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3_215903  

一窩蜂排「最便宜的米其林」 段宜康:不要傻了
2015-02-24 08:55:08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圖擷自段宜康臉書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今早在臉書上PO出香港點心店「添好運」的照片,問大家為什麼要一窩蜂的到餐廳排隊?並表示台灣根本沒有米其林餐廳「米其林餐廳評等對象是餐廳,又不是主廚;給的是單店,又不是所有的連鎖店。」
據《蘋果日報》報導,號稱「全世界最便宜米其林餐廳」添好運(信義店)被投訴外帶餐點還要加收1成服務費,顧客表示他們未入內用餐,外帶還收服務費,實在不合理。段宜康在臉書上直言:「米其林?不要儍了。」、「台灣的米其林餐廳?一家也沒有。」他認為符合顧客的口味還有注重衛生才是最重要的,「幹嘛跟著大家一窩蜂?」
網友回應段宜康,表示:「呆灣郎就是好騙…」、「台灣哪來的米其林,不過就是騙不懂的人而已」,也有網友詢問:「台灣沒有米其林餐廳??台灣不是美食王國嗎?」不過這超人氣港點,靠米其林光環加持,還是掀起美食圈一陣狂熱。
------------------------------
中國需要一場生育政策大討論
2015年02月08日14:53 分類:天下 閱讀:646 評論:0
2015-02-08經觀評論家國天下
提要:針對是否全面放開二胎等焦點性的人口問題,展開一場理性、建設性的大討論,對當下中國來說可以說是迫在眉睫了。
全國多地單獨二孩政策相繼迎來實施一周年。根據衛計委的數據,目前中國符合單獨二孩政策條件的夫婦一共有1100多萬對,並將持續增加。但符合條件提出申請的家庭不足10%。在上海等地甚至不足5%。單獨二孩政策的效果可以說大不如預期,這說明一定程度上政策制定之初對形勢的預測與實際情況脫節了。因此,去年年底有50多位人口學者在上海召開生育政策座談會,呼籲進一步開放二孩政策。
我們認為,在這樣的氛圍裡,人口政策的理想與現實,應該會是貫穿全年的重要議題。針對是否全面放開二胎等焦點性的人口問題,展開一場理性、建設性的大討論,對當下中國來說可以說是迫在眉睫了。
過去,計劃生育政策確實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的趨勢。衛計委曾表示,幾十年來我國由於計劃生育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大大減輕了人口過快增長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但也要注意到,嚴格的“一胎化”計生政策或許已完成了歷史使命,其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也已逐步顯現。
2012年,中國勞動力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國家衛計委測算,2023年以後勞動年齡人口年均將減少約800萬人;相應的還有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2013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億,到30年代中期將達到4億,佔總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七分之一提高到四分之一。基本養老保險的支付壓力不斷加大,而100多萬失去獨生子女(失獨)家庭的養老,與“獨一代”“獨二代”的教育問題,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正是考慮到了上述諸多因素,單獨二胎政策才逐漸落地,應該說,這也是對嚴格計生政策的一種有益的補充和修正。可惜從目前效果看,政策的導向效應不太明顯。其實,人口政策的導向能夠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育選擇,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把低生育率簡單歸因於獨生子女政策,以為放鬆計劃生育一定會導致人口過快膨脹,過去確實如此,但現在可能不一樣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進步,政策外的現實原因也能影響生育率,比如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考量、戶籍政策的影響等等。單獨二孩促進生育的效果低於預期,就是一個例證。簡單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並不一定能回彈生育率,也不見得就能有效解決老齡化危機。中國似乎進入了超低生育陷阱,從原先的“你要我少生”轉變為“我自己要少生”的境地。這是人口問題的新常態。新形勢下,生育政策的製定不再是孤立的問題,它需要相關的戶籍、養老、教育等等一系列相關政策的配套。
