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排放解救地球 全球暖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Global_Temperature_Anomaly.svg (1)Change_in_Average_Temperature_zh (1)540px-Carbon_cycle-cute_diagram_zh-hant.svg

溫室氣體排放解救地球 全球暖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聯合國:2015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明年更熱

2015-11-25 23:15
 
 
世界氣象組織的聲明表示,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已達到「象徵性及顯著性的里程碑」,比1961-1966年的均溫攝氏14度,高出0.73度左右。(圖擷取自WMO網站)

世界氣象組織的聲明表示,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已達到「象徵性及顯著性的里程碑」,比1961-1966年的均溫攝氏14度,高出0.73度左右。(圖擷取自WMO網站)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正式宣布,2015年打破去年紀錄,將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而2016年因為目前的聖嬰現象,可能會更熱。

世界氣象組織的聲明表示,根據前10個月的資料顯示,今年的陸地和海水溫度將達到有測量以來的新高,是繼2014年創下歷來最熱紀錄之後的新高溫,這都是「強大聖嬰現象和人為因素的全球暖化所共同造成的」。

此外,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已達到「象徵性及顯著性的里程碑」,比19世紀中期進入工業時代前高出攝氏1度,也比1961-1966年的均溫攝氏14度,高出0.73度左右。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說,「2015很可能成為最熱的一年,海平面溫度達到自有測量紀錄以來最高溫」,而這對地球來說,「完全是壞消息」。

更糟糕的是,由於過去30年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水平年年破紀錄,聖嬰現象很可能在2016年持續,使明年可能還會更熱。

超過145名世界領袖下週將在巴黎展開為期12天的氣候會議,討論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議,並避免全世界溫度較工業時代前增溫攝氏2度。

-------------------------------------

2015-10-24_202918  

美科學家:2015年將創下有史以來最熱紀錄
新頭殼newtalk | 洪翠蓮 綜合報導
發布 2015.10.23 | 08:58 AM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追蹤全球各地氣溫,發現2015年9月在世界各地頻頻創下最熱紀錄(深紅色方塊區域),是有史以來最熱的9月。圖:翻攝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
雖然時序入秋,但氣溫似乎仍舊居高不下,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對全球氣溫進行追蹤,該機構日前宣布,自1880年以來,上個月是最熱的9月,而今年1月到9月也比往年同期更熱,科學家指出,現在幾乎可以肯定,今年全年將創下最熱的新紀錄。

《紐約時報》報導,2014年是有歷史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但僅僅1年不到,2015年就大舉刷新紀錄,這可能預示著我們將回歸到全球氣溫持續急速上升的階段。全球氣候會議將於今年12月初在巴黎召開,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將成為重點,達成限制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溫度上升的的協議,勢在必行。

印度與巴基斯坦今年遭受熱浪襲擊,部分地區氣溫創下攝氏48度的高溫紀錄,導致數千人喪生;亞洲的印尼發生森林大火、非洲的衣索比亞以及南半球的澳洲都出現嚴重乾旱,糧食緊張狀況加速惡化中。

科學家指出,氣溫上升破紀錄的直接原因,是出現了強烈的聖嬰現象。海洋把大量熱量釋放到大氣中。上一次強烈的聖嬰現像出現在1997年到1998年,但是今年的氣溫遠高於上一次的聖嬰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氣候專家Richard Seager表示,雖然不能證實聖嬰現象正在對溫室氣體做出反應,但這2個獨立因素相乘,造成不良後果。

《紐約時報》指出,聖嬰現象帶來的熱度,已經對世界各地的規律天氣產生影響,或者可以說,如果沒有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就不會出現創紀錄的高溫

迎接綠色低碳時代來臨

2015-06-19 14:58

呂錫民

躺在立法院六年的《溫氣法》終於三讀通過,其中重點為劃定國家溫氣減量目標,在2050時,國家溫氣排放量須達2005年的一半,亦即,1.225億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回到1991年的排放水準。在此主題之下,明訂企業必須強制申報排放量,同時,環保署必須在一年之內,完成《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及《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

躺在立法院六年的《溫氣法》終於三讀通過,圖為環保署長魏國彥。(記者方賓照攝)

