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賺最賠都是長庚! 10大賠錢醫院4家開業不到4年
健保署今天公布2020年國內家醫院財務報告。(本報製圖)
最賺最賠都是長庚! 10大賠錢醫院4家開業不到4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ai7yD
2022/07/27 11:07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健保署今天公布2020年國內227家醫院財務報告,當中196家醫療院所賺錢、但有31家醫院收支短絀。前十名賠錢醫院中有4家成立不到4年,且最賠錢的前2名是嘉義長庚醫院,以及由長庚醫院經營的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嘉義長庚醫院在當年賠錢最多,高達10.33億元最多,其次是土城醫院虧損5.63億元、亞東醫院2.89億元、輔大附醫2.74億元、敏盛綜合醫院1.87億元。當年前十大虧損的醫院中,有4家醫院在當年成立不到4年,包括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輔大附醫、台大癌醫和台大生醫。
前十大虧損醫院依序為長庚嘉義(10.33億元)、土城醫院(5.63億元)、亞東醫院(2.89億元)、輔大附醫(2.74億元)、敏盛綜合(1.87億元)、台大癌醫(1.34億元)、新樓麻豆醫院(1.20億元)、台大生醫(1.09億元)、長庚雲林(0.91億元)、東元法人(0.66億元)。最賺最賠都是長庚! 10大賠錢醫院4家開業不到4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ai7yD

2022-07-27_173734


photo.php (6)

長庚蟬聯最賺醫院 靠業外進補大賺78億
2020-07-11 00:12 聯合報 /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公布民國一○七年醫事服務機構財報,林口長庚醫院整體結餘七八點四一億元,蟬聯最賺錢醫院寶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庚蟬聯最賺醫院 靠業外進補大賺78億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OgYWHF
首見藥局領健保逾2億
衛福部健保署近日於官網公布民國一○七年醫事服務機構財報,林口長庚醫院醫療本業大虧近四億元,但靠著股利等非醫務結餘八十二點三二億元,整體結餘七八點四一億元,蟬聯最賺錢醫院寶座;健保署將公布財報門檻由四億元降為兩億元,基層診所、藥局首度入列,遠東聯合診所盈餘達七九○○萬元居冠。
過去健保署公布健保申報點數逾四億點的醫事機構財報,今年下修為兩億點,公開財務資料醫療機構從一五○家增至二一七家,分別是醫學中心十九家、區域醫院八十一家、地區醫院一一二家、診所四家及藥局一家。
醫療院所結餘包括健保給付申請和自費醫療項目等醫務本業結餘,非醫務結餘則是停車場、美食街、股息股利等收入,兩者相加為整體結餘。整體結餘最高的賺錢醫院前五名,依序為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台北榮總。
半數醫學中心醫療本業虧損
不少醫院的醫務結餘為負數,全台十九家醫學中心,醫務結餘負數者逾半,顯示醫療本業處於虧損狀態,必須靠停車場、美食街等非醫務結餘才讓財報不見赤字。最賺錢和最賠錢的醫院皆為長庚體系,虧損最多醫院為嘉義長庚,虧損多達七點一三億元。
不過,林口長庚醫務結餘為負數,即靠著非醫務結餘才位居全國第一名賺錢醫院。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主任蘇輝成表示,長庚體系的非醫務收入主要來自股利,林口長庚一○七年醫務結餘虧損三點九一億元,主要是購買質子治療等設備費用攤提、配合政府降低輕症患者門診量、員工定期調薪等,投入研究與社會服務經費也占整體收入百分之八。
這份財報中有四間診所與一間藥局上榜,遠東聯合診所整體結餘居冠,其次為斗六慈濟診所的六千萬元、書田診所的一千九百萬元、安慎診所六百萬元。遠東聯合診所名醫雲集,除了亞東醫院現役醫師,還有許多台大退休醫師,且診所部分負擔又低。
唯一上榜的政昇藥局以藥師送藥到宅為最大特色,向健保署申請調劑費和藥費多達二點二億元,但年度醫務結餘為負值、整體結餘為零元。對於為何結餘為零元,政昇藥局不願回應。
長庚蟬聯最賺醫院 靠業外進補大賺78億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2OgYWHF


全國最賠錢醫院是它 一年慘賠5.22億元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30日, 2019
全國最賠錢醫院是它 一年慘賠5.22億元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1QpTWw
2019-01-30 11:20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許多人以為開醫院應該很賺錢,不過,健保署分析醫院財報,結果發現,106年醫院賠錢王為嘉義長庚,由於是長庚體系中最晚成立的醫院,加上成立後始終賠錢,因此,拿不到集團股利,加上醫療本業也賠錢,整體結餘後大賠5.22億元。
根據健保署最新醫院財報報告,106年前五大賠錢醫院分別為嘉義長庚(-5.22億元)、敏盛醫院(-2.01億元)、義大癌治療醫院(-1.21億元)、麻豆新樓醫院(-0.9億元)、怡仁醫院(-0.63億元)。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每家醫院的情況不一樣,對於有些醫院屬於自有地,不用支付租金,有些醫院光是地租費用就相當驚人,很難論斷這些賠錢醫院到底是哪理出問題。
長庚醫療體系行政中心副主任蘇輝成指出,嘉義長庚是該體系中最晚成立的醫院,成立後一直沒有賺錢,依照體系內規,在分配股利股息上,相當吃虧,財報上就比較難看。
此外,嘉義長庚屬於區域醫院,在健保給付與醫學中心不同,但該院仍提供醫學中心品質的服務,也投入相當的教學研究費用,因此,長久以來,面臨經營上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醫療本業收入上,許多醫院的美食街、停車場一直以來被視為金機母,許多餐飲集團競相搶標大型醫院美食廣場,林口長庚為例,106年租金及權利所得加起來就高達1.5億元。


陳世雄認為,藥價差會影響病人醫療品質,醫院不要以藥品為主要營利,醫生才能更精確開藥給病人。(記者胡志愷攝) https://is.gd/9hElBW
(陳世雄為前西藥商公會理事長,曾任職日商武田製藥,現為全國商業總會理事) https://is.gd/9hElBW
根據健保署的資料,全民健保每年的藥價差已經超過600億,一年健保的藥價支出是1700億,其中有600多億是藥價差,不是用在藥裡面,而是利益被一些醫院經營者拿去,這樣的1個公共財的支出,到底合不合理?
我們現在的健保制度,說每一個藥要進入健保署的健保用藥,它都要給你核定一個價格,假設這個藥1顆是10塊錢,那健保局就會公告出來,用這1顆藥是10塊錢,那任何的一家醫院,包括台大也好,或著是小到診所,去用到這個藥,都可以向健保局申請10塊錢,但是台大醫院或著任何診所,是直接跟廠商買,他不可能用10塊錢跟藥廠買,醫院會運用他們的採購的力量(bargain power),來跟廠商議價。
每年有600億元藥價差落入醫院口袋
買的量少的人,可能會用9塊5或9塊買到這顆藥,如果是像長庚、馬偕、新光、中國醫大、高醫,這種用藥大量的醫院,就會要求藥廠的價格壓到更低,最後成交價可能是4塊或5塊,那這5塊跟10塊之間的價差,就是醫院的利潤,也是我們所謂藥價差 。
藥價差如果愈大,醫院的獲利就越高,那醫院如果希望衝高獲利,它就要把這個利潤高的藥開出去多一點。這個會影響到醫生的專業處方權,為什麼呢?因為有時候,醫師想要開給病人,比較不一樣的藥品,是針對他比較適合的藥,但是他在開處方,在醫院的電腦就會把醫生的處方權鎖定,導引醫生去開醫院利潤比較高的藥。所以同一類的藥品,他有幾個選擇,醫院經營者會選擇他利潤高,可是醫生或許他會認為說,開這個給病人的療效,可能會更快更好,所以在這一方面,醫生過去的專業處方權就會受到一些影響,也是很無奈。
健保預算若遭藥差侵蝕太多,會減緩新藥進來的速度,現在我們要等新藥,要等5年,這世界先進國家都已經上市的,很高科技的用藥,可以治療重症病患的用藥,5年以後我們台灣健保才能夠納進用藥給付,有時候一些重症病患等不到5年就走了,所以藥價差制度對民眾公不公平,一個國家的制度,怎麼樣對民眾用藥權益能夠有所保障?這是必須要改革的。
病人被迫吃很多不必要的藥
那站在病人立場想,大部份病人是很無知的,醫生開給他,他就吃什麼,但是往往就會吃到很多,根本就不需要吃的藥,為什麼,因為有藥價差,所以醫生開越多,醫院就賺越多,我知道說,感冒藥有開到7、8顆,在先進國家來講,感冒平均統計是大概1顆到1顆半的用藥而已,但是我們台灣要開到7、8顆,為什麼,所以就是因為有藥價差的關係,開得越多醫院的獲利才能愈高。
在健保署來講,它沒有1個機制,來管理這一方面,限制你藥價差應該要合理有多少,可是在日本是有的,日本人家有1個叫做「合理藥價差空間」(R-Zone:Reasonable-Zone)。
日本他們過去也跟台灣一樣,很多的藥價差,那日本他們也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後來他們政府規定,就是說你各醫院要去買這個藥,這個R-Zone的最多只能容許15%,超過的部分我就給你扣回來。所以他們從一開始的15%的R-Zone的這個空間,然後每兩年降2%,到現在為止,日本的政府是規範這個,R-Zone的這個合理的藥價差,只有2%,但是實際上的市場,大概是6到9%。
學日本經驗控制醫院藥價差比例
日本的經驗嘛,日本不是說,醫院你就只能拿到15%而已,這樣的規範,日本他有很多的配套,這邊你不要拿,可是我把這邊省下來的這個錢,從醫療的診療費用,給你1個技術方面的,手術各方面的價格把你提高,就是說你去賺你應該賺的錢,但是藥品有一點點的管理費用的空間而已,不要以藥品為利,這樣子,醫生才會把病人真正要用什麼,要開給他什麼藥,如果,藥品有利潤的話,那醫院是考慮到,經營者是考慮到利潤嘛,不會先考慮到病人,這是很大的差異。
(紀錄攝影/記者胡志愷、劉彥辰  策畫.訪問/記者歐祥義) https://is.gd/9hElBW


