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再見,分析師。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分析師了,這個部落格要怎麼辦?我曾這樣問過我自己。

一開始我沒有答案。

開始寫部落格這兩年來,在認識新朋友的時候,朋友會這麼介紹我:「他就是《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的作者。」對方通常會這麼問我:「那你的職業是什麼呢?」我會很裡所當然地說:「我在金融業當分析師。」分析師對於我而言,是一個職稱。許多人通常也會好奇,為什麼我是證券分析師,可是卻從不寫證券分析或者產業分析文?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這是我的職業意識,這些研究結果是我公司的資產,當然不方便公開。但仔細想想,一個不寫證券分析文章的證券分析師,其部落格卻叫做《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其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年齡層以25歲到35歲為主,大多與我年紀相仿。雖然我沒有發過抱怨文,但我與同年齡的各位一樣,焦慮、徬徨,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雖然我的文字總是緩和如水,彷彿充滿自信,但其實我並不是個有自信的人,總是不斷與充滿困境的生活掙扎。寫部落格對我而言,其實並非為了展現自我,反而是一種救贖、一種追尋,同時更是一段自我理解的過程。我開始慢慢發現,「分析師」這個稱呼對我而言並不只是一個職稱或者一種身分,而是一種自我認同。

分析師是什麼呢?以一份工作的角度來看,分析師就是看財報、找資料、拜訪公司、評估價值,最後寫成報告的人。但對我來說,分析師不只是如此。我認為分析師是能理性溫厚面對各種聲音,在做出綜合性的判斷之後,仍不忘記保持開放的心胸、隨時準備認錯的人。

2014年的12月,在一場重要面試的最後,我被問了這個問題:「如果你接受了這份工作,就不再是分析師了,你的部落格會改名字嗎?」我幾乎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會,因為『分析師』對我而言就是一種生命態度,不論我未來年紀多大、換了怎樣的工作、行到世界的哪個角落,我都會抱持著這種信念面對一切。」於是我得到了這份工作,2014年12月31日是我遞出的名片上還印上「資深分析師」的最後一天。

不論別人怎麼稱呼,我將永遠是分析師。這就是在這兩年的寫作歷程之後,我尋找到的最重要答案之一。

從今年開始,我雖然不再是分析師,但依然會維持原本的精神,繼續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如果有一天你見到我,發現《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的作家怎麼不是分析師,還請不要見怪。此外,由於工作變動的關係,我與商業週刊網站的合作將會告一段落。我與商業周刊網站合作的這一年半的時間相當愉快,在此還是特別感謝我的主責編輯Nell的照顧以及關愛,對我而言,能跟這麼優秀的編輯合作,實在是受益良多。至於其他合作計畫,我想未來兩周之內就能公開。

最後,我還是要感謝各位閱讀我的文章。在這兩年的過程中,總有現實生活的朋友或者網路上的讀者給我回應,說我的文章讓他們學到某些事情,但其實學到最多的人是我。今天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是我踏上新生活的起點,未來還請各位能多多指教。

且讓我們持續閱讀世界、持續探索自我。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再見,分析師。 - http://goo.gl/9N5H9g

---------------------------------------------------

簡單地買進持有指數比較好
知道被動投資指數報酬率高於基金經理人之後,很容易以為從指數的構成分子中去挑選,加上更多專家的個人判斷(Expert Discretion),企業商業本質的定性分析,只買進自己認為最好的股票,能夠輕易地達到優於指數的報酬率,但是往往結果會比簡單地買進持有指數要差。

原因是你認為最好的股票,往往也是別人認為最好的股票,大家所獲得的資訊類似,對你是難題的事,對別人也是難題,而相同的判斷,就會造成相反的結果,反而績效會變差。另外一個原因是個人的判斷往往變化太快,一下子買進,一下子賣出,交易越多次,犯錯的機率越大,簡單地買進持有指數,或是其他基於殖利率或資本報酬率的排名,至少會交易成本比較低。