習近平主席曾經強調,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生育政策應該也不例外。人口政策將如何抉擇,需要把改革推進到什麼程度,以什麼樣的時間表有條不紊地展開,顯然還需要官方和民間智庫、學者積極參與,吸取國內外相關人口問題的經驗教訓,拿出更多接地氣的數據和样本,深入調查研究,並且廣泛聽取民意,展開一場有質量的專業討論,求得一些普遍共識,然後吸納成為政策制定的依據。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長期的低生育率是日本經濟持續20多年低迷和停滯的根本原因。中國經濟保持了多年的持續增長,沒有人希望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我們希望,經過對人口問題的深透討論,燭照問題的方方面面,讓理想​​的政策走向能夠水落石出,從而把中國的人口紅利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
---------------------------------------
清大教授:台灣補教業就像是杯充滿「壞噬菌體」的珍珠奶茶

TEDxTaipei 2015/02/10 08:00:00 發表於 • 社會 • 教育 • 影片
清華大學物理系林秀豪教授所開設的「普通物理」開放式課程,在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今年四月的年會中,二度榮獲年度傑出開放式課程大獎(Course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OpenCourseWare)。
台灣的開放式課程受到國際肯定令人振奮,而林教授說道,不論是面對專業知識或生活,「Open to Refocus」是值得台灣人共享的新觀念。
由大而小的新思維:Open to Refocus
「我們的課程之所以能跟別人有一點不一樣的質感,是因為我們在一開始就會廣納所有的意見,消化之後,認真地以非常嶄新的角度,去詮釋我們覺得有價值的東西。」
「Open to Refocus」是指當你必須完成一項任務時,在前期規劃就要打開心胸、廣納異己之見,然後整理出具共識的最佳結果。在探索的過程中,不要一意孤行,在途中變成無法承受他人壓力的逃避者。
也別因為怕得罪人,不再堅持擇善固執,「要做出有質感的事,其中一定會有雜音,如果你這輩子都不想得罪人的話,你就不要做任何事就好。」遇上必須堅持的事,就要有那份堅持的勇氣。
別讓台灣成為一杯恐怖的珍珠奶茶
而林教授與他的團隊,究竟設計出何種新穎的開放式課程?
過去幾百年來,提到教導學生「東西是如何產生變化」,大家都會翻開物理課本到牛頓出現的那一頁,指著F=ma的公式,說明蘋果受力、出現加速度……,倒背著各種現象的因與果,然而,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牛頓,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解釋變化嗎?
林教授不僅用珍珠奶茶中的大腸桿菌及噬菌體來說明「變化」是如何產生,還藉此破除了民眾對於台灣補教業的迷思。
許多教育學家呼籲家長,若所有孩子都不補習,大家的適應力都是1;若孩子們都去補習,學生將無法獲得最直接、深刻的知識,對社會的適應力將只剩0.8,對於這樣的呼籲,日漸興盛的補教業說明家長並不信這一套。現在讓我們換個有趣一點的比喻說明這個現象:
珍珠奶茶裡其實含有大量、看不見的大腸桿菌,身為菌類,這些大腸桿菌十分畏懼噬菌體的入侵。噬菌體的侵入方式就像好萊塢異形電影一般,將自己的DNA打進大腸桿菌,然後開始製作頭、腳、身體,當菌內的噬菌體數量已超載,大腸桿菌就會「碰!」一聲爆破。
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其實噬菌體還分為兩種,在不斷複製的過程中,好的噬菌體知道有夥伴缺頭,就給它頭,缺腳,就給它腳,這種菌體群的適應能力極佳;另一種壞的噬菌體,在自己的頭快做好時,就把頭藏起來,就像有些同學,會在考試當天告訴你「我沒念書」,但其實前一晚在熬夜讀書,這類菌體群的適應能力較差,因為彼此不會相互幫助,只在意個人利益。