讓「醫療財團法人」回歸公益,杜絕董事自肥!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財團法人醫院」原是善心人士捐資興建的醫院,雖不是公立醫院,但在多數歐、美、日、澳等國家及WHO,均視為「公共的」醫院(Public Hospital)。因為是公共的,有別於一般私立(營利)醫院,所以在多數國家,包括台灣,都享受很多稅賦的優惠。醫療服務不用交營業稅、營利專業所得稅,醫療服務所使用的土地房舍不用交地價稅及房屋稅。而大多財團法人醫院(應正名為「公益法人醫院」),也能夠自律,嚴守公益。
但如前行政院長陳沖在醫療財團法人修法論壇所言,台灣有10萬個財團法人,居然沒有相關的法令,僅適用於民法(相對的,政黨只有300多個,卻有「政黨法」),因此有少數醫療財團法人視「醫院就是我家」,發生不少弊端。本人在擔任衛生署長期間,對違法(規)的長庚及高醫,分別重罰4億及1.5億,但因缺乏法令規範,不當事件仍不斷發生
我自2011年離開公職後,在《聯合報》等媒體發表多篇文章呼籲,財團法人醫院的治理,是健保減少浪費、提升品質、永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但衛生主管機關「已讀不回」,毫無作為。近日因不當事件不斷發生,而有修醫療法之議,對若干亂象予以規範,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亦公開贊同。針對此事,本人認為未來修法應符合下列方向:
1. 醫療財團法人既然為公益性法人,捐助人在捐出財物後,即不再擁有捐贈之財物,對該醫院亦不具所有權,而係由社會全體共有。
2. 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係依法受社會(全民)之委託,本於公益經營管理該醫院,董事為無給職,不分配結餘,解散後亦不得分配資產只能轉捐助其他同性質的財團法人或政府
3. 因係公共的醫院,社會各界應參與其經營管理,以確保其公益性,基層員工、地方代表、醫療次區域之村里長或議員、病友團體代表應加入董事會,如此結餘方可落實於員工、病患及地區內,提升病患權益,避免血汗醫護及無限擴大版圖與軍備競賽。
4. 醫院周邊收入,係因醫療服務引發之連帶服務,其收入應計入醫院收入,計算結餘。
5. 合理限制醫院之財務槓桿,以總資產的10-20%為限。如不得以3、4千萬設立醫療財團法人,然後大量舉債,「拚業績及自費項目」擴大版圖,向自家財團租房舍及租賃購買設備,將結餘流向自家財團,五鬼搬運。
6. 產業及金融分離(產業投資金融,或金融投資產業,不得派任董事及以股份推選董事),已成全民共識,醫、產更要分離,醫療法人結餘可以購買股票,惟不能派任董事或以股權推舉董事(不得為控股公司),投資之產業代表亦不得為醫院之董事
7. 財團法人解散後,一律交給政府,由政府公開尋求經營團隊,不可自行轉讓其他財團法人,避免買賣醫院。
8. 若干醫院在外設立公司,將醫院所需物品及服務,以較高價格向自己經營的公司採購,瓜分結餘;另方面壓低醫護人力及薪資,要求醫護員工「共體時艱」,將血汗醫護全歸咎健保給付太低,不公不義。醫療財團法人之採購應公開透明採招標制。
財團法人在引進現代醫院經營管理,提升全國醫療效率與品質上,貢獻良多,但應有合宜規範,避免偏離以病人為中心的初衷,免於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對兢兢業業的眾多財團法人醫院,造成不公平競爭。


105年急診就醫740萬人次、106年下降到700萬人次,但去年又略微回升,來到712萬人次,其中以林口長庚就診20萬人次最多,台大醫院急診滯留超過48小時佔比7.9%最高 https://goo.gl/5Tw9qf


 

財團法人醫院變「控股公司」 免稅連大法官都質疑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2017-07-14_224959  
台灣醫療財團法人長期以來淪為財團小金庫,免稅身份屢屢遭外界質疑,然而,財政部對於《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對於免稅團體用於創設目的有關活動支出,占基金每年孳息比率,卻愈來愈寬鬆,從1995年的80%、2003年降至70%、2013又降至60%,對於何謂「創設目的」活動支出,範圍也不斷擴大,醫療財團法人濫用免稅團體身份,不僅財政部委外研究認為有必要檢討,大法官釋字第703號解釋,也認為公益與非公益團體之醫院間,存有直接競爭關係,相關免稅規定之操作,極易影響租稅公平與競爭中立,建議財政部應該予以檢討。
醫療財團法人因為具備免稅團體資格,過去3、40年變相成為捐助企業的控股機構,這個問題存在已久,財政部對於這個節稅漏洞也知之甚詳,然而,財政部過去在幾次租稅改革過程,包括2014年檢討「兩稅合一」制度時,都沒有試圖改革醫療財團法人免稅待遇。
2017-07-13-SMG0034-E02-具備控股公司性質之醫療財團法人-01
檢視相片
轉投資限制逐漸鬆綁 免稅門檻也漸放寬
根據《所得稅法》第4條規定,公益組織必要條件為盈餘及財產歸屬必須具備封閉性,資金用途亦積極地限制在與「其創設目的舉辦事業」之必要支用範圍。然而,財政部針對醫療財團法人適用《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簡稱免稅標準),相關規範卻日益放寬,2013年財政部同意醫療財團法人,得將醫療基金投資於公債、公司債、上市櫃公司股票、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項目,「由營利事業捐助之基金,得部分投資該捐贈事業之股票,其比率由財政部定之。」
財政部不僅對醫療財團法人的轉投資部分,逐漸鬆綁開放,對於公益團體免稅標準,門檻也愈來愈寬鬆,事實上,《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針對每年創設目的支出比率,從1995年的80%,在2003年降為70%,2013年更進一步降至60%,換言之,醫療財團法人每年的支出,只要有60%用在「創設目的」相關,即符合免稅團體資格。
2017-07-13-士林新光醫院-取自Google Map
財政部不僅對醫療財團法人的轉投資部分,逐漸鬆綁開放,對於公益團體免稅標準,門檻也愈來愈寬鬆。圖為士林新光醫院。(資料照,取自Google Map)
不僅如此,醫療財團法人在個別年度創設目的支出比率,即便未達60%,也有但書規定,只要向衛福部提出未來4年「結餘經費使用計畫書」,仍可繼續維持免稅團體資格,衛福部對於結餘經費,是否用在「創設目的」相關,也只是採取形式審查,無形中讓醫療財團法人「錢滾錢」更加容易。
另外,財政部對於醫療財團法人,轉投資捐贈事業股票,標準也十分寬鬆,財政部官員表示,若醫院轉投資捐贈事業為未上市櫃公司,其投資金額限制為當年度可運用資金的80%,若捐贈事業為上市櫃公司,因為獲利穩健,投資完全沒有限制。
大法官認定醫院存有競爭關係 免稅應再檢討
醫療法人享有免稅待遇,長期以來遭受外界質疑,不僅財政部在檢討兩稅合一制度時,曾經討論過是否該廢止醫療財團法人免稅待遇,財政部的內部期刊,也建議財政部從促進醫療財團法人結餘款用於醫療事業之發展,建議應針對非用於醫療部分之結餘,全數予以課稅。
除此之外,大法官會議在2012年討論「財團法人醫院其為醫療用途新購置之建物、設備等資產,相關資本支出得選擇按年提列折舊,自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中減除」一案,也曾討論其免稅待遇的公平性。
2017-01-26-司法院外觀-司法院建築-司法大廈-取自文化部網站
大法官會議2012年討論「財團法人醫院其為醫療用途新購置之建物、設備等資產,相關資本支出得選擇按年提列折舊,自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中減除」,也曾討論其免稅待遇的公平性。圖為司法院。(資料照,取自文化部網站)
根據大法官釋字第703號,本件違憲爭議實源於《所得稅法》對公益團體所得免徵所得稅之規定。財政部針對教育文化公益財團法人,所訂定收支比之管制,對醫療財團法人而言,一則對於其投入公益原已處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高度管制下,二則均以銷售貨物或勞務為主,公益與非公益團體之醫院間存有直接競爭關係,使得此一管制之操作極易影響租稅公平與競爭中立。主管機關允宜就此一併檢討。


