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婆媳三代),分別是周朝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三位君王各個賢德、三位妻子皆誠莊恭敬。「三太」母儀天下,施化家國,輔佐三位君王建立了周朝八百年盛世的基礎,也孕育了中國輝煌燦爛的儒家文化。《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記載:太姒成為文王夫人後,賢淑有加。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德音,並繼承了她們完美的德行。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全力以赴地協助文王,把王宮內院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文王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能夠專心致志地治理國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興。太姒被尊稱為「文母」,稱:「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 https://bit.ly/2KaQUQx


男女有別家道興隆 「男尊女卑」含義被曲解


唐太宗見長孫皇后如此莊重的打扮十分驚訝,長孫皇后莊重地回答道:「妾曾經聽說,如果皇上英明,那麼大臣就會十分忠心。如今陛下聖明,所以魏徵才敢於如此直言。妾忝為帝后,見到帝明臣忠,這麼好的事情,怎麼敢不朝服慶賀?」(繪圖:曹醉夢)
2014-12-12 02:19:44
文章關鍵字:
歷史典故 神傳文化 男尊女卑 夫妻之道
分享
【大紀元2014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很多人聽說「男尊女卑」就非常反感。其實「男尊女卑」,不是說是男人就高貴,女人就卑賤。「尊」「卑」源自《易經》的陰陽平衡。男尊女卑的含義是男人有男人的特質,女人有女人的特質,這決定了男女在家庭中分工不同,男女恪守其位,家道自然興隆。
「男尊女卑」的真實含義
「男尊女卑」來自易經,《易經.系辭》中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其中「尊」是高,「卑」是低。是兩個方位詞,「天尊地卑」表示「天上地下,天高地低」的意思,是一種對自然狀態的描述。《說文解字》:尊,高稱也。《廣雅》:卑,庳也。《廣韻》:庳,下也。

《易經》是描述宇宙天體運行規律的。它的核心思想最後就歸到陰陽的平衡。凡是不平衡,不和諧的事物,最後一定偏離正常的渠道和軌跡,而宇宙萬事萬物最終必須歸於和諧和平衡。《易經》的另一核心思想,就是陰陽各安其位。天在天位,地在地位;陰在陰位,陽在陽位。

天地、陰陽、男女是古人「分類」的一種方法。人法於天地,「男尊女卑」就是從「天尊地卑」衍生而來的。它的本義是說「男女是不同的」,這是一種天然的區分、自然的狀態。

男尊:作為大自然特殊產物的男人,要想合乎「道」,必須像天一樣,高亢公正,自強不息。即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女卑:作為大自然特殊產物的女人,要想合乎「道」,必須像大地一樣謙卑、包容,厚德載物,無私無怨。即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男尊女卑」是倡導自然和諧,陰陽各安其位。 所以「男尊女卑」是講男女在人生與婚姻中應該如何和諧生活的道理,而沒有男女不平等的內涵。一個男人品格高尚,女人自然就尊重他,順從他。男人正直高尚,女人謙和寬容的家庭沒有不和諧的道理,在這樣的家庭和社會裏,女人也自然擁有相應的地位而不會被歧視。

男女有別 各司其職
孟子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也就是五倫。

夫如天,婦如地。天,日照月臨,雲行雨施,滋潤大地;地,承載山河,孕育長養,萬物人類,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夫,保護家庭,不受任何傷害;妻,懷胎孕育,陪伴教養子女。正是符合了陰陽之理,男女分工不同,如果雙方都各盡其職,則家庭和睦。

反之,如果天不下雨,地就乾涸,我們的生活馬上錯亂;同樣的,夫不賺錢,妻失依靠,家庭生活馬上產生錯亂。再看自然現象,花草樹木是不能離開土地的,正如同嬰兒也幾乎離不開媽媽一樣,其中道理微妙。可見夫妻雙方,對家庭有著不同且不可相互替代的任務。

歷史記載「周朝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婆媳三代),分別是周朝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三位君王各個賢德、三位妻子皆誠莊恭敬。「三太」母儀天下,施化家國,輔佐三位君王建立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孕育了中國輝煌燦爛的儒家文化。

《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記載:太姒成為文王夫人後,賢淑有加。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德音,並繼承了她們完美的德行。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全力以赴地協助文王,把皇宮內院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文王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能夠專心致志地治理國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興。太姒被尊稱為「文母」,稱:「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

仁德的賢内助——長孫皇后
「家之良妻,猶國之良相」。在歷史上的賢後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應當仁不讓地佔第一位。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與李世民是至交,輔佐李世民贏取天下。唐太宗想讓長孫無忌任宰相,長孫皇后卻奏稱:「妾既被立為皇后,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朝的呂后、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在長孫皇后的再三推讓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

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出嫁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長孫皇后得知後,不僅不怪罪魏徵,還對他誇讚有加。在長孫皇后的操持下,長樂公主帶著不甚豐厚的嫁妝出嫁了。

長孫皇后平時言行,謹守禮制,從不干預朝廷政事。但因長孫皇后端直有道,唐太宗對她十分器重,常與她談起一些國家大事及賞罰細節。長孫皇后不願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預國家大事,她認為男女有別,應各司其職。

長孫皇后不干預朝政,卻能時時對李世民作有益的勸諫,幫助丈夫處理好君臣關係,任用正直之臣而遠離佞臣。

宰相魏徵直言敢諫,遇到李世民做事不當,敢於立即進諫,有時讓李世民下不了臺。一次,唐大宗要去郊外狩獵,正待出宮門時,迎面遇上了魏徵,魏徵問明了情況,當即對唐太宗進言道:「眼下時值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還請陛下返宮。」唐太宗堅持出遊,魏徵卻不肯妥協,站在路中堅決攔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馬氣沖沖地返回宮中。

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后,猶自憤憤地說:「一定要殺掉魏徵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洩我心頭之恨!」長孫皇后問明了原由,便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後面容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吃驚地問:「何事如此慎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回答:「妾曾經聽說,如果皇上英明,那麼大臣就會十分忠心。如今陛下聖明,所以魏徵才敢於如此直言。妾忝為帝后,見到帝明臣忠,這麼好的事情,怎麼敢不朝服慶賀?」 唐太宗聞聽妻子的一席話,有所感悟,怒氣便慢慢消掉了。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宮避暑時,身染疾病,且愈來愈重,服用了很多藥物,但病情卻並未緩解。這時,在身邊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卻遭到皇后的堅決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於國家的政體,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願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太子聽罷,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太宗知道後,感動得涕淚交流,泣不成聲。

長孫皇后在貞觀十年崩逝於立政殿,享年僅36歲。長孫皇后去世時,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從此「失一良佐」!唐太宗在位時,政治修明,經濟繁榮,歷史上稱作「貞觀之治」,這與他有長孫皇后這樣一位賢內助,應該說是不無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