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性通膨衝擊 重要民生物資飆漲近7%
洪凱音/台北報導
2022年11月9日 週三 上午4:10
10月份CPI較上年同月漲了2.72%。(季志翔攝)
輸入性通膨衝擊 重要民生物資飆漲近7% https://bit.ly/3EgE1iB
新台幣貶值,輸入性通膨讓民眾荷包縮水!主計總處昨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72%,較9月微幅下降0.04個百分點;不過,輸入性通膨讓進口物價變貴,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持續擴大,從上月的5.84%,進一步飆升至6.9%,創164個月新高。
我國重要民生物資中,雞蛋上漲39.99%漲幅最顯著,創近4年來新高,黃豆製成的沙拉油、調理油上漲15.46%次之,麵包、麵粉等與進口物價相關,漲幅分別為8.76%、7.33%,衛生紙受國際紙漿價格上漲,年增率也超過7%以上。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多項民生物資漲幅飆升,除了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外,新台幣貶值也是主因,導致原物料、飼料成本跟著上揚,導致雞蛋、肉品價格仍高。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台灣相當仰賴糧食、能源進口,新台幣貶值,等於進口物價變貴,而俄、烏是重要糧食出口國,現在因戰爭產量受阻,加上極端氣候、新台幣續貶,都替糧食進口價格增添變數;台灣9成仰賴進口的能源價格攀升,如石油近日又漲到每桶90美元以上,若短期無法回落,將影響第4季的物價走勢,吳大任建議政府,要未雨綢繆、妥為因應。
若剔除能源、水果後,10月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擴增到2.96%,創下近14年來新高;曹志弘解釋,近來防疫鬆綁,國人對國外旅遊出團需求湧現,機票、娛樂服務費增加,加上國內遊樂場優惠陸續取消,是拉高核心CPI增幅主因。
10月CPI年增率為2.72%,主計總處預估,以平均每月8萬元消費支出規模家庭為例,等於較去年同期增加2176元,才能維持一樣水準的生活品質。
繼台灣公布通膨數據後,美國明(10)日也將公布10月CPI數據;吳大任分析,美國失業率仍維持在3.7%較低水準,顯示勞動市場強勁、工資持續攀升,通膨短期要壓下來並不容易,預估10月CPI僅比9月的8.2%,微幅下修至8.0%左右。
吳大任認為,美國這次CPI數據公布,決定12月聯準會升息的走向,倘若10月CPI能跌破8%,聯準會12月僅升息2碼的機會將大幅提升,若CPI仍維持在8%以上,聯準會只好持續鷹派,再次升息3碼來打擊通膨。
輸入性通膨衝擊 重要民生物資飆漲近7% https://bit.ly/3EgE1iB
無殼族真心酸!薪水跟不上 房租指數再創25年新高
2022/07/26 11:18文/記者朱語蕎
無殼族真心酸!薪水跟不上 房租指數再創25年新高 - 地產天下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PQIbRm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物價指數統計,6月房租指數年增幅度達1.85%,創下25年多以來的新高。(資料照)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物價指數統計,居住類的物價指數仍持續攀高,其中,房租指數,6月統計年增幅度達1.85%,創下25年多以來的新高,其中北中南房租指數齊漲,增加最多的是南部房租指數,年增達2.28%,其次則是北部年增1.88%。
若以房租指數近月的走勢來看,租金漲勢似有加快的現象,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已經連續4個月房租指數的年增率都超過1%,6月更一舉拉高至1.85%,年增率則創下308個月以來的新高。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租金上漲有許多原因,包括整體房價走揚,尤其是外中南部地區近年房價漲勢明顯,導致民眾居住的成本增加,也會帶動租金走揚,另一方面經濟持續成長也會帶動工作機會增加,外來工作者增加產生租屋需求。
至於官方統計的租金持續上揚,一方面反應市場租金上揚的趨勢,一方面可能調查時,面對整體房價走揚與通膨效應,有些租約到期後房東調整租金,也帶動租金水準走揚。