血汗醫護 記點扣薪月領僅剩11K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
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12日再爆亞東醫院醫護血汗,應領薪資從22k扣到只剩11k。(圖/記者張雄風攝 , 2017.7.12)
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今(12)日爆料,亞東醫院在不符合法規的情況下任意扣除護理人員薪資,高達9000元,實領僅1萬1756元;質疑到底是什麼工作,薪資會被扣到這麼低?
洪慈庸今日召開「勞檢紀錄列機密,是誰在包庇血汗醫院?」記者會,針對日前亞東醫院遭網友爆料,長期在院內實施「付薪假」與「負時數」等違反勞基法的醫院內規一事,邀醫勞盟、勞動部及衛福部與會說明。
洪慈庸出示「亞東醫院院長公開信」指出,院內實施「付薪假」與「負時數」已經行之有年,但當事情爆發後甚至還有員工被檢討、被威脅;另外也拿出員工薪資單,居然有員工因記點,最高被扣款9000多元,從原本應付所得2萬2095元,被扣到只剩下1萬1756元;非常納悶「在醫院裡到底是什麼工作,薪資會扣到這麼低?」
▲亞東醫院院長公開信。(圖/洪慈庸辦公室提供)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黃純英表示,就亞東醫院的情況,目前還是以勞動檢查為主,衛福部當然會全力配合,如果勞檢有違規,都會透過醫院評鑑跟不定時的追縱查訪,配合地方機關督導醫院,確實做到改善。
勞動條件司專委王雅芬表示,就勞動基準法的規定,工時和內容是勞資雙方約定,所以如果已經約定上班時數,勞工到工就應該給付報酬;不管是哪個醫院,像是這種負時數與付薪假都是違法情事;另外特別休假也是由勞工排定,雇主不得要求勞工排休,或是年度終結前一定要休完;特休假未休完,雇主也應付工資。
醫勞盟理事林秉鴻表示,之前針對各大醫院在過年時沒給加班費,已經發動過勞檢,勞檢的困難在於到各地查訪時,必須根據事實,但醫院其實都已經準備好了;勞檢需要有人舉證,但現場也沒有人敢站出來;1年勞檢4次,本最高罰500萬,現在已下修成100萬,醫院不會怕;希望勞基法能加入吹哨制度,要有巨額裁罰才有用。
林秉鴻更質疑說,衛福部之前的醫學評鑑,亞東醫院之前就沒評過,但還是一直讓他重覆考試考到過,還是拿到醫學中心,靠評鑑(制裁)也是不對的;再加上護理人員受限「公會團體法」,規定「強制入會,業必歸會」,公會就代表個人,但不會幫個人爭取權益;希望能醫護人員能組成「職業工會」,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direct (16)  


104年最賺錢醫院 台大賺20億摘冠
Yahoo奇摩(即時新聞)作者Yahoo!奇摩 |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017年1月5日 上午10:33
分享推薦
健保署今天公布民國104年最賺錢醫院,由台大醫院奪冠,整體盈餘新台幣20.84億元,擠下歷年榜首林口長庚醫院,其次為中國附醫賺20.35億元,林口長庚19.43億元位居第3。
健保署5日公布104年全台112家醫院財報,整體而言,由台大醫院賺20.84億元奪冠,擠下去年冠軍林口長庚。(中央社)
健保署5日公布104年全台112家醫院財報,整體而言,由台大醫院賺20.84億元奪冠,擠下去年冠軍林口長庚。(中央社)
健保署今公布民國104年最賺錢醫院,由台大醫院奪冠,整體盈餘20.84億元,擠下歷年榜首林口長庚醫院,其次為中國附醫賺20.35億元,林口長庚19.43億元位居第3,台北榮總賺11.31億元第4,第5則是彰化基督教醫院、賺9.32億元
若扣掉停車場、美食街收入,單看醫務收入的部份,最賺錢的是中國附醫賺17.94億元,其次是台大醫院、賺12.38億元,再者為林口長庚醫院、賺9.73億元,排名第4為高醫大中和紀念醫院、賺7.57億元,第5則為北市聯醫、賺5.88億元。
另健保署同時也公布最賠錢醫院,台南市安南醫院賠1.06億元最多,其次為麻豆新樓醫院賠0.71億元,敏盛醫院賠0.69億元排名第3,第4為耕莘醫院賠0.41億元,第5則為大千綜合醫院、賠0.3億元。

========================

全台最賺錢醫院 台大擠下長庚奪冠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5日, 2017

衛福部健保署5日公布104年最新醫院財務報表,最賺錢的醫院首度由台大醫院奪冠,一年淨賺20.84億元。圖為台大醫院。(陳柏州/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0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衛福部健保署5日公布104年最新醫院財務報表,最賺錢的醫院首度由台大醫院奪冠,一年淨賺20.84億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賺20.35億元次之,第3、4名則是林口長庚醫院19.43億、台北榮總11.31億,彰化基督教醫院9.32億排名第5。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專員張溫溫說,各醫院104年申報財報資料,醫院人事支出均有成長,人事費用占醫務成本的比率,平均值由103年的45.06%增加到104年的47.13%,中位數也由46.06%增加到46.88%,顯示各醫院已普遍提高醫事人員的薪資酬勞。

賺錢醫院變動大,過去曾連續2年蟬聯最賺錢醫院的林口長庚,今年一下退居第3名,雖醫務收入仍成長4%,但因股利等業務外收入大縮水所致;台北榮總則因雜項收入由2億增加至13億,而衝入榜。

健保署同時公布賠錢醫院,台南市安南醫院賠1.06億元最多,其次為麻豆新樓醫院賠0.71億元,敏盛醫院賠0.69億元排名第3,第4為耕莘醫院賠0.41億元,第5則為大千綜合醫院賠0.3億元。

台大醫院4月起週六減少門診

另外,台大醫院5日上午宣布,初步規劃將疏散週六門診就醫的病人,協調到週間看診,4月起週六全面減少門診,週六部分科別擬集中到兒童醫院看診。

台大醫院說,將先宣導週六門診就醫的病人,協調患者多到週間看診,從4月開始,週六擬將全面減診,如醫師認為有需要則可斟酌增加週間門診。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台大醫院去年11月已提出申請減少門診,與「一例一休」上路關係不大。只要勞工一星期工作超過5天,難免企業就會有產生調適的問題,如醫院方面,在健保給付或其他方面應該給予適度考量。◇