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國家如此全力配合的主要原因,除了善盡地球村一分子天職、因應日漸惡化的全球氣候變遷之外,國家經濟發展亦為考慮因素之一。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目前許多經濟體,尤其是歐盟,對於進口產品規定必須符合一定碳足跡標準,也就是產品必須符合綠色生命週期,從生產材料的取得過程到產品製程,都必須是無汙染、低排放、高效率等要求,甚至在產品廢棄時,材料亦須為可再循環使用者。其實,在此《溫氣法》未通過之前,為了符合國際綠色標籤的貿易規則,國內許多企業本身早就在進行綠色產品製造,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先進國家也訂有綠色產品優先採購辦法,因此,經過漫長的六年之後,立法院終於順應國內外潮流明定此項符合國際綠色貿易趨勢的法律。

台灣溫氣人年排放10.95公噸,位居全球20名,追根究底之因還是在於能源使用的習慣,依據經濟部能源局2014年統計資料,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使用占比高達九成,因此使用低碳能源與技術(再生能源、淨煤和碳封存)應列為國家能源發展政策重點。除了「淨源」之外,另一策略為「節流」,也就是能源消費部門的能源效率提升,這包括:電力部門使用高效率發電方法、工業部門採用最佳可行技術、住商部門實施高效率電器標準、以及運輸部門發展低碳公共運輸等四大主軸。上述「淨源、節流」及「低碳基礎建設」可作為制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及《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參考。

(退休能源研究員)

------------

李遠哲憂溫室效應:「已看到棺材露出一角」
新頭殼newtalk | 洪翠蓮 綜合報導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奔波全球演講,希望喚起世人對溫室效應的重視。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現任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會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赴港演講,不僅再次重申反對桃園興建航空城計畫,也不贊同香港機場再建第 3跑道,他稱這2項建設都與科學家推祟的減碳目標完全相悖,他甚至直指今年是扭轉氣候變遷的關鍵一年,溫室氣體是地球最大的敵人,「人類從來都是不見棺材 不流眼淚,但今天我們已看到棺材露出的一角。」

李遠哲近來少在台灣曝光,而是往返世界各地演說。上周他出席香港恒生管理學院的講座,接受香港媒體「am730」專訪時表示,他看到的地球,正在面對「嚴 重超載」問題,上世紀地球人口,由15億增加到60億,到今天已經是72億;等到2050年就會變成95億。這種人口爆炸現象導致能源急速耗損,工業革命 歷史不到300年,已經消耗地球千萬年累積的資源,一連串天災,其實是預警世界末日的到來。

針對世界末日,78歲的李遠哲感慨,氣候變遷或不至於影響到他,但一定關係到下一代,沒人躲得過;而解決之道要看年底的G21峰會。他表示,如果國際達成共識,能夠極速減碳,人類社會還有救;如果今年還做不到,「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他指出,台灣要擴建桃園航空城,香港要建第三條跑道,都與溫室效應有極大關連,明年全球多國或許會實施「碳稅」,到時航空稅貴了,或許想坐飛機的人會減少,因此香港與台灣不應急於擴建機場。

李遠哲去年年底曾因反對航空城立場,與當時交通部長葉匡時隔空交火。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d103262  

地球均溫14.6度 美國專家:2014是有史以來最熱一年
2015-01-18 10:57:00▲根據最新研究資料顯示,2014年地球平均溫度為攝氏14.6度,氣候暖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圖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棲身在一小塊浮冰上的北極熊母子。(資料照片/取自英國《太陽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與太空總署(NASA)專家們於16日公布一項數據,數據中顯示2014年是有史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4.6度,顯示出全球氣候暖化不但沒改善,反而漸趨惡化。

根據《NBCnews》報導,NOAA所發布的報告中,2014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是攝氏14.6度,比20世紀平均溫還要高出0.69度,成為從1880年代開始有地球氣溫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創下高溫紀錄的包括俄羅斯、美國西部、南美洲內陸、澳洲東部和西部沿海、歐洲以及北非部分地區。

除了全球均溫打破新高,海洋表面氣溫也比之前的最熱紀錄年(1998年及2003年)高出0.05度,但這些氣溫異常升高,主因並非受聖嬰現象影響所致。NASA哥達德太空研究所( Nasa’s Goddard Institute of Space Studies)主任施密特(Gavin Schmidt)表示,未來地球將會繼續變暖,氣溫紀錄將會被一一打破,必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

【假日版】郭瓊瑩:政客們,是否可以換下「背心」換上「優雅」?