以官方的居住類的指數變化來看,漲勢最顯著的其實還是住宅維修費,年增5.98%,其中維修材料年增12.07%,維修服務則是年增4.21%,房租類6月則是年增1.85%,漲幅創下1996年11月以來的單月新高。
至於房租區域的漲勢分布部分,6月漲幅最大的是南部地區,房租指數年增2.28%,其次則是北部區域的1.88%,中部區域的1.52%,漲幅最小的是東部區域的1.21%,整體房租指數漲幅則為1.85%,連續4個月都超過1%。
曾敬德表示,通膨與房價上漲等因素,的確都可能刺激租金上揚,政府今年也提出300億元的租金補貼,計劃補助50萬戶,可望幫助租屋族降低負擔。無殼族真心酸!薪水跟不上 房租指數再創25年新高 - 地產天下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PQIbRm
通膨2%多可怕?想存退休金千萬元35年後只剩一半
通膨2%多可怕?想存退休金千萬元35年後只剩一半 https://bit.ly/3vLzjUE
2022年4月27日 週三 上午11:49
通膨2%有多可怕?專家提醒,35年後,資產價值縮水一半。換句話說,當你以為退休金存1000萬可能夠用,但在通膨影響下,35年後的貨幣價值僅剩下500萬,會不會不夠用?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提出「二不三要」訣竅,才能有機會順利達成安穩退休目標。
你想幾歲退休呢?根據勞動部統計,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63歲,若想未來退休有足額的生活費,除了需要提前做退休準備,更要注意通膨是否會侵蝕到退休金。
25歲青年工作38年只拿萬餘元勞退金 維持開銷都有困難
以台灣為例,在不確定未來是否還有勞保老年給付的情況下,以勞退新制用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算一下,25歲的青年預計在63歲退休,起薪3萬元,每年薪資成長率2%,投資報酬率3%,工作38年後,每月只能拿到10,395元的勞退月退金,即使再加上有破產之虞的勞保退休金,可能連維持退休後的基本開銷都有困難,因此,民眾還是要靠自己,趁現在就要多存一筆,才能讓老後退休生活無後顧之憂。
專家教戰退休規劃首重「二不三要」原則
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認為退休規劃最重要心法有「二不政策」以及「三要」的原則,即是「不能忽略通膨」、「不能重來」、及「退休趁早起步」、「拿出部分薪水強迫存」、「避開高波動理財商品」。
該拿出多少薪水比例來做退休規劃呢?公勝保經資深行銷副總詹采蓁建議,不妨參考136原則來分配預算,以年薪50萬左右的年輕人為例的話,用來規劃風險保障,例如壽險、醫療險、意外險保障的年繳保費約為5萬元(收入1成)。其他的6成則作為生活開銷,剩下3成則可用來做退休儲蓄或投資。在理財商品的選擇,也要避免重壓在高波動風險的股票或ETF等工具上,因為報酬率起起落落,無法為資產創造穩健增值的效果,反而可能因為市場震盪,被洗出市場。
退休規劃因人而異,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建議,相較於其他投資工具,保險商品具有波動度低、穩健增值的效果,且有多種商品都可以約定在一定年期後,進入年金給付,例如63歲後開始每年、每月領回一筆錢,作為退休後的現金流來源之一。
至於險種的部分,則可考慮具有壽險保障的利變型壽險,在存退休金、累積資產的同時,也兼顧了家庭責任風險轉嫁,適合小資族或是夾薪族作為長期規劃退休之途。(審核:呂俊儀)通膨2%多可怕?想存退休金千萬元35年後只剩一半 https://bit.ly/3vLzjUE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2021/12/2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https://bit.ly/3xXMQtb
2021/12/2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商業周刊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台灣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2021消費者物價將上漲1.98%,創13年新高;美甚至預估未來2至3年內,累積通膨率將達20%至25%。
這是因為造成通膨的原因,從原本的央行放水、財政擴張,如今又加上變種病毒Omicron、綠色通膨(Greenflation)等各種非典型因素,各種力量同時發生,促成了「史上最複雜通膨」。它將引發哪些影響?又將如何影響你我財富?