照理來說,好的噬菌體所組成的群體,應該會發展得較好,但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調查卻發現,最後留下的竟然全是壞的噬菌體!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好的噬菌體遇上同類,行事公平,如同大家都不去補習的情況,適應力會是1,若遇到壞的噬菌體,它的適應力降低成0.6;反過來,當壞的噬菌體遇上同類,如同所有學生都去補習班惡補的情形,適應力是0.8,若遇到好的噬菌體,它的適應力卻會高達2。
想像一粒大腸桿菌中,好與壞的噬菌體平均分配,一個好的噬菌體遇見同類的機率是50%,遇到壞的噬菌體的機率也是50%,它的是適應力是(0.6+1)/2=0.8;而換成壞的噬菌體,它的是適應力變為(2+0.8)/2=1.4。
如此一來,壞的噬菌體會不斷繁衍下去,而好的噬菌體會逐漸消失。把這個情況放到補教業,表示一個社會中,只要有一對爸媽打破全體學生都只接受國民教育的體制,讓自己的孩子去補習,其他的父母一發現,就會趕緊也把小朋友送到補習班,整個社會遲早有一天將充斥著這種「壞的噬菌體」,整體社會的適應力從1退到0.8。
從生活事件學人生
藉由上述生動的比喻,具象化人眼無法看見的「噬菌體」,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的因與果,也能連結社會現況;另一方面,家長也會明白,讓補教業越發興盛將導致整個社會的退化。
開放式課程是一種以網路發展為基石的創新教育,學生不用到補習班,就能善用網路資源、線上學習,不但能避免社會退化的問題,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林教授的例子有如醍醐灌頂,科學往往藏在生活的細節中,如何讓台灣的孩子跳脫「填鴨式教育」、發現課本艱深的內容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成為這一代努力的方向。
除了開放式教育之外,能夠改善台灣教育環境的根本,是身為「教師」的每一位台灣人,扛起責任、願意扮演書本知識與生活智慧間的堅定橋樑,期許在未來,人們談論的話題將從要送孩子到哪家補習班,變成要怎麼和小孩創造出各種生動有趣的生活故事。
---------------------------------------------------
學生喜歡、校長也支持的老師卻想放棄「翻轉教育」...原因竟然是「學校太不重視考試」?
學與業研究型作家 謝宇程 2015/02/10 08:00:00 發表於 • 教育
學思達和翻轉教室近來在台灣媒體上獨領風騷,你可能會以為這鼓趨勢順如破竹、銳不可擋,其實不見得。
劉老師已經進行新式的教學好一陣子,用更多思辨、互動、討論經營她的國文課堂,引發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最近她似乎受不少挫折,想要放棄自己的新教學計畫。
明明,劉老師的學生多數喜歡她的教學氣氛;明明,學校校長、主管十分支持她的教學創新;明明,她上一屆畢業班國文學測成績、作文成績都相當出色,高於同校平均。為什麼她現在灰心想放棄呢?
劉老師在和我聊到她的煩惱的時候,她告訴我一個不太置信的答案:「學校太不重視考試」。顯然我的表情很狐疑,於是劉老師直接找出考題,說明她的意思。
學測與段考題目,截然不同的檔次
劉老師告訴我,同樣是考試,是有劣質考試,和優質考試之分,端看花多少心力在經營和設計考量。例如,103年國文學測,其中一題是這樣的:
問:桃花因顏色鮮豔美麗,故詩人常藉以比喻美麗的女子。下列詩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選項是:
(A)一夜清風動扇愁,背時容色入新秋。桃花眼裡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臺前見玉容,今朝不與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門宿,減卻桃花一半紅
(C)淺色桃花亞短牆,不因風送也聞香。凝情盡日君知否,還似紅兒淡薄妝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這題之中的四首詩,都不在任何課文之中。學生要答對,得要直接閱讀和理解這四首詩,依文句進行評判。這題不容易,很考驗學生的中文實力與素養;但在另一面,學生並不依賴任何過往的記憶,也不必用到刁鑽的形音意、修辭學。
無疑,這一題是能考出學生程度的「好題目」。但要出這麼好的題目得下許多苦功,這個老師要想到這個問題、問法,並且找到這四首意思相對明確的詩。
反觀,某明星級的國立高中在100年度國文考試中的一題目:
