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賽族(都達、道澤、陶塞)清領時期部分族人輾轉從霧社一帶移居到陶塞溪(花蓮天祥大沙溪)中游,1930年後陸續被移住到現今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的中央山脈山腳居住-陶賽不是一個族群,他是賽德克族都達人,不過在遷徙過程中,自稱上有轉變,為Tawsay 。那這個語群後來有一部分進入宜蘭,這群為Tausa ,後來以認同做宜蘭泰雅了。不過這兩個分支都為南投賽德克都達人分支哦!語系部分當前也是放在賽德克語中有多一個語言支系:陶賽語^_^
原本遷移分佈在環山附近做遷移據點,後進入南湖大山一帶,慢慢的往後山進入陶賽溪流域,在這裏就有分為兩支,進入宜蘭的跟往舊陶賽位置,日治時期則慢慢前往當今卓溪鄉立山村,成為在布農族區域中的賽德克人,當今有五個部落在這邊。(3) 日治時期陶賽族原住民女子舊照 -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Facebook https://bit.ly/3P7tZFF
-----------
賽德克族 https://bit.ly/3IqOmKh
賽德克族陶賽(山里)部落傳統編織工藝
陶賽部落仍然保有傳統圖案而且技藝精湛。就技術層面而言,社區仍會使用地織機,並且保有織布過程之十四道工序的知識,從割苧麻、剝麻皮、打紗、日曬、捻紗、捲紗、紡紗、煮線、洗紗、浸漬、日曬、理線、理經到織布等。其中,理經極為重要,婦女需先算好幾針、大小、樣式,並且默記下來,才能順利完成織布。至於織布的紋路,包括平紋織、斜紋織、菱形織、花織、米粒織或浮織,耆老都還能靠著記憶製作出來。
特殊性:設色以桃紅為主,呈現系統文化,具有鮮明特色,而且布幅寬達45公分甚至60公分,難度頗高。
地方性:仍保有從陶賽溪流域延續下來的傳統,並且持續傳承,成為山里部落重要的文化。編織(tminun)傳統布(pala)不僅是生產行為,亦代表著一種生活觀、一種與土地的連結。與編織有關的Waya(宗教禁忌、道德規範和社會規則)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流傳,每一位賽德克族婦女就是這項傳統的守護者。
保存團體:花蓮縣卓溪鄉山里社區發展協會具整合內部之力量,能使20至30位的老藝師承先啟後的重要性獲得發揮,同時也到學校傳授技術,將賽德克族編織技藝推廣至年輕世代。
賽德克族陶賽(山里)部落傳統編織工藝-花蓮縣文化局 https://bit.ly/3TnARAf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認識原住民族 - 部落介紹 https://bit.ly/3TnRf4X
部落名稱        山里部落【Tausa】
部落特色        為塞德克族在台灣最南端的聚落
所在位置        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
範圍        位於豐坪溪旁南岸的緩坡上,東臨古村部落,北與下村部落隔溪對望
地理環境        山坡地
交通資訊        ●開車:經由台9線過舞鶴南下,在過三笠橋右轉鄉道直駛至山里部落
部落所屬族群        賽德克族
使用語言        賽德克語 、漢語
宗教信仰        族群傳統信仰 、天主教 、真耶穌教
部落由來        山里部落原本住在立霧溪支流陶塞溪上游的上、下梅園,隸屬塞德克族東遷的陶塞群,遷徙的時間約在兩百多年前,目前陶塞溪的舊地,已經在光復後太魯閣人所移往。
山里部落是賽德克族都達(Tuda)語群聚居的社區。1940年左右,日本殖民政府有計畫地遷散原住民部落,原本住在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立霧溪支流陶塞溪上游梅園、竹村一帶的都達人乘上火車,遷居到豐坪溪上游,建立山里部落,屬卓溪鄉立山村,部落人口約七百人。
◎資料引用http://www.lsps.hlc.edu.tw/__lspspage/aw_dis_sanli.htm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認識原住民族 - 部落介紹 https://bit.ly/3TnRf4X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Ipay Wilang(林智妹),今晚6點10分過世,享耆壽100歲。(田貴實提供)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xteoz
2022/06/18 19:54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文面是泛泰雅族重要的文化傳統,然而耆老凋零,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Ipay Wilang(林智妹),這幾年都住在新北由大女兒照顧,然因病危,昨由救護車送回老家花蓮卓溪鄉山里部落、並於傍晚6點10分離世!享耆壽100歲。花蓮縣文化局、卓溪鄉公所都表示,將全力協助家屬後續治喪事宜。
從事文面傳統研究、保存多年的太魯閣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說,家屬最後曾徵詢他意見,他深切建議「一定要送回山里,要回家!」得知國寶阿嬤是在家嚥下最後一口氣,他的心情十分沈重並悲痛,直說「30年責任已了」。
文面國寶林智妹是賽德克族人,依官方戶政資料記載是1922年出生。文面傳統研究者田貴實說,林智妹國寶和他的母親是同一年出生,都出生在秀林鄉陶賽,不過林智妹本人曾表示,她10歲才報戶口、登記為1歲,因此實際年齡比戶政登記年齡更大,至少應有9歲或10歲差距。
泛泰雅族系的泰雅、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男女都文面,是代表男子、女子榮譽及責任的象徵,在日治時代因日本政府曾打壓文面文化,當年曾讓許多已文面的族人抹去文面,文面傳統也隨之逐漸式微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30多年來為文面耆老的福祉及文化保存奔走,並出書紀錄這群「文面國寶」的身影,竭盡所能將國寶們的世紀容顏記錄下來,在他爭取下,花蓮縣文化局2016年將最後的文面國寶共6人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然而這幾年國寶們因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好,逐一離開人世,為了讓政府重視文面國寶,去年更努力促成總統蔡英文親訪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家中,關心她的生活起居。
文面國寶林智妹這幾年住在新北,由大女兒林朝花照顧。媳婦蘇利花說,原本母親住在卓溪由她照顧,後來為了就醫方便,搬到台北由大姐照顧。她說,母親有慢性病、心臟病等,這幾天母親身體不太舒服,送長庚醫院土城分院治療。
田貴實說,文面國寶林智妹由土城由救護車送回花蓮,是在傍晚約5點返回山里部落的老家,並於傍晚6點10分嚥下最後一口氣,看到老人家能夠平安回到故里才離世,一方面欣慰、卻又悲痛落淚,泛泰雅族的文面文化最後一位國寶就此離開,由於人在北部開會,將在明天到趕回花蓮探視。
文面國寶林智妹是全國最後一位泛泰雅族的文面長輩,蔡英文總統曾於去年親自拜訪,問候生活起居、健康及長照情況。(總統府提供)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阿嬤,今天傍晚送回卓溪鄉山里部落的老家,並於晚間6點10分過世。(田桂花提供)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xteoz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FireShot Capture 194 -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news.ltn.com.tw