=============================================

政府捐助財團法人 蔡:一個月內清查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11-22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昨召開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針對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要求行政院各部會於一個月內清查所屬財團法人現況,統一檢討,並請行政院年底前提出「財團法人法」草案。
總統蔡英文要求行政院各部會於一個月內清查所屬財團法人現況。(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總統蔡英文要求行政院各部會於一個月內清查所屬財團法人現況。(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總統要求政院 年底前提「財團法人法」草案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會後轉述,政務委員許璋瑤昨在會中報告指出,過去政府因歷史背景因素或政策需求,透過捐助成立財團法人來達成特定的政策目標;目前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有一六四個,到一○四年為止,基金收支約二千五百億元
報告指出,近年來部分由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因為管理不彰,存在三個問題,包含喪失當初設立政策目的,原本功能已不復存在;擁有龐大資產卻脫離公益方向,淪為少數人掌控如同私產;成為少數機關人士退休後再任之處。
政府捐助成立法人 不能淪為私產
據了解,會中也說明承接日產的台灣電信協會與郵政協會,長年淪為中華郵政與中華電信的自家金庫。官員表示,政府已成立小組,要求電信與郵政兩協會的董事會改組,並把大部分財產捐回國庫。
不過,對於中技社官股從四十%,透過投資中鼎後,被稀釋為不到一%,這部分亟待處理。此外,經濟部主管的欣然氣體燃料事業研究服務社,董監事竟達廿九人,職員卻僅兩人;退輔會的華興文化基金會等財團法人,也有功能不彰等問題。
蔡總統強調,政府所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本質上是屬於國家的資產,絕不能淪為少數私人掌握的資產,行政團隊須積極追討,歸還國家。對於相關的監督管理,現行法律確有不足之處,請行政院於年底前提出「財團法人法」草案,強化政府捐助財團法人的監管強度,以及接收日產所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也應視為政府捐助成立。
若設立目的已不復存在 應退場
蔡總統指出,對原本設立目的任務已不復存在,或已無營運實益、績效不彰的財團法人,短期內應精簡人事、預算,並且規劃未來的退場、整併工作。此外,外界批評部分財團法人董事長薪資待遇、員工福利,以及軍公教人員退休至這類財團法人再任領取雙薪等問題,也都要擬定明確的標準與規範。

============================================

民眾碰上醫院換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提醒,可要求醫師釋出處方箋,自由選擇健保特約藥局領用習慣的藥物

醫改會批慈濟 收捐款還賺藥價差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8-0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慈濟醫療體系驚傳考量藥價差而大規模換藥,醫改會認為,財團法人醫院有免稅優惠,尤其慈濟醫療體系接受不少民眾捐款,但竟然讓「醫療管理凌駕於專業」,換藥不是以療效,而是藥價差做為考量,實在令人「非常不以為然」;藥界人士則強調,問題出在健保制度,必須改革。
台北慈濟醫院。(資料照)
台北慈濟醫院。(資料照)
慈濟醫院傳出換藥爭議,花蓮慈濟醫院強調目前尚未定案。圖為民眾在慈院領藥情形。(記者王錦義攝)
慈濟醫院傳出換藥爭議,花蓮慈濟醫院強調目前尚未定案。圖為民眾在慈院領藥情形。(記者王錦義攝)
病患反映換藥副作用 醫師陷兩難
醫院換藥對於民眾到底有無影響?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該會曾接獲一則投訴,指配合醫院換藥,一名罹患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出現副作用,醫師釋出處方箋讓他去健保特約藥局領用舊藥,結果院方發現無利可圖後,鎖住該名醫師電腦的相關功能,造成要手寫開藥,醫病雙方都很痛苦;另一例則是某公立醫院提供醫師開立處方的指引,就是藥價差排行榜,涉及獎金多寡,導致部分醫師陷入兩難。
日本許可新藥價差6% 我國15到20%
朱顯光指出,目前日本許可新藥藥價差為六%、一般藥物為二%,但我國卻是十五%,甚至調查發現,不少醫學中心超過二十%,建議要有所調整,且長期須以落實「醫藥分業」為目標,降低醫院賺取藥價差現象。
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則說,學名藥藥效未必不及原廠藥,像美國高達七成醫院都用學名藥,很多時候藥效差異來自民眾心理因素,認為便宜就是不好,曾經有研究將原廠藥換成學名藥包裝,結果服用者就覺得療效有差,因此觀念也要改變。
健保制度鼓勵藥給越多給付越多
王春玉也點出,醫院換藥問題出在健保制度,強調健保支付藥品費與藥事服務費,以拿藥次數、藥品種類越多就可以獲得越多給付,但明明應該是用最少藥物、最低劑量治癒最佳,建議要調整以用藥品質做為給付標準,而非給藥數量,否則等於鼓勵醫院換成要病患多吃幾種或多吃幾次才會好的藥。
消基會副董事長游開雄則說,政府一直強調原廠藥與學名藥效果無差異,只是無法獲得民眾信任,進而導致醫院換藥,儘管藥物符合國家規定,仍要遭到質疑,因此若政府確認藥效無虞,應該設法讓民眾對於學名藥有信心,否則造成醫病都困擾。
醫院換藥 可要求醫師釋出處方箋
若是民眾碰上醫院換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提醒,可要求醫師釋出處方箋,自由選擇健保特約藥局領用習慣的藥物

-------------------------------------------------------

大醫院談換藥 首重安全與療效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8-02
〔記者林彥彤、方志賢、蘇孟娟/綜合報導〕慈濟醫療體系遭質疑以利潤為導向進行大規模換藥引發爭議,其他醫院紛紛表示,民眾用藥安全及療效才是最優先的考量,也有醫院強調高風險的病患換藥都非常小心,例如抗凝血劑等,以免患者出現中風、血栓等副作用。
是否以利潤為導向 關鍵在於招標制度
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表示,醫院換藥關鍵原因在於「招標制度」,未必每家醫院都會以藥價差做為主要考量,與各家醫院的理念、決策有關,以和信醫院來說,院方不會有公開招標換藥的問題,院內多是癌症病患,給患者的抗癌藥都以原廠藥為主,除非碰到缺藥或是藥廠退出台灣,醫師才會與患者溝通後考慮換藥。
振興醫院藥劑科組長常宏傳說,高層決策單位從未要求大規模換藥,因為院方認為穩定患者病情為第一優先,除非碰到缺藥的狀況,才會與衛福部合作緊急調藥,避免副作用、使用不適應等問題。
高風險病患換藥 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
許多醫院常會以成分相同但價格較低學名藥替換原廠藥,常宏傳說,兩者成分確實相同,但一些高風險的病患換藥要非常小心,例如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抗癲癇等藥物,有可能換了成分相同但對病患療效未必相同的藥品,而使患者出現中風、血栓、出血或是癲癇發作等副作用。
陳昭姿也認為,重大疾病患者,換藥應經過仔細評估,不可大意,醫院若要一次大規模地換藥可能要考慮到用藥人的不同,病人反應及療效須先評估。
高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黃尚志表示,高醫使用原廠藥品的比率非常高,但若遇到停產,需要更換其他廠牌時,須經過醫院藥事委員會審議通過,以臨床需要為主要考量,藥品價格不會是換藥原因。
高雄長庚醫院藥劑科主任王郁青表示,換藥採公開招標方式,至於更換藥品的療效問題,會事先查藥廠有無不良紀錄,並尋求專科醫師的意見,不會以利潤為導向,民眾用藥安全及療效才是最優先的考量。
台中榮總則指出,醫院向來以病患權益為優先考量,目前沒有換藥計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強調,以病人用藥安全與療效為原則,「價錢不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部長陳立奇指出,一般是每二年公開招標一次,通常會優先選擇現有使用無問題的廠牌、考慮療效與品質,最後才是成本,總體換藥的比率並不高。

--------------------------------------------------------------------------

小檔案─學名藥免開發成本 比原廠藥便宜

2016-08-02

「原廠藥」係指藥廠自行投入資金,由專業團隊長時間研發與實驗開發出來的藥物,因此受到專利權的保護,在專利期間享有專利獨賣的權利。

「學名藥」則指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藥廠依原廠藥所公開的資訊,產製相同化學成分藥品,其成分與作用原理均與原廠藥相同,但由於不必投入昂貴的臨床實驗成本,價格比原廠藥便宜。

  • 學名藥成分和原廠藥一樣,圖為示意圖。
(資料照,記者吳亮儀攝)

