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成年禮 8人接力跑300公里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為部落而跑」,台東縣阿美族都蘭部落八名健兒花了四天半的時間,從基隆港接力跑了三百公里,昨天近中午回到都蘭部落,上百族人熱情淚眼相迎,看到孩子們勇敢完成屬於自己的成年禮,媽媽們忍不住紅了眼眶,大喊「愛你們!你們好棒!」
都蘭部落訂十五日舉辦豐年祭,這八位十七至廿歲的健兒為Pakalungay(青少年階級),近日將晉升為Kapah(青年階級),他們以雙腳跑出對家鄉的愛與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以此祝賀自己將晉升,也將承擔部落事務。
八人六日從基隆港出發,至少維持三人路跑,平均每天要前進八十公里,廿歲的文化大學學生吳元楷說,一開始就碰到蓮花颱風帶來的大雨,一個人平均一天要跑廿公里,有隊友一度想放棄,但大家還是互相加油打氣撐下去,還好大家都是體育相關科系的,還因為柏油路面熱到發燙,大家跑不下去,乾脆跑進路邊排水溝裡反而比較涼。
扣掉蘇花公路段無法路跑、改以車輛接駁,熱血青年們堅持到底,吳元楷說,基隆段、花蓮段都有很多砂石車,雖然危險,反而激起大家鬥志。
昨天上午十時卅分,在族人殷殷期盼中,八人平安順利的跑回家鄉,族人又驕傲又心疼,緊抱著孩子不放,媽媽黃蘭英說,過年後就沒看過在台北念書的兒子蘇志偉,才剛回來,下午又要上山與其他族人一起上山接受四天三夜的野外訓練,雖然不捨,但看見兒子突破自己、順利成長,只有滿滿的感動與感謝。
----------------------
百年嫁衫 重現阿美新娘房
2015年03月13日 04:10
莊哲權/台東報導
憶當年都蘭部落Ina高秀雪用父母親的婚飾,重現古早味的「阿美新娘房」。(莊哲權攝)
台東縣都蘭部落阿美族耆老高秀雪,保存近百年前母親結婚時的婚飾、衣物,還有父親「入贅」時,帶來的一只彩繪的木箱子及山刀等「嫁妝」,布置成全台少見的「阿美新娘房」,有著濃濃的阿美風情及思親之情。
Ina(阿美族語媽媽或阿姨)高秀雪打開特別打造的木門栓,還會發出「嘎嘎」的聲響,她說,古時候,父母親就是憑這個聲音,判斷屋內子女的動靜,踏進門檻,有張竹床,上面舖著月桃編的床墊,還有竹桌、竹杯、穿著阿美族新娘子的人形模特兒,及一只褪色的木箱子。
阿美族是母系社會,都是男生入贅到女方家,Ina說,她爸爸嫁過來時的「嫁妝」,就是這只木箱子,裡面裝的是衣物,另外還有一把山刀,是爸爸的爸爸傳承下來,必須掛在床頭,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至於人形模特兒身上穿的阿美族傳統新娘服,Ina說,這套衣服就是當年媽媽結婚時穿的,Ina今年64歲,家中排老五,所以這套衣服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她回憶,媽媽臨終前一晚,好像有預感到什麼,就叫她到床前,交給她這些衣物,叮囑她要好好保存,她說,每次看到這些媽媽的老寶貝,心中就有無限思念。
Ina在都蘭經營民宿,她傳承了母親的好手藝,刺繡、編織,各種手工藝樣樣都行,在東管處的經費補助下,重現百年前「阿美新娘房」,兼具文化傳承與觀光旅遊,可望成為都蘭新亮點。
------------------------
景點辦市集 自發創業不靠財團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readitlater.com/i/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6-15/656/b08a00_p_04_02/RS/w800.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readitlater.com/i/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6-15/656/b08a00_p_04_03/RS/w800.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readitlater.com/i/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6-15/656/b08a00_p_04_04/RS/w800.jpg)
作為東河鄉觀光亮點的都蘭部落,有高度的部落意識,近年憂心部落日益觀光化、部落人民的收益卻沒有呈現正成長。部落裡的中年階級「拉元簇」一直尋思讓部落人增加經濟收入,又能保有文化的均衡之道。
部落工作者答艾說:「引進財團所產生的就業機會,只會讓大家變貧困,那往往是最低階的工作。我們必須自發性的創業,讓大家不必再到外地流浪打工。」
鑒於部落同胞非常會製作手工藝品,也會烹煮獨特餐食,再加上東海岸的水往上流與加路蘭是旅人一定會停駐的地點。答艾、袁定豪便與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合作,在這兩個地方開辦賣在地物產、手工藝的部落市集。
袁定豪說:「我們將阿美族的元素如漂流木、茅草、石頭放在市集設計裡,之後還會和在地的學校合作,於市集開辦創作展,讓市集不只是賣東西也是展演的地方。
目前加路蘭一天平均有80輛遊覽車,部落人自己營運的市集,有效改善部落的經濟環境。
答艾說:「阿美族其實沒有做生意的傳統,我們習慣分享、不習慣買賣,但在這個時代,我們的觀念要改變,要把市集當作發展自我的方式之一。」同為拉元簇階級的答艾和袁定豪,都希望藉著目前部落市集成功的運作,能讓青年對故鄉有信心,留住人才也留住文化。(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