原住民阿嬤
民國49年,中部山區一位背著孫兒的原住民阿嬤。臉部刺青的阿嬤佈滿歲月的刻痕,背後的孩子則睡得安逸。紋面是一些原住民部落的傳統,女性紋面代表熟練的編識手藝和採集貢獻。日本時代,由於被視為落後的象徵而禁止新一代紋面。
光復後20多年間,山區仍可見許多紋面的原住民,他們均出身於日本時代初期。薛培德牧師拍攝的這張紋面原住民阿嬤背孫兒的照片,清晰動人,反映了時代、生活和民族的特徵,展現強烈的視覺震撼。(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彩色台灣歷史大觀》)
《彩色台灣歷史大觀》
— 全景式台灣歷史的世紀之作
在累積20餘年珍貴歷史照片原作收藏,以及整理、修片、上色、編撰、出版等高度專業的經驗累積,徐宗懋圖文館至此具備了充分的條件,製作推出全景式的彩色台灣歷史的集精選大成之作《彩色台灣歷史大觀》。
一般而言,重要歷史巨作均為集體工作的成果,畢竟原始史料的收集、民間軼事的採集,以時間跨度之大,非一人力量所及。不過,主筆者的文采仍然是史書最大魅力的來源,代代相傳,後人讀來仍興味無窮。司馬遷著書《史紀》幾為一人之作,然而穿透時代,褒貶人物之間,留下一部有血有淚的中國人生存紀錄,既浩瀚無垠,又細緻婉約。太史公的個人才情傳世千古,無人可及。
至於當今的顯學台灣史,儘管近年相關著述幾已經汗牛充棟,但予人盪氣迴腸的仍然是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字裡行間的家國情懷,表現的正氣凜然的民族氣節,豈是趨炎附勢之作所堪比擬。
因此,今天我們編撰此台灣史的世紀之作也是秉持同一精神,絶不隨波逐流,而始終以民族傳承為基本信念。此外,我們或許無法自比司馬遷和連雅堂之迷人文采,不過我們會盡全力發揮這個時代的特色,即充份運用影像呈現歷史的過程和時代的轉折。尤其我們在圖像、照片和文獻的收藏,以及數位修圖上色的現代工藝技術,在兩岸已經被視為幾近登鋒造極的水準。我們會充份發揮優勢,同時運用照片、版畫、原始文獻等,來表現大時代的波瀾,以及幾代台灣人民曲折之路與起伏的情感。至於材料,我們這本畫冊的90%都是首次推出的精彩的影像和圖像。如此,這本畫冊在保持不斷自我超越的一貫原則下,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臺灣線性文化遺產 | 原住民阿嬤 | Facebook https://bit.ly/3t1KCbD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卑南大王後裔華麗的服飾和文明型態
1910年代,三位卑南族貴族穿著華麗的服飾,包括配刀、細緻多彩的頭飾,以及各種項鍊,凸顯了他們極爲尊貴的地位。背後的建築使用大型木頭和粗大竹子興建而成,不僅堅固,而且十分氣派。此照出自森丑之助的著作,原圖說稱其為「排灣卑南社」。由於卑南族人口較少,住屋、服飾與排灣族近似,語言也受到影響,因此被最早的日本學者誤為排灣族的旁支。事實上,台東的史前文化博物館重建卑南史前遺址時,即參考東排灣族的傳統住屋。總的來說,卑南族分佈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邊的高山地區,分知本社和卑南社兩大支。知本社以石板屋爲主,卑南社則發展出竹屋,如照片所示。卑南族在平原地區從事農耕,具有很高的建築營造、織造、繪圖設計等工藝技術能力、但仍然保留狩獵和獵首的習俗。卑南族男人成長過程需接受嚴格的體能訓練,具有尚武精神,清初,卑南族協助平定朱一貴事件,由大清册封卑南大王,賜朝服,威震原住民各族,並由諸族部落向卑南族獻貢,成為卑南歷史的極盛時期。照片中三位卑南貴族配刀的尾端掛著幾束長髮,均是獵首後割下的敵人的頭髮,代表著英勇戰鬥事蹟以及祟高的地位
(11)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 卑南大王後裔華麗的服飾和文明型態 | Facebook https://bit.ly/37ntwcg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日治時期南澳原住民女子舊照-南澳的泰雅人-長相與大豹群有極大差異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太魯閣美少女,ロヒトオ嬢-1920’
臺灣山地原住民族的英文savage,早期在西方文獻就有,像是George Leslie Mackay,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1895),就是用"savage"(未開化、蠻荒、野蠻的)或"head-hunter"(獵頭族)來稱呼,換做中文就是「番仔」或「生番」,日本人應該也是沿用西方用法,畢竟西方接觸臺灣原住民族比日本人更早。日本人會用「蕃」字,也是源自於漢人「番仔」稱呼,日本一開始統治臺灣的時候,是用「番」,後來,才統一稱「蕃」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Facebook https://bit.ly/36BWgOi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タロコ族美少女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日治時期泰雅族原住民女子舊照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日治時期泰雅族太魯閣原住民女子舊照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日治時期泰雅族屈尺原住民女子舊照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日治時期泰雅族Marikowan原住民女子舊照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泰雅族原住民婦女舊照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日治時期泰雅族紋面工具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遺憾!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病逝
分享遺憾!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病逝到Facebook分享遺憾!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病逝
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逝世。(資料照)
2019-09-14 10:49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居住在苗栗縣泰安鄉的苗栗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柯菊蘭女士,自5月開始因肺炎送醫治療,期間多次進出加護病房,苗栗縣政府與泰安鄉原住民縣議員黃月娥證實,柯菊蘭已於今(14日)清晨6點6分逝世,享耆壽97歲。
柯菊蘭生前接受訪談時曾說,「我們是真正接受過傳統泰雅文化生活的人,身為老人我只能說你們會寫字的年輕人,一定要將傳統的gaga用文字記錄下來,不要忘記泰雅傳統的gaga。我們走了就沒有文面人,未來的子孫將一代一代的出生,如果沒有文字記錄傳統的gaga,那你們就會像漢人一樣分不出是泰雅人了。」顯現柯菊蘭對傳統文化消失的憂心。
苗栗縣原民事務中心表示,柯菊蘭登記為1923年出生,但族人曾說柯菊蘭晚報戶口至少5年,所以實際年齡可能超過百歲。
苗栗縣長徐耀昌則說,對於柯菊蘭女士因病逝世,非常惋惜,將全力為苗栗縣最後一位文面國寶做最好的協助,順利走過彩虹橋,回歸祖靈懷抱。
傳統泰雅族文面,男性主要在前額及下顎中央刺上縱紋,女性則是於前額中央刺縱紋,另外再由耳根經兩頰後至兩唇中央上刺斜紋,最後交會於兩唇中央到下顎上方。
黃月娥說,聽聞長輩口述,傳統泰雅族人文面代表一種責任和得到認同,更是一種榮譽。若是男性文面,代表擁有保衛族人、長於狩獵的象徵;由於泰雅族傳統織布程序繁複,且織布、編衣代表守衛著家庭,若是女性文面,代表泰雅族女性織布能力超群。
黃月娥指出,聽聞耆老流傳,以前的泰雅族人必須文面後,才能論及婚嫁,不過這項傳統文化在日本統治期間被禁止,逐漸失傳,顯得更為珍貴。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2018年2月-目前全台文面耆老僅剩花蓮縣籍、移居台北市的林智妹及苗栗縣籍的柯菊蘭等2人