綠色通膨,是指全球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減碳,對舊經濟投資、供應都下滑,結果推高原物料、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它是最新、也最可能帶來長久影響的因素。
資訊分析機構《銀行之日》說,「綠色通膨將是下一場金融危機。」對沖基金大老艾克曼(Bill Ackman)也說,與ESG投資相關的需求,「正在助長通膨飆升。」
舊經濟能源供應下降,帶來了連鎖效應。印度塔塔鋼鐵執行長表示,未來全球鋼鐵價格將「遠高於」過去十年。新舊經濟都需要的物資,包括太陽能或風力發電使用的銅、車廠標榜減碳使用的鋁,也同樣漲價。除了金屬,節能減碳風大盛,越來越多業者發現「以農養綠」有利可圖,攻生物燃料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價格也在上漲。
這代表,用來填飽肚子的食物會減少。如近來巴西甘蔗多被用來做生物燃料,糖原料缺乏,導致糖價今年來漲約50%,其他農作物也有同樣情況,聯合國統計,如今全球食品成本升至10年來最高水準。
然而,這波綠色通膨不只出現在原物料、農作物,也出現在終端產品。在英國,政府正在制定計畫,用更環保、昂貴的暖氣系統,取代傳統燃氣鍋爐。這意味著一般家庭將因此花更多錢;歐美決策者甚至還打算推出碳關稅—對生產過程中碳排放較多的進口品,加徵額外關稅,此舉也將推高生產成本和價格。
綠色通膨讓不少人引以為憂。綠色體系金融網絡(NGFS)即指出,目前全球碳均價是每噸3美元,但若要實現2050年零碳排目標,2030年前須推行每噸160美元碳價。希臘央行行長就說,「遏制氣候變遷的碳定價,將助漲物價漲勢。」
這種綠色通膨,並非央行透過貨幣政策就能消除。未來如何避免推動綠色經濟導致「劫貧濟富」,將是各國政府的挑戰。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上漲,也助長通膨。
研究機構公民科學今年10月調查,在美國數千名受訪者中,11%表示,他們或他們認識的人因投資虛幣賺錢而辭掉工作。這比率看似不高,但如今比特幣在5萬美元上下震盪,每10人就有1人炒幣不工作。未來比特幣價格漲到10萬、20萬美元時,只怕工作誘因更低,將使缺工更嚴重。
這種因為金融市場上漲帶來的缺工,使企業必須以更高工資招聘工人:美國勞動部今年第3季工資年成長率,漲幅就創下20年來最高。
面對工資大漲,大企業短期內也將因此增加資本支出,成本同樣會上升。對一般企業來說,只能被迫接受持續上漲的工資,雇用量與時數下降,導致產品供應減少,物價因此上揚,即所謂的「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都會使通膨加劇。
此外,中國越來越極端的清零政策,也阻礙了航運業全面復甦,並延長了全球港口和缺貨危機。為將病毒拒於門外,中國禁止外國船隻更換船員,對回國船員實施7週強制隔離。這導致中國成為全球港口壅塞率最高的地區,大批貨櫃空等無法入港。
清零的代價,是加劇全球供應鏈危機。全球最大油輪業者Euronav,光花在處理船員更換導致的業務中斷、隔離、旅行成本等,至今已達600萬美元。航運成本與2019年時的5年平均水準相比,運費飆升6倍。
綠色通膨、炒幣缺工、中國清零,這些非典型因素都對通膨推波助瀾。就算各國央行收水升息,也難一夕間讓物價平穩。
若疫情捲土重來,或能讓通膨暫時降溫。但若疫情重創經濟,各國央行為救經濟,若又再對貨幣放水、開始撒錢,將埋下通膨攀升的導火線。
這也意味著人們手上現金能換到的商品服務,將不斷縮水。如持有新台幣現金1萬元,以每年物價漲1.5%計算,10年後這筆財富將打85折。若投入股市,9年就可翻倍。若投入定存,翻倍須等35年。若死抱現金,此生不得翻倍。
從綠色通膨、勞工短缺、航運斷鏈等因素,都顯示擁抱實體經濟的邊際報酬率上升。以大宗商品來說,不僅是綠色通膨下的搶手商品,舊經濟也有需求,因此易漲難跌。高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GSCI)今年來漲逾3成,遠勝各國股市漲幅,顯示「實物為王」仍是優勢策略。
在「非典型通膨」之下,未來的物價水準,對各國央行來說將越來越難控制。不是單純在「升息」或「降息」裡二選一,就能解決。隨著市場起伏不定,人們恐怕要有迎接更大波動的心理準備。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https://bit.ly/3xXMQtb
讓房價進入CPI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3日, 2018
房價、房租走勢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包括食、衣、住、行、醫藥保健、教養娛樂及雜項,其中食物類權數25.2%,衣著3.8%、房租18.2%、交通通訊15.3%、教養娛樂16.8%,房租權數高,左右指數的力量大。
■93年第4季全國購屋單價平均每坪11.8萬元,100年第4季升至21.6萬元,這項數據編至102年止,隨後改依實價登錄資料編房價指數,由於實價登錄於101年8月上路,因此房價指數只能追溯至101年。
近年國人經常抱怨:「台灣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然而每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發布,總是穩若泰山,波瀾不驚,這讓多數人深感疑惑。
近五年我們的CPI平均年增率0.7%,相較其他國家,這個漲幅真的不高,但何以人們會覺得這些年被物價壓得喘不過氣來呢?而這個沉重的感覺又何以沒有反映在物價指數上呢?