問:《再別康橋》一詩「未」採取何種修辭:(A)類疊(B)轉化(C)頂真(D)誇飾
這個問題其實測不出學生整體的語文理解與思辦能力。要答對此問題,學生勢必要熟悉《再別康橋》的全篇內容,要熟記各種修辭技法的名稱與意思,這是所謂的「爛題目」。
但對老師來講,在一學期考三次段考的情況之下,老師時間與心力投入不足,只能出這樣水準的考題 ,因為出這種題目省時不費力。
其實,這絕不是特例,也不是各別老師的才能高低、認真與否的問題。同樣是考試,學測的檔次,和小考、平時考、段考的檔次差距極大。問題在於,學測三年一次,段考卻是半年三次,小考次數無限。
不認真嚴肅看待考試,考試就回過頭來摧毀教學
很多人以為台灣很重視考試,錯,其實我們太不認真嚴肅看待考試。。
如果我們重視考試,請問,老師用多少時間出段考考卷?用多少時間改考卷?我們讓學生用多少時間考試?非常、非常、非常少。
考試是一種檢測工具,任何工具都有好的和爛的。要由考試去檢驗全面的能力,檢驗那些隱微的、靈活的、抽象的能力,而且常常是重要的能力,那就要非常非常精緻的考試題目。
大部分學校,時時進行的平時考、每學期三次的段考,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訊經營優質考量,經常滿紙急就章的劣質題目,測出來的數據當然粗糙偏誤。
因為我們只願意用很短的時間改考卷,只用四十、五十分鐘考試,所以我們要出選擇題-選擇題就要有明確的「正確答案」;要是正確答案,就不易出詮釋理解的題目。因為沒有給出題老師足夠的時間、資源、獎勵,他們都用最速成的方式出題;在這種情況下,形音意、修辭學等記憶性題目就成為主流。
當我們一學期三次,用粗糙劣質的考試考學生,考不出真正理解與分析力能力,只能考背誦記憶的能力,這就像是用劣質儀器在做檢測,結果都是誤導的。
於是,忠誠於教育理念的老師,希望教出全面重要能力的老師受到懲罰,因為他們在劣質考試測得出來的部分表現得並不好-其實常是吊車尾,而且每學期三次。學生和家長往往沒注意到分數是劣質考試測出來的偏誤結果,他們慌了、急了,甚至怒了,於是責備老師。
這就是劉老師面對的處境。當她說新式的教學效益雖然對段考不利,但對三年後的學測有益,有些家長和學生認為她在畫空中大餅。劉老師面對白紙黑字、統計數字,苦說不出,有口莫辯。
真正善用考試:少考試、考好試
最優質的的教育體系下,沒有考試嗎,不!如果你到有名的優質教育國度:芬蘭,你一定會被其考試的難度震驚。芬蘭高中升大學考試,長達三個星期,作答時間實際上超過五十小時,學生要寫長篇文章,表達複雜的想法。芬蘭高中生的考試有大量申論題,學生要寫三、四頁的答案,不但回答,而且要證明自己知道為什麼。但是平常,芬蘭學生很少考試,更不做考古題。
這才是正確的考試方法:少考試,但若要考,就認真維護考試的品質,對於出題、改考卷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
在台灣的可悲矛盾是,我們不注重考試的品質,卻拿考試的結果當無誤的真理,用它為老師的教法評優劣、定好壞,為學生定高下,甚至做為依據指引學生的未來。
最後,我們為了應付「劣質考試」而學習,只針對劣質考試測得出來的能力不斷加強,忽略那些劣質考試測不出的才能。也因此,產生了台灣教育的怪現象:我們把「做考古題」竟然視為學習的重要方法 -如果考射擊的時候槍管是向右歪的,就用歪口槍練射擊吧。
重視婚姻的人,會花很長時間準備,然後結一次婚。半年結三次婚的人,應該沒資格說他重視婚姻。同樣的原則,考試也適用。
本文獲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商周網站專欄部落格。
出處聯結:學與業壯遊(作者網誌)

-----------------------------------------------------------

「溫體豬肉」真的比較好?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25 18:04
◎文青別鬼扯
就跟大家說了,台灣是非常勵志的國度,只要會鬼扯,萬事必亨通。不但文青愛鬼扯,官員愛鬼扯,現在連小商販也開始鬼扯了。
話說農委會防檢局要求「運送家畜禽屠體時,要避免日光直射、雨淋、溫度或濕度劇烈變動」,而屠宰業者卻抱怨,「防檢局要求運送溫體豬肉的貨車車斗必須完全封閉,但溫體豬肉不是冷凍豬肉,必須靠運送過程自然風乾」。如果肉悶壞了,誰要負責呢?
作者表示,台灣人對「現宰」有股莫名其妙的迷思,總覺得溫體豬才是好的。但熟知肉品作業的都知道,大家在傳統市場買「新鮮」豬肉時,那頭豬其實早已斷氣8小時以上。(資料照,記者廖淑玲攝)
先不講別的,你載運的是剛從屠宰場拖出來的屠體,你販賣的是所謂的溫體豬肉,你又不是在曬高梁香腸或金華火腿,請問你鬼扯「自然風乾」是幹啥?是要風乾屠體上的血水嗎?還是要風乾你胳肢窩下的汗水?