文面國寶林智妹 中和區長端節探視
2019-06-07 09:33
https://is.gd/cGDRUM
百歲的林智妹為來訪者簽名留念。(中和區公所提供)
https://is.gd/cGDRUM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全台碩果僅存的賽德克族文面長者林智妹現居住於新北市中和區,中和區長賴俊達為表達敬意,在端午節會同中正里長呂嘉原等人前往探視並致贈禮品及禮金,林智妹雖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仍精神奕奕地與大家打招呼,並且簽名送給賴俊達。
賴俊達探視文面國寶林智妹。(中和區公所提供)
賴俊達說,「文面文化」為台灣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表徵,具傳統性、文化性與典範性,遺憾隨著時代變遷,傳統原住民文化也面臨傳承危機,精神文化保存需要重視及延續,他要向林智妹表達敬意並致贈慰問金,祝福她健康快樂。
林智妹現與女兒林朝花一起住在中和,林朝花說,林智妹曾歷經霧社事件,5歲時於額頭上紋上圖騰,15歲時續將圖騰紋在臉頰左右側,但遭當時日本軍官禁止,只好將額頭文面去除,現今依稀能見林智妹額頭上有些許留下的顏色痕跡。
泛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的傳統習俗中,凡刺有文面的族人,死後靈魂才能經祖靈同意跨過彩虹橋,前往祖靈的樂土,得以安息。所以文面的習俗傳統對於泛泰雅族人來說,除了象徵族群認同、身分、能力外,也代表整個泰雅文化的精神。 https://is.gd/cGDRUM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 
 分享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到Facebook 分享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到Line 分享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到Google+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在文面國寶陳清香在世時,曾與立委、縣議員及花蓮縣政府局處首長等人前往探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2018-02-23 18:48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苗栗縣高齡103歲的文面人瑞簡玉英上月中旬才剛逝世,居住在花蓮秀林鄉的99歲太魯閣族文面國寶陳清香,今晨也在睡夢中辭世,讓各界深感不捨,家屬預計3月3日舉辦追思會;目前全台僅存2名文面國寶。
繼簡玉英過世後,全國文面長者僅剩居住在苗栗縣的泰雅族柯菊蘭、花蓮縣的太魯閣族陳清香及賽德克族林智妹等3人,其中最年長的陳清香(太魯閣族名Ipay Haron)今晨零時10分辭世,帶著榮耀的文面印記,通過彩虹橋與祖靈相會,享嵩壽99歲。
陳清香近10多年來長期臥床,平日由么女陳貴珠辭去工作返鄉照顧,和孫子、孫女共享天倫之樂。陳貴珠表示,上月母親曾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已略為好轉,還在各界探視時神采奕奕地聽著眾人慰問,出院後不料今晨幫母親更換尿片時,卻發現已在睡夢中安詳辭世。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陳清香6歲時就在額頭文上象徵榮耀與純潔的「額文」,是縣內在民國98年登錄「文面傳統」的文化資產保存者,同時也是全台碩果僅存的文面國寶之一。
她說,隨著歲月流轉,文面耆老逐漸凋零,讓各界深感不捨,對於陳清香辭世一事,將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全力協助喪葬事宜,盼能減輕家屬負擔,並表達政府重視關懷之意。
家屬預計3月3日上午9時在山廣教會(秀林鄉景美村加灣2號)舉行陳清香追思禮拜;目前全台文面耆老僅剩花蓮縣籍、移居台北市的林智妹及苗栗縣籍的柯菊蘭等2人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泰雅文面紀錄片 國寶柯菊蘭見證
By 陳慶居,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30日, 2018
苗栗縣泰雅族耆老柯菊蘭是苗栗縣僅存的文面國寶,是泰雅文化跨時代的活歷史。縣府花2年時間拍攝《榮耀的印記─泰雅文面》紀錄片,記錄柯菊蘭與甫於今年初病逝的簡玉英,昨在後山梅園國小發表3分鐘菁華版,作為母親節獻禮。
縣府文觀局指出,文面是泛泰雅族獨特風俗,兼具傳統信仰與生命禮俗文化,也是部落貞節、成年及象徵英勇勤奮、技藝的標記。簡玉英今年初病逝後,只剩下柯菊蘭,花蓮則有賽德克族97歲林智妹,都是「國寶中的國寶」。
由於日據時代禁止文面,使這項特有表徵文化薪傳不易,縣府2年前委託人民工藝協會拍攝《榮耀的印記─泰雅文面》紀錄片,拍攝簡玉英與柯菊蘭日常生活和口說歷史,簡的驟逝讓團隊感到遺憾,拍攝剪輯工作已接近尾聲,全長約22分鐘。
登記1923年出生的柯菊蘭,族人說她晚報戶口5年,實際應已百歲,現住泰安梅園村。她說,日本人禁止文面前夕,擔任部落頭目的外祖父堅持依傳統文面,於是8歲時躺在穀倉中文面,但無法文3次,所以色澤較淺,目前她由大千醫院及外孫王伯元、外孫媳蔡秀琴照護。
縣長徐耀昌、議員黃月娥、潘秋榮、鄉長劉美蘭及地方人士昨受邀觀賞,見證文面歷史文化,柯菊蘭則全程緊握徐耀昌的手。
徐耀昌等人也和柯菊蘭一起切蛋糕、贈送紅包,提前為她歡度母親節。徐耀昌希望紀錄片喚起泰雅族人共同記憶,也呼籲全民更重視原住民文化。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國際知名的泰雅族紋面女士享壽103歲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qr6RDZ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2018年01月18日 04:10 中國時報 許家寧/花蓮報導
台灣最高齡103歲文面人瑞簡玉英16日逝世,回到祖靈懷抱,研究文面逾30年,去年出版《永不消失的榮耀記憶》作者田貴實追憶該書收錄的6名「文面耆老」大半凋零,期盼祖靈再給僅存3名文面國寶多點時間,完整記錄她們生命故事,為台灣留下「永不消失的榮耀」,
台灣文面國寶方阿妹、鄭好妹及簡玉英去年迄今相繼辭世,目前僅剩居住在苗栗縣的泰雅族柯菊蘭、花蓮縣的太魯閣族陳清香及賽德克族林智妹等3人,長期研究文面歷史的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得知簡玉英逝世後,讚揚簡玉英用美麗的文面圖騰,見證時代變遷。
田貴實說,1915年出生的依宛蓋努(漢名簡玉英)為苗栗泰雅族,經歷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也是台灣原住民少數僅存的文面老人之一,雖然歷經2個世代但簡玉英記憶力過人,2年前見到田貴實來訪,仍當場認出「你是花蓮來的太魯閣族。」
她回憶,簡玉英逢人就為別人祝禱,言談充滿睿智,簡玉英百歲壽宴時,一名年輕親友帶著醉意和幽默對她說「能活夠到一百歲,應該很滿意吧!」簡玉英馬上握起那人的手笑說「我應該會活的更久,至於你就不一定了,因為你經常喝酒,喝酒傷身啊。」
田貴實表示,文面雖是泛泰雅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表徵,歷經各朝簡玉英對於何時在臉上文面總是保持神祕、笑而不答,只指著自己的曾孫女表示比她年長許多才文面,詢問文面意義時,她嚴肅認為,那個年代沒有麻醉藥,能夠獲得文面資格、忍受痛楚的文面女孩才最漂亮。
田貴實感嘆,簡玉英帶著祖靈印記的文面,走到彩虹的另一端與祖靈相聚!還留有泛泰雅族的文面「活國寶」也各僅存一人,未來文面耆老將陸續消失在人類的文明中,她們見證台灣原民文化與跨時代的生命故事,將會是「永不消失的榮耀」。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全台唯三文面國寶 99歲陳清香上週住院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因天冷,秀林鄉高齡99歲的文面國寶陳清香(Ipay Haron),上週五身體不適入院治療,幸已無大礙。全台僅剩3位文面耆老,均已超過95歲高齡,文面耆老經歷不同年代,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隨著年歲增長已逐漸凋零。
照顧母親十餘年么女陳貴珠說,母親因天氣變化,造成心律不整,導致呼吸困難,經入院治療後,已有很大的改善,她將妥善照護母親,得知陳清香住況好轉,也讓大家深感欣慰。
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表示,「文面」是泰雅、太魯閣及賽德克等族群的重要文化資產,花蓮縣自2009年將「文面傳統」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陳女士也是當時登錄的保存者,文化局相當關心文面耆老的生命歷程記錄與照護,除了致贈慰問金,也會全力協助申請文化部相關補助,希望能讓陳清香女士獲得最好的醫療照護。
文面耆老逐漸凋零,本月初,泰雅族文面國寶簡玉英(Iwan Kaynu)因病辭世,享壽103歲,簡耆老為我國僅存文面國寶中年紀最長一位,經歷不同年代,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最終不敵寒流不幸辭世。
原民會指出,文面對泰雅族、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而言,為重要傳統文化表徵,簡玉英耆老辭世後,全台僅剩3位文面耆老,均已超過95歲高齡。政府當負起積極保存維護之責任,建立相關保護措施,使文化資產保存更臻完善,以彰顯與教育世人「文面傳統文化」維護族群核心價值之重要性。
長期研究文面耆老生命史的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表示,1919年出生於太魯閣大禮部落(Harokudai)的陳清香女士,6歲就接受象徵榮耀與純潔的「文面」傳統,在額頭上留下印記,她與丈夫陳三元是全台最後一位文面夫妻,夫妻兩人鶼鰈情深,十多年前起雖長期臥床,幸有女兒及孫子女全力照顧。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全台的文面耆老僅剩3位,包括花蓮縣籍陳清香、移居台北市的林智妹,以及苗栗縣籍的柯菊蘭女士,是見證歷史的重要國寶。 
文面國寶陳清香因病住院,花蓮縣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右)、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左)等人前往慰問,其家屬表達謝意。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 https://goo.gl/nLuoJM


