾只知道目的地的車站名稱、不清楚公車行經路線,也不用擔心搭過站,因為日本的公車會廣播預告下一站的名稱,這種廣播服務至少在1980年代就已經存在。

日本公車的駕駛

日本公車和計程車業者的營運目標是讓客人覺得安全、安心、舒適,司機也會給人和善、清潔、專業的印象。有些日本人可能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很多日本人沒有實際比較過日本和日本以外的國家的狀況。

日本的駕駛訓練和職業訓練都非常紮實,完全不馬虎。日本的職業駕訓除了有進階駕駛技術課程外,也有乘客觀點的教育,接受職業駕訓的人要實際體驗一般乘客搭車時的感受,也要體驗自己坐輪椅上車的感覺,當然也要學怎麼協助坐輪椅的人上車,所以日本的職業駕駛在開車時會考慮乘客的感覺。

在台灣,公車乘客如果要下車的話,大多會在公車到站前,先自行移動到車門附近。因為在民眾的觀念中,不先到門口表態,司機可能會認為沒人要下車。近幾年,台灣有些司機會要求乘客在公車停好後,再移動到車門附近,不過台灣的民眾多少還是會不放心。

在日本,公車業者希望要下車的民眾在車輛完全停妥後,才從座位起立,然後走到門口下車,而且車內有語音宣導,有時候司機也會自行廣播宣導,這個目的是為了確保乘客安全。這是日本的公車的基本常識,如果乘客不這麼做,司機反而會很困擾。日本是高齡社會,日本的老年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公車,老年人的行動不便,行駛中如果有狀況,很容易發生意外,由於公車內的意外會涉及業者的責任,所以日本的公車業者會非常小心。

我自己有一次在日本搭公車時,公車前面的車子突然發生狀況,公車司機為了回避危險,於是就緊急煞車。當時很多乘客都嚇到了,結果司機在煞車之後,馬上廣播向全車乘客道歉。我看到的現象並不是特例,因為我在日本各地搭公車時,都可以感受到司機在起步、停車時會注意道路狀況,而且隨時留意車內乘客安全。

當然,這種服務態度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在1980年代,很多日本人也覺得公車司機的工作態度惡劣,會催趕客人上下車。不過在2000年代,留意乘客安全幾乎已經變成業界的基本常識。也就是說,業者花了很多心思做職業教育,而且做得非常徹底,這個結果就是民眾能安心使用這種交通工具。

日本的大都市的鐵路交通雖然方便,而且電車的速度多半比汽車快,不過搭電車的缺點是無法欣賞街景。公車的路線就是一般生活道路,所以搭公車可以慢慢欣賞城市風光、觀察城市居民的生態,還可以記住這個城市的路,並且可以到鐵路到不了的地方探險。

由於日本的公車的搭乘方式易懂,而且還算準時,所以到日本旅遊的人其實可以嘗試用公車來移動,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

公共運輸市佔率僅16% 台人最習慣騎機車

    www.ettoday.net
    查看原始檔

▲交通部統計處今(1)日公布,超過七成的台灣人出門仍習慣使用私人機動運具。(圖/資料照片)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交通部完成103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103年公共運輸市佔率僅16%,但也已經連5年上升。觀察台灣民眾有超過7成外出仍習慣使用私人機動運具,其中以「機車」所占比率46.5﹪最高,其次為「自用小客車」占24.8﹪。

去年臺灣公共運輸市占率為16.0﹪,較102年之15.2﹪增加0.8個百分點。各縣市中,以臺北市佔比37.0﹪最高,基隆市32.4﹪次之,新北市31.1﹪位居第3,桃園縣則以14.1﹪居第4。去年載客量達32.0億人次,較98年26.6億人次增加20.2%。

而民眾外出並未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原因,主要以「開車(或騎車)較方便」占47.0﹪為首,其次為「距離車站(包括各種公共運輸車站)太遠」32.7﹪。其餘各項運具市占率,依序為「步行」占7.3﹪、「市區公車」占6.0﹪、「捷運」占4.8﹪、「自行車」占4.2﹪。

交通部統計處也指出,近6年民眾外出「休閒」使用公共運輸市占率達19.9%持續成長,較98年增加9.0個百分點。由於目前公共運輸市佔率僅16%,交通部也訂定,公共運輸市占率30%長期政策目標。
--------------------------

基隆公共運輸使用率 僅次北市

2015-03-25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公車運輸使用率三成三,僅次於台北市,基隆市沒有高鐵和捷運,多數依賴公車,交通旅遊處長李綱說,基隆市公車有近八成路線屬偏遠路線,為了多數偏遠地區民眾的通勤權益,基隆市公車定位為「社會福利」措施,虧錢也要經營,老人免費乘車的次數也不會限制。

李綱指出,根據交通部統計,公共運輸使用率以台北市三十八%最高,基隆三十三%次之,新北市二十八%、桃園十二%,其他各縣市都是個位數。台北市和新北市都有捷運或高鐵運輸系統,扣除高鐵捷運旅次,基隆人公車、客運使用率最高。

基隆市公車處這幾年自負盈虧,債務累積近十億元,比資產七億元還多,市議員視為基隆錢坑,民營化聲浪起。

公車處長陳新埤說,基隆市公車一天載客人數約六萬二千人至六萬五千人左右,但偏遠路線每年虧損兩億一千萬元,交通部理應補助一半即一億五百萬元,但交通部只僅補助一千九百萬元;此外,每年老人社福卡搭車人次有七百萬人次,市府補貼七元,其他公車處吸收,讓老人免費乘車;每年學生乘車人數有六百萬人次,學生票收九元,六元由公車處吸收,還有借錢汰換車輛,虧損一直累積。

公車處也曾考慮要限制老人社福卡每月乘車次數,比照雙北免費六十次,或是評估民營化的可行。李綱說,為偏遠民眾通勤權利,公車定位是「社會福利」,因此,虧錢也要經營,而且不會限制老人免費乘車的次數

解決機車問題 柯P:公共運輸市占率要提升到80%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希望能將台北市的公共運輸市占率,由目前的52%提升到80%。(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2015-03-19  21:30

〔本報訊〕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要解決台北市機車擁擠的問題,一味提高機車停車格的收費並不可行,必須發展公共運輸疏導通勤人口;他將在2年內調整公車路網,希望未來能將台北市的公共運輸市占率,由目前的52%提升到80%

德市長建議台北禁機車 以電動車取代

柯文哲今出席「永續城市對話峰會」,與德國杜賓根市長帕爾默(Boris Palmer)、桃園縣長鄭文燦、台中市長林佳龍,以及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對談。身為德國綠黨成員的帕爾默建議柯文哲,在台北推動禁止機車,用電動車取代,讓城市更乾淨而安靜。

柯文哲回應說,公共運輸是重要價值,以機車問題來說,若政府沒有提供良好的公共運輸,只是一味提高機車停車格的收費是不能解決的,一定要用疏導的政策,才能解決台北市的摩托車、塞車問題,終究還是回歸到發展公共運輸。

柯:40米以上道路都要有自行車道

柯文哲表示,台北市將推動公車按里程收費,並配合捷運路線調整公車路網,2年內可完成;自行車部分,40米以上的道路都要做自行車專用道,逐步再擴大到20米以上道路,Youbike站點將由現今的196站增至400站,車輛數由6406台增到1萬3000台。另外,柯還說要推動計程車智慧化、電子化、派遣化管理。

柯文哲強調,「共享」是核心價值,公共運輸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共享精神,盼未來能將北市公共運輸的市占率,由現今52%的提升到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