台灣人對「現宰」有股莫名其妙的迷思,總覺得溫體豬才是好的。但熟知肉品作業的都知道,屠宰場通常是晚上開始工作,毛豬差不多半夜1、2點就宰殺完畢,肉販清晨4、5點時去取肉,早上6、7點出現在傳統市場,家庭主婦則在8、9點後上菜市場買肉。所以大家在傳統市場買「新鮮」豬肉時,那頭豬其實早已斷氣8小時以上。如果這還能稱作「新鮮」,鬼王的手機就是8G。
此外,剛屠宰好的肉品,若未立即冷藏、冷凍保存,生菌數就會飆高。台灣氣候濕熱,更是滋養生菌的絕妙溫床。菜市場肉攤上的溫體肉,生菌數甚至是馬桶表面生菌數的1000倍。你們抱怨,悶壞誰負責?我們到想問,肚子吃壞了誰負責?
因此,歐美先進國家與鄰近的日本早就禁止販賣所謂的「溫體肉」,而台灣哩?每天自我標榜很先進很進步,還自稱是美食王國,但肉品處理、運送、販賣型態卻跟第三世界國家沒兩樣。結果咧?結果連中國都在積極發展冷鍊物流了,台灣還一堆文青堅持菜市場要能繼續殺雞
現在GG(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轄下的防檢局出於生物安全考量,訂定《屠宰作業準則》,屠體運送業者卻出來哭腰亂叫一通,罵政府打壓,甚至鬼扯「自然風乾」,漠視食品衛生,罔顧廣大消費者的食安,不肯投資提昇自己的設備等級,然後還說自己是甘苦人。
喔,甘苦人......請問你們的收入都會申報嗎?會有扣繳憑單嗎?乖乖繳稅的才是甘苦人吧!
(本文經同意轉自文青別鬼扯戰鬥團隊)
--------------------------------------------------
從春秋戰國解析兩岸問題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25 15:14
◎李賜賢
農曆年假期甫結束,適合用反省的心作為新羊年的開始。馬政府執政的這7年,總以兩岸貿易關係與區域經貿整合為拯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不能說前述兩者不重要,只能說「立意良善,方法不對」,不該只想憑外交關係來解決台灣的經濟危機與國際處境。
作者表示,歷史事件告訴我們,一國如果自己的內政搞得亂七八糟,只想依靠外交經貿和可能自貶國格的手段來解決國家經濟或安全危機,而不願意自立自強,最後只有任人宰割,沒有其他國家會同情。(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作者表示,歷史事件告訴我們,一國如果自己的內政搞得亂七八糟,只想依靠外交經貿和可能自貶國格的手段來解決國家經濟或安全危機,而不願意自立自強,最後只有任人宰割,沒有其他國家會同情。(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記得國高中時,曾在課本裡讀過「燭之武退秦師」的文章,學校老師多描述此為機智救國的典型,甚至有被視為弱國亦能在大國夾縫中求生的例子。但是,燭之武所代表的鄭國實乃春秋時期的大國,何以國力衰落之後,只能依賴辯才解決國家安全危機?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並非每次都能靠著某些人的聰明機智免於危難。到了戰國時期,第一個被消滅的就是鄭國,而擊敗他的卻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韓國。
相反地,像是先秦,乃至於近代被歐美打破鎖國的日本等,之所以有機會能夠輝煌強盛,係因他們都選擇了最有效的方法:自立自強。這些歷史事件告訴我們,一國如果自己的內政搞得亂七八糟,只想依靠外交經貿和可能自貶國格的手段來解決國家經濟或安全危機,而不願意自立自強,最後只有任人宰割,沒有其他國家會同情。
希望新的一年,我國能夠以史為鑑,自立自強,不該放任內政鬆弛與教育崩壞等情事傷害國家、傷害人民。而自立自強的第一步就是不再自欺,正視缺點,重視人才,勇敢改過。願我國羊年有新氣象。
(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
釋昭慧的詛咒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25 15:26
◎蔡信徳
我們社會講真話的人愈來愈少了。因為社會大多數人怕聽真話,即使不致惹禍,也會自討沒趣,何苦來哉?這是社會大眾長期養成「事不關己,少管為妙」的自保心理使然。
作者表示,釋昭慧(見圖)在臉書上氣急敗壞指陳柯P恩將仇報,羞辱慈濟,她將冷眼靜待「善惡必報」的昭昭天理。釋昭慧這番陳詞,是帶有詛咒的意味的。(資料照,記者吳柏軒攝)
作者表示,釋昭慧(見圖)在臉書上氣急敗壞指陳柯P恩將仇報,羞辱慈濟,她將冷眼靜待「善惡必報」的昭昭天理。釋昭慧這番陳詞,是帶有詛咒的意味的。(資料照,記者吳柏軒攝)