 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逝世 享嵩壽103歲 
 分享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逝世 享嵩壽103歲到Facebook 分享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逝世 享嵩壽103歲到Line 分享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逝世 享嵩壽103歲到Google+
遺憾,苗栗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右)逝世。(資料照,記者張勳騰攝)
2018-01-16 21:09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苗栗縣泰雅族傳統紋面保存者之一、被稱為紋面國寶的簡玉英女士,因近來天候氣溫較低,從4日因感冒住進苗栗市大千醫院後,今天上午傳來噩耗,簡玉英女士逝世,享嵩壽103歲。
苗栗縣山地原住民縣議員黃月娥與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都證實這項噩耗。苗栗縣政府文觀局也指出,簡玉英逝世後苗栗縣將僅存一位原住民傳統紋面保存者,同樣為泰雅族的柯菊蘭女士,另外花蓮縣還有兩位太魯閣族、一位賽德克族的傳統紋面保存者。
黃月娥說,聽聞長輩口述,傳統泰雅族人紋面代表一種責任和得到認同,更是一種榮譽。若是男性紋面,代表擁有保衛族人、長於狩獵的象徵;由於泰雅族傳統織布程序繁複,且織布、編衣代表守衛著家庭,若是女性紋面,代表泰雅族女性織布能力超群。
黃月娥指出,聽聞耆老流傳,以前的泰雅族人必須紋面後,才能論及婚嫁,不過這項傳統文化在日本統治期間被禁止,逐漸失傳,顯得更為珍貴。
傳統泰雅族紋面,男性主要在前額及下顎中央刺上縱紋,女性則是於前額中央刺縱紋,另外再由耳根經兩頰後至兩唇中央上刺斜紋,最後交會於兩唇中央到下顎上方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手上紋記的太陽

手上紋記的太陽


文化部長探視「紋面國寶」 將出專書

2016-04-20

〔記者蔡政珉/泰安報導〕文化部長洪孟啟昨天在立委高金素梅、苗栗縣長徐耀昌和泰安鄉長劉美蘭陪同下,前往泰安鄉探視泰雅族兩位紋面國寶簡玉英和柯菊蘭,洪孟啟表示,將為全台六名紋面國寶出專書,並藉由昨天造訪表達對紋面國寶的重視和敬意,也聽取國寶在生活上的需求和所需照顧。兩位紋面國寶見到洪孟啟等人來探視,也高興地唱起泰雅古謠表達感謝之意。

  •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探視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記者蔡政珉攝)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探視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記者蔡政珉攝)

  •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一)探視泰雅紋面國寶柯菊蘭。(記者蔡政珉攝)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一)探視泰雅紋面國寶柯菊蘭。(記者蔡政珉攝)

啟動長照醫療機制

洪孟啟說,目前文化部和衛福部合作,針對紋面耆老包括簡玉英、柯菊蘭和花蓮縣四位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的國寶,啟動長照醫療機制,未來只要國寶有需求,將由當地參與衛福部的醫院派出醫護人員,到耆老家中負責醫療照顧。

簡玉英 高齡百歲拔雜草

居住在大興部落的簡玉英雖然已經高齡一百歲,但是身體硬朗,有空還會在家裡周遭拔雜草,她也跟來訪的洪孟啟等人有說有笑,不過她因把助聽器搞丟,害她「聽得很吃力」。洪孟啟也當場允諾由文化部負責為她再買一副。

柯菊蘭 幽默開朗身體佳

洪孟啟一行人轉往梅園部落訪視另一位國寶柯菊蘭,高金素梅曾多次探視柯菊蘭,見到柯菊蘭身體狀況比以往還好,開心不已。眾人聊到簡玉英的聽力問題,柯菊蘭則打趣地說:「簡玉英耳朵聽不太到,但是我不能走」,幽默開朗的態度,讓在場人士笑聲不斷。

高金素梅說,她曾在立院質詢時,要求政府正視紋面耆老,很高興洪孟啟特地南下探視,了解他們實際的需求。洪孟啟說,在泰雅族中可以擁有紋面榮耀,代表是有德的女性,在原住民社會具相當地位,所以他代表國家南下到兩位國寶住處致敬。

洪孟啟表示,將針對原住民的無形和有形資產於二十七日修訂文資法進一步保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與苗栗縣、花蓮縣政府合作,將針對六位紋面國寶,推動「紋面傳統與紋面耆老保存維護計畫」,將進行耆老口述與拍攝的紀錄,預定十一月出版專書,介紹耆老的生命故事,和紋面文化的價值。