    學名藥成分和原廠藥一樣,圖為示意圖。 (資料照,記者吳亮儀攝)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整理:記者林惠琴

白色巨塔閃金光 87%醫院去年都賺
2015-12-30


〔記者林惠琴、湯世名、蔡淑媛/綜合報導〕醫院總喊虧很大,卻是金光閃閃的白色巨塔!衛福部昨日公布去年領取健保費用超過六億的醫院財務報表,八成七都有賺錢,林口長庚再度拿第一。但整體醫護人事費用占率不增反減,顯示血汗醫護困境恐仍無解!
林口長庚淨利27.8億 蟬聯第一
據一一一家醫院財報分析,去年共領取健保費用達三一三五億元,占整體四七六家特約醫院八十六%,其中,九十七家有結餘、占八十七%。若單看醫務收支,也有七十八家結餘、占七成;而另三成在醫務收支短絀的醫院,加計美食商店街、停車場等非醫務利益彌補,也有兩成轉為結餘,僅十四家短絀。
去年醫院財務排名與前年差異不大,最賺錢醫院仍由林口長庚以淨利二十七.八億蟬聯,其次是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十七.三億、台大醫院十六.九億,三者盈餘均較前年成長。最虧錢醫院也再度由嘉義、基隆長庚以虧損七.七一億、一.○九億分居一、二名,壢新醫院則以短絀○.八七億次之。
長庚:結餘成長 台塑的股利
長庚醫院回應,林口長庚結餘成長是因持有台塑股票分配股利,但股利來源不穩定,要加薪還是需視醫務收入而定,該院待遇在業界已屬不錯。嘉義、基隆長庚虧損,則因增聘護理人員並調高待遇,成本增十一%,且健保給付持續偏低,需倚賴林口與高雄院區盈餘彌補。
結餘成長方面,彰濱秀傳醫院較去年成長達九倍為最高、台中榮總六十七%居次。健保署醫管組專委張溫溫指出,這兩家醫務收入其實為負值,但非醫務收入明顯增加。彰濱秀傳醫院解釋,主因總裁黃明和捐贈三億多元,用來購置儀器設備及微創手術訓練中心,設備尚未購置完畢,仍有結餘款所致。台中榮總則表示,正興建新門診大樓,但已執行開源節流,為未來攤付工程款做準備。
人事成本反減少 醫護仍血汗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醫院賺多多,人事費用占率平均值卻從前年四十五.八六%降至四十.○六%,短縮五%。健保署指出,醫院有賺錢,結餘應用於提升醫護人員薪資,未來擬與醫院協商,將健保給付醫院總額的五十億用於調整診察費、手術費等支付標準,期可藉此讓醫院結餘更回饋基層工作者。
健保署另指,醫院財報提報公布門檻將逐年降低,預計明年降為健保給付四億以上醫院需報、二○一八年再降為兩億,讓醫院財務更透明化。
衛福部昨公布去年醫院財報,林口長庚淨利二十七‧八億,蟬聯最賺錢醫院。(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衛福部昨公布去年醫院財報,林口長庚淨利二十七‧八億,蟬聯最賺錢醫院。(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董凱勝/慈濟與金錢

2015-03-30 06:00

董凱勝/檢察事務官

 

宗教信仰自由與財產權,均受憲法明文保障;在宗教團體自治的概念下,信徒自由組成宗教團體後,依其特定教義、信念與自治規章,對於組織型態、人事架構、教務推動、資金運用與事業經營等團體內部運作事項,應有其自主決定權,國家不得恣意干預,這乃是政教分離原則與國家宗教中立的本旨。
 (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以財務自治為例,宗教團體獲得經濟資源的管道固然多種多樣,或來自信徒捐獻,或得自醫院或學校等事業經營,或來自宗教儀式活動及販售宗教商品,不一而足;但無論如何,怎樣管理、運用、處分這些經濟資源,不僅關乎宗教團體本身的維持與開展,也事涉團體成立的宗旨與追求的目的。因此,國家原則上必須予以尊重,既無權利過問,也無義務介入,否則便可能與憲法相牴觸。

這樣的違憲疑慮,或許也正是《宗教團體法》草案在立法院「四進四出」的原因之一。仔細比對行政院版、黃昭順委員版及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通過條文,不難發現,宗教團體的財產及基金之管理,究竟應否受主管機關「監督」或「協助」?財產(尤其不動產)之處分,究竟是應經主管機關許可或依章程辦理即可?不需要設置會計帳簿,並檢具年度決算及收支報告報主管機關備查?規範對象應否包含各種型態的宗教團體,抑或僅以法人為限?乃是聚訟紛紜之處。這些關鍵爭議所映現的,恰恰是凱撒與上帝的角力,以及立法者的焦慮。

但,縱使國家不宜過度干預,卻不代表公眾不可監督、輿論不能批評。要不要讓僧團領導者的胞弟擔任副總執行長?要不要繼續接受黑心油達人的捐贈?要不要投資「邪惡基金」?固然都是宗教團體自治的範疇,但也皆為可受公評之事。既然宗教團體的資金多半來自十方布施,所有社會資源的運用,便須考慮民眾觀感與社會責任,務必謹慎從事,並盡可能公開透明;用更高的道德標準來自我要求,藉此建立與信徒間互信互賴的運作體系。

梵蒂岡的財務報表

近日傳出可能提前退位訊息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其與猶太教拉比思科卡合著的《與教宗對話》書中即曾表示:「有的人總愛談論梵蒂岡的黃金,但那是擺在博物館裡的。同時,我們也必須了解博物館與宗教間的區別。宗教需要金錢來推行它的工作,這是經過銀行處理、合法的金錢。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收到的捐助或奉獻的錢。梵蒂岡的財務是公開的,它總是有赤字。

有些人擁有不義的金錢,想要以善行來彌補。如果他的行為沒有改變,也沒有悔改的明證,我永遠不會接受這種心態的補償。……曾經有位宗教領導者被人指控收受毒販的捐款,但他說他用這錢來做善事,只是沒有詢問錢的來處。這是錯誤的行為。我們不能接受沾了血的錢。」

世上沒有完美無瑕的組織機構,宗教團體亦然;而金錢本質上也不是壞東西,它只是個工具,為善或為惡,端視我們如何使用。宗教與金錢的關係向來不易處理,信眾經由捐獻來達到慈悲心靈的滿足,對於善款流向表示關切,實亦合情合理。值此慈濟財產爭議延燒之際,梵蒂岡的做法與教宗諍言或可引為攻錯之石;都說眾生平等,凡人但聽無妨,就別再分上下了。

健保實施20年/醫療支出破兆 養肥醫院

2015-03-23

健保支出六千億 20年增一倍

〔記者林惠琴、吳亮儀/台北報導〕健保實施至今屆滿廿週年,醫界推估今年國人醫療支出將達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給付六千億元,等於民眾自費醫療近五千億元;醫改團體批評,醫院天天喊苦,但卻是健保、自費兩頭賺飽飽,「瘦了全民、肥了醫院」,健保「最亮眼的成績」就是養肥了醫療體系!