數據與感覺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落差,這得分兩方面來講,先從感覺來講,天天買的東西如蔬菜、便當、鮮奶一旦漲價,人們的感受特別強烈,而久久買一次的東西如家電、電腦就算大跌,感受也很淡然,這個不對稱的感覺容易放大物價壓力,以致人們老覺得CPI沒反映事實,通膨率被低估。
那麼,通膨率低估全是感覺的問題?也不盡然,物價指數本身也有問題,台灣十多年來CPI之所以穩若泰山,占CPI權數近兩成的房租是最大功臣,因為房租自本世紀以來,漲幅甚微,平穩的房租彷彿牢靠的錨,讓原本載浮載沉的CPI這艘船,得以平穩的浮行於海面。
編製CPI的目的是用以評估總體物價的變化,為求其周延,食、衣、住、行、育、樂各類價格都得查,其中房租代表的是「居住價格」,但「居住價格」為何是房租而不是房價?值得深思。房租指數過去17年才漲了3%,遠低於雞蛋漲75%、外食費漲31%、成衣漲13%,不愧是CPI牢靠的錨。然而,房租能代表國人所支付的「居住價格」嗎?有待商榷。
依主計總處自己辦的家庭收支調查,我國的自有住宅比率如今已高達九成,這代表租屋者只占一成,國人是付房租的多?還是付貸款的多?不言自明。由此可知,房租的代表性明顯不足,以不具代表性的房租做為居住價格,如此所編製出來的CPI又怎有代表性呢?難怪民眾會覺得官方一直低估物價的壓力。
更可怕的是,房租與房價、房貸的走勢是南轅北轍,房租走勢平靜無波,但房價、房貸是波濤洶湧,觀察近六年(101~106年),內政部所編製的房價指數漲了26.3%,房租僅微漲了4.1%;再往前追溯,由內政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可以發現93~100年房價大漲83%,同期房租僅微漲1.1%,兩者如天壤之別,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可以用房租來代表「居住成本」嗎?
房價的上揚反映在房貸的升高,我們的貸款負擔率十四年(93~106年)來已由21.3%升至38.9%,房價高漲早已是十大民怨之首,青年人不結婚、不生小孩皆與此有關,但我們竟然還昧於事實,以房租來反映「居住價格」,難怪民眾不相信這項數據。
我們波濤洶湧的居住價格,竟然成了CPI牢靠的錨,實在諷刺,然而長期以來官方總認為買房子不是消費行為,因此不宜以房價來反映「居住價格」,這更是食古不化。定義是可以變的,昔日企業購買軟體、研發支出皆不算民間投資,但今天不都算進去了嗎?務實的反映真相,永遠比僵化的思維更重要,於CPI編製更是如此。
論消費者物價指數應以房價替代房租的四個理由
主筆室|中時電子報1月7日 週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主筆室】
這些年我們經常聽到民眾感嘆物價高漲,但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始終是平穩,不動如山,造成兩造之間落差的原因很多,有感覺上的問題、有算術上的問題、還有調查項目上的問題,底下我們一一加以討論。
國民經濟在追求所得成長之餘,了解物價變化也很重要,因為一旦物價漲幅超過所得增幅,這便代表人們享有的福祉下滑了,表面上所得增加,實際上購買力是倒退的。
有鑑於此,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商品或服務的價格都在物價調查之列,主計總處每月會調查蔬果、雞蛋、成衣、房租、水電、汽油等370項的價格,然後加權平均得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涵蓋面而言,小至檳榔、香菸,大至汽車一個也沒放過,可謂詳盡矣,那麼,何以編出來的數字跟民眾感覺有這麼大落差?