富世畢業生 文面洗禮

2015-06-03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文面」是過去太魯閣族人最重要的生命禮俗,富世國小將在月底舉辦畢業「祭」,凡是參與慶典學童,都要在此之前學習部落文化,並通過傳統技藝測試才能領取畢業證書,昨日師生走入社區找尋「文面」意義,小朋友千奇百怪的問題,差點考倒部落勇士。

  • 富世國小校長梁衍忠(後右)帶著學童前進部落,向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後左)請益傳統「文面」意義。(記者王峻祺攝)

    富世國小校長梁衍忠(後右)帶著學童前進部落,向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後左)請益傳統「文面」意義。(記者王峻祺攝)

「為什麼族人要文面」、「原住民為何住山上」、「日本人與太魯閣的關係」、「女生幹嘛要學織布」等提問,讓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差點招架不住,他笑說「一切還是要從傳統文面談起」,這樣才能進一步認識老祖先的智慧文化。

田貴實說,對於太魯閣族的文面傳說,共流傳七種說法與意義,繁衍、避邪、識別、成年禮、審美觀及女子貞潔等都是祖先文面的原因,不僅具有約束力,更是具備勇氣的象徵。

體驗文面貼紙的許諾亞及周采婕說,原來文面後才能真正成為部落勇士及織藝精湛的女子,看見超過百年的文面工具,覺得祖先很辛苦,要忍受在臉上扎針的痛。

富世國小校長梁衍忠表示,目前學校目標將設定畢業門檻,除了必須學會木琴及口簧琴等傳統技藝外,男生更要在畢業前學會藤編、女生則要學習編織後,才能領取畢業證書,並試著在學期中將全校帶入部落,讓學生漸進式體驗傳統文化。

---------------------------------------------------------------------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消失中的印記 台灣文面族群特展

賽得克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展示族人用來文面的工具。(賴瑞/大紀元)
2015-03-20 00:16:43

【大紀元2015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原民會19日於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舉辦「消失的文面——田貴實台灣文面族群特展」開幕茶會,作者田貴實親臨導覽解說,並進行一場文面文化講座,有來自全台各地的原住民耆老參加,場面溫馨感人。
本次展覽展出賽得克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先生15年來所拍攝的文面照片20幅,田先生表示,從小跟在祖母身邊,對祖母臉上的刺青再熟悉不過。有一回唸國中的孩子與同學打架,孩子質問「同學罵我是番、是流氓,因為曾祖父母臉頰上的文面就像黑社會老大的刺青」,讓他驚覺該是讓世人了解族人文化、為時代做見證的時候,於是他背起相機,走遍全台灣各個部落,歷經被排斥、被奚落、被狗追逐的窘境,終於為即將消失的文面國寶留下歷史的見證。

台灣文面族群有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得克族與賽夏族等四族,文面的功能為辨別族群、成年象徵、表彰個人英勇事蹟、美觀與避邪或死後通往靈界作為識別象徵等意涵,是原住民生命禮儀不可缺的一部分。全台文面老人從最多的300多人,至今只剩下5人,年紀最輕的已有96歲高齡,世人如何從消失的臉譜,放下對文化的偏見,去理解與欣賞異族文化之美,實在刻不容緩。

「田貴實文面族群特展」於台中市大雅區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 (仁愛路69號) 展出,展期到4月30日止。

-------------------------------------------------------------------------------------------

台東縣排灣族紋手人瑞「鳩谷」阿嬤,日前病逝,留下美麗印記,排灣族紋手婦女逐漸凋零,族人親友哀慟。

 中央社17日報導,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階級,從紋路可以看出婦女是否貴族、頭目家族,以及擁有的財富等。

 另外,紋路也是婦女純潔的象徵,只有貞潔的少女在成年前才能紋手;刺完後,婦女才可以從事社會活動,結婚後受到尊重。少女忍痛紋手,也代表著婚後勤勞肯吃苦。

 目前在台東縣金峰鄉排灣族僅有3名紋手人瑞,「鳩谷」阿嬤走了,又少一位,親友、族人哀慟。

 嘉蘭村族人說,「鳩谷」VUVU(排灣族語,老長輩之意)離世,不僅帶走紋手傳統的瑰麗,也使得部落在文化傳承上少了一本寶貴的活字典,真的很感恩老人家給了他最好的人生指南。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再失紋手人瑞 排灣族人哀慟

【中央社╱台東縣17日電】
2014.06.17 07:18 pm

台東縣排灣族紋手人瑞「鳩谷」阿嬤,日前病逝,留下美麗印記,排灣族紋手婦女逐漸凋零,族人親友哀慟。

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階級,從紋路可以看出婦女是否貴族、頭目家族,以及擁有的財富等。

另外,紋路也是婦女純潔的象徵,只有貞潔的少女在成年前才能紋手;刺完後,婦女才可以從事社會活動,結婚後受到尊重。少女忍痛紋手,也代表著婚後勤勞肯吃苦。

目前在台東縣金峰鄉排灣族僅有3名紋手人瑞,「鳩谷」阿嬤走了,又少一位,親友、族人哀慟。

嘉蘭村族人說,「鳩谷」VUVU(排灣族語,老長輩之意)離世,不僅帶走紋手傳統的瑰麗,也使得部落在文化傳承上少了一本寶貴的活字典,真的很感恩老人家給了他最好的人生指南。

【2014/06/17 中央社】

手紋會隨著身體的狀況而改變它的顏色,手紋不只是身分象徵也是健康的象徵。

女生刺紋手的時期,大約是第一次好朋友來的時候。紋手的第一個步驟是紋線,是先用椰子跟刀子畫出血路,然後刺的時候是跟著血路走,最後在用鍋子燒焦後外面的黑炭,將它們刮下來和水豁在一起,趁著血還沒凝固讓它著色。而且它非常的痛,因為很像在傷口上灑鹽一樣,而且不旦不能碰到水,也不能將手彎曲。

一個月之後刺青的傷口才會慢慢消失,如果不小心發炎的話,必須用杉溪(一種植物,長在河邊,黑色的可以吃的,吃起來甜甜的,開的是白色的花,目的是用來消炎用的)來處理。

手紋的掛鉤( Vadim )的意思是用來掛獵物的,是當家頭目才有的,是具有傳統領域的家族才有的,村民都可以去傳統領域打獵,但是獵到山豬或山羌要將腿給頭目,如果獵到鹿,則要將鹿角跟鹿鞭給頭目,就等於是頭目的貢稅。而鹿鞭主要是用來賣給平地人的,鹿角是賣給荷蘭人的,通常用來換取布料,所以漢人非常早就知道這裡。

紋手的圖樣有幾個主要的樣式跟規定。百部蛇的脖子,是生命旺盛的象徵。先畫兩條線再畫直線,代表一排一排的嫁屋,兩列中間代表著他們的河川,這就代表部落以及傳統領域。
太陽圖案是在四個指節的地方,中間的圓是太陽而旁邊的是餘暉光芒,是當家頭目才有的。
手指上的人形圖是表示有管理百姓的權力,很像是村民在跳山地舞的感覺。其中頭目與大頭目的手紋不同的是太陽圖案的光芒還有居民的人形圖,大頭目的光芒是十字的,人型圖也多了一些線條,而且大頭目的手,也有代表部落及傳統領域的圖案,拇指則代表權力。