  • 健保實施至今屆滿廿週年,醫界推估今年國人醫療支出將達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給付六千億元,等於民眾自費醫療近五千億元。(資料照)

    健保實施至今屆滿廿週年,醫界推估今年國人醫療支出將達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給付六千億元,等於民眾自費醫療近五千億元。(資料照)

  • 國人醫療支出概況

    國人醫療支出概況

健保實施廿年,健保總額從實施當年三千億元,到了今年已近六千億元,成長一倍;雖然健保給付倍數增加,但民眾自費負擔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快速成長;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健保實施初期,國人自費率一度降低至廿七%,但二○一一年卻升到卅六%,高於同時間韓國的卅五%。

國人自費醫療 已達五千億元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更指,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國人醫療總支出來看,由一九九五年的三千八百億元,增到前年破九千六百億元,而醫療總支出佔GDP比率也已連三年都超過六.六%,以今年GDP十六.八兆的六.六%保守估算,國民醫療保健總支出將破一兆一千億元,扣除健保總額六千億元,顯見國人自掏腰包醫療保健的金額恐已增達五千億元。

據衛福部統計,自二○○八年至二○一三年,全台特定檢驗醫療儀器持續增加,以自費約四、五萬元的正子斷層掃描為例,從卅四台增至四十二台,從兩萬八三三四人次的使用量增至三萬四九七○人次。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直批,最懂得利用醫療資源的就是醫院,將賺來的錢投入「軍備競賽」,購買儀器拚服務,設法再開源。

健保署醫管組專委陳真慧表示,二○一三年領取健保醫療費用超過六億元的醫院共一○九家,高達八十九%有結餘,七十%醫院光醫務收支就有結餘。

進一步檢視醫院財報,以長庚醫院門、急診為例,二○○五年至二○一一年,健保收入一百七十一億元增至兩百廿億元,成長廿九%,非健保收入約卅三億元增至五十一億元,成長逾五十五%;奇美醫院同年度門、急診健保收入卅二億元增至四十四億元,成長卅八%,非健保收入約五億元增至十二億元,成長逾一倍,印證健保、自費兩頭賺。甚至以醫學教育為先的公立醫院、台大醫院一年結餘就有十三億,滾存累積的盈餘基金達上百億。

醫院搶錢 大量製造自費商品

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江東亮表示,健保開辦後,大量資金注入醫療體系,確實提供醫療院所許多成長茁壯的養分。成大公衛所教授陳美霞則擔憂,醫院像百貨公司一樣拓展版圖、廣設分院追求利潤,大量製造自費「商品」銷售,民眾也誤以為多消費醫療資源有益,只怕「路是走偏了」。

但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強調,健保給付各醫療項目的金額相對於市場價格仍屬偏低,加上醫院培訓人員支出,光做健保,真的會撐不下去,因此部分醫院添購設備,拓展醫學美容、高級健檢等業務,一方面是民眾對醫療「有所求」,而醫院也希望「有所得」。

------------------------------------------------

財團愛蓋醫院?3大「搬錢術」肥了老闆
2015/02/25 14:04

新頭殼newtalk2015.02.25 周佑政/綜合報導

根據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報導,「為什麼財團都愛蓋醫院?」原因是這些財團法人醫院有不為人知的「搬錢術」。全台63家醫療財團法人免繳房屋稅、營業稅、營所稅、土地增值稅;每年卻吃掉健保1441.5億,總繳稅金額僅4.8億元,而獲利前3名的長庚、馬偕與慈濟則一毛未出。

在這期《財訊》雙週刊名為「財團醫院搬錢術 25大醫院財報全揭密 肥老闆瘦醫護手法曝光」報導中指出,根據醫療財團法人財報顯示,目前全台有2萬多家醫療院所,共9萬8000張病床,其中有52家為醫療財團法人,1年卻吃掉健保1441.5億元,佔比高達4分之1。

報導指出,「醫護血汗、健保財務吃緊,台灣醫療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但弔詭的是,醫院卻不斷擴張規模,去年長庚標下新北市土城醫院的BOT案,規劃成上千床的教學醫院;秀傳則宣布重金投入智慧醫材,未來還要再發展國際醫療,高調動作,「與底層醫護的精簡苦勞完全矛盾」。

報導舉例,長庚蟬聯「最賺錢的醫院」,2013年稅後餘絀19億元,雖然創下史上新低(過去都有百億),但醫務收入高達508億元。而許多企業型醫療財團法人「長庚化」得更嚴重,例如,國泰醫院淨值約66億,卻有11億資金用在短期操作母集團股票。

除此,亞東醫院財報宣稱2013年全院非健保業務收入僅3682萬,若按該院宣稱日門診量超過5000人、日急診量超過400人的就診量推估,完全不符比例。

《財訊》指出,比對與分析各財團法人的歷年財報後,發現醫療財團法人有「3大作帳手法」,包括1.從董事會到資產,公法人淪為家族控股公司;2.關係人交易,浮報管理外包費用大賺藥價差;3.財報浮報,墊高支出。

報導舉例,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雖然業務規模雖名列台灣第3大,但管理費用竟佔總醫務支出的13 %、達21.92億元,水電瓦斯費更約2.56億元;相較之下,業務規模第1大的長庚,管理費用僅15.98億元,水電瓦斯費2478萬元,長庚全台有近萬張病床,慈濟不到4000床,水電等支出,明顯不符現實狀況。

不過,醫療財團法人中,也有值得尊敬的範本。奇美醫療財團法人的財報中,就比衛福部要求的財報規格更仔細,不但揭露研究計畫對象和金額,連創辦人許文龍到奇美醫院掛號門診費用5585元也如實公告。

news_3__1818218502 (1)  cms_769756  

-------------------------------------

楊志良: 讓財團法人醫院 回歸為大眾服務
圖/聯合報提供 

中央健保署昨舉行全民健保廿周年國際研討會,邀請廿三國逾百位國際友人及國內健康領域專家與會,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呼籲,應讓財團法人醫院回歸為大眾服務,「就看(衛生福利部)蔣丙煌部長有沒有Guts、LP做。」
衛福部表示,「財團法人法草案」 正在行政院持續審議,法務部之前研議草案後已於民國一○二年五月送到政院,之後由行政院邀集相關部會積極討論審議。衛福部強調,當務之急會利用手邊能應用的工具,包括醫療法、還有健保支付制度的改善,以及醫療評鑑等,全面監督醫院。

醫改會研究員沈佩涵表示,從財團法人醫院的財報資料可以看出關係人交易、董事會失靈等現象,醫院賺飽飽,可是人力成本卻下降,建議應改革董事會組成、設立公益監察人,好好監督董事會運作。

馬英九總統昨出席致詞指出,廿年來國人平均餘命從七十四點五歲延長到八十歲,健保滿意度達八成,已協助逾三百萬名弱勢民眾就醫;但馬總統也點出包括財務危機、民眾參與度低、醫務資訊不透明、醫療資源浪費等,皆是健保未來挑戰。

楊志良說,健保問題不在制度本身,而是健保以外的大環境,例如倒三角型的人口結構,明年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就滿六十五歲,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一年花超過七萬元健保費,但其他人口一年僅一萬多元,因此健保財務負擔一定會越來越重,需要結構性改變,若以「十年磨一劍」經驗,現在就要開始。
由於健保不是直接付錢給醫師,而是給付給醫院,面對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問題,醫院雖有盈餘,卻把錢拿來進行軍備競賽,紛紛購買高端醫療器材,擴大自費市場。他認為「諸侯(醫院)」應負點責任,例如台灣的達文西機械手臂密度世界第一,卻有十七個醫療區沒足夠醫師,建議應該好好檢討財團法人法。

楊志良說,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應邀請基層員工、當地村里長、病患各二位代表進入董事會,醫院就會更照顧病患,結餘也會留在當地,「可惜我想到的時候,已經離開健保署。」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2015.03.17

---------------------------------

楊志良:政策不調 健保撐不過10年
2015年03月17日
【記者施芝吟、江禹嬋/台北報導】中央健保署舉辦健保20周年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20國,除了分享台灣經驗,也針對健保永續問題集思廣益。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建議政府應該制定《財團法人法》,讓財團醫院回歸為社會大眾服務,就看衛福部長蔣丙煌有沒有膽量做。衛福部回應,《財團法人法》已由法務部邀各相關部會研議中。

楊志良建議應該修改《財團法人法》,讓醫院內員工、患者、當地里長各2人都能加入醫院董事會,才可制衡醫院往對民眾有利的方向經營尤其醫院屬非營利單位,根本不隸屬於財團,現在就看蔣丙煌有沒有膽去做。

楊志良指出,健保制度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台灣面臨人口結構老化、與財富過度集中問題,照這樣下去,健保撐不過10年,他建議三代健保如果要規劃,實施「家戶總所得制」刻不容緩,現在就要開始。

馬盼解決醫療「五大皆空」問題

總統馬英九出席「全民健保20周年國際研討會」時表示,健保獲得最普及、最方便、最自由、最經濟與滿意度最高的5項世界之最,堪稱是全球最佳;健保不但保障民眾公平就醫的權利,也減少因病致貧的社會問題。

他也提到,雖然健保可以說是全球最佳的醫療保險制度,但現在台灣工時長、工作量大,造成醫療人力持續出走,內、外、婦、兒、急診醫師的「五大皆空」,已成為國內醫療體系的困境,他期盼專家們能集思廣益,找出解決辦法。◇