我們認為,第一個原因是感覺上的落差,那些三、兩天就會買一次的蔬果一旦上漲,特別有放大效果,而這並非指數有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算術上的問題,CPI是個平均數,是依全國消費結構加權平均,這個全國消費結構未必等於家庭的消費結構,這也怪不得主計總處。
第三個原因是調查項目上的問題,其中占CPI權數高達18.2%的房租是否適合再沿用下去,值得深思。
我們之所以提出這個看法是因為這個占CPI近兩成的房租,已無法如實反映民眾的居住價格,以主計總處所編的房租指數,近6年(101∼106年)僅上漲4.1%,然而依內政部編製的房價指數6年來卻已大漲26.3%,這兩者的差距,正是民眾感受的落差,應該考慮以房價替代房租以如實反映人民的感受。我們有四個理由認為必須做此調整:
第一、房租長期與房價走勢背理:依據內政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的資料,全國平均房屋單價於94年至102年大漲70%,而同期間房租僅微升2.5%,再以前述近6年的情況觀察,亦復如此,這說明十多年來這兩項指標走勢已是南轅北轍,我們以房租做為國人居住價格的計算基礎,已嚴重低估,由於其占CPI權數近兩成,這又導致CPI被低估。
第二、付房貸與付房租同為消費行為:主計總處向來認為房子是資本財,買房子不是消費行為,因此房價自不宜進入CPI,而該以房租來反映民眾的居住價格變化。這個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然,今天購屋者通常是向銀行貸款,然後付20年房貸,若付房租是消費行為,房貸為何不是?若房租適宜納入CPI,房貸所反映的房價變化為何不可?依據調查,近6年國內整體貸款負擔率已由31.3%升至38.9%,6年來升幅達24.3%,這個壓在民眾身上的價格變化,已改變了民眾許多消費行為,影響如此重大,實非區區4.1%的房租漲幅所能反映。
第三、國人自有住宅比率高達9成:依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我國於105年的自有住宅率達89.5%,換言之近9成家庭是住自己的房子,只有區區1成是租屋。這是一個關鍵數字,CPI究竟是要參採1成租屋者的感受?還是反映9成自有住宅者的感受?不言自明。我們當然了解這9成自有住宅者有些已付完房貸,但相信仍有極高比例還背負著沉重房貸。
第四、國際定義仍可彈性處理:經過以上三點論證,多數人應該都會認同以房價、房貸來取代房租,但主計總處應該仍有遲疑,因為他們一直認為這樣做不符國際定義。然而,國際定義並非永遠不變,過去研發支出不算民間投資,如今不是算進去了嗎?過去復出口不算出口,如今不也算出口了嗎?若以遵循國際定義而言,我國迄今公債的定義仍異於美、歐,也不見主政機關有想與國際接軌的意思,顯示這個統計定義仍可自我判斷,實不必畫地自限。
政府統計的目的在於反映實情,各國國情不同,只要大原則不背離國際定義,自可靈活處理。尤其我國高達9成的自有住宅率遠高於美、歐、日等國,他們租屋者多,以租金做為居住價格尚可,我們僅區區1成的比率,硬要以租金來反映居住成本,實在是昧於事實,至盼行政院責成相關單位對此進行研議改編,以讓我國物價指數能更準確反映總體經濟的實況。
定存族注意了!台灣正式進入實質負利率 錢愈存愈薄...