其中頭目有分成四種:最大的頭目擁有山川、河流、土地、部落、守獵區、管理百姓的權力;其次的頭目擁有土地沒有守獵區;再另一種頭目是有管理人的權力,但沒有傳統領域;第四種就是流浪的(家傳頭目),由於日據時代的時候,被抓離自己的部落,所以沒有管理的能力也沒有傳統領域。

說故事的雙手-排灣族美麗的紋手

2011年4月24日 15:34

vuvu的紋手圖案vuvu的紋手圖案

日前在賓茂家訪時遇見養成玉VUVU坐在家屋前曬太陽時上前跟他寒喧,看見vuvu的手紋,

vuvu是賓茂馬拿尼開(mananigy)第二代頭目,現年90幾歲,金峰鄉內僅存紋手的有三位女VIUVU分別於嘉蘭村及正興村各一位。

賓茂馬拿尼開(mananigy)第二代頭目養成玉vuvu賓茂馬拿尼開(mananigy)第二代頭目養成玉vuvu

vuvu的紋手圖案vuvu的紋手圖案

vuvu養成玉的紋手圖解vuvu養成玉的紋手圖解

----女孩為何要紋手--------------------

紋手的習俗對排灣族而言,不僅是美的表現,更是貴族階層的象徵性特權。

其次是父母珍愛子女的表現,紋手原是貴族階層才有的特權,平民階層需要付出相當的珍貴寶物為代價,來向貴族交換紋手的權利,同時必須宴請部落的人以取得大家的認可。因為紋手有助於提昇個人的社會地位,可以嫁給階層地位較高的人。

由於排灣族重視長女,因此長女常是優先得到如此寵愛的孩子,往往也是家中唯一得到此一特權的孩子。

另外,也是重視少女貞潔價值觀的表現,如同泰雅族的紋面,要紋手的少女必須是處女,否則紋手將會失敗,因此紋手少女在族人的看法中是很好的、有德性的女孩。每一個忍痛在手背上刺紋的女性,表示她們婚前純潔、婚後勤勞吃苦,所以紋手是尊貴榮耀的象徵。

資料照片:攝於日治時期資料照片:攝於日治時期

---紋手的方式--------------------------------

手紋會隨著身體的狀況而改變它的顏色,手紋不只是身分象徵也是健康的象徵。

女生刺紋手的時期,大約是第一次好朋友來的時候。紋手的第一個步驟是紋線,是先用椰子跟刀子畫出血路,然後刺的時候是跟著血路走,最後在用鍋子燒焦後外面的黑炭,將它們刮下來和水豁在一起,趁著血還沒凝固讓它著色。而且非常的痛,因為很像在傷口上灑鹽一樣,而且不旦不能碰到水,也不能將手彎曲。

一個月之後刺青的傷口才會慢慢消失,如果不小心發炎的話,必須用杉溪(一種植物,長在河邊,黑色的可以吃的,吃起來甜甜的,開的是白色的花,目的是用來消炎用的)來處理。

 

紋手的匠師正在給女子紋手紋手的匠師正在給女子紋手

---紋手圖案的意涵--------------------------------

紋手的圖樣有幾個主要的樣式跟規定。百部蛇的脖子,是生命旺盛的象徵。先畫兩條線再畫直線,代表一排一排的嫁屋,兩列中間代表著他們的河川,這就代表部落以及傳統領域。

太陽圖案是在四個指節的地方,中間的圓是太陽而旁邊的是餘暉光芒,是當家頭目才有的。

手指上的人形圖是表示有管理百姓的權力,很像是村民在跳山地舞的感覺。其中頭目與大頭目的手紋不同的是太陽圖案的光芒還有居民的人形圖,大頭目的光芒是十字的,人型圖也多了一些線條,而且大頭目的手,也有代表部落及傳統領域的圖案,拇指則代表權力。

其中頭目有分成四種:最大的頭目擁有山川、河流、土地、部落、守獵區、管理百姓的權力;其次的頭目擁有土地沒有守獵區;再另一種頭目是有管理人的權力,但沒有傳統領域;第四種就是流浪的(家傳頭目),由於日據時代的時候,被抓離自己的部落,所以沒有管理的能力也沒有傳統領域。

本文引用http://www.ucute.com.tw/paiwan/index.aspx?act=article&aid=96195859

排灣族紋身花紋的圖騰排灣族紋身花紋的圖騰

---紋手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百步蛇吸收日月精華跟太陽生了一個蛋,

百步蛇雖每日以檳榔為食,但還是專心的孵育蛋,就從蛋中孕育出的一個女子。

 

有一天有位非常優秀的獵人在山林間打獵時遇見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子,眼看天色已漸暗,

他怕這女子入夜後留在山裡會有危險,便想邀請她一起回部落,可是這女子一句話也不回答,

他見這女子不願與他回去,便為她搭起一座棚子、生火,使她可以安身,不會遭受毒蛇猛獸的攻擊。

男子回家後就跟母親提及此女子及她想邀她入村的想法,母親覺得不妥,

因為不知道這個女子是人是妖或是山林間的某個靈變得,於是想了個辦法與兒子一起前往想試驗她,

男子的母親藉故說要替女子更衣沐浴,以便帶她回家,正當要替她脫衣服時,

天空一瞬間暗了下來,還雷聲大作,而太陽的餘光應在女子的背上,

右肩有太陽的圖案左肩有杵臼的圖案,而杵臼上面有百步蛇的圖案,

男子的母親立刻用衣物蓋住女子的身體,便說隔天再來迎娶她。這女孩了解他們的來意,

唱歌祈求說,巴不得我有十個隨從有一棟宅子,宅子門前有大樹,大樹上面有鞦韆,

有上村的居民有下村的居民,還要有狗在村裡吠叫,每戶有炊煙昇起,一下子她說的那些就全部都實現了,

這就是他們所稱的gi s nai就是施法的意思,於是隔天便浩浩蕩蕩的來迎娶這名女子,

在他們來迎娶時,女子便坐在用琉璃珠串成的鞦韆上等著這些迎娶大隊。

 

由於女人不能太誇張的說話,所以就將身分背景紋在手上,以便到別的地方,

就不會像這名女子一樣被做驗明正身的動作。

 

排灣族男子的紋身花紋排灣族男子的紋身花紋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記者張勳騰/泰安報導〕泰安鄉泰興國小將於十日舉行創校七十週年校慶,規劃七大主題系列活動,「泰雅紋之美─原民藝術美展」昨率先登場,邀請美展女主角紋面國寶柯菊蘭、簡玉英到場,兩位老人家看到自己的油畫像栩栩如生,直呼「那就是我!」樂開懷的與畫像合照。

昨天登場「泰雅紋之美─原民藝術美展」是由油畫家張文松、木雕師劉文中及文史攝影家劉仁祥共同展出,有紋面國寶油畫像、照片及泰雅族木雕等,作品喚起更多人對紋面文化的感動。