---------

慈濟財務引關注 宗教法人該怎麼管
加入好友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喧騰多日,慈濟基金會昨宣布在社會未有共識前,即日起撤案,園區昨天一如往昔,偶有高級進口轎車出入,園區內作業如常。記者鄭超文/攝影
慈濟財務及土地使用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如何立法規範「宗教法人」成討論重點。不過總統府資政陳冲指出,「關心內湖開發案人士,如見樹又見林,更應關心整體財團法人治理」;除宗教團體財務問題應及早受「財團法人法」規範、財務應公開,近來許多企業家所設的財團法人也應受規範。
陳冲日前在聯合報「名家縱論」專欄發表「財團法人也該監督」一文,認為宗教團體除有關教義研究、傳播、教育等純宗教事項不必納入規範,財務及非宗教事務仍應受該法規範,財務公開更是基本要求。

政院在去年九月審查法務部所提「財團法人法」草案,負責主持審查的政務委員蔡玉玲昨說,法務部主張「宗教法人」應納入此法規範,但內政部主張,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等不同宗教教義不同,應在「宗教團體法」規範。蔡玉玲表示,宗教法人到底應屬一般法或特別法規範,政院持開放態度,待凝聚共識;但各部會都認同宗教團體財務問題應受規範。

不過陳冲在文中更點出他對財團法人的憂心指出,不僅是慈善、宗教家,企業家也紛紛成立財團法人,「君不見兩個月前,某企業家遺孀出任某財團法人董事長,引起資本市場注意,只因不少財團法人已成企業控股的重要選項」。

陳冲說,財團法人雖有其崇高目的,小規模時為善為害不大,發展至某種規模時,不但把財政部「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發揮淋漓盡致,而且還控制上市公司、掌握社會資源、擁有強大遊說力量,此時就「引人注意,也必須注意」。

他說,慈濟在內湖的規畫是歷經四任市長的Long story,撲朔迷離,非他所能理解;但涉及財團法人共同問題,就值得眾人關心。因此他建議推動「財團法人法」立法,將躺在立法院的草案提出審查,並對超過一定規模財團法人,適用較高標準的監督;財政部研議現行免納所得稅的六十六項法令解釋,有無過於寬鬆;金管會也要對上市公司捐助財團法人、再由財團法人控股上市公司的現象研究改善之道

葉樹姍稱慈濟體系沒名嘴 許常德諷「矯情騙子」

對於慈濟文化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昨稱慈濟體系中沒有名嘴,面對似是而非,怕捲入口水紛爭。許常德今在臉書PO文嗆,請葉舉例哪裡似是而非,「不然她才是似是而非的大嘴巴。」。(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2015-03-17  10:41

〔本報訊〕慈濟因內湖開發案爆出諸多爭議,昨宣布撤掉內湖開發案,慈濟人文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在記者會上,一開始便酸溜溜的對著媒體說,慈濟體系裡沒有名嘴,面對似是而非,怕捲入口水紛爭,所以才這麼晚出來開記者會。知名音樂人許常德今便在臉書PO文嗆,請葉舉例哪裡似是而非,「不然她才是似是而非的大嘴巴。」

  • 對於慈濟文化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昨稱慈濟體系中沒有名嘴,面對似是而非,怕捲入口水紛爭。許常德今在臉書PO文嗆,請葉舉例哪裡似是而非,「不然她才是似是而非的大嘴巴。」。(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對於慈濟文化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昨稱慈濟體系中沒有名嘴,面對似是而非,怕捲入口水紛爭。許常德今在臉書PO文嗆,請葉舉例哪裡似是而非,「不然她才是似是而非的大嘴巴。」。(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許常德今在臉書PO文指,葉樹姍昨在記者會上說,「慈濟有很多救災的人,但就是沒有似是而非的會說話的名嘴。」請葉樹姍舉例哪裡似是而非,怒問,罵人都不用證據的嗎?

許常德還說,「慈濟怎麼都是這麼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並表示,如果不會說話就能圈那麼多地、收那麼多用不完,還能買股票的捐款?難怪都不用會說話,只要夠貪就行。並直言指,「那才是似是而非的矯情騙子」。

 

---------------

慈濟駁炒股炒地皮 稱一切歸公

2015-03-17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慈濟被名嘴爆料拿善款炒房地產、炒股?慈濟基金會駁斥不實內容。負責財務的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昨強調「絕無圖利、一切歸公」,慈濟所有的土地、社區會所,均做為社區慈善服務、社教推廣、災難協調中心等公共用途。

  •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記者王錦義攝)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記者王錦義攝)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說,台灣目前各醫療財團法人性質的醫院,在財務規劃及運用上,基於永續發展的考量,大多持有股票、基金。慈濟醫療志業持有的基金、股票,僅占衛生福利部所許可之投資總額的二.四五%,遠遠低於衛生福利部所核可的限制總額,並符合不得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之規定,且均以長期持有為原則,絕無投機炒股之疑慮。

至於被質疑炒地皮?基金會指出,慈濟在各地的靜思堂兼具社區活動中心、諮詢中心、社教推廣中心、災難協調中心及慈濟社區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志業推展中心,做為永續處所;其志業服務量,以二○一三年為例,互動人次逾兩千萬、志工動員也約有三百萬人次。

基金會強調,慈濟志工遍及各行各業,若有人投資、買賣房地產,係屬個人事業或行為。

-----------------------------------
慈濟: 現已未投資軍火公司
2015-03-17 18:04:02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外界連日來指慈濟在海外疑投資軍火公司,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葛濟捨今天強調,慈濟若發現投資了不適宜的公司,會向經紀公司說明要求剔除,所以慈濟現在並無投資軍火、菸草類公司。

葛濟捨說明,慈濟美國總會是在美國立案的慈善基金會,而在美國,各大慈善基金會為保值,都會將部分資產做投資規畫,慈濟美國董事會因此也有設投資管理委員會,聘請理財專員執行投資管理。