-------------------------------------------

東洋受調查的新聞
很多年前,曾經買過東洋這檔股票,不過賣得太早,後來股價的本益比都高得買不下手,最近幾年都感覺無緣。今天看到一篇新聞說東洋的前董座受調查,而且還是新任董事長大義滅親,公司自己舉發的,真是很特別。

一般而言,長時間共事的兩人,從原本東杏接下東洋的經營權,然後讓東洋開始獲利,應該是有很深厚的革命情感,怎會到最後撕破臉,還告上調查局。從董監股權清單來看,新董事長的股權蕭英鈞是比前董座林榮錦多,也許是感覺幫公司賺這麼多,不論怎麼風光,股權還是比人少,結果還是在為大股東做嫁。

即使股價去年下跌不少,生技類股還是動輒數十倍的高本益比,即便發生這樣嚴重的問題,之前最低的價位,也還將近二十倍的本益比,只要預期的高成長沒有出現,我想這價位很難光靠盈餘配息來得到7%的合理報酬。

---------------------------------------------------------

上班族的理財限制
什麼是普通上班族的理財限制呢?你沒有一位富爸爸、富媽媽,所以不能期待父母給你一大筆錢,或繼承到財產。勞力、知識與技術是你掙得財富的主要工具。你的創業衝動也不夠大,沒有膽量承擔輸掉所有的風險,去博取一旦奮鬥成功後的股權財富。

普通上班族依靠的是時間換取的財富,靠一段很長的累積期,儲蓄未來需要支出的金錢,多數賺來的金錢支出在即時的消費上,甚至還負債,用未來可能賺來的金錢支出在眼前的消費上,這讓消費觀主宰了上班族的財富累積。改變消費觀念,才有可能改變上班族的儲蓄累積效率。

排斥創業的上班族,還能依靠的是辨識出成功創業家或成功經理人的能力,跟著對的人,一路競爭爬上去,來提高所掙得的財富。限制你的所得的,不只是勞力、知識與技術,還有你自己分辨領導者值不值得跟隨的能力。這個眼光還會影響當你把儲蓄拿出來投資時,判斷投資機會的優劣。而由於儲蓄增加和職涯發展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往往一個錯誤,就會造成好多年的心血付之灰燼,承擔錯誤的彈性空間很小。

------------------------------------------

金錢數字,不是讓人存錢的原因

「想要在未來過更好的生活,你得現在就多存點錢。」這句話聽起來是如此易懂又合理。然而實際上很多人的行為卻跟這完全不同,心中雖然想過更好的生活,但當下仍隨心所欲的花錢。原本應該要量入為出,最後變成入不敷出而欠債。

所以我說:理財,從來不只是數學上的問題而已。

來思考一個情境:有一群太空科學家觀察到一顆殞石「100%」會在五年後撞擊地球,而且將造成毀滅性的傷害,預估將剩不到0.1%的人類存活。絕望的是,十年內的科技都無法讓這顆殞石消失。簡單說,人類是是死定了!不過為了不讓人恐慌而世界提前大亂,這項消息只有少數人會知道,幸運的是你就是其中一個!

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你覺得好好存錢跟用力花錢,哪個比較重要?我想此刻你的字典裡應該再也不會再出現「存錢」兩個字,地球都要跟我們Say-Goodbye了,還再乎那幾張鈔票敢啥?

原來,要一個人從存錢體變成花錢體,只需要一個明確又急迫的理由。

然而有趣的是,大家都說要把想法放進別人的腦袋非常困難,一個人的想法改變常是需要日經月累的累積,但為何只是一個事件的改變,就可以瞬間扭轉一個人的看法?我相信,就算你是平日極克儉的省吃存錢,在知道世界未日這件事之後(而且還有時間讓你花錢),你也會馬上變成花錢不手軟的人。

這就是存錢的一個關鍵,決定一個人願不願意存錢,跟如何思考未來有很大的關係。

存多存少,差別出在這!