關鍵字: 

photo credit:J D Mack (CC BY-ND 2.0)

「背心」通常造型簡單、設計簡潔,本來是很有彈性的,可調節溫差、溫暖心臟又不過份「負荷」的一種服裝型式。

幼兒園的孩童會穿一種圍兜式的背心,除了識別外,也可以避免因於遊玩、勞作、吃飯過程中弄髒衣服。

昔時校服的背心,可以保暖但又可容許學生有不同活動的彈性,不會覺得太僵硬、太礙行動。許多英制私立學校之學生背心是一種象徵但也是一種穿著禮儀,卻不失過於正式矯情。

▲穿制服背心的學生能傳遞出學生的身份、責任與榮譽感(郭瓊瑩攝影)

當社會在進化中,為了「識別」開始讓警察穿具螢光的交通指揮背心,以利安全與管理,義交亦同;接著志工、清潔工、導護爸媽…都穿上了一種辨識「行動」與「場所」之背心,具有清晰識別性,以及一種工作臨時賦權之責任,它具有專業形象並對責任、榮譽與維持秩序…等,形塑出具社會共識之「非法定」形象。

▲各行業的背心是視覺形象與專業責任傳遞的「工具」媒介(郭瓊瑩攝影)

然而,曾幾何時政客們也開始群起仿效,穿上標誌著黨別、黨職或公職及姓名之背心到處活動、上節目、受訪問出席各種正式及非正式場合,只見穿綠背心、藍背心、橘背心,還有各種組織色彩識別之背心流竄在公共區域,尤令人感覺不符美感的是深恐人不知其身份與姓名,還要將OO長、OO議員及姓名大辣辣地印在背心前後…。

曾有外賓出席研討會問道:你們都沒有Dress Code嗎?一方面覺得很訝異,另一方面覺得台灣確實很自由很隨興也無「公領域穿著倫理」之章法。或許人真要「衣」裝,但此「衣」非彼「背心」。老百姓們也因社會亂象見怪不怪或積非成是,認為昔時之典章制度、行禮如儀是八股是落伍的現象。

當學校學生可以不穿制服、解開髮禁與服裝禁後,反過來,政治人物卻喜歡穿有標籤有識別之背心,不論在婚喪喜慶或相關會議儀式場合,均未見有穿著之「規矩」。當文化界在呼籲應推動國民美學、生活美學乃至國土美學時,立法者卻洋洋灑灑地逆道而行,每日在媒體上、在都市、鄉間生活場域中,特意放大其「黨派」「職位」與「大名」。難怪市民對違章、對亂七八糟之廣告招牌、五顏六色之攤販擺攤很少會有妒「醜」如仇之驅動力。

我們看到傳教士下鄉傳教、尼姑和尚上山下海佈道、服務,一襲布衣沒有華麗色彩也無需繡「名字」繡「宗派」,但我們尊敬他們也為之感召。昔時家庭醫師穿著老舊白短袍,騎車居家訪視,不必繡名字不必繡是哪家醫院,因為「白袍」已是一種職責、信賴、專業與愛心之識別。同理如需穿制服的郵差、軍人…等,在「制服」背後所呈現的是榮譽、責任與承諾。

郝市長卸任前一年,請張金鶚副市長召集研擬了包括「台北市都市品味政策綱領」等六大政策白皮書,其中對於「都市品味」這個議題獨令人驚訝,因這是個沒有數字、沒有工程規範之一種政策引導思惟,要推廣要落實更不是一蹴可幾,而「品味」談的是一種無形價值、意義與道德倫理之「優雅」呈現。

看到日本都市公園之管理員穿著西裝搭地鐵到公園後,隨即進管理站換成工作服開始掃地、整枝修剪,那種因「制服」對專業之尊重與重視所呈現於外者,是市民對其「職業」不分貴賤之尊敬,即便是在遊民密布的上野公園裡,看到他們穿著工作服之工作表現,仍會有一種由衷之感佩,而工作者也自在地自信地有尊嚴地呈現出一種不作做的優雅。

▲清潔人員制服除了識別安全外更代表對工作的的一種尊重(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如果,政治是為人民服務的天職,則衷心服務、用心工作、耐心調解盡心爭取人民福利,則又何須此件掛在外面不合身又粗糙又無設計美感的「背心」?

里長是做事做出來的,區長也是服務出來的,而議員、立法委員等各種具公職的人,除非那件「背心」賦予了你對選民寄託責任之信任,也加冕了你對實踐此「被信任」之信仰,否則換下吧!換上真誠、熱誠,則優雅風範自然形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