葛濟捨指出,慈濟美國總會是以保值穩健的方式投資在定存、債券、基金,在基金方面,是以標準五百大(S&P500)作為投資標的,交由專業經理人做判斷,以維持基金值。

葛濟捨也強調,慈濟美國總會財務獨立運作,是靠當地募集善款當地使用,並非台灣本會提供。


數十億利益恐成肥肉引各方覬覦 企業家族憂醫療財團法人「大權旁落」

遠東徐旭東家族透過家族捐贈醫院、私校與公益基金會,對集團企業的財務槓桿,比台塑、新光集團還要高出甚多。圖為亞東醫院。(圖片來源:Swimjay228@wikipedia-CC BY 4.0)
台灣財團法人醫院「控股化」問題嚴重,衛福部準備透過《醫療法》修法,限制企業家族捐贈醫療財團法人,擔任企業董監事,相關規定已經讓相關企業家族大為緊張。
據了解,遠東集團目前家族捐贈財團法人,持有集團企業股權比率最高,以遠東新(遠紡)為例,亞東技術學院、徐元智醫藥基金會、徐元智紀念基金會、元智大學合計持股比率高達14.36%,比集團負責人徐旭東個人持股1.71%還要高出甚多,未來《醫療法》若大幅限縮家族企業對捐贈醫院的董事會席次,恐間接弱化台塑王家與遠東徐旭東家族,對集團企業的控制能力。
長庚醫院爆發急診室風波,衛福部在外界壓力下,對長庚醫院痛下重手,台塑「三娘」李寶珠當時邀請長庚出身、並且在2000年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檔競選的張昭雄,出任長庚改革小組召集人,沒想到張昭雄因為與台塑三房理念不合請辭,長庚醫院於去年12月5日補選一席董事,王家三房在長庚董事會,可以掌握董事席次,從原本的8席降為7席。
長庚也回應衛福部要求,通過即日起辭去台塑、台化及台塑化各一席董事,表明長庚不介入企業經營的態度。不過,台塑長庚醫院被衛福部「整頓」,其他家族企業看在眼裡,都覺得唇亡齒寒
王家憂對董事會控制力弱化
32億大餅恐引外界覬覦
據了解,張昭雄過去與親民黨關係密切,這次董事會補選,台塑王文淵體系支持的李鴻鈞,擊敗了長庚董事長王瑞慧提名前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已經讓台塑三房意識到,未來長庚董事會可能會有政治勢力介入,長庚的聲明稿因此特別提到,期待李鴻鈞能延伸民意代表服務民眾精神,一本專業指導長庚擴展社會公益和醫療服務,「不要帶入任何政治色彩。」
根據親近台塑三房的人士轉述,長庚醫院每年的股利收入高達162億元,這麼大的一塊大餅,未來如果適用《醫療法》非醫療收入強制提撥各10%,用在「教學研究」與「社會救濟」,未來每年相關支出就高達32億元,台塑王家對長庚醫院董事會的控制權如果弱化,未來這塊大餅恐將成為各界覬覦的「肥肉」。
王永慶當年響應政策成立長庚
醫療法修法恐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據了解,台灣在70年代為鼓勵私人企業投資醫療機構,提供「免營所稅」誘因,當時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率先響應成立長庚醫院,長庚醫院獲利後,將資金投資在台塑集團股票,衛福部歷年來都未表達反對之意,如今,卻準備透過《醫療法》修法,大幅限制醫療財團法人董監事席次分配,並且限制醫療財團法人不得擔任轉投資企業之董監事,已經有違反《行政程序法》「信賴保護」原則之虞
尤其是新光、國泰、亞東等醫療財團醫院,更覺得這次《醫療法》修法,是「天外飛來的橫禍」,他們擔心《醫療法》限制家族企業與捐助醫院之間交叉投資,與董監事相互指派,可能會弱化企業集團的控股
據了解,台塑集團雖然是修法的最大苦主,但台塑二房、三房與王文淵體系,對於台塑四寶等公司持股畢竟仍有一定比率,因此,《醫療法》修法還不至於傷到台塑王家對台塑集團的經營權。
醫院、私校持股比例高
醫療法修法遠東集團恐成最大苦主
不過,遠東徐旭東家族透過家族捐贈醫院、私校與公益基金會,對集團企業的財務槓桿,比台塑、新光集團還要高出甚多,以遠東新(遠紡)為例,前10大股東,除了第一大股東亞泥23.77%持股後, 亞東技術學院、徐元智醫藥基金會(亞東醫院)、徐元智紀念基金會、元智大學,分別是遠東新第二到第五大股東,合計持股比率高達14.36%,比徐旭東個人持股1.71%還要高。
同樣地,遠東集團其他企業,包括亞泥、遠百等,同樣是由集團企業與集團捐助醫院、私校所轉投資控股,排除掉遠東新與遠百對亞泥股權後,亞東醫院、元智大學合計6.81%持股,也比徐旭東家族的裕元投資股權1.29%股權要高出許多。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新光醫院身上,新光集團的新光紡織,最大股東雖然是新光合纖(持股比率9.46%),但新光醫院持股8.71%高居第二大股東;新光醫院對新光保全持股比率達4.22%,股權僅次於日商GM投資株式會社(9.23%)與吳東進(5.41%)。
據了解,國內捐贈醫療財團法人的企業家族,對於衛福部在長庚急診室事件後,準備透過《醫療法》修法,把手伸進醫院董事會,都非常擔心。
質疑公益監察人制度
醫界憂衛福部恐面臨關說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日前在一場《醫療法》座談會上,就對公益監察人與勞工董事部分表達擔憂,吳明彥表示,私立學校與醫院同樣是財團法人,公益監察人制度目前《私校法》已有訂定,但如果這項制度這麼好,為何公立醫院不優先適用?
吳明彥同時質疑,《私校法》對於董事長任期,並沒有連任的限制,目前包括《人團法》與研議中的《財團法人法》,對董事長任期也沒有予以限制,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如果真的人謀不臧,主管機關衛福部大可以撤銷董事資格,甚至勒令解散,「公益監察人好歹要懂醫療,不能隨便派阿貓、阿狗說要來監督,日後規定倉促上路,衛福部一定會面臨立委關說,因為這是由衛福部指派的。」
舉例育兒百寶箱、食藥署實驗室
醫師質疑衛福部監督能力
事實上,醫界對於衛福部透過行政手段,介入醫療財團法人,並非全然贊成,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就多次質疑,衛福部自己端出的政策,包括前瞻基礎建設的育兒百寶箱與食藥署的50億元國家級實驗室,都不乏肉桶政治成分,實在沒有資格對於經營績效較好的私立財團法人醫院下指導棋


日本年代早期的醫院大都木造
台大醫院木造
除了[台北帝國大學附設醫院]原為木造後改建西式磚造
約1911阿緱醫院影像

93702754_2866011683489109_6150785160947171328_n (1)93702754_2866011683489109_6150785160947171328_n94344917_2866003920156552_5193749740252037120_o94362632_2865953680161576_4505681483918213120_n94319331_2865953650161579_3452757164538462208_n


最虧錢醫院第一名 亞東醫院:攤扣金額分配比所致
2021/03/30 18:19
〔記者陳心瑜/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公布2019年領取健保費用2億元以上的醫事服務機構財報共223家,亞東醫院是最賠錢醫院之首。亞東醫院回應,因醫院品質受民眾肯定,但業績成長反受健保攤扣制度影響,導致虧損。
亞東醫院表示,虧損主因是攤扣金額分配比修正所致,醫院因2015年啟用新院區,仍在成長期,因此以健保署台北區2019年攤扣金額分配比率係以成長率佔80%及市佔率佔20%計算,2019年有攤扣金額高達5.13億元,導致虧損。
亞東醫院表示,醫院所屬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2019年合併收支餘絀表結餘5.55億元,且現金及約當現金(短期且具高度流動性的短期投資)充足,往後年度儀器設備資本支出不受影響。
亞東醫院表示,醫院對於設備、藥品、資訊投資不遺餘力,會持續對醫療品質與儀器設備的投資
最虧錢醫院第一名 亞東醫院:攤扣金額分配比所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ObJSPb
--------------
亞東年虧逾4億成最賠錢醫院 3年首見由盈轉虧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1年3月30日 週二 上午11:43·2 分鐘 (閱讀時間)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30日電)健保署今天公布108年最虧錢醫院,由亞東醫院虧損多達4.34億元居冠,為近3年來首度由盈轉虧,醫務虧損為主要原因;其餘28家虧損醫院大多長年居虧損名單,部分為新成立醫院。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公布民國108年醫院財務報告,全台領取健保費逾新台幣2億元的院所共有223家,包括醫學中心19家、區域醫院81家、地區醫院120家、基層診所3家,223家醫療院所領取健保總金額高達4438億元。
整體財務報告顯示,108年最賺錢醫院同樣由林口長庚醫院蟬聯首位、年賺72.22億元,第2至5名依序為高雄長庚醫院59.81億元、台大醫院24.46億元、桃園長庚醫院21.49億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9.75億元;去年第5名的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年則位居第7名,收入從前一年的19.65億元銳減至13.56億元。
若單看醫務收入,則由中國附醫年賺16.27億元居冠,2至5名依序為台大醫院14.24億元、高醫附醫9.38億元、高雄大同醫院5.96億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5.87 億元;前一年位居前5名的北醫附醫這次排名第7名,收入從5.81億元略縮水至5.33億元。
診所方面,遠東聯合診所申報健保費約4.33億元、整體收益8700萬元,其次為書田診所領3.5億元健保費、收益2800萬元,第3名為安慎診所領2.61億元、收益600萬元。
最虧錢醫院方面,29家虧損醫院中有5家虧損超過1 億元,其中亞東醫院年虧損4.34億元居冠,是近3年首度由盈轉虧,問題來自於醫務虧損;2至5名依序為輔大附醫虧損3.75億元、嘉義長庚醫院虧3.36億元、中國附醫新竹分院虧2.29億元、新樓麻豆醫院虧1.15億元。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劉林義今天受訪時表示,林口長庚醫院至今已連續4年蟬聯最賺醫院,收入大多來自股利收入;虧損醫院部分為每年都名列虧損名單的老面孔,另有部分為新成立的醫院,因此也較容易出現虧損情形。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接受媒體電訪時表示,主管機關有責任監督財團法人醫院財務流向、適切性等,讓外界了解這些醫院賺了錢以後,究竟有多少用於改善血汗醫護、增進醫療環境,建議除了公布護病比、人事費用供外界比對,也應以醫院總收入為基礎,提撥一定比例社福金改善醫護環境、薪資,才能彰顯財團法人醫院的公益性。(編輯:陳仁華)1100330
亞東年虧逾4億成最賠錢醫院 3年首見由盈轉虧 https://bit.ly/3cDIlL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