2016-07-01 10:35
錢不僅越來越難賺,現在把錢放到銀行也大縮水,因為隨著央行降息,實質負利率時代來了!目前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約1.12-1.15%,而主計處預測2016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09%,因為央行又降息半碼,銀行最快下周也將跟進調降存款利率,台灣就正式進入實質負利率,也就是,存款利息的「趴數」追不上紙鈔變薄的速度,甚至也趕不上一個便當漲價的幅度。
目前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約1.12-1.15%,央行每次降息半碼,銀行會跟進調降存款利率,降幅大約是7-8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
以台灣銀行最新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固定利率為1.15%為例,央行昨天降息半碼後,銀行存款利率可能自下周起,就會調降7個基本點,意即銀行一年定存利率會自1.15%降到1.08%,正式比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09%還低,「實質利率」轉為負值,若其他銀行存款利率更低,再降息後,實質負利率「吞噬」利息更嚴重。
全球陷入負利率,連台灣的名目利率也淪陷時,宣告實質負利率來臨,死忠定存族就要注意了,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利息恐怕會被物價通膨吃光光時,抱定存不如轉向投資打敗負利率。
--------------------------------------
趨勢專欄:全球資金大搬風 2016年快錢大行其道 - http://goo.gl/fDBLh1
--------------------------------------
6年首次 台灣今年實質利率可望破1%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受惠低通貨膨脹率,台灣今年的實質利率可望暌違六年後,再度突破一%大關,創二○一○年以來新高,民眾對存款利息也會較有感。
「實質利率」是指名目利率減去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二○一二年因馬政府貿然宣布油電雙漲,帶動物價齊漲的連鎖效應,導致實質利率為負○.五七五%,代表人民存在銀行的錢,不但被通膨吃掉,連本金都會被侵蝕。
行庫主管表示,負利率讓民眾存款越存越少,且實質購買力下滑,不利經濟長遠發展,如果,國內實質利率突破一%,對定存族是一大福音。
目前台灣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一.三五五%,因主計總處預估今年CPI年增率僅○.一三%,推升實質利率為一.二二五%,不但創下近六年新高,還是這段期間首度超越一%大關。
過去十年,我國實質利率最低、最高都是出現在全球金融海嘯期間,二○○八年受到中央銀行連番降息影響,實質利率為負二.一%,而二○○九年因CPI年增率為負○.八六%,讓實質利率來到一.七六%。
撇開外在的國際衝擊,台灣在二○一一年及二○一二年亦出現實質利率轉負的窘境,很大原因是政府錯誤的施政,導致小老百姓的存款越存越薄。
此外,中國經濟、金融風險大增,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半年內兩度調降存款準備率,同時降息三次,現在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降至二.二五%,若以外界預估今年CPI年增率約一.五%計算,實質利率才○.七五%左右,比台灣還低。
匯銀人士指出,若就實質利率來看,台灣人對存款利息會比較有「fu」,且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也較人民幣強勢許多,兩國民眾的實質購買力,高下立判。
------------------
17項重要民生物資價格年增率
a.msn.com查看原始檔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015年6月5日電)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減0.73%,連5個月下跌,但整體物價溫和穩定上升,主因國際油價回升,核心物價小幅上揚,預計物價走勢第3季年增率會止跌轉升。
© 中央社 17項重要民生物資價格年增率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總指數的核心物價小幅上揚,代表整體物價溫和穩定上升,主因國際油價回升,持續走高的趨勢應該不會改變,因此預計第3季物價的年增率會止跌轉升。
主計總處指出,5月CPI較上月漲0.24%:主因油料費續漲,電價回饋至4月已幾近結束,加以蔬菜水傷價揚,惟水果、肉類及蛋類價跌,又逢母親節檔期折扣促銷,抵銷部分漲幅。
5月CPI較上年同月跌0.73%,則是因油料費、燃氣價格及電價調降,加以水果盛產價跌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較上年為低,惟蔬菜價格相較上年為高,與部分調理食品、外食費等價格調漲,抵銷部分跌幅;若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總指數(即核心物價),則漲0.61%。
其中,7大類變動影響較大者,交通及通訊類跌4.87%,即因油料費跌21.39%,為連續6個月年增率跌幅逾2成,影響總指數下跌0.80個百分點。
另外,5月躉售物價總指數(WPI)較上年同月下跌9.45%,為近68個月最大跌幅,98年9月跌9.47%。
因石油及煤製品、化學材料與基本金屬類等價格下跌,且4月起電價費率調降,國產內銷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月跌9.01%。
進口物價指數方面,以新台幣計價較上年同月跌14.02%;出口物價指數若以新台幣計價較上年同月跌5.75%。(圖中央社製作)
--------------------
2015-01-06 09:41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物價回不去!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午公布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0.61%,漲幅趨緩。但食物類漲幅仍達4.34%,外食費漲幅擴大至4.48%;且17項重要民生物資去年漲5.35%,為近6年來最大漲幅。
主計總處調查,12月CPI較上年同月漲0.61%,主因蛋類、蔬菜、肉類及水產品價格漲幅顯著,加上調理食品與外食費等價格調漲;但油料費與燃氣價格調降,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相對為低,抵銷部分漲幅。
主計總處指出,12月油料費較上年同月跌21.07%,為近65個月最大跌幅;但外食費漲幅仍擴大至4.48%,連續6個月漲幅逾4%,主要是外食費下跌情況較少,通常漲了後就回不來。
另外,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去年年增率達5.35%,近2009年以來新高;其中豬肉漲幅高達13.97%,更是15年來最大漲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