九十六歲柯菊蘭及九十八歲簡玉英是昨天美展主角,兩人身穿泰雅傳服飾,柯菊蘭還吟唱泰雅歌謠,歌聲嘹亮,感謝與大家有緣相聚,未來也將相互懷念。

泰興國小學童昨天圍在兩位紋面國寶旁,以泰雅原住民歡呼來迎賓,兩位老人家也鼓掌喝著拍子,笑得合不攏嘴,柯菊蘭還開玩笑的跟大家說:「以後來看我,別忘了帶保力達B」,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兩位紋面國寶看到張文松為她們所畫的人像栩栩如生,兩人頻指著油畫說:「那就是我,畫得真像」,分別與畫像合影留念,留下一生的永恆。

--------------------------------------------------------------------------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莊嚴的生命禮儀 紋面
2015年02月25日
你好臺灣團隊全家福。(「你好臺灣」執行長林芙伊提供) 你好臺灣團隊全家福。(「你好臺灣」執行長林芙伊提供)

文/「你好臺灣」執行長林芙伊
【編者按】在臺灣,有一群人,為了抓住即將消逝的在地文化,而默默付出。他們希望透過文字,藉由影像,讓所有的臺灣之子重新認識這片土地,文化,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一起傳承。請看【傳承——消逝的文化】系列報導。

Li-Ho 我們是「你好臺灣」團隊!
我們都曾因為遠走,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一直不曾離開過臺灣。

2012年仲夏,攝影師莊哲祥來到了香港,身為一位暫時旅居異鄉的臺灣人,在繁忙的工作過後總想尋找和故鄉相關的事物。他隻身走進了九龍灣的紀念品店,小店裡的明信片一一陳列,一如這城市的繁華,令人目眩神迷,然而卻遍尋不著他心中日日思念的臺灣。一股微酸在鼻頭泛開,一顆種子也於焉種下——「是不是要為臺灣做些什麼?」

回國以後,莊哲祥全心投入拍攝臺灣風景,原本只是單純的想讓屬於臺灣的明信片也能被看見,但歷時一年的拍攝,他發現原來臺灣有這麼多故事,這麼多美好,值得更用心的對待。於是,莊哲祥尋覓了同樣熱愛臺灣的年輕人,組成「你好臺灣」團隊。因為對家鄉滿溢的愛,團隊開始深入洗滌心靈的自然祕境,聆聽臺灣人分享的生命故事,感受這塊土地最真實的溫度與脈動。「你好臺灣」團隊承諾要為所有認識臺灣與不認識臺灣的人,留下這一個島嶼的動人丰采,封存所有即將消逝的美,以當下的驚呼取代逝去時徒呼負負的感嘆。

臺灣,是每一個臺灣人心所安住的地方,正是她的寬容大度,孕生涵養所有臺灣人。只因為曾深深感動,「你好臺灣」團隊決心每年持續用心記錄,藉由影像,透過文字,更以愛,顯影臺灣之美。

【傳承——消逝的文化】
莊嚴的生命禮儀 紋面
在臺灣,有一群人,他們堅持做好的事,並用生命傳承一份志業。這些人的存在,使臺灣這蕞爾小島的文化更加豐美而厚實。他們的身影是無數臺灣人的模樣,虔敬天地,恪守本分。

「你好臺灣」團隊走遍臺灣各地,利用一年的時間製作《真傳》,記錄這些動人的生命故事,期望在這個充滿變動的世界裡,能留存不曾改變的信仰。

其中,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更是深刻而莊嚴的生命禮儀,伴隨著所有泰雅族人走過不同階段的生命歷程。它是成年的印記,代表已屆適婚的年齡;是族群的認同,象徵祖訓的傳承。

日本政府深入原住民部落後開始明文禁止這項活動,並且沒收紋面工具。然而在紋面逐漸式微之時,依然有泰雅族人會偷偷逃到山中紋面,想堅持這項傳統,因為部落裡的長輩總是這樣說,只有臉部有紋面的子孫能夠在死後回到祖靈所在的靈界……

泰雅族紋面耆老 簡玉英
臺灣紋面國寶簡玉英。(「你好臺灣」攝影師 莊哲祥提供)臺灣紋面國寶簡玉英。(「你好臺灣」攝影師 莊哲祥提供)
五歲那年,女孩飽滿的額頭刺上了一道紋路;十二歲那年,女孩稚嫩的臉龐紋上了頰紋。當德高望重的巫師在臉上印下紋面圖騰,泰雅族人通過痛楚蛻變,稚嫩女孩於焉走向成熟女人。
當年象鼻部落的公主,如今是大興部落頭目的母親,簡玉英走過近一世紀的風華,韶光流轉於這張充滿故事的臉。如今定居在苗栗的簡玉英,偶爾會在好天氣時回到部落看看。若是有客人來訪,簡玉英總會穿戴完整的泰雅族傳統服飾,才願意見客,慎重其事的對待,在在突顯她那因歲月淘洗而越發高雅的氣質。「你好臺灣」團隊幾次拜訪,雖然彼此語言不通,但奶奶總是笑臉迎人,格外親切。歲月的痕跡,鑄寫在滿布皺紋的眼尾裡,在深融進肌膚的炭灰中,更在優雅大度的舉止間。

如今,簡奶奶已到了無欲無求的晚年,身體平安健康,心情好的時候,她會唱起泰雅古調,在悠然的旋律中,好似又看見,那一年象鼻部落最美的公主,和眼波間盈盈的笑意。

泰雅族紋面耆老 柯菊蘭
臺灣紋面國寶柯菊蘭。(「你好臺灣」攝影師 莊哲祥提供)臺灣紋面國寶柯菊蘭。(「你好臺灣」攝影師 莊哲祥提供)
身為最後一批紋面的泰雅族人,柯菊蘭的臉孔記錄的是一段真實在這塊土地發生的歷史。生在日本政府積極沒收紋面工具的年代,身為頭目的外祖父決定提早讓柯菊蘭紋面,但原本應該分為三次的紋面儀式也因此沒有執行完成,臉上的紋路雖然比起完整的紋面稍淡了些,卻也真切見證了日治時代的歷史。
柯菊蘭曾是泰雅族公認最美的女人,人們說她歌聲清亮,走起路來搖曳生姿。一世紀過後,她的鵝蛋臉依然小巧,遙想當年,她或許曾蓮步穿走於部落間,或許以嘹亮歌聲吸引萬千矚目。如今,嵌入膚底的顏色已褪為內斂而沉穩的灰藍,V型的面紋早已成為她生命中最獨特的印記。

回想起紋面的過程,柯菊蘭來回的擺著手,彷彿能想見當時的疼痛,但隨即又說:「若有來世,還要再紋面。」說完便咯咯的笑了起來。而關於這則許諾的深情,這個面孔的美麗,早已不必言說。

——摘編自《真傳:你好臺灣》多媒體影音明信片國際中文版◇

-------------------------------------------------------------------------------------------------