柯P日前談及慈濟內湖社福園區開發案,只是感嘆地說了一句:「要改成開發,奇怪耶!」隨即惹來玄奘大學社科院長釋昭慧的痛責,釋昭慧在臉書上氣急敗壞指陳柯P恩將仇報、羞辱慈濟,她將冷眼靜待「善惡必報」的昭昭天理。釋昭慧這番陳詞,是帶有詛咒的意味的。以一介出家人,而竟出此誑言,我們不禁要說,師太,真是言重了。
其實,慈濟在台灣各地擁有「濟世」的土地為數不少,卻也引來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既言「內湖保護區」,卻又變更作為開發之用,實在令人費解。過去國土規劃,保護區常假開發之名行變更之實而破壞殆盡。倘使該地可以變更地目,何以在阿扁市長時代及郝龍斌市長任內,分別申請變更醫療用地、社福用地都被打退票?這是不是更坐實對慈濟的羞辱?何況柯P只是質疑而已,還留下「可以討論」的餘地。
至於釋昭慧向柯P嗆聲說,有種就用這套羞辱慈濟的話,去羞辱殺人不眨眼的激進組織ISIS,這樣的氣話不應該出於德行兼修的佛家之口。 前此,釋昭慧也曾因外界批評慈濟對頂新魏家黑心油風暴置若罔聞,引發釋昭慧大動肝火,獨排眾議指控所謂的批評即是「仇佛」,不足為訓。釋昭慧顯然犯了佛陀口中的無知,即不知放下我執與無明的妄念。頂新魏家皆是佛家弟子,其殘害眾生卻不知認罪悔改,讓佛門蒙羞,釋昭慧的「仗義執言」,豈不是存心幫倒忙?
我執,這樣的妄念,顯然是一種精神的狹心症狀,唯有放下,才能除此罣礙。
(作者曾任高雄醫學大學校長秘書暨杜聰明名人講座執行長)
-------------------------------------------------------
正視原住民人口結構變化議題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25 16:05
◎尤天鳴
根據內政部最新的統計資料,全台灣的原住民族人口數達54萬餘人,原住民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3.7歲,較總人口之平均年齡39.8歲年輕6.1歲,這樣的人口數,還比在台外勞的55萬餘人,少了將近1萬多人。
作者表示,從原住民族人口結構的變化來分析,政府應該規劃專屬於原住民族的人口政策。(資料照,記者詹士弘攝)
作者表示,從原住民族人口結構的變化來分析,政府應該規劃專屬於原住民族的人口政策。(資料照,記者詹士弘攝)
過去一般的印象中,原住民幾乎居住在花蓮、台東、屏東等地的原鄉部落,但是透過最新的戶口普查,原住民族人口已經大量遷往都會區,各縣市原住民人口前3名分別是,花蓮縣9萬1675人占17.0%最多,台東縣7萬9622人占14.7%次之,桃園市6萬5440人占12.1%居第3,由這樣的數據來看,更加表示,將來都會區的原住民人口,將遠遠地超越原鄉地區的原民人口數。
從原住民族人口結構的變化來分析,政府應該規劃專屬於原住民族的人口政策,如原住民族社會較為一般社會年輕,如何在育嬰、保險、教育上增進作為,讓原住民族社會能夠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更應該注意到,遷居到都會區的原住民族人之權益保障,勿再以過去的政策思維,作為原鄉發展的指導準則,而是將政策的人口標的,移往最需要協助的都會區原住民族人身上,這樣也符合聯合國人權公約、憲法增修條文、原住民族基本法的核心價值。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專班教師,排灣族)
-----------------------------------
奧斯卡「很政治」 國人大驚小怪!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電影《逐夢大道》主題曲《Glory》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饒舌歌手凡夫俗子(見圖)在發表得獎感言時,力挺香港佔中。(路透)
2015-02-25 14:59
◎賴郁棻
很多人在網路上討論今年奧斯卡「很政治」,領獎的、頒獎的在台上紛紛為各議題發聲。但好笑的是,這件事其實不是第一次。大概只有愛好理性和平,總是大聲嚷嚷「政治非關藝術」的華人娛樂圈,才鮮少為人發聲。
就如同作家張鐵志的評論:
「電影畢竟是帶我們反思現實的媒介,什麼樣的電影被生產、被看見、被提名,都是政治性的決定。所以如果頒獎時只有燈火燦爛、歌舞昇平,彷彿過去這一年世界上什麼都沒發生,這才是電影與電影人的蒼白。」
還有網友方菇說的:
「你能想像郭采潔站在舞台上為同志發聲嗎?你能想像周杰倫站在舞台上為台灣文化發聲嗎?你能想像范瑋琪站在舞台上為二二八事件紀念嗎?