回到比較實際的情況,假設我現在要你今年多存下2萬元做為緊急預備金,沒說明什麼特別原因,就是要當作緊急時備用。以數字上來說,這筆2萬元很多人都可輕易存到,因為每天只要多存50塊錢就行。

但其實我心中早有底,今年過完真的會因此多存下2萬元的人,應該是少數。

來改看另一個情況,假如你需要在接下來三個月多存2萬元的錢,否則就會被趕出現在住的地方,或是房子會被查封,家人將流離失所,這時你會怎麼做?我想你一定會拼命從收入中想辦法擠錢出來,若不夠還會開始變賣二手物品,甚至拉下臉去跟親友調錢度過。

是吧,雖然這兩個情況的立足點不相同,拿來比較是怪了些,但事實上決定兩邊有存到與沒存到的原因卻是同一個:想要存錢的原因,要讓人感到著急才可以!

這就是存錢的另一個關鍵,也是我常說的,急迫性跟必要性將決定你的財富。

一個是重視未來,一個是急迫與必要,如果你能同時抓住兩個,你將可以比別人更快存到心中的財富。然而,矛盾的是,人通常對自己的未來,不怎麼感到著急。

好比每年幾乎都會有的市場存錢調查結果,在問到是否認為該準備退休金時,受訪者答案都是非常肯定;但如果再接著問是否有計畫開始準備退休金,回答「有」的比例卻又是低的驚人。

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因為失去對未來的警覺性,不只是退休金,反而連三、五、十年後的存錢目標也都不想達成,原本能夠實現的夢想、願景,也因此一再錯過。

運用財務目標,幫助存下更多錢

好在,有個方法可以解決,前提是你願意開始去做。方法就是設定財務目標,幫助自己將「未來」應該要實現的夢想或願景,拉到你的眼前提醒自己該準備。整體來說,設定財務目標有這二個好處:

好處1》將存錢時間從直線性變為週期性

一個經過研究驗證的結果:通常人不容易重視未來的原因,是因為心中覺得未來還很遙遠,這是直線性看待時間的盲點。因為覺得還有十幾二十年,當下就不怎麼著急。但如果懂得把時間「折」一下,將時間看成週期性時,原本二十年的時間就會變成20個「一年」,或240個月,人的感受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心中也會產生警訊。

設定財務目標就能讓自己用週期性看待未來,除了可運用時間會覺得比較少,也會讓人在存錢時更有動力,畢竟要你存100萬跟要你每月存1萬存100個月,把握度是大大不同。

好處2》看清事實,才能掌握現實

缺少存錢動力的另一個原因,是覺得自己離實現想要的目標都好遠,在不明確的情況下,所以不想多存錢。

而設定目標的過程,就是要幫助自己釐清哪些才是你當前最想要實現的目標。先鎖定迫切想要實現的,再考慮有點想但不一定要擁有的目標。讓夢想是依有計畫且明確的實現,而不是只在心中想想而已。

註:值得提醒的是,我在上一篇財務優化的下半段,已經先提到聚焦在財務目標的好處。想回顧的請直接看:〈掌握對的數字,讓財富累積看得見〉

如何設定財務目標

至於如何設定財務目標,你可以採用我之前分享設定目標的方法開始詳細設定。如果你還不習慣怕太麻煩,還是務必要接受底下比較簡易的方式,只要做到以下這三件事就行:

Step1:列出未來十年內,你希望實現,但需要透過金錢累積才能完成的事。
Step2:將以上這些事所需要的總金額寫下來。
Step3:將金額除上需要準備的時間,得出每年需要存的錢後,再除以12個月。

最後得出的數字就是你每個月要存的錢,這就是你今年開始的財務目標,然後從最希望或是最迫切需要實現的那個目標開始準備。

給自己一個理由,讓錢更快存進來

在理財生涯中,我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存錢並非只為了買到更大或更好的物品,而是讓自己與家人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可不是嗎?在邁向富有的道路上,累積財富後卻只是滿足物欲上的需求,那最終只是讓自己陷入金錢迷思裡。

給自己一個理由,讓自己知道是什麼原因要存錢,累積存款又是為了達成什麼目標。這並非要你陷入賺錢、存錢又花掉的迷沼,而是將自己平日工作的辛苦累積下來,再透過存錢目標與花錢計畫來改善自己或家人的生活,從工作心血中獲得更多的滿足,讓自己的夢想可以逐步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