紋身

  紋身又稱作刺墨或扎青,即在臉部刺青以表示成人或榮譽的象徵,因當時盛行獵首,也有辨識敵我的作用。台灣的泰雅、賽夏、排灣、魯凱、鄒及卑南等六族均有紋身的習慣,但又以北部地區原住民最為盛行。刺紋的部位幾乎包含全身上下,不過,只有泰雅族與賽夏族在臉部施紋。
  泰雅人和賽夏人刺墨於額部、頤部和頰部,稱做「黥面」,這一種身體修飾突出特徵使他們在清代獲得「黥面番」的稱號。
  紋身不僅是求美觀,還有識別身份的意義,如泰雅族男性青年要參加過獵首的行動,女子要能織出一片布,才能紋面,也象徵已經成年,可以結婚。
  紋身的花紋也不是隨意的,各部族或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紋樣。北部地區原住民男子通常在前額中央刺一條短柵形紋,長短略有差異,一般四至八厘米,寬一厘米左右。圖案構成都以橫條紋數條,重疊交迭。下顎中央也刺一條短柵形紋,長僅上額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在淡水溪、大湖溪等地有勢力的人,還在胸部刺幾條橫線,以表示他們異於常人的奇功偉績。
  婦女的黥面慣例是刺上額與雙頰,但賽夏女子僅刺上額。圖案的款式和男子的差不多,在前額中央有數條短柵線紋。兩頰刺紋自耳根到兩唇中央,斜貫帶紋,交會在兩唇中央到下頤上部,成三組並行帶。南澳族群的少女還在頰處刺直徑三分的小圓形,一部分泰雅婦女常在大腿和小腿不規則地刺著圓、角、線、點等紋樣,以祈求終生幸福。
  紋身的花紋也存在著等級之分。過去人形花紋是最尊貴的,只有正酋長才能刺。此外,副酋長、女土官和氏族成員都有不同花紋。
施行紋身是婦女世襲的職業,母女相傳,紋身後,受紋的父母會贈與酒、牲畜、鍋鼎等物作為酬勞。
  紋身的施行大都在冬季,一方面因為天氣寒冷,傷口不容易化膿,二方面,農閒時期,家人可以看護。以泰雅族為例,紋面時,紋面師使用木棒,棒上釘有金屬針六支或更多,將木棒按於施紋處,用木槌輕敲,皮膚受紋處即滲血,紋面師將流出的血拭去,抹上黑色鍋灰。布農人和排灣人的紋身辦法則是以柑橘類或薔薇科的刺綁在竹枝上,用小槌或木片打入局部,再塗鍋底煙灰,施行一次手術需要二十天才告完成。
  紋面的成敗,以色澤是否濃亮為準,墨色鮮明,會被認為是美女,若認為色澤不佳,會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施紋。
  對於紋身的條件,各地區規定也不相同,男子在十六歲至二十歲之間有狩獵成功的,都能取得紋身的資格,有的族群則不作限制,六、七歲的男孩即在前額部刺紋。婦女紋身大概在十歲至十二、三歲,前額刺紋沒有硬性規定,但兩頰紋身必須是織布能手。後來,逐漸演變到凡達到婚齡就可以施行,所以十七、八歲的妙齡女子紋身最多。
  對於男子來說,紋身是一種成年的象徵。沒有黥面的成年男子,總被人認為是幼童,不具備婚娶資格,自然也沒有女子願意嫁給他。未曾出獵或有武功而擅自紋身的,還要受到懲罰。對於女子來說,如果紋身模糊不清或歪曲走樣,婚嫁的時候聘禮就少得可憐,甚至找不到婆家。所以有的婦女不厭其煩、不怕其苦地反覆紋身,為的是具有一副鮮明濃厚花紋的面孔。
  卑南人和魯凱人的頭目家系為了表示階級的尊貴,重視門第與排場,男女都在身上刺花紋,有刺手背、手掌、臂部和背部的習慣,顯示他們在社會上有特殊地位。粗線條從肩部橫貫胸部,從手臂向手腕蔓延。據說頭目是百步蛇的子孫,所以紋身圖案是表現百步蛇的背側中央鱗列的班紋和腹部鱗片的連續狀態。
  排灣人的紋身表示家族的尊貴,不需要成年或達婚齡就可以紋身。但一般紋身男子在十七、八歲,女子在月經初潮後開始。出嫁前一定要紋身,嫁出後不再施行。
  紋身起源與原始的宗教信仰有關。原住民民族一般都相信人有靈魂,人死後靈魂仍永世長存。靈魂一般被稱為神,衪能主宰一切。泰雅人紋身起源的神話中,就有這樣的傳說,按照神靈的旨意,紋身可避免夭亡。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紋身老死後還可以入靈界。據傳,進入靈界必須經過靈界前的一座獨木橋,橋頭有祖靈在監視,若死靈生前經過黥面紋身達到了成年資格,則可安全過橋,不然就得繞道,歷經千辛萬苦方能到達靈界。所以黥面紋身仍是為了死後有所歸宿,從而獲得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撰稿者: 莊勝豪
最後修訂日期: 98年09月09日

參考資料:
1. 臺灣傳奇編輯委員會 原住民風情 臺北市 華嚴 民85 p. 385-p. 400 陳宗仁 世紀容顏 百年前的臺灣原住民圖像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 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 民92[2003] p. 164-p. 165 陳國強 百越族與臺灣原住民 臺北市 幼獅 1999[民88] p. 102-p.104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最後一代紋面老婦 緬甸文化正消失…
hottopic.chinatimes.com · by 黃瀞儀 · March 23, 2019
2019年03月23日 07:00
黃瀞儀
世界各地有許多地方藏著神秘的文化,而在緬甸西北部山區部落裡,古老的紋面文化,因為政府禁令與價值觀現代化,也將隨著老一輩紋面女性的逝去,永久成為歷史。
緬甸山區的欽邦是少數民族「欽族」的居住地,古老的欽族部落擁有女性紋面的傳統文化,但這項習俗在50年前被緬甸政府禁止,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的年輕少女自然也不願再接受紋面,這些老婦成為最後一代紋面女性,若她們走了之後,紋面文化也將成為過去。
關於紋面有很多種傳說,據說古代時候,某天旅行到欽族部落的緬甸國王,被欽族少女的容貌驚艷不已,於是擄走一位少女納為妻妾,從此以後部落長老下令村裡的少女都必須紋面,降低吸引力來保護自己;另一個說法則與宗教有關,英國殖民時期,許多部落都接受基督信仰,有些欽族居民記得曾被當地牧師教導,只有紋面的女性才能在死後上天堂
紋面傳統隨著最後一代逝去而消失(圖片取自/每日頭條)
這些紋面因為村落也各有特色,最具象徵性的馬恩部落(M'unn)會在額頭中央畫三叉圖案、臉龐兩側數個半圓相互連接,鼻樑畫上平行直線和點點;而紋面使用的材料也是全天然,用燃燒松木的熱煙薰出某種豆葉的汁液,加入煤灰消毒、預防感染,製成天然顏料,拿植物的莖刺作為刺針,沾取顏料,以手刺的方法一點一點完成紋面,最後再用嫩草芽敷在臉上幫助皮膚癒合。
紋面對她們來說是痛苦的童年回憶,近幾年受到觀光客還有文化的注目,讓她們在部落中重新獲得尊重,更改變了村中年輕人對她們的觀感,原本年輕一輩認為紋面過時又醜陋,直到看見外地攝影師、記者與學者對紋面的讚嘆和欣賞,才轉而接受長者的容貌。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排灣族的紋身文化
女性刺手文,男性在上身的胸,背及手臂上刺文,不管紋手或紋身都叫做
ivecie(發音如:依福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3261931080598506/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文面/台東縣排灣族紋手+紋面是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台灣的泰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