你能想像熊海靈站在舞台上為三一八學運聲援嗎?你能想像陶喆站在舞台上為台灣主權說句話嗎?你能想像方文山為台灣社會寫上幾個字嗎?你能想像成龍站在舞台上為香港佔中撐傘嗎?」
下一次,說李安是台灣之光的同時,也請觀摩一下別人多「政治」吧。奧斯卡有奧斯卡的問題,但他們並非通通無視,然後只把焦點放在紅毯的禮服跟女星身上借來的珠寶,這也是為什麼主持人會在一開場就大酸:「向最白(whitest)的人致敬。」
然而,並非每個表演工作者都是如此。附上戴立忍導演在2013年台北電影節頒最佳導演給詹京霖時說的話:
「現在的電影導演都很忙。有些忙著工作、有些忙著跑法院、有些在搞社會運動。還有人被警察抓起來了,丟到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以前你如果要找導演,可以到電影節或影展,那裡有很多導演。現在呢,上街頭去找比較快。
有人說:『你們這些導演吃飽太閒,不好好拍片,管那些閒事幹什麼。』說這種話的人,一定不了解台灣電影。從新浪潮開始,台灣電影視角伸入了現實社會、深入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作為一個導演、一個創作者,你一定要非常清楚真實的世界長成什麼樣子……」
最後,總覺得愛喊國際化的台灣反而最會對別人的勇於發聲覺得莫名其妙。嗯,我才覺得鬼島人為了國外的平價服飾H&M來開店而大排長龍,這更莫名其妙。
(清大人社院學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發言人,經作者同意轉貼自臉書)
-------------------------------------------
台鐵東線自由座背後的問題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25 15:16
◎吳易翰
每到農曆新年,東部鐵路交通又成話題。然而,去年7月才完成的花東段電氣化改善工程,是否就此發揮提升運能,滿足東部民眾返鄉的需求,則不無疑問。
一般人對運輸建設的觀感,無非是在質與量的提升。以這次台鐵台東線的改善來說,國家無償新購17列普悠瑪列車,加上原購置的6列太魯閣號兩種新型搖擺車輛,空間清爽美觀,在運輸品質的推進,有目共睹。但是,這兩種東幹線的優等列車,都有運能偏低的情形,普悠瑪號在搖擺機能下,只能提供8個車廂約374席座椅來看,與既有的PP推拉式自強號12車廂600席座位加無座立位比較,在量的問題上就無法滿足放假晨峰及收假昏峰的需求。
作者認為,國家無償新購17列普悠瑪列車,加上原購置的6列太魯閣號兩種新型搖擺車輛,空間清爽美觀,在運輸品質的推進,有目共睹。圖為普悠瑪號列車。(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作者認為,國家無償新購17列普悠瑪列車,加上原購置的6列太魯閣號兩種新型搖擺車輛,空間清爽美觀,在運輸品質的推進,有目共睹。圖為普悠瑪號列車。(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以兩種搖擺列車來說,一個單元列車的運能有限,民代建議開放自由座來疏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這方法不可行。那日後連續假期的問題,恐怕也是無解。 較短的列車,如果想滿足運輸需求,解決的方法就是縮短班次間距,加密發車,而縮短班距的方法,就是要有足夠的路軌容量。尤其是台北地下區段(樹林-南港間),因為只有雙軌,卻肩負東西向發車需求,能榨出的路線容量相當有限,如果單位列車的運能又偏低,在尖峰供給關係落差會很大。所以,除非能在樹林到南港間的台北、新北市區找路廊,挖掘興建東幹線發車專用的地下化路軌,否則興建北宜直鐵從南港比照高鐵的高頻率發車模式,就成為一個思考角度。只是,這議題仍卡在各種不同立場間拉扯,短時間內似無法成形。
用一個簡單的比方:東幹線列車的運能,到底是要一次吃到飽?還是要少量多餐?主政局處及交通部,都應展現專業能力說服大眾及民代。如果路軌容量、車輛組數、司機列車長調度嚴重不足,無法少量多餐,那就應該考慮採購大運量的高速電車(一次吃飽),或請機務單位會同原廠評估兩列同型搖擺車併結16輛的可行性。 為文只希望,台灣從傳統的製造產業,想轉型與再發展,應致力於運輸便利與安全,以配合服務產業、文化產業品質的提升。台灣交通與國土規劃、居住與人口政策,要有中長程的發展大計,不要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

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2022/11/07 05:30
〈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iK5yh
西式速食業者積極引進自助點餐和結帳機台,提高點餐效率,並降低人力需求。(記者楊雅民攝)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全家便利商店已在125家店舖導入智能咖啡機,消費者可自助兌換「全家」APP隨買跨店取用購買的咖啡,協助店舖尖峰時刻人潮分流。 (記者楊雅民攝)
台灣進入「生」不如「死」的風暴正以排山倒海的威力重擊各行各業,疫後各產業爆大缺工,餐飲業者形容,「現在人力不是很缺,是超級缺」;飯店業者更直言,「缺工已變成國安危機」。
台灣人口數及勞動力變化趨勢
台灣在2020年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人口在2020年1月上升至2,360.4萬人高峰後隨即開始下滑,今年9月最新統計,人口數已下滑至2,319.8萬人,等於是短短不到3年,人口數減少了40.6萬人。
其中,勞動市場基礎的15歲以上民間人口於2020年12月達高峰2,023.6萬人,今年5月已跌破2,000萬人關卡,至今已下滑至1,999.4萬人,不到兩年少了逾24萬人,顯示台灣生育率低、人口高齡化,台灣勞動力估計將以每年減少約16萬人的速度遞減,大缺工時代來臨。
飯店業 7個工作只有1人願意做
晶華(2707)董事長潘思亮表示,目前飯店業最大的挑戰是人力荒,已經不是薪水的問題。房務、清潔人員及洗衣等工作已經很難找到人,缺工比例是7比1,7個工作機會只有1個人願意做,認為人力荒是台灣即將面臨的最大「國安危機」。
連鎖餐飲業者則舉例,開1家高級鐵板燒餐廳,平均需要34個正職員工和25個部份工時員工,人力需求很大。業者形容,以前徵人還可以挑三揀四,現在17歲至70歲,只要有意願的且體力還行的人力都要。
便利商店和量販店業者為避免步入日本少子化缺工的後塵,早從3年前開始因應,過去堅持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現在很多門市會考量商圈特性不再24小時營業。
同時積極導入無人的智能販賣機、自助式「智能咖啡機」、自助式「EC智取櫃」,以及自助結帳機台等設備進行測試,以科技零售降低人力需求。
汽車業 找到人不一定留得住
和泰汽車(2207)協理劉松山則觀察,台灣步入少子化,投入就業市場的人力減少,且小家庭平均只生1-2個小孩,栽培比較多,經濟也足以支撐,多數年輕人不喜歡朝九晚五或沒日沒夜的工作,傾向選擇上班彈性或可在家上班的新創公司,造成人力排擠。
他舉例,和泰招募企劃和行銷型的人才供給算穩定,但資訊人才很缺,不僅應徵人數不到非資訊類職缺的一半,開出的資訊類職缺平均招募天數達204天,且找到人不一定留得住,今年任用資訊類職缺2人結果離職5人。
光陽執行長柯俊斌則指出,面臨人力荒,光陽積極透過「移工」、「建教生」、「契約工」補足,但「建教生」半年換一批,必須重複教導,品質不穩定;「契約工」流動性高,隨時準備教導,隨時換人,品質最不穩定;移工最穩定,但是有名額限制及逃跑的風險。〈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iK5yh

